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信息和信息社会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⒈认识信息与信息技术;⒉了解信息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教学目标】⒈认识信息;⒉掌握信息的概念;⒊了解信息技术。

【教学重难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教学工夫】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社会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

那甚么是信息呢,信息又有哪些作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成绩。

(出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二)新授:一、信息(出示课件图片1)师问:从这张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出示课件图片2-4)分别问:经过观看以上图片,你能得到甚么信息呢?师问:你还能说出其它的信息呢?(生答)我们可以知道:信息是一些音讯,在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

(浏览课本P2-3)[师生归纳]1. 信息就是有用的音讯,包括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知识、音讯、数据、旧事等等。

2.信息的特点:(1)信息无处不在(2)信息可以共享(3)信息可以传递3. 信息的表现方式:信息通常以文字、图象、图形、声响、言语等方式表达。

二、信息技术[自主探求]浏览“人类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图文材料,从人类信息技术发展的五次革命历程中,你发现了甚么?生:本人浏览课本,小组讨论完成。

写出探求结果。

师:结合课件讲解演示并与先生一同归纳。

[归纳小结]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次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它次要是运用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行信息零碎及运用软件。

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讯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次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

信息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技术:1. 传感技术2. 通讯技术3. 计算机技术三、正确运用信息[自主探求]浏览观察以下文字与图片,议一议,你怎样看待当今社会丰富多彩而又纷繁复杂的信息?生:本人浏览课本,小组讨论完成。

第1课初识新朋友——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初识新朋友——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3. 板书设计:
①信息的定义
②信息的特征
③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④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
注:板书设计应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针对学习者的特点,选择以下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PPT展示,系统讲解信息的概念、特征以及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为学生提供理论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具体案例探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价值,促进学生思考和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第1课 初识新朋友——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第1课 初识新朋友——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案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初步认识信息与信息技术,理解信息的概念、特征以及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章第1节内容,具体包括:1.信息的定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2.信息的特征,如传递性、存储性、处理性等;3.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活、学习中的应用案例。

2023-2024学年高一信息技术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信息技术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③信息技术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获取更加便捷,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生活习惯。
-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产业结构和就业形式。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教育更加个性化、灵活化,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途径。
板书设计:
3.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的定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讲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
4.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教学对象为高一新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但对于信息技术的深入了解还不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和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四大基本要素;
2.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3.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信息能力: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和应用的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信息道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遵守信息法律法规,尊重他人隐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
4.信息协作: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关于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详细资料,如计算机发展的各个阶段、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等。

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案

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案

课 题 信息与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社会课时课时1 课型课型新授课新授课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实施“双主教学”模式,使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特征. 能力目标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寻求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寻求知识的能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

情感目标情感目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信息的含义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及其重要作用。

信息的含义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及其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辨别信息的真伪辨别信息的真伪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备课札记备课札记一.课程引入课程引入 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1.1.((1)什么是信息是信息(2)辨别信息的真伪息的真伪(3)如何获 问题1:大家平常都用什么方式和朋友或者家人进行交流呢?友或者家人进行交流呢? 我们交流的内容是不是可以叫做“信息”呢?哪些东西又可以称作为“信息”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信息社会:了解一下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社会会:了解一下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社会 问题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那么,什么是信息呢?哪些东西可以称作信息呢?称作信息呢? 教师总结:教师归纳学生所说的信息并总结提出更多详细的信息实例;概括“信息”的含义。

“信息”的含义。

了解了什么是信息之后,我们来想想哪些信息对你来说是有用,哪些信息有是没用的呢?或者说,哪些信息是不真实的?(问题3) 总结学生结论,并指出出现信息泛滥的原因。

的原因。

知道了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那么我 学生举例说出交流的方式;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际生活举例说出信息实例出信息实例讨论:联系自己实际生活,举例子来说明。

明。

预想的回答:电话,聊天工具,信件等天工具,信件等预想:预想: 图片、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动画、视频等教学方法:通过例举两个例子:让学生阅读取信息取信息3.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的重要性:(1)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们又如何来获取有效的信息呢?现在我们通过下面两个个例子来了解获取信息的过程:(展示例子)(展示例子)问题4:从这个例子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什么结论?老师总结学生的结论,并进行补充。

第一章《走进信息社会》第1课时《信息技术的发展脉络与趋势》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第一章《走进信息社会》第1课时《信息技术的发展脉络与趋势》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4.实践性活动:分组进行实践性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拓展任务。
五、课后作业
1.梳理信息技术发展脉络,制作思维导图。
2.撰写一篇关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短文,分享自己的见解。
3. �搜索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
3.通过对信息技术发展脉络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思维导图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信息技术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提炼信息技术的核心概念和关键知识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结合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事件,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脉络:讲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各个阶段,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变迁,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念。
4.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针对性。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加强团队合作指导,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设计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走进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案)

1-1走进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案)

3--1--1 《走进信息社会》教案购票、网上购物、视频聊天,还可发短视频、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

(课件图片展示)老师:通过上面的实践,你在网络中看到了哪些形式的信息,这些形式的信息向你传递了什么内容?学生:文字、图片、视频、声音……老师:丰富多彩的信息表现形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下面请同学们从保存与传递两个方面探究信息社会的发展。

2.信息社会的发展(10分钟)利用教材,以自主学习作用探究的方式,掌握以下知识,并完成相应任务:(1)信息保存方式的变迁从古至今,保存信息的方式一直不断地变化和进步:人脑——龟甲——竹简——丝帛——纸张信息社会:想一想:你知道或者使用过哪些保存信息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2)信息传递方式飞鸽——驿站——邮政(通信、电报)——电话——移动通信传递方式优点缺点寄信电子邮件打电话视频通话试一试:引领爷爷奶奶感受当下信息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高效,同学们请根据P6内容完成P7表格,并进行交流汇报。

3.巩固练习(3分钟)(1)情境分析: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怎样选择?①把作文上交给老师。

②向远方的爷爷奶奶祝贺中秋节。

③告诉爸爸尽快来兴趣班接我。

三、项目拓展(8分钟)1.未来的社会是怎样的呢?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吗?学生自由尝试,分享交流2.拓展阅读:信息社会对人类的影响思考:你认为信息社会对人类有什么影响?阅读教材第8页,自由说一说。

案例分析:远程会诊居家网课电脑手机办公学生:保存信息更方便、交流更快捷、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产生垃圾信息、网络诈骗、伤害眼睛……四、项目小结(3分钟)同学们,让我们跟上信息社会的步伐,与计算机、网络交上好朋友,在信息的海洋里浏览世界、阅读知识、丰富生活、开阔眼界。

五、活动日志(3分钟)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清华版(2024)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走进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设计

清华版(2024)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走进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设计
(2)信息社会的特征。
2.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信息概念。
(2)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信息社会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播放一段视频通话的场景,如学生与家人进行视频通话的片段。
视频内容:展示学生与家人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视频通话,互相问候、分享生活中的趣事。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进行过视频通话呢?视频通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呢?
4.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信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学生情况
1. 认知特点
三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对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社会的理解较为抽象。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抽象概念。
2. 学习能力
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在理解复杂概念和进行抽象思维时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保持学习兴趣。
(1)教师通过举等都是信息。
举例说明:天气预报告诉我们未来的天气情况,新闻报道让我们了解国内外的大事,课程表告诉我们每天的上课安排,这些都是信息。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信息的特点,如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等。
普遍性:信息无处不在,我们身边充满了各种信息,如声音、图像、文字等。
清华版(2024)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
《走进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设计
学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教材内容
1. 介绍信息的概念和特点,包括信息的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等。
2. 阐述信息社会的特征,如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信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等。
3. 引导学生思考信息对生活的影响,如改变沟通方式、促进学习等。
丰富娱乐:信息社会中,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观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等,丰富娱乐生活。

山西经济出版社初中《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设计.doc

山西经济出版社初中《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设计.doc

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课题:信息与信息社会科目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对象七年级课时1课时提供者王文俊单位阳泉市第十二中学一、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增强自身素质,加强学生使用信息的能力和道德2. 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优越性,使其能端正学习态度,能主动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1.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书上的阅读材料讨论回答。

2. 通过大量的信息实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信息的含义。

3. 小组讨论的学习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三、学情分析初一学生通过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习惯基础和操作技能基础,但是缺乏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的意识;对“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素养”这些学科概念认识不清,对学科价值的领悟还不够。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 设置情景,导入新课2. 自主探究,总结定义3. 师生互动,共究特征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及信息实例的理解和应用2. 信息的特征总结和分析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同学们,今天是你们步入初中的第一堂信息技术课。

在这里老师先做一个自我介绍。

我的名字设为三个字迷:“六神无主”、“一点误会”、“要知山峻少人行",请同学们猜一下我的名字。

大家可以叫我王老师。

学生举手回答“王” “文”“俊”从字迷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习兴趣。

每个人的名字就是…个人的基本信息,每个人还有哪些基本信息?请同学们举手回答。

学生举手回答: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从最熟练的自己出发引入信息的外延。

哪些什么是信息?提示信息书中引入信息的概念。

学生从书中找到:依附性、时 效性、共享性、相对性、可传递性、引入信息的特征。

价值性、可伪性学生从书中找到:“信息,指 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 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 内容。

”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清华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一单元第一课走进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案

清华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一单元第一课走进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案

教学内容:第1课走进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社会课标分析: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这四个方面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清华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三年级上册(彩色版)第一单元第1走进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社会。

本教材主要让学生了解认识如今的信息社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通信方式,信息是怎样传递及保存的,信息社会对人类的影响。

学情分析: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每个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也就有一定的差别。

另外,由于知识储备能力不同,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的差异过大。

在教学中应该要注重这种差异的存在,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教学目标:1.知道如今的信息社会;2.知道视频聊天工具;3.知道信息保存及传递;4、知道信息社会对人类的影响教学重点:1、理解什么是信息;2、信息是如何保存和传递的;3信息社会对人类的影响教学难点:理解信息与信息社会的含义,了解信息是如何保存和传递的以及信息社会对人类的影响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对事物的理解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室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情景导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句诗的大意是:家书应该寄向哪里?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在古代,人们通常是通过书信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在当时收到一封书信非常不易。

而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人们的通信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快捷又方便我们可以打电话,可以视频聊天。

无论是寄书信还是视频聊天,这些通信方式都是传递信息,那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一下,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社会吧!(设计目的:让学生感受视频通话通讯)师:同学们,你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通信方式,你认为传递信息最便捷的方式是什么呢?生:有电话、手机、发邮件、发短信、发语音、视频电话二、新知引入知识大课堂知识点:1:什么是信息?(设计目的:由对图片的理解引出对信息定义归纳的理解)师:我们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文字、符号、图像,闻到的气味及感受到的温度等都可以看作是信息。

2024版信息技术三年级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2024版信息技术三年级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输入设备
如键盘、鼠标等,用于向计算机输入数据。
2024/1/30
存储器
包括内存和外存,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
输出设备
如显示器、打印机等,用于输出计算机处理 结果。
12
计算机软件系统分类及功能
系统软件
包括操作系统、编译器等, 用于管理计算机硬件和应 用软件。
2024/1/30
应用软件
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 件等,用于满足用户特定 需求。
网络拓扑结构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环型、总线型和网状型。
16
互联网发展历程及现状
2024/1/30
互联网起源
01
互联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
(ARPA)的网络研究项目。
互联网发展阶段
02
互联网经历了从ARPANET到Internet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
全球性的信息网络。
2024/1/30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方式,培 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 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5
教材分析与选用
教材分析
本课程选用《小学信息技术》三 年级上册作为主教材,该教材内 容丰富,图文并茂,注重实践操
作,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Word文档编辑排版方法
文字输入与格式设置
掌握中英文输入方法,学习字体、 字号、颜色、对齐方式等基础格
式设置。
段落调整与排版
了解段落缩进、行间距、段间距 等调整方法,实现文档美观易读。
2024/1/30
插入图片与表格
学习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绘制表 格等技巧,丰富文档内容展示。

信息系统与社会第01课(信息社会)

信息系统与社会第01课(信息社会)

祝大学习愉快
1、以计算机为核心 2、以互联网为核心 3、以数据为核心
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计算机数字化表示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
1、网络互联的移动化和泛在化 2、信息处理的集中化和大数据化 3、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
计算机数字化表示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计算机用户界面发展的角度
1、体感技术 2、虚拟现实技术 3、增强现实技术
计算机数字化表示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典型技术驱动发展模式向应用驱动转变与技术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相结合的模式的角度
1、虚拟计算 2、通信技术 3、传感技术 4、微电子和纳米技术 5、3D技术 6、信息安全
计算机数字化表示
五、信息技术的影响
1、信息技术推动科技革新与进步 2、信息技术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 3、信息技术提升人们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 与创造力
信息社会本质上是“以信息活动为基础”的社 会
计算机数字化表示
二、信息社会的特征
1、数字生活 2、信息经济 3、网络社会 4、在线政府
计算机数字化表示
三、信息技术发展脉络
自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沿着以计算机为核心、 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脉络,深刻影 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 更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 催生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信息社会。
第一章 走进信息社会
计算机数字化表示
【学习目标】
1. 理解信息社会的概念。 2.理解信息社会的特征 3.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脉络 4.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5.信息技术的影响

第1章信息技术与社会1.2认识信息社会 -高中教学同步《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与社会》(教案)

第1章信息技术与社会1.2认识信息社会 -高中教学同步《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与社会》(教案)
教学方法:采用了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对信息社会特征的探讨中来。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使用教材和资源:结合了历史文件《全球信息社会冲绳宪章》和国家信息中心的《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7)》等权威资料,增强了课程内容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学生参与度:课堂上学生的参与较为积极,特别是在讨论环节,学生能提出自己对信息社会的看法和疑问,显示了良好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互动讨论法:
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就信息社会的影响进行小组讨论,例如探讨信息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这种互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沟通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图表、视频和其他数字媒体工具展示信息社会的各个方面(如全球连接性的增长、数字生活的实现等)。这种视觉辅助手段提高了信息的吸收率并增加了课程的吸引力。
2.教学材料与资源
多媒体材料:
准备关于信息社会发展的图表、时间线和相关短片,以便在教学中使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信息社会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
收集相关的案例研究和实例,如信息经济中的成功企业案例,网络社会的应用例子等,用于案例分析和讨论。
阅读材料:
选择和准备一些关键阅读材料,包括学术论文、政策文件和新闻报道,供学生在课后深入学习。
案例分析:介绍几个信息经济和网络社会的实际案例,如成功的信息技术公司和智能城市的建设。
主动学习:学生听讲并做笔记,对于不清楚的概念主动提问。
案例讨论:分组讨论教师提供的案例,分析案例中信息社会的特征和应用。
提供充足的理论知识,确保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全面理解信息社会。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
亮点:成功地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结合,使学生能够具体理解信息经济、网络社会、在线政府和数字生活的实际意义。

第课信息与信息社会ppt课件信息技术七上

第课信息与信息社会ppt课件信息技术七上

金牌 51枚 36枚 23枚 19枚 16枚 14枚 13枚 9枚 8枚 7枚
银牌 21枚 38枚 21枚 13枚 10枚 15枚 10枚 6枚 10枚 16枚
铜牌 28枚 36枚 28枚 15枚 15枚 17枚 8枚 10枚 10枚 17枚
信息技术:研究如何获取、处理、传递和利 用信息的技术,简称IT。
博客专题
什么是博客? WEBLOG中文意思
是"网络日志",后 来缩写为BLOG,而 BLOGGER〔博客〕 那么是写BLOG的人。 详细说来, 博客 〔BLOGGER〕这个 概念解释为使用特定 的软件,在网络上出 版、发表和张贴个人 文章的人。
良莠并存的信息世界
不得不面对的来自信息世界的侵扰: 垃圾邮件充满着邮箱、计算机病毒的大规模爆 发、QQ号码和虚拟财产被盗、黑客的攻击。
第课信息与信息社会ppt课件信 息技术七上
第1课 信息与信息社会 2课时
一、教学要点 1.信息、信息社会的含义 2.信息获取以及信息处理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 :掌握信息、信息社会的含义。知道 信息获取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2.才能目的:能正确识别信息,培养学生搜集、 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才能,逐步进步学生的信息素养。加 强使用有用信息的才能和道德。 3.情感目的:体会信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好处, 感知我们身边的信息。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信息、信息社会的概念
古时候,人们修筑高高的烽火台,当发现敌人入侵时,便立即点燃烽火台上 的柴草,利用冒火的烽烟,来传递敌情信息,召集军队前来援助。后来,人们又 发现了骑马传送信息的方法,在全国各地设置很多驿站,有专门的人接力传递信 件,这样,可以骑着马把信息传送到很远的地方。再以后,人们又创造了用旗语 、灯光传递信息的方法。现代,人们充分利用 、电报、播送、电视、 、通信 卫星、电子计算机等选进技术传递信息。无论在地球的哪个角落,都可以很快知 道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情,并把本地的情况及时传送到世界的各个地方。传递的

初中初中信息技术重庆大学七年级上册2 信息与信息安全《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设计

初中初中信息技术重庆大学七年级上册2 信息与信息安全《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设计

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b、使学生掌握信息获取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c、使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增强自身素质,加强学生使用信息的能力和道德,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体会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优越性,使其能端正学习态度,能主动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2、信息的获取、处理过程及发展。

三、教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辅导法四、教学过程:(1课时)(一).引入:我们身边的信息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在现代社会中,信息像空气和水一样重要。

人们每天都通过接收和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不断认识新事物,学习新知识,同时也在交流思想、沟通感情。

(二).讲授新课:1.信息的定义:a.用文字、图像、声音、数字、影像等表示的内容,都称为信息。

b.信息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以及其他一些方式传送的消息。

c.信息是用来消除一些不确定的东西。

信息是无形的东西,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符号必须通过媒介才能保存、传递和交流。

用于传递信息的媒介是多种多样的。

这些媒介也叫信息的载体。

例如:谈话、讲课时通过“声波”来传递的;古代的烽火台是通过“狼烟”来传递“敌人来了”的消息;甲骨文是最早用文字记载和传递信息的……现在,人们通过广播、电视、电话、因特网、计算机等获取和传递信息。

出示课件:下边的图片告诉我们什么信息?第一幅图片告诉我们春天来了,第二幅图片告诉我们要下雨了。

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信息的获取、接收、传递和处理能力将成为人们文化水平的基本标志之一。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收集有用的信息,从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陶冶情操。

一个人掌握的有用信息越多,判断失误、处理问题的能力就越强。

2024年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教案(增加多场景)

2024年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教案(增加多场景)

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教案(增加多场景) 教案:第1课信息和信息技术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3.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3.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2.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1.投影仪和电脑。

2.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给出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定义。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信息技术的应用案例,如互联网、方式、电脑等。

2.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五、信息处理方法(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如收集、整理、分析、传递等。

2.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六、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七、作业布置(5分钟)1.教师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解释信息和信息技术。

2.学生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导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信息处理方法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理解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掌握了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重点关注的细节: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一、信息收集信息收集是信息处理的第一步,它涉及到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

第一章《走进信息社会》第1课时《信息技术的发展脉络与趋势》 教学设计 2

第一章《走进信息社会》第1课时《信息技术的发展脉络与趋势》 教学设计 2

二、课时教材解读本章单元名称为“走进信息社会”。

应该更侧重于了解当前信息社会、新技术的应用,通过现在去展望未来的生活。

2、以信息技术的“前世、今生、未来”为主题,则教学主线清晰。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抽丝剥茧,找到一条主线将知识点贯穿。

如果把教学主线变成信息技术的前世今生未来,则会知识清晰明朗化。

“前世”对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今生”对应信息技术的当前应用,“未来”则是信息技术发展方向的展望。

另外,教材中各角度对未来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展望可能已经不符合时代特点,教材出版于2019 年,编写的时间可能更早。

文中提及的如无人驾驶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在当时看来是未来才能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技术,现在社会已经实现。

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太快,知识需要同步更新。

可将信息技术现代应用,用于展现信息技术今生,而信息技术的未来应该是个开放性结果,我们当前只能猜测和展望,可以作为项目活动内容,让学生来进行畅想。

3、调换“1.1 信息社会及其特征”与“1.2 信息技术发展脉络与趋势”的课时顺序,则单元的连贯性更强,项目活动更易开展。

人与信息技术、信息社会有如下的关系。

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引起的技术变革,促进信息社会的产生,而信息社会的重要现象是信息系统的普及和广泛应用。

因此先有信息技术后有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产物。

调换“1.1 信息社会及其特征”在项目实施安排上,本课时主要是完成智慧校园的初步规划。

四、课时教学重难点今生。

河流代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旗帜代表信息技术发展的标志。

环节五: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视频播放2022 年北京冬奥会所使用的黑科技,对其中涉及的信息技术进行总结。

环节六:开展项目活动信息技术优质课团体赛教学设计校园功能区域分布图项目活动任务单环节七:对信息技术的未来作展望以此激发学生对未来世界更智慧更便捷的美好向往。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第一章信息技术与社会教学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第一章信息技术与社会教学设计

第一章信息技术与社会教学设计1.2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课程标准】●了解信息技术在科研协同创新中的应用。

●了解信息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听说过对撞机、超级天眼、神舟十一号和嫦娥四号等,但是不明白这些国之重器与信息技术有什么关系,所以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结合各种事实材料进行指导,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科研协同创新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在科研协同创新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信息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教学方法】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以及图片、视频、网络等学习资源,创设相应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通过项目学习活动,在分组协作、合作探究中开展学习。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1.2认识信息社会【教学目标】●通过让学生阅读教科书和教师讲解,了解信息社会的由来以及信息社会的内涵与概念。

●通过材料分析、参与体验、案例分享,理解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

●思考、分析日常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感受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和影响。

【学情分析】经过上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信息技术及应用有了较系统的理解和认识,对社会生活中的信息技术感受深刻,对“信息社会”的内涵有所了解,但对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则基本没有基础。

此外,学生对“智能化教学大楼”项目已经有了较深入的思考,对教室、教师准备室、楼道等具备的功能、所需的信息技术设施、设施的安装位置及作用等进行了初步规划与设计,但方案大都不够完善,需要在本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

【教学重难点】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本节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材料阅读、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 奇心,培养其积极探索的精神。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社 会和个人发展的影响,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 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常见信息技术工具和软 件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如何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深层次 应用和影响。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异,如何因材施教也是 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学会使用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 和软件,如搜索引擎、电子邮 箱、办公软件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 加工信息、传递信息 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 力。
通过案例分析、实践 操作等方式,让学生 掌握信息技术的实际 应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挑战自我
鼓励学生挑战更高难度的任务和问题,如编程、数据分析 等。
提升能力
通过拓展延伸活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培 养未来社会所需的人才。
05
评价方式与标准
过程性评价:观察记录,及时反馈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思考、发言、合作等方面; 记录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任务完成情况、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等;
答疑解惑时间安排
课后自习时间
安排专门的课后自习时间,供学生自主复习和完成作业,教师可 提供必要的辅导和答疑。
晚自习辅导
针对学生在晚自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安排集中答疑和辅导时间, 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困难。
预约答疑
鼓励学生提前预约答疑时间,以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 个性化的辅导和解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第1课信息和信息社会
学时
1课时
教材
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写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特征。
(2)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工具。
(3)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正面与负面的影响。
(4)中学生如何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5)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发现身边的信息,来归纳什么是信息,以及它的含义与特征;
认真听讲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正面影响
以4-5人为一小组参考以下其中之一选题来思考一下: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好的影响?
参考选题:
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应用
在日常学习方面的应用
在通信服务方面的应用
在金融和商业的应用
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
在工具生产方面的应用
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
小组相互交流,并列出发言提纲,每小组选代表准备演讲、发言。
小组分别选了代表发言
教学反思
二次反思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性小结
根据学生发言,进行引导与总结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了正面影响。
认真听讲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
任何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即造福于人类,又反过来对人类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同样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也避免不了。同学们思考一下信息技术对社会带来哪些消极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在哪里?如何避免信息技术消极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课理论性和概念性比较强,比较枯燥乏味。可以采用讨论法、分析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最后老师点评。通过学生讨论说说,配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学生的讨论,加深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同时深刻感受到信息及其主要特征、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讨论说说中学生如何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树立信息意识,培养信息道德,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③养成健康的使用计算机习惯。
④遵守信息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
学生观看幻灯片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请同学结合自己的经历,反思是否有过违背信息法规和信息道德的行为。下面是学校中经常发生的一些违规行为:
①盗用别人的电子邮箱、QQ号码等。
②在计算机教室中,删除、破坏供大家学习用的共享文件。
中学生如何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教学策略
讲述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视频展示、小组合作法、小组竞赛法
媒体的应用
媒体内容和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多媒体网络教室
呈现教学内容
倡导合作学习
良好
评价方法
小组互评、老师总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导入
同学们,为什么我们要学习信息技术吗?信息是什么?那么让我们一起愉快的上完这节课,大家就都明白了
③未经允许就进入别人的计算机系统,随意删除或修改别人的软件或作业。
④一些同学自恃计算机水平较高,私自携带软盘通过教学网络攻击教师机和服务器,造成教学网络的瘫痪,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
小组四人讨论问题,列出发言提纲。
课堂小结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引导、总结并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要求他们按照微机室的上机要求做。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生源较复杂,来自城区的学生已有了近三年的信息技术学习史,而来自山区的学生则对信息技术知识知之甚少,而且大部分学生由于小学养成的不良习惯,把计算机只做为一个游戏机来看待,本节课就是通过学生身边的所见所闻让学生了解真正了解信息、信息技术,纠正学生的信息观。
教学重难点
及解决措施
信息的概念及特征
说说看: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电话、传真、电视、收音机等是最常见的信息获取和传递工具,它们哪些主要用于采集信息?哪些主要用于传递信息?哪些只能单向传递信息?哪些能双向传递信息?
小组四人讨论,最后选出代表发言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意识。
总结性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总结利用计算机来获取和处理信息是最先进的技术。
学生上台演讲、发言、汇报。
如何避免信息技术消极影响。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性小结
根据学生发言,进行引导与总结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
认真听讲
信息社会的挑战
教师结合幻灯片结合具体事例激励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
并要求学生做到如下四点
①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
②积极主动学习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学生发言:写信、寄照片、打电话、上网传视频文件等。
通过学生发言及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确信息的含义。
二、信息的特征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并加以引导,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信息的特征。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和时效性。
阅读幻灯片的具体事例,总结信息的四个特征。
通过事例分析,明确信息的特征。
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2)通过学生自己发现身边常见的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工具,再讨论哪些主要用于采集信息?哪些主要用于传递信息?哪些只能单向传递信息?哪些能双向传递信息?哪些用于处理信息?
(3)提高学生交流表达信息的能力,并能对他人的总结做出正确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信息意识,培养信息道德,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听课
引入新课,调动学生兴趣




一、信息的含义
导入提问:秋天到了,看到满山的红叶,景色很美,你很想将此情此景告诉远方的亲朋好友,你会以哪些方式将这个信息告诉他们?
讲授:以上都是信息,信息就是对事物的状态、特性和运动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客观描述。它可以借助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数字、影像等作为载体来呈现和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