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装结构设计---衣袖结构设计
女装结构设计---女装综合结构设计(下)
结构制图
实用文档
女夹克袖结构
实用文档
第六节 中式服装制板
实用文档
旗袍及变化 传统的中式服装 带有中式元素的服装
款式变化的中式服装
实用文档
一、旗袍
实用文档
旗袍结构设计
现代旗袍在结构上有了许多变化,主要体现在 领子、门襟、下摆、袖子四个方面:
如领子分为高立领、矮立钡、无领和变形领; 下摆既有长短、圆直之分,也有侧、前、后之 分;袖子有连袖、圆袖、插肩袖、无袖等。但 是不管旗袍如何改变,其隆胸、长腰、丰臀等 体现女性流线身材、自然起伏的特征不会改变。
实用文档
(四)制图要点
胸围、腰围、臀围的放松量与前一款式 相同,前后 片分割线根据款式要求,也 可以从肩部开始,经过前片BP点及后片 的肩胛骨、通过腰部、臀部至裙摆。
领围的大小制图时作参考,领子的大小 应按前后领口的实际弧长裁配。
前后片分割线应等长,裙摆放出后应与 底边相互垂直。
实用文档
前后片结构制图
实用文档
立领 无袖 旗袍 结构 图
实用文档
(三)吊带式旗袍礼服
款式结构特点: 此款为吊带、双
开衩、无领、无 袖,前胸镶花边, 结构简捷、流畅, 是东西方服饰相 结合的晚礼服、 适合选用素色华 丽的丝绸面料。
实用文档
吊带 式旗 袍礼 服
实用文档
(四)插肩袖旗袍
款式特点: 此款为立领、插肩、
实用文档
款式举例
参考规格
号H 165 衣长 78 胸围 96 肩宽 80 袖长 20 领围 38 臀围 100
本款服装为 短袖右开襟超短 旗袍,衣长一般 到大腿中部,右 斜门禁盘扣,四 开身结构有腰省 和腋省,领型为 中式立领,圆角 领,一片短袖。
衣袖结构设计衣袖基本结构
·
8
§2 圆袖结构设计
一、直身袖的结构设计1、宽型直身袖结构制图★、※2、较合体直身袖结构设计
二、弯身袖结构制图
1、袖口收省弯身一片袖结构设计
2、袖肘收省弯身一片袖结构设计
★、※三、弯身两片袖结构设计
·
9
1、宽松型直身袖结构制图
宽松性或较宽松袖山配伍直身袖型的制图方法(见图1.2.1),一般衬 衫袖、宽松一片直身袖均为此制图方法,衬衫袖袖口需开衩。
线KA、aC及直线AC沿Koo’镜像得弧线KA’、aC’及直线AC’; 将弧线K’A、 CD及直线AC沿Koo”镜像得弧线KA”、D’C”及直线A’C”。 ⑥、连接D’、D及距F4~5cm的省尖点构成袖口省。
·
11
图1.2.2 较合体直身袖制图方法
·
12
1、袖口收省弯身一片袖结构设计
弯身一片袖是在较合体一片直身袖基础上完成的,具体制图步骤 (见图1.2.3):
★、※①、较宽松风格插肩分割袖(见图1.3.5)
②、贴体风格半插肩袖(见图1.3.6)
·
23
图1.3.5 较宽松插肩袖结构制图
衣袖结构设计
衣袖基本结构
一、衣袖种类 ★、※二、袖山结构设计 三、袖身结构种类及制图
·
1
一、衣袖种类
圆袖
+
连袖+
分割袖
袖山抽褶、袖口抽褶
·
2
二、袖山结构设计
图1.1.1 袖造型
1、袖山设计要素 袖山越高,美观合体性越好,运动舒适 性越差。 袖山越低,美观合体性越差,运动舒适 性越好。
★、※2、袖山—袖窿弧线结构关系 袖山弧线≥袖窿弧线,
第一步:制作较合体一片直身袖。 第二步:将前片袖中线向内偏0.3~0.6cm较袖肘线于Q点,将弧线
女装装袖结构造型及拓展设计技法
女装装袖是指女性上装的袖子部分,它的设计和结构对整个服装的造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服装设计中,对女装装袖的构造和造型的细节设计及拓展技法的运用,可以帮助设计师们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服装款式,使服装在保持基本功能的更好地符合现代时尚的审美需求。
为了更好地了解女装装袖的结构造型及拓展设计技法,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一、女装装袖的基本结构1.传统女装装袖的结构特点2.现代女装装袖的结构演变二、女装装袖的常见设计样式1.直角袖2.喇叭袖3.五分袖4.连体袖5.灯笼袖6.荷叶袖7.披肩袖三、女装装袖的拓展设计技法1.材料选择与面料处理技巧2.立体裁剪与剪裁技法3.装饰工艺的运用4.手工缝制与成衣技术随着时尚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女装装袖的设计和造型也在不断创新和演变。
在传统女装装袖的基础上,设计师们通过改变袖子的长度、宽度、褶皱、袖口、肩线等细节来打造出各具特色的装袖款式。
在面料的选择和处理、立体裁剪和剪裁技法、装饰工艺的运用以及手工缝制和成衣技术方面,设计师们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满足用户对服装个性化、时尚、舒适度的需求。
女装装袖的设计与造型在时尚设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合理的构造和独特的造型更能突显出服装的时尚感和设计感。
掌握女装装袖的基本结构和常见设计样式,以及灵活运用拓展设计技法,对于时尚设计师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希望本文的探讨可以对有志于从事时尚设计的学习者和从业者们有所帮助,也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能够为时尚产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女装装袖的基本结构和常见设计样式的基础上,我们继续探讨女装装袖的拓展设计技法,以及一些创新的设计理念和趋势。
1. 材料选择与面料处理技巧女装装袖的材料选择对于整体的设计风格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设计师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款式和风格,选择合适的面料来体现服装的质感和美感。
轻薄透气的面料适合设计出轻盈飘逸的女装装袖,而厚实有质感的面料则可以打造出更加结构感和立体感的袖子。
衣袖结构设计
第二节 袖山结构设计
袖山是衣袖造型的主要部位,结构种类按宽松程度分为宽松型、 较宽松型、较贴体型、贴体型、极贴体型五种。袖山结构设计包括袖 窿部位结构和袖山部位结构的设计,因为两者是相配伍的,所以风格 必须一致。
一、袖窿部位结构
袖窿部位是为装袖山而设计的部位,风格变化,袖窿结构也不同。 标准的人体腋围=0.41B*=34.4CM,臂根围=0.34B * =28.6CM。下图是 不同风格结构的袖窿。
4.帖体风格袖窿
袖窿深应取3/5前腰节长,约为0.2B+3+(2~3) cm。前肩冲肩量取2.5~3cm。 后肩冲肩量约取2~2.5cm。前袖窿底部凹量取2.5 ~3cm。后袖窿底部凹量取3 ~ 3.5cm。 放松量为B=(B*+内衣厚度)+0~10CM 。肩宽为S=0.25B+16~17CM。
二、袖山部位结构
第七章 衣袖结构
第一节 衣袖结构种类和设计要素 第二节 袖山结构设计 第三节 袖身结构设 计第四节 圆袖变化结构 第五节 连袖、分割袖结构
第一节 衣袖结构种类和设计要素
一、结构种类
①.按衣袖的长短分为六类:
无袖 盖肩袖 0.1h-(6 ~ 8)cm 短袖 0.1h+(2~4)cm 中袖 0.15h+8cm 长中袖 0.2h+(6 ~8)cm 长袖 0.3h+(8 ~ 9)cm
①袖身结构与人体手臂的关系
人体手臂的形态是向前微倾斜的,肩 端点(SP点)向下作垂线:手腕中心与垂线 水平距离为4.99CM,垂线与手臂中心的 夹角为6.18°。手臂肘部中心垂线与手腕 中心为12.14°。因此符合人体手臂形态 的袖身是前倾的。袖中心线的交点向袖口 做一偏量,称为袖口偏量。直身袖的袖口 偏量为0~1CM,较直身袖的袖口偏量为 1~2CM,女装弯身袖的袖口偏量为 2~3CM,男装弯身袖的袖口偏量为 3~4CM。如图:
女装结构设计---衣身结构设计
省道转移综合运用
重 要 省道转移的位置、数量、形状 提 示
结 合 领 形 、 前 后 中 线 ( 是 否 连 裁 ) 设 计
省道转移综合运用
重 要 省道转移的位置、数量、形状 提 示
结 合 领 形 、 前 后 中 线 ( 是 否 连 裁 ) 设 计
省道转移•单省转移
A A' A
3.2省道转移•直单省转移曲单省
2.口袋的位置设计:口袋位置设计应考虑 二方面,首先口袋位置设计应利于放物、 装手、取东西方便;其次口袋位置应与服 装的整体造型协调,见图。
大袋的设计
► 高低位置:一般设计在腰节 线以下7~10cm 的地方。
► 前后位置:以胸宽线前移 1~2cm为大袋的中点;
► 袋口大:男装一般采用 15cm,或采用公式 1/4B+4.5cm;女装一般采用 14cm,或采用公式 1/4B+4cm;
d、标出布纹号及对位点等符号;
实际应用(一)
晚礼服上衣
a、描出原型纸样,转省至腰部; b、胸点至前胸分割线加一个省; c、侧缝处修入; d、合并后片腰省; e、标出布纹号及对位点等符号;
实际
主讲人:石荣玺
一、口袋的设计
1.口袋的放手、装物功能:袋口的尺寸设 计应按掌围来计算,但也考虑其功能。
2.曲线型的非对称门襟的结构设计,可按类 比方法确定其位置,按仿形法绘出止口线
形态,叠门量依自己选择设计,而且左右襟还 可以不对称。对于直线型的偏门襟,应先在原 型上确定偏门襟偏离中心的位置,然后再画好 其叠门线,加入叠门量,绘出左右止口线。止 口线的形态在结构制图中,应按仿形法绘出。
3.门襟的开口设计何处,就在服装衣片上 按款式要求在何处确定位置,然后加入叠门量, 绘出止口线。门襟开口的高度依款式在结构图 上确定。
服装结构设计2--衣袖(PPT45页)
4.按袖的造型分:喇叭袖、灯笼袖、泡泡袖、花瓣 袖、蝙蝠袖
第一节 袖子的结构种类与袖基型
第一节 袖子的结构种类与袖基型
二、袖基型
规格:M AH=42 SL=52
作图步骤 1.作十字线确定袖山高、袖肥 2.完成其他基础线 3.作袖山曲线 4.作袖摆曲线 5.确定袖符合点
第四节 连身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二、基本连身袖的结构制图
1.中性插肩袖
插肩袖成型后呈现中间状态,既不十分贴体也不十分宽松,选择基本 袖山高,袖中线平分肩端点直角,袖笼深点位于1/2胸凸量。
第四节 连身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第四节 连身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2.中性插肩袖结构制图
第四节 连身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第三节 圆装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一、合体一片袖的结构设计
合体一片袖
第三节 圆装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通过合体一片袖的肘省转移和袖内缝线转化为断线的结构处理,而得到的两片 袖结构造型更加丰满美观。
第三节 圆装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二、合体两片袖 1.原型法两片袖结构制图
第三节 圆装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1.比例法两片袖画结构制图
第四节 连身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4.蝙蝠袖的结构设计
第四节 连身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蝙蝠袖的结构制图
第四节 连身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与衣身无分割线的蝙蝠袖
第四节 连身袖的结构原理与设计
5.拼角型(合体性)连袖 袖裆(拼角)实际上就是
袖肥:圆袖的两端袖山底点之间的距离被称为袖肥,又叫袖壮。
第二节 袖子的结构分析
2.袖山高、袖肥、袖子贴体程度、袖窿形状的关系 (1)袖山幅度(袖山高)与袖肥
第八章衣袖结构(新)精品PPT课件
五、绱袖线变化袖的设计与纸样构成原理
• 1、插肩袖
五、绱袖线变化袖的设计与纸样构成原理
• 1、插肩袖
五、绱袖线变化袖的设计与纸样构成原理
• 1、插肩袖
项目
绱袖角度小 绱袖角度中 绱袖角度大
后肩点追加量
0.7
0.5
0.3
袖中线倾斜的起始点对应尺寸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三、袖原型结构分析
2、影响袖子形态的基本因素 (1)袖山高 (2)袖肥 (3)吃缝量 (4)手臂的前摆趋势 (5)袖窿变化对袖纸样的影响
三、袖原型结构分析
2、影响袖子形态的基本因素 (1)袖山高 衣片的袖窿深、肩部的绱袖位置、绱袖角度均可影响袖山高。
衣片与袖片的腋下尺寸调节
三、袖原型结构分析
2、影响袖子形态的基本因素 (1)袖山高 衣片的袖窿深、肩部的绱袖位置、绱袖角度均可影响袖山高。
肩部绱袖位置不同引起的袖山高变化
三、袖原型结构分析
2、影响袖子形态的基本因素 (1)袖山高 衣片的袖窿深、肩部的绱袖位置、绱袖角度均可影响袖山高。
肩部绱袖位置不同引起的纸样变化
三、袖原型结构分析
2、影响袖子形态的基本因素 (1)袖山高 衣片的袖窿深、肩部的绱袖位置、绱袖角度均可影响袖山高。
绱袖角度
• 1、直筒袖、合体袖
合体袖的纸样
四、普通装袖的设计与纸样构成的基本原理
服装女装结构设计PPT85页
1.肩部: 指人体肩端点至颈侧点之间的部位。 总肩宽、前过肩、后过肩。
2.胸部:指前衣身最丰满的部位。 领窝、门襟和里襟、门襟止口、叠门、扣眼、眼档、驳头、驳口、串口、摆缝。
3.背缝:指为贴合人体或造型需要在后衣身上设置的缝合部位。 4.臀部:指对应于人体臀部最丰满的部位。
上裆、横裆、中裆、下裆。 5.省道:指为适合人体或造型需要,将一部分衣料缝去,以作出衣片曲面状态或消除衣片
3.裤片基础线 :前后裤片基础线共有16条,如图1-7所示。
第一章 绪论
图1-7
14
第二节 服装结构制图基本概念与术语
(二)结构线
1.衣身、衣领结构线 图1-5中有结构线20条。
2.衣袖结构线 图1-6中有结构线8条。
3.裤片结构线 图1-7中有结构线14条。
第一章 绪论
15
第三节 结构制图规则、符号与工具
浮起余量。由省道和省尖两部分组成,按功能和形态进行分类: 肩省、领省、袖窿省、侧缝省、肋下省、肚省、腰省。
第一章 绪论
9
第二节 服装结构制图基本概念与术语
6.裥:为适合体型及造型的需要将部分衣料折叠熨烫而成,由裥面和裥底组 成。
7.褶:为符合体型和造型需要,将部分衣料缝缩而形成的褶皱。 8.分割缝:为符合体型和造型需要,将衣身、袖身、裙身、裤身等部位进行
是不涂颜色的单线墨稿画(图1-3)。 (3)示意图:为表达某部件的结构组成、加工缝合形态、缝迹类型以及成型的外部和内
部形态而制定的一种解释图,在设计、加工部门之间起沟通和衔接作用。有展示图和 分解图两种(图1-4)。
图1-2 效果图
第一章 绪论
图1-3 设8 计图
图1-4 示意图
衣袖结构原理与设计
第六章 衣袖结构原理与设计第一节衣袖的结构种类一、按结构划分圆装袖、连袖、插肩袖、分割袖。
二、按袖的长短分类无袖、短袖、半袖、中袖、长袖。
三、按袖的片数划分一片袖、二片袖、三片袖。
第二节袖窿结构分析一、袖窿宽度的确定女装:胸宽=1.5B/10 +(2.5~3cm) 背宽=1.5B/10 +(3~3.5cm)男装:胸宽=1.5B/10 +(3.5~4cm) 背宽=1.5B/10 +(4~4.5cm)根据款式的贴体程度,袖窿宽的大小可以增减,宽松款式减小,贴体款式增加。
二、袖窿深的确定三、袖窿结构类型(一)圆袖窿圆袖窿是根据人体的臂膀和腋窝的形状而设计的,它使人有一种庄重的感觉。
因此在正式场合穿着的服装如西服,大多采用这种袖窿。
(二)尖袖窿尖袖窿是在圆袖窿基础上向下开深,成为尖型。
由于袖窿的开深而使袖根部加肥,一般运动服多采用这种袖窿。
它不仅穿脱方便,而且给人一种宽松、舒适的感觉。
(三)方袖窿方袖窿也是在圆袖窿的基础上加深,并画成方角形成的。
方角可大可小,与袖子相互借用。
这种袖窿便于运动,因此,运动且也可采用这种袖窿。
(四)插肩袖窿插肩袖窿只是衣身与袖子的分割线,无其他作用,可以放在衣身的任何部位,袖子与衣身是相互借用的。
第三节袖子的基本结构一、人体手臂的静、动态参数二、袖子基本结构线、结构点名称三、袖山的形状三种臂山块面展开图的复合图四、袖斜线倾角的确定(一)袖斜线倾角与袖山高、袖肥的关系(二)袖斜线倾角与运动舒适性和造型性的关系(三)袖斜线倾角的选择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到,袖斜线倾角与袖肥和运动舒适性成反比,与袖山高和造型性成正比。
根据实践经验,按袖型的适体性将袖子分为贴体、合体、宽松三种情况,则袖斜线倾角的选择一般为:宽松型0~21°;合体型22°~40°;贴体型:41°~60°。
从实用角度考虑,若袖斜线倾角用15:X表示的话,X总变化范围为3≤X≤13。
衣袖分析
袖山与袖窿的配伍—袖山弧线的画法
• 袖山弧线的画法 • 袖山上段造型注重用光滑弧线将前袖山点、袖山顶点、后袖山点三者 连接光顺、美观 • 袖山下段造型必须分别与前、后袖窿弧线成相似形关系,贴体程度越 大,两者相似就越大 • 贴体风格的袖前、后凸量分别为1.9 ~2cm ,1.8~1.9cm 。 较贴体、较宽松、宽松风格的袖山前、后凸量则分别逐减0.1左右。
衣袖结构
袖子的分类
• 按造型分类
• 按长短分类
袖子原型的结构设计
• 必须考虑袖 子与衣片中 袖窿的匹配
• 1.
袖子原型制图步骤 分别作出上平线、 袖跟肥线、袖肘线、 袖口线。 2. 定出袖中心线。 3. 以袖中心线和上平 线的交点O点为圆 心,然后分别以 AH前和AH后为半 径交袖跟肥线为A、 B点。
4.分别三等分前、后 袖根肥大。 5. 按图分别作出前、 后袖山头弧线。 6.作出袖口弧线。前 袖口处凹进,后袖 口处凸出。
衣袖各部位名称
• 进行袖子结构设计时需注意的事项 1. 袖子袖山大小与服装款式的关系
袖山高与袖肥的关系
袖山弧线和袖长不变的情况下,袖山越高袖越瘦;袖山越低袖越肥。
• 当服装款式被确定,AH值为某定值时,袖子袖山 取值变深,则它的袖跟肥大小将变小;相反,袖 山取值变浅,它的袖跟肥大小将变大。前者的变 化趋向于更合体,后者的变化趋向于有利活动。 但它们的变化都是有一定量的限制。 • 从女性标准体来讲,袖山的最大深度一般不要超 过17cm,另外需注意的是袖跟肥大小与人的手臂 围粗细有关,女性标准体手臂围尺寸为28cm,袖 子与手臂之间的空隙大约1cm左右。
第五章 衣袖结构设计
第五章衣袖结构设计衣袖是服装中的一部分,覆盖着全部或部分的手臂。
与衣领相比其功能性比装饰性更为重要,要求在确保手臂活动自如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多样化的设计。
衣袖的款式多种多样,既有长袖、九分袖、七分袖、中袖、短袖、盖肩袖之分,见图5-1;也有一片袖、二片袖、多片袖之分;就其形状而言,又可分为灯笼袖、喇叭袖、花瓣袖、泡泡袖、插肩袖、落肩袖、连袖等,见图5-2。
第一节衣袖基本型结构及主要部位分析一、衣袖的结构线名称衣袖的基本型是各种袖型变化的基础,尤其女袖更为重要。
在样板设计前应掌握衣袖结构线名称。
见图5-1-1。
二、衣袖的测量部位(亦可参照第一章/第四节/人体测量)衣袖的测量部位主要包括袖长、臂围、袖肘围、手腕围、手掌围,测量方法如下:(1)袖长手臂呈自然下垂状态,从SP向下量至手腕点或所需长度。
(2)臂围在上臂最丰满处小平围量一周。
绘制合体袖型时此部位尺寸很重要,有弹性的面料可直接采用测量的数据,其他面料需加放一定松量方可使用。
(3)袖肘围手臂自然下垂,通过肘关节突出点水平围量一周,并加放一定的松量后使用(亦可将手臂弯曲取得其数据)。
(4)手腕围沿手腕桡骨突出部位围量一周,是确定袖口尺寸的依据。
(5)手掌围将拇指往掌内收进,在手掌最宽处围量一周,是确定袖口穿脱方便的依据,也是确定服装口袋大小的依据。
三、衣袖基本型结构袖片基本型应在上半身衣片基本样板完成后进行,制图时需掌握两个数据:袖窿弧长(AH)和袖长(SL)。
注:AH值为前、后衣片的袖窿弧长之和,测量方法为:将软尺立起,沿袖窿边缘分别测量,前袖窿弧长为前AH,后袖窿弧长为后AH,如图5-1-2。
(一)衣袖基本型结构的制图方法一,见图5-1-3。
制图说明:1.做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由交点向上量取袖山高AH/3。
2.前袖肥取前AH值,画袖山点到袖深连线。
3.后袖肥取后AH+1cm,画袖山点到袖深连线。
4.袖肘线(EL) SL/2+2.5cm。
5.袖长线由袖山顶点向下量袖长尺寸。
服装女装结构设计
等。 10.塔克:将衣料折成连口后缉成细缝,起装饰作用,取自于英语tuck的译音。
第一章 绪论
服装女装结构设计
第二节 服装结构制图基本概念与术语
三、部件术语
1.衣身:覆合于人体躯干部位的服装部件,是上装的主要部件。 2.衣领:围于人体颈部,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部件。
第一章 绪论
服装女装结构设计
第二节 服装结构制图基本概念与术语
四、结构制图术语 (一)基础线 1.衣身基础线 :前后衣身基础线共有17条, 如图1-5所示。
第一章 绪论
图1-5
服装女装结构设计
第二节 服装结构制图基本概念与术语
2.衣袖基础线 袖片基础线共有11条,如图1-6所示。
第一章 绪论
图1-6
缝合线的总称。如止口线、领窝线等。
第一章 绪论
服装女装结构设计
第二节 服装结构制图基本概念与术语
服装女装结构设计
第二节 服装结构制图基本概念与术语
6.各种图示 (1)效果图:也称时装画,是设计师为表达服装的设计构思以及体现最终穿着效果的一种
绘图形式(图1-2)。 (2)设计图:也称款式结构图,为表达款式造型及各部位加工要求而绘制的造型图,一般
领上口、领下口、领外口、领座、翻领、领串口、领豁口 3.衣袖:覆合于人体手臂的服装部件,广义包括与袖山相连的衣身部分。 袖山、袖缝、大袖、小袖、袖口、袖克夫。 4.口袋:插手和盛装物品的部件,按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可有多种不同的形式。 5.袢:起扣紧、牵吊等功能和装饰作用的部件,由布料或缝线制成。 6.腰头:与裤身、裙身的腰部缝合的部件,起束腰和护腰作用。
女装结构设计(PDF 23页)
女装结构设计目录第一章女装原型的绘制第二章裙子结构设计第三章裤子结构设计第四章衣身结构设计第五章领子结构设计第六章袖子结构设计第七章整体结构设计第一章女装原型的绘制第一节上衣基本结构线一、原型的部位名称(1)线:横——前后肩线、腰围线、胸围线,背宽线;竖——前后中心线、侧缝线,胸宽线,背宽线;曲——前后领口弧线、袖窿弧线;(2)点:前颈点FNP,后颈点BNP,侧颈点SNP,前后肩点SP、袖窿底点,胸乳点BP;(3)部位:前后横开领、直开领、袖窿深,前胸宽,后背宽;(4)省道:肩胛省,前后腰省;二、袖片原型的部位名称(1)线:横——袖肥线,袖肘线;竖——袖中线,前后袖缝线;斜——前后袖山斜线;曲——前后袖山弧线,袖口弧线(2)点:袖山高点(与衣片的肩点对位);(3)部位:袖山高,前后袖肥。
第二节原型结构制图一、衣身原型的平面结构制图二、衣袖原型的平面结构制图第二章裙子结构设计第一节腰省变分割线第二节腰省变褶裥第三章裤子结构设计第一节牛仔裤第二节喇叭裤第三节萝卜裤第四章衣身结构设计第一节省道、省道转移1、前后衣身原型样板的省道设计2、省道的设计及转移(1)省道的类型及名称:肩省、领省、袖窿省、腰省、侧缝省、门襟省;(2)省道转移原理省道转移的原则:(A)新旧省道的张角必须相等;(B)当新、原省道的位置不相连时,尽量通过BP点作辅助线使两者相连,以便于省道的转移;(C)保证衣身的整体平衡;(3)省道设计的三要素:(A)省道的形式(B)省量的大小(C)省尖的位置(4)省道的转移方法:(A)量取法(B)旋转法胸省转移至侧缝(C)剪切法胸省转移至肩部(二)省道转移与样板制作1、省道转移:(1)省道位置的确定(2)纸样剪切(3)省量的确定(4)纸样轮廓线的修正2、样板制作:(1)面料样板各部位放缝(2)丝缕线(3)样板标注(4)衬料样板要求第五章领子结构设计第一节立领立领:定义——从领口线其始沿着脖颈立起来,只有领座,没有领面,没有翻折关系的一类领子。
衣袖结构设计一
衣袖结构多种多样,它可与衣片相连接在同一平面内,如中式袖、连袖等,也可以与衣片相连接在不同的平面内,如圆装袖、插肩袖等。
衣袖按袖山结构分:圆装袖、连袖、插肩袖、冒肩袖、无袖等;按袖片分:一片袖、两片袖、三平袖等;按袖长度分:短袖、半袖、七分袖、长袖等;按袖筒形状分:贴体弯曲型、宽松直线型、上松下紧型、上紧下松型等。
一、女袖原型结构(一)制图规格:衣袖原型是以袖窿弧长、袖长尺寸为主要制图依据的:cm部位SLAH前AH后AH尺寸524220.521.5(二)制图方法1. 作基础线:步骤:(1)袖深线作纵横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其中竖线为袖中线,横线为袖深线。
然后从两条线的交点向上量取AH/4+2.5cm(14cm)为袖山顶点。
(2)袖长线从袖顶点向下量取SL(52cm)画袖深线的平行线。
(3)袖肘线从袖顶点向下量取SL/2+2.5cm(28.5cccm)画袖窿深线的平行线。
(4)袖斜线从袖顶点分别向左右侧量取后AH+1cm和前AH交于袖深线,并确定前、后袖宽。
(5)袖缝线过前后袖宽点作袖中线的平行线。
2. 作轮廓线(1)袖山曲线按前、后袖斜线的等份点及过等份点的定数确定袖山曲线的凹凸点,连接各点画顺袖山线。
(1)袖口线前袖宽中点凸起1.5ccm,两条袖缝线上提1cm,最低点位于后线宽的中点处,将各点连接并画顺曲线。
(2)对位标记下面介绍在衣身原型上绘制衣袖的方法:在肩端点取35度----60度,即肩端点水平线与袖中线的夹角。
肩端以上的.05---.08cm是袖山吃势。
制图时必须注意定位标记号a以下的弧线凹势与衣袖窿对应部位的凹势相吻合。
袖中线角度最大限度是60度,度数再大回影响活动。
夹角为45度---50度之间的袖型是最佳的,为了制图方便,也可以把角度测量为直角三角形边长。
后袖是依据前袖作必要的调整。
首先使后袖山的中间至底部放高.0.5---.07cm,以满足后背的活动量。
然后再根据后袖窿弧长调整后袖山弧长,使其有多少量吃势。
(PPT)-衣袖结构设计衣袖基本结构
KA、直线AB沿Koo’’’对称得到弧线KA’、直线A’B’;再将弧线aC、 直线Be沿Qoo’对称得到弧线aC’、直线C’B’’’。由图可看出B’B’’’重 叠,制作时须将其拔开。 第三步:将袖口省变小,变小量转入袖肘省,制作时将其归拢。
图1.3.5 较宽松插肩袖结构制图
图1.3.6 贴体类风格半插肩袖结构制图
图1.3.7 袖底插角分割
制图要领: ①、A与D点靠近袖窿,不应向衣身处剪开。 ②、插角①与插较②尽可能相同,以减少制作中的麻烦。
片转折点取前袖窿深下1/3处。
②、后夹角比前夹角小2度。后片转折点取后袖窿深1/2处。
③、前片分割线须有1cm左右的空隙,以使前片平整。
④、后片分割线可有一定的重合量,以画顺曲线为准。
⑤、袖长取SL+垫肩;袖肘线取0.15H+9+垫肩。
2、实例分析
★、※①、较宽松风格插肩分割袖(见图1.3.5)
②、贴体风格半插肩袖(见图1.3.6)
线KA、aC及直线AC沿Koo’镜像得弧线KA’、aC’及直线AC’; 将弧线K’A、 CD及直线AC沿Koo”镜像得弧线KA”、D’C”及直线A’C”。 ⑥、连接D’、D及距F4~5cm的省尖点构成袖口省。
图1.2.2 较合体直身袖制图方法
1、袖口收省弯身一片袖结构设计
弯身一片袖是在较合体一片直身袖基础上完成的,具体制图步骤 (见图1.2.3):
图1.2.1 直身袖制图方法
2、较合体直身袖结构设计
较贴体袖山配伍直身袖型的制图方法(见图1.2.2),为达到袖口较为合体, 袖身须收袖口省或袖肘省。
女装结构设计---女装综合结构设计(上)
插肩袖为宽松式的造型,袖肥与袖口均较大, 裁配时应使衣片与袖长的分割线等长,前片分 割线交叉部位为收省量,减小前气胸宽的多余 量。
前后片的育克是活络型的,另行裁减覆盖在前 后衣片上身部位。
前片结构
后片结构
(二)女风衣(原型法)
前片结构
• 男性平均肩斜度为19°,其中前衣片肩 斜取20°,后衣片肩斜取18°;
• 女性平均肩斜度为20°,其中前衣片肩 斜取21°,后衣片肩斜取19°
第二节 女西装结构设计
一、平驳头女西服
外形概述 平驳头,前门直襟单排
两粒扣,前身有两个有袋盖 的挖袋,收腰省,前身有腰 省和腋下省,前领口收省, 后身有背缝,袖口有开衩, 三粒装饰扣。 参考规格:(cm)
参考规格:(cm) 号模:160A 衣长:96 胸围:106 袖长:55 肩围:82
女大衣款式(二)结构图
局 部 放 大
女大衣款式(二)袖子结构图
局 部 放 大
三、双排扣长大衣
款式特点: 此款为H形造型,插肩袖,关门
领,双排八粒扣,袖口开衩,可选 用高档精纺呢绒,色彩最好选用中 性色或深色。适合于成熟女士社交 或上班时穿着。
女大衣款式(一)结构图
参考规格:(cm) 号模:160A 衣长:90 胸围:116 袖长:57 肩围:90
袖结构图
局 部 放 大
二、女大衣款式(二)
外形概述
驳领领型,绱袖,贴 兜腰带,钉肩牌,前后肩 有育克,后背有开祺,驳 领育克、贴兜、腰带、肩 牌、止口、后开祺均缉线。
女大衣款式(二)结构图
双排扣长大 衣结构图
四、X型长大衣(原型法)
制图要点
加出衣长,确定搭门宽。 胸围大处二次加放松量,由于是大衣,加放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向袖省的一片袖
• 袖山高应略增加。袖中线在袖口处设计偏前2.5~3cm, 然后确定袖口大,将袖省量设计在后袖口大处。
袖缝移动纵向袖省一片袖
袖缝可以根据款式设计进行移动,袖缝移动中, 袖山弧线保持不变。
例 合体一片袖
二、两片西装袖
女西服袖制图(比例法)
女西服袖制图分析
• (1)袖山框架 • 以AH/2为袖山斜线,以B/10+5.5为袖山高,画出袖山框 架。袖山高公式中5.5为调节数,一般在5~7cm;袖山斜 线AH/2的调节数为0~0.5,保证袖山吃量在2~3cm。 • (2)袖身框架 • 以袖长SL为高,袖口G/10+4为宽,并上、下倾斜1cm画 出袖身框架,并用公式SL/2+4画出肘线位置。 • (3)大、小袖片前、后袖缝弧线 • 把前袖缝垂线凹进1cm,后袖缝斜线凹进一个如图所示的 等分量值,变成弧线。再根据前后袖互补量,画出大、小 袖片的前、后袖缝弧线。前袖互补量为2.5,后袖互补量 为2.5、2、1、0,在距袖口10cm处互补量就为0,留出 袖叉的位置。 • (4)袖山弧线 • 将袖根肥四等分,袖山框架右侧四等分,左侧三等分,如 图作四条辅助线。再根据辅助线和关健点,作出袖山弧线。
(一)平连袖的结构设计
• 1.袖结构设计图例: • 袖中线成水平状,后领 深变浅。 • 2.平连袖结构设计: • 一是袖中线做水平线处 理 • 二是后领深应略浅,前 领深应略加深,裁制衣 片的基础领窝领宽应略 小,而最大领宽处理在 前领窝距颈侧点下1cm 处。
(二)斜连袖的结构设计
• 斜连袖的结构设计关键是要控制二点,一是斜连 袖的袖身斜度,二是斜连袖的腋下重叠量的解决。 • 斜连袖的袖中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称为袖身斜度。 袖身斜度是控制斜连袖的一个关键指标,是决定 袖子造型和运动的重点。袖身斜度大,袖子造型 好,肩胛处面料余量小,但活动量略小;袖身斜 度小,袖子造型差,活动量大。
女春秋衫袖
男西服袖
原型法绘制两片袖
第五节 连袖结构设计
•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 1、了解连袖与人体关系,各类连袖袖型的构成原 理,袖窿与袖子的关系。 • 2、掌握插肩袖规格设计的方法与取值。 • 3、掌握插肩袖构成,设计原理及应用的掌握。 • 二、教学重点、难点 • 插肩袖结构原理及设计
• 连身袖是指衣袖和衣身的某部位连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特 殊形状的衣袖,如插肩袖、和服袖、蝙蝠袖等。
装 袖
连袖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插肩袖
(2)以袖子的袖窿与袖山的配合关系分类:直袖、泡泡袖、 蝙蝠袖等。
(3)以袖子袖口的变化分类:灯笼袖、喇叭袖、马蹄袖等。
(4)以袖长的变化分类:无袖、盖袖、短袖、五分袖、 七分袖、腕上袖、长袖等。
第二节 袖基型部位分析
一、基本袖山高的意义
袖山结构设计
1、袖山设计要素 袖山越高,美观合体性越好,运动舒适 性越差。 袖山越低,美观合体性越差,运动舒适 性越好。 2、袖山—袖窿弧线结构关系 袖山弧线≥袖窿弧线, 袖山弧线≥袖窿弧线=吃势
袖造型
流行趋势:吃势相对较小≤2。
二、袖山设计
1、袖山高和袖肥
袖山弧线和袖长不 变的情况下,袖山 越高袖越瘦;袖山 越低袖越肥
衣袖结构
•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衣袖各式款式 的变化原理、其纸样的制作方法。 • 教学重点、难点:服装的各式衣袖结构设计方 法。 • 教学方法与手段:用原型纸样作各式衣袖的变 化展示;图片分步骤展示其变化的方法。
第一节 结构种类
第一节
一、衣袖的结构分类
衣袖的种类
(1)以袖子的装接工艺分类:装袖、连袖、插肩袖。
袖山框架的确定
第三节 平袖结构设计
一、一片袖 二、平袖变化袖型
一、一片袖
1.长袖式一片袖
• 按成衣袖长减袖头的宽度设计制图的袖长。袖山 斜线的长度按下列公式进行设计:AH/2 +调节 数 • 调节数决定袖山弧线的缩缝量。面料厚,缩缝量 大,则调节数略大。袖山的高度也可以变化,合 体的一片袖,袖山高可以高些,宽松造型的一片 袖,袖山高可以低些。
连袖结构制图
连袖α≤45º ,胸围调整为:前:B/4-1;后:B/4+1。
α=
袖山高
袖窿深=0.2B+3+
实例 斜连袖结构制图
实例 斜连袖结构制图(袖底、衣身分割连袖)
结 论
• 衣袖款式虽然千变万化,但其基本结构形式有两类: 装袖类和连身袖类。装袖类的衣袖与衣身分开,可以 设计成各式花色袖,利用分割、缩褶、打桐、波浪等 处理方式使衣袖款式丰富多彩并富有装饰效果。连身 袖类是衣袖和衣身相连的袖型,可与衣身连成一个整 体,如民族款式的袖型,也可部分与衣身连成各式插 肩袖或连肩袖,使衣袖具有造型大方、穿脱方便等特 点。
(一)插肩袖
(二)蝙蝠袖
一、插肩袖结构设计
(一)结构种类
圆袖 + 衣身
连袖
(四种风格)
插肩袖
(二)插肩袖设计
• 1.插肩袖的袖身斜度 • 袖身斜度确定方法:
• (1)角度法 (2)比例法 (3) 根据基础袖的袖山高来定
2.袖身斜度的设计
(1)宽松型:前袖斜度α=0~20°,后袖 为α,袖山高为0~9cm。 • (2)较宽松型:前袖斜度α=21~30°,后 袖为α,袖山高为9~13cm。 • (3)较贴体型:前袖斜度α=31~45°,后 袖为α-0~2.5°,袖山高为13~16cm。 • (4)贴体型:前袖斜度α=46~65°,后袖 为α-,袖山高为16~19cm。
袖山弧长的缝缩量
• 缝缩量与袖山的高低有关,当袖山较高时,缝缩 量应多些;反之则少些。 • 缝缩量与面料的厚薄、组织结构的疏密有关,较 厚的、结构疏松的面料应多些;较薄的、结构紧 密的面料则应少些。薄型材料、宽松风格的袖山, 缝缩量为0~1cm;较薄材料、较宽松风格的袖山, 缝缩量为1~2cm;较厚材料、较贴体风格的袖山, 缝缩量为2~3cm;厚材料、贴体风格的袖山,缝 缩量为3~4cm。
例6 加肩垫袖
①根据肩垫的厚度改变衣身前后片的肩斜度,前后衣 片从肩点下约5cm处画线至领围与肩线交点处。 • ②剪开这两条线,固定颈侧点将剪开的纸样提高,张 开的高度与肩垫的厚度相等,修顺张开后的袖窿线条。 这样可以保持前后肩线缝合后其形成的角度不变。 • ③衣袖从袖山顶点向下约6cm,按图示剪开纸样向两 边张开,张开的距离要等于前后袖窿张开尺寸之和。
袖山高设计
2、袖山高 和袖型
袖山高设计
3、袖山高和 袖窿
宽松型: 狭长型袖窿 +低袖山 合体型: 椭圆型袖窿 +高袖山
4. 袖山弧线与袖笼弧线的关系
• 袖山弧线与袖笼弧线在配合上注意形态上吻合,当袖笼弧 线形态改变时,袖山弧线形态也发生改变,其规律见图示。
袖笼弧线与袖山弧线的曲率变化规律
• 1.袖笼弧线与袖山弧线的曲率变化成正比 关系:袖笼弧线曲率增加,袖山弧线曲率 也增加。 • 2.袖笼深增加,袖笼门变窄,袖笼弧线呈 窄长形,与之配合的袖子的袖山高较低, 袖肥增加,前后袖山弧线曲率变小,前后 袖山弧线的形态差异也变小了。
3.插肩袖设计要点
• (1)袖中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常见的确定方法有:角度 法、等腰直角三形法、直角三角形法等。 • (2)袖山高:根据由插肩袖分类给出的袖山高范围确定。 • (3)前、后腋点:前腋点是前袖窿深的三分之一点;后 腋点是后窿深的三分之一点。实际应用中水平移动 1~2cm.。一般使用实际前、后腋点,理论前、后腋点也 有应用。 • (4)袖根肥:在袖中线上量取袖山高,由袖山高点作垂 直于袖中线的直线,由前、后腋点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两段弧线,其中一条弧线与上述垂线相交,交点为袖根肥。 • (5)袖口尺寸:袖口尺寸=袖根肥-(4~5cm),也可根据 款式和流行采用定寸设计。一般后袖口尺寸大于前袖口尺 寸,借量为0.5~1cm。 • (6)插肩量:一般取领圈弧长的三分之一左右,前片约 4cm,后片约为3cm。
第四节 圆袖结构设计
(一)合体一片袖 (二)两片西装袖
一、合体一片袖制图
合体一片袖制图分析
• (1)袖山高设计:合体袖的袖山高要比袖基型的 高2~3cm。袖基型的袖山高为,合体袖的袖山高 为。袖长和袖山凸量也要相应增加。 • (2)袖山斜线前AH、后AH可不减或略加调节数, 保证袖山吃量在1~2cm。 • (3)袖口前偏量设计:直身袖0~1cm;较直身袖 1~2cm;女装弯身袖2~3cm;男装弯身袖3~4cm。 • (4)袖口大小设计:合体袖的袖口偏小,采用定 寸24cm(一半为12cm)。后袖口大于前袖口 2cm,即借量为1cm。另外后袖缝延长1cm,使 其与袖口垂直。
例8 加翼短袖
• 制作方法: • 在袖山处量取一片翼形纸样,为了做出从肩部平出的效果, 需复制且剪开翼形纸样,并将袖山弧线拉成一直线。按款式 张开短袖袖山,使袖山处弧线AB等于飞翼状纸样弧线AB的 长度,这样处理能加强肩部的造型。
例9 礼服袖制图(1)
例9 礼服袖制图(2)
例9 礼服袖制图(3)
例7 主教袖
后袖片张开的宽度要比 前袖片大一借左右, 同时袖口处向外加出 约 2--4cm 不 等 长 放 松 量。在后袖片中间折 痕 线 处 画 出 长 约 6cm 的开口,两侧分别修 人0.5cm,用滚条处 理开口。袖口长是手 腕围加放松量2m和搭 门 1 . 5cm , 宽 度 约 4cm。
(一)连袖造型与结构变化原理 • 连袖按袖身与衣身连接的角度不同形 成不同造型: • 1.平连袖(中式连袖 ) :袖中线与 衣身的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零的连袖结构。 见图。 • 2.斜连袖(西式连袖) :就是袖
平连袖(中式连袖 )
斜连袖(西式连袖)
例3 袖山垂褶袖
例4 装饰性喇叭袖
• 此款式是一种在手肘处用曲线将衣袖分开两部分,手肘以上的袖型为 直形,手肘以下的袖型为喇叭形。制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