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主要间作套种模式及折实参考数据
农作物间作套种的优点与技术要点
农作物间作套种的优点与技术要点农作物间作套种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农业种植模式,在现代农业中仍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农作物间作套种的优点(一)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间作套种可以实现多种作物的共同生长。
例如玉米和大豆间作,玉米植株高大,占据上层空间,而大豆相对矮小,在下层生长。
这样一来,原本只能种植一种作物的土地,现在可以同时收获玉米和大豆,大大提高了土地的空间利用率。
而且不同作物的根系分布也有所差异,玉米根系较深,大豆根系较浅,它们可以分别利用不同深度土层中的养分和水分,使得土地资源得到更充分的挖掘。
(二)增加作物产量间作套种能够增加作物产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不同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相互影响。
例如有些作物会分泌一些物质,对相邻作物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
像洋葱和胡萝卜间作,洋葱的气味能够驱赶胡萝卜害虫,胡萝卜的生长反过来也有助于洋葱的健康生长,两者相得益彰,产量往往比单独种植要高。
另一方面,间作套种改善了田间的小气候。
高秆作物和矮秆作物搭配,高秆作物可以为矮秆作物遮挡部分过强的阳光,减少矮秆作物受到的高温危害;在寒冷季节,又能起到一定的防风保暖作用,从而为作物生长创造更有利的环境,提高产量。
(三)减少病虫害单一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容易导致病虫害的大规模爆发。
间作套种多种作物可以打乱病虫害的生存环境和食物链。
以棉花和玉米间作来说,棉花容易受到棉铃虫的侵害,而玉米是棉铃虫的天敌——赤眼蜂的良好寄主。
玉米间作在棉花田中,吸引赤眼蜂栖息,赤眼蜂会大量捕食棉铃虫,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
不同作物散发的气味不同,一些害虫可能对某种作物的气味有偏好,间作套种后会干扰害虫的定向迁移,减少害虫对特定作物的侵害。
(四)保持土壤肥力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是不同的。
例如豆科作物能够通过根瘤菌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将其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含氮化合物。
如果将豆科作物与需氮量较大的非豆科作物间作套种,豆科作物固定的氮素就可以被非豆科作物部分吸收利用,减少了氮肥的施用。
套作的主要类型与方式演示稿
Ratio,LER)
概念与术语
密植效应 时间效应 异质效应 边际效应 补偿效应 对等效应 田间配置 理论模式
重要问题
➢作物间的互补与竞争理论 ➢中国间套作发展的特点 ➢高产高效的主要间套作模式 ➢间套作的主要技术 ➢如何设计与制定间套作模式
第一节 间作与套作的发展与意义
一、间作、套作及有关概念 二、中国间、套作的特点 三、间、套作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意义 四、世界上间、套作的动向
它也包括山地、丘陵、河谷地带,不同作物 沿垂直高度形成的梯度分层带状组合。如半 湿润地区低山丘陵常见的山顶种树、山腰种 果(草)、山脚种粮(菜)等。
立体种植 是80年代我国农业迅速发展时期出
现的名词。它不是学术界首先提出的,也不是 引用外国的,而是在生产实践中叫起来的,在 期刊文献、科技书籍、报刊、杂志都有引用, 并逐渐取得共识。
(二)面积不断扩大,分布广泛
50年代以来,主要是麦田套种面积逐渐增加, 麦田两熟比重增大。 70年代,随着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生产条件 的显著改善,间、套作有着较广泛的发展. 80年代,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集约持续 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 1982年全国面积已达0.28亿hm2。 90年代以来发展速度又明显超过以往。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长期以来学术界、教科 书、文献上、生产实践中,一般都习惯地将 间、混、套作中不同作物共同生长在一起, 构成复合群体的阶段,称为共生。
间、混、套作的多种多样模式中,各种作物 都可单独生长、发育,不存在一种作物由于 不能独立生存,而必须与它种作物共同生活 在一起的事实。因此,不宜将作物共同生活 在一起,构成复合群体的阶段,称为共生, 应改为共处(或共存)。
二、中国间、套作的特点
间作套种模式
高效益间作套种模式一、麦菜瓜棉四熟模式:1、模式:该模式采用五五一二种植方式,带宽1.8米。
秋播5行小麦,行距20厘米,占地80厘米,另外一米种五行菠菜或大青菜。
次年四月上中旬菜收后,铺地膜,中间定植1行西(甜)瓜,株距50厘米,亩666株,四月中下旬在瓜的两侧30厘米处各移栽1行棉花,株距以品种密度而定(推荐种植杂交棉)2、效益分析:大青菜亩产800斤,每斤0.1元,收入80元;小麦亩产600斤,每斤0.75元,收入450元;小白瓜亩产2000斤,每斤0.20元,收入400元;棉花亩产籽棉400斤,每斤2.2元,收入880元。
亩全年共收入2030元。
刨除种子、农药、肥料:青菜20元,小麦175元,棉花220元,小白瓜70元,共投入485元。
亩纯收入1545元。
麦二、麦菜瓜辣椒(老窝炮椒)玉米五熟模式:1、模式:该模式采取六五一二二方式,带宽2米。
秋播六行小麦,行距20厘米,占地1米,另外1米播五行菠菜或上海青,第二年春季菜收后,铺设地膜,四月中旬在地膜中间打孔移栽一行西(甜)瓜,株距50厘米,密度666株,四月中下旬或五月上旬,在瓜的两侧20--25厘米处移二行辣椒,穴距50厘米,每穴双株,亩1334穴。
于麦收获后,在辣椒宽行中间每四隔行辣椒移栽或直播二行玉米,行距20厘米,株距30厘米,亩556株。
(专用大穗玉米)2、效益分析:大青菜亩产800斤,每斤0.1元,收入80元;小麦亩产600斤,每斤0.75元,收入450元;小白瓜亩产2000斤,每斤0.20元,收入400元;干辣椒亩产400斤,每斤3.0元,收入1200元,玉米亩产300斤,每斤0.60元,收入180元,亩全年收入2310元。
刨除种子、农药、肥料:青菜20元,小麦175元,辣椒250元,小白瓜70元,玉米40元,共投入555元。
亩纯收入1755元。
三、麦菜辣椒(子弹头)玉米四熟模式:1、模式:该模式采用三三四二模式,带宽2.4米。
棉花瓜菜间作套种的六类模式
棉花瓜菜间作套种的六类模式1.棉花-西瓜。
以二一式、三二式双膜覆盖模式为主。
二一式模式每150cm为一种植带,3月下旬首先按宽35cm,深15cm整好沟,按株距60cm点种西瓜,4月20日前后按小行距50cm、大行距100cm播种两行棉花,6月上旬前西瓜可上市。
三二式双膜覆盖每300cm一带,3月上旬按小行距60cm、大行距240cm整成宽100cm 的瓜畦,上盖地膜,按株距50cm点种或栽种瓜苗,盖小拱棚。
4月中旬,去掉拱棚后在西瓜大行内按60cm两小行,180cm一大行播种3行棉花。
西瓜6月上旬收摘,瓜棉共生期约50天播种。
2.棉花-大蒜。
9月下旬秋作物收获后,施足底肥(氮、磷、钾合理搭配)后立即耕翻整平土地,按70cm种3行大蒜,其中2个20cm小行距,1个30cm大行距(来年春季套种棉花)、株距9.5cm,每667平方米大蒜密度为3万株,点种大蒜后立即浇水,待明水下去后盖膜。
次年春季4月下旬在行内点种或移栽棉花。
大蒜5月中下旬收获。
棉花大蒜间作,共生期较短,利用棉花早发稳长,宜选中早熟优质品种。
3.棉花-土豆。
土豆需在2月中旬切块催芽,以170cm为一种植带,每带种2行土豆、2行棉花。
土豆小行60cm,大行110cm,4月中下旬在大行播种2行棉花,棉薯间距30cm,棉花小行60cm,大行110cm。
土豆6月上中旬收获。
4.棉花-圆葱。
圆葱需9月上旬播种育苗,10月下旬以后定植,移栽前施足底肥,整地作畦,按160cm为一种植带,整成宽90cm 的低畦,宽70cm的高畦。
年前在低畦内栽4行圆葱,行距20cm株距15cm,每667平方米密度1.1万株,然后浇水盖膜。
次年4月中下旬在高畦上播种2行棉花,棉花小行60cm,大行lOOcm,棉葱间距25cm。
5.棉花-甘蓝。
年后在春地先施足底肥,立即翻耕整平,以170cm为一种植带,每带种2行甘蓝、2行棉花。
早春2~3月份先在整平的土地上,按宽80cm、高15cm作畦,然后在畦上播种或移栽2行甘蓝,甘蓝小行60cm,大行110cm,然后盖膜再架拱棚。
棉花立体间作技术
棉田立体间作栽培模式及技术要点近几年来为了提高棉田生产效益,大力推广棉田立体间作,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下面解介几种规模大、效益高的生产模式,供参考:一、棉花-萝卜1、品种选择萝卜品种应选用冬性强,不易抽薹,生育期60天左右,较耐热适合春季栽培的品种,白萝卜:如长春大根;胡萝卜如:黑田五寸、花知旭、红福四寸、北京黄等。
棉花选择抗病虫、生长势强的品种,如鲁28、冀杂6268、中植2号等。
2、栽培模式棉花萝卜间作采用1-2式带状种植,每带种植1行棉花、2行萝卜,带宽1.1米。
3、整地施肥选择土壤肥沃,水源条件较好,2年内没有种过萝卜的地块,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公斤,磷酸氢二铵20-3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浇地造墒、耕翻耙平后起垄,垄宽0.7米,垄高0.15-0.2米。
4、播种萝卜播前4-5天浸种催芽,4月5~10日,播种于垄上两侧,行距0.5米,株距0.25米,密度4850株/亩,地面喷施氟乐灵除草剂,然后在垄面上覆盖地膜。
棉花适宜播期为4月10~20日,播种于垄中央,行距1.1米,株距0.2米,密度3000株/亩。
5、肥水管理萝卜莲座期,亩施尿素5公斤,撒施在膜上,然后浇水,使肥料溶于水中随水渗下;萝卜膨大期亩施尿素10公斤,硫酸钾10公斤,撒施在膜上浇水。
收获前7天左右停止浇水。
萝卜收获后破膜浇水,并亩施尿素10公斤。
促进棉花蕾、花期生长发育。
6、萝卜收获6月上旬,萝卜长到0.5公斤后可根据市场及早收获,否则对棉花生长发育影响逐渐增大,最迟不可超过6月15日。
7、棉花管理萝卜收获后,棉花管理同单作棉花。
二、棉花-绿豆绿豆是短日照作物,耐荫性强,适宜与多种作物间作套种。
棉花间作绿豆,可在不减少棉花产量的条件下,亩增收绿豆20--40公斤,增加产值40--80元。
1.种植方式(1)4月中、下旬当地5厘米深土壤稳定在14℃时播种棉花,行距1米,株距20厘米左右,在1米棉花空间点播一垅早熟绿豆,穴距25--30厘米,每穴4--6粒。
常用棉田间套种植模式(5)棉花、百合间作模式
张小伟, 王晓巍, 王立新, 等. 不同种植 模式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 (6): 107-
113.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提高农民收入
要点一
增加收入来源
棉花和百合的间作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农民 的经济效益。
要点二
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对天然纤维和花卉的需求增加,棉花和百合的 市场前景也相应较好,从而为农民带来更多收益。
风险和注意事项
病虫害交叉感染
如果不能合理控制和管理,棉花和百合的病 虫害可能会交叉感染,对农田造成损害。
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预防
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合理密植和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可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病虫害治疗
如果发生病虫害,可以根据病虫害种类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 体等措施也有助于防治病虫害。
04
棉花、百合间作模式的优 势和风险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土地利用率
种植技术要求高
这种间作模式需要较高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 平,如果技术不足或管理不当,可能会影响
产量和质量。
05
棉花、百合间作模式的应 用前景和建议
应用前景
提高土地利用率
通过间作棉花和百合,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产出 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这种模式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间套种植的概念
• 间套种植是一种在同一块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 占地面种比例,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通过优 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作物生产力,增加经济效益的 种植方式。
第三章种植方式-间混套作(HU)
• 公元6世纪《齐民要术》:“二豆良美,润泽益桑”,以发挥作物间 的互利关系;“慎勿于大豆地中杂种麻子”,以避开作物间的不利关系。
• 至宋、元时期的七百年间,间混套作有一定发展,注意到用地养地相 结合,并提高了对套作的好处和合理选配作物组合的认识。
• 至明、清,人口增加较快,人均耕地显著减少,间混套作普及较快。 明代《农政全书》中有了关于大麦、裸麦和棉花套作,麦和蚕豆间作, 以及棉薯间作等记载。清朝《农蚕经》记述了麦与大豆的套作。此外, 明朝还有早稻与晚稻套作,清朝有稻豆套作、粮菜问作、稻与苡薏间作 等有关记载。至建国前,套作已有相当规模的发展,玉米与豆类间作在 全国各地已都有分布。
在单一群体中普遍存在种内竞争;
在复合群体内,同时存在着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 此外,寄生也是种间一个种群对另一个种群制约的一种不利作用。
间、混、套作组成的作物群体,是在人的控制下
形成的人工复合群体,人们可能通过选择作物种
类,运用合理的田间管理技术等手段,能动地发
挥作物间的互补作用,削弱、抑制种间和种内的
不同作物在田间构成人工复合群体,个体之 间既有种内关系,又有种间关系。 间作的作物播种期、收获期相同或不相同, 但作物共处期长,其中,至少有一种作物的共 处期超过其全生育期的一半。
间作是集约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间作时, 不论间作的作物有几种,皆不增计复种面积。
有关概念
条(带)状间作
Strip intercropping
中国间套作发展
• 面积扩大(除西藏、青海未见报导)
– 山东、河南、安徽、贵州、宁夏
• 类型增多
– 粮、棉、油、菜、肥、林、果、烟、药、鱼、畜、禽、花、糖
• 水平提高
– 产量、品质、技术规范(育苗移栽,化学除草、化控、复膜等)
30种作物“间作套种”方法,(建议收藏!)
30种作物“间作套种”方法,(建议收藏!)一、间作套种好处多间作套种也可称为立体农业,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是充分利用种植空间和资源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间作: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间作作物的共生期至少占一种作物的全生育期的一半;套种: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叫套种,套种作物的共生期较短,一般不超过套种作物全生育期的一半。
合理的间作套种可以减少土地重茬危害,抑制病虫害,有多种好处,可有效促进作物增产增收。
二、间作套种应注意的模式问题1、间作套种的作物,植株应能高矮搭配,这样才有利于通风透光,使太阳光能得以充分利用。
如玉米与大豆或绿豆的间作。
2、间作套种的作物,对病虫害要能起到相互制约。
如大蒜套种玉米,大蒜分泌的大蒜素能驱散玉米蚜虫,使玉米菌核病发病率下降。
3、间作套种的作物,根系应深浅不一。
即深根系作物与浅根系喜光作物搭配,在土壤中各取所需,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达到降耗增产的目的。
如小麦和豆科绿肥作物的间作。
4、间作套种,圆叶形作物宜与尖叶形作物套作,这样可避免互相挡风遮光,提高光能利用率。
如玉米与花生的间作。
5、间作套种的作物,主副作物成熟时间要错开,这样晚收的作物在生长后期可充分地吸收养分和光能,促进高产。
同时错开收获期,可避免劳力紧张,又有利于套作下茬作物。
如玉米间作红薯,主作物玉米先收,副作物红薯后收。
6、间作套种的作物,枝叶类型宜一横一纵。
株形枝叶横向发展与纵向发展间套作,可形成通风透光的复合群体,达到提高光合作用效益的目的。
如玉米和红薯的间作。
7、间作套种的作物,品种双方要一互一利。
也就是要利于双方发育生长、互利共生或有利于一方,但不损害另一方的生长。
例如玉米套种大豆,大豆的根瘤菌可为玉米提供氮肥,而玉米分泌的无氮酸类,则是大豆根瘤菌所喜欢的基质。
8、间作套种,耐阴作物宜与抗旱作物搭配,这样可充分发挥水肥作用,增强作物抗灾能力,有利于减轻旱涝灾害。
30种常见作物间作套种方法收藏!
30种常见作物间作套种方法收藏!一、间作套种好处多间作套种间作套种合理的间作套种可以减少土地重茬危害,抑制病虫害,有多种好处,可有效促进作物增产增收。
二、间作套种应注意的模式问题1、间作套种的作物,植株应能高矮搭配2、间作套种的作物,对病虫害要能起到相互制约3、间作套种的作物,根系应深浅不一4、间作套种,圆叶形作物宜与尖叶形作物套作5、间作套种的作物,主副作物成熟时间要错开6、间作套种的作物,枝叶类型宜一横一纵7、间作套种的作物,品种双方要一互一利。
8、间作套种,耐阴作物宜与抗旱作物搭配9、间作套种的作物,结实部位以地上和地下相间为宜10、间作套种的作物,种植密度要一宽一窄11、间作套种,缠绕型作物与秆型作物有机套作时12、间作套种,爬蔓型作物宜与直立型作物套作三、间作套种的30种方法及好处1、棉花+玉米2、棉花(或油菜)+大蒜3、棉花+小麦4、棉花+绿豆5、棉花+高粱6、玉米+黄瓜7、玉米+红薯8、玉米+南瓜(或花生)9、玉米+辣(青)椒:10、玉米+白菜11、玉米+豌豆:12、玉米+大豆13、玉米+蚕豆14、小麦+烟草15、小麦+蚕豆16.大蒜+玉米17.大蒜+油菜18、马铃薯+大蒜19、大豆(或花生)+蓖麻20、胡麻+春小麦21.茄子+小白菜22、韭菜+豇豆23、四季豆+小葱24、芋艿+甜瓜25、葡萄+黄瓜26、大白菜+小菜心27、生姜+西瓜28、冬瓜+番茄29、圆葱+胡萝卜30、十字花科蔬菜+莴苣(番茄或薄荷)可以间作套种的搭配方式有很多,种植朋友可以举一反三,合理间作套种,减少疾病,提高产量!。
复种 、间作、套作、轮作的联系与区别_ABC教育网_(1)
复种、间作、套作、轮作的联系与区别一、复种和复种指数1、复种:在同一年内、同一块田地上收获两季或多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2、复种指数:是指全年内作物播种总面积与耕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它的数值可以大于100%,例如:全国平均复种指数理论上可达到195%,而1993年全国耕地平均复种指数仅为156%)。
计算公式:播种总面积复种指数= ——————*100%耕地总面积播种面积,是指播种季节结束时实际播种或移植有农作物的面积,是反映农作物生产规模的重要指标。
耕地面积,指主要用作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耕翻的土地面积,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用地。
耕地面积是用年末耕地面积反映的。
它包括熟地、当年新开荒地、连续撂荒未满3年的耕地、当年休闲地、轮歇地和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茶树、桑树、果树和其他林木的土地,以及沿海、沿湖已围垦利用3年以上的“海涂”、“湖田”等。
但不包括专业性的茶园、桑园、果园、苗圃、林地、芦苇地和天然草场等。
耕地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复种面积,指一定时期内在同一块耕地上重复播种作物的面积,它等于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减去耕地总面积。
计算公式:复种面积=播种总面积-耕地总面积二、提高复种指数的措施(1)套作:在同一块田地上,于前季作物的生长后期,将后季作物播种或栽植在前季作物的株间、行间或畦间的种植方法。
(2)间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生长期相近的作物。
在同一块田地上,隔株、隔行或隔畦同时栽培,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式。
(3)轮作:在一定年限内,同一块田地上按预定的顺序,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
三、复种增产的原因:(1)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对土地和光能的利用率(2)促使用地和养地相结合:因不同作物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积累与消耗能力,以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是不同的。
复种既可提高对土壤肥力的利用,又有一部分残余的根、茎、叶补充到土壤中,去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土壤的养分状况。
(3)提高抗逆能力,稳产保收:不同作物有不同的病虫害,对恶劣气候条件有不同的反应。
日光温室间作套种12种栽培模式(五篇)
日光温室间作套种12种栽培模式(五篇)第一篇:日光温室间作套种12种栽培模式1.冬春番茄套种辣椒。
8月5日育番茄、辣椒秧,10月5日前移栽番茄,宽行95厘米,株距25厘米。
宽行中间栽两行辣椒,行距为50厘米,株距33厘米,一穴双棵。
番茄元旦上市。
2.冬春番茄套种茄子。
7月25日育番茄秧和茄子秧。
9月25日移栽番茄,宽行1.8米,窄行50厘米,株距25厘米。
宽行中间移栽两垄茄苗,行距50厘米,株距35厘米。
番茄、茄子元旦上市。
3.番茄套种西葫芦。
8月5日育番茄秧,10月5日移栽,宽行12米,窄行50厘米,株距25厘米。
10月10日在宽行内直播一行西葫芦,株距45厘米。
番茄、西葫芦元旦春节上市。
4.番茄套种芹菜、空心菜、海南生菜。
8月5日育番茄、芹菜、空心菜或生菜,10月5日移栽番茄,宽行1.2米,窄行50厘米,株距25厘米。
宽行中间移栽芹菜、空心菜或生菜,芹菜株距10厘米,空心菜、生菜20厘米。
元旦前后陆续上市。
5.秋冬茬番茄套栽西瓜上架。
番茄7月20日育秧,西瓜7月26日育秧,9月1日移栽番茄,宽行1.8米,窄行50厘米。
宽行中间套栽西瓜上架,行距45厘米,株距40厘米。
番茄11月上中旬上市,西瓜元旦前上市。
6.早春茬番茄套种西瓜上架。
番茄、西瓜11月10日育秧,元月5日前移栽番茄,宽行1.8米,窄行50厘米,株距25厘米。
宽行中间套栽两垄西瓜上架,行距45厘米,株距40厘米。
番茄4月15日上市,西瓜4月25日上市。
7.番茄套栽香椿、莴笋、薹干。
番茄8月10日育秧,10月25月移栽,宽行1米,窄行50厘米,株距27厘米。
宽行中间栽一垄香椿(香椿春季育苗或头年假植苗),11月20日前移栽,株距10厘米;也可在9月15日隔一行种植莴笋、薹干,株距30厘米。
均可在元旦前陆续上市。
8.番茄套种紫包菜、绿菜花。
8月5日育番茄秧,9月5日育紫包菜或绿菜花,10月5日移栽番茄,宽行1.2米,窄行50厘米,株距25厘米。
概念辨析|间作、套种、轮作与休耕、连作、熟制与复种指数
概念辨析|间作、套种、轮作与休耕、连作、熟制与复种指数间作:同一田地(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如图间种往往是高棵作物与矮棵作物间种,如玉米间种大豆或蔬菜。
同时,两种作物间作还可产生互补作用,如宽窄行间作或带状间作中的高杆作物有一定的边行优势、豆科与禾本科间作有利于补充土壤氮元素的消耗等。
实行间种对高作物可以密植,充分利用边际效应获得高产,矮作物受影响较小,就总体来说由于通风透光好,可充分利用光能和CO2,能提高20%左右的产量。
其中高作物行数越少,矮作物的行数越多,间种效果越好。
一般多采用2行高作物间4行矮作物叫2:4 采用4:6或4:4也较多。
间种比例可根据具体条件来定。
但间作时不同作物之间也常存在着对阳光、水分、养分等的激烈竞争。
因此对株型高矮不一、生育期长短稍有参差的作物进行合理搭配和在田间配置宽窄不等的种植行距,有助于提高间作效果。
当前的趋势是旱地、低产地、用人畜力耕作的田地及豆科、禾本科作物应用间作较多。
套种: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种植(播种或移摘)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
如图套种作物的共同生长的时间短。
也就是说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栽种后季作物,即甲还没收就把乙种下,可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套种是我国农民的传统经验,是农业上的一项增产措施。
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的叫间作,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
集约利用时间的种植方式。
对比单作它不仅能阶段性地充分利用空间,更重要的是能延长后季作物的生长季节,两季作物,共同生长的时间短,一般不超过套种作物全生育期的一半。
套种能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年总产量。
套种侧重在时间上集约利用光热水资源,是一种集约利用时间的种植方式。
间作、套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提高产量稳定性;增加产品多样性;增强对病虫害的抗性;保护资源环境;缓解作物争地的矛盾。
轮作:轮作,是指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
作物间作套种技术的原理与案例
作物间作套种技术的原理与案例一、作物间作套种技术的原理(一)资源利用互补光照资源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同作物对光照的需求和利用方式存在差异。
例如,玉米和大豆间作。
玉米植株高大,叶片较为宽大,主要是向上生长,它能够充分利用上层的光照资源。
而大豆植株相对矮小,叶片较小且分布较为分散,它可以利用玉米植株下层透过的光线。
这样,在同一块土地上,玉米和大豆通过间作的方式,使得整个田间从上层到下层的光照资源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
土壤养分不同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偏好也有所不同。
像豆科作物(如大豆、花生等)与禾本科作物(如小麦、玉米等)间作套种就有很好的养分互补效果。
豆科作物根部有根瘤菌,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氮化合物。
当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间作时,豆科作物固定的氮元素可以部分供给禾本科作物生长所需,减少了对土壤中氮肥的依赖。
禾本科作物对土壤中磷、钾等其他养分的吸收能力较强,它可以吸收土壤中一些豆科作物难以吸收的养分,这样两者间作就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均衡利用。
(二)生态调节作用病虫害防治某些作物间作套种可以起到抑制病虫害发生的作用。
例如,洋葱和胡萝卜间作。
洋葱所散发出来的气味能够驱赶胡萝卜蝇,而胡萝卜的气味又可以抑制洋葱的一些害虫。
这样,通过间作的方式,减少了病虫害对作物的侵害,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既有利于保护环境,又能保证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改善田间小气候间作套种的作物组合还可以改善田间的小气候。
比如,在果园里间作一些矮秆作物如花生、绿豆等。
果树树冠较大,能够在夏季为间作的矮秆作物提供一定的遮荫,避免其受到强烈阳光的直射。
而矮秆作物在地面覆盖,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保持了土壤的湿度,同时也使得田间的温度变化相对较为缓和,为果树和间作作物创造了一个相对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作物间作套种技术的案例(一)棉花与西瓜间作种植模式在这种间作模式中,通常是先种植西瓜。
在春季,按照一定的株行距种植西瓜苗。
几种主要间作套种模式及折实参考数据
附件:几种主要间作套种模式及折实参考数据1.麦田套种棉花。
(1)“三二式”:每个种植带1.5米左右,在0.5米左右的低畦内种三行小麦,在高畦上套种2行棉花.适合肥力较差的低产田。
折实比例:3x0.2/1.5=40%。
(2)“四二式”每个种植带1.6米左右,在0.6米左右的低畦内种四行小麦,在高畦上套种2行棉花。
适合肥力较好的高产田。
折实比例:4x0.2/1.6=50%。
2.麦田套种花生。
(1)小沟麦套花生。
沟距0.5米左右,沟深0.l米,沟底宽0.2米,沟底播种2行小麦,垄背套种1行花生。
适于中等地力,无水浇条件地块。
折实比例:2x0.2/0.5=80%。
(2)大沟麦套花生。
一般水浇地采用大沟麦套种的方式,即沟距0.7—0.8米,沟深0.l米,沟底宽0.2米。
沟底播种2行小麦,次年4月在垄背上套种2行花生。
折实比例:2x0.2/0.8=50%。
3.小麦、越冬菜、花生间作套种。
一般水浇地采用大沟麦套种的方式,即沟距0.7—0.8米,沟深0.l米,沟底宽0.2米。
秋种时,沟底播种2行小麦,垄背播3行越冬菜,次年4月收越冬菜后,在垄背上套种2行花生。
折实比例:2x0.2/0.8=50%。
4.小麦、越冬菜、棉花(西瓜)间作套种。
小麦秋种前,在1.6米的种植带内整成0.6米宽低畦、1米宽高畦各一个,低畦种3—4行小麦,高畦种越冬菜。
次年4月上中旬收越冬菜后在高畦上种2行棉花(或2行西瓜),每亩3500—4000株(西瓜亩留苗850株左右)。
折实比例:4x0.2/1.6=50%。
5.小麦、越冬菜、黄烟、秋菜间作套种。
每2米为一个种植带,整成1米宽的高、低畦各一个。
低畦秋种6行小麦,高畦种越冬菜。
次年“立夏”前收获越冬菜,5月上旬移栽2行黄烟。
麦收后结合黄烟中耕、灭茬,于“立秋”前后垄种2行萝卜、大白菜等秋菜。
折实比例:6x0.2/2=60%。
6.小麦、大蒜、玉米、大豆(或绿豆)间作套种。
秋种前制成宽1米的大畦和0.7米的小畦。
单作、间作、套作、混作、连作的区别
单作、间作、套作、混作、连作的区别这些都是专业术语。
间作:在一块地上,同时期按一定行数的比例间隔种植两种以上的作物,这种栽培方式叫间种。
间种的两种生物共同生长期长。
间种往往是高棵作物与矮棵作物间种,如玉米间种大豆或蔬菜。
实行间种对高作物可以密植,充分利用边际效应获得高产,矮作物受影响较小,就总体来说由于通风透光好,可充分利用光能和CO2,能提高20%左右的产量。
其中高作物行数越少,矮作物的行数越多,间种效果越好。
套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在其生活周期中的一部分时间同时生长在田间,即在前季作物成熟前就播下另一季作物。
混作: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种在同一块田地上的种植方式。
多不分行,或在同行内混播或在株间点播。
混作通过不同作物的恰当组合,可提高光能和土地的利用率,在选用耐旱涝、耐瘠薄、抗性强的作物组合时,还能减轻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达到稳产保收。
它在中国大约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以北方旱地粮食和油料作物生产应用较多,如小麦与豌豆混作、高粱与黑豆混作、大豆与芝麻混作、棉花与芝麻或豆类混作等。
但由于混作会造成作物群体内部互相争夺光照和水、肥的矛盾,而且田间管理不便,不适合高产栽培的要求,故采用这种种植方式的面积近年已逐渐减少。
连作:一年内或连年在同一块田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在一定条件下采用连作,有利于充分利用一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大量种植生态上适应且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作物。
生产者通过连续种植,也较易掌握某一特定作物的栽培技术。
但连作往往会造成多种弊害:①加重对作物有专一性危害的病原微生物、害虫和寄生性、伴生性杂草的滋生繁殖。
如马铃薯的黑痣病、蚕豆的根腐病、西瓜的蔓割病以及花生线虫、大豆菟丝子、向日葵列当、稗草等的滋生都和连作有关;②影响土壤的理、化性状,使肥效降低;③加速消耗某些营养元素,形成养分偏失;④土壤中不断累积某些有毒的根系分泌物,引起连作作物的自身“中毒”等。
农作物的合理间作与套种模式
农作物的合理间作与套种模式《农作物的合理间作与套种模式》一、间作与套种的基本概念间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比如玉米和大豆间作,在田间可以看到一行玉米一行大豆这样相间排列。
套种则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像小麦还未收割时就在行间套种棉花。
这两种模式都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空间资源以及光热资源等的智慧型种植模式。
间作和套种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差别。
间作的作物共生期较长,一般占全生育期的一半以上,作物间相互影响的时间也长。
而套种共生期较短,每种作物的共生期不超过其全生育期的一半,前后作物相互影响的时间相对较短。
这两种模式的共同点是都能够在有限的土地上增加作物种类,提高农田的产出率。
二、合理间作的模式与优势高矮作物间作以玉米和花生间作为例。
玉米植株高大,茎秆粗壮,而花生植株相对矮小,茎蔓匍匐。
玉米生长在田间上层空间,能够充分吸收高空的阳光,花生则在下层空间,利用玉米遮挡后散射下来的光线。
这样一来,玉米的高大植株并不会过度遮挡花生的光照需求,因为花生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像玉米那么高。
玉米的根系发达,扎根较深,花生根系较浅且根瘤菌有固氮作用。
两者间作时,花生根瘤菌固定的氮素部分可以被玉米吸收利用,玉米根系的深扎有利于疏松土壤深层结构,改善花生根系的生长环境。
这种高矮作物间作模式的优势还体现在田间通风透气方面。
高大作物和矮小作物相间排列,有利于空气在田间的流动。
良好的通风条件可以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对于玉米来说,通风好能够减少叶片间的湿度,降低玉米叶斑病等病害的发生几率;对于花生,通风透气有助于其果实的发育,减少烂果现象。
深浅根作物间作像果树与豆类作物间作。
果树的根系一般扎根很深,能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和养分。
豆类作物如绿豆、红豆等根系较浅,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
果树和豆类作物间作时,豆类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可以覆盖土壤表层,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保墒的作用。
农作物生产第三节 间作与套作
4、行距、行数和幅宽等还应当考虑机械作业的要求。 5、玉米与矮位作物间作时,为充分发挥玉米的边行优势,矮 位作物行所占地面的幅宽基本上应等于玉米的株高。
4、带宽 间套作中,各种作物在田间顺序种植一 遍所占土地的宽度,即间套作中符合种植单 元所占的宽度。
带宽=种植单元内各作物种植幅宽与作 物之间间距之和。
带宽意义
• 间套种植的基本单元 • 取决于作物种类、种植行数、行距、幅宽、间距等 • 行数、行距、幅宽、间距均可在确定的带宽内进行 具体调整,以协调作物间的关系 • 带宽过宽,边际效应不明显,无增产效果; • 带宽过窄,行距和间距难以安排,种间和种内竞争 剧烈,易造成减产。
• 建国后,“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合理的轮作(换茬)、间作 套种和密植是增加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
★间(混)套作已成为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作物高产、 高效、持续增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一、间作与套作的概念和作用
(一)间作与套作的概念 单作
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一种作物的 种植方式,也称为纯种、清种、净种 或平作。
间作是集约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间作时, 不论间作的作物有几种,皆不增计复种面积。
条(带)状间作
作物成多行或占一定幅度的相间种植,形成带状,如 四行棉花间作四行甘薯,二行玉米间作三行大豆等。
带状间作 便于机械化
或半机械化作业,与分行间 作相比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
玉 米 间 作 花 生
套作
同一块田地上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 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套种、串种,用“/” 表示。有行间套种、带状套种、连环套、整田套(下 茬作物混种在整个前茬田间)。
套作的主要类型与方式演示稿
普遍地引进了现代化科学技术:
拱棚和地膜覆盖、化学调控、化学除草、滴 灌渗灌、种苗脱毒、引入动植物新品种、育 苗移栽、运用现代水肥管理技术体系等等, 实现了传统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
集约种植水平的提高,显著增加了单位面积 上的产量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间混套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增加了农事操作与田间管理上的复杂性; 增加了机械作业的难度; 比较费工。
立体种养(Multistorey Cropping and Raising) 在同一块田地上,作物与食用微生物、农业动 物或鱼类分层利用空间种植和养殖的结构;或 在同一水体内,高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与鱼类、 贝类相间混养、分层混养的结构.
如玉米(甘蔗)和菌菇、稻和鱼共同种养。如 藻(海带)和扇贝、海参共养。这也是80年 代我国农业生产实践中提出的名词,也是立体 种植向更广阔领域发展的结果。
小麦间作大蒜
所谓分带是指间作作物成多行或占一定幅度的 相间种植,形成带状,构成带状间作。如2行 玉米间作4行菜花等。
玉米间作芸豆
玉米间作花椰菜
间作因为成行或成带种植,可以实行分别管理。 特别是带状间作,较便于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作 业,与分行间作相比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作物与多年生木本作物 (植物)相间种植,也称为 间作,又称为多层作。 木本植物包括林木、果树、 桑树、茶树等; 农作物包括粮食、经济、园 艺、饲料、绿肥作物等。
间、混、套作运用得当,安排得好,在一定 程度上可以调节粮食作物与棉、油、烟、菜、 药、绿肥、饲料等作物以及果林之间的矛盾, 甚至陆地作物与水生农用动植物争夺空间的 矛盾,从而起到促进多种作物全面发展,推 动农业生产向更深层次发展的作用。
(五)促进商品化生产
间、混、套作能在同一地块土地面积上,提 供社会、市场以多样化的农副产品,属于生 产多产品的种植技术,适合发展商品化生产 的需要。特别在适度规模经营情况下,这一 功能更加明显。
第三节 种植方式与植物生产
一、复种技术
复种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 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复种是作物在时间上的集约化种植方式。 复种方法有接茬复种、移栽复种、套作 复种和再生复种4种形式。 复种程度的高低通常用复种指数来表示 (国际上通用种植指数)。 复种指数(%)=(年播种总面积/耕地面 积)×100%
(三)连作及其运用
1、连作的危害 (1)土壤养分结构失调,有害物质增加。 (2)土壤物理结构的破坏 (3)生物结构的破坏。如寄生性、伴生性杂草增加,病虫 害积累蔓延等 2、连作的运用 (1)选择耐连作的作物和品种 各种作物对连作的反应: ①忌连作的作物:果树、西瓜、甜瓜、大豆、豌豆、花生、 甜菜、亚麻等 ②耐短期连作作物:烟草、薯类、大蒜、西红柿、茄子等。 ③耐连作作物:麦类、水稻、玉米、高粱、棉花、甘蔗等。 (2)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 如对土壤、残茬进行处理,选用新型高效低毒农药、除草 剂,合理施用农家肥和化肥等。
(一)概念 连茬(重茬):在同一块耕地上前后茬为同一种作物叫连 茬(重茬)。 连作:在同一块耕地上连年种植相同的作物叫连作。如小 麦→小麦→小麦。 复种连作:在同一块耕地上采用同一种复种方式称为复种 连作。如小麦—玉米→小麦—玉米。 换茬:在同一块耕地上一种作物收获后换种另一种作物叫 轮作:在同一块耕地上,按既定顺序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 种植方式叫轮作。如一年一熟条件下的大豆→小麦→玉米 三年轮作。 复种轮作:在同一块耕地上采用不同的复种方式称为复种 轮作。 如:油菜—水稻→绿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
第三节种植方式与植物生产种植方式又叫种植模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和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规范化的耕地利用方式或作物种植形式是作物与作物之间在时间空间和平面上的组合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几种主要间作套种模式及折实参考数据
1.麦田套种棉花。
(1)“三二式”:每个种植带1.5米左右,在0.5米左右的低畦内种三行小麦,在高畦上套种2行棉花.适合肥力较差的低产田。
折实比例:3x0.2/1.5=40%。
(2)“四二式”每个种植带1.6米左右,在0.6米左右的低畦内种四行小麦,在高畦上套种2行棉花。
适合肥力较好的高产田。
折实比例:4x0.2/1.6=50%。
2.麦田套种花生。
(1)小沟麦套花生。
沟距0.5米左右,沟深0.l米,沟底宽0.2米,沟底播种2行小麦,垄背套种1行花生。
适于中等地力,无水浇条件地块。
折实比例:2x0.2/0.5=80%。
(2)大沟麦套花生。
一般水浇地采用大沟麦套种的方式,即沟距0.7—0.8米,沟深0.l米,沟底宽0.2米。
沟底播种2行小麦,次年4月在垄背上套种2行花生。
折实比例:2x0.2/0.8=50%。
3.小麦、越冬菜、花生间作套种。
一般水浇地采用大沟麦套种的方式,即沟距0.7—0.8米,沟深0.l米,沟底宽0.2米。
秋种时,沟底播种2行小麦,垄背播3行越冬菜,次年4月收越冬菜后,在垄背上套种2行花生。
折实比例:2x0.2/0.8=50%。
4.小麦、越冬菜、棉花(西瓜)间作套种。
小麦秋种前,
在1.6米的种植带内整成0.6米宽低畦、1米宽高畦各一个,低畦种3—4行小麦,高畦种越冬菜。
次年4月上中旬收越冬菜后在高畦上种2行棉花(或2行西瓜),每亩3500—4000株(西瓜亩留苗850株左右)。
折实比例:4x0.2/1.6=50%。
5.小麦、越冬菜、黄烟、秋菜间作套种。
每2米为一个种植带,整成1米宽的高、低畦各一个。
低畦秋种6行小麦,高畦种越冬菜。
次年“立夏”前收获越冬菜,5月上旬移栽2行黄烟。
麦收后结合黄烟中耕、灭茬,于“立秋”前后垄种2行萝卜、大白菜等秋菜。
折实比例:6x0.2/2=60%。
6.小麦、大蒜、玉米、大豆(或绿豆)间作套种。
秋种前制成宽1米的大畦和0.7米的小畦。
9月下旬于小畦内播种4行大蒜,株行距0.12×0.12米。
10月1日前后于大畦内播种6行小麦,行距0.2米。
5月上旬在大蒜两侧各套种一行增产潜力大的紧凑性玉米,每亩3500株。
小麦收获后形成1.2米和0.5米宽的大小行,于大行内播种2行大豆或绿豆。
折实比例:6x0.2/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