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优秀公开课教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优秀公开课教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体会文言文行文简要精当的特点,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感受《世说新语》这本文学作品的艺术成就和精练的语言。
语言运用: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思维能力:能在生活中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审美创造:尝试阅读《世说新语》,激发阅读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课文不足百字,行文简要精当。
讲述了梁国一户杨姓人家中的九岁男孩与客人孔君平机智对谈的经过,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聪慧男孩的形象。
课文颇有趣味,尤其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
主客两人,一个说得巧,一个答得妙,表现出斗智的乐趣。
课文配有一幅杨梅插图,与文中“为设果,果有杨梅”相照应。
这是这杨梅引发了主客之间一场风趣的对话。
插图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杨梅,并理解杨梅是故事中的一个关键事物。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认识“诣、禽”等2个生字,会写“梁、聪”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借助重点语句,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幅图片分别出自什么故事吗?孩子们真棒,司马光七岁想出砸缸救友的办法,曹冲七岁想出称大象重量的办法,他们的聪明机智让人折服。
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认识另外一个聪明机智的九岁孩子——《杨氏之子》。
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大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1.同学们,读了课题之后,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
师:这么说,我姓韩,我就是韩氏之女,你能试试像我这样介绍自己或者同桌吗?2.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吗?这篇文章出自哪里?《世说新语》,你是怎么知道的。
通过注释知道的。
非常棒,通过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学习文言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第【1】篇〗杨氏之子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读书贵在生疑,引疑为学,学而生疑,只有这样才会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心。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本教学设计,从题目引疑入手,引导学生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带着这些有价值的问题自主、合作探究课文,以发现的眼光寻找问题的答案。
这样,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了引导者,使教学做到了以学定教。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课文朗读动漫。
2.制作教学课件。
3.搜集《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
学生准备:阅读《世说新语》,搜集作者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题引疑1.导入: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那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板书课题)2.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杨氏之子当时多大年龄?在他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个故事除了写杨氏之子,还写了谁?……)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小故事中。
设计意图:开始就引导学生针对课题、主要内容或目标进行质疑,以疑带学,以疑引学,以疑问难,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读通课文,扫清障碍1.学生尝试读课文,注意字音,尽量读通句子。
2.教师强调:“诣”读yì,不读zhǐ;“梁”下边是“木”,不是“米”。
3.教师播放朗读动漫,范读课文。
学生边欣赏边标出停顿。
4.课件出示课文断句,学生看着大屏幕上划分好节奏的课文,自由练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一、教学背景在五年级下学期,学生对语文的基础知识已经有所掌握,能够进行基础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
本节课将侧重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通过《杨氏之子》这篇文章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主题、人物、情节等要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杨氏之子》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能够表达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进行简单的书面表达;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主题和情节的理解; 2. 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难点: 1. 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杨氏之子》的主要内容及相关图片素材;2.板书内容:关键词、重点句子、学生互动环节设计;3.教学辅助材料:生词卡片、思维导图、学生作业布置。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有听说过《杨氏之子》吗?这个标题让你们想到什么?”第二步:阅读理解1.教师小组读段落,学生跟读;2.学生个人或小组阅读,理解文章内容;3.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题、人物性格等要素。
第三步:讨论互动1.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2.引导学生针对文章展开讨论,鼓励各种不同观点。
第四步:练习与拓展1.针对生词或重点句子进行解释和记忆;2.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文章内容。
第五步: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写作练习,反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2.提出下节课预习内容,并布置相关任务。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参与讨论的积极性;2.作业评价:对学生写作练习的评分和指导。
七、课堂延伸1.可以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示文章中的人物形象;2.设计相关的手工或绘画活动,巩固对文章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杨氏之子》这个故事,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杨氏之子》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下册(通用4篇)
《杨氏之子》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下册(通用4篇)第一篇:《杨氏之子》名师公开课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教材简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中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了解义庆的《世说新语》。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
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
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2.读题,解题。
(“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2.检查读通情况(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为应(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杨氏之子》的含义和主题;–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熟练朗读课文;–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语;–知道课文中的生动语言和描述方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课文情节的喜爱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家庭孝敬的认识和重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词语;–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一些意境和情感描写。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板书、课件、教材相关素材。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整洁、温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课前小组讨论、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子欲养而亲不在”这句话的含义。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学习新课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解释生词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三、讨论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杨氏之子的行为对父母的意义和影响。
激发学生对家庭孝敬的认识。
四、拓展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等活动,让学生发表对课文的感想和理解。
五、作业布置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或故事延续。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上,学生的表现整体较好,但在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写方面还需加强。
下节课要结合课文内容,加大情感指导,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
以上为教学计划,借此启发学生对于《杨氏之子》这篇文章的理解,希望能帮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章内涵,继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诣、禽”两个生字,会写“梁、诣、禽”三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2.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3.感受文言文语言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敏捷。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敏捷、待客有礼,体会文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回忆旧文同学们,谁还记得我们本学期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我听到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了《自相矛盾》。
谁能完整地背诵出来?(指名背诵)2.揭示新课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文言文的世界,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吧。
来,齐读课题——杨氏之子。
(板书:杨氏之子)3.理解课题氏,姓氏。
之,的。
完整意思为姓杨人家的孩子。
4.了解出处《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朝刘义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其内容是记载了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和轶事。
二、走近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交流分享,预设:(1)夫子与孔君平的混淆。
夫子是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这里指的是孔君平。
(2)杨父的混淆。
可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杨父有没有在场。
(3)本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君平去拜访杨家父亲,父亲不在,于是就叫出了杨家孩子。
孩子用杨梅招待客人,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
孩子马上回答:“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3.再读课文(1)自由朗读,试着将停顿读正确。
(2)指名朗读,请同学分享停顿的理由,大家一起讨论是否恰当。
(3)纠正朗读,在文中划出正确的朗读停顿线。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 教学教案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杨修之子的聪明才智。
本文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学生学习。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积累语言素材,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部分学生在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杨修之子的聪明才智,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做一个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难点:理解杨修之子的聪明才智,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2.课文相关资料3.学生分组名单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杨修之子的聪明才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引入本文,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杨修之子的故事。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哪些人物,发生了什么事。
然后请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内容,教师进行点评。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例如:“杨修之子为什么能够猜到曹操的心思?”“你觉得杨修之子聪明吗?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古代文学作品,选自《世说新语》。
课文通过描述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幽默,展现了古代儿童的智慧和风采。
课文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节。
但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解读。
此外,学生对于人物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可能还需要加强理解和把握。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基本情节。
2.能够理解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幽默,从中得到启示和感悟。
3.能够学习和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古代汉语词语和表达方式。
2.理解和把握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幽默。
3.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阅读课文找到答案。
2.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朗读录音,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2.准备课文解析资料,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准备相关的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的练习题,以便学生进行操练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和模仿。
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语言和情节。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角色的语气和情感。
老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和评价。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和评价。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讨论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幽默,以及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和感悟。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讲述了梁国杨氏之子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文章通过杨氏之子对孔君平的回答,展现了孩子的聪明才智。
教材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文言文断句,理解重点词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道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但此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学生需要通过反复朗读和理解,才能掌握文章的主旨。
此外,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节奏还需进一步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学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所表达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断句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道理,学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场景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辅助学生理解。
2.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
3.相关资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方便学生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借助课件,展示课文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文言文断句和朗读节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梁国杨家的儿子孔君平诣其父,杨氏子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文章通过杨氏子机智幽默的回答,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
本课要求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能够流利地朗读,并学会根据语境理解词语,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习杨氏子的机智和幽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文言文,并能流利地朗读。
但是,对于文言文中一些特殊的词语和句式,他们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教授他们一些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杨氏子的机智和幽默,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难点:理解文言文中一些特殊的词语和句式,学会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现课文中的规律和知识点。
3.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杨氏子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他的聪明才智。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2.多媒体教学设备: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和相关知识点。
3.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内容包括课文、词语解释、例句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杨氏子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他的聪明才智,进而引入课文。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课文,解释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词语和句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杨氏之子》,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核心主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题。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故事进行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故事《杨氏之子》的文本材料。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3.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故事《杨氏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阅读故事(20分钟)学生阅读《杨氏之子》,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关注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
第三步: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故事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第四步:展示讨论结果(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更深入的讨论。
第五步: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归纳故事中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五、课堂延伸1.学生可以通过写作、绘画等形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写下对《杨氏之子》的读后感,包括对主题的理解和自己的感悟。
2.鼓励学生画出《杨氏之子》的重要场景或人物形象。
七、教学反思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
以上为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设计,请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实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流利地朗读课文,参考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
3、认识3个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 ìng)”。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
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为设果,果有杨梅。
”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
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
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
水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
”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2、背诵课文。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 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聪明机智的男孩如何巧妙地应对别人对他家的侮辱。
通过这个小故事,教材意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章的大意。
但他们在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文章深层含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2.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图片3.教学课件4.课堂讨论话题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音频朗读课文。
朗读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大意,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课堂讨论话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_002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_002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古代汉语寓言故事,讲述了梁国杨氏之子孔君平与邻居家孩子的聪明才智。
通过这个故事,教材旨在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魅力,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于一些文言字词和句式可能还理解不够透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寓意。
3.掌握一些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4.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学会与人交往的智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2.难点: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的魅力。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技巧。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及相关注释。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课件及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这幅画中的人物在做什么?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通过观察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韵律美。
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解释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例如:“孔君平为什么会对杨氏之子产生误会?杨氏之子是如何巧妙地反驳孔君平的?”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古代笑话,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文章通过讲述杨氏之子孔君平与杨氏的对话,展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本课内容具有生动、幽默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了解古代笑话的韵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于古代笑话这类题材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笑话的特点,引导他们正确理解文言文,并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笑话的魅力,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内容。
2.难点: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古代笑话的幽默。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景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古代笑话的魅力。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方便学生跟读、模仿。
3.相关资料:搜集一些古代笑话,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兴趣。
如:“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古代的笑话,故事中的人物非常聪明,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呢?”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随后,教师逐句讲解课文,解释生僻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故事,讲述了梁国杨家的儿子孔君平聪明机智,善于应对的故事。
课文以简洁的文言文表述,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道德观念,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本文通过讲述杨氏之子应对孔君平的三个问题,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谦逊有礼的品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杨氏之子的品质、学习文言文断句和翻译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对于文言文的句式、词汇有一定的了解。
但本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较为复杂,学生需要进一步巩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此外,学生应通过课文学习,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谦逊有礼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杨氏之子的品质;学会文言文断句和翻译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会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谦逊有礼的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杨氏之子的品质;学会文言文断句和翻译技巧。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学会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朗读感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体会杨氏之子的品质。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2.文言文翻译资料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杨氏之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品质叫做聪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杨氏之子》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音频朗读课文。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 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孝道与忠诚的重要性,理解故事中发生的故事并体会其中的人物情感。
2.学生能够掌握词语“谭者”,“汝所为兄弟”,“武侯”,“糜夫人”的读音和意思。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跟读,达到流畅、准确、有表情的阅读。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分析故事情节背后的道德和智慧。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长辈的情感,关注家庭故事和情感。
2.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感情认同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主题和情节。
2.学会识字并理解汉字的用法。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情感。
2.学生在朗读时要注意标点符号和语调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备好“杨氏之子”的教材、课件、教学反思。
2.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好课本和笔记工具,做好听讲和朗读准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了解本节课的主题。
2.学习新课: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然后讲解生字词语的意思。
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分享个人观点。
4.小结与作业布置: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写作或朗读作业。
第二课时1.复习与导入:教师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2.学习新课: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4.拓展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活动,如剧情演绎或情感表达。
5.总结与评价: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评价学生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故事《杨氏之子》中的主题教育,通过亲情、孝道和忠诚的展示,引导学生明白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需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感悟文言文的节奏。
体会杨氏子回答的巧妙。
2. 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主题:口吐莲花。
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聪惠”两个字来感悟杨氏子回答的巧妙。
【设计理念】根据学生的学情,内引外联,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直面文言文。
教学设计紧扣单元主题“口吐莲花”,沟通课堂内外,拓展文本资源,紧紧围绕这条主线,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感知、理解、品味、揣摩、想象、诵读,使学生与原汁原味的文言文文本展开对话,与文中的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从而领略文言文的节奏韵律美和杨氏子巧妙机智的语言之美。
【教学过程】1导入速读速记:1. 智慧有三果:一是思虑周到,二是语言得当,三是行为公正。
——德谟克里特(古希腊)2. 智慧是命运的征服者。
——玉外纳(古罗马)3. 思考是我无限的国度,言语是我有翅的道具。
——席勒(德)师小结:希望在今天的课上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思考天空,展开语言的翅膀腾飞。
设计意图: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课一开始,教师要补充读关于单元主题的资源。
这一环节,开启了学生进入本单元主题阅读学习之路,也为后面让学生评价杨氏子,与杨氏子“对话”准备好了素材,为学生学以致用做好铺垫。
2初读文本,感知文言文的节奏美1. 指名读,请同学点评,师提示。
2. 师范读,生倾听并划分节奏。
3. 指名读、齐读、男女生分读。
4. 出示隶书繁体写在竹简上的没有标点的原文。
(配乐:古筝)5. 指名读,师点拨。
生评价,自己在下面试一试,齐读。
6. 出示课件:句读(jù dòu),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作句或读(提示学生写在书上)。
设计意图:文言文的阅读由于时空的巨大差异,导致学生对文本的陌生和疏离。
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直面文言文的节奏美和语言魅力,教师让学生由浅而难层层走进原汁原味的文本。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设计
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 “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味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味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示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五( )的同学们,大家好。
初次见面,自我介绍一下。
我姓(),来自( )小学。
你们学校的经典诵读活动搞得那是有声有色,远近闻名。
而五( )班的同学个个都是行家里手,在下早就如雷贯耳了。
现在咱们就来练上一练,怎么样?1、师:知之为知之……非淡泊……非宁静……书犹药也……老吾老……幼吾幼……2、师:像这样的语言,大家一定还有不少的积累,对吧。
谁能说一句给大家听?预设: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温故而知新。
小结:真是名不虚传啊!相信大家课堂上的表现会更加精彩,是吧!上课教学流程预设:一、读题,解题,简介文言文。
1.导入揭题,解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积累的句子都是出自文言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完整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
齐读课题师:明白题目的意思吗?(“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
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2.你贵姓?也可以称为——氏之子或者之女。
学着课题的样子说说自己或者同桌吧。
3.介绍《世说新语》今天我们认识的杨氏之子的故事被刘义庆记录在《世说新语》里。
师:了解这本书吗?(自由读读:这本书主要记载汉末到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分上中下三卷,共36篇。
《杨氏之子》是第二篇里的一个小故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
课文讲述了杨氏之子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甚美。
孔指以示儿:“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课文内容幽默风趣,充满智慧。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同时学习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幽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于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还需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较为感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积累常用的文言文词语。
3.理解课文中的幽默风趣和智慧,学习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4.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2.理解课文中的幽默风趣和智慧。
3.积累常用的文言文词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教学法:以课文为例,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4.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文言文阅读材料。
3.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4.学习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杨氏之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
朗读结束后,教师简要讲解课文大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氏之子》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下册)21.杨氏之子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难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2】学生自由阅读(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互相交流:以上句子具有什么特点?(都是文言文,也叫古文。
)3.交流古文:(1)古文中“曰”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的意思。
)(2)“我”在文言文中怎么说?(吾)(3)那么“你”在文言文中怎样说?(汝)(4)如果想表达一个小孩子可以好好教诲、培养的意思可以怎么说?(孺子可教也。
)4.谁能完整地背诵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指名多个学生背诵《自相矛盾》。
)5.谈话导题: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
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杨氏之子。
(板书:杨氏之子)学生齐读课题。
6.理解课题:“氏”古代“姓”和“氏”分用。
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
“杨氏”可以解释为杨家。
“之”的。
“子”儿子。
“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7.了解《世说新语》。
【出示课件3】《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8.简介作者【出示课件4】刘义庆(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9.教师范读课文。
设计意图:交流文言文名句,联系以前的学习的文言文,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了解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回忆以前了解的文言文的有关知识。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教学重点生字。
(1)“曰”不能写成“日”,“惠”和“禽”不仅要把结构写匀称,还要注意把笔画写正确;(2)有两个多音字要读准,一是“为设果”中的“为”读“w èi”,二是“应声”的“应”读“yìng”。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出示课件5】三、再读感知,交流学法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件事的?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可以和其他同学团结协作,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朗读【出示课件6】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节奏。
3.小组学生互读互听,互相评议。
4.教师领读,学生再读。
5.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现阶段学生接触的文言文较少,能否正确断句、流利朗读是学生首先遇到的困难。
教学中通过教师范读,给学生以停顿、语气、语调上的暗示。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朗读,为理解文本铺开道路。
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读熟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指名多个学生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2.谈话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杨氏之子》。
设计意图:检查朗读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再读课文,了解意思1.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和补充修改,试着在小组内统一说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出示课件2】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1)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①杨氏子是我国古代梁国的,他的年龄只有九岁,比我们大家还要小。
(板书:杨氏子)②“聪”的意思是——聪明,“惠”是通假字,通“慧”,“惠”的意思是——智慧。
③“甚”是“非常”的意思。
“甚聪惠”的意思是很聪明,非常聪明。
(2)你是怎样读懂上面词语的意思的?(看注释)(3)你认为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甚)为什么?(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学生自由发言。
)(5)指导朗读:读出杨氏子的聪明,读出内心对杨氏之子的喜爱。
(6)教师小结: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
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汇报交流,出示句子,一句一句地让学生汇报理解,并有意地进行学法的引导。
降低了学习难度,也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出示课件7】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故事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物是谁?(板书:孔君平)知道孔君平是谁吗?(孔子第26代后人,晋朝人,孔坦(285-335),字君平,居会稽。
任世子文学,后补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任吴郡太守,后迁尚书,疾笃未任。
累迁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
晋元帝年间,建议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校。
死赠光禄勋,谥“简”。
)(2)孔君平来干什么呀?(孔君平来拜见小孩的父亲)“诣”是什么意思?(拜见。
)(3)“乃”是什么意思?(就,于是。
)“其”是什么意思?(他,指杨氏子。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5)从这句话中你读明白了什么?(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
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君平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
可见,孔君平与孩子很熟。
)(6)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4】为设果,果有杨梅。
(1)“设”是什么意思?(端来,摆上。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
)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父亲的老朋友来了,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热情招待客人,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
)(2)孩子端出多少水果?(多种。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果有杨梅。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4)读一读,读出杨氏之子的可爱,读出对热情好客的杨氏子的赞扬。
【出示课件5】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谈话过渡:此时,孔君平和大家一样,对这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心生喜爱之情。
现在又见“果有杨梅”,于是——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理解词语“曰”是什么意思?(说。
)“此”是什么意思?(这,这里指杨梅。
)“应声”是什么意思?(马上回答。
)“未闻”是什么意思?(没听说过。
)“夫子”是什么意思?(旧时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
这里指孔君平。
)(3)句子中的“家禽”是什么意思?(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4)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5)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
你能听出孔君平的话外之音吗?(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
”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
)(板书:杨梅杨家果) (6)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你能说说孩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吗?【出示课件6】(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
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板书:孔雀——孔家禽)(7)指导朗读,分角色表演朗读,读好人物对话。
4.指名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连起来说一说。
三、互相交流,体会巧妙1.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是杨家的果子。
孔君平是要诱导杨氏子“杨梅和杨氏子是一家人”。
可是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杨氏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拿孔君平的姓反驳。
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足以见得杨氏子不但会听,还会挺会说。
2.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生答)【出示课件7】(1)孔雀是君家禽。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比较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1)未闻:没有听说过。
显得委婉。
上一句就显得生硬了。
指名读,读出委婉的语气来。
(2)夫子:表现了杨氏子有礼貌。
4.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理解:应声答曰: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
)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杨氏子的机智。
6.教师小结: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板书:甚聪惠)四、熟读成诵1.独立朗读,熟读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