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树之歌》教案
人教部编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第2章《树之歌》教案
2 树之歌(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梧、桐”等15 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 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 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了解11 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学难点)教学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梧、桐”等7 个生字,会写“杨、壮”等6 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4 个词语。
2. 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两句。
3.通过读文、看图,认识6 种树。
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Ⅰ出示图片,引入新课1. 图片导入:课件出示课文前两句提到的几种树的图片。
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树吗?(杨树、榕树、梧桐树、松树、柏树、枫树)2. 过渡:树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它们各自的特征吧!(板书:树之歌)【设计意图】图片导入,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Ⅱ初读感知,读准字音1. 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随机正音。
3. 课件出示课后题第二题中的词语。
同桌互读,指名读。
注意“泡桐”的“泡”在这里读“pāo”。
4. 开火车读课文,男女生合作读。
(男生读上半句,女生读下半句)5. 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种树木。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Ⅲ学习课文前两句,随文识字1. 整体感知第1、2 句。
(1)读读第1、2 句,说说这两句介绍了哪几种树。
这两句介绍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这几种树。
(2)作者主要是从什么方面来描写树的特点的?(板书:形状颜色)(3)课件出示生字“梧、桐、枫、松、柏”,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特点?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预设:这5 个字都带有“木”字旁,都是形声字,我们可以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来记住它们。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讲稿
教案:一、教学目标:认识本课的生字,包括“杨、桦、柏、梧、桐、枫”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大自然中树木的重要,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树木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中描述的树木的特点和它们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预先预习课文,尝试自己拼读生字。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可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树木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主题)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并思考以下问题:(1)这篇课文描述了哪些树木?(2)这些树木有什么特点?(3)课文中讲述了树木的哪些作用?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1)杨树高,桦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2)柏树常年披绿装,松树挺立守北疆。
(3)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园香。
巩固练习(1)学生分小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内成员互相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教师抽查学生朗读课文,并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课堂小结本课介绍了八种树木的特点和它们的作用,让我们了解到树木是大自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够保护环境。
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保护树木。
讲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树之歌》。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这篇课文。
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八种树木的特点和它们的作用,让我们了解到树木在大自然中的重要性。
接下来,我将逐句讲解课文。
首先是第一句:“杨树高,桦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这句话描述了三种树木的特点。
杨树高耸挺拔,桦树粗壮有力,梧桐树叶则像手掌一样。
通过形象的比喻,让我们对这些树木有了初步的认识。
接着是第二句:“柏树常年披绿装,松树挺立守北疆。
”这句话介绍了柏树和松树的特点。
柏树常年翠绿,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而松树则坚韧挺拔,守护着北疆的土地。
通过这些描述,让我们了解到树木的美丽和力量。
第三句:“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园香。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案设计与反思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案设计与反思一、教材分析《树之歌》是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的阅读内容。
该篇文章主要通过描写春天来到后,大自然的变化和树木的生长。
使用生动的笔触,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力。
文章朴实无华,情感真挚,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阅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树之歌》这篇文章,让学生能够了解春天树木的萌发和成长过程。
(2)学会感受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生命力,并善待自然。
(3)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究大自然的神奇生命力,并了解树木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成长为积极向上、勇敢拼搏的人。
(2)通过感受大自然的美,使学生逐渐形成珍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树木生长的过程,并通过文字描写感受大自然的变化。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含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抽象语言,如“树木在地下吸收水分,拼命成长。
”。
2、引导学生通过描述和描写,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神奇。
四、教学策略本节课使用主题式阅读教学法。
通过明确主题和讲授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心理和认知程度,采取情景模拟、启发式提问等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内涵。
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讲授过程中展示相关的图片,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文章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孩子回忆春天的景色。
2、请学生说出他们对春天的看法。
3、录下学生的回答,并播放,让学生听到别人的看法。
(二)阅读理解1、课前展示一些和春天相关的图片,并出示主题“春天来了”。
2、阅读引导在开始阅读之前,为学生简单介绍一下文章的主题内容,请学生先细心阅读,然后思考一下,春天对大自然有哪些变化,树木在春天会怎么样?3、详细介绍文章内容让学生把文章读完,然后叫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全面理解文章。
《树之歌》教案教学设计
《树之歌》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树之歌》的基本内容和背景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树之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抽象表达。
三、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2.学习与讨论(30分钟)
(1)学生阅读《树之歌》,理解其中的诗意和意象。
(3)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段诗句,解释其中的抽象意涵。
3.分组展示(20分钟)
每组展示自己的解读,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讨论。
4.诗歌赏析(15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细读《树之歌》,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运用。
5.思考和分享(15分钟)
6.延伸活动(10分钟)
组织学生一起创作一首以“树”为主题的诗歌,让学生自由发挥,表
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慨。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学生对《树之歌》这首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也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诗歌赏析和诗歌创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未来的
教学实践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诗歌欣赏范围,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
爱和理解能力。
树之歌二年级语文
树之歌二年级语文《树之歌》二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树之歌》这首诗歌,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自然界中树木的生命力和美好,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并朗读《树之歌》这首古典名诗。
三、教学用具:教学课件,活动卡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放映一段树木成长的时间快速视频,引发学生对树木的思考和好奇心。
(二)学习课文:1. 教师先朗读《树之歌》,然后再请学生跟读。
通过听读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基本的诗歌韵律。
2. 分小组,学生轮流读课文的每一句,教师进行纠音并解释一些生字词的意思。
(三)理解课文:1. 教师与学生一同分析《树之歌》的主题和意境:树木在四季轮回中的生长变化,表达了自然界的美丽和生命力强大。
2. 细读课文,教师解释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并和学生进行互动式问答,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四)感受课文:1. 学生分小组进行艺术表演形式的朗读,通过行动与声音,表现树木在不同季节的形态和状态。
2. 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畅想自己是一棵树,思考自己在不同季节中的感受和变化。
(五)巩固课文:1. 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树之歌》的内容,并进行小组分享。
2. 学生以小组形式创作短小的诗句,表达自己对树木的感悟和欣赏。
(六)拓展活动:1. 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树木,用自己的视角拍摄或绘制树木的形象。
2. 学生组织展览活动,将自己观察到的树木形象进行展示,并撰写简短的说明文字。
3. 学生自主选读相关的树木诗歌,进行朗读和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学习《树之歌》这首诗歌,可以让学生在情感、智力和审美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同时,通过观察和感受树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珍惜自然的意识。
希望学生通过这次教学,能够在未来的成长中,像一棵树一样,茁壮成长,繁茂起来。
人教版二年级上识字第2课《树之歌》教学设计
②《树之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树之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个识字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
《树之歌》这篇课文是儿歌的形式,以树木为主题,将识字教学与自然知识、情感教育相结合,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和阅读兴趣。
(二)教材内容特点1.主题明确:课文以树木为主题,通过儿歌的形式介绍了多种树木的名称和特点,主题鲜明,内容贴近儿童生活。
2.语言生动:儿歌语言平实,修辞恰当,如“梧桐树叶像手掌”“松柏四季披绿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树木特征与儿童生活相联系,写得通俗易懂。
3.结构清晰:儿歌篇幅短小,除第一行外,每行由7个字组成,是一首多句式的儿歌,押“ɑng”韵,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4.知识丰富:课文不仅介绍了多种树木的名称,还通过儿歌的形式展现了这些树木的外形特点、生长习性等,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增长自然知识。
《树之歌》的教学设计可以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
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认“梧、桐、掌、枫、松、柏、装、桦、耐、守、疆、银、杉、化、桂”等15个生字,会写“杨、桐、枫、松、柏、棉、杉、桂”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树之歌》。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木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读文、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认识到树木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课文《树之歌》及其配套的插图。
2.相关的生字、词语及树木的特点介绍。
四、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和各种树木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树木的外形特点。
小学二年级语文《树之歌》教案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树叶、树枝标本
收集不同种类的树叶、树 枝标本,让学生观察并描 述其特征。
树木模型
使用树木模型帮助学生理 解课文中对树木形态的描 述。
种子发芽实验
提前进行种子发芽实验,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种子生 长过程,与课文内容相结 合。
互动式电子白板应用
书写功能
利用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随时 书写、标注和修改课文内容。
语境应用
将生字生词放入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根 据上下文进行理解和应用。
小组互助
学生分组进行互助学习,共同讨论生字生 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课文内容理解提升活动
01 提问与回答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加深对课文 内容的理解。
02 课文内容复述
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小组合作与交流讨论法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围绕 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和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讨论,促进学生 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全面掌握。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和 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合作精 神和沟通能力。
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展示课文内容,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感。
图片资源
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 树木图片,展示不同种 类树木的形态和特点。
音频资源
插入课文朗读音频,让 学生跟读并感受语言的
韵律美。
视频资源
截取与树木相关的纪录 片或动画片段,增加课
堂趣味性和直观性。
自定义动画
设计一些简单的动画效 果,如树叶飘落、树干 生长等,以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
实物或模型辅助展示
第二单元第二课《树之歌》教案
-设计仿写练习,鼓励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创作描述其他树木特点的句子。
-提供句式模板,引导学生进行填空式的练习,逐步过渡到自由创作。
-情感态度的培养: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并激发他们自己的环保意识。
-通过讨论树木对环境的作用,分享保护树木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对学生们今天的学习成果进行了简要回顾,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但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可能有些啰嗦,有些知识点重复讲解,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言简意赅,突出重点,提高课堂效率。
最后,我觉得在课堂管理方面还有待加强。有些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容易走神,课堂秩序需要进一步规范。我计划在下次教学中,明确课堂纪律要求,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指导,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第二单元第二课《树之歌》教案
一、教学内容
《树之歌》为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通过朗读《树之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及作用。
2.生字词学习: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如“杨、柳、松、柏、梧桐”等,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书写和意义。
首先,我发现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很有效,学生们对周围树木的关注度提高了,好奇心也被激发出来。在接下来的新课讲授中,我注重了诗歌朗读的指导,让学生们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这一点我觉得做得还不错,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朗读时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如语调、节奏把握不准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鼓励。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出不同树木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024年度小学二年级语文《树之歌》优秀教案(通用)
孩子的学习中来。
鼓励家长关注孩子成长
03
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孩
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22
06 教师自我反思与提高途径
2024/3/23
23
总结本次教学经验教训
教学内容安排
本次教学中,整体内容安排较为 合理,但在课堂时间的把控上略 显不足,导致部分内容讲解不够
深入。
的理解和记忆。
2024/3/23
14
2024/3/23
04 评价与反馈机制
15
设计评价策略:观察、提问、测试等方式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 听讲、思考、发言、合作等方面 ,以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
程度。
2024/3/23
通过提问,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 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主动思考
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6
2024/3/23
02 教学方法与手段
7
激活学生前知:回顾相关知识点
回顾一年级学过的《树》的课 文,引导学生回忆树的基本特 征和种类。
2024/3/23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种类 的树,让学生辨认并描述其特 点。
提问学生关于树的生长环境、 生长过程及树与人类的关系等 问题,了解学生的前知水平。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想象、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5
教材版本及内容概述
2024/3/23
教材版本
本教案适用于人教版、苏教版等多种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 材。
内容概述
《树之歌》是一首以树木为主题的诗歌,全诗共四节。第一 节总写树的特点;第二至四节分述不同种类的树及各自的特 点。诗歌语言凝练、生动,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极具韵律 美。
树之歌公开课优秀教案3篇
树之歌公开课优秀教案3篇【树之歌教案】部编新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 会认识14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1.会认识14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
2.板书课题。
二、初学儿歌,学习检查生字。
1.借助拼音,将儿歌读通读顺。
2.指名读儿歌,相互帮助正音。
3.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在小组内互相考查。
4.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梧(梧桐)(梧桐雨)枫(枫树)(枫叶)松(松鼠)(松树)柏(松柏)(柏树)装(装修)(装饰)桦(桦树)(白桦)耐(耐心)(忍耐)守(守护)(守卫)疆(疆土)(新疆)银(金银)(银色)杉(水杉)(杉树)化(变化)(化学)桂(桂树)(桂花)5读一读,记一记泡桐白桦云杉翠柏桂花枫叶松子白果6.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P18,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2)“木”字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边范写边讲解(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指名读树之歌三、再读儿歌,理解意思。
1.全班齐读儿歌。
2.你读懂了什么呢?教学反思: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部编新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树之歌教案】部编新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树之歌》优秀教案识字2 树之歌教学目标:1. 会认识15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教学设计
《树之歌》精品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识字课文,主要介绍树的名称以及树的特点。
在积存自然百科学问的同时,又能学习到很多带有“木”字旁的生字。
教育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擅长积存、细心观看。
【学情分析】在经过了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二年级的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乐观性高。
但由于年龄较小,对学问的理解有限。
本课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主要通过儿歌和大量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不同品种的大树以及大树的生活习性及特点,加深对大树的了解。
【教学目标】1.会认“梧、桐、掌、装”等 15 个生字,会写“杨、壮、棉”等10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生疏树木并感受各种树木的特点;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书写生字,并能给生字组词语。
【教学难点】了解形声字的特点;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预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儿歌,激趣导入1.播放儿歌《大树妈妈》,请同学们竖起你的小耳朵来,认真听,听完后告知教师儿歌中讲了谁啊?〔指生自由答复:大树妈妈。
〕2.同学们听得真认真,谁来告知教师你见过哪些大树?〔预设:柳树、杨树〕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大树的课文,看看小作者给我们描述了哪些大树。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相机指导“树”的写法:左中右构造,“木”字旁,最终一笔肯定不要写成捺。
〕二、趣味学文,图片识字〔一〕初读儿歌,认读生字1.播放动画课文《树之歌》,请同学们竖起你的小耳朵来,边看边把自己不会读的生字圈出来。
2.学生自读,留意读准字音。
3.开火车读句子,指导读准字音梧桐手掌枫树松柏绿装桦树耐寒守北疆银杏水杉金桂〔课件中红色突出本课要认的字〕4.全班齐读,再次正音。
〔二〕再读儿歌,整体感知1.生读课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树?圈出树名。
2.【师课件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的图片】,请同学们四人为小组活动,猜一猜这是什么树?〔生依据课文内容答复〕3.词卡认读。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树之歌》人教部编版
此外,关于诗歌意境的感悟,我觉得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他们更好地体会诗歌中的美感和情感。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环节进行得较为顺利,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存在依赖思想,不够积极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树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仍有待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课后组织一些口语表达训练,如演讲、辩论等,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述性句子,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对自然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3.文化认同:让学生在学习诗歌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增强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4.审美情趣:通过欣赏和描绘树木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的感知,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树之歌》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树之歌》选自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主要围绕大自然的树木进行描绘,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树木的美丽与生命力。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
1.诗歌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韵律与节奏,培养语感。
2.词语理解: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如“杨树、梧桐、松柏”等,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句子,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和诗歌表达的美感。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树之歌》情境搭建和语言表达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树之歌》情境搭建和语言表达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是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中的《树之歌》,主要任务是在情境搭建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朗读、欣赏,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懂得理解《树之歌》的内容和主题。
2.根据情境搭建,让学生从情感、形象等多个角度理解歌词。
3.通过朗读、模仿和表演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教学前期准备(1)口语小练习老师可以先布置一些语音和发声的小练习,如磨嘴皮子、舌头拉长、调整语调等,有利于学生开口说话,放松自己的语言肌肉。
(2)情境铺垫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文学作品的情境,老师可以在教学前期使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片或视频,介绍一些与生态、树木、自然等有关的知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树之歌》。
(3)简单介绍歌曲老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树之歌》的作者、创作背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寓意和主题。
2.情境搭建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到树的语言与情感,可以选择一些与歌词相关的情境搭建,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入到《树之歌》当中。
(1)听、看图片通过放映一些有关大自然的图片和短小的视频素材,加上《树之歌》的演唱,让学生听到、看到、感受到自然环境、景色和文学情感,进一步感受到《树之歌》的深刻内涵。
(2)画画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一棵自己心目中的树,并配合实际发声活动,感受树木所传递出的声音、表情和情感。
(3)模拟形象通过老师的提醒和引导,学生们可以进行小组分组,各自扮演不同的树木,在模拟自己的预设角色时,注意语言表达、肢体表达和情感表达的综合运用。
3.语言表达(1)朗读在情境铺垫和情景搭建之后,学生们可以依次进行分组朗读,学生两两合作,一人朗读歌词,另一人负责发出专业的评价与指导。
(2)讲述老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关于《树之歌》的小故事、小知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学情感,促进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
2 树之歌教学目标:1.认读 15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4.在课外积存关于不同种类树木的学问。
教学重难点:1.会生疏 15 个字,会写 10 个生字,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会写生字、组词。
2.熟读课文,借助图识字。
授课时间:月日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同学们生疏这些树吗?课件出示一些树的图?知道他们的名字吗?知道他们的生长习性吗?今日我们记住一首儿歌,来生疏几种树木,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
二、借图识字1.借助拼音,将儿歌通读熟读。
2.指名读儿歌,借机帮助正音。
3.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小组内相互检查。
4.课件出示生字词。
梧桐掌枫松柏装桦耐守银杉化桂5.依次出图,图上配有加拼音词语.杨树榕树枫树松柏树梧桐树桦树银杏水杉桂花树(1)认真观看这几个生字,在构造上有什么一样点?(2)同学们有什么觉察呢?木字旁的字(3)还学过哪些与木字旁相关的字呢?木字旁一般与树木相关。
树、村、林、桃等。
三、指导书写1.白、公、风、同四个字都学过,提示跟木字旁合作时,留意左右两局部的高矮胖瘦和避让。
2.杨、棉、桂、杉、壮杨:第五笔是横折折钩。
棉:右半部又是上下构造,上矮下高。
桂:右半边的两个土不是一模一样,上小一点,下大一点。
杉:右半部的三撇间隔一样,方向根本全都,第三撇略长。
壮:前三笔要留意,是点、提、竖。
3.观看完之后,观看范写后学生练习。
其次课时课时目标:1.课文内容,了解相关树木的外形和特点。
2.激发学生疼惜树木、疼惜自然的奇特情感。
授课时间:月日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词语梧桐手掌枫树松柏绿装桦树耐寒守北疆银杏水杉化石桂花二、细品儿歌〔一〕出示儿歌第一句:“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1.请同学朗读其他同学圈出来这句话写了几种树木?杨树:很高榕树:质感比较粗大梧桐树:树叶像手掌2.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
1. 会认“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识字、写字。
- 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树木特点。
2. 教学难点。
- 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如“松柏四季披绿装”等表述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朗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种树木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1. 展示一些树木的图片(如杨树、柳树、松树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树吗?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2分钟)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2.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 利用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正音。
- 重点指导:“梧、桐、枫、松、柏”等字的读音。
- 对于易混淆的字,如“杨”和“扬”,进行对比讲解。
4. 开展识字游戏,如“开火车读字”“摘苹果(读字组词)”等,巩固生字的认读。
5. 学习词语。
课件出示文中的词语,如“杨树、榕树、梧桐树”等,指名读、齐读,理解词语的意思。
可以结合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树木。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10分钟)1.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树?它们都有什么特点?2. 逐句分析课文。
- 第一句“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 让学生观察杨树、榕树的图片,感受“高”和“壮”的特点。
- 拿出一片梧桐树叶,与手掌对比,理解“梧桐树叶像手掌”的比喻句。
- 第二句“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 展示秋天枫叶变红的图片,体会枫叶的颜色美。
- 解释“松柏四季披绿装”,说明松柏四季常青的特点。
- 第三句“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 在地图上指出南方和北方,让学生了解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地域差异。
小学二年级语文《树之歌》教案
经济价值
树木可提供木材、纸张、 药材、香料等多种资源, 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文化价值
树木在文学、艺术、宗教 等领域具有丰富的象征意 义和文化内涵,是人类文 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保意识培养及实践活动建议
植树造林
鼓励学生参与植树造林活动,了解树木 的生长过程和养护方法,培养环保意识 。
观察记录
时能够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
重点段落分析及朗读指导
01
重点段落
02
朗读指导
诗歌的第二段,通过对杨树、榕树、梧桐树的描绘,展现了树木的多 样性和生命力。
在朗读这一段时,要注意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表现出诗歌的韵律感 ;同时,要运用重音和停顿等技巧,突出树木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文章风格特点及表现手法
文章风格特点
信心和学习动力。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作业质量、创意性等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 作业的整洁度、准确性、完整性
等方面。
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创意,尝 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创作
出有趣的作品。
定期展示优秀作业,让学生互相 学习、交流和借鉴,提高学生的
作业质量和创意水平。
期末考试或展示活动评价
在期末考试或展示活动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技能运用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综 合评定。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启发思维,自主探究
通过展示美丽的树木图片或视频,激 发学生对树木的兴趣和好奇心。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 ,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 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中的树木, 提出问题如“这些树有什么不同?” 、“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激发 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树、花、松、柏”等10个生词。
(2)能正确读写“活化石、木棉、绽开、洒脱”等词语。
(3)结合上下文,理解“活化石、绽开、洒脱”等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感受语言的优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不同种类的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词认读和词语理解。
2. 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
三、教学难点:1. 生词和词语的正确书写。
2. 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实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不同种类的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树之歌》。
2. 学习课文:a. 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
b.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c.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如“活化石、绽开、洒脱”等。
3. 学习生词:a. 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b. 教师挑选几个重点生词,让学生组词。
4. 理解课文:a.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b.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5. 朗读练习:a.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b.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词和课文的重点。
7. 作业布置:a. 抄写生词。
b. 熟读课文,家长签字。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不同种类的树的相关资料,如树木的特点、生长环境等。
2.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树木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杨树____,榕树____,梧桐树叶像____。
小学二年级语文《树之歌》教案(优秀17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树之歌》教案(优秀17篇)小学语文教案《杨树之歌》1《杨树之歌》原文我们的名字叫大叶树,成天喜欢哗啦啦地歌唱。
刮风时唱得欢快,下雨时唱得响亮。
没有风雨来帮忙,我们的歌儿也悄悄地唱——唱给学步的小宝宝,伴他和蝴蝶捉迷藏。
唱给白发的老奶奶,陪她在树下聊家常。
唱给下棋的老爷爷,和他悠闲度时光。
我们边唱边拉起手来,为行人送去一片凉爽。
我们边唱边轻轻鼓掌,感谢金色的太阳,春天它使我们翠绿,秋天它为我们染上金黄。
《杨树之歌》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用喜欢的方法识字,准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韵律美。
3、激发学生对杨树以及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关于杨树的课件或图片,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一、导入:欣赏。
观看有关杨树的课件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说说你对杨树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杨树的诗歌。
二、新课(一)自学自主读文,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1、自读识字:自读课文,并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2、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标出小节序号。
(二)识字多种形式识字。
1、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2、认读生字新词卡片,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3、小组内组织识字抢答游戏。
(三)交流整体感知。
1、同桌合作读文。
2、小组合作,选喜欢的方式读文。
(四)诵读合作读文,体会诗歌韵律美。
以小组为单位,选用不同的方式汇报读文。
(五)评价全方位评价。
1、同桌合作读文时,相互评价。
2、小组合作汇报读文时,全班范围内评价。
(六)写字自学易学的生字。
1、认读9个生字,并扩词。
2、自主找出易学会的生字,同桌交流学习。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认真练写。
(七)练习1、用几句话描述你熟悉的一棵树。
先自己去观察,可以边观察边对那棵树说些什么。
2、与同桌交流观察结果。
4、重新组织语言,鼓励学生练习写一写。
第二课时(一)自学读中悟,悟中读。
《树之歌》教学设计
《树之歌》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上册(2024年新编)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并理解“杨、柳、梧桐”等10个生词。
学生能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学生能通过观察树木,了解不同树种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观察、创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运用多媒体资源和实物观察,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树木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生词的认读和理解。
课文的朗读和内容理解。
观察树木,了解不同树种的特点。
难点:部分生词较难,需要通过图片、实物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记忆。
创作“树之歌”,学生可能不知从何下笔,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启发和指导。
四、教学资源软硬件资源:教室、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教学卡片、生词卡片、实物树木模型等。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班级微信群等。
信息化资源:课文课件、生词图片、树木特点资料、诗歌创作模板等。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树之歌吗?它又唱出了哪些树木的故事呢?”展示一些关于树木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树木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课文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讲授新知(20分钟)讲解课文的主要结构,包括每段的主题和内容。
详细介绍课文中描述的各种树木的特点和形象,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树木的图片和视频,加深学生对树木特点的理解。
课文朗读与理解(10分钟)学生自己朗读《树之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枝繁叶茂”、“高大挺拔”等,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词语的意思。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课文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意义、表达方式以及可能的创作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字2 树之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并背诵全文。
3.通过看图和读儿歌,初步认识树木的样子,了解这些树木的外形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识记生字字形并正确书写。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引入新知
1.课件出示几种常见树木的图片,如杨树、枫树、梧桐树、桂花树等。
(1)指名学生说一说认识图片上的哪些树木。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树名。
2.看图,说说每种树的外形特点。
(1)与同桌合作,说给同桌听。
(2)几人一组,说给小组伙伴听。
(如:杨树长得直而高,树叶大而茂密。
枫树的叶子是互生的,秋季的时候叶子会变红。
梧桐树长得高高壮壮的,树叶像手掌。
)
二、初读儿歌,合作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圈出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分组合作学习生字。
(1)互相当小老师提醒字音。
“桐、掌、枫、松、装、疆”都是后鼻音。
“桦、化”同音,是三拼音节,拼读时不能丢掉中间的介音。
“梧、银”是整体认读音节,要直接发音。
“耐”的声母是n,是鼻音。
(2)拼读音节,正字音。
(3)读词语,掌握生字。
4.进行“识字比赛”,看谁记得又多又快。
5.教师指导记字形。
(1)自学生字,指名说出这些生字的共同点。
(“杨、梧、桐、枫、松、柏、桦、棉、杉、桂”都是木字旁,起到表义作用。
)(2)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木+风=枫木+同=桐木+白=柏
熟字换偏旁:场——杨洞——桐娃——桂
比较法:壮-装,“壮”字下面加上“衣”,就是“装”。
(3)组词记生字。
指名学生读生字,组成词,来理解字义。
小结:这节课学习的生字中,大多数都是木字旁。
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形旁都是木字旁,表义,表示出类别,声旁大部分都起表音作用。
三、再读儿歌,整体感知
1.自由读儿歌,将儿歌读通读顺。
2.想一想下列问题。
(1)儿歌中提到了哪些树木?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2)这些树木都有什么特点?
(3)说一说儿歌有什么特点。
3.分组读儿歌,比赛读儿歌。
4.全班齐读儿歌。
5.儿歌中提到的树木,分别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树木图,指名说出树名。
2.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二、学习儿歌,理解意思
1.学生自己读儿歌。
2.指名每人读一句,并说一说这一句讲的是什么。
如: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这句话说出了杨树长得高的特点,榕树树冠大、树干分枝多、很粗壮的特点。
还讲了梧桐树的树叶像手掌的特点。
)
3.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边指图边总结这几种树的特点。
杨树——长得高,笔直。
榕树——长得壮,树干分枝多,树冠大。
梧桐树——叶子呈掌状分裂。
枫树——秋天叶子是红色的。
松柏——一年四季常青。
木棉——喜欢暖和的气候,生长在南方。
桦树——产于东北,耐寒。
树皮是白色。
银杏、水杉——古老的树种,有“活化石”之称。
金桂——花朵金黄,香飘十里。
4.指名读儿歌,分组读,指名读。
5.看图,说说图中的是哪一种树。
(出示课件或卡片)
三、学习朗读儿歌
1.学生自读儿歌,体会这首儿歌的特点。
儿歌的第一、二、四、五、六、八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
这首儿歌是用ang来押韵的。
这是儿歌的一般特点,一般是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是一样的。
这样,我们读起来就朗朗上口了。
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2.再读这首儿歌,你们还有什么感觉?(节奏感)
3.指导朗读。
我们读儿歌时,就要读出它的节奏感。
要想准确地表达出儿歌所讲的意思,读出它的节奏感,就必须注意每一行之间的准确停顿。
你们自己体会一下,除了句逗停顿外,每一行词语间还应怎样停顿,读给你的同桌听。
4.汇报、评议。
你认为他(她)读得好不好?为什么好或为什么不好?说出理由,
你愿意为大家读吗?
5.齐读儿歌。
6.分男女生读,女生读一行,男生读一行。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会写字,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说说自己的发现。
(指名说字的笔画和笔顺)
2.教师范写难字,学生书写。
杨:右边由三笔组成,起笔为“横折折折钩”。
枫:笔顺是“”,第六画是横折钩。
壮:右边的“士”的第二横短一些,不要写成“土”。
3.学生在书上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并了解了一些树,还会写了一些生字。
那么,你们最喜欢哪种树?课后,你们可以去收集一些树叶,然后制作一个树叶标本,或是画一画你喜欢的树,并把它的特点写下来,做成一个小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