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资料

心理学考试资料
心理学考试资料

心理学(专科)期末复习指导

判断题(注:此处能找到的都为“对”,找不到的都为“错”)

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问题解决。

动物的行为和动作都是偶然的和自发的,不属于意志行动。

对问题重新建构,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启发法策略是顿悟。

发现学习论的创始者是布鲁纳。

感觉适应可以降低个体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敏锐度,是一种利弊兼具的心理现象。

感觉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是:一种感觉的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强刺激则会使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降低。

感知觉水平越高,则观察力发展的可能性就越高。

高创造力必须具备中等以上的智力水平。

灰质和白质是实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基础。

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是人的能力得以形成与发展的关键。

积极的心理暗示是克服自卑的良好手段。

嫉妒的情绪会干扰个人的正常的判断和思维。

解决害羞的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积极地进行人际交往。

空间知觉是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

灵感是创造想象形成的条件之一。

鲁班因为茅草割破手而发明了锯子,牛顿从苹果落地而联想到地球引力,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些都是原型启发的典型例证。

美国心理学家佛兰克?法利提出的T型性格是多元类型理论的代表。

面对同样的挫折情境,个体的认知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阶段与智力发展阶段是平行的。

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职业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低。

潜意识是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石。

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有正反两个方面,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行为效率,消极的情绪则会干扰人的行动。情绪和情感总是伴随认识活动产生的。

人本主义学习论强调人类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作用。

任何信息都必须经过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才可能进入长时记忆。

任何一种思维活动既需要分析,也需要综合。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智商是离差智商。

想象的基础材料是表象。

心理学家卡内曼提出了第一个注意的资源分配模型。

心理学研究中的测验法所测的只是人的行为倾向,人的心理状况是无法直接测量到的。

新生儿还没有知觉的恒常性。

性格具有强烈的社会性的特点。

研究表明,对词语喜好度的评定、作业任务类型等加工深度因素,对内隐记忆效果并不影响。

研究表明,恐惧使合群倾向增加,忧虑使合群倾向减少。

一般能力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

一般说来,在对陌生人的知觉中,首因效应比较明显;在对熟人或分别很久的人的认识中,近因效应更加

明显。

有意记忆是人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完成特定任务和积累个体经验的主要记忆形式。

原则性动机冲突是指个人愿望与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的动机冲突。

在实际进行的思维活动中,分析和综合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以知觉的形式来反映事物。

单选题

(强化)和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往往被视为建立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

(巴甫洛夫)将反射活动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意识)是个体未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过程。

(需要和动机)是构成人的行为动力的两个最基本要素。

(联想)是回忆的基础,也是回忆的主要形式。

(道德感)是人根据社会的行为准则,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整体的反映。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大脑皮质)是统一调节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最高神经中枢。

(注意)是信息从瞬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的基本条件。

(语言和思维)是意识活动中的核心因素。

(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歪曲的知觉。

(额叶)受损伤的病人只能根据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某些特点作出简单的推论,而不能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积极心理学)主要对最理想的人类机能进行科学的研究,其目标是发现能使个体、团体和社会良好发展的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来增进人类的健康、幸福,促进社会的繁荣。

“冰雪—寒冷”、“阴天-下雨”,这种联想的规律是(因果律)。

“触景生情”表明了情绪情感的(不随意性)。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指的是(气质)。

“每套量表包括言语量表和操作量表,设立了几个分测验”的是(韦克斯勒量表)。

“人是因为哭了才发愁,因为动手打了才生气,因为发抖才害怕。”这种观点属于解释情绪的(生理反应理论)。

“人在森林里看到狗熊会产生恐惧,而在动物园里看到关在笼子里的狗熊却不产生恐惧。”这种现象符合(情绪的评估—兴奋理论)。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是(感觉适应)。

“酸葡萄效应”、“甜柠檬效应”等在心理学上叫做(合理化)。

“心理旋转实验”说明了表象具有(可操作性)。

“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来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这是(建构学习观)的观点。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属于(情绪记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表现出的动机冲突是(双趋式冲突)。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的气质类型属于(抑郁质)。

1990年,美国心理学家沙洛维和梅耶提出了(情绪智力)概念。

阿特金森的动机成就理论认为,动机水平依赖于三大因素,其中不包括(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

艾克森的人格三因素模型中不包括(开放性)因素。

艾克森人格问卷测量的三个维度是内外向、情绪性和(心理变态倾向)。

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由三方面的内驱力构成,其中不包括(情感内驱力)。

把意识和无意识绝对对立起来,过分夸大无意识的作用的心理学学派是(精神分析)。

被称为情绪激发理论的是(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

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缩小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是(爬山法)。

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保留并再现出来的形象,称为(表象)。

成人的思维类型的特点是(以上三种思维互相作用,共同发挥作用)。

成语“爱屋及乌”体现的情绪情感功能是(迁移功能)。

出于提高自身文化素质需求,满足求知欲、兴趣与爱好等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动机属于(内在动机)。

挫折的构成包括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挫折认知)。

大家正在上课,一个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大家就会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向他,这种注意就是(无意注意)。

当人的某些需要不能实际得到满足时,可以利用想象方式得到满足或实现,说明想象具有(代替作用)。

当学习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其他干扰因素时,会主动地通过意志努力克服困难,将注意维持在学习内容上,这种注意就是(有意注意)。

当一个人表现出自己的情绪时,其表情动作会被他人察觉,并引起他人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这是情绪情感的(感染功能)。

动机的功能不包括(适应功能)。

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的关系是呈(倒转的U型曲线)。

对人类记忆和遗忘进行系统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对所要学习或记忆的项目与一个特选的熟悉的地方或位置上的事物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属于学习策略中的(精细策略)。

儿童从周围人的表情中能了解自己的哪些行为动作受鼓励、应该做,哪些行为动作受责备、不应该做,这是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

儿童生病既不想吃苦药,又不想打针,这种冲突是(双避式冲突)。

儿童在课堂上由于正确回答问题而得到表扬,多次以后变得爱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这种学习类型属于(刺激—反应学习)。

弗洛伊德在给精神病人施行催眠术时发现,许多人在催眠状态下能回忆起早年生活中的许多事情,而在平时又回忆不起来。这种现象可以用遗忘的(压抑理论)来解释。

感觉记忆在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仍能保持(0.25~2)秒。

感觉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是,一种感觉的(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被称为(绝对感觉阈限)。

高级神经活动过程为强—不平衡—灵活的特点的气质类型是(胆汁质)。

高级神经活动过程为强—平衡—不灵活的特点的气质类型是(粘液质)。

个体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这是(气质)。

个体处在挫折与冲突情境时解脱烦恼、减轻紧张以恢复情绪平静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称为(心理防御机制)。

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它方面的功能,这是认知上的(功能固着)现象。

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个性(人格)。

根据当前任务的要求,人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也就是“一心多用”,注意的这种品质是(注意的分配)。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是最强烈的需要,是其他一切需要产生的基础。

根据能力的形成方式可以将能力划分为(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

工作记忆是指(短时记忆)。

观察力是构成(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能力。

归因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海德)。

激情是一种暴风雨般的、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它的出现带有(爆发性)。

记忆回涨现象,即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这种情况是(儿童中较普遍存在的现象,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

记忆一篇文章,常常是首尾易记、中间易忘,对这种现象的解释符合遗忘原因的(干扰理论)。

既想吃肉又怕发胖,这种动机冲突是(趋避式冲突)。

加涅把学生学习的过程分为8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动机)。

将影响行为的结果的因素转化为先行因素对行为发生作用,这是(自我效能感)。

教师根据学生的言语行为表现来推断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认为,人格层次中最重要的一层是(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柯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判断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按照他的理论,“儿童判断行为的好坏,以能否适合自己的利益、能否成功获得奖赏,以及导致满足相互间的需要为依据”,属于(阶段二)。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老师在上课时因为学生甲违反课堂纪律,对其进行了严厉批评。下课离开教室时,老师走到学生甲的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其实你还是很不错的。”这位老师的做法运用了心理学中的(近因效应)。

理想属于一个人的(个性倾向)的内容。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一个问题,即(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行为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马克思说:“饥饿总是饥饿,但用刀叉吃熟食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这表明人的需要具有(社会性)。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和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高成就动机者注意选择(难易适中的任务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佛兰克?法利提出(T型)性格,认为这是一种好冒险、喜欢刺激的性格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情绪受三个因素的制约,即环境因素、生理唤醒和(认知过程)。

梦是(无意想象)最典型、最极端的例证。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是一种(自陈量表)。

某男,工作精力旺盛,做事风风火火。思维敏捷,情感丰富。但遇事容易急躁冲动,对待同事稍不如意就发脾气。他的气质类型偏向于(胆汁质)。

平时做作业像考试一样认真,考试时就能像做作业一样轻松。这种培养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是(情境想象法)。强调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是一种有组织的完整结构,反对把意识、心理分解成元素的心理学学派是(格式塔)。

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提出情绪活动中的认知评价过程可分为(三)个层次。

全量表共140题,每20题测量一个特质。这种气质量表是(瑟斯顿气质量表)。

让一群大学生阅读一段描述一个7岁小女孩不良行为的文字,然后再让他们看这个女孩的照片。其中一部分大学生看到的小女孩很漂亮,另一部分大学生看到的小女孩的照片则不漂亮。结果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给漂亮女孩的不良行为予以开脱性的解释,而将不漂亮的女孩的不良行为解释成本性所致。这个实验证实了(晕轮效应)。

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人的意志行为的最基本特征是(能自觉确定行动目的)。

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这是(性格)。

人格的核心部分是(性格)。

人际关系和谐或“好孩子”定向阶段,属于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理论中的(习俗水平)。

人们在明暗交界处感到明处更亮暗处更黑,这是(感觉对比)现象。

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过程是(思维)。

人在某一瞬间,其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朝向一定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这反映出注意的(指向性)。

人在知觉时,总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这一特性被称为(知觉的理解性)。

认为“情绪是一种基本的动机系统,是独立的心理过程”的理论是(情绪的进化理论)。

认为心理学要研究人心理的元素,强调通过实证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的心理学学派是(构造主义)。

认为意识是川流不息、永远变化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意识的作用就是使个人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心理学学派是(机能主义)。

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这种能力理论是(智力多元论)。

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比奈—西蒙量表)。

受挫后,尽管情境发生变化,但个体仍旧重复一种无效的反应方式,这种挫折反应是(刻板)人。

双因素理论的两种需要因素是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大多数行为都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反映的学习观是(自主学习观)。

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是(心境)的绝好写照。

特别强调示范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是(班杜拉)。

提出受挫—倒退观点,认为个人较高级需要受挫后,会把更大注意力放在低层次需要的满足上。这是(ERG 理论)理论。

提起教授就认为是文质彬彬、白发苍苍;山东人都是彪形大汉、豪爽侠义。这是社会知觉上的(刻板印象)。同一个花瓶,从不同的距离、角度、明暗条件下去看它,虽然视网膜上的物像各不相同,但仍将其知觉为同一个花瓶。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完成较高难度任务时,要取得最佳工作效率,动机水平最好处于(中等水平)。

问题解决的第一阶段是(提出问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气质在社会评价上没有好坏之分)。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提出的能力理论是(独立因素说)。

向受测者提供一些意义比较含糊的刺激情境,让他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地表现出他的反应,然后分析反应的结果,推断他的人格特征。这种方法是(投射测验)。

向自己的亲友把自己的事情坦率地说出来,倾诉自己的痛苦和不幸,甚至痛苦一场。这种情绪情感的调控途径是(合理宣泄)。

小孩看见穿白大褂的护士就联想起打针,从而表现出恐惧,这种恐惧是由(信号学习)引起的。

心理科学的两大支柱是(社会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

心理咨询的最主要的形式是(个体咨询)。

学生上课时将老师的讲课作为知觉对象,而将其它无关事物作为知觉背景。这种现象体现的知觉特性是(知觉的选择性)。

学生在专心听讲时,会一动不动地注视着老师讲课的内容,这属于注意外部表现中的(无关运动的停止)。学习时用自言自语的方式提醒自己“集中注意”、“不要分心”,这种培养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是(自我暗示法)。学习是一种渐进的、盲目尝试与逐渐减少错误的过程,这是(联结学习理论)的观点。

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一名8岁儿童,通过智力测验所得到的智力年龄为10岁,该儿童的智商为(125 )。

一位新闻系的毕业生正在找工作。一天,他到某报社对总编说:“你们需要一位编辑吗?”“不需要!”“那么记者呢?”“不需要!”“那么校对呢?”“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了。”“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说着,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用。”总编看了看牌子,微

笑着点了点头,说:“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们广告部去工作。”这里面起作用的是(首因效应)。

依据心理倾向来划分性格类型,最先提出内—外向性格类型学说的心理学家是(荣格)。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以当代计算机的信息存储形式为模板的一种能力的结构理论的构思是(层次结构说)。

以色列心理学家(巴荣)提出了“情绪商数”的概念,简称“情商”。

意志对行为的调节表现在(发动和抑制两个方面)。

意志行为的开始阶段是(采取决定)。

意志与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性格)的关系最为密切。

因为是好学生,被老师关怀备至,即使一些淘气的行为,也被解释成为精力充沛,活泼可爱。这是(晕轮效应)在起作用。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认为人的能力由两个因素构成,其中作为人的基本的心理潜能、决定一个人的能力高低的因素是(一般因素)。

婴儿身体不舒服、饿了、病了、尿布湿了,都可以用哭来表示,这是情绪情感的(适应功能)。

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中不包括(环境因素)。

由春天想到繁荣,从苍松翠柏想到意志坚强,这是联想的(相似律)。

有的人受挫后沉溺于吸烟、酗酒中,这种挫折反应是(逃避)。

有机变换是心理防卫形式的一种,下列不属于有机变换的是(倾诉法)。

有目的地创设、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从而对其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有位女生内心喜欢上了一位小伙子,希望他也看上自己,她把对方在舞会上请自己跳舞,平时与自己开玩笑等一些言行都看成是对方对她有情意的举动,以为对方也在喜欢自己。但当她听说对方已经有女朋友时,非常烦恼,感到对方是在耍弄自己。这位女生在人际关系上产生了(投射效应)。

有一种咨询方法的运用,特别强调咨询者和来访者之间要建立一种真诚与信任的关系,这种方法是(来访者中心疗法)。

有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在心理学的各分支中,(基础心理学)是一切心理学的主干。

在心理治疗的方法中,疏泄疗法是一种(精神分析方法)。

直接影响个体完成某种活动的质量与效率的心理因素是(能力)。

智力的PASS理论中的PASS是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

智力的成分理论认为,在三种智力成分中,(元成分)起着核心作用,决定着人们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策略。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主张心理学研究应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那些真正属于正常人心理活动层面问题,坚持以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为重点,强调人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及其乐观前景的心理学学派是(人本主义)。

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有许多功能,其首要功能是(选择功能)。

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

多项选择题

阿尔德弗的ERG理论将需要划分为三个层次,即(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

按照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以下能产生激励作用的事件是(工作中得到认可和赞赏,晋升的机会,工作上的成就感)。

按照能力的特殊功能可将能力划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

按照神经元的功能,可把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奥尔波特将个人特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奥苏伯尔同化学习的方式有(总括学习,类属学习,并列组合学习)。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包括(观察学习,模仿学习)。

帮助学习者掌握科学概念的正确做法有(利用过去的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及时下定义,正确运用变式,形成概念体系)。

表象的特点有(直观性和形象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产生交往恐惧感的原因有(属于抑郁质的气质类型,缺乏交往经验,自我保护意识过强)。

创造想象形成的条件有(社会实践的要求和人的创造性需要,广博的知识与丰富的表象储备,思维的积极活动,原型启发,灵感)。

道德评价的形式主要有(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

动机具有的特点是(原发性,隐蔽性,活动性)。

冯特的情感学说把情绪、情感分为(激动—平静,愉快—不愉快,紧张—松弛)等维度。

概念同化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学习者认知活动的积极参与,新学习的概念应具有逻辑意义,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具备同化新概念的知识经验)。

感受性的变化的特性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像,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补偿)。

高级神经活动的两个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它们的基本特征是(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

根据记忆规律,有效组织复习应做到(初学后及时复习,适当采用间时复习,善用最佳记忆时间复习)。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以下属于高级需要的是(求知的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根据探索目标的方向及答案的多寡,思维可分为(集中思维,发散思维)。

关于表象的功能和特点,正确的表述是(表象是在感知觉基础上产生的,表象是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表象是人理解知识信息的重要条件,表象对人类实践活动有重要作用)。

关于动机与行为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人的行为往往不受单一动机支配,而由多种动机推动的,在容易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反而有下降趋势)。

关于短时记忆的表述,正确的有(信息保持时间不超过1分钟,信息编码以言语听觉编码方式为主,信息容量为7±2个组块,短时记忆中项目的提取主要是完全系列扫描)。

关于感觉和知觉的表述,正确的有(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感觉和知觉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关于能力的因素说的表述,正确的有(“独立因素说”认为各成分或因素之间无任何内在关系,完全是独立的,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认为人的能力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

关于气质与性格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性格与气质是两种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有着严格的区别,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别,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表现)。

关于情绪和情感的表述,正确的有(情绪具有情境性、冲动性和短暂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情绪通常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关于思维的表述,正确的有(思维是对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无论思维多么复杂高级,总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

关于想象的表述,正确的有(学生掌握知识主要是通过再造想象来进行的,创造想象比再造想象更复杂和困难)。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有(心理学应研究行为而非意识,用刺激—反应模式解释行为,环境决定论)。吉尔福特将智力结构区分为若干维度,它们是(内容,操作,结果)。

记忆按内容与对象不同可分为(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价值澄清理论认为,任何一种观点要想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必须经历的阶段是(选择阶段,赞赏阶段,行动阶段)。

可归于情绪的副现象论的情绪理论有(情绪的评估—兴奋理论,情绪的生理反应理论,情绪丘脑理论)。

良好的记忆品质包括记忆的(敏捷性,正确性,准备性,持久性)。

麦克利兰的需要理论发现,在人的生理需要满足以后,就会出现三种重要需要,它们是(成就需要,权力需要,社交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勒温研究认为,动机冲突在形式上可分为(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它们是(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美国学者坎布斯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有的特质包括(积极的自我观念,恰当地认同他人,能面对现实和接受现实,主观经验丰富,能对自己周围的事件及环境有清楚的认知,不会迷惑或彷徨)。

能否发现和提出问题取决于(个体对活动的态度,个人的兴趣和求知欲,个人的知识经验)。

能力测量具有的特征是(定量化,代表性,间接性)。

排除忧郁情绪的有效途径或方法主要有(改变认知角度,合理释放情绪,改变行为方式)。

品德心理结构的特点有(整体协调性,动态发展性,相对稳定性)。

气质的EASI理论将气质的类型区分为(活动型,社交型,冲动型,情绪型)。

情绪、情感的调控途径有(自我意识调控,理智调控,合理宣泄,激励调控,转移调控)。

情绪对认识过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影响知觉选择,监视信息移动,影响工作记忆,影响思维活动)。

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人和动物的学习都遵循(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

神经网络的基本联系方式有(辐射式,聚合式,环式)。

生活中我们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时,合理宣泄不良情绪非常必要。下列做法中属于合理宣泄的有(找人倾诉,打球跑步,诉诸日记或书信,选择适当场合大哭一场)。

属于格式塔学习理论的观点是(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是对完整结构的组织,学习是由顿悟实现的,创造性思维是建构“格式塔”的过程)。

思维的特性是(概括性,元认知性,逻辑性,间接性)。

思维的形式包括(概念,判断,推理)。

思维品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敏捷性和灵活性,广阔性与深刻性,独立性与批判性)。

斯腾伯格提出了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的基本成分是(亲密,激情,承诺)。

韦纳认为,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主要原因包括(能力,运气,任务难度,努力)。

下列属于外部感觉的有(听觉,视觉,嗅觉)。

想象的作用有(预见作用,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心理替代的作用,对机体生理活动过程的调节作用)。

想象品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主动性,丰富性,生动性,现实性,新颖性)。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性格特征的结构成分主要包括态度特征、意志特征和(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性格特征的结构成分主要包括态度特征、意志特征和(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羞怯心理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情绪障碍之一,它通常表现为(挫折性羞怯,自卑性羞怯,敏感性羞怯)。

一个人良好的意志品质应包括(独立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

以下表述正确的有(内隐记忆有时也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内隐记忆随时间延长而发生的消退要比外显记忆慢得多,在外显记忆中,记忆的项目越多越不容易记住,而内隐记忆则不然,干扰词对外显记忆的成绩影响较大,却很少影响内隐记忆的成绩)。

以下表述正确的有(直觉思维也称非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核心形态,人人都具有创造性思维)。

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有(离开了认识过程,意志行动就无从产生,意志为认识活动提供动力支持,情绪、情感既可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其阻力,意志对情绪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以下关于提高记忆效果的表述,正确的有(识记与尝试回忆交替进行比连续识忆效果好,将信息转化为心理图片有助于记忆,赋予信息一定意义能够促使其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将两个概念或信息联系得越离奇、越夸张,记忆越牢固)。

以下事件中,属于内部挫折的是(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或疾病,不能从事自己所喜欢的活动,因认知和个性的影响导致在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方面的不成功)。

以下属于挫折后的非理智反应的有(过度焦虑,冷漠,攻击,退化,刻板)。

以下属于行为主义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有(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放松疗法)。

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人格测定方法是(主题统觉测验,罗夏克墨迹测验,绘画测验)。

以下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是(补偿,合理化,升华,投射)。

以下属于注意的搜索理论的是(注意的特征整合论,注意的激活地形图理论,注意相似理论)。

引发无意注意的主观因素有(个体的需要和兴趣,个体的情绪状态,个体当时的机能状态)。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编码方式,识记类型,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识记的目的任务,识记的方法)。

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体认知因素主要有(认知结构的限制,迁移的作用,定势的作用,原型启发)。

影响遗忘的因素有(时间因素,干扰因素,学习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学习者的心理状态)。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有(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任务的难度及数量,个人的知识经验)。

影响注意转移快慢的因素主要有(原来注意的紧张度,自我控制能力,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新活动对象的性质)。有关能力与相关概念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能力、知识和技能分属不同的范畴,能力属于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范畴,发展能力比获得知识与形成技能要困难得多,知识和技能是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素质不是能力本身,素质不能现成地决定能力)。

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界定不清晰的问题有(如何写一篇论文,怎样处理人际关系,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学生)。

在意志行为的采取决定阶段,一般要经历三个主要环节,即(确定目的,形成动机,拟订计划)。

知觉的一般特性包括(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注意的功能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整合功能,调节和监管功能)。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习成绩的方式有(通过影响学习者的归因模式影响学习成绩,通过影响对学习内容层次性的选择影响学习成绩,通过影响学习者的自我期望程度而影响学习成绩,通过迁移或泛化影响学习成绩)。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

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

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实验心理学试题

题型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全对得2分,多选、错选、 漏选均不得分,共20分)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六、实验设计题(本大题9分) 一、填空题 1. .反应时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是指反应的时间,而是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 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2. 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 即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 传统心理物理法 3. 由于信号检测论在感觉敏感性与反应偏向之间作出区分,因此,它 能够分析不同被试、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反应敏感性;同时,还能够分 析操作的恶化是因为敏感性下降,还是因为反应偏向的变化,并根据 这些分析的资料对操作进行改进。 4. 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简称RO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 线,这就是说,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 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5. 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心理量表可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 6. 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7. 排除法是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8. 研究课题的来源通常有四个方面:实际需要,理论需要、个人经验、前人的研究与文献资料。 9. 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它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10.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 11. 听觉掩蔽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掩蔽现象大约有三种情况:纯音掩蔽,噪音掩蔽以及噪音与纯音对语言的掩蔽。、 12. 短时记忆的容量十分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所谓组块,是指将若干小单位如字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的信息加工单元。 13. 听觉定位是指利用听觉器官判断发声体的空间方位。 14. 从不同角度观看一个熟悉的物体时,虽然这个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映像都不相同,但是我们仍把它知觉为一个恒常的形状,这一现象被称为形状恒常性。 15. 许多深度线索只需要一只眼睛就能感受到,刺激物所具有的此类特征称为单眼线索,主要是指:遮挡、、。 16.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先驱之一费希纳,在1860年发表了巨着《心理物理学纲要,他在这部着作中探讨了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 17. 差别阈限法或差异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方法,

新编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版_40

一:名词解释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他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个人所经历过的事物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以表象和词语等形式将个体经验积累和保存在头脑中,在一定条件下重新重复出来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认识活动。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且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 动机:由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在动力。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性格: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而又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能力:是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选择、填空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离开大脑,离开社会现实,离开社会实践,人的心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可是人脑本身并不能产生心理,必须要在外界客观事物作用之下才能产生心理。 3、脑是心理的器官,心里是脑的机能。 4、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也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6、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及时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性。 7、根据知觉对象的特性可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是反映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8、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 9、绝对感受性是觉察出最小刺激的能力。 10、刚刚能察觉出差异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别量就是差别感觉阈限。

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一、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1、定义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情绪与情感的产生基础不同 情绪更多是与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而情感则是与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 (2)情绪与情感的表现形式不同 ?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暂时性、冲动性和外显性。 ?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和内隐性。 (3)情绪与情感发生、发展的时间不同 ?就人类个体而言,情绪发展在先,情感体验产生于后。 情绪与情感的联系 (1)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 (2)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情绪表现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影响。 3、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1)信号功能 (2)感染功能 (3)调节功能 (二)情绪与情感的机体变化 1、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 2、机体外部的表情变化 ?表情指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包括: ?面部表情 ?身段表情 ?言语表情 二、情绪与情感体验 (一)情绪的强度 (二)情绪的紧张度 (三)情绪的快感度 (四)情绪的复杂度 三、情绪与情感的种类 (一)情绪的种类 1、心境 ?心境是一种带有渲染作用的,比较持久而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生活的情绪状态。 ?心境的特点:弥散性 2、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 ?激情状态下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 3、应激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应激状态下个体的身体机能将得到极大的激发。 ?频繁的应激容易破坏身体的免疫机能,影响身体健康。 心理视窗——应激的影响 ?霍姆斯和瑞(Holmes&Rahe,1967)编制了一个应激评定量表。这个量表指出大量应激由43种不同的经历 造成。 ?霍姆斯和瑞把一年中个人所受应激事件的总和150或更高的值定为生活转折点。如果这年的生活事件变化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30=30分): 1.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费希纳在心里物理学中创造的感觉测量的方法(C) A 最小可觉差法 B 恒定刺激法 C加因素法D 平均误差法 2.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这是(A)定律 A 费希纳定律 B 韦伯定律 C 史蒂文森定律 D 艾克玛定律 3.构成实验的三大要素中不包括(C) A 变量 B 假设 C 结果 D 控制 4. 2×3×4×3有(B)个自变量,共有(D)个水平 A 3 B 4 C 9 D 24 5.想要有效的消除源自实验者效应和被试效应的额外变量的干扰,最有效的方法是(A) A 双盲法 B 恒定法 C 随机化法 D 统计控制法 6.历史上第一个反应时实验是由(B)实施的 A 唐德斯 B 赫尔姆霍茨 C 卡特尔 D 冯特 7.下面哪项实验是应用的开窗实验技术(B) A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 B 字母转换作业 C 心理旋转实验 D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8.以下哪个是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C) A 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 B 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C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 D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 9以下哪项不是注意的研究方法(A) A信号检测范式 B 提示范式 C 搜索范式 D 双任务范式 10被试内设计用来专门解决顺序误差的方法是(C) A 随机化技术 B 匹配技术 C 平衡技术 D多基线设计技术 11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被试因素有(A) A 评价忧虑 B 期望效应 C 投射效应 D 刻板效应 12对于涉及两个变量的试验资料,由于每个变量的总变异既包含了“自身变异”又包含了“协同变异”(是指由另一个变量所引起的变异),须采用(C)法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A 方差分析 B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C 协方差分析 D 回归分析 13因变量的主观指标主要是指(D) A 反应速度的差异 B 反应的难度 C 反应速度 D 口语记录 14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C)

教育心理学复习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就是个体由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表现或心理的持久变化。 3、学习理论就是教育心理学最核心的研究内容。 4、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就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基本范式。 5、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问卷法,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微观发生法。 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1、学习:就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2、学习的作用:(1)学习就是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学习能激发人脑潜能。 3、按学习主体分类: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 4、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的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

5、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 (4)态度。(5)动作技能。 6、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1)据学习方式分为接受的与发现的。(2)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的与有意义的。 7、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1)内隐学习:个体不知不觉的获得经验,并引起相应行为变化的学习。(2)外显学习:指有意识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8、(1)外显记忆:长时记忆中能够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与思考的知识。(2)内隐记忆:无法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但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行为与思维的学习。 9、学习的相关概念:(1)终身学习。(2)远程学习。(3)机器学习。(4)学习科学。 10、学习理论的发展:(1)两种倾向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行为主义学派与德国的格式塔学派。(2)行为、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收。(3)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与邻近律。 1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1)无条件刺激:本来就能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2)无条件反应: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3)中性刺激:给狗呈现刺激如铃声,狗不会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铃声被称为中性刺激。(4)条件刺激:原来的中性刺激,它并不能引起无条件反应,但与无条件刺激多次在时间上

《幸福心理学》期末考试 100分

?《幸福心理学》期末考试100分 60' 08'' 题量:100 满分:100.0 截止日期:2016-05-29 23:59 提交试卷 一、单选题 1 弗洛伊德认为,在人的无意识领域中,存在大量的追求快乐和()的本能倾向。 ?A、 避免痛苦 ? ?B、 解决痛苦 ? ?C、 实现目标 ? ?D、 追求财富 ? 我的答案:A 2 一份英国调查表明,无论现在幸福值是高还是低,人对未来幸福预期值与现在相比()。 ?A、

更低 ? ?B、 更高 ? ?C、 一样 ? ?D、 都有可能 ? 我的答案:B 3 消除消极故事的方法包括()。 ?A、 置之不理 ? ?B、 倾诉 ? ?C、 争论真假 ? ?D、 积极幻想 ?

我的答案:C 4 当一个人以()和自主追求的方式来追求目标的时候,主观幸福感才会增加。 ?A、 外在价值 ? ?B、 社会价值 ? ?C、 他人价值 ? ?D、 内在价值 ? 我的答案:D 5 情绪知觉包括图案、故事和()。 ?A、 庆幸 ? ?B、 孤独 ? ?C、

羞愧 ? ?D、 音乐 ? 我的答案:D 6 以下哪项不是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特点()。 ?A、 主观性 ? ?B、 比较性 ? ?C、 稳定性 ? ?D、 整体性 ? 我的答案:B 7 Tal Ben-Shahar的幸福模型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忙碌奔波型

? ?B、 幸福型 ? ?C、 享乐主义型 ? ?D、 快乐型 ? 我的答案:D 8 幸福的人与愁眉苦脸的人相比,()被别人选做朋友和信任对象。 ?A、 更容易 ? ?B、 更难 ? ?C、 同等程度 ? ?D、 都不容易 ? 我的答案:A 9

犯罪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汇总版)

犯罪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犯罪心理:犯罪心理是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2.初犯:是相对累犯而言的犯罪人类型,是指具有犯罪心理发生、发展的复杂过程和激烈的犯罪动机斗争过程的第一次违法犯罪者。 3.投射作用:是个人将自己具有的不良性格、观念、欲望、态度等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同样具有这些特征的一种防御机制。 4.意志过程:下定决心,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便是意志过程 5.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是从吸收客观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到形成主体犯罪心理的过程和规律 6.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由犯罪心理的整合到发动犯罪行为的过程和规律 7.防御机制:是个体为了消除由心理冲突或挫折所引起的焦虑,维护和恢复心理平衡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 8.天生犯罪论:龙勃罗梭以惯犯和重大犯罪者为研究对象,并通过解剖罪犯的头盖骨及身体各部位的研究,发现罪犯与正常人在生理构成上有很大不同,罪犯在生理上表现出一种返祖现象,以此提出了天生犯罪论。 9.虞犯:有犯罪征兆者(虞犯),即最有可能犯罪的人 10.情感过程: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伴随着喜、怒、哀、乐、惧、欲等情绪或情感体验,并根据自己或社会的需要采取亲近还是疏远的态度的过程 11.挫折攻击论:当人的一个动机、行为遭到挫折后,就会产生攻击和侵犯性反应,从而引起犯罪。 12.心理状态:是指人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13.事实的犯罪行为:是指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和是精神病患者所实施的犯罪行为。 14.犯罪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15.心理过程:心理现象的动态表现形式 16.个性心理:心理现象的静态表现形式 17、自卑感论:人具有保护自己、追求优越的本能,的权利欲,当这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形成自卑感。 18、偶犯:指那些存在不良心理因素,在某种情境出现时发生犯罪行为的个体

基础心理学 期末考复习重点

基础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一、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所要研究的对象的状况进行实际 了解,从而收集有关资料的一种方法 二、访谈法;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被研究者)的交谈来收集有关 资料的一种方法 三、问卷法;是将严格设计的问题或白哦个以书面的形式发给研究 对象,请求如实回答,进而收集资料和数据的额一种方法 四、刺激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对条件刺 激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 程。 五、刺激泛化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 件反应后,其他用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起反应条件 六、接近学习律:刺激的某一组合,如果某种有动作伴随他出现, 则当这一刺激组合再次出现时,那种动作也会随之发生。学习室一次性完成的,要么完全学会,要么完全学不会 七、惩罚: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刺激反应的过程。 八、消退: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个反应,如果在这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这一反应在今后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

九、意义学习:奥苏泊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就是人对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 十一、(罗斯杰)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是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十二、内化:把存在于社会中的文化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从而有意识的知音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 十三、支架式教学:通过支架(教师或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的协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儿童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十四、最近发展区:现实的发展水平即个体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而潜在的发展水平则是指个体在成人或比他成熟的个体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活动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即“最近发展区” 十五、认知学徒制:通过允许学生获取、开发和利用真实领域的活动工具的方法,来支持学生在某一领域学习的模式它强调经验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强调把学习和实践联系起来。 选择填空 1.教育心理学是19世纪政治,经济,教育与心理科学发展的产 物。。 2.教育心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19世纪政治、经济和教育的发展

内蒙古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整理-简答论述(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 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中学生心理发展呈现出特定阶段的特征,在这一阶段内,认知发展、观察力发展、记忆力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各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教育工作者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个别差异,从而使教育活动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程改革提供科学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为解决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研究方法上的指导。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a.为教育现象解释与研究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b.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c.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a.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b.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性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

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对学与教过程的影响: 1、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以年龄差异为例,年龄差异主要体现为思维水平的差异。 2、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他们是所有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 智力的个体差异: 表现在三个方面: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有所不同。 2、结构差异,即智力在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3.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智力差异既有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又有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还有个体的主观努力的影响。在后天的影响因素中,学校教育在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开发学生的智力就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学校通过以下途径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及时进行早期教育;通过教学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发学生的智力等。 青少年时期个性的发展: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意志方面。中学生的意志特征主要体现在是否遵纪守法(自觉性);有无自制力;对学习、工作的坚持性程度以及胆量的大小上。一般来讲,初中生的意志是不稳定的,特别是克服困难的毅力不够;到了高中,学生的意志力才日趋稳定。2、情感方面。就情感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及主导情感来说,初中生情绪变化很大,易冲动,情感和爱好都还不够稳定,因而缺乏持久性;到了高中,情感特征基本定型。3、理智方面。学生的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思维的类型上以及智力品质上。一般来说,初中生处于发展兴趣爱好、培养智能的最活跃时期;而高中生处于理智特征的成熟期,亦即思维的成熟期。

实验心理学期末模拟试题

2013年大学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实验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共20分) 1. 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费希纳 C.高尔顿 D.艾宾浩斯 2.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A.极限法 B.平均差误法 C. 阶梯法 D. 恒定刺激法 3.实验中,疲劳可使阈限_____;若存在期望误差,在递增法测定时,阈限会______。() A.降低偏低 B. 升高偏低 C. 升高偏高 D. 降低偏高 4.如果想要研究“早上和晚上背书的记忆效果,哪个时刻点更好?”,则书籍内容是( ) A.自变量 B.因变量 C.额外变量 D.无关变量 5. B反应时间之所以比A反应时间长,是因为前者的加工过程比后者的加工过程多了() A.辨别刺激过程 B. 比较刺激和决策反应过程 C.选择反应过程 D.辨别刺激和选择反应过程 6. sone 量表的制作方法是() A.对偶比较法 B.二分法 C.差别阈限法 D.等级排列法

7.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属于正确反应的是() A. Y/N B. FA C. n/SN D. CR 8. 心理量是物理量的幂函数,这叫做() 定律定律定律定律 9.以下公式表示错误的是() A. V=1/α B. P(Y/N) +P(n/SN) =1 C. d′=Z 击中-Z 虚惊 D. β=O 击中 /O 虚惊 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心理上的主观音高与声音刺激的频率和强度有关 B. 在ROC曲线上的点距离偶然事件对角线越近,分辨率越强 C. 反应时间作为反应变量,会随刺激变量和机体变量的不同而变化 D. 统计决策理论是信号检测论的数学基础 11.( )标志着现代心理物理学的开始。 A.最小变化法 B.史蒂文斯的幂定律 C.平均差误法 D.正误法 12.请找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A.人耳接受的声音频率范围为1000~3000赫 B.一个sone是指40分贝时1000赫的纯音声音刺激的响度感觉

基础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基础心理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人的心理现象有: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情绪情感、注意、意志、需要、动机、能力、气质等。 我们把人的心理划分为有意识现象与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现象是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科的学科特点:(1)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2)心理学是认知科学的主干学科。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心理学研究的新技术(反应时法、信号检测论、间接测量法)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心理学的主要学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 (2)机能注意心理学,詹姆士 (3)行为注意心理学,华生 (4)格式塔心理学,惠特海默 (5)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 (7)认知心理学,奈赛尔 (8)皮亚杰学派,皮亚杰 第二章:心理和脑 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实现,对内、外环境中一定动因所做的规律性反应。 无条件反射又称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三个阶段: 铃声不能引起狗分泌唾液,对于分泌唾液来说铃声是无关刺激物。 铃声这种无关刺激物就转变成为条件刺激无,即成为了无条件刺激物(食物)的信号而引起狗分泌唾液,于是形成了条件反射。 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指的是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属性。第二信号指的是语言、词汇组成的刺激物。 兴奋过程是指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或加强相联系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 抑制过程是指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 由抑制引起或加强兴奋过程称为正诱导,由兴奋引起或加强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 第三章:感觉 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高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是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指的是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受阈限指的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幸福心理学期末完整版考试答案

幸福心理学期末完整版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分) 1观察者对他人行为易做()。(1.0分)1.0分 ?A、内归因 ?B、外归因 ?C、自我贬损 ?D、防御归因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2有些人既不为现在生活考虑也不考虑未来生活,这属于本·沙哈尔提出的幸福模型中哪种类型的人?()(1.0分)1.0分 ?A、幸福型 ?B、忙碌奔波型 ?C、享乐主义型 ?D、虚无主义型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3《梦的解析》的作者是()。(1.0分)1.0分 ?A、塞利格曼 ?B、弗洛姆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4关于国外幸福感研究处于描述性阶段的是()。(1.0分)1.0分

?A、20世纪90年代至今 ?B、20世纪60年代-9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9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中期-80年代初期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5当一个人以()和自主追求的方式来追求目标的时候,主观幸福感才会增加。(1.0分)1.0分 ?A、内在价值 ?B、外在价值 ?C、社会价值 ?D、他人价值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6在大脑中,放大恐惧性情绪主要是()工作的结果。(1.0分)1.0分 ?A、下丘脑 ?B、海马体 ?C、杏仁核 ?D、视丘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7以下哪位心理学家发现了很多遗传性的特征。()(1.0分)1.0分 ?A、戴维·吕肯 ?B、塞利格曼 ?C、米哈里 ?D、狄纳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8以下哪本书可以了解罗素的幸福观。()(1.0分)1.0分

?A、《幸福心理学》 ?B、《被遗忘的幸福密码》 ?C、《幸福之路》 ?D、《积极心理学》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9认知的改变从()开始。(1.0分)1.0分 ?A、发现 ?B、行动 ?C、接收 ?D、学习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10人面对问题的策略包括控制策略和()。(1.0分)1.0分 ?A、战斗策略 ?B、逃避策略 ?C、麻痹策略 ?D、转移策略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11关于解构神话爱情故事,不正确的描述是()。(1.0分)1.0分 ?A、这些故事中的男主角往往很软弱 ?B、这些故事带有男权主义色彩 ?C、这些故事在今天已经不存在了,因为今天的社会已是男女平权 ?D、这些故事的女主角大多符合了男性的幻想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12在很多群体性事件中,民众情绪没有得到疏解,而派去的警察引发群众更大的恐惧感,造成暴力引起暴力,从心理学上看这属于()。(1.0分)1.0分

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2)

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一、名词解释 1、成就动机:就是想要很好地完成工作,在工作中创造出优异业绩的那种动机,即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尽可能地去完成目标的一种动机。 2、课堂教学程式:指教师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而采取的一定的教学组织与操作形式。 3、心理效应:指由于某种刺激或作用的影响使得人产生相应于这种刺激或作用的心理效果或反应。 4、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 5、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7、认知活动:是人从环境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现象。 8、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独特的心理面貌。 9、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不需要任何学习和训练就可以实现的反射。 10、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为适应环境变化,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 11、观察法:有计划的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以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 12、调查法:调查法是以提问的形式搜集资料以确定各种事实问题的联系或关系的方法。 13、测验法:测验法是应用标准化的量表考察、测定人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点以及心理差异的方法。 1、情绪: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应激: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3、挫折:一个人目的性行为受到阻碍或者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 4、意志: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 2、心理状态:是个体在面临一定情境时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状态与特征。 3、意识状态:是指能够被主体清晰觉知到的心理活动,是自觉的心理活动,是人心理的主要方面和基本状态。1.动机: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2.需要:需要是个体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3.气质:人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即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特征。4.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四、简答题 1、个体心理由哪几部分构成? 个体心理由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心理状态、个性心理三部分构成(3分)。 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知活动、情绪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心理状态主要包括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注意状态和应激状态;个性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3分) 2、心理行为的关系怎样? 答:心理与行为是不同的,这表现在:首先,心理是一种主观的精神活动,而行为则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其次,心理是一种内隐的观念形态,行为则是一种外显的躯体运动和生理变化。(3分) 心理与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表现在:第一,心理支配与调控行为。第二,行为表现与反馈心理。(3分) 3、人的心理具有哪些特征? 答:人的心理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1分)。人的心理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1)心理内容的客观依存性;(2)心理现象的观念性;(3)心理活动的主观性;(4)心理反映的能动性;(5)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制约性。(每个特征1分)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心理学研究应遵循下面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发展性原则;四道德性原则。(6分)5.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量有哪些? 答: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量有一、刺激变量;二个体变量;三反应变量(每点2分,共6分) 6.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有哪些? 答: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有一选择和确定课题;二确定研究设计;三搜集资料;四分析资料;五做出结论(每点1分,共6分) 7、简述成就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题库整理版

一、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的控制,但使用真实实验的某些方法整理、搜集、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 单组时间序列设计 1.设计方案:对一组被试先进行周期性测量,之后引入实验处理X,然后再进行一系列周期性的测量。比较插入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效果。 2.优点:1.可以较好的控制“成熟”因素对实验处理效果的影响。在O1~O8的系列测量过程中,相邻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基本相同,可以认为在每个时间间隔内“成熟”的发展基本相同。2. 可以有效的控制测验因素的干扰。由于每个被试的成绩都是经过反复测验而得到的一系列结果,这样就能够降低由于只做一次测验而出现的有偏样本成绩的概率,可以有效地减少测量偏差。3.缺点:1、由于无对照组,因而不能有效地识别和控制伴随实验处理发生的偶发事件的影响,不能排除那些与实验处理同时出现的附加变量的影响。2、多次实施前测往往会降低或增加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从而在被试身上产生作用而影响其实验处理后的测量成绩。 4.注意事项:1、研究中要保持实验情境的相对稳定,减少不必要的条件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通过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实验不能得到最后的、确定性的结论,如果想得到肯定的因果关系结论,应选用有控制组参加的实验设计。 3、由于研究中对实验条件控制不是很严格,因此研究者应充分考虑那些突发的或随意事件,详细记录研究中伴随的各种事件,这有利于对结果作出更符合实际的科学评估和解释。 单组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1.设计方案:对一组被试连续抽取多个相等的时间样本,即选择完全相等的多个时间段,在其中的一个时间样本中实施实验处理,而在后续的另一个时间样本中并不实施实验处理,并通过对两种时间样本的观测分数之间的差异分析来比较实验处理的准实验设计。 2.数据分析:可对结果做三方面的检验:1.处理条件与无处理条件间的比较,以考察存在处理效应的可能性;2.分别在有处理条件下和无处理条件下考察时间因素的简单效应,这主要是分析研究中的时间效应或顺序效应; 3.分析实验处理与处理顺序的交互效应,以考察在时间序列中不同处理的不同效应。 3.优点:在控制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方面是完全有效的,如能较好控制“历史”作用的影响。 4.缺点:1.采用单组设计,实验处理后再重复进行做过的测验可能会增加或降低实验处理实验安排中,实验处理的间断出现会使被试产生新异感,并暴露实验目的,由2.的敏感性。. 此产生实验的霍桑效应。3.实验的重复进行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顺序效应。 多组不相等组前后测设计 1.设计方案:先将实验组和控制组接受前测,然后给实验组处理,再对这两组被试进行后测。 2.优点:首先,增添了控制组,从而控制了历史、成熟、测验等因素的干扰。其次,前测可以了解实验处理实施前的初始状态,从而也就对选择有了初步的控制。 3.缺点:1.实验组与控制组是不对等的,因而选择与成熟、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可能会降低效度。2.不能证明实验处理的长期效应。 多组不等组前后测时间序列设计 1.数据分析:方法1.求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成绩的平均数,以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成绩的平均数;然后求出实验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平均数的差异,以及对照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平均数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实验组差值和对照组的差值进行比较。方法 2.回归直线方程。 2.优点:1.既能对一组的一系列的观测成绩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解,也能对两组的前测和后测的系列观测成绩的趋势进行比较,以估计实验处理的效果。2.实际使用较多的一种比较完善的准实

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绪论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 2.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3. 感觉: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4. 知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特征:整体性、意义性) 5.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6. 意志过程 二、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基本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3)问卷法(4)测试法(5)谈话法(6)个案法(7)教育经验总结法 三、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心理学一词源于“灵魂的学说”,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古老是因为人类探索心理现象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中就论述了人类的各种心理现象,年轻是因为直到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威廉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把自然科学中所使用的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心理学才开始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四、心理学的流派 1. 构造心理学 代表人物:特,铁钦纳(学生) 容: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可以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 方法:实验省份 缺陷:忽视个体差异,不考虑应用。 2. 机能心理学 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安吉尔,卡尔 容:意识流,强调意识在有机体适应环境中的作用和功能。 3. 行为主义心理学(第一势力) 代表人物:华生 容:反对研究意识,主研究行为 方法:客观实验 4. 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韦特默,考夫卡,苛勒 容:反对把意识分析为要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 .专业 . .

最新心理学考试内容整理的答案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认知发展:个体认知功能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认知发展。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构成认知系统的各种不同心理成份不断完善;另一是构成认知系统的各种心理成分之间的关系趋于相互协调。 3.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4.感觉: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的觉察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 5.知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同属于对现实的感性认识形式。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它比个别感觉的简单相加要复杂得多。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相互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 6.记忆:记忆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记忆使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前提。 7.想象: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我们在看小说时,头脑中会出现各种人物和情景的形象;工程师根据自己在建筑方面的知识经验,设计出建筑物的形象。这些都是想象。 8.思维:思维是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间接、概括地认识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解决面临的问题; 9.需要:需要是由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引起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10.动机:动机就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11.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它包括了内部的主观感受或体验、外在的行为表现形式和独特的神经生理基础。 12.意志: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 13.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14.人格: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神组织。 15.气质:气质是人生来就有的典型的、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反映了人格的自然属性。气质反映的是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征,是一种典型、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天赋性。 16.性格: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它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的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区别的主要方面。 17.智力:长期以来,智力是一个受争议的概念,至今心理学家对智力尚无公认的确切定义。我国心理学者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五个基本因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18.能力:能力是一种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19.教师角色:教师的概念应该从狭义的方面来理解,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专业人员。 20.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达成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二、辨析题(答案由老师给出,是标准答案) 1、人的心理现象作为观念的东西,它可以离开物质载体。 错。人的心理现象作为观念的东西,它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同样离不开人脑这一物质载体。 2、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对。 3、智力的个别差异是由先天素质决定的。

实验心理学历年试题

2007年北京自考实验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10) 1、用平均差误法测量感觉阈限容易产生(B ) A时间误差和空间误差B空间误差和动作误差 C定势的作用D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2、在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只允许被试作两类回答时,计算差别阈限时相等地带的下限是(B ) A50%感觉弱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B25%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C50%感觉等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D50%感觉等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 3、卡特尔制作天文学家声望顺序的顺序量表用的是(D ) A对偶比较法B数量估计法 C差别阈限法D等级排列法 4、当用对偶比较法制作一个对5种儿童服装喜爱程度的顺序量表时,让被试比较的样品对数有多少?(包括为了消除可能产生的空间误差需要增加的对数)(C ) A 10对 B 15对 C 20对 D 30对 5、反应时与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D ) A反应时不受刺激强度变化的影响 B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应时逐渐缩短 C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应时逐渐延长 D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反应时逐渐缩短,达到极限时反应时就不再发生变化了 6、用混色轮产生的颜色混合是(B )

A色光的混合B相减的混合 C颜料的混合D色调混合 7、等响度曲线上的每一条线代表一个响度等级,其单位为(D )A分贝B色C美D方 8、记忆广度是(B ) A9个以上的项目B7±2 C无限的D21个比特 9、对两种过程记忆理论强有力支持的实验是(A ) A系列位置效应的实验B汉字特征抽取的实验 C插入材料对倒摄抑制影响的实验D加工层次对记忆影响的实验10、许多研究证实,赞琼的假设是正确的,即(C ) A当任务容易的时候其他人在场改善操作 B当任务困难的时候其他人在场改善操作 C其他人在场增加了被试主导反应的可能性 D其他人在场增加了被试非主导反应的可能性 二、多项选择题(1*5) 11、为了消除组间设计的缺点可以采用的方法有(AB ) A匹配被试B随机分配被试 C完全平衡的方法D拉丁方的方法 12、触觉适应表现为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AC ) A触觉感受性的降低B触觉的完全消失

《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

《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提示 一、终结性考试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一)选择题(含单选题和多选题,每个3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是(C )。 (A)一种交叉关系 (B)一种线性关系(C)倒U形曲线关系(D)一种直线关系 2.支持语言获得的后天学习论的研究者是(ACD )。 (A)巴甫洛夫(B)乔姆斯基(C)班杜拉(D)斯金纳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2.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一类人产生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它具有一定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信息加工的观点是如何阐述记忆过程的? 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记忆就像是一台电脑(2.5分)。编码是人们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2.5分)。存储是将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和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2.5分)。提取是指从记忆中查找已有的信息的过程(2.5分)。 2.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分):①能力的类型差异。(3分)②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3分)③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3分) (四)论述题(20分,从2个题中任选1个完成。) 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的描述性标准的理解。 ①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分)②接受他人,善与人处。(2分)③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2分)④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和改造现实。(2分)⑤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2分)⑥人格和谐完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