4.第四章病毒
第四章 病毒的增殖(1)
病毒受体的特点: ▲宿主特异性:如猪瘟病毒只感染猪
HIV
▲细胞特异性:如牛白血病毒只感染牛的B淋巴细胞
▲病毒的特异性:不同科属的病毒在同一细胞上有不同的受体
2-病毒的增殖过程
侵入与吸附是一个连续过程 目前发现病毒侵入细胞有3种方式: ①病毒直接转入:
小RNA病毒、肠道病毒及鼻病毒。 心病毒和口蹄疫病毒由于衣壳相对疏松, “A”粒子在穿过胞膜时,被彻底裂解,结果以 RNA及12~14S蛋白亚单位形式释入胞浆。
7.内质网
8.高尔基体 9.糖蛋白合成
10.装配
11
病毒在细胞内的感染过程中,细胞内合成的病毒成分有时不 能装配成完整的病毒粒子,这种现象称为不全增殖。 缺损病毒——病毒往往由于病毒基因组缺乏一个或一个以上 病毒复制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基因,导致病毒复制不能正常进 行。 缺损病毒具有下列5种形式。 (1) 依赖辅助病毒的缺损病毒: 大多数病毒均可产生这类缺损病毒。常指的DI(de-fective interfering) 病毒粒子,就属这种形式。 DI 病毒的基因缺陷 程度差异较大,最高时可达90%。 在有辅助病毒感染的情况下, DI 病毒缺陷基因的产物能在 辅助病毒增殖过程中得到补偿。
4-亚病毒
1982年普什纳(Prusiner)证明引起羊搔痒病的病原是一种分 子量为27kDa的蛋白质,他称之为蛋白侵染子(Prion)或朊病 毒,感染后引起亚急性海绵样脑病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目前至少有6种人和动物的慢性病与此有关,如人的库鲁病 (Kuru) 和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以及羊的痒疫、貂的传 染性脑病和近年发现的牛海绵状脑病(又称疯牛病)、鹿的搔痒病 等。
3-病毒的不全增殖和缺损病毒
缺损病毒在许多情况下,对正常病毒的感染起干扰作用。 缺损病毒主要有下列几方面生物学意义: (1) 基因转移与表达: 缺损的乳多空病毒和腺病毒,经常携带的少量宿主细胞基因 转移给另一些细胞,并且有所表达。 (2) 毒力调节: 尤其是DI粒子和卫星病毒,具有明显的干扰完整病毒复制的 作用,起着减弱完整病毒感染力的作用。 乳鼠长期被呼肠孤病毒感染后,体内具有大量缺损病毒,显 然是机体对病毒感染的一种抵抗形式的产物。 (3) 病毒与宿主的进化: 缺损病毒转化的细胞,已将病毒的插入基因作为自身成分代 代相传。同样,许多病毒携带部分细胞基因,继续传给子代 病毒。 病毒与细胞这种基因互用无疑在病毒和宿主的进化上起着重 要作用。
微生物学第四章
第四章病毒名词解释:毒粒:病毒的细胞外颗粒形式,也是病毒的感染形式卫星病毒:是寄生于与之无关的辅助病毒的基因产物的病毒。
朊病毒:又称“普利昂”或蛋白侵染子,是一类不含核酸和传染性蛋白质分子,因能引起宿主体内现成的同类蛋白质分子发生与其相似的构象变化,从而使宿主致病。
类病毒: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德分子病原体。
噬菌斑:噬菌斑在菌苔上形成的“负菌落”。
枯斑:植物病毒在植物叶片上形成的枯斑。
空斑:由动物病毒在宿主单层细胞培养物上形成的。
病毒的感染单位:能够引起宿主或细胞一定特异性反应的病毒最小剂量。
病毒的效价:表示每毫升式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噬菌斑形成单位数。
半数效应剂量:以实验单元群体中的半数个体出现某一感染反应的病毒剂量来确定病毒样品的效价。
血凝抑制实验:根据特异性的病毒抗体与病毒表面有血凝活性的蛋白质结合,可抑制病毒血细胞凝集反应的实验。
中和抗体:能抑制相应抗原的生物学活性的特异性抗体。
包膜:有些复杂的病毒,其核衣壳外还被一层蛋白质或糖蛋白的类脂双层膜覆盖着,这些膜就是包膜。
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增值性感染:这类感染发生在病毒能在其体内完成复制循环的允许细胞内,并以有感染性子代产生为代表。
非增殖性感染:这类感染由于病毒或是细胞的原因,致使病毒的复制在病毒进入敏感细胞后的某一阶段受阻,结果导致病毒感染的不完全循环。
流产感染:是一类普遍发生的非增殖性感染,有①依赖于细胞的流产感染:病毒感染的细胞是病毒在其内不能复制的非允许细胞②依赖于病毒的流产感染:由基因组不完整的缺损病毒引起的。
限制性感染:因细胞的瞬时允许性产生的,其结果或是病毒持续存在于受染细胞内不能复制,直到细胞成为允许细胞,病毒才能繁殖,或是一个细胞群体中仅有少数细胞产生病毒子代。
潜伏感染:是受染细胞内有病毒基因组持续存在,但无感染性病毒颗粒产生,而且受染细胞不会被破坏。
兽医微生物学-双股RNA病毒
① ARV具有典型的呼肠孤病毒形态 ②无血凝性 ③对热稳定:卵黄中的病毒能耐56℃ 24h或 60℃8~10h。 ④能在鸡胚的卵黄囊、绒尿膜增殖, 也能在原 代鸡肝、肺、肾和睾丸等细胞培养物上生长。
3、致病性:主要发生于肉用仔鸡,以关 节炎和腱滑膜炎为特征,偶
主要引起 可致腱断裂。
9、防控 ①肠道局部免疫比全身免疫更有保护作用。
初乳抗体至关重要
②灭活疫苗接种母畜可使新生畜从初乳 及乳液获得有效的被动免疫保护
③患病的牛犊应停止吸奶30h,改喂含抗 生素及糖的电解质
(二)禽正呼肠孤病毒(Avian orthoreoviruses, ARV)
1、分类地位: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
第四章 双股RNA病毒 双股RNA病毒是指: ✓核酸为线状双股RNA、分节段的病毒。 ✓多无囊膜。 主要包括病毒:
第一节 呼肠孤病毒科 第二节 双RNA病毒科
双股RNA病毒部分特性
核酸 节段 RNA总 直径 衣壳 对称
分子量 (mm)
型
呼肠弧 双股 10~12 (10~12)80
病毒科 RNA
×104
4、具有血凝性:
可凝集人O型、豚鼠、绵羊、马等红细胞。
5、抵抗力较强:
耐乙醚和弱酸,在-20℃可以长期保存, 56℃ 1小时可被灭活。
6、可在猴肾原代细胞中传代和繁殖。
或一般选用MA-104细胞(恒河猴肾细 胞系)分离培养
7、致病性:
普通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幼畜,引起病毒性胃肠炎 ✓粪-口是传播途径,经粪污染的饲料、水 或奶也可传染
禽病毒性关节炎综合症 或暂时性消化系统紊乱。
(三)蓝舌病毒(Blue tongue viruses, BTV)
ppt章节练习题
ppt章节练习题1. 打开素材文件夹“第4章练习/练习/练习4-1.ppt”文件,请完成下列操作后保存到考试文件夹中。
在最后添加一张幻灯片,设置其版式为“标题幻灯片”,在主标题区输入文字“The End”。
设置页脚,使除标题版式幻灯片外,所有幻灯片的页脚文字为“国宝大熊猫”。
将“大熊猫现代分布区”所在幻灯片的文本区,设置行距为1.2行。
将“活动范围”所在幻灯片中的“因此活动量也相应减少”字体设置为隶书,字号为32。
将“作息制度”所在幻灯片中的表格对象,动画效果设置为鼠标单击时水平方向中速的“百叶窗”效果。
操作提示:设置文本区行距,选择该幻灯片中的文本区,选择系统菜单中“格式”→“行距”,在打开的“行距”对话框中做相应设置。
操作要求中,首先使用“查找”以“作息制度”找到相关幻灯片,然后选择幻灯片中的表格,在“自定义动画”窗格中设置相应动画“添加效果”→“进入”“其他效果”→“百叶窗”。
2. 打开素材文件夹“第4章练习/练习/练习4-2.ppt”文件,按以下要求编辑后保存到指定文件夹。
将所有幻灯片的切换效果设置为“水平百叶窗”, “中速”。
将第 1 张幻灯片中艺术字对象“自由落体运动”动画效果设置为鼠标单击时“自顶部飞入”方式进入。
将第张幻灯片标题文本框内容“自由落体运动”改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字体名称为“楷体”。
在最后插入一张“标题,文本与剪贴画”版式的幻灯片。
在新插入的幻灯片中添加标题,内容为“加速度的计算”,字体为“隶书”字号为60 。
3. 打开素材文件夹“第4章练习/练习/练习4-3.p pt”文件,按以下要求编辑后保存到指定文件夹。
将第1 张幻灯片的背景纹理设置为“绿色大理石”。
将第张幻灯片中的标题字体设置为黑体,字号60。
删除第张幻灯片中所有一级文本的项目符号。
对第张幻灯片中的图片建立超级链接,链接到第一张幻灯片。
隐藏最后一张幻灯片中幻灯片中的一级文本通常是指文本区添加了项目符号和编号的最靠左侧的文本条目,如果有二级文本、三级文本应是递进排列的,如图4- 1所示为包含一级文本和二级文本的幻灯片页面。
第四章 非细胞微生物病毒与亚病毒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病毒习题一、名词解释1.烈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2.溶源性(lysogeny)3.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4.原噬菌体5.溶源性细菌6.自发裂解7.诱发裂解8.半数致死剂量9.包涵体10.卫星RNA11.类病毒(viroid):12.一步生长曲线13.逆转录病毒14.噬菌斑(plaque)二、填空题1、病毒的存在范围是病毒能够感染并在其中复制的。
2、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的病毒统称噬菌体,它们包括、和等。
3、病毒属名的词尾是、科名的词尾是、亚科名的词尾是,目名的词尾是。
4、纯化的病毒制备物应保持其和。
5、血凝抑制试验是根据异性的病毒抗体与病毒表面蛋白作用可能抑制性质设计的。
6、螺旋对称病毒体的直径是由决定的,而其长度则是由所决定的。
7、病毒蛋白质根据其是否存在于毒粒中分为和两类。
8、病毒包膜糖蛋白是由多肽链骨架与寡糖侧链,通过将糖链的与肽链的连接形成。
9、由一步生长曲线可获得病毒繁殖的两个特征性数据,即潜伏期和裂解量。
前者为所需的最短的时间,后者为的平均数目。
10、病毒的复制过程依其发生事件顺序分为以下、、、和5个阶段。
三、选择题1、病毒显著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征是()。
A.具有感染性 B.独特的繁殖方式C.体积微小 D.细胞内寄生2、病毒纯化方法均是根据病毒的基本理化性质建立的,包括()A.病毒的核酸是DNA或是RNA;B.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是蛋白质;C.病毒含有脂类和糖类;D.病毒体积微小3、病毒物现颗粒计数方法测定的是()。
A.有活力的病毒数量B.无活力的病毒数量C.有活力的病毒与无活力病毒数量的总和D.致病性的病毒数量4、描述螺旋对称壳体特征的参数有()。
A.核酸的相对分子质量B.螺旋长度与直径C.螺旋的外观D.蛋白质亚基大小5、SsRNA能够按照它的极性或意义分为()。
A.感染性核酸和和非感性核酸;B正链RNA,负链RNA和双意RNA; C.反意RNA 和正意RNA;D.嗜肝DNA 病毒7、T4噬菌体的装配包括的亚装配过程有()。
第四章 植物病毒_PPT幻灯片
(4)单链DNA(ssDNA)
联体病毒科(Geminiviridae)病毒含有这种类型基因组,复制时单链 DNA先合成双链DNA,再以常规途径转录生成mRNA。
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方面:
▲引起人类疾病(天花、爱滋病、非典型肺炎、肝炎、流 感、小儿麻痺等)。
▲引起畜禽疾病(狂犬病、口蹄疫、猪瘟、牛瘟、鸡瘟、 鸭瘟)。
▲引起植物病害。
有益方面:
▲用作基因工程的载体或元件。 ▲有害生物控制(害虫、真菌及杂草生防)。 ▲环境保护(利用藻类病毒消除水面藻类污染)。 ▲花卉增色(金心黄杨、金边瑞香、杂色郁金香)。
植物病毒的基因组多数为核糖核酸(RNA),少数为脱氧核糖核
酸(DNA)。根据核酸性质及功能,可将植物病毒基因组分为下列5 种类型:
(1)正单链RNA(+ssRNA)
单链RNA具有侵染性,可以直接翻译蛋白,起mRNA的作用。大 部分重要植物病毒的基因组属这一类型。占70%以上,如TMV, CMV,PVY;多分体病毒等。
2、对病毒本质的认识(病毒理化特性)
◆ 1935年,美国的斯坦利(Stanley)提纯TMV结晶,于1946年获诺贝 尔化学奖。
◆ 1936年,英国的鲍登(Bawden)发现TMV含有95%的蛋白质和5% 的RNA。
◆ 1939年,美国的凯奇(Kausche)获得第一张TMV电镜照片。 ◆ 1944年,美国的斯克诺定尔(Schrodinger)发表了“What is Life?”
(2)负单链RNA(-ssRNA)
病毒粒体中的单链RNA不具侵染性,必需先转录成互补链,才能 翻译蛋白。植物弹状病毒的基因组属这一类型。如小麦丛矮病毒。
(3)双链RNA(dsRNA)
微生物复习知识点
微生物知识点一、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微生物:指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看到,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统称。
菌株(又称品系):表示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菌群。
第二章细菌原生质体: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处理或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而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而形成的仅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形,对渗透压变化敏感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球状体(原生质球):针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加溶菌酶和EDTA处理后而获得的残留部分细胞壁的球形体。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
鞭毛:某些细菌从细胞内向细胞外伸出地细长波状弯曲的丝状物。
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培养基: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
外毒素:病原细菌,主要是一些革兰氏阴性菌,在生长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毒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类毒素:因外毒素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可以脱毒形成类毒素。
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物质,主要成分是脂多糖,当菌体裂解时释放发挥毒性,即内毒素。
放线菌:是一类介于细菌和丝状真菌之间,在形态上具有分支状菌丝,菌落形态和霉菌相似,以孢子进行繁殖,革兰染色多为阳性的单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生长曲线:将一定数量的细菌接种到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时取样测定细胞的数量,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作图,得到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
热原质:泛指那些能引起机体发热的物质,依据其来源不同可分为内源性热原质和外源性热原质。
第四章病毒毒粒(病毒颗粒):病毒的细胞外颗粒形式,也是病毒的感染性形式。
病毒的复制:病毒感染敏感宿主细胞后,病毒核酸进入细胞,通过其复制与表达产生子代病毒基因组和新的蛋白质。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教学设计
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名称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授课教师
延风中学花蓓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
本章知识点包括病毒的个体特征、种类、结构及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重点在于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客观的认识病毒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
2、学生情况:
本章教材适用于初一年级的学生,这时的学生生物学的知识还不够多,而且在学习能力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引导,还无法独立的完成对资料的收集、分析、归纳,甚至于评价等活动。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病毒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病毒的结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描述出病毒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讨论,能够用科学的态度正确对病毒及其危害进行评价;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三、教学方法(方式)与学习方法:
情景教学法,以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
四、教学媒体选择:
计算机;自制教学课件;录像;图片。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章教学设计4. 第四节 病毒
病毒课时目标1.说出病毒的种类。
2.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3.辩证地看待病毒和人类的关系。
学习重点:1.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难点:1.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课时活动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水痘是一种流行传染病,患者多是一至十四岁的孩子,在学校和幼儿园易感染得病。
引起水痘的元凶是什么?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请学生小组代表展示课前收集的病毒的发现过程的调查报告,结合课本内容,讲述病毒的发现过程。
教师最后系统讲述病毒的发现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科学史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并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
出示艾滋病病毒侵入细胞的电镜照片,提出问题:①病毒和细胞在形态大小方面有什么不同?②根据病毒与细胞在形态大小上的差异,你能推测出病毒的结构与细胞有什么不同吗?若学生回答不出第二个问题,教师可给予提示:真核生物的细胞内具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等,病毒的大小能够容纳得下这些细胞结构吗?出示不同种类的病毒的结构图片,总结出病毒的结构特点。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观察图片、根据图片中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师讲述病毒的生活方式和繁殖方式,出示图片展示病毒的繁殖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较直观地展示出病毒的繁殖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出示电子显微镜下的各种病毒的图片,并简单介绍,提出问题:病毒多种多样,如何给它们分类?简单介绍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
设计意图:了解病毒的分类。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为学生提供资料,出示病毒对人类的危害和人类对病毒的利用的实例。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第四节病毒一、病毒的发现二、病毒的种类1.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
2.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
3.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
三、病毒的结构:蛋白质外壳+内部遗传物质。
四、病毒的繁殖:侵入到细胞内,依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华南理工微生物习题 第四章 病 毒-推荐下载
(2)无活力的病毒数量
(4)致病性的病毒数量
(2)螺旋长度与直径
(4)蛋白质亚基大小
(2)正链 RNA,负链 RNA 和双意
(4)嗜肝 DNA 病毒
)。
(4)5 个
(4)病毒的宿主范围
(2)整合于宿主染色体或质粒形
(4)产生成熟的病毒颗粒
)。
7、在终点测定中,病毒效价以 50%试验单元出现感染反应的病毒稀释液的稀释 度的对数值表示。 8、在拓朴等价多面体中,在表面积一定时以二十面体容积为最大,故病毒壳体 多取二十面体对称结构。 9、病毒包膜系病毒以芽出方式成熟时自细胞膜衍生而来,故其结构和脂质种类 与含量皆与细胞膜相同。 10、病毒具有感染性,且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故所有病毒的基因组核酸都 是感染性核酸。
三、是非题 √、√、×、√、×、×、×、√、√、×、
四、名词解释 烈性噬菌体:感染细菌后,能在细胞内正常复制,并最终杀死细胞的噬菌体。 溶源性:感染细胞后噬菌体不能完成复制循环,噬菌体基因组长期存在于宿主 细胞内,没有子代噬菌体产生的现象。 温和噬菌体:能够导致溶源性发生的噬菌体,又称溶源性噬菌体。 原噬菌体:整合于细菌染色体或以质粒形式存在的温和噬菌体基因组。 溶源性细菌:细胞中含有以原噬菌体状态存在的温和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 自发裂解:自然情况下的溶源性细菌的裂解,但裂解量较少。 诱发裂解:经紫外线、环氧化合物等理化因子处理,溶源性细菌发生的大量裂 解。 半数致死剂量:使半数试验宿主死亡的病毒剂量。 包涵体:病毒感染细胞内出现的特异性染色区域。不同病毒所形成的包涵体在 细胞质和/或细胞核内的定位不同;其染色性质亦不同,即有的嗜酸性染料, 有的嗜碱性染料;并且其大小、形态亦有所区别,所以包涵体在病毒的实验诊 断具有一定的意义。包涵体是病毒复制所产生的复制复合物、转录复合物、装
第四节 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学校: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里海初级中学姓名:陈懿丹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2.学科:生物学3.课时:第一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百度搜索有关病毒的资料(2)做好整理汇报。
二、教学课题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三、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病毒的发现、病毒的分类,以及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是对学生已有的病毒知识的进一步补充和加深,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日常生活中对病毒已有所了解,他们渴望进一步了解病毒,对病毒有个科学性的认识,并且他们已学过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为本节课病毒的结构特点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病毒的分类、结构,举例说出某些代表性病毒。
2. 收集并分析搜索到的有关病毒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与病毒有关信息的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搜索信息、合作、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病毒在生物圈中的地位。
2.认同病毒对人类既有害,又有利。
3.认识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4.体验主动获取知识的乐趣。
教学重点:1.病毒的主要特征。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病毒的特征与繁殖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收集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首在2005年流行的与禽流感有关的歌曲MV——《我不想说我不是鸡》,引起学生兴趣。
【百度视频】我不想说我是鸡/v_show/id_XMjQ3MjYw.html师提问:这首歌创作的缘由是什么?学生回答:禽流感。
师:引起禽流感的病原体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猜测:病毒。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角——病毒。
你能说出你所知道的,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吗?【百度搜索】由病毒引发的疾病/question/181123011.html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比较有代表性的疾病:2009年猪流感(H1NI病毒)、2005年禽流感(禽流感病毒)、2003年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艾滋病、乙肝、疯牛病、狂犬病……(二)讲授新课1.病毒的发现教师:听起来这么可怕的东西,那么,它又是怎样被发现的呢?大家接下来看一段录像。
第四章 病毒的吸附侵入与脱壳
在膜融合过程中,病毒包膜和细胞膜都会发生一定 的变化,如细胞膜的流动性改变;在病毒包膜糖蛋 白的影响下,细胞膜上一些蛋白分子产生聚集,主 要是病毒受体迁移形成受体位点或受体区;细胞膜 上的脂质分子重排以及病毒包膜和细胞膜脂质分子 发生交换。
四. 直接侵入
病毒直接侵入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侵入是感染的第二阶段。
所谓病毒侵入是指病毒通过不同方式进入宿主细胞 的过程。 有4种不同的方式:注射式、细胞内吞、膜融合以 及其他特殊的侵入方式。
一.注射式侵入
一般为有尾噬菌体的侵入方式。当有尾噬菌体侵入 时,它往往通过其尾部收缩将衣壳内的DNA基因注
入宿主细胞内,T偶数噬菌体如T2、T4就是以这种 方式进入细胞的。
3.影响病毒吸附的环境因素
病毒吸附过程除了受病毒的吸附蛋白和特异性的
细胞受体带电荷状态和分子结构影响外,还受许 多环境吸
附效率也越高,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引起:
A. 温度越高,病毒吸附蛋白与细胞受体之间的碰
撞次数愈多,病毒粒子在细胞表面吸附的机会也越 大;
病毒3型的受体为肾上腺素受体。
2.细胞受体位点
概念: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受体单位组成,并能有效 地结合一个病毒粒子的细胞表面结构称为细胞受体
位点。由于病毒细胞受体位点往往是由几个受体单 位构成,因而受体位点的结合特性是多价的,并且 对病毒粒子的结合力远远大于细胞受体单位。
(1)受体位点是通过受体单位与病毒吸附蛋白分子
(2)也有一些无包膜病毒的脱壳不是一步完成的, 如呼肠孤病毒粒子具有双层衣壳,当病毒经细胞内 吞作用进入细胞后,首先被溶酶体中的酶水解脱掉 外衣壳,形成中间次病毒颗粒(ISVP),然后ISVP 进一步脱壳生成病毒核心。
中科院考研851微生物学笔记第四章病毒与亚病毒
非细胞生物:分为病毒和亚病毒两大类。
其中亚病毒又分类病毒、拟病毒/卫星与朊病毒;拟病毒又细分为卫星病毒和卫星核酸;朊病毒分颈椎动物与真菌朊病毒。
一、病毒(virus)/病毒粒子/病毒颗粒1、定义:指一类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能够自我复制和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
2、特点:①不具细胞结构;②只含一种类型的核酸作为遗传信息载体(DNA 或RNA);③以复制方式繁殖,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增殖;④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能量合成系统,不含有功能性核糖体或其他细胞器;⑤严格的细胞内寄生;⑤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3、宿主范围:病毒具有宿主专一性,病毒识别蛋白/反受体(VAP)是一种毒粒表面的结构蛋白分子,可以特异性识别宿主细胞受体并与之结合。
由此病毒可分为噬菌体、植物病毒、动物病毒。
4、形态结构:(个体微小,单位常以nm表示)1)病毒粒的基本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
核酸位于它的中心,称为核心或基因组, 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形成衣壳。
衣壳是由许多壳粒所构成。
核心和衣壳合称核衣壳①衣壳/蛋白质外壳/壳体:指由蛋白质亚基或颗粒排列形成的有规则的壳样结构,是病毒粒的主要支架结构和抗原成分,有保护核酸等作用。
②壳粒:由一种或几种病毒蛋白形成的寡聚体,通常为5聚体或6聚体。
③核衣壳/核壳体:指衣壳与病毒核酸结合而成的复合物,无包膜病毒的核衣壳就是病毒体④包膜:指围绕核衣壳的双层脂质膜,由脂类、蛋白质和寡聚糖组成。
有的包膜上还长有刺突等附属物。
包膜的有无及其性质与该病毒的宿主专一性和侵入等功能有关。
2)壳体结构:①螺旋对称壳体(如烟草花叶病毒TMV、狂犬病毒);②二十面体对称壳体(如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③复合对称壳体(如痘病毒、大肠杆菌T偶数噬菌体)5、化学组成:主要是核酸和蛋白质,包膜蛋白和某些裸露蛋白还有类脂和糖类等1)核酸:病毒核酸有四种存在类型:双链DNA(dsDNA)、单链DNA(ssDNA)、双链RNA(dsRNA)、单链RNA(ssRNA);除dsRNA外其他均有环形和线性之分,单链还有正链和负链的极性之分2)蛋白质:包括结构蛋白(衣壳蛋白、包膜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病毒基因组编码,在复制表达调控中有一定功能,但不结合与病毒颗粒中的蛋白质)✦毒粒酶:参与病毒感染复制的酶,分为①参与病毒侵入、释放等过程(如T4的溶菌酶);②参与病毒大分子合成(如逆转录病毒的逆转录酶)3)脂类:主要存在于包膜,以磷脂和胆固醇为主4)糖类:核糖/脱氧核糖、糖蛋白、糖脂等二、典型病毒:病毒主要分为三类:噬菌体、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体:是原核微生物的病毒,包括噬细菌体、噬放线菌体、噬蓝细菌体。
第四章 病毒
(3)空斑 为进行有活性的动物病毒粒子的计数,在噬菌斑技术的启 发下,出现了单层动物细胞上的病毒空斑计数法。在覆盖一薄 层琼脂的一片单层细胞上,如某一细胞感染有病毒,则增殖后 的病毒粒子只能扩散至邻近的细胞,最终形成一个与噬菌斑类 似的空斑。如果用中性红等活性染料加以染色,不但可以区分 活细胞和死细胞,而且可使空斑更为清晰。 (4)枯斑 枯斑是植物叶片上的植物病毒群体。美国病毒学家Holmes 〈1929年〉最早发明用枯斑法测定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数 目。方法是把试样与少许金刚砂相混,然后在烟叶子上轻轻摩 擦,2~3天后,叶子上出现的局部坏死灶即枯斑。
病毒与人类关系: 由于病毒是活细胞内的 寄生物,因此,如果它的 宿主是人或对人类有益的 动、植物和微生物,就会 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害。反 之,如它们所寄生的对象
是对人类有害的动、植物
或微生物,则会对人类带 来巨大的利益。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病毒的种类:
由于病毒是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物,因此,凡有生 物生存之处,都有其相应的病毒存在。当前对病毒的 研究正在迅速开展,因此己知病毒的数量是一个正在 急剧上升的变数,今后必将继续增加。从理论上来分
腺病毒的外形呈典型的二十面体, 粗看像“球状”,没有包膜,直径为 70~80nm。它有12个角、20个面和30条 棱。
由42个壳粒构成的二十面体
衣壳由252个衣壳 粒组成,内有称作五邻 体(pento)的衣壳粒12个 (分子量各为70000Da), 分布在12个顶角上,还 有称作六邻体(hexon)的 衣壳粒240个(分子量各 为120000Da),均匀分布 在20个面上。
病毒至少在3个方面不同于活细胞:
1、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
2、几乎所有的毒粒中只含有DNA或RNA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含试卷)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第一章:认识生物1.1、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知识要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区别于非生物):(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其它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殖过程存在遗传变异等。
1.2、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知识要点:1、了解生活当中的一些生物,记录一下你所在周围的生物和生活环境。
2、把你所生活中的一些生物进行归类,进一步的了解生物。
3、学会去做调查和记录。
2、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2.1、第一节生物圈:知识要点:1、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1)生物圈组成: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作用:为生物生存提供了。
(3)生物圈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是生物共同的家园)2.2、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知识要点:2、生物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生存需要营养物质、阳光、温度、水、空气等由环境提供。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例如:七星瓢虫扑食蚜虫。
)、竞争关系(例如:杂草与水稻夺取阳光和养料。
)、合作关系(例如:蚂蚁合作搬运食物。
)、寄生(例如:寄生在人体内的蛔虫与人。
)、共生(例如:小丑鱼居住在海葵的触手之间。
)等。
2.3、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知识要点: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事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1)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等适应环境。
(2)生物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活动疏松土壤,种植植物防风、固沙等有利的,老鼠打洞、取食破坏水坝草地等不利的。
2.4、第四节生态系统知识要点:4、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内,所有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微生物第4-6章作业
第四章病毒1病毒具有哪些特点?病毒壳体有哪几种对称类型?答:病毒的特点:1、形体极其微小,电镜下可见,通过细菌滤器。
2、非细胞结构,蛋白质包裹着的核酸(DNA或RNA)。
3、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代谢能力系统,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4、具有感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进入宿主的能力。
5、在细胞外以大分子状态存在,不显示生命现象。
6、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三类典型形态的病毒:廿面体对称(球状)螺旋对称(杆状)复合对称(蝌蚪状)2什么是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包括几个期?各有何特点?答: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增殖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作一步生长曲线或一级生长曲线.包括:1 .调整期:细菌代谢活跃,大量合成细胞分裂所需的酶类、ATP以及其他细胞成分2 。
对数期:细菌代谢旺盛,个体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3 。
稳定期:有害代谢产物积累,新增细胞数目与死亡细胞数目达到动态平衡,次级代谢产物大量积累,形成芽孢4 .衰亡期:细菌数目急剧下降,出现畸形细菌3以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的增殖过程.答:烈性噬菌体的繁殖吸附——侵入—-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温和噬菌体侵染宿主菌后,将其DNA整合到宿主菌的基因组上,成为原噬菌体,长期随宿主DNA的复制而同步复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
4比较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的不同。
答:噬菌体的生活史分成两种途径—裂解途径和溶原途径。
仅能裂解生长的噬菌体叫烈性噬菌体。
溶原反应只存在在双链DNA噬菌体中,这类噬菌体称为温和性噬菌体,它们感染细胞质,并不复制。
染色体整合到宿主的染色体中,此时的噬菌体称为原噬菌体.带有原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当它可导致敏感性细菌裂解,故称“溶原”.5溶源性细菌有哪些特点?病毒鉴定的方法有哪些?答:自发裂解,诱发裂解,免疫性,重复性,溶源转变。
鉴定方法:噬菌斑(细菌)蚀斑和感染病灶(动物病毒)坏死斑(植物病毒)6名词:烈性噬菌体: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的菌体。
轮状病毒ppt-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2020年10月2日
(S)2
▪ 轮状病毒为大小不等的球形,电镜下完整毒粒如车轮状,故 称为轮状病毒。
▪ 病毒的基因组由11段双链RNA组成,有3层外壳蛋白保护基因 组,无包膜。基因分别编码6个结构蛋白和5个非结构蛋白。
▪ 与其他RNA病毒一样,轮状病毒具有很高 的突变率。导致总有几种不同的轮状病毒 血清型在人群中循环传播。
2020年10月2日
21
4. 病毒的发病机理
▪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重症胃肠炎的主要致病原。 ▪ 在患严重腹泻住院的婴幼儿中,有1/3是轮状
病毒感染引起。 ▪ 轮状病毒感染通常出现发热、呕吐和腹泻。
▪ D、E、F、G组轮状病毒仅引起动物腹泻。(S)
▪ A组抵抗力:耐乙醚、耐酸碱(pH 3.5~10),室 温中传染性可保持7个月,-20℃长期保存。(S)
2020年10月2日
6
1. 病毒复制 2. 病毒的传播 3. 对宿主防卫的逃逸 4. 病毒的发病机理 5. 轮状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 6. 轮状病毒的防治
已开始构建,因此轮状病毒被称作“从事 秘密复制活动的病毒”。
2020年10月2日
14
2. 病毒的传播
▪ 轮状病毒喜欢感染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 细胞。原因可能是:(1)这些细胞是病毒 穿过时最容易附着的细胞。(2)顶端细胞 是绒毛里最成熟的上皮细胞,可为轮状病 毒的繁殖提供特别适合的细胞内环境。
2020年10月2日
▪ VP7、VP4为重要的中和抗原。 ▪ 轮状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属,有时也直接称为轮状病毒属。
2020年10月2日
轮状病毒(×150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病毒与亚病毒
一、名词解释:
1、病毒、
2、噬菌体、
3、温和噬菌体、
4、溶源性细菌、
5、效价、
6、亚病毒、
7、类病毒、8、拟病毒、9、辅助病毒、10、朊病毒
二、填空题
1.病毒的存在范围是病毒能够感染并在其中复制的______。
2.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的病毒统称噬菌体,它们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3.病毒属名的词尾是______、科名的词尾是______、亚科名的词尾是______,目名的词尾是______ 。
4.纯化的病毒制备物应保持其______和______。
5.血凝抑制试验是根据特异性的病毒抗体与病毒表面蛋白作用可能抑制______性质设计的。
6.螺旋对称病毒体的直径是由______决定的,而其长度则是由______所决定的。
7.病毒蛋白质根据其是否存在于毒粒中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类。
8.病毒包膜糖蛋白是由多肽链骨架与寡糖侧链,通过______将糖链的______与肽链的—连接形成。
9.由一步生长曲线可获得病毒繁殖的两个特征性数据,即潜伏期和裂解量。
前者为______所需的最短的时间,后者为______的平均数目。
10.病毒的复制过程依其发生事件顺序分为以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5个阶段。
11.动物病毒进入细胞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2.动物病毒基因组DNA转录产生的初始转录要经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修饰才能成熟为功能性mRNA。
三、判断题
1.病毒是一种原始的生命形式。
2.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是RNA。
3.病毒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细胞生物,但就某一种病毒而言,它仅能感染一定种类的微生物、植物或动物。
4,ICTV是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的缩写。
5.分离病毒的标本为避免细菌污染须加入抗生素除菌,亦可用离心或过滤方法处理。
6.以高浓度的噬菌体悬液接种细菌平板,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可形成单个噬菌斑。
7.在病毒分离时,经盲传3代仍无感染症状出现,便可认定没有病毒存在。
8.在终点测定中,病毒效价以50%试验单元出现感染反应的病毒稀释液的稀释度的对数值表示。
9.病毒包膜系病毒以出芽方式成熟时自细胞膜衍生而来,故其结构和脂质种类与含量皆与细胞膜相同。
10.病毒具有感染性,且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故所有病毒的基因组核酸都是感染性核酸。
四、选择题(4个答案选一)
1.病毒显著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征是( )。
(1)具有感染性(2)独特的繁殖方式
(3)体积微小(4)细胞内寄生
2.病毒纯化方法均是根据病毒的基本理化性质建立的,包括( )。
(1)病毒的核酸是DNA或是RNA (2)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是蛋白质
(3)病毒含有脂类和糖类(4)病毒体积微小
3.病毒物理颗粒计数方法测定的是( )。
(1)有活力的病毒数量(2)无活力的病毒数量
(3)有活力的病毒与无活力病毒数量的总和(4)致病性的病毒数量4.描述螺旋对称壳体特征的参数有( )。
(1)核酸的相对分子质量(2)螺旋长度与直径
(3)螺旋的外观(4)蛋白质亚基大小
5.ssRNA能够按照它的极性或意义分为( )。
(1)感染性核酸和非感性核酸(2)正链RNA、负链RNA和双意RNA
(3)反意RNA和正意RNA (4)基因组RNA和非基因组RNA 6.以下病毒中在细胞核内复制的有( )。
(1)腺病毒(2)痘病毒
(3)小RNA病毒(4)嗜肝DNA病毒
7.T4噬菌体的的装配包括的亚装配过程有( )。
(1)2个(2)3个
(3)4个(4)5个
8.构成机体病毒感染的因素包括( )。
(1)病毒的感染途径和传播媒介(2)病毒、机体和环境条件
(3)病毒致病性和毒力(4)病毒的宿主范围
9.温和性噬菌体基因组在溶源性细菌内可以下列状态存在( )。
(1)复制、表达产生子代病毒(2)整合于宿主染色体或质粒形式
(3)自发或经诱导进入裂解循环(4)产生成熟的病毒颗粒
10.DI颗粒的基因组有( )。
(1)置换突变(2)缺失突变
(3)移框突变(4)重组
五、问答题
1、简述病毒的特点。
2、简述溶源菌的特点。
3、简述朊病毒的特点
第四章病毒与亚病毒(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病毒:是超显微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大分子微生物。
它们在活细
胞外具有一般化学大分子特征,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又具有生命特征。
2、噬菌体:指侵染细菌、放线菌等原核微生物的病毒。
3、温和噬菌体:指侵染寄主细胞后,不裂解寄主细胞的噬菌体。
4、溶源性细菌:含有原噬菌体的细菌。
5、效价——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形成噬菌斑单位数(pfu)或感染中心数。
6、亚病毒:凡是在核酸和蛋白两种成分中,只含有其中一种分子的病毒,称亚病毒。
7、类病毒是裸露的、专性活细胞寄生的分子病原体,仅含一个单链、环状、低相对分子质
量的RNA分子。
8、拟病毒:是被包裹在真病毒粒子内部的有缺陷的类病毒,被称为拟病毒。
一般仅由裸露
的RNA或DNA组成。
9、辅助病毒:被拟病毒“寄生”的真病毒又叫辅助病毒。
10、朊病毒:朊病毒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分子,是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的小分子疏水蛋白质。
二、填空题
1.宿主种类和组织细胞种类
2.噬菌体噬蓝(绿)藻体支原体噬菌体
3.vires viridae vlrinae virales
4.感染性理化性质的均一性
5.病毒的血细胞凝集
6.蛋白质亚基的大小病毒核酸分子的长度
7.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
8.9-N-糖苷键N—乙酰葡糖胺天冬酰胺残基
9.病毒吸附于细胞到子代病毒释放每个受染细胞释放的子代病毒
10.吸附侵入脱壳病毒大分子合成装配与释放
11.移位内吞病毒包膜与细胞质膜融合依赖抗体的增强作用
12.5′末端加帽3′末端聚腺苷化甲基化拼接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四、选择题:
1.(2) 2.(2) 3.(3) 4. (2) 5.(2)
6. (1)
7. (3) 8.(2) 9. (2) 10.(2)
五、问答题
1、简述病毒的特点。
答:1)个体极其微小,又称“超显微生物”,能通过细菌滤器;
2)无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以感染态和非感染态两种状态交替存在,又称“分子生物”;
3)没有酶或酶系统极不完全,不能独立进行代谢活动,只能利用活寄主内现成的代谢
系统。
以核酸和蛋白的装配实现繁殖;
4)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5)只含一种类型的核酸。
有些病毒的核酸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可以诱发潜伏性感染;
6)在寄主细胞外以大分子状态存在,无生命现象。
凡有细胞生物生存之处,皆可能有与之对应的病毒存在———病毒多样性的的原因。
2、简述溶源菌的特点。
答:1)可稳定遗传:子代细菌细胞都含有前噬菌体,且都具有溶源性。
溶源性是溶源菌极其稳定的遗传特性.
2)可自发裂解:温和噬菌体的核酸也可从宿主DNA上脱落下来,恢复原来的状态,进行大量的复制,变成烈性噬菌体,自发裂解几率10-2~10-5 。
3)可诱导裂解:用化学、物理方法可诱导进入裂解性循环
4)具有“免疫性”:溶源菌对其本身产生的噬菌体或外来的同源噬菌体不敏感,对同源噬菌体具免疫性,对非同源噬菌体则没有免疫性。
5)可复愈:可自然遗失前噬菌体,但不发生自发裂解,也不是诱导裂解
l6)溶源转变:由于溶源菌整合了温和噬菌体的核酸而使自己产生了一些新的生理特征。
3、简述朊病毒的特点
答:1)呈淀粉样颗粒
2)无免疫原性
3)无核酸成分
4)由宿主细胞内的基因编码
5)抗逆性强
6)能耐杀菌剂和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