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初中《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初中《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念奴娇”、“轻罗小扇”、“夜市”、“夜游”等。

(3)了解苏轼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3)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记承天寺夜游》的朗读与背诵。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意境。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理解。

(2)对苏轼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的了解。

(3)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记承天寺夜游》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自然景物描写。

(2)简介苏轼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念奴娇”、“轻罗小扇”、“夜市”、“夜游”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意境,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示范:(1)对课文进行逐句讲解,解释古汉语词汇和句式。

(2)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5. 练习与巩固:(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

(2)设计相关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表现,鼓励积极参与的学生。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如“念”“相与”“但” 等。

(3)能够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写景的手法,如比喻、动静结合等,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感受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2)培养学生在困境中保持积极心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意,背诵课文。

2.学习文中写景的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理解“闲人” 的含义,体会作者的心境。

三、教学难点1.领会作者复杂微妙的情感,以及情感在文中的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从文中的写景句中感悟作者的心境。

3.让学生理解作者在困境中如何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来调整自己的心态。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投影出示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词名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引导学生思考月亮在古代文人笔下所承载的情感。

然后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写过哪些作品,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三)字词讲解1、重点实词讲解•“念”:考虑,想到。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子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藻、荇”:均为水生植物。

•“盖”:大概是。

•“但”:只是。

•“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2、重点虚词讲解•“之”:文中无典型用法的“之”,可不作重点讲解。

•“与”:“念无与为乐者”,连词,和。

“相与步于中庭”,介词,跟,同。

(四)课文翻译1.教师逐句讲解课文翻译,结合字词讲解,让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最新12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最新12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最新12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

2.积累常见的中考题。

3.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学习重点1.解释重点字词,翻译句子。

2.积累常见的中考题。

3.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

户:门;欣然:愉快地,高兴地;2.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去寻找张怀民。

念:想,思考;遂:于是,就;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寝:卧,睡;相与:共同,一起;步:徒步而行,散步;庭:庭院;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都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空明:清澈透明;藻荇:泛指水草;交横:交叉错杂;盖:原来是,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但:只是,不过;耳:而已,罢了”;闲人: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读成诵。

2、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2、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优秀7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优秀7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教学设计(优秀7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背诵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复杂的情感。

2、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学会查找并利用资料多角度解读文本,感受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情。

话中有诗,意蕴深远,适合学生的诵读学习。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对文言文阅读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讲解本文时,要注意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努力创设情景,以诵读为主,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

重点难点1、诵读课文、积累字词,学习写景方法。

2、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记承天寺夜游一、导入新课。

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

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使人喜爱。

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代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代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轴精品《记承天寺夜游》。

二、预习展示,把握文章内容。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等方面来进行点评。

2、请一位同学大致通译课文内容。

3、交流填写好的表格,了解文章基本内容。

夜游的时间十月十二日夜夜游的原因月色入户,想邀人取乐夜游的对象贬官之人张怀民夜游的地点黄州承天寺夜游的内容庭院赏月三、自主学篇。

2、学生结合导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自主学习要求:找出文中描写庭中月色的句子1)放慢语速,放低语调。

读出夜游承天寺的一点宁静的味道。

2)闭目想象当时庭院中的景象,感受文字绘成的“画面”,用“步于中庭,目光所及,……”这样的句式来描绘月景图,品析文章写景的妙处。

3、交流提升:假设①:当学生想象和描述的画面出现偏离。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3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3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3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教学目标: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3.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深入探究“闲人”的内蕴。

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1、交流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刘禹锡西江月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2、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要耐心寻味。

3、有关背景本文是苏轼于元丰三年2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

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

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

并不“悲伤憔悴”。

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

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二、初读感知内容1.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停顿。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作者苏轼的背景和写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 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了解作者苏轼的背景和写作风格。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生僻词语的理解。

2. 文言文断句和朗读节奏的掌握。

3. 对文中意境的感悟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3. 注重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苏轼及《记承天寺夜游》的背景。

2.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讲解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4. 合作探讨,分析文中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5. 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6. 欣赏课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7.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课文、完成相关练习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背诵情况和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 结合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通过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文中意境和作者情感的感悟能力。

七、课后作业1. 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选择一篇其他古文,进行自主学习和朗读训练。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优秀6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优秀6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优秀6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诵读,培养语感。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并做积累。

3.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略文中月色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2.学习作者乐观的心境,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重点难点:1.重点:品析句子,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

2.难点:领略文中月色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教学方法学、探、导、练(即自学、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老师引导、课堂练习)与诵读法相结合。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读懂课文内容,“拦路虎”留在课堂讨论。

老师:制作“教学设计”和“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上课:同学们好!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与同仁的'到来。

上课之前,先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用心聆听美妙的乐曲。

(点击多媒体)导入:展示月夜图片,教师导入本课(第12个图片)导语:月亮,撩人心扉,有时她给人若有若无的希望,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有时又无情地触及你的痛处,伤人情思。

……附: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月色入户夜游之因叙事欣然起行月色——积水空明绘景皎洁空明竹柏——藻荇交横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洒脱抒情漫步的悠闲达观人生的感慨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教学反思: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并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教学设想:(1)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正音正字,顺畅诵读。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写作次文时的处境。

(2)教法学法:1、注重诵读教学。

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逐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疏通文意,同学间展开讨论、解释疑难,教师作必要的点拨和适当的讲解,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

2、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3、学习本文简洁明快的写景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品味作者在文中蕴含的微妙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闲人”的心境,体会文中所展现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提问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呢?或许你会与家人一起散步,或许你会躺在床上欣赏窗外的美景。

今天,我们要跟随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脚步,一起走进他在承天寺的那个月夜。

(板书课题:记承天寺夜游)(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 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检查学生对文言字词的理解。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月色入户()②欣然起行()③念无与为乐者()④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⑤相与步于中庭()⑥庭下如积水空明()⑦水中藻、荇交横()⑧盖竹柏影也()(2)翻译下列句子。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4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4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14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篇1知识与技能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义,背诵并默写。

2、了解二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3、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提高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2.读写结合;3.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第1课时《答谢中书书》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重点)2、赏析写景,体会感情。

(重难点)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有无数神奇如画的风光让人心动神摇。

今天我们再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学生相互帮助解答。

2、自主学习。

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3、教师点拨。

(1)古今异义①古来共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②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③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④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2)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提问1:本文虽属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看看应该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间有何联系?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接着分“晓”与“夕”两层来写。

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目标导学二:赏析写景,体会感情提问2:作者笔下的景色很美,请问美在哪里?明确:其一:山水相映之美。

山的峻峭,水的明丽。

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

《记承天寺夜游》课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课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念奴娇”、“苏轼”、“承天寺”等。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以及《记承天寺夜游》的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文学魅力,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领悟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和旷达胸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练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掌握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了解《记承天寺夜游》的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句式结构。

(2)如何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激发学生对《记承天寺夜游》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学习。

4. 教师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如文言文句式、词语含义等。

(2)分析课文中的意境和哲理,引导学生感悟人生。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进行课文填空、选择题等练习,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鼓励课后阅读和探究。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 深入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写一篇简要介绍。

3. 选择一首古代诗词,进行鉴赏分析,体会其中意境和哲理。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承天寺夜游教案一、教案背景夜游承天寺是一次独特而难忘的文化体验,它将带来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碰撞,使学生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佛教文化。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承天寺夜景、相关历史文化背景和佛教艺术,增加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承天寺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特点。

2. 掌握描述古代建筑和夜景的词汇和句型。

3. 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感受,展示个人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佛教文化的兴趣,增加他们的文化修养。

三、教学内容1. 承天寺简介a. 介绍承天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b. 了解承天寺的建筑特点和文化意义。

2. 承天寺夜景观赏a. 分析承天寺夜晚的景色、灯光和氛围。

b. 掌握描述夜景和建筑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3. 佛教文化介绍a. 了解佛教的基本概念和信仰。

b. 探究佛教艺术在承天寺的表现。

四、教学步骤第一节:承天寺简介1.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展示承天寺的外观和夜晚的灯光,引发学生对夜游承天寺的兴趣。

2. 导入新知:介绍承天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了解。

3. 学习重点:承天寺的建筑特点和文化意义。

4. 学习方法:听讲和讨论相结合。

5. 检查学习效果:提问学生对承天寺的印象和了解程度。

第二节:承天寺夜景观赏1. 创设情境:播放承天寺夜景视频,让学生感受夜晚的景色、灯光和氛围。

2. 学习重点:描述夜景和建筑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3. 学习方法:观察、听讲和模仿。

4.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夜景观赏的感受和描述,分享彼此的体验。

5. 展示与评价:学生选拔代表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第三节:佛教文化介绍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佛像和佛教建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佛教文化的兴趣。

2. 导入新知:简单介绍佛教的基本概念和信仰。

3. 学习重点:佛教艺术在承天寺的表现。

4. 学习方法:听讲、讨论和观察。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共7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共7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共7篇)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能很容易接受这篇短文,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理解、背诵、创新的学习活动中来。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画面、音乐欣赏突破重难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问答讨论法、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采用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二)预习检测2、正音畅读。

指名学生朗读并正音纠错,教师提示重点语句的停顿。

(三)速读训练要求:自由朗读(速读)课文1分钟,看谁读得既准确又流畅。

指名检查。

重点检查中等偏下的学生5-8人。

(本环节意在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为当堂背诵打下基础。

)(四)疏通文意1、读译释疑。

请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课文,不理解的词句小组内交流解疑,并在文中做好旁批。

教师各组巡视。

班内交流释疑,教师明确答案。

2、自学检测。

教师展示投影(见导学案三、读译释疑:1、参照注解翻译课文,画出疑难。

注意重点词)。

教师于各小组指名抽查解词,重点抽查中等及偏上学生,每人一句。

解释出现偏差由该组学生更正。

教师明确答案。

3、疏通文意由好学生自主通译全文(2-3人)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短文的内容。

(五)精读品悟1、欣赏图片,感受月色之美。

教师投影展示。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对照材料、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reference materials, planning schemes, reflec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5篇通过教案的制定,教师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和材料,教案是教师在上课前为了有效利用教学时间和资源而必须准备的一份文件,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等奖(6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等奖(6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等奖(6篇)《记承天寺夜游》优质课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等奖篇一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1.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动的云烟。

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记成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

1.给生字正音、朗读课文、听录音确定朗读的节奏,再次朗读。

2.请一位同学范读,大家评价。

3.质疑: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同学解答,全班共同关注、探讨。

户:门;遂:于是;盖:大概;但:只是;耳:语气词4.听音乐《二泉映月》品味月色描写,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复述描写月色的文段。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小组商量,以各种方式(如:小品、诗歌、散文等)复述课文内容。

6.表演。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变了。

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皎洁、空灵、清丽、淡雅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

”一段话,好不好?不好。

改变了原文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味道。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6.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记承天寺夜游》全文。

(2)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及其含义。

(3)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如作者苏轼、承天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领悟友情、人生哲理等主题,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记承天寺夜游》全文。

(2)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及其含义。

(3)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和意境。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词语的理解。

(2)文章表达技巧和意境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苏轼及其作品《记承天寺夜游》。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生僻词语做好标记。

(2)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解决生僻词语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与拓展:(1)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友情、人生哲理的感悟。

5. 总结与布置作业:(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单元测试:在学习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记承天寺夜游》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使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参与、积极思考。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古典文学的魅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承天寺的图片和相关历史背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苏轼笔下的夜游场景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把握文章的大意。

(3)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和背诵。

2. 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特色。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生僻词语的解释。

2. 句子结构和句式的分析。

3. 作者情感和观点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 互动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行小组讨论。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景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苏轼及其作品《记承天寺夜游》。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解答课文中的疑问。

(2)分享学习心得,交流阅读感悟。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特色。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美景。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题。

8.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朗读、讨论、提问等。

(2)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表现,如查阅资料、做笔记、解答疑问等。

2. 终结性评价:(1)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如课文背诵、练习题解答等。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5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5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2.疏通文意,积累重点的文言实词,背诵并默写文章。

3.赏析本文写景的句子4.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心态。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________,号________,四川眉山人。

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成就都很高。

其诗现存于世的约340余首。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_________、_________和宋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_______词风,同杰出词人_________并称为“苏辛”。

在诗歌上,与________并称“苏黄”。

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_________。

背景衔接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

元丰六年其友张怀民也被贬黄州,寄居于承天寺。

字音遂()寝()藻荇()4.重点词解释念()遂()相与()中庭()盖()但()耳()5.重点句翻译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课文初探文章可分为几层?请简要概括。

课文深究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2.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寻”——“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合作探究1.本文的写景句子美在何处?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心情?《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读出韵味。

2.通过品读,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体悟作者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读成诵。

2、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及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

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仅83字的写景小品,写于他被贬在湖北黄州之时。

在文中我们看不到一般人被贬官的挫折、苦痛和郁闷,我们却只看到夜晚游历快乐和闲适。

似乎是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我们不妨来一起耐心寻味。

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是记叙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经历。

那么我们事先推测,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的心情?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句。

1、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停顿。

如: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
念/无与为乐者水中/藻荇交横
2、疏通文句
补充解释:
欣然:高兴地遂:于是盖:原来是
相与:一起但:只是
无与为乐者: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
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
参考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脱衣准备安睡,看见月色射进门来,很高兴地想出去走走。

考虑到周围没有什么人能够一起领略月夜乐趣。

于是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溜达。

庭堂下面的月色好像积满清澈透明的水,水里面各种水草交错纵横,那是竹子和柏树影子啊!哪天晚上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没能清闲的人像我们俩而已。

三、赏析
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
(因为月色很美,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


2.为何寻张怀民?心有灵犀
3、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哪些?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月色的?
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

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

4、作者眼中的月色是怎样的月色?——欣赏图片,品读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

(从具体的描写句中感受,在下面横线上写出一个比较恰当的词)
空灵、清丽、淡雅、皎洁的月色(月色皎洁,空灵)
5、其间作者有怎么的情感变化起伏?
欣然—无与为乐(微憾)—遂(不假思索中的激动)—寻(急切访友的心意)—亦(“心有灵犀一点通”,同好相知的喜悦)—相与步(平和从容)
6、抒情即寓于叙事、写景之中。

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作者和朋友的“闲”,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入“夜”即“解衣欲睡”,“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清楚,两个人都很“闲”。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冬夜出游赏月看竹柏的,却只有“吾两人”,因为别人是忙人,“吾两人”是“闲人”。

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

7、“闲人”究竟是什么人?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

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不为俗务所累,可以悠然赏景。

当然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8、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如何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
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得──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

“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

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

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

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作者最后这一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

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四、小结
这篇短文,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附:教者可根据情境需要播放两首曲子《贝多芬月光曲》《春江花月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