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口腔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定颌位参考
息止合间隙(free way space)
三个基本颌位的关系
1mm
RCP 长正中
1~3mm
ICP
|
肌力闭合道
C
MPP
第五节
下颌运动
一、下颌运动的形式及运动范围
(一) 下颌运动的形式
开闭口运动
前后运动
侧方运动
基础:双侧颞下颌关节运动
运动方式:转动、滑动
1.开闭运动中的颞下颌关节运动
保持咬合与颌位稳定的功能结构
尖窝接触、牙尖接触----咬合关系、颌位稳定,
有明确的正中止接触
牙尖斜面斜嵴等-----下颌运动与牙尖斜面的引导
密切相关
(二)轴面凸度的生理意义:
唇颊舌面的凸度生理意义
正常凸度使排溢的食物—牙龈生 理性刺激
凸度过小—创伤牙龈 凸度过大—废用性牙龈萎缩 牙颈部龋
近远中面突度凸度生理意义
2.牙尖交错位与后退接触位 一位:ICP=RCP(10%)
二位:长正中(90%):
从RCP可以自如的直向前滑动到ICP,将两个颌 位之间的这种无偏斜的位置关系称为长正中
• 重复性:重复性好
• 髁突位置:靠后、靠上、靠中
• 合型:两种(二位一位) • 临床意义:
ICP的缓冲位
TMD的检查、诊断、治疗 全口牙缺失
尖牙:位于牙弓转弯处 粗 长
后牙:前磨牙:开始分根
磨牙:数目增多
(四)髓腔解剖的生理意义
髓腔形态是临床进行牙体、牙髓和牙周病 治疗的重要依据,它包括髓室的大小、位置、髓
角的高低、根管口的位置、根管数目、根管的类
型、弯曲程度和方向以及根管与牙周组织间的关
系等,否则可发生意外。
第二节 牙列
牙列分型 牙正常排列的倾斜规律 牙列的颌面形态特征
前 伸 合
定义:下颌前伸至前牙切缘相对接触的咬合状态。
三种情况:切咬细线或薄纸
下颌前伸至切缘相对
特征: 前牙接触
意义:1 保护后牙
后牙不接触
2 利于关节健康
3 利于下颌稳定
侧方合
下颌向左或向右运动时,工作侧接触, 非工作侧不接触的现象。
尖牙保护合
特点:以尖牙做支撑,保护他牙
定义:
组牙功能牙合
是一种不对称运动,工作侧髁突基本上为转动 运动,而非工作侧的髁突为滑动运动
运动
部位
髁状突
运动轴心
小开颌
大开颌 最大开颌
下腔
上腔 下腔
转动
滑动、转动 转动
髁突
下颌孔 髁突
前伸运动 侧方 运动 工作侧 非工作侧
上腔 下腔 上腔
滑动 转动 滑动
下颌孔 髁突 下颌孔
鼻翼耳屏线:
鼻翼中点至耳屏中点的连线,
与合平面平行。
1. 横牙合曲线(Wilson曲线)连接双侧同名磨 牙颊舌尖,形成一条凸向下的曲线
2
纵牙合曲线
下颌(Spee曲线)
上颌(补偿曲线)
平面:从上颌中切牙的近中接触点到双侧第
一磨牙的近中颊尖所构成的假想平面。 与鼻翼耳屏线平行
• 位于颌平面上者:1切缘,3牙尖,4颊尖, 5颊舌尖,6近中舌尖 • 高于颌平面0.5mm者:2切缘,4舌尖,6近 中颊尖,远中舌尖
第三节
定义:上下颌牙发生接触的现象(包括运动和静止)
牙合关系:上下颌牙发生接触的关系
基本牙合:牙尖交错合 前伸合 侧方合
牙尖交错合
(ICO)定义:上下颌牙尖窝交错达到最广泛、 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 正中合(CO) 牙尖窝接触最大面积 最稳定、功能最大
咬合接触特征: 1)近远中向关系 2)唇(颊)舌向关系
定义:
天然牙的牙根生长在牙槽窝内,其牙冠按照
一定的顺序、方向和位置彼此邻接,排列成弓形, 称为牙列或牙弓。
外形
(一)按照构成牙的类别分型 1 恒牙列 2 乳牙列 3 混合牙列
(二)按照牙列形态特征分型

方圆形
尖圆形 卵圆形
(三)按牙列中牙的排列情况分型
• 正常牙列:牙数正常,牙列整齐无间隙
覆合:垂直距离
前牙
正常
切1/3
中1/3 颈1/3
I度深覆合
II度深覆合 III度深覆合
覆盖:水平距离
前牙 3mm 5mm 7mm 正常 I度深覆盖 II度深覆盖
III度深覆盖
覆合、覆盖的生理意义
1.提高咀嚼效率: 上牙弓大于下牙弓
密切上下牙的接触关系
2.保护唇颊舌软组织:上牙弓大于下牙弓 防止咬伤唇颊舌软组织
1.定义(正中关系):
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还可以后下移动少许(1mm),
此时,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前牙不接触,髁突位于
关节窝的最后位置,是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
wenku.baidu.com
下颌不偏左、不偏右
髁状突位于关节窝最后位,向上有牙的接触
后退接触位的形成机制:
1.髁突后方关节窝内为软组织 2.韧带 3.肌肉收缩
• 髁突在RUM位: • 最后位 • 最上位 • 最中位(不偏左、不偏右)
ICP的变化:
• ICP在人的一生中是相对稳定,但也是逐渐变化的。
恒牙颌经磨耗 ICP随之发生变化
乳牙萌出前:
没有颌型
有颌位 但不是ICP
• 重复性:ICP依赖于ICO,依赖于牙的接触。
• 髁突位置:关节窝中份 居中
• 合型:ICO 牙尖交错,最大面积接触 • 临床意义:主要功能位
后退接触位(RCP)
1. 开颌运动: (1)小开颌运动:下颌下降2cm, 转动运动,运动轴心在髁突, 活动发生在下腔,关节盘基本 不动。
(2)大开颌运动:下颌下降2cm 以上,转动运动、滑动运动。
(3)最大开颌运动:髁突停止在
关节结节处仅作转动运动。运动轴 心在髁突,活动只发生在下腔
2.闭颌运动:
2.前后运动中的颞下颌关节运动
牙列与颌骨的关系
Balkwill角 从髁突中心至下颌中切牙近中切角连线与合平面所 构成的交角,平均26度。 Bonwill三角
两侧髁突中心与下颌中切牙近中切角三点连线构成 一个等边三角形,边长10.16cm。
Monson球面学说
Monson提出,以眉间点为中心,10.16cm为 半径,划出一个球面,球面一部分与下颌牙列 合面吻合。
过松:食物嵌塞 牙松动
位置不正确:牙移位
楔状隙(外展隙)
定义:两牙接触区四周向外展开的空隙 生理意义:排溢食物 邻间隙 定义:以牙槽嵴为底,两临牙为边的三角形空隙 生理意义:1.保护牙槽嵴和邻面 2.防治水平性食物嵌塞
(三)牙根形态的生理意义
牙根的形态与牙的受力及功能相关
前牙:功能简单,单根
切牙(上下颌):上颌唇侧面>舌侧面
中性合(安式I类错合):理想的磨牙关系
面型正常
第一磨牙关系正常
远中合(安式II类错合)
面型 下颌后缩
第一磨牙为远中合关系
近中合(安式III类错合)
面型 下颌前伸
第一磨牙为近中合关系
2)唇(颊)舌向、垂直向关系
覆合(over bite)上牙盖过下牙的垂直距离
覆盖(over jet )上牙盖过下牙的水平距离
侧方咬合时,工作侧上下后牙均保持接触
而非工作侧上下后牙不接触。
优点:1 咀嚼面积大
2 分散合力
3 有利于牙周组织健康
第四节 颌 位
1.定义: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 (时刻存在,无论有无牙齿的接触)
每一种合均有对应的一种颌位
每一种颌位不一定有对应的合
2.基本颌位
三个
牙尖交错位(ICP、牙位、正中合位) 后退接触位(RCP、正中关系)
3)垂直向关系
1)近远中向关系 上下中线对齐,一牙对二牙(除下1和上8)
生理意义: a)提高咀嚼效率 b)分散合力
c)短期失牙
合关键:第一磨牙的咬合关系
• 萌出时间特点:最早 • 牙根特点:最稳固 • 位置特点:中段
标志:第一磨牙:上6近中颊尖对下6颊沟
尖牙:上3对下34颊外展隙
下3对上23舌外展隙
置 CR RCP
1 1
下颌姿势位(MPP)
• 定义:
头直立,两眼平视前方,口腔无功能活动,下颌处于休息
状态时的位置。
• 息止合间隙(free way space)
下颌姿势位时,上下牙无接触,上下颌牙之间保持一个前 大后小的楔形间隙。
垂直距离:鼻底到颏点之间的面下1/3高度。 • 临床意义:
维持口颌系统健康
前牙覆合、覆盖分类
后牙覆合、覆盖分类
正常合
后牙反合
后牙锁合
牙尖交错合
正常标志:
1.上下牙列中线对正 2.每牙都与对颌的两牙相对应 接触(除上8和下1) 3.尖牙关系正常 4.第一磨牙为中性关系
5.前后牙的覆合覆盖正常
不同发育阶段的牙尖交错合
(一)乳牙期(2.5岁~6岁) 早期(2.5岁~4岁)特征: 1.牙齿排列紧密无间隙 2.牙冠直立,无近远中向及颊舌向的倾斜 3.牙合曲线不明显 4.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成垂直平面(平齐末端)
• 异常牙列:包括牙数异常和牙排列异常
生理意义
1. 2. 3. 4. 分散合力 防止食物嵌塞 保持面形 利于舌的活动
牙齿正常排列的倾斜规律
1.近远中向倾斜 前牙 上颌 近中 下颌 近中 前磨牙 较正 磨牙 近中 角度依次增大 1<3<2 1<2<3
2.唇(颊)舌向倾斜 前牙 切牙 唇向 1<2 尖牙 较正 前磨牙 较正 磨牙 上颌 颊向倾斜 下颌 舌向倾斜
4.暂时性远中合: 乳牙早期第二乳磨牙关系 乳牙晚期第二乳磨牙关系 调整: 4+5<IV+V (下颌差数较上颌大) 下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 的距离大于上颌第一磨牙
5.暂时性拥挤:1+2+3>I+II+III 调整: 恒牙向唇侧倾斜 4+5<IV+V 颌骨的生长
6.暂时性深覆合:后牙高度萌出不足 5--7 建合,增加咬合高度
1. 前伸运动:两侧髁突的对称性运动。
活动发生在上关节腔。前牙为对刃颌或开颌,就是髁突的 滑动运动;如前牙为内倾型深覆,下颌前伸时必须先作小 开颌运动,然后才能作前伸运动,这时的前伸运动则是转 动和滑动相结合的混合运动。
2. 后退运动: 循前伸运动原轨迹作相反方向
运动。此时髁突还能后退约lmm。
3.侧方运动中的颞下颌关节运动
上颌>下颌
1. 2. 3. 4.
倾斜方向与力的方向适应 有利于力沿着牙体长轴传递 牙齿接触广泛而紧密,增大咀嚼面积 衬托唇颊面形
牙列的合面形态特征
曲线
用以表示牙列合面形态的曲线
正面观:横合曲线
侧面观:纵合曲线
眶耳平面:
眶下缘最低点与外耳道上缘 连成的平面, 称为眶耳平面。
与合平面成150与地面平行。
----保证邻接
位置 切牙及尖牙近中:近切缘处
尖牙远中:近切缘偏向舌侧
前磨牙及第一磨牙近中:颊合1/3 处 第一磨牙远中及其余:中合1/3处 形态 前牙:切龈径>唇舌径 后牙:颊舌径>合龈径 长椭圆形 扁椭圆形
生理意义
1. 防止食物嵌塞
2. 有利于分散合力
3. 有利于合关系稳定
接触不良
过紧: 牙移位
正中关系(CR)
1.定义:
下颌骨不偏左不偏右,适居正中,髁状突位于关节窝的最上位, 此时下颌骨对上颌骨的位置关系 2.含义:a.髁状突最后位 b.后退边缘位:下颌在此位置不能再向后退 c.终末铰链位:髁状突在关节的最后位 只能作铰链运动 d.后退接触位
正中关系与后退接触位
髁突位置 下颌骨位置 多个 1 牙位 多个 2
口腔生理
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牙列 颌位
第一节
牙体解剖形态的生理意义
(一)切缘及颌面形态的生理意义:
行使咀嚼功能,引导下颌运动。 切缘:咬切食物,引导下 颌前伸运动。 颌面: 突形----突形:压碎食物
突形----凹形:磨细食物
牙尖
面窝 边缘嵴 发育沟
斜嵴 三角嵴
功能尖(捣碎尖 支持尖) 非功能尖(剪割尖 引导尖) 容纳食物 限制食物在牙窝内 颊舌沟 排溢食物的通道 合面发育沟 引导牙尖运动 引导牙的侧方运动 制导牙尖运动
晚期(4岁~6岁)特征
1.牙齿出现间隙(灵长类间隙) 2.切端和牙合面出现明显磨耗 3.下颌第二乳磨牙移至上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 4.暂时性深覆合减小
(二)替牙期(6~12岁)
暂时性错合的表现: 1.上唇系带位置过低:面部颌骨发育不完善 2.上中切牙出现间隙:侧切牙牙胚挤压牙根 3.上切牙牙冠偏远中:牙胚挤压牙根
下颌姿势位(MPP、息止合位、临床休息位)
重复性、髁突位置
合型、临床意义
牙尖交错位(ICP)
• 定义(牙位、正中合位)
上下颌牙列牙合面广泛接触,牙尖相互交错时下
颌骨的位置。
• 前提:牙尖交错合
正常标志: 1.颞下颌关节正常:髁突位于关节窝中央 2.咬合关系正常:上、下牙尖交错,接触广泛而紧密 3.咀嚼肌正常:对称运动中双侧咀嚼肌收缩对称、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