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课件
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呼 吸系统疾病,患者肺泡内大量液体和 炎症细胞浸润,导致肺泡萎陷和通气 不足。
俯卧位通气可以促进肺泡复张,改善 氧合和通气,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病 死率。
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哮喘等,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症状。
基础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为患者吸痰,确保 呼吸道畅通,防止痰液
堵塞。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 征,包括心率、呼吸、 血压等,如有异常及时
处理。
保持舒适体位
根据患者的舒适度调整 俯卧位的姿势,可在患 者身下垫软枕减轻不适
感。
皮肤护理
定期为患者翻身、按摩 ,防止压疮等皮肤问题
的发生。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通过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和 肺组织损伤,降低呼吸机 相关性肺损伤的风险。
俯卧位通气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
重症哮喘等呼吸系பைடு நூலகம்疾病。
01
02
禁忌症
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颅内压增高、急性 出血性疾病、脊柱骨折或严重皮肤破损等。
操作后的护理工作
观察病情变化
在俯卧位通气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 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如有异常 及时处理。
整理物品
记录护理过程
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记录,包括患者 的病情状况、操作过程及护理措施等 ,为后续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操作结束后,应整理相关物品,清洁 消毒,以备下次使用。
PART 03
俯卧位通气患者的护理要 点
俯卧位通气清醒病人护理课件
随访重要性
强调随访的重要性,以便及时发现 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随访内容
说明随访时需要进行的检查和评估 内容,如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等 。
05
俯卧位通气清醒病人的 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患者情况
老年男性,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因急性呼吸衰竭入院。
护理措施
遵医嘱进行俯卧位通气,定期评 估患者情况,调整护理方案。
04
俯卧位通气清醒病人的 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教育
俯卧位通气原理
注意事项
解释俯卧位通气的基本原理,让病人 了解该治疗方法的必要性和作用。
提醒病人在进行俯卧位通气时需要注 意的事项,如避免压迫气管、保持呼 吸道通畅等。
适应症与禁忌症
说明哪些病人适合进行俯卧位通气, 哪些病人不适合,以及可能出现的副 作用。
运动与休息
总结词
适量运动、充分休息
详细描述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高病人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如散步、太极等轻度运动。 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同时,病人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 疲劳和熬夜,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环境与卫生
总结词
保持清洁、注意通风
详细描述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定期开窗通风,有助于减少病菌滋生和传播。病人及其家属应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交叉 感染。同时,病人的衣物和床上用品应勤换洗,保持清洁干燥。对于特殊病情的病人,如肺炎等,更应注意环境 卫生,遵循医生的建议。
呼吸道管理
定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 吸道并发症。
监测与记录
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和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并 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03
俯卧位通气清醒病人的 日常护理
俯卧位通气护理PPT课件
息。
注意患者体位变化, 避免过度牵拉和扭曲 ,预防关节脱位和肌
肉损伤。
定期检查管道和器械 的固定情况,确保其 稳定可靠,预防脱落
和意外拔管。
俯卧位通气期间监测指标管
03
理
呼吸功能监测指标选择
01 呼吸频率与节律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和节律,以评估呼吸 功能状态。
02 血氧饱和度
通过监测血氧饱和度了解患者的氧合情况,及时 调整治疗策略。
系统讲解了俯卧位通气的操作流程,包括患者评估、体位摆放、通气参
数设置等,并强调了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并发症预防措施。
03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俯卧位通气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并邀请了具有丰
富经验的医护人员分享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
学员心得体会交流环节
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课程学习,对俯卧位 01 通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掌握了相关的操
01
02
03
头部位置调整
适当抬高头部,保持下颌 微抬,有助于减少舌根后 坠,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分泌物清理
定期为患者进行吸痰操作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避免堵塞气道。
胸部物理治疗
采用振动排痰、叩背等胸 部物理治疗方式,有助于 促进痰液排出,改善肺通 气功能。
皮肤压疮预防和处理方法
减压措施
使用气垫床、水垫等减压 用品,减轻局部组织受压 ,降低压疮风险。
康复锻炼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如呼吸 功能训练、肢体功能训练等,有助于 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俯卧位通气在特殊人群中应
05
用策略
老年患者俯卧位通气调整方案
评估患者耐受性
对于老年患者,需评估其身体状 况和俯卧位通气的耐受性,避免
注意患者体位变化, 避免过度牵拉和扭曲 ,预防关节脱位和肌
肉损伤。
定期检查管道和器械 的固定情况,确保其 稳定可靠,预防脱落
和意外拔管。
俯卧位通气期间监测指标管
03
理
呼吸功能监测指标选择
01 呼吸频率与节律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和节律,以评估呼吸 功能状态。
02 血氧饱和度
通过监测血氧饱和度了解患者的氧合情况,及时 调整治疗策略。
系统讲解了俯卧位通气的操作流程,包括患者评估、体位摆放、通气参
数设置等,并强调了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并发症预防措施。
03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俯卧位通气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并邀请了具有丰
富经验的医护人员分享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
学员心得体会交流环节
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课程学习,对俯卧位 01 通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掌握了相关的操
01
02
03
头部位置调整
适当抬高头部,保持下颌 微抬,有助于减少舌根后 坠,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分泌物清理
定期为患者进行吸痰操作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避免堵塞气道。
胸部物理治疗
采用振动排痰、叩背等胸 部物理治疗方式,有助于 促进痰液排出,改善肺通 气功能。
皮肤压疮预防和处理方法
减压措施
使用气垫床、水垫等减压 用品,减轻局部组织受压 ,降低压疮风险。
康复锻炼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如呼吸 功能训练、肢体功能训练等,有助于 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俯卧位通气在特殊人群中应
05
用策略
老年患者俯卧位通气调整方案
评估患者耐受性
对于老年患者,需评估其身体状 况和俯卧位通气的耐受性,避免
俯卧位通气小讲课护理课件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未来展望
技术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俯卧位通气护理将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可能会引 入更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护理效果和安全性。
临床应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俯卧位通气护理将更加广泛应用于各 类呼吸疾病患者的治疗中,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CHAPTER 05
俯卧位通气小讲课护理 课件
• 俯卧位通气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 俯卧位通气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实践与经验分享 • 常见问题与解答
CHAPTER 01
俯卧位通气概述
俯卧位通气的定 义
• 俯卧位通气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让患者采用俯卧姿势进行 呼吸,以达到改善氧合、减少肺部并发症等目的的一种通气方式。
肺部手术后患者:为了促进术 后恢复,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其他需要改善氧合的患者: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CHAPTER 02
俯卧位通气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俯卧位通气的方法
定义
俯卧位通气是一种通过改 变患者体位,利用重力作 用改善肺通气和氧合效果 的护理措施。
适用人群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 吸衰竭、ARDS等呼吸系 统疾病的患者。
俯卧位通气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总结词:注意事项
详细描述:在进行俯卧位通气时,需要注意保护患者的眼睛、鼻子、耳朵等脆弱部位,避免受压或受 伤。同时,要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防止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此外,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THANKS
[ 感谢观看 ]
CHAPTER 04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实践与经验分享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实践经验
患者评估
俯卧位通气与护理课件
俯卧位通气在护理中的发展前景
专业护理团队建设
为满足俯卧位通气患者的 护理需求,需要建立专业 、训练有素的护理团队, 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护理流程优化
针对俯卧位通气患者的特 点,优化护理流程,提高 护理效率和质量。
患者教育
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 工作,提高其对俯卧位通 气的认知和配合度,促进 治疗的顺利进行。
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02
对于COPD患者,俯卧位通气有助于改善呼吸困难,提高氧合。
重症哮喘
03
对于重症哮喘患者,俯卧位通气可以缓解呼吸困难,降低呼吸
机使用频率。
俯卧位通气操作方法
评估患者情况
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需要对 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呼吸
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估。
准备物品
准备必要的物品,如软垫、枕 头、床单等,确保患者舒适。
规通气治疗。
俯卧位通气能够改善患者的氧合和呼吸 动力学,因为它能够重新开放塌陷的肺 泡,并改善肺组织的气体交换。相比之 下,仰卧位通气可能无法提供这样的效
果。
然而,俯卧位通气需要更多的护理和监 测,因为患者需要保持特定的姿势,并 可能出现不适或压迫感。相比之下,仰 卧位通气通常更容易实施,且患者更易
PART 05
俯卧位通气的未来展望
俯卧位通气在临床中的发展趋势
普及程度提高
随着医学界对俯卧位通气认识的 深入,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将更加 广泛,成为更多患者的治疗选择
。
精准化治疗
未来将通过精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 生理参数,制定个性化的俯卧位通 气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优化通气装置
针对现有通气装置的不足,研发更 符合人体生理需求的通气装置,提 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
俯卧位通气PPT课件
90°
90°
45°
俯卧位:
➢通气血流比好转 ➢膈肌的运动方式和位置改善 ➢引流较容易 ➢减少纵隔和心脏对肺的压迫 ➢改变胸廓的顺应性 ➢功能残气量增加
二、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机制
A 改善通气分布 (Gattinoni et al, 1988)
B 改善血流灌注分布 (Gattinoni et al,1988)
俯卧位通气的注意事项
〉 持续时间和俯卧的次数—— ➢ 仍未有明确共识 ➢ 几小时(4-6 小时) 至 1-2 日 〉 终止—— ➢ 当氧合能力出现改善时 ➢ 当没有进一步的好处时 ➢ 当并发症出现时 Eg:氧气饱和度下降,低血压
七、总 结
俯卧位通气治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
氧合状况,促进了患者的肺复张,加快痰
四、俯卧位通气的禁忌症
➢ 脑水肿、颅内高压、面部骨折、脊柱骨折、
A
腹部有开放性外伤、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急性出血、心律失常、妊娠的患者;
➢ 由于对肥胖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有一定的
B
困难,所以只是把肥胖列为相对禁忌证。
五、俯卧位通气并发症
➢ 压疮 ➢ 神经与视网膜压迫 ➢ 心脏骤停 ➢ 气管插管脱出或移位 ➢ 颜面部水肿
有利于分泌物的引流,使肺部重新膨胀
C
(Hormann et al, 1994)
减少心脏对肺的压迫,使肺部重新膨胀(Pelosi
D
et al, 2002)
三、俯卧位通气的适应症
➢ 俯卧位通气适合氧合障碍的病人、ALI和ARDS病人,可 以通过使用俯卧位通气改善病人的氧合状态。
➢ 无论任何原因的肺水肿,合理使用呼气末正压(PEE P),仍需要较高的吸入氧浓度,可以考虑使用俯卧位通 气。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PPT课件
对于呼吸道梗阻
应立即调整患者体位,保持呼吸道通 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等紧急处理。
04
护理人员在俯卧位通气中的 角色与职责
协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1 2
参与医生查房
护理人员需积极参与医生的查房工作,了解患者 的病情、治疗方案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协助完善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护理人员可提出 合理的护理建议,协助医生完善治疗方案。
调整策略提出及实施建议
调整通气参数
01
根据患者的生理指标变化和症状、体征改善情 况,适时调整通气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
、吸呼比等,以优化通气效果。
密切监测患者反应
03
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 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
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
加强呼吸道管理
02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俯卧位通气成功的关键。应 定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湿润,避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多学科协作
加强医护团队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合作,共同为患 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
THANKS
由于俯卧位通气需要患者长时间保持特定姿势,部分患者可能难 以配合,影响治疗效果。
并发症风险
虽然俯卧位通气可以改善患者的氧合和通气功能,但同时也可能 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如压疮、误吸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技术创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可能出现更加先进的通气技术和设 备,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个性化治疗
免呼吸道阻塞。
个体化治疗方案
04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包括俯卧位通气的时机、持续时间、频率等,
俯卧位通气及护理课件
问题2
患者出现皮肤压疮。
处理方法
应定期检查和更换支撑物,保 持皮肤清洁干燥,局部可使用 防压疮垫或气垫床等辅助器具
。
03
俯卧位通气护理要点
患者准备
01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 生命体征等,以便确定是否适
合进行俯卧位通气。
02
准备物品
准备必要的护理物品,如软垫 、枕头、床单等,确保患者舒
俯卧位通气护理的应用范围广泛,适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 如COPD、哮喘、肺炎等。
俯卧位通气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 要意义,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 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 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 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 ,俯卧位通气护理将会有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重症哮喘
在COPD急性加重期,俯卧位通气可以改 善患者的氧合状况,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在重症哮喘发作时,俯卧位通气可以缓解 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降低呼吸机使用频 率。
02
俯卧位通气实施方法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
准备物品
准备俯卧位通气所需的物品,如软垫、枕头、床单等。
评估患者
俯卧位通气及护理课件
目录
• 俯卧位通气介绍 • 俯卧位通气实施方法 • 俯卧位通气护理要点 • 俯卧位通气临床应用案例 • 总结与展望
01
俯卧位通气介绍
俯卧位通气定义
01
02
俯卧位通气:指在医疗监护下,患者被置于俯卧位状态,进行一定时 间的呼吸治疗。
俯卧位通气是一种呼吸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改善患者的氧合状况,缓 解呼吸窘迫症状,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俯卧位通气PPT(共18张PPT)
实施
2 充分吸净痰液并分离呼吸机。 3 至少四个人站在病人两边,一人在病人头侧,
另一人负责放置垫枕。
4 把病人抬到一侧,然后协助病人转身,接 着四个人把病人反转抬起悬空,站在病人 头侧的负责固定病人的头和颈椎,负责放 置垫枕的就在这时把垫枕放在额头、胸部、 腹部。
头部垫高20-30度,气管插管处悬空,头部左 右侧位1-2h更换一次
实施
4 把病人抬到一侧,然后协助病人转身,接着四个人把病人反转抬起悬空,站在病人头侧的负责固定病人的头和颈椎,负责放置垫枕的就在这时把 垫枕放在额头、胸部、腹部。
• 5 在搬运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血 是肺复张技术之一,利用翻身床、翻身器或人工徒手操作,使患者在俯卧位进行机械通气。
3 固定和放置各管路以有利于翻身为易,留足够长度。 患者情况良好每天可4-8h
提高肺泡通气功能,提高通气血流比值,改善氧合(背侧肺泡复张、心脏和纵膈对下垂肺区的压迫减少)以及预防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2 充分吸净痰液并分离呼吸机。 2功能残气量的增加(平静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量) 提高肺泡通气功能,提高通气血流比值,改善氧合(背侧肺泡复张、心脏和纵膈对下垂肺区的压迫减少)以及预防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是肺复张技术之一,利用翻身床、翻身器或人工徒手操作,使患者在俯卧位进行机械通气。 病人、管道情况及镇静效果 2 充分吸净痰液并分离呼吸机。 8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神志,监测生命体征。 患者情况良好每天可4-8h 病人、管道情况及镇静效果 患者情况良好每天可4-8h 6 肠内营养的患者俯卧位通气前 30min-1h停止。
4 预防因牵拉、挤压导致的神经损伤。 5 预防面部受压和眼部水肿,勤更换位置 (受压部位垫软枕)。
6 肠内营养的患者俯卧位通气前 30min1h停止。 7 翻身方向:可向右向左翻,如颈内静脉 在右侧,通气时优先考虑向左翻。
儿童清醒俯卧位通气PPT课件
使肺内气体分布更均匀,从而改善通气/血流比例。
02
减少呼吸做功
俯卧位可以降低气道阻力,减少呼吸做功,从而减轻呼吸肌负担。
03
增加功能残气量
俯卧位可以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肺顺应性,有利于肺组织扩张。
儿童清醒状态下的生理特点
清醒状态
儿童在清醒状态下,能够保持自主呼 吸,对呼吸道通畅和呼吸节律有较好 的控制。
解释操作过程
向儿童及其家长解释清醒 俯卧位通气的目的、操作 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取 得其配合。
准备物品
准备好所需的物品,如枕 头、垫子、氧气面罩、吸 痰器等。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调整儿童体位
将儿童置于俯卧位,头部转向一侧,保持 呼吸道通畅。
注意事项
避免压迫儿童的眼睛、鼻子和嘴巴,保持 其舒适度和安全性;对于不合作的儿童, 可采取适当的约束措施。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01
进一步研究清醒俯卧位通气在儿童中的生理效应和机制,以更好地指 导临床实践。
02
探索清醒俯卧位通气与其他治疗手段(如机械通气、药物治疗等)的 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03
针对清醒俯卧位通气在儿童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进行深 入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04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验证清醒俯卧位通气在儿 童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背景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许多患儿因各种原因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需要机 械通气支持。清醒俯卧位通气作为一种辅助通气方式,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
儿童清醒俯卧位通气的定义
定义 儿童清醒俯卧位通气是指在患儿清醒状态下,将其置于俯卧位,利用重力作用改善肺部通气/血流比例,从而提高氧合的一种 通气方式。
俯卧位通气PPT课件精选全文
俯卧位通气禁忌症
相对禁忌症之二
那些在普通病房不宜实施的绝对禁忌证,若在 ICU 严密监测下则可有条件放宽实 施:包括 ①存在严重氧合障碍,氧合指数[动脉氧分压(Pa02)/吸氧浓度 (FiO2)]<100mmHg或SpO2/FiO2<140; ②存在明显呼吸困难,呼吸频率>40次/ min ; ③经皮氧饱和度无法实现准确连续监测; ④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使用血管活性药(在充分容量复苏前提下,仍存在收缩 压<90mmHg或平均动脉压<65mmHg); ⑤神志异常或无法接受指令,不能与护理团队沟通,不能用语言或呼叫器呼叫帮 助; ⑥自主行动困难或受限,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无法自主调整位置以获得舒适 度或不能耐受俯卧位姿势。
4.持续时间:建议每次治疗时间尽可能维持12h以上。对于 延长治疗时间可获益的患者,若耐受性良好,可考虑延长治疗 时间。一旦出现明显并发症,则随时终止治疗。
03 PART three 经 典 俯 卧 位 操 作 规 范
建立俯卧位治疗团队
建立俯卧位治疗团队
应建立由医师、呼吸治疗师、护士等组成的俯卧位治疗团队,职责分明,高效合作, 以确保疗效和安全。职责分工举例如下:
体位改变对健康人呼吸生理的影响
● 健康人由直立位转为卧位,功能残气量减 少约1升 ● 可出现后背部、底膈上肺泡塌陷或不张 ● 分泌或渗出物易积聚于肺后背部,不易引 流 ● 通气血流比的不匹配性更明显 ● 膈肌运动幅度减低和位置上移 ● 纵隔和心脏对肺压迫加重
俯卧位通气适应症
适用于需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和(或)体外膜氧合器( ECMO ,又称体外膜肺) 治疗的重症或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该治疗应在 ICU 内实施。
同时,俯卧位后,解剖位置上位于心脏下方受心脏压迫的肺叶体积缩小,部分被 心脏压迫的萎陷肺泡复张。俯卧位通气患者需要镇静甚至肌松,有利于膈肌松弛, 跨膈压降低,促进部分背侧肺泡复张,增加气血交换面积。
(医学课件)俯卧位通气PPT幻灯片
3
通气(V)/血流(Q):0.8
V/Q
3
2
血流量(Q)
1
通气量(V)
肺尖V/Q大,肺底V/Q小
5432
死腔样通气 V/Q过大
(肺底) 肋骨数 (肺尖)
动-静脉短路 V/Q过小 4
“Lobar” Pattern of ARDS
5
ARDS柏林诊断标准:
时间 低氧血症 肺水肿原因 影像学改变
13
俯卧位通气禁忌症
颅内 高压
血流动 力学不
稳
急性 出血
禁忌症
妊娠
脊柱 损伤
近期 腹部 手术
骨科 手术
14
俯卧位通气并发症
皮肤压伤、水肿坏死 外周神经损伤 肌肉损伤 角膜溃疡 低血压 插管和其他引流管的压迫和移位 少见:心律失常、视网膜损伤
15
病例介绍
3床 凌XX,女,48岁 诊断: 重症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型胰腺炎 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 高脂血症 ARDS中度 AKI 2级
突发快速性心率失常,房颤
俯卧位通气2分钟患者出现心率快,呼吸快, 烦躁,被迫停止改为仰卧位通气
5%葡萄糖20ml+胺碘酮150mg静推 推注托拉噻米,急诊心电图
CT扫描见腹腔多个不规则脓腔
CT引导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抽出脓性液体 200ml
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烦躁明显,血压 给予加快输液速度,使用升压药维持血压,镇
治疗
3.25
3.29 4. 1 4. 4 4.11 4.25 4.29
患者血流动力学已基本稳定,尿量少
尝试间断脱呼吸机3天并成功脱机拔管,床边 CRRT治疗持续,鼻肠管泵入百普力25ml/h,耐 受良好
今晨呼吸费力,精神差,血气提示PCO2 床边再次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77mmHg
通气(V)/血流(Q):0.8
V/Q
3
2
血流量(Q)
1
通气量(V)
肺尖V/Q大,肺底V/Q小
5432
死腔样通气 V/Q过大
(肺底) 肋骨数 (肺尖)
动-静脉短路 V/Q过小 4
“Lobar” Pattern of ARDS
5
ARDS柏林诊断标准:
时间 低氧血症 肺水肿原因 影像学改变
13
俯卧位通气禁忌症
颅内 高压
血流动 力学不
稳
急性 出血
禁忌症
妊娠
脊柱 损伤
近期 腹部 手术
骨科 手术
14
俯卧位通气并发症
皮肤压伤、水肿坏死 外周神经损伤 肌肉损伤 角膜溃疡 低血压 插管和其他引流管的压迫和移位 少见:心律失常、视网膜损伤
15
病例介绍
3床 凌XX,女,48岁 诊断: 重症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型胰腺炎 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 高脂血症 ARDS中度 AKI 2级
突发快速性心率失常,房颤
俯卧位通气2分钟患者出现心率快,呼吸快, 烦躁,被迫停止改为仰卧位通气
5%葡萄糖20ml+胺碘酮150mg静推 推注托拉噻米,急诊心电图
CT扫描见腹腔多个不规则脓腔
CT引导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抽出脓性液体 200ml
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烦躁明显,血压 给予加快输液速度,使用升压药维持血压,镇
治疗
3.25
3.29 4. 1 4. 4 4.11 4.25 4.29
患者血流动力学已基本稳定,尿量少
尝试间断脱呼吸机3天并成功脱机拔管,床边 CRRT治疗持续,鼻肠管泵入百普力25ml/h,耐 受良好
今晨呼吸费力,精神差,血气提示PCO2 床边再次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77mmHg
俯卧位通气操作要点重症医学科护理课件
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需求评估
评估患者病情
评估患者适应症
评估患者禁忌症
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实施方案
操作前准备
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
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效果评价
观察指标
选择合适的观察指标,如呼吸频 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
等,以评估俯卧位通气效果。
评价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对俯 卧位通气效果进行评价,如对比 治疗前后指标变化、评估患者症
俯卧位通气操作要点重 症医学科护理课件
• 俯卧位通气介绍 •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 • 俯卧位通气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 • 俯卧位通气并发症及处理 • 俯卧位通气护理注意事项 • 俯卧位通气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俯卧位通气介 绍
俯卧位通气定 义 01 02
俯卧位通气原理
重力作用
减少肺内分流
俯卧位时,肺部受到的压力减小,肺 泡通气量增加,改善氧合。
状改善程度等。
注意事项
在评价过程中,注意排除其他干 扰因素,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和准确性。
04
俯卧位通气并发症及处理
主要并发症及原因
皮肤压疮 呼保持呼吸道通畅 监测循环指标
05
俯卧位通气护理注意事项
护理人员培训与资质要求
培训
资质
俯卧位有助于减少肺内分流,提高氧 合。
减少胸腔内压力梯度
俯卧位可以减少胸腔内压力梯度,有 助于改善通气血流比,提高氧合。
俯卧位通气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禁忌症
02
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 备
01
02
评估患者情况
准备物品
03 沟通解释
操作中步 骤
安全转移
成人机械通气患者俯卧位护理PPT课件
目的
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肺部通气血流比例, 从而提高氧合,减少肺损伤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氧合障碍、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征(ARDS)、肺不张等机械通 气患者。
禁忌症
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颅内高 压、急性出血、脊柱损伤、骨盆 骨折、腹部手术、妊娠等患者。
确保胃管位置正确,固定牢固 ,避免胃内容物反流。
及时吸痰
发现患者有痰液或呕吐物时, 及时吸引清除。
其他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神经系统并发症
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等变化, 预防脑水肿、颅内高压等并发
症。
循环系统并发症
监测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 征,预防心律失常、低血压等 并发症。
呼吸系统并发症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 染、肺不张等并发症。
检查管道
检查患者的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固定是否牢固, 避免管道受压、扭曲或脱落。
交代注意事项
向患者和家属交代俯卧位护理后的注意事项,如 保持体位稳定、避免剧烈活动等,以确保患者的 安全和舒适。
04
俯卧位护理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压疮预防与处理
风险评估
进行压疮风险评估,确 定高危区域和重点防护
部位。
减压措施
并发症风险高
01
02
03
0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患者容易发生呼吸机 相关性肺炎,需要加强呼吸道 管理和抗感染治疗。
气压伤
机械通气过程中,气压过高或 潮气量过大可能导致气压伤, 如气胸、纵隔气肿等。
循环系统并发症
机械通气可能对循环系统产生 影响,如血压下降、心率失常 等,需要医护人员密切监测和 及时处理。
通气需求高
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肺部通气血流比例, 从而提高氧合,减少肺损伤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氧合障碍、急性呼吸窘迫 综合征(ARDS)、肺不张等机械通 气患者。
禁忌症
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颅内高 压、急性出血、脊柱损伤、骨盆 骨折、腹部手术、妊娠等患者。
确保胃管位置正确,固定牢固 ,避免胃内容物反流。
及时吸痰
发现患者有痰液或呕吐物时, 及时吸引清除。
其他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神经系统并发症
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等变化, 预防脑水肿、颅内高压等并发
症。
循环系统并发症
监测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 征,预防心律失常、低血压等 并发症。
呼吸系统并发症
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 染、肺不张等并发症。
检查管道
检查患者的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固定是否牢固, 避免管道受压、扭曲或脱落。
交代注意事项
向患者和家属交代俯卧位护理后的注意事项,如 保持体位稳定、避免剧烈活动等,以确保患者的 安全和舒适。
04
俯卧位护理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压疮预防与处理
风险评估
进行压疮风险评估,确 定高危区域和重点防护
部位。
减压措施
并发症风险高
01
02
03
0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患者容易发生呼吸机 相关性肺炎,需要加强呼吸道 管理和抗感染治疗。
气压伤
机械通气过程中,气压过高或 潮气量过大可能导致气压伤, 如气胸、纵隔气肿等。
循环系统并发症
机械通气可能对循环系统产生 影响,如血压下降、心率失常 等,需要医护人员密切监测和 及时处理。
通气需求高
俯卧位通气治疗护理课件
护理操作流程
安全转移
俯卧位摆放
监测与记录
定期翻身与调整
注意事项与并发症处理
注意保护隐私
预防并发症
03
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护理实践
案例分享
案例一
案例二 案例三
护理经验交流
经验一
在俯卧位通气治疗过程中,应密 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 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及时
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经验二
在护理过程中,应注重患者的舒 适度和安全,采取适当的措施如 使用减压垫、调整呼吸机参数等, 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02
患者认知度低
03
未来发展方向与策略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提升设备和技术的普及程度
强化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经验三
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 早开始俯卧位通气治疗,以获得
更好的治疗效果。
护理效果评估
评估一 评估二 评估三
04
俯卧位通气治疗的科研进展
最新研究成果
最新研究证实俯卧位通气治疗在改善呼吸功能和降低死亡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研究发现俯卧位通气治疗对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最新研究探索了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最佳实施时间和持续时间,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指导。
研究方向与展望
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探讨俯卧位 通气治疗的机制和作用原理, 以深入了解其治疗作用。
研究将关注如何优化俯卧位通 气治疗的实施方案,以提高治 疗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
展望未来,俯卧位通气治疗有 望成为重症患者呼吸支持的重 要手段,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 选择。
学术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共 同推动俯卧位通气治疗领域的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俯卧位通气后观察指标
有效指标
PaO2或SpO2改善
无法耐受俯卧位
SpO2下降 HR上升 心律失常
21
俯卧位通气治疗效果与以下因素相关
肺部受伤面积 胸廓顺应性的好坏 ARDS的诱因 肺部的形状(三角锥状体) 肺纤维化
22
俯卧位通气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
结果:237例入俯卧位通气组,229例入仰 卧位通气组,28天死亡率分别16.0%、 32.8%,90天死亡率分别23.6%和41.0% , P<0.001,并发症无明显差异。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June 6,2013
7
8
俯卧位通气的应用指征
面部水肿 镇静剂的用量增加
24
小结
一个训练有素、配合默契的团队 选对合适的患者 尽早实施俯卧位通气 延长俯卧位通气时间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小潮气,合适的PEEP)
25
Thank You
26
中重度ARDS
PaO2/FiO2<150mmHg, FiO2>60%和PEEP≥5cmH2O 尤其是PaO2/FIO2≤ 100 mm Hg的ARDS患者
轻度ARDS不推荐应用俯卧位通气
9
俯卧位通气应用时机
中重度ARDS早期应用
符合ARDS标准后12-24小时内开始
10
俯卧位通气前准备
脊柱不稳定 未检测的颅内压升高
相对禁忌症
开放性腹损伤 多发创伤伴不稳定骨折 妊娠 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气道与血管通路高依赖
23
俯卧位通气的并发症
意外脱管 暂时缺氧、低血压 压疮-前额、眼、面颊、鼻及下颌、双侧耳廓、双侧肩部、
双侧髂前上棘、双肘关节、膝关节髌骨面及足趾
ARDS的柏林定义
(1)时程:一周内已知的病因导致的新发/恶化 的呼吸衰竭 (2)影像学:斑片影累计>3/4肺 (3)水肿来源:不能完全由心力衰竭或者液体 负荷来解释的呼吸衰竭; (4)低氧血症: 轻度:200 < PaO2/FIO2 ≤300mm Hg 中度:100 < PaO2/FIO2≤ 200 mm Hg 重度: PaO2/FIO2≤ 100 mm Hg 均伴PEEP or CPAP ≥5 cm H2O
将所有的管道置于床的对侧
11
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实施
12
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实施
13
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实施
14
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实施
15
16
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实施
17
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实施
18
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实施
19
俯卧位通气注意事项
避免呼吸机管路、深静脉置管、监护线、 胃管、尿管脱落;
有经验的团队协作,5分钟内完成; 经常改变患者俯卧位的姿势,防压疮。
ARDS与俯卧位通气
1
不同体位时的呼吸生理
跨肺压(Ptp)=肺泡压(PA)-胸膜腔内压(Ppl)
直立位:Ppl按重力作用自上而下负值逐渐 减小,跨肺压随之逐渐减小,因此肺泡直 径亦逐渐减小。
仰卧位:肺通气主要集中在胸腹侧。 俯卧位:不同区域的通气较仰卧位时均匀,
肺通气主要集中在背侧。
2
3
ARDS的病理生理
肺泡水肿肺-容积明显缩小 肺不张-肺顺应性明显降低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肺内分流:仰卧位通气时,背侧不张的肺组织更 多而血流灌注则在背侧肺组织占优势,因此背侧 肺组织只有灌注而无通气
死腔样通气:胸侧部分肺泡过度通气,血流灌注 不足
4
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氧合
1976年Piehl予5例ARDS病人施行俯卧位通 气,显著地改善了病人的氧合状况;
准备好软垫或枕头,充分吸净口鼻腔和气管内分泌物 通气前停止鼻饲约30 min,夹闭胃管,防止误吸; 检查并固定中心静脉管或外周静脉置管; 必要时更换胸腹部伤口敷料,气管插管固定带或气管切开
口的敷料; 评估病人的镇静指数,可予适当肌松剂及镇静剂,稳定10
min。 分离心电图导线和电极,决定好翻身的方向,夹闭引流管,
改善通气的过程
↓胸膜腔压力梯度 ↑跨肺压
促进分泌物的排出
减少心脏、腹部对肺的压迫,促进重力依赖
区肺复张
Crit Care Clin 27 (2011) 511–523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早期俯卧位通气可显著减少严重急 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死亡率
多中心、前瞻、随机对照:466例严重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至少16小时或左仰 卧位通气。
Chatte报道32例急性呼吸衰竭病人,仰卧 位、转俯位1h、4h及复转为仰位1h时的 PaO2/FiO2值分别为103±28、158±62、 159±59和128±52;
5
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的机制
通气血流比改善,分流减少
血流更多分布于通气较好的区域? 通气更多分布于血流较好的区域? 两者都存在?
俯卧位通气后观察指标
有效指标
PaO2或SpO2改善
无法耐受俯卧位
SpO2下降 HR上升 心律失常
21
俯卧位通气治疗效果与以下因素相关
肺部受伤面积 胸廓顺应性的好坏 ARDS的诱因 肺部的形状(三角锥状体) 肺纤维化
22
俯卧位通气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
结果:237例入俯卧位通气组,229例入仰 卧位通气组,28天死亡率分别16.0%、 32.8%,90天死亡率分别23.6%和41.0% , P<0.001,并发症无明显差异。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June 6,2013
7
8
俯卧位通气的应用指征
面部水肿 镇静剂的用量增加
24
小结
一个训练有素、配合默契的团队 选对合适的患者 尽早实施俯卧位通气 延长俯卧位通气时间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小潮气,合适的PEEP)
25
Thank You
26
中重度ARDS
PaO2/FiO2<150mmHg, FiO2>60%和PEEP≥5cmH2O 尤其是PaO2/FIO2≤ 100 mm Hg的ARDS患者
轻度ARDS不推荐应用俯卧位通气
9
俯卧位通气应用时机
中重度ARDS早期应用
符合ARDS标准后12-24小时内开始
10
俯卧位通气前准备
脊柱不稳定 未检测的颅内压升高
相对禁忌症
开放性腹损伤 多发创伤伴不稳定骨折 妊娠 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气道与血管通路高依赖
23
俯卧位通气的并发症
意外脱管 暂时缺氧、低血压 压疮-前额、眼、面颊、鼻及下颌、双侧耳廓、双侧肩部、
双侧髂前上棘、双肘关节、膝关节髌骨面及足趾
ARDS的柏林定义
(1)时程:一周内已知的病因导致的新发/恶化 的呼吸衰竭 (2)影像学:斑片影累计>3/4肺 (3)水肿来源:不能完全由心力衰竭或者液体 负荷来解释的呼吸衰竭; (4)低氧血症: 轻度:200 < PaO2/FIO2 ≤300mm Hg 中度:100 < PaO2/FIO2≤ 200 mm Hg 重度: PaO2/FIO2≤ 100 mm Hg 均伴PEEP or CPAP ≥5 cm H2O
将所有的管道置于床的对侧
11
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实施
12
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实施
13
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实施
14
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实施
15
16
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实施
17
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实施
18
俯卧位通气的临床实施
19
俯卧位通气注意事项
避免呼吸机管路、深静脉置管、监护线、 胃管、尿管脱落;
有经验的团队协作,5分钟内完成; 经常改变患者俯卧位的姿势,防压疮。
ARDS与俯卧位通气
1
不同体位时的呼吸生理
跨肺压(Ptp)=肺泡压(PA)-胸膜腔内压(Ppl)
直立位:Ppl按重力作用自上而下负值逐渐 减小,跨肺压随之逐渐减小,因此肺泡直 径亦逐渐减小。
仰卧位:肺通气主要集中在胸腹侧。 俯卧位:不同区域的通气较仰卧位时均匀,
肺通气主要集中在背侧。
2
3
ARDS的病理生理
肺泡水肿肺-容积明显缩小 肺不张-肺顺应性明显降低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肺内分流:仰卧位通气时,背侧不张的肺组织更 多而血流灌注则在背侧肺组织占优势,因此背侧 肺组织只有灌注而无通气
死腔样通气:胸侧部分肺泡过度通气,血流灌注 不足
4
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氧合
1976年Piehl予5例ARDS病人施行俯卧位通 气,显著地改善了病人的氧合状况;
准备好软垫或枕头,充分吸净口鼻腔和气管内分泌物 通气前停止鼻饲约30 min,夹闭胃管,防止误吸; 检查并固定中心静脉管或外周静脉置管; 必要时更换胸腹部伤口敷料,气管插管固定带或气管切开
口的敷料; 评估病人的镇静指数,可予适当肌松剂及镇静剂,稳定10
min。 分离心电图导线和电极,决定好翻身的方向,夹闭引流管,
改善通气的过程
↓胸膜腔压力梯度 ↑跨肺压
促进分泌物的排出
减少心脏、腹部对肺的压迫,促进重力依赖
区肺复张
Crit Care Clin 27 (2011) 511–523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早期俯卧位通气可显著减少严重急 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死亡率
多中心、前瞻、随机对照:466例严重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至少16小时或左仰 卧位通气。
Chatte报道32例急性呼吸衰竭病人,仰卧 位、转俯位1h、4h及复转为仰位1h时的 PaO2/FiO2值分别为103±28、158±62、 159±59和128±52;
5
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的机制
通气血流比改善,分流减少
血流更多分布于通气较好的区域? 通气更多分布于血流较好的区域? 两者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