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 动物笑谈 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17课《动物笑谈》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17课《动物笑谈》教案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自然的意识。
(5)课后作业: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动物,了解其特点和生活习性,撰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二、核心素养目标
《动物笑谈》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通过分析、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对语文表达的理解与运用,学会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教学难点
(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本节课难点在于让学生识别并理解作者在描绘动物形象时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举例:解释文中“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中的比喻手法,帮助学生理解狗与人类关系的密切程度。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举例:讨论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正面作用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过度捕猎、破坏生态平衡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强调,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动物笑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的小动物,它们有什么特别的行为或习性?”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动物世界的奥秘。
2.增强文化认同感:了解动物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认识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价值,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4.增进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动物的可爱与趣味,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之情,提高审美情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17课动物笑谈(导学案统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17课动物笑谈(导学案统编版)

第17课《动物笑谈》导学案【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了解动物趣事。

2.寻找笑点,品读语言,学习文章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

3.感受劳伦兹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重点难点】1.继续练习默读。

2.梳理文章思路,了解动物趣事,寻找笑点,品读语言,学习文章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梳音晓义,日积跬步至千里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哺.乳()嗔.怪()怪诞.不经()羞怯.()麝.香()大相径.庭()驯.养()写照.()雏凫..()..()煞.白()原委.()匍匐禁锢.()虐.待()鹦鹉..()滑翔.()鹳.()神采奕.奕()余晖.()嚎.声()柠檬..()..()俯.冲()咒.骂()蹒跚蹿.上()收敛.()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对人表示不满。

()②索取,求取。

()③监禁。

文中指被关在笼子里。

()④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⑤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⑥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⑦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⑧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3.默读全文。

二、探究案★任务一:整体感知,梳情节发现趣事1.请在8分钟内默读全文,感知文章大意,梳理故事情节,边读边思考:(1)课文以“动物笑谈”为题目,你觉得文中“笑”的是谁?为什么? 请同学们在文中圈点、勾画出来,并把你的想法批注在书上。

(2)文中有哪些“逗笑”的趣事呢? 请同学们在文中圈点、勾画,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趣事一:。

趣事二:。

趣事三:。

趣事四:。

★任务二:深入探究,聚焦笑点析情感2.为了研究不同动物的行为,作者对动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并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详细地记录了下来,请同学们找出一些富有喜感的描写语句,圈点、勾画、摘录下来,进行赏析。

赏析角度:用词、情感、态度、语言特点。

方法提示:勾画原文词、句,找出用词特点及其效果,分析对象外在特点、内在特性,体会情感、态度、语言特点。

第十七课 《动物笑谈》教案

第十七课 《动物笑谈》教案

下作者与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

二、浏览:故事内容1.解题:“动物笑谈”,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

2.课文谈论了那些有关于动物的趣事。

三、略读:聊聊逗笑那些事1.“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妙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观察者自己的趣事有哪些?2.小组讨论画出思维导图精读细节:分析逗笑的原因本文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再读课文,请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从细节描写、幽默诙谐的语言、修辞手法进行赏析)。

四、精读细节:分析逗笑的原因(1)“又一次我让农场里的一只胖大白鸭代孵,那些小家伙却高高兴兴地跟在她后面,好像她是它们真正的母亲似的。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凫跟在大白鸭后面高兴的样子,情态可掬;(2)“等我一旦站起来试着带它们走,它们就不动了……因此,为了要它们跟着我,我不得不蹲着走,这自然颇不舒服。

”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

(3)“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

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小凫,以人的心理来揣测小凫的行为,充满了人情味,可见他是多么喜爱这些小动物。

(4)“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

”“我”的怪诞行为和暗自得意的心理与游人不解的神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令人读来忍俊不禁。

喜剧效果十分明显,之后进一步解释了人们诧异的原因——只能看见“我”的怪诞行为,而小凫掩藏在草丛中不为人所见。

而可可恶作剧更令人捧腹。

(5)“我四周的人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生了根似的”运用比喻,写出了人们对“我”的行为怪诞的惊异之情;“他在脖子上挂个铃铛,嘴里发出哞哞的叫声,小牛就以为他是母牛”,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方法)谁干了什么或什么怎么样注意是观察者自己逗笑的事,与“动物趣事”要区别开来。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
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活动进行得相当热烈,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从成果展示来看,部分小组在讨论和展示过程中,还存在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的问题。这提醒我,在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在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围绕“关爱动物、保护自然”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注意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成果分享来看,同学们的观点和想法都很丰富,但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高。这也让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对学生批判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动物笑谈》这一课。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我发现同学们对动物的兴趣确实很浓,大家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有趣动物行为。这让我觉得,以生活实际为切入点,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同学们对课文中幽默风趣的语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同时对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有些困惑。于是,我通过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解析等方式,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贴近生活的比较来帮助他们理解。在此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同学对难点内容的理解仍不够深入,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1.教学重点
a.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以动物为主角的幽默故事,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和尊重。
-例如:课文中描述动物行为的细节,以及作者对此的情感态度。
b.掌握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
-例如:分析课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其表达效果。
c.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学会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7 《动物笑谈》 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7 《动物笑谈》 教案

《动物笑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动物笑谈》是2016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选取的四篇文章都与动物有关,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去了解动物、认识动物,不仅让读者对生命多一份体验,更能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尤其是《动物笑谈》一文,对动物满怀爱意的他心甘情愿地放弃自己所谓的尊严去照顾它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实验探索中,这也正是他能获得诺贝尔殊荣,并成为动物行为学家的根本原因。

【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内容,了解动物的一些习性。

2、学习默读,圈点勾画,提取相关信息。

3、看到动物的聪明可爱,感受到劳伦兹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和对事业的痴迷,激励学生做一个智慧而又了不起的人。

【重难点】:如何做一个智慧而又了不起的人。

突破方法:1、文本分析,通过对课文中劳伦兹的表现和心态,让学生看到他对动物的热爱,对工作的专注与痴迷,而且他对于旁人异样的眼光毫不在意,反而能以一种诙谐幽默的语气表述出来。

2、资料助读,关于“疯子”的言论,进一步让学生领悟到这个被常人当做贬义词的词语的真正内涵,但太多人还是会在实际生活中会因为别人的言论而受到严重干扰,甚至于不敢尝试。

那么《父子骑驴》的寓言故事则可以深刻地领悟到太关注别人看法的可笑的、可悲的下场。

以警示人们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从而让同学们认识到要成为一个智慧而又了不起的人,就得无畏别人的言论,专注地忠诚于自己内心所热爱的事业。

【教学方法】教法:高屋建瓴问题引领法、材料补充点化法、寓言故事讲述点拨法。

学法:朗读、默读、跳读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圈点勾画和要点笔记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你想成为一个智慧而又了不起的人?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智慧而又了不起的人呢?二、作家作品:1、幻灯片出示: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是世界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开山鼻祖,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尼可拉斯·庭伯根称他为“动物行为学之父”。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动物笑谈》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动物笑谈》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动物笑谈》导学案导学案课题:《动物笑谈》课型:阅读教材版本: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通过幽默的笔调描绘动物世界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掌握生词和短语的意思,提高词汇理解能力。

3.学会分析笑话中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笑话中含义。

教学难点:分析笑话中含义。

教学教具:课文教材,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出示课题,并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的关键词动物笑谈进行联想和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课文“动物笑谈”的内容。

2.学生协助组织文章思路,导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二、阅读课文(15分钟)1.师生共同阅读课文,并引导学生根据标点符号,语气抑扬顿挫等阅读技巧理解文中的意思。

2.师生合作进行阅读,学生读一段,老师解释一段。

三、课文理解(15分钟)1.与学生一起回答相关问题,检查课文理解程度:(1)课文中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呈现动物的形象?(2)课文中展示的是什么样的动物形象?从中能分析出什么?(3)作者通过展现动物的什么特性来呈现动物的形象?四、生词和短语学习(10分钟)1.寻找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向学生解释其词义和用法。

2.要求学生通过造句、找同义词、找反义词等方式加深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五、分析笑话,理解作者观点(15分钟)1.将课文中的笑话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含义。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于笑话的理解和观点,并对不同的解析进行讨论。

六、拓展思考(15分钟)1.提问学生:你认为动物世界真的和课文中的描绘一样有趣吗?为什么?2.要求学生自主搜索相关资料,收集一些动物有趣的行为特点,进行整理和展示。

3.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世界,并培养学生对动物深入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和能力。

七、总结归纳(5分钟)1.与学生一起总结课堂所学的内容。

2.让学生自评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展望。

拓展1.学生可以阅读一些与动物相关的笑话书籍,培养他们的幽默感和阅读能力。

17动物笑谈 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7动物笑谈 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三、四字词语
1. :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诞:荒唐、离奇。

不经:不正常。

【例句】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

2. :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例句】从外表看来,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

3. :离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例句】最后等它克服了心理障碍后,它马上变得活泼而起来,
4. :形容心情十分急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例句】晚上我们通常把它关在屋里睡觉,早晨一放它出来,它总是来找我。

三、整体感知
本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讲述了哪四个有趣的场景?
17.《动物笑谈》学案答案
三、四字词语。

1. 怪诞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诞:荒唐、离奇。

不经:不正常。

【例句】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不经。

2. 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例句】从外表看,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大相径庭。

3. 神采奕奕:离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例句】最后等它克服了心理障碍后,它马上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
4. 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例句】晚上我们通常把它关在屋里睡觉,早晨一放它出来,它总是迫不及待来找我。

四、整体感知。

本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讲述了哪四个有趣的场景?
①作者做小鸭子的实验;②作者在公共场合,为了换回黄关大鹦鹉,模仿大鹦鹉的鸣叫;
③大鹦鹉曾经咬掉老教授身上的扣子,把它们整整齐齐的各排一堆;
④大鹦鹉曾经把鲜艳的毛线缠到门前的柠檬树上。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动物笑谈导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动物笑谈导学案新人教版
5.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探究,不议不讲】
主问题一:课文写了哪几件和动物有关的趣事,你能试着概括出来吗?全文流露出作者对动物的什么感情?
学法指导:
探究过程:第一步:自学探究―――
自学要求:自由读课文,,在文中圈点勾画
第二步:互学探究―――
合作要求:组长主持,有效交流,4号先讲,3号和2号补充,1号总结
(3)大相径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采奕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初读课文,说说你对文题“动物笑谈”的理解。
第三步:展学探究:展学分工,选定代表,展示问题
主问题二:说一说,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作者对这些动物的爱,找出来并在旁边批注,写出你的感悟。
示例:我从“它们的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却不会朝上方看,没有多久,就像被弃的小鸭子一般,发出细细的尖叫,哭起来了”一句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小水鸭的爱,因为“焦急”一词足见作者观察得细致入微,感同身受。
1650年,最后一只阔嘴鸟消失。
1799年,最后一只蓝马玲消失。
1877年,最后一匹欧洲野马和最后一头美洲野马消失。
1887年,最后一只琉球翠鸟消失。
1911年,最后一只纽芬兰白狼消失。
1922年,最后一头中国犀牛消失。
1937年,最后一头巴厘虎消失。
1972年,最后一头台湾云豹消失……
????年,最后一只斑玲……
学法指导:
探究过程:第一步:自学探究―――
自学要求:通读课文,自由思考,理解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
2.教学难点
(1)领悟作者的生活感悟和人性反思: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突破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例子中体会作者的观点。
(2)识别和运用修辞手法: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认识不够深入,运用时容易混淆。
突破方法:结合具体例句,让学生分析、讨论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以便更好地运用到写作中。
举例:如文中描述的猢狲嬉戏、懒惰的熊等动物行为,以及作者从中得出的对人类行为的启示。
(2)掌握生字词: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猢狲、嬉戏、懒惰、觅食、敏锐、温柔、慈爱等。
举例:通过学习生字词,了解它们的用法和词义,为写作和阅读理解打下基础。
(3)分析修辞手法:课文中所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举例:分析文中“猴子捞月”的比喻,理解作者通过这个比喻所表达的意思。
2.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提升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判断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对动物行为的了解,唤起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培养他们关爱自然、关爱生命的责任感。
5.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将紧扣核心素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动物笑谈》中描述的动物行为和特点,以及作者通过观察动物行为所表达的生活感悟和人性反思。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察实验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动物笑谈》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动物笑谈》导学案 新人教版

动物笑谈课题《动物笑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难点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学习内容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飞禽走兽,鸟兽虫鱼,无一不是大自然的精灵,无一不是大自然的杰作,无一不是与人类共同生存的朋友。

只有拥有一颗博爱之心,善待动物,师法自然,从动物身上汲取生存的智慧,才能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一切,更好地认识和完善人类。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奥地利动物行为家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学习动物和人类之间的趣事吧。

二、【自学探究、不看不讲】1.作者知识小考查。

劳伦斯•康拉德,奥地利(国家)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

1973年,由于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而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

在作者的妙笔之下,我们身边的鸭、鹅、狗、鸟、鱼的生活全都鲜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和趣味,同时也对动物的友情世界及相类似的人类行为本身,产生更深一层的了解,得到心同此理之感,从而体悟生命的真谛。

2、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羞怯( ) 小凫( ) 麝香( )驯养( ) 禁锢( ) 虐待( )咒骂( ) 匍匐( ))3.解释下面的词语。

(1)蹒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怪诞不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相径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神采奕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初读课文,说说你对文题“动物笑谈”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
2.培养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从多角度审视和解读寓言故事;
3.强化道德情感: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汲取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
本节课将着重关注学生在文学鉴赏、思维品质和道德情感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积极主动,但有时讨论主题偏离课程内容。为了使讨论更加高效,我会在下次教学中明确讨论主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并适时给予指导。
最后,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道德情感。通过寓言故事,让学生在欣赏故事情节的同时,能够领悟到其中的人生哲理,从而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这将是我在今后教学中不断努力的方向。
(2)从多角度审视和解读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难点解析:引导学生探讨故事背后的深层次含义,如从生态学、心理学等角度分析动物行为和人类行为的关联。
(3)编写寓言故事: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
-难点解析:如何运用寓言故事的表达手法,创作出具有独特视角和新颖寓意的故事,是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需要突破的难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其次,在分析动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时,我发现学生们在独立思考方面还有待提高。他们在分析时往往过于表面,不能深入挖掘动物形象背后的深层含义。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七年级上册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

七年级上册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
1.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主题。
2.学习生字词:咕哝、蹑手蹑脚、天真无邪等。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4.探讨文章中关于动物行为的描述,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5.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培养关爱动物、保护自然的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与新教材要求相符。通过学习《动物笑谈》,实现以下目标:
在授课过程中,我尝试通过提问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但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说明我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方法的引导,可以借助图表、思维导图等直观工具,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了很好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他们在讨论动物行为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独到的见解。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认识到,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
举例:通过对“咕哝”一词的解释,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并在实际语境中运用;分析文章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例子,使学生掌握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2.教学难点
-词语运用:学生对于一些生僻词语的运用可能存在困难,如“咕哝”一词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场景。
-文章结构分析:对于文章结构的把握,特别是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意图,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语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对课文《动物笑谈》中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如“咕哝”、“蹑手蹑脚”、“天真无邪”等,这些词语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文章主题:把握文章主题,理解作者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思考,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7动物笑谈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7动物笑谈教案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发现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有所提高,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融入更多关于生态保护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保护,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动物行为是生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活动。它是生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手段,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蝴蝶的蜕变过程,它展示了动物行为在生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多样性。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较为顺利,但成果展示时,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所讨论的问题理解不够透彻。为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鼓励他们多思考、多交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于动物行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但在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方面,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设置还有待优化。今后,我将更多地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让他们在探讨中深入理解动物行为的意义。
b.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素养。
2.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文学素养:
a.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掌握文章表达方式,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b.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的能力,激发文学创作兴趣。
3.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素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a.将生物学科知识与语文、地理等学科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动物行为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动物保护,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动物笑谈导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动物笑谈导学案新人教版

17 动物笑谈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字词。

2.感知作者专注忘我的科研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3.体味文章幽默风趣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1.领会语言的幽默风趣,注意体会这种幽默的效果。

2.学会使用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动物。

知识链接走近作者康拉德•劳伦兹(1903 -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1973年由于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而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

在他的深刻观察以及生花妙笔之下,我们身边的鸭、鹅、狗、鸟、鱼的生活全都鲜活地呈现眼前,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和趣味,同时也对动物的友情世界及相类似的人类行为本身,产生更深一层的了解,得到心同此理之感,从而体会生命的真诗。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羞怯.( ) 小凫.( ) 麝.香( )驯.养( ) 禁锢.( ) 虐.待( )咒.骂( ) 匍匐..(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早晨一放它出来,它总是迫不急待地来找我。

( )(2)小鸭子对母亲需索不体。

( )(3)我花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钱买下这只漂亮而温训的鸟。

( )(4)它总是窜得高高的,然后就绕着我们屋子前面的柠檬树有规则地打起转来。

( )3.解释下面的词语。

(1)蹒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怪诞不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相径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神采奕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集思广益合作探究1.思考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动物笑谈》导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7《动物笑谈》导学案新人教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动物笑谈》导学案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2.欣赏精彩语段,体会幽默特点。

3.体会主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自主学习1.作家作品康拉德・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学家、动物心理学家、鸟类学家,是动物行为学的开山祖师,197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

他于1903年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并就读当地的大学,主攻医学和生物;1933年获得博士学位。

很快,劳伦兹在雁鹅及穴乌方面的研究扬名国际;1937年维也纳大学聘请他教授比较生理学及动物心理学。

为什么书名叫《所罗门王的指环》呢?劳伦兹说明:“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

这事我也会,虽然我比不上所罗门王,能够和所有的动物交谈,而只能和几种我特别熟悉的动物交谈。

这点我承认,但是我可不需要魔戒的帮助,这点他就不如我啦!2.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温驯.( ) 脚链.( ) 鹦鹉..( ) xùn liàn yīng wǔ障碍.( ) 滑翔.( ) 匍匐..( ) ài xián g pú fú嗔.怪( ) 小凫.( ) 麝.香鸭() chēn fú shè羞怯.( ) 孵.化( ) 清晰.( )qiè fū xī3. 根据句意写出相应的词语。

(1)索取,需求。

( ) 需索(2)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 ) 神采奕奕(3)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 ) 怪诞不经(4)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 ) 大相径庭Array 4.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合作探究一、默读课文,理清思路1.这篇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有什么好处?2.“逗笑”“荒诞不经”“疯子”这位动物观察者会有怎样奇怪的行为?找一找作者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描述的四个有趣的场景。

二、精读语段,品味语言1.作者对小水鸭的刻画极其传神,找出你喜欢的语句,细读品味。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动物笑谈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动物笑谈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动物笑谈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动物笑谈导学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动物笑谈》是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一单元教材围绕“生命之趣”选编了四篇写动物的文章,本课是一篇科普文章,作者从一个动物学家的角度,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记述自己观察动物习性和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也写出动物的调皮可爱,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动物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动物的体裁兴趣极大,在本课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给学生一次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体验,感悟科学家专注忘我的科研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主题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但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赏析文章品味语言还需教师加以引导,希望借这篇深厚而美好的文章唤醒孩子们的爱心,关心热爱动物,培养专注忘我的学习习惯。

学习目标:1.学习运用圈点勾画的批注方法自主阅读课文;2.品味文章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3.体会科学家对动物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感悟科学家专注忘我的科研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圈点勾画的批注方法自主阅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对动物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感悟科学家专注忘我的科研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教学过程(一)解读“笑谈”,破题引入(二)品科学家“逗笑”行为,感专注忘我精神1. 以课本“阅读提示”解题,分析得出动物们的可笑和观察者的逗笑。

2.默读1-9自然段,借助课文批注,圈点勾画并赏析动物学家“逗笑”“荒诞不经”“疯子”行为的语段,感悟科学家专注忘我的科学精神,品味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3. 通过拓展阅读法布尔观察昆虫的痴迷行为辅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家怪诞不经的研究行为透射出的专注忘我精神。

(三)赏动物“搞笑”行为,悟科学精神真谛学生自主阅读10---18自然段,运用批注的方法,赏析黄冠大鹦鹉可可的恶作剧行为,感受可可的调皮可爱。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 动物笑谈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7 动物笑谈导学案 新人教版

17 动物笑谈课题动物笑谈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生字及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透过本文风趣幽默的文字,感受本文作者对科学工作者的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的敬仰之情,以及作者希望建立人和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的美好愿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为探求科学真理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培养热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感情。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是世界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开山鼻祖。

从大学时代开始,劳伦兹便一直潜心于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在生理医学研究上的巨大贡献,使他于1973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同年由于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再次获诺贝尔奖。

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

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第五章(中国和平出版社1998年版)。

这是专门为一般读者和大众介绍动物行为的通俗自然科学著作。

在这部动物行为经典著作里,劳伦兹以优美而生动的笔触,详尽地描述了苍鹭、黄鹂、狗、鹦鹉、戴帽猿、鳟鱼、水鸭、秃鹫、鹳鸟、鹰、燕雀、八哥、知更鸟、希腊龟、天鹅、鹌鹑、企鹅等上百种野生动物及家养动物的生活及行为习性,趣味盎然。

为什么书名叫《所罗门王的指环》呢?劳伦兹说:“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

”“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一个魔戒,所罗门王戴着它,就能够听懂鸟兽鱼虫的语言,即便与动物不同种,也能和它们建立互相理解的亲密的关系。

生物学家劳伦兹愿意相信这个传说,他将给世人“谈谈动物的私生活”看作是自己的责任,于是他写了一系列科普作品,《所罗门王的指环》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一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动物笑谈》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动物笑谈》导学案
2.课文写了我和黄冠大鹦鹉“可可”有关的三件趣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自我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你对本节课还有什么疑惑?
综合评价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学习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感情,并学习本文诙谐风趣的语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结合
自主学习
【文体知识】
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科普”一词意为科学普及。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不过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
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19):
第一层(2~9):
第二层(10~19):
合作探究
1.对文中所写的作者那些看似古怪的行为,你如何理解?
2.关于如何与其他动物相处,从课文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启发?
达标检测
1.在水鸭子的实验中,你看到了怎样的逗笑的情景?(在文中找原句并划出)
课题
动物笑谈
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标题“笑谈”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感情,并学习本文诙谐风趣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本文作者对科学工作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倡导建立人和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标题“笑谈”的含义。感受本文作者对科学工作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倡导建立人和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鹦鹉()()温驯()禁锢()
虐()待神采奕奕()余晖()
嚎()声收敛()咒()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动物笑谈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概述作者与动物相处的趣事。

2、精读和赏析精彩语段,体会作者细腻传神的语言和对动物的真挚情感。

3、学习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崇高的科学精神,学会亲近自然,与动物友好相处。

【学习重点】
1、积累生字词,概述作者与动物相处的趣事。

2、精读和赏析精彩语段,体会作者细腻传神的语言和对动物的真挚情感。

【学习难点】
1、精读和赏析精彩语段,体会作者细腻传神的语言和对动物的真挚情感。

2、学习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崇高的科学精神,学会亲近自然,与动物友好相处。

【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是世界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开山鼻祖,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

“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一个魔戒,所罗门王戴着它,就能够听懂鸟兽
鱼虫的语言。

生物学家劳伦兹借用这个传说,将给世人“谈谈动物的私生活”看成自己的责任,写了一系列科普作品,《所罗门王的指环》是最受欢迎的一部,课文《动物笑谈》是其中的一个精彩片段。

2、关于文体: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

“科普”一词意为科学普及。

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

不过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

【预习导学】
1、查阅劳伦兹和《所罗门王的指环》的相关资料。

2、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关键句,提出疑难问题。

【预习自测】
一、给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写汉字。

鹦鹉
.. ( ) ( ) 温驯.( ) 禁锢.( )
nüè待( ) 神采奕.奕 ( ) 余晖.( )
嚎.声( ) 收敛.( ) 凫.( ) 咒.骂( )
蹿. ( ) 蹒shān( ) 匍匐
..( ) ( )
大相jìng( )庭 shè( )香鸭chēn( )怪
二、解释下列词语
嗔怪:
怪诞不经:
大相径庭:
匍匐:
需索:
神采奕奕:
蹒跚:
三、解题:“动物笑谈”,意思是
四、快速通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我”与动物之间哪几件“笑谈”?
【合作探究】
一、作者为什么会成为小水鸭的“母亲”,他是怎么做“母亲”的?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二、本文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源于作者诙谐风趣的语言,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语言自然、亲切,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请找出一些富有喜感的细节和传神的描写语句加以赏析。

举例:
1、“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

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小凫,以人的心理来揣测小凫的行为,充满了
人情味,可见他是多么喜爱这些小动物。

2、“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


“我”的怪诞行为和暗自得意的心理与游人不解的神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令人读来忍俊不禁。

3、“我连忙赶去,只见这位老先生弯着身子,蹒跚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抓住裤腰。


“弯”“蹒跚”“抓”等词语,写出了父亲对“可可”的恶作剧的愤怒之情和他的可笑之状。

三、从作者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与动物相相处的方式?为了探求真理,作者不惜放下人类“高贵的身段”与动物打成一片,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科学态度?
【展示交流】【小结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