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析第九讲 科学计量方法

合集下载

信息计量学

信息计量学

1. 文献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对各类文献的诸计量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揭示、研究文献情报规律,文献情报科学管理以及科学发展趋势的一门学科。

2. 质量牵制原则:出版物的增长数量与其质量有关,不同质量的出版物有不同的出版速度;质量高的文献增长速度慢。

3. 文献老化:科学文献随着其年龄的增长,逐渐失去了作为科学情报源的价值,越来越少的被用户利用的过程。

4. 半衰期:某学科现在尚在被使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时间内发表的。

5. 普赖斯指数:指在某一领域内,出版年龄不超过5 年的被引证文献与被引证文献总数之比。

6. 文献耦合:是指引用文献通过参考文献建立起来的耦合,如果 A 、B 两篇文献共同引用了一篇或多篇相同的论文,则 A 、B 两篇论文的关系即为耦合关系,也叫文献合配。

7 文献信息流:文献所含情报的汇流称文献信息流。

8 文献老化:科技文献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其内容日益变得陈旧过时,失去了作为科学情报源的价值,以及因此越来越少被科学工作者和专家们利用的过程。

9 科学生产率:个体科研人员在一定时期内所撰写的论文数量。

10 引文分析:利用各种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分析对象的引证和被引证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特征和内在规律。

11 影响因子: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12 信息计量学:是以信息作为对象进行计量研究的学问,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定量方法,对信息基本循环图式所描述的社会化的信息交流过程中的信息组织,存储,分布,传递,相互引用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便揭示社会信息交流过程的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

13 网络信息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定量分析方法,对网上信息的组织、存储、分布、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揭示七数量特征和内资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文献信息老化的主要度量指标有哪两个?两者有何异同?文献信息老化的主要度量指标是半衰期和普赖斯指数。

信息计量学方法的应用

信息计量学方法的应用

信息计量学方法的应用一、信息计量学方法的应用(一)测定核心期刊期刊是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信息存贮类型。

在期刊论文的实际分布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即对于某一特定学科或专业来说,少数几种期刊所含的相关信息量很大,多数期刊的信息量却很小。

我们将含有某专业、学科相关信息量很大的少数几种期刊,称为该专业、学科的核心期刊。

确定核心期刊,不仅可以满足信息单位科学管理的需要,缓解信息经费、馆藏等方面的问题,而且可以提高信息服务的效率和准确性、针对性。

因此,测定核心期刊是信息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信息计量学方法为测定某一专业、学科的核心期刊,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方法,如布拉德福定律法及百分比补偿、累积百分比法、文摘法、流通率法与综合评价法。

加拿大学者A.波普曾用布拉德福图像分析法测定了信息学的核心期刊。

近年来,信息计量学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医学、农业、生物、海洋等多种学科的核心期刊的确定。

(二)指导信息收藏管理应用信息计量学方法指导信息收藏与管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制定信息采集策略,比如优先订购核心期刊,确定某一主题、专业的信息采集的适当比例等;②选择各类信息的最佳搜集方式,如根据用户要求的特点和经济、合理等因素,确定对某一类信息是采取订购、交换、复制或其他什么形式;③确定期刊收藏的最佳方案,即根据布氏定律与信息老化指数规律,从有关某一学科100%的期刊中选出P泥作为一个适当的比例加以收藏;④指导信息文献剔旧工作,即依据文献的载文量、引文量、流通数据、用户反馈数据、馆藏大小等因素,确定信息文献剔旧的合理方案,维护动态的最佳馆藏;⑤评价信息收藏工作,即根据信息用户占有率、信息利用率数据评价一个信息机构的信息收藏是否充分、合理、经济,是否能基本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三)测定检索工具的完整性检索工具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检索效果,利用布氏定律,可以测定文摘、索引等书目类检索工具的完整性。

其具体作法是:①统计要校验的文摘或索引的实际款目数量和摘引的期刊数量;②根据从实际统计中得到的某学科期刊n和R(n)的一组数据,利用R(n)= Klogn,求出期刊总数(N= K);再根据公式R(N)= KlogN求出该学科的论文总数;③通过实际值与理论计算值的比较,便能测定其完整性。

信息分析第八讲 信息计量方法

信息分析第八讲 信息计量方法

前1000种期刊
78%引文条目
前2000种期刊
84%引文条目
540种期刊被引>1000
952种期刊被引>400
结论:被引文献高度集中于少数期刊中。
加氏定律主要内容:
对于整个自然科学而言,多学科的核心期刊总和不会 超过1000种,甚至可能只有500种,则引文在期刊中的集 中与分散程度因学科与专业而定。
中南大学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
第八讲 定量分析方法(四) 信息计量学方法
我国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研究现状
核心作者? 热点研究领域? 核心期刊?
主要研究机构? 发展趋势? 地区分布?
信息流特性
静态特性
动态特性
2020/2/1
静态特性:一定时间内信息在空间的分布性质
学科
地域分布 类型
厅局级 县处级 中文
六、引文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
引文量的分析 引文的各种分布特征的分析
引文量按被引作者的分布 引文量按文献类型的分布 引文量按年代的分布 引文量按语种的分布 引文量按国别的分布 引文量按学科的分布 引文量按期刊的分布
1、引文量分析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英文
科级 俄文 主任科员日文 科员
图 内书 中科国
期刊
美国
外科
学位论文
日本
语种
儿 英会 科 国议文献 澳大利专亚利妇文献 科
2020/2/1
4
动态特性:信息随时间的延续而增长老化的性质 时间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20/2/1
5
1、文献计量学 3、电脑(网络)计量学

信息计量学重点总结

信息计量学重点总结

信息计量学重点总结信息计量学概念:是应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科学活动中的信息过程、信息现象和信息规律进行描述和研究的一门学科。

信息计量学主要内容:三个应用范围(核心期刊的测定、信息资源的管理、科学评价),四个方法(引文分析法、信息统计分析法、数学模型分析方法、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五个定律(增长规律、老化规律、集中与分散规律、著者分布规律、词频分布规律)第一章绪论“信息计量学”(原称“情报计量学”)名称最早是由德国学者布莱克特和西格尔以及昂托·纳克教授在1979年最先提出来的。

1923年,英国学者休姆首次使用了“统计书目学”术语,标志着信息计量这一学科的最早开始。

信息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之间的关系:相同之处表现在:研究对象方面,研究内容方面,研究方法方面差异:研究目的方面,研究对象方面,研究内容方面,研究方法方面信息计量学的发展趋势:(1)理论研究(2)规律研究(3)研究方法和手段(4)分支学科网络信息计量学(5)拓宽信息计量学的应用领域第二章信息计量学的理论基础掌握马太效应马太效应的结果——成功产生成功第三章科学信息的增长规律人物:普赖斯科学知识增长与科学文献增长的关系:(1)科学文献是科学知识的载体,是科学知识内容的客观记录;(2)科学知识的增长是科学信息增长的直接原因;(3)科学文献的数量增长情况直接反应科学知识增长的变化,所以科学文献的数量是衡量科学知识量的重要尺度之一;(4)科学文献作为科学知识主要的载体形式,它的变化情况可以作为直接反应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5)科学知识增长和科学文献增长具有同步性,其增长规律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科学信息增长模型:线性增长模型,指数增长模型,逻辑增长模型指数增长的数学模型:F(t)=ae bt(a>0,b>0) ,a为时间常数,统计的初始时刻(t=0)文献量;b为时间常数,即持续增长率。

指数增长模型中文献量的计算:文献量翻番时间(k=2)设t1,t2的信息总量为F(t1)、F(t2),且F(t2)=2 F(t1),则有ae bt2 =ae bt1△T= t2- t1=ln2/b=0.6931 文献年增加量△F(t)=F(t)(eb-1) =(eb -1)aebt第四章科学信息的老化规律科学文献老化的测度指标:半衰期与普赖斯指数,两者的异同(概念、功能、数值、使用范围)巴尔顿—凯普勒老化方程(巴-凯方程)的标准公式:科学文献增长与科学文献老化的关系:(1)科学文献的增长和老化从不同方面阐释科学的进步(2)科学文献的增长是促成科学文献老化的重要因素(3)在学科的不同发展阶段科学文献增长和老化速度不同第五章 科学信息的集中与分散规律创始人:布拉德福区域划分:如果将一定时间内的按某种学科载文量等级排列的期刊划分为三个区,使每个区所包含的相关论文数量相等,即恰好等于全部期刊发表的该学科文章总数的1/3,则可发现,第一区(核心区)所涉及的文章来自数量不多但效率最高的n 1种期刊;第二区(相关区)包括数量较大、效率中等的n 2种期刊;第三区(外围区)包括数量最大而效率最低的n 3种期刊。

《信息计量学概论》课件

《信息计量学概论》课件
《信息计量学概论》PPT 课件
欢迎来到《信息计量学概论》课件。本课程将介绍信息计量学的概念、历史、 重要性、应用领域以及研究方法。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令人着迷的领域。
课程介绍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信息计量学概论》课程的背景和目标,以及课程 的结构和学习方法。
信息计量学的概念
了解信息计量学是什么以及它研究的是什么类型的信息。了解信息计量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信息计量学的历史
了解信息计量学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信息计量研究到现代信息计量学的诞 生。
信息计量学的重要性
探讨信息计量学在解决信息科学、数据分析和决策制定中的重要性。了解信息计量学对个人和组织的影 响。
信息计量学的应用领域
探索信息计量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包括社交媒体分析、网络数据挖掘和信 息检索。
信息计量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信息计量学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和工具,包括统计分析、数据可视化和机器学习技术。
课程总结
学生继续探索信息计量学的世界。

信息计量与科学计量

信息计量与科学计量

一、为什么区分“信息计量学”与“科学计量学和文献计量学”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这三个计量学科术语在国际上第一次正式并列是在1989年。

信息计量学在这之前是作为一个笼统的研究领域被包括在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之中。

真正被承认的时间是1987年在比利时召开的“文献计量学和信息检索的理论问题国际会议”上,其主要由英国著名的信息科学家布鲁尔斯提出来的。

在信息计量学正式提出以前,“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术语时,一般作为同义语使用,二者界限相当模糊。

“信息计量学”术语在得到信息科学家及图书馆学家、科学学家承认以后,是否还能继续把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这三个术语当成同义语来使用呢。

对于这三门计量学科的界限是否还能继续模糊下去呢?对于这些疑问,信息计量学研究者比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的研究者更关心。

信息科学家布鲁克斯觉得,如果不能对这三门计量学科的联系和区别给予一个明确的回答,信息计量学术语就只能是感情上的而不能是科学上的。

对这三门计量学科的联系和区别的回答,有助于澄清过去对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的模糊解释事进一步明确这三门计量学科的联系和区别,也有助于它们各自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各自的研究特长。

二、“信息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文献计量学”的起源(一)文献计量学文献计量学历史可追溯到本世纪初欧洲和俄国学者对书目引文的统计分析,但其正式形成是以“文献计量学”术语的提出为标志。

1969年,美国目录学家阿伦·普里查德在一篇专门辨析“统计目录学”与文献计量学的文章中,明确提出用“文献计量学”取代含义模糊不清的传统“统计目录学”。

新创的术语立即受到图书馆学家和刚刚拥有“信息科学”称呼的信息科学家的普遍欢迎。

从此以后,两者在引文分析、文献失效或老化、布拉德福定律等共同关心的领域都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

虽然西方图书馆学家和信息科学家在对文献计量学的研究中也产生了分歧,但在共同研究的10多年里都能保持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6.信息计量方法

6.信息计量方法
3. 1934年,英国情报文献学家布拉德福(S.C.Bradford)研究了 文献的集中与离散规律,提出了定量描述文献序性结构的经验定 律,即布拉德福定律。
4. 1935年,美国语言学家齐普夫(G.K.Zipf)通过大量的统计分 析工作,发现了文献中词频分布的规律,即齐普夫定律。
5.1958年起,贝尔纳(J.D.Bernal)、伯顿(R.E.Burton)和开 普勒(R.W.Kebler)先后提.出了文献的“半衰期”概念,并用 定量化的半衰期计算方法描述了文献的老化现象。
衡量科学生产力的一项指标
二、文献计量学方法的理论基础 (一)洛特卡定律
数据源
美国《化学文摘》
1907~1916年10年累积索引中的部分作者,姓氏以 字母A和B开头的6 891位作者。
分别列出发表过1篇、2篇,一直到346篇论文的人数。
德国奥尔巴赫《物理学史一览表》
包括了1900年前物理学领域内出现的1 325位物理学 家及其论著,取其全部数据进行统计。
第一节 信息计量学概述 二、信息计量学的定义与范围
(三)医学信息计量的工具
3.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 究所开发研制的综合性卫生信息资源书目数据库。
收录了1978年以来1600多种中国医学期刊,以及汇编、 会议论文的文献题录。
第一节 信息计量学概述 二、信息计量学的定义与范围
第一节 信息计量学概述 二、信息计量学的定义与范围
(一)、信息计量学的定义
信息计量学是应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科学活动中的信息 过程、信息现象和信息规律进行描述和研究的一本学科
包含以下几点: 1.信息计量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2.信息计量学以数学和统计学等定量方法为研究手段 3.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内容是信息过程、信息现象、信息规

信息分析方法ppt课件

信息分析方法ppt课件
15
完整版ppt课件 16
完整版ppt课件 17
完整版ppt课件 18
类别
定性 分析法
定量 分析法
方法举例
对比与类比 分析推理 综合抽象 因果关系类
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投 入产出法
趋势外推类
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分 析法
变量变换类
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 法、典型相关分析法
定性—定量转化类
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交叉影响法
13
20世纪60年代以后
完整版ppt课件
信息分析方法体系的逐渐形成是从20世纪60年代之后开始的。究其原因,有以 下几个方面:
第一、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相互融合,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 分析领域与内容也随之扩大和深化。
第二、现代科学学科与方法的创立、发展和移植为信息分析方法体系的建立 提供了条件。以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为代表的“旧三论”和以耗散结构 理论、协同论、突变论为代表的“新三论”成为几乎适用于所有学科、领域 的一般方法。
因此在我国对信息分析方法体系的研 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11
完整版ppt课件
1、信息分析方法的历史发展
信息分析方法是随着信息分析工作实践 的深入和展开逐步形成的。其发展历史大 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 20世纪60年代前 ☆ 20世纪60年代以后
12
20世纪60年代前
完整版ppt课件
早期信息分析工作与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是直接为科研服务 的。在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现代科学技术时期, 由于科研人员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科学信息的收集、整 理、查阅工作,所以就有一部分专门人员来从事这一工作,对科 学技术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并提供服务。

信息计量学课件10-第6章

信息计量学课件10-第6章
问题在于:为了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需要,而 进行的白化是否最大限度地帮助人们的认识活 动。正是这种最大限度,激励人们不断地发展 已有的理论。
10
洛特卡定律是一种静态的表述,而实际上“马 太效应”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文献发展是动态 的。上面指出的洛特卡定律的缺陷就主要是动 态描述方面的欠缺。
11
6.3 洛特卡定律的应用(I)
一个人在解决面临的问题时,将尽量使自己付出的“力”最小。
③ 成功产生成功的原则(the success-breeds-success principle)
“一篇经常被引用的论文比一篇很少被引用的论文更容易再次被 引用;一个发表过许多论文的作者比一个很少发表论文的作者更 容易再次发表论文;一种经常讨论某一课题的期刊比一种很少讨 论这一课题的期刊更容易再次回到这个课题。”(Price,1965)
共性:反映了某种特定的“Item”在“Source”中 的“集中与分散”规律。(负幂函数)
21
☆“布-齐-洛分布”的机理分析 (IV)
二. “布-齐-洛分布”的理论解释
① 人类行为的目的性与竞争原则
人类行为出现和选择的结果并不具有随机性,而更多地受其目的 的控制。
Hale Waihona Puke ② 最省力法则(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
22
☆“布-齐-洛分布”的机理分析
(V)
三. 其他领域的“布-齐-洛分布”
实例:
社会学中的“马太效应”(the Matthew Effect)
“凡有的人,还要加给他,使其有余;没有的人,连他所有的 也要剥夺过来。”( 《马太福音》 )
1968年, R.Merton提出
经济学中的“帕列托法则”(the Pareto Principle )

信息分析第九讲 科学计量方法

信息分析第九讲 科学计量方法
(匈牙 利)、多勃罗夫(苏联)
刊登:科学学、科学交流、科学政策的定量研究
Scientometics(1978)
“我希望,新期刊的创办,将会产生一种控制论上的正反馈, 并且帮助我们大家相互了解各自的研究工作。归根结底,期刊杂 志与其说是让人看的,还不如说是为了让人发表文章的。我觉得, 在我们这个无形学院范围内,应当形成一个大约二三百人的核 心。”
指标拓展到技术领域(专利指标、技术经济效果指标) 按“投入—产出”模式,利用国内外权威的数据库和工具书,
可操作性好。
科研评价与指标 /蒋国华.北京:红旗出版社,2000
大学定量评价和排序(1987-) 用数据包络分析构建计量指标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用数学方法研究国际科学合著网络构型 高校科研量化评价案例分析
文艺复兴 资产阶级革命 大革命 产业革命
科技成果占同期世界总成果的比例≥25%,即为科学中心
科学家最佳年龄定律和科学劳动智力常数
人类重大的科学成果数(W)与杰出的科学家人数(N)成正比, 与科 学家队伍的平均年龄(A)同当时科学创造最佳峰值年龄(a)之差成 反比,即W=R-1·N/(A-a),R称为智力常数, 它的突变可以作为衡 量科学革命的标志。
德国 102人 前苏联 27人 丹麦 11人 日本 16人 中国 2人
家庭背景、工作环境、师承关系、论文发表数据分析
化学诺贝尔奖欧美国家获奖人次统计分析
怎样才能获诺奖?为什么美国有那么多奖项?
科学知识积累
1. 科学发展是一个指数积累的模式:W=ekt
t:时间, Δt→0,意味不同代的知识单元增殖要足够快 k:知识单元, Δk →0,意味同代人尽可能智力互补
尤金·加菲尔德:《科学引文索引》 1965年
布拉德福定律

计量方法资料

计量方法资料

计量方法在医疗卫生
领域的应用• 在医疗卫Fra bibliotek领域的应用• 疾病诊断:通过计量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断,提高诊断准确性。
• 治疗方案评估:利用计量方法评估治疗方案的效果,为临床治
疗提供参考。
• 案例:某医院在临床诊断中,采用计量方法对患者的血液指标、
心电图等进行检测和分析,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 优点:测量过程简单,易于实现,适用于对精度要求较
高的场合。
• 缺点:在某些情况下,直接测量法可能难以实现,或者
测量精度受到限制。
间接测量法及其优缺点
间接测量法的定义
• 通过测量与被测量相关的其他物理量,根据已知关系推算出被测量数值的方法。
间接测量法的优缺点
• 优点:适用于无法直接测量或直接测量成本较高的场合,可以提高测量效率。
03
计量方法的选择与使用
计量方法的选择依据与原则
计量方法的选择依据
• 测量精度要求:根据测量精度的要求,选择相应的测量方法。
• 测量成本:考虑测量所需的设备、人力、时间等成本,选择经济可行的测量方法。
• 测量过程复杂性:评估测量过程的复杂程度,选择操作简便的测量方法。
计量方法的选择原则
• 科学性:选择符合科学原理的测量方法,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可靠性。
• 保障产品质量:在生产过程中,计量方法可以控制和评价产品的质量,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要求。
• 促进技术创新:计量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支持。
计量方法的应用领域
• 制造业: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化工等制造业领域,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和控制。
• 工程建设:在建筑、交通、能源等工程建设领域,用于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的评估。

科学计量知识点总结

科学计量知识点总结

一、科学计量的定义科学计量是一种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和分析方法,它使用定量分析来衡量科学研究的质量、影响力和价值。

科学计量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评估并比较不同研究成果的质量,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政策,帮助科研机构和学术期刊管理和评价研究成果,以及为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科学计量的研究对象包括科学研究文献、科学研究人员、科研机构、学术期刊等。

二、科学计量的历史科学计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美国科学家Eugene Gailey首次引入了科学计量的概念,他在1902年发表了《Science and the New Humanism》,并提出了一系列科学计量的指标和方法。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信息技术和统计方法的发展,科学计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1960年,美国科学家Eugene Garfield创办了国际知名的科学计量学期刊《科学引文索引》,并提出了著名的“引文分析”方法,将引文作为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指标。

1983年,Garfield创办了科学计量学研究机构——信息资源公司(Information Research Corporation),并创办了著名的科学计量学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SCI)。

目前,科学计量学已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统计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图书情报学等学科领域。

三、科学计量的指标科学计量的指标是衡量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指标:1. 引文指标:引文是指一篇科学研究文献被其他文献引用的次数。

引文指标包括文献的总引用次数、引文频次、引文半衰期等指标,是衡量文献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2. 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是指学术期刊的平均被引用次数,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影响因子由科技引文索引(SCI)数据库每年发布一次,能够反映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3. H指数:H指数是衡量科学家学术影响力的指标,它的定义是一个学者的h指数是大于等于h的数量n 的最大正整数h。

《科技政策研究之科学计量学方法》记录

《科技政策研究之科学计量学方法》记录

《科技政策研究之科学计量学方法》读书随笔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科技政策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3)1.2 科学计量学方法的引入及其重要性 (4)二、科学计量学方法概述 (5)2.1 科学计量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6)2.2 科学计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论 (8)三、科技政策研究中的科学计量学应用 (9)3.1 科技政策的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10)3.2 科学计量学在科技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11)3.2.1 文献计量分析 (13)3.2.2 指标体系构建 (15)3.2.3 政策文本挖掘 (16)3.3 科学计量学在科技政策评估中的应用 (17)3.3.1 政策效果评估 (19)3.3.2 政策影响预测 (20)四、科学计量学方法的局限性及挑战 (21)4.1 数据获取与处理的困难 (23)4.2 方法论的局限性 (24)4.3 政策制定的复杂性 (25)五、结论与展望 (26)5.1 科学计量学在科技政策研究中的价值与贡献 (28)5.2 对未来科技政策研究方法的展望 (29)一、内容描述科学计量学方法的概述:简要介绍了科学计量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科技政策研究中的应用。

科技政策的背景分析:阐述了科技政策的重要性、特点和背景,为读者理解本书内容提供了宏观背景。

科学计量学方法在科技政策研究中的应用案例:通过具体案例,详细介绍了科学计量学方法在科技政策研究中的实际应用,包括科技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等各个环节。

方法论探讨:深入探讨了科学计量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技术路线和实践经验,分析了该方法在科技政策研究中的优势与不足。

对当前科技政策的启示和建议:基于科学计量学方法的研究结果,对当前科技政策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旨在提高科技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本书内容结构清晰,既适合从事科技政策研究的学者和专家阅读,也适合对科技政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

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科学计量学方法在科技政策研究中的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9信息计量研究的基本方法

9信息计量研究的基本方法

文献类型统计分析(综述、论文、译文等)
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方法
第二节 文献信息计量特征及其表示
一、文献信息的计量特征
2. 引文特征:文献的引用与被引用关系。
简单引文特征 ---引文数量、引文年代、引用语种、引文的类型、 引文的学科 被引特征 ---反映一个作者、一种刊物或一篇文献的被引频次。 自引特征 ---反映作者、刊物或学术继承性。 引文网络特征 ---文献耦合和同被引
元素类别 出版物 元素名称 期刊 专著 特种文献 论文 作者 合作者 译者 编辑者 控制词汇 自然词汇 计量的主要内容 数量、文种、国别、学科等 数量、文种、学科、出版社、版次等 数量、编发单位、完成周期、分类 数量、文种、学科、发表年度等 性别、年龄、国别、学位、职称、荣誉称号 同上 同上 同上 频次、参见项、相关项等 频次、长度、词性、音素等
计分析,以数据来描述或揭示文献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规
律,从而达到一定研究目的的一种分析研究方法。
4
信息计量学
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方法
第一节 文献信息统计分析基础
二、文献信息统计的信息源(p132) 1. 科技图书 2. 科技期刊 3. 科技报告 4. 会议文献 5. 专利文献 6. 标准文献 7. 学位论文 8. 产品资料 9. 技术档案 10. 政府及国际组织出版物
五、文献信息统计的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反映总体现象的数量概念及具体数值,包括
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
统计指标体系: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体系所形 成的整体。 按描述对象,统计指标可分为:藏书指标、引文指标、 著者指标、流通指标、读者指标。
8
信息计量学
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方法
第一节 文献信息统计分析基础
五、文献信息统计的指标体系

计量分析方法

计量分析方法

一、统计推断中的假设检验常见的随机变量有标准正态变量Z 以及演变而成的t -Statistics 、CHI-Squares 、F-Statistics ;关于这四种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我们具备完全信息。

分析问题时把研究的具体问题转化为这四种随机变量的任何一种即可进行显著性假设检验。

假定已知μ和σ²的估计量S²,则可以用样本标准差(S )代替总体标准差(σ),得到一个新的变量t 。

一种检验方法可以采用各假设检验统计量的判别准则判断检验统计量数值落在假设检验的接受区域还是拒绝区域,从而作出是否接受原假设的结论;另一种方法可以比较检验统计量的伴随概率P值是小于还是大于等于显著性水平(α=0.05),若P值小于α,则认为小概率事件发生了,拒绝原假设,反之若P值大于α,则认为无充分证据拒绝原假设,接受原假设。

两种方法是等价的。

二、模型统计检验中拟合优度检验、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 检验) 、变量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的逻辑关系?参数的置信区间预测目的何在?1. 拟合优度表明被解释变量的平均变动有多大比例可以由模型包含的解释变量来解释。

R2大说明样本回归直线的线性拟合程度较高;若R2较小时,我们无从判断回归直线的线性解释能力是否显著,或者说不能判断解释变量的联合体即各变量的线性组合与被解释变量的总体线性关系是否显著,需要将R2转化为F统计量进行显著性检验。

2. 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等价于拟合优度检验,优点是可以进行显著性检验。

该检验旨在对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是否显著成立作出推断。

H0:β0=β1=β2= ⋯ =βk=0H1:βj不全为0可通过该比值的大小对总体线性关系进行推断。

3. 方程的总体线性关系显著并不意味着每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都是显著的。

因此,必须对每个解释变量进行显著性检验,以决定是否作为解释变量被保留在模型中。

这一检验是由对变量的 t 检验完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象:科学研究本身(投入、产出、过程);文献、事实、事件 方法:数理统计+信息技术 性质:定量研究 目的:揭示科学活动数量上的规律性,为决策服务
典型的科学计量学问题和内容
资金:科研资金投入的最优化 人才:科研人才培养、科研主体实力考察 产出:科学绩效和科研评价 学科:研究重点、发展趋势、学科之间的关系 (多学
中南大学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
第九讲 定量分析(五)科学计量学
知识学习要点
一. 科学计量学的定义 二. 科学计量学的发展历史 三. 科学计量学的作用 四. 科学计量学的具体应用 五. 科学计量学的局限性
一. 科学计量学的定义
科学计量学是一门运用数理统计和信息技术方法对 科学活动的投入、产出和过程进行定量分析,从中找出 科学活动规律性的一门科学学分支学科
尤金·加菲尔德:《科学引文索引》 1965年
布拉德福定律
如果将科学杂志按其刊载某个学科主题的论文数 量,以递减顺序排列,就可以在所有这些杂志中区分 出载文率最高的核心区和包含着与核心部分同等数量 论文的随后几区,这时核心区和后继各区中所含的杂 志数成1:a:a2…的关系。
洛特卡定律:
写2篇论文的作者大约是写1篇论文作者数量的 1/4,写3篇论文的作者数量大约是写1篇论文作者数 量的1/9,写n篇论文的作者数量大约是写1篇论文作 者数量的1/n2,所有写1篇论文的作者所占比例大约 是60%。
Scientometrics的创刊1978年 普赖斯奖的设立1984年
2. 引文分析发展迅速(数量、结构) 3. 数学模型广泛建立 4.ientometics(1978)
性质:国际性权威杂志 主办:荷兰Elsevier科学出版公司、匈牙利科学院出版社 主编:普赖斯(美国)、加菲尔德(美国)、布劳恩
科、跨学科、交叉学科)
四元素组合:科学研究的生产率、科技政策分析制定
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有三个基本环节
1、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 2、求解数学模型 3、对数学模型的解作出解释和评价,形成原问题的解
实际问题
数学抽象
数学模型
有无解?
求解
实际问题的解
解释和评价
模型的解
举例:国家科研基金发放给什么年龄段的人?
指数越大,老化越快。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论文间引证与被引证关系
《科学论文的网络》1965
施引方面:15篇ref/篇论文,引用n篇ref的论文几乎呈1/n2下降 被引方面:被引次数越多的文献越少,且当n值较大时,被引
论文数量呈n2.5或n3.0递减
在某一年中,被引和施引之间存在一种平衡,即引文网 络图。在网络图中,必然有密集分布的小条或小块。若研究 清楚,就可绘制科学“地形图”。
fn=c/n2
齐夫定律
如果将一篇较长的文章中的每个词按其出现频次 递减排列,并用自然数给这些词编上等级序号,出 现频次最高的词为1级,其次为2….这样一直到D级, 如果用f表示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次,用r表示词的 等级序号,则有f. r = c
科学计量学的理论框架
《巴比伦以来的科学》,1961年,普赖斯在耶鲁大 学系列讲座的讲演集。在第五讲中系统地阐述了科 学增长的指数规律。
数学模型: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依存关 系,采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现出 来的一种数学结构。
常用的数学模型:微积分方程、图论、几何模型等
常用的软件:SPSS、Bibexcel、Wordsmith Tool CiteSpace
对模型解的解释和评价
1、解释计量结果,要讲严密的逻辑 2、应遵循同类相比的原则,不可盲目比较 3、宏观的数据比较可靠 4、科学计量结果的解释非原问题的唯一解答
(匈牙 利)、多勃罗夫(苏联)
刊登:科学学、科学交流、科学政策的定量研究
Scientometics(1978)
“我希望,新期刊的创办,将会产生一种控制论上的正反馈, 并且帮助我们大家相互了解各自的研究工作。归根结底,期刊杂 志与其说是让人看的,还不如说是为了让人发表文章的。我觉得, 在我们这个无形学院范围内,应当形成一个大约二三百人的核 心。”
科学领域内的文献是按指数增加的,每隔大约10-15年 便增加1倍。每年增长约5%-10%
N=a0ebt
N: 科学期刊的逐年累积数量 t:以年为单位的时间变量 b: 期刊的连续增长率 a0:期刊统计初始的累计量
发现经过:《伦敦皇家学会哲学论坛》1949、新加坡 《化学文摘》等30多种期刊验证文献量-时间的增长曲线
科学计量学之父— 德里克·普赖斯(1922-1983)
1. 发现科学增长指数规律 2. 提出论文间引证与被引证关系 3. 创立反映文献老化程度的普赖斯指数 4. 提出普赖斯定律 5. 发展其他经典定律 6. 担当Scientometrics编委
二. 科学计量的发展史
科学计量学的发展时期
1. Scientometrics的创刊和普赖斯奖的设立
科学计量学的理论框架
《小科学,大科学》1963年,普赖斯在布鲁克海文 国家实验室作的讲演集。定量地描述科学的发展 (三大经典定律、普赖斯定律、科学论文半衰期)。
普赖斯定律——高产作者:
撰写全部科学论文数量一半的杰出科学家人数等于 全部科学工作者人数的平方根
普赖斯指数——文献老化程度:
某一知识领域内,年限不超过五年的文献的引文数 量与引文总量之比。用以量度文献的老化速度和程度。
科学计量学的奠基时期
1、几个经典理论的发现
1926年 洛特卡定律:作者分布规律 1934年 布拉德福定律:文献集中与分散规律 1935年 齐夫定律:词频分布规律
fn=c/n2 1:a:a2… f. r = c
2、两件奠基性大事
德里克·普赖斯:《巴比伦以来的科学》1961年 《小科学,大科学》 1963年
二、科学计量的发展史
科学计量学的萌发时期
1、对科学家的统计
德堪多[瑞士]:《二百年来科学和科学家的历史》1873年 高尔顿[英国]:《遗传天赋》1869年 《英国科学家》1874年
2、对科学论文的统计
科尔、伊尔斯:《比较解剖学的历史》 1917年 休姆[英国]:《国际科技文献目录》期刊时序分布 192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