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筛查ppt课件

合集下载

乳腺癌检验ppt课件

乳腺癌检验ppt课件

乳腺MRI检查的局限性在于费用 较高,检查时间较长,对于一些 特殊体质的患者可能存在禁忌症

乳腺细胞学检查
乳腺细胞学检查是通过穿刺活检或溢 液涂片等方法获取乳腺细胞,并进行 病理学检查的一种方法。
乳腺细胞学检查的局限性在于存在一 定的误诊率和假阳性率,需要结合临 床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乳腺细胞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乳腺癌 ,并确定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分级,对 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 意义。
体。
皮肤改变
乳房皮肤出现凹陷、皱 褶、红肿、破溃等改变
,可能提示乳腺癌。
PART 02
乳腺癌检验方法
乳腺X线摄影
乳腺X线摄影是通过X线检查乳 腺结构和形态的一种方法,可以 检测出乳腺肿块、钙化灶等特殊
表现。
乳腺X线摄影对于早期发现乳腺 癌具有较高的敏锐性和特异性, 是乳腺癌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手段
之一。
皮肤变化。
避免使用化妆品
避免在检查时使用化妆品,以 免干扰医生对乳房皮肤的视察

检查中的配合
放松心情
保持心情放松,避免因紧张影 响医生触诊的准确性。
遵循医生指导
医生在检查过程中会给出一些 动作指令,如转身、弯腰等, 应遵循医生指导。
如实回答问题
医生可能会询问一些关于家族 病史、月经史等问题,应如实 回答。
2023-2026Fra bibliotekONE
KEEP VIEW
XXX
XXX
乳腺癌检验PPT课件
XXX
XXX
WENKU
REPORTING
汇报人:XXX
202X-XX-录
• 乳腺癌概述 • 乳腺癌检验方法 • 乳腺癌检验结果解读 • 乳腺癌检验的注意事项 • 乳腺癌预防与控制

乳腺癌的筛查与及诊断PPT课件

乳腺癌的筛查与及诊断PPT课件
70岁以上:⑴ 适合机会性筛查。⑵ 每1~2年1次乳腺X线 检查。
乳腺癌筛查
乳腺癌高危人群 筛查意见
建议对乳腺癌高危人群提前进行筛查(小于40岁) ,筛查频度推荐每年1次,筛查手段除了乳腺X线检 查之外,还可以采用MRI等影像学手段
存在下列三种情况之一者即被认为是乳腺癌高危人群: ⑴ 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⑵ 既往有乳腺导管或 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⑶ 既往30岁前 接受过胸部放疗
乳腺癌诊断
⑴ 乳腺浸润性癌的病理学诊断报告应尽可能包括与患者治 疗和预后相关的所有内容,如浸润性癌的大小、组织学类 型、组织学分级、有无并存的DCIS、有无脉管侵犯、切缘 和淋巴结情况等。若为治疗后乳腺癌标本,则应对原发灶 和淋巴结的治疗后反应进行病理学评估。
⑵ 应对所有乳腺浸润性癌病例进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及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HER2(2+)病例应进一步行原位 杂交检测。
谢谢各位老师的聆听
流行病学特征
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全国癌症报告
流行病学特征
我国乳腺癌与其他国家流行病学特点
我中心保乳率38%
02 乳腺癌筛查
乳腺癌筛查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 目的及分类
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防 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为诊断
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 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 期治疗。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乳腺癌筛查讲座》PPT课件

《乳腺癌筛查讲座》PPT课件

加强专业培训和指导
加强对医护人员和筛查机构的专业培 训和指导,提高筛服务网络,提 高服务的覆盖率和便捷性。
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
加强乳腺癌筛查相关科研和技术创新 工作,推动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和 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其符合标准要求。
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报告制度建立
数据收集
建立乳腺癌筛查数据收集系统,收集受检者的基本信息、筛查结 果、诊断结果等数据。
数据整理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为制定改进措施 提供依据。
分析报告
定期编制乳腺癌筛查分析报告,对筛查效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 意见和建议。
质量持续改进方向探讨
不同地区、人群效果差异分析
地区差异
比较不同地区的乳腺癌筛查效果,分析影响因素,如经济发展水 平、医疗资源分布等。
人群差异
关注不同人群(如年龄、性别、种族等)的筛查效果差异,探讨原 因及改进措施。
筛查策略调整
根据地区和人群差异,调整筛查策略,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面临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当前挑战
阐述当前乳腺癌筛查面临的挑战,如公众认知不足、医疗资源紧张、 技术瓶颈等。
优点
对乳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 性较高,可发现早期乳腺 癌。
缺点
有一定的辐射性,对年轻 女性乳腺组织密度较高时, 检出率可能降低。
乳腺超声检查
检查方法
缺点
利用超声波对乳房进行扫描,观察乳 房内有无肿块、囊肿等异常表现。
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对微小钙化 的显示不如X线摄影。
优点
无辐射,可重复性好,对致密型乳腺 和年轻女性乳腺病变的检出率较高。
高危人群筛查策略调整
家族史

两癌筛查宣传ppt课件

两癌筛查宣传ppt课件

有关。女性特别是绝经前妇女,
如果过多地摄取这类食物,随
着黄嘌呤的大量摄入,乳癌发
生的危险性就会大大地增加。
因此,女性尤其是中年以上的
女性,应少饮咖啡,少吃巧克
力。
ppt课件.
14
四:多吃水果蔬菜
• 研究发现,粗粮、蔬菜、水果中,除含有大量防癌抗 癌的植物纤维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还含有多种能 阻止和减慢癌症发展各个阶段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中以 大豆类、玉米、食用菌类、海藻类、大蒜、西红柿、橘 类和浆果类水果等作用最为显著。因此,在日常膳食中 适当地多吃些这类食物,不仅有益于健康,还有助于乳 癌的预防。
ppt课件.
8
乳腺癌早期症状五:乳头改变
• 乳腺癌早期乳头常被上牵使双侧乳头高低可不对称, 乳头内陷是乳房中心区癌肿的重要体征,乳头难以用手 指牵出,乳头处于固定回缩状态。湿疹样癌则见乳头呈 糜烂状,常有痂皮;病变区与皮肤分界十分清楚,病变皮 肤较厚。
ppt课件.
9
乳腺癌早期症状六:乳房外形变化
高45%以上,这种危险性在绝经前妇
女中最为显著。目前认为,酒精可刺
激脑垂体前叶催乳素的分泌,而催乳
素又与乳癌发生有关。因此,女性尤
其是绝经前后的女性,应戒酒和少饮
酒。
ppt课件.
13
三:少喝咖啡
• 咖啡、可可、巧克力,这
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黄嘌呤,
黄嘌呤可促使良性乳腺增生,
而良性乳腺增生又与乳癌发生
• 通过对饮食的调整,减少过量的肉 类、煎蛋、黄油、甜食、辛辣等食物的 摄入,增加绿色蔬菜、水果、胡萝卜素、 菌类、豆类的摄入量,均有利于降低乳 腺癌的发病率。黑面包等粗粮、水果蔬 菜类低脂肪高纤维类食品,由于能降低 血中雌激素的水平,所以具有预防乳腺 癌的作用。如果再加上经常食用酸奶、 乳酪等发酵的牛奶制品,那么,罹患乳 腺癌的危险性可降低77%。

乳腺癌筛查质量控制ppt课件

乳腺癌筛查质量控制ppt课件

技术原理及操作流程
乳腺X线摄影技术原理
利用X射线穿透乳腺组织后形成的影像来观察乳腺内部结 构。操作流程包括患者准备、定位、曝光、图像处理等步 骤。
乳腺超声技术原理
利用超声波在乳腺组织中的反射和传播特性来观察乳腺内 部结构。操作流程包括患者准备、涂耦合剂、探头放置、 图像观察等步骤。
乳腺MRI技术原理
运行。
效果评估指标
制定乳腺癌检出率、漏诊率、误 诊率等评估指标,客观评价筛查
质量。
评估结果应用
将评估结果作为改进依据,不断 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乳腺癌
筛查质量。
04
人员培训与考核评价机制完善
专业人员培训计划和内容设计
制定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人员的 培训计划,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技 术人员。
采用多种培训形式,如线上课程、线 下培训、实践操作等,确保培训效果 。
推断性统计分析
02
通过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探讨乳腺癌筛查数据之间的
差异和关联。
高级统计分析
03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生存分析等方法,深入挖掘乳腺癌筛查数
据中的信息和规律。
结果反馈在持续改进中作用探讨
及时反馈筛查结果, 为受检者提供个性化 的健康指导和建议。
跟踪改进措施的实施 效果,不断完善和优 化乳腺癌筛查质量控 制体系。
乳腺癌筛查质量控制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乳腺癌筛查概述 • 乳腺癌筛查方法与技术 • 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与运行管理 • 人员培训与考核评价机制完善 • 数据采集、分析和利用能力提升 • 合作交流与资源共享平台搭建
01
乳腺癌筛查概述
乳腺癌定义与发病率
定义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 的恶性肿瘤,99%发生在女性, 男性更新培训内容,涵盖乳腺癌筛 查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质量控 制标准等方面。

《乳腺癌筛查》PPT课件

《乳腺癌筛查》PPT课件

3
伦理与法律问题
在推广新技术时,需要关注隐私保护、数据安全 等伦理和法律问题,确保技术的合规性和可持续 性发展。
06 总结与建议
提高公众对乳腺癌认识及重视程度
加强乳腺癌知识普及 通过媒体、社区活动、宣传册等多种途径,向公众普及乳 腺癌的基本知识、危险因素、早期症状等,提高公众对乳 腺癌的认识。
强调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向公众强调乳腺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性,以及早期发现、早 期治疗对预后的积极影响,提高公众对筛查的重视程度。
02 03
高风险人群
包括有乳腺癌家族史、携带乳腺癌易感基因、曾患乳腺良性 疾病等人群。对于这类人群,筛查起始年龄可提前,筛查频 率可增加,同时可结合乳腺超声、乳腺MRI等多种检查手段 进行综合评估。
特殊人群
如孕妇、哺乳期妇女等,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乳腺癌筛查。 对于年轻女性,虽然乳腺癌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不良生活习 惯、环境污染等因素都可能对身体造成潜在伤害,因此也应 保持警惕,定期进行乳房自我检查和接受医生检查。
鼓励自我检查 教育女性掌握自我检查的方法,鼓励她们定期进行乳房自 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乳腺癌筛查能力建设
01
提升基层医生乳腺癌诊疗能力
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提高基层医生对乳腺癌的诊疗能力,确保他们
能够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02
完善筛查设备和技术
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乳腺癌筛查设备和技术的投入,引进先进的筛查设
挑战与前景
需要解决数据标注、算法泛化等挑战,未来有 望实现乳腺癌的自动化、智能化筛查。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1 2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 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 未来有望实现更加精准、个性化的乳腺癌筛查。

乳腺癌筛查培训课件

乳腺癌筛查培训课件
乳腺癌筛查培训课 件
汇报人: 202X-01-04
目 录
• 乳腺癌概述 • 乳腺癌筛查的重要性 • 乳腺癌筛查方法 • 乳腺癌筛查的注意事项 • 乳腺癌筛查的挑战与展望 • 乳腺癌筛查培训的意义和价值
01
乳腺癌概述
乳腺癌的定义
01
02
03
乳腺癌
指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 恶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 的恶性肿瘤之一。
总结词
做好筛查前的准备工作可以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详细描述
在接受乳腺癌筛查前,应避免进行乳腺按摩、乳房手术、乳腺活检等操作,以免 影响检查结果。同时,应告知医生自己的月经周期、是否服用激素类药物等情况 ,以便医生更好地评估风险。
筛查后的处理
总结词
及时、正确的筛查后处理对于早期发现乳腺癌至关重要。
发病年龄
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 多见于40-60岁女性。
发病率
全球范围内,乳腺癌的发 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威胁 女性健康的重要因素。
乳腺癌的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
约10%的乳腺癌患者有明 显的遗传倾向,如 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 。
内分泌因素
长期雌激素暴露、月经初 潮早、绝经晚等内分泌因 素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相关 。
筛查标准与指南的更新
需要根据科学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经 验,及时更新乳腺癌筛查的标准和指 南。
06
乳腺癌筛查培训的意 义和价值
提高医务人员的筛查技能和知识水平
01
乳腺癌筛查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医务人员需要了解乳腺癌的流行病学、早期症状、筛查方法等基本知识
,以及掌握乳腺触诊、乳腺X线摄影等筛查技术。
02
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乳腺癌筛查,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为更 多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乳腺癌筛查课件

乳腺癌筛查课件
• 目前,乳腺癌的致病因素尚不清楚,遗传、环境因素的改变,比如环 境污染、食物的污染等都可能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但目前并没有 发现任何一个直接影响其发病的因素,它不像宫颈癌,有明确的致病 病毒——人乳头瘤病毒(HPV),可以作为癌症筛查的明确检测指标。
• 乳腺癌发病一般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45~55岁,第二个高峰就
作为乳腺筛查的联合检查措施,以避免乳腺X线筛查的遗漏
• 鉴于中国人乳腺癌发病高峰较靠前,绝经前患者比例高,乳腺相对致
密,超声可作为乳腺筛查的重要手段
一般人群乳腺癌筛查
20-39岁 40-49岁 50-69岁
不推荐对非高危人群进行乳腺筛查
① 适合机会性筛查 ② 每年一次乳腺X线检查 ③ 推荐于临床体检联合 ④ 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乳腺的发育
• 胚胎及胎儿期 : 胚胎第六周在胚胎腹侧形成“乳线”继续发育乳线上 出现“乳腺始基”,胚胎第九周“乳腺始基”逐渐退化仅胸前一对乳房 继续发育,形成“实心乳腺芽”最后形成“乳头芽”,“乳头凹”。至胎儿 第三个月时乳头芽基部上皮细胞向下生长,形成乳腺芽并延伸成为输 入管原基,乳头凹的上皮逐渐形成乳洞,乳腺芽向下生长形成乳腺管, 开口于乳洞处。胎儿六个月时输乳管原基进一步增值、分支形成15-
乳腺组织结构示意图
乳腺的生理调节
乳腺作为女性生殖系统的一部分,是多种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以卵 巢和垂体前叶分泌的激素影响最大,也受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内分泌 激素的调节。多种激素的相互作用使乳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这些 激素主要是雌激素、孕激素、糖皮质激素等,还包括崔产素、催乳素、 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激素、胰岛素等
处理,多在1-2年后退化消失。
乳腺的发育
性成熟期:随着内分泌激素的周期性变化,乳腺的形态和组织学结构 也随之发生周期性改变。

乳腺癌筛查课件

乳腺癌筛查课件

乳腺癌筛查课件一、引言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约30万,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因此,开展乳腺癌筛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乳腺癌筛查的意义2.提高生存质量: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生存质量较高。

而晚期发现的患者,由于病情严重,治疗手段有限,生存质量较差。

3.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乳腺癌筛查可以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医疗负担。

三、乳腺癌筛查方法1.乳腺自我检查:乳腺自我检查是指女性每月对自己的乳腺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了解乳腺的正常结构和外观,及时发现乳腺异常。

乳腺自我检查应每月进行一次,最好在月经结束后的7-10天内进行。

2.乳腺临床检查:乳腺临床检查是指专业医生通过视诊、触诊等方法对乳腺进行检查。

乳腺临床检查应每年进行一次,对于高危人群,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

5.乳腺磁共振成像(MRI):乳腺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高分辨率、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显示乳腺内部结构和异常。

乳腺磁共振成像适用于高危人群和疑似乳腺癌患者。

四、乳腺癌筛查策略1.普查:针对所有女性,开展乳腺自我检查和乳腺临床检查,提高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率。

3.高危人群筛查:针对乳腺癌高危人群,开展乳腺超声检查、乳腺磁共振成像等筛查方法,提高早期发现率。

4.健康教育:加强乳腺癌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女性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五、乳腺癌筛查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乳腺自我检查、乳腺临床检查、乳腺超声检查、乳腺X线摄影和乳腺磁共振成像等多种方法,我们可以及时发现乳腺癌,实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同时,加强乳腺癌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女性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也是乳腺癌筛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乳腺癌筛查知识培 ppt课件

乳腺癌筛查知识培 ppt课件

5.感染率低,更经济
常规手术切口应用电凝止血容易引起脂肪 液化,手术缝 线作为异物存留于切口中, 均易引起切口感染和愈合不良;麦默通手 术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小,无任何异物残留 人体,感染风险显著降低,节约抗感染成 本。
6.手术快速方便
手术时间短、疼痛轻,单个肿物10-30分钟, 术后即可自由活动。
②乳腺X线检查为BIRADS 4—5级:进行全 面检查评估后手术活检和治疗。
乳腺科特色治疗项目
一:乳腺动力治疗仪
我院乳腺科用乳腺动力仪治疗乳腺增生 症,取得满意疗效。传统治疗采用激素疗 法和/或中医中药药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但有效率较低,且容易复发。乳腺动力治 疗仪是应用中医传统的经络学说和针炙的 基本原理,结合现代神经内分泌和电生理 学,通过热辐射、电脉冲刺激、离子导入 等直接作用于乳腺病变部位,通过丰富的 乳腺血管和经络刺激大脑
相关问答:
1:手术切口大小?住院时间?费用? 切口仅0.5cm大小,一般住院3天,医保病
人单侧报销完大约花费2000元,城镇居民 大约花费3000元。 2:术后是否拆线?抗生素? 不需要拆线,一般不需抗生素治疗。
3:能否一次切除彻底? 旋切刀是在B超引导下,进行多次旋切,直
至肿物完全消失,再切除周围少量腺体, 可完全将肿物切除。
皮层及脑垂体产生后反馈调节作用,抑制 雌激素对乳腺的刺激作用,改善乳腺的局 部微循环,达到调理气血,活血化淤的作 用。通过外加动力有助于降低乳腺内组织 积液的致流值,降低相关组织内压力,达 到减轻症状、调节情绪,使已变性的组织 趋于正常。本疗法疗效好、见效快、时间 短、费用低、无损伤、无痛苦,深受广大 乳腺病患者的好评!
4:适应症 直径在2cm以下的良性肿物或囊肿均可行手
术治疗。

乳腺癌筛查【PPT课件】

乳腺癌筛查【PPT课件】

视诊 乳房外形大小、位置、是否对称、;
, 有明显乳腺癌遗传倾向者
乳腺彩超对• 于无5肿5岁块型及病灶以难上以分女辨,性对每位于两脂肪年层进和腺行体层一的次微小钼钙化靶难检以鉴查别,因此直对至于以预钙化期为寿主要命表现不的足导管1内0原年位癌敏感
性差
绝经及老年期 因激素下降或缺乏,乳腺开始萎缩,腺上皮细胞消失,官腔变细,脂肪组织增多,腺小叶结构大大减少或消失,小乳
20个实性上皮索,伸入表皮内。胎儿九个月时,实性上皮索有 官腔形成,既为初期乳腺导管。导管末端出现原始小叶,同时 乳腺下结缔组织不断增殖,使乳头逐渐外突,乳头周围皮肤色 素沉着,渐渐形成乳晕。至此胎儿期乳腺发育完成,直到出生 后青春期才开始继续发育形成末端乳管和腺泡。
乳腺的发育
新生儿期:由于母体激素在新生儿体内的生理效应,两性新生儿中约60%可出现乳腺的某 些生理活动,表现为乳头下肿胀、小结、乳汁样分泌物。一般在出生2-4天出现,1-3周逐 渐消腿。
乳腺的发育
• 胚胎及胎儿期 : 胚胎第六周在胚胎腹侧形成“乳线”继续发育乳线上 出现“乳腺始基”,胚胎第九周“乳腺始基”逐渐退化仅胸前一对乳房 继续发育,形成“实心乳腺芽”最后形成“乳头芽”,“乳头凹”。至胎儿 第三个月时乳头芽基部上皮细胞向下生长,形成乳腺芽并延伸成为输 入管原基,乳头凹的上皮逐渐形成乳洞,乳腺芽向下生长形成乳腺管, 开口于乳洞处。胎儿六个月时输乳管原基进一步增值、分支形成15-
乳腺组织结构示意图
乳腺的生理调节
乳腺作为女性生殖系统的一部分,是多种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以卵 巢和垂体前叶分泌的激素影响最大,也受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内分泌 激素的调节。多种激素的相互作用使乳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这些 激素主要是雌激素、孕激素、糖皮质激素等,还包括崔产素、催乳素、 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激素、胰岛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头位于乳腺前面中央第4-5肋处,锁中线外1-2厘米,色素较深,表面呈颗粒状,凹凸
不平,内有15-20个小孔皮。乳头周围环形色素沉着区称为乳晕。乳晕区有15-20个小圆 形凸起约1-2mm大小的结节称乳晕腺,可分泌脂状物,润滑乳头和乳晕。
乳腺的组织结构

乳腺由乳管、腺小叶、腺泡及叶间结缔组织构成。每侧乳腺由15-20个独立的 导管系统构成。每个导管系统即为一个乳腺腺叶。是由乳腺导管(输入管)、 腺小叶及其腺泡组成。乳腺导管开口于乳头,从乳管开口处深入,初为较狭 窄的乳管,长约0.5cm ,继而在乳管开口2-3cm的乳头基底部膨大呈壶腹部, 系乳管内乳头状瘤好发部位,其后为大乳管,再分支为若干小乳管,终末为 末端小管与10-100个腺泡相通。每个小乳管和它附近的若干腺泡组成腺小叶。 乳腺腺叶均成放射状排列,腺叶之间无交通导管,手术切开乳腺实质时,宜 取放射状切口,以减少对腺叶的损伤。乳头乳晕区上皮内含有较多黑色素, 但该区域无皮下组织,而有许多螺旋走行和放射状排列的平滑肌纤维,受机
开口于乳洞处。胎儿六个月时输乳管原基进一步增值、分支形成1520个实性上皮索,伸入表皮内。胎儿九个月时,实性上皮索有
官腔形成,既为初期乳腺导管。导管末端出现原始小叶,同时
乳腺下结缔组织不断增殖,使乳头逐渐外突,乳头周围皮肤色 素沉着,渐渐形成乳晕。至此胎儿期乳腺发育完成,直到出生
后青春期才开始继续发育形成末端乳管和腺泡。
时3-5年。一般认为,月经来潮前3-5年乳腺开始发育,双侧乳腺多同时发育,也可单侧先
发育或一侧部分腺体先发育。临床应注意识别,不可将发育的乳腺当做“肿瘤”切除。女
性青春期乳腺开始发育时,在卵巢激素作用下,整个乳腺乳晕乳头都增大,乳头乳晕因色 素沉着加深,约一年后整个乳房呈盘状隆起乳管延长分支增多但腺小叶尚未形成。大多女 性在经前会出现胀痛不适属生理现象。此期如因雌激素刺激过强,或乳腺组织反应特别敏 感,则可引起乳腺全面肥大,形成乳腺肥大症;若刺激引起增生性病变局限于乳腺某一处, 会形成乳腺纤维增生症或纤维腺瘤。男性青春期乳腺发育晚于女性,发育程度较低且不规 则,发育期限也短。约60%-70%的男孩在此期内乳头下出现纽扣大硬结,有轻度触痛不须
乳腺的发育
哺乳期后 哺乳后乳腺迅速发生退行性改变,包括潴留在腺泡及导管内 的乳汁被重吸收,腺泡萎缩破裂,腺管萎缩变细,管周结缔组织增生, 腺小叶变小腺组织恢复到静止期状态,在断奶后数月可恢复原状。残余 的乳汁分泌可持续数年。复旧不良时可发生乳汁潴留囊肿,导管扩张, 乳腺继发性感染等。 绝经及老年期 因激素下降或缺乏,乳腺开始萎缩,腺上皮细胞消失,
哺乳期 妊娠末期乳腺上皮细胞既开始分泌初乳。初乳内脂肪少,蛋白质多,
且大部分为球蛋白,其中含量较多的是分泌性免疫球蛋和乳铁蛋白,一般认 为产后4-5天内为初乳,5-10天为过渡乳,以后为成熟乳。哺乳期小叶内可见 形态不同处于不同分泌周期的腺泡,说明乳腺腺泡分泌活动并非同步,而是 交替进行。在妊娠期乳腺小叶未充分发育的,哺乳期也往往处于静止状态。 多次妊娠及哺乳可使这种发育不良的腺小叶得到发育,所以说多次妊娠哺乳 可以使乳腺疾病患病率降低。
乳腺癌筛查
乳腺的发育
• 胚胎及胎儿期 : 胚胎第六周在胚胎腹侧形成“乳线”继续发育乳线上 出现“乳腺始基”,胚胎第九周“乳腺始基”逐渐退化仅胸前一对乳房 继续发育,形成“实心乳腺芽”最后形成“乳头芽”,“乳头凹”。至胎儿 第三个月时乳头芽基部上皮细胞向下生长,形成乳腺芽并延伸成为输
入管原基,乳头凹的上皮逐渐形成乳洞,乳腺小叶结构大大减少或消失,小乳管和血管 消失,间质纤维发生玻璃样变,钙化等。
乳腺的解剖
成年未孕妇女乳腺多呈半球形,或为轻度下垂的半锥形,左右大致对称,有弹性。重 约150-200g,受种族、遗传、年龄、营养状况、哺乳等因素影响,大小形态可有较大差 异。一般授乳后多有下垂或略扁平。老年妇女侧萎缩下垂松软。 乳腺位于胸前2-6肋骨之间,内侧达胸骨旁,外侧可达腋前线,上可达锁骨,下可达肋 缘,外上部分可延伸至腋窝。 乳腺与其深部的胸大肌筋膜之间有疏松的结缔组织相连,使乳腺相对固定又能一定范 围内推动。
处理,多在1-2年后退化消失。
乳腺的发育
性成熟期:随着内分泌激素的周期性变化,乳腺的形态和组织学结构 也随之发生周期性改变。
A. 增生期 月经第7-8天开始,18-19天止。此期乳腺导管延长,官腔增大,分支 增多,导管周围充血水肿 B. 分泌期 排卵后开始到月经来潮。小叶内腺泡上皮肥大增生,有少许分泌物 在导管及腺泡内积存,腺管周围基质水肿,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细胞
浸润。临床可见腺体组织增大,有结节感,有轻度胀痛和压痛感。
C. 月经期 从行经开始至月经结束,月经来潮后,激素水平迅速下降,乳腺导 管末端和腺小叶明显复原退化,此时乳腺松弛变软变小,胀痛和触痛减轻
或消失,随后又进入新的周期。少数妇女因内分泌紊乱,使乳腺增生性改
变与退化不完全周而复始形成不均匀结节或增厚。临床上检查乳腺肿块最 佳时期是月经来潮后一周,此期乳腺变化最小容易检出病理性改变。
乳腺的发育
新生儿期:由于母体激素在新生儿体内的生理效应,两性新生儿中约60%可出现乳腺的某
些生理活动,表现为乳头下肿胀、小结、乳汁样分泌物。一般在出生2-4天出现,1-3周逐
渐消腿。 幼儿期:乳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此时男女孩乳腺外形无明显差异。 青春期:青春期指性变化开始到性成熟这一阶段。是女性一生乳腺发育最重要的时期,历
乳腺的发育
妊娠期 此期乳腺变化比成熟期更明显,发育成熟达到顶峰。乳房增大,皮
下经脉曲张,乳头乳晕颜色加深,乳晕皮肤出现小结节(乳晕腺),类似皮脂 腺,可分泌皮脂以润滑乳头,为婴儿吸吮做准备。乳头变硬竖起,还可分泌
少量初乳。乳腺导管进一步增长,小腺管末端形成腺泡,腺泡增大增多,腺
体周围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血管都发生明显增生。但妊娠期乳腺各部分发 育并不平衡,如有较多发育不完全,哺乳期会影响乳汁分泌,以后还会形成 乳腺囊性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