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课文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练习教材课程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7.1.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内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生物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共分两个大块(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两栖动物在八年级上学期已经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而且两栖动物是学生生活当中比较熟悉的动物,所以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而言更容易接受,但需要与此前学习了的昆虫的生殖和发育适当区别。
二、教学目标【生命观念】:通过了解青蛙求偶过程中各种行为,确定两栖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通过分析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培养生物适应环境的观点。
【科学思维】:通过资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比较、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
【科学探究】:尝试收集生活当中环境变化影响生物生存的实例。
【态度责任】: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难点】: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四、教学方法谈话法、自主学习法、资料分析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两栖动物视频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检测】1、家蚕的发育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个时期,属于_______发育。
2、家蚕的幼虫有退皮现象,所退掉的皮叫做_______。
3、吐丝是在家蚕的_______时期进行,作茧自缚是_______时期。
4、蝗虫的发育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时期,它的发育属于____发育。
5、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危害最严重的是_______。
4分钟限时检测。
巩固上节课内容。
6、蝗虫的若虫与成虫相比,个体小,_______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
【复习导入】1、你还记得两栖动物的概念吗?2、你还能举出几种不同类型的两栖动物吗?【过渡】每当夏季夜晚,乡间的田野里就会响起阵阵蛙鸣声,此时此地,青蛙聚集,你们知道这是清完在干什么吗?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并一一回答。
八年级生物上册 4.2.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济南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A.因环境污染严重,其他适合上岸的地方已被破坏,只能竞相在一处上岸。
B.是对异常天文现象的反应。
(2)所谓蛙类上岸是指它完成了发育过程中的什么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对环境有什么要求?
三、畅谈收获:
1.春季气候转暖时,青蛙进行繁殖。
试分析青蛙的繁殖行为:
(1) 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雌蛙闻声赶来,这是____________行为。
(2)雌蛙和雄蛙抱对,雌蛙先将卵排到水中,雄蛙也将精子排入水中,然后在水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结合成__________,完成受精作用。
(3) 蛙的受精卵在__________中发育成蛙,该过程要经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阶段,蛙的发育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池塘里蝌蚪密度过大时,蝌蚪能从肠里排出有毒物质,这种物质会使幼小的蝌蚪死亡。
这种行为对于青蛙种族的延续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
2.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是因为( )。
A.幼体到成体在形态结构上发生显著变化
B.幼体到成体在生活习性上发生显著变化
C.幼体到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短期内有显著变化
D.幼体到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4~5个月内有显著变化。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作为一位不辞辛苦的人民老师,常常要依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忙。
一、说教材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生物八班级上册第6单元第19章第2节。
包含三课时的内容,我本次说的是第2课时的内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
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征,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行缺少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这就使其成为教材中“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章的紧要构成部分。
本课时重要以“青蛙”为例,侧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叙述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和特点。
学习本节对于激发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加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很有帮忙。
二、说学情对于八班级的学生来说,前面已经有肯定学习生物的经过,察看、分析和总结概括的本领有肯定的提高,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人类、昆虫的生殖发育,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肯定的准备,同时本节课中的青蛙也是比较常见的动物,学生有肯定的了解,这样就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叙述蚌的变态发育,关注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2、通过察看与资料分析理解知识,提高分析总结概括的本领。
3、激发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加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的要求,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为本节重点内容,而青蛙的变态发育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依据本节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情况,我运用情境创设、互动探究、小组合作、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比较法。
充分利用图片和视频呈现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过程,给学生创设肯定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谜语导入:妈妈有腿没有尾,孩子有尾没有腿,孩子长大变了样,脱掉尾巴长出腿。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练习(含答案)

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小麦和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A、受精卵B、种子或刚孵出的小蝌蚪C、卵细胞的成熟D、精子的成熟2.下面是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几个时期,其正确的生殖和发育顺序是()①雄蛙鸣叫②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③排卵排精④雌雄蛙抱对⑤蝌蚪变态发育为青蛙⑥受精卵孵化成蝌蚪.A.①②③④⑥⑤B.①④③②⑥⑤C.③②④①⑤⑥D.②①③④⑥⑤3.蟾蜍是一种两栖类动物,它的发育过程依次是( )A.受精卵→幼体蟾蜍→成体蟾蜍 B.卵细胞→蝌蚪→成体蟾蜍C.卵细胞→蝌蚪→幼体蟾蜍→成体蟾蜍 D.受精卵→蝌蚪→幼体蟾蜍→成体蟾蜍4.辛弃疾的词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的蛙声实际上是指()A.雄蛙的鸣叫 B.雌蛙的鸣叫 C.雌蛙和雄蛙的鸣叫 D.蝌蚪的鸣叫5.青蛙的生殖方式是()A.有性生殖 B.无性生殖 C.孢子生殖 D.分裂生殖6.生物兴趣小组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和探究,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雄蛙鸣叫是求偶行为 B.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C.小蝌蚪用鳃呼吸 D.成蛙水陆两栖,用鳃和皮肤呼吸7.下列关于动物的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青蛙的发育与昆虫的发育都经历了变态发育 B.青蛙的变态发育经历了蝌蚪时期C.蝌蚪用鳃呼吸,用尾游泳 D.青蛙用鳃呼吸,用四肢游泳8.“蛙满塘,谷满仓。
”一只青蛙一天捕食害虫少则五六十只,多则二百余只,是当之无愧的“农田卫士”。
青蛙生殖发育的特点是( )A.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B.雌雄同体,体内受精,体内发育C.雌雄异体,体内受精,水中发育D.雌雄同体,体外受精,水中发育9.如图分别表示青蛙发育过程中的四个阶段,能正确反映青蛙发育全过程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②③①④D.④②①③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60分)21.下图是青蛙发育过程中某些阶段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青蛙发育过程的顺序是: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生物八下《1.3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两篇(附导学案)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教学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带。
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教学方案一】:1、从宋朝诗人赵师秀的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咏诗时的心情,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2、播放录像青蛙的发育过程或观看实物标本,在学生观看录像片的过程中应使学生明确以下问题:(1)认识蛙生殖和发育的环境特点。
(2)蛙的鸣叫,雌雄抱对等繁殖行动对种群繁衍的意义。
(3)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蛙卵的受精方式和环境条件。
(4)比较蝌蚪与幼蛙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
(5)分析蝌蚪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适合于水中生活。
(6)两栖动物为什么不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7)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了解其他两栖动物。
3、实验设计:某同学想观察从蛙卵到成蛙的详细过程,他在老师的带领下采集了一些蛙卵,放在鱼缸中培养,他应当提供怎样的环境条件?4、资料分析:通过分析P14的资料,分小组讨论(1)环境的变化对两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2)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从上述事实你受到哪些启示?归纳出两栖动物的生殖与环境的关系。
5、学生展示调查实践活动,了解家乡的生态环境对两栖动物生殖的影响【教学方案二】、提出问题:P15练习第3题导出两栖动物概念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观看录像,回答问题)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学生大组交流调查实践活动)资料分析:P14—15(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ppt课件

想一想:青蛙的生存环境是怎样的?
距今大概的年数
两栖动物发展状况
环境条件
3.46亿---2.25亿年 种类繁多,是两栖动物 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
发展的繁盛时期
布,食物丰富
2.25亿年至今
两栖动物走向衰退,种 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沙 类减少,分布范围小。 漠,气候干燥。
探究: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和环境条件
由体内的基因控制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小蝌蚪靠吃 什么长大?
吃比它小的 浮游生物藻 类和水蚤
小蝌蚪的尾巴后 来怎么没有了?
小蝌蚪很像 小鱼,这说 明什么?
说明两栖动 物是由鱼类 进化来的。 它们存在较 近的亲缘关 系。
课外延展:
负子蟾:母亲会把卵在储存
后背的皮肤下,等蝌蚪孵化 出来后也在皮肤下发育,直 到变成小蛤蟆后才从母亲后 背上的洞钻出去。
环境的变迁破坏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所需的环境,使两栖动物不能正常 地进行生殖活动;同时环境变迁还影响了两栖动物正常的生殖和发育,最终导致
两栖动物繁衍后代的能力下降,种群的数量和种类减少。
2、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水环境污染造成的
课外延展 畸形动物
讨论:
3.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资料3可以说明这两 种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活污水影响寄生虫的数量,寄生虫增多产生畸形蛙。说明 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都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4、从上述事实中你受到哪些启示? 生物对环境适应的能力有限。为了保护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所 有生物,我们必须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受到污染。
讨论: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与家蚕的有什么异同?
在发育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 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强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便于理解、
掌握,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教学策略选
择与设计 动
1、课前调查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准备; 2、课中进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力训练、交流分享、问题探究等活
3、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认知的多样性。
1、导入新课“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2、授新课:
3、课堂练习:通过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本课的知识 教学过程
点。
4、课堂小结: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再次巩固
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教学环节完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重点突出,难 课例研究综
点突破,但学生小组讨论时的积极性有待加强,普通话 述
水平等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因,培养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关注两栖动
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
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部分学生对青蛙比较熟悉,但是什么样的动物才
是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怎样?有什么
学生学习能 特点?两栖动物的生存环境怎样?这些问题还比较模
力分析 糊。因此,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教学加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 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生物
教学课例名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称
本节主要以“青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
教材分析 系,讲述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和特点,并且讲述
了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的影响。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对比,使学生认识到环境变迁
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的影响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课件

说教材
教学重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 点 教学难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相 互关系
说教法
角色扮演 直观演示 讨论法
说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全班分组,预习,填写导学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已知
未知 收获 拓展
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
激趣导入
新课学习
总结巩固
说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件 小礼物(呈现青蛙模型),青蛙,最常见的 两栖动物,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们对青蛙 了解多少吗? 请小组代表介绍导学案,主要介绍已知和未知 带着疑问,我们一起来探讨两栖动物的生殖 和发育 (自然引出课题,还能了解学生的前科概念)
说教学过程
扮演《小蝌蚪找妈妈》
讨论:小蝌蚪为什么找不到妈妈? 蝌蚪与青蛙形态上有什么区别?
说教学过程
总结:
说教学过程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分析教材资料1和2,讨论:环境的变化对 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 分析教材资料3,讨论:畸形蛙是什么原因 造成的?
说教学过程
巩固练习: 小组汇报本节课的收获 布置课外实践与调查 任选一题,填写导学案 1探讨有关两栖动物在发展史上的兴衰过程两栖动 物与生活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及其原因 (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同时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 资源解决疑难问题) 2观察青蛙从卵到成蛙的发育过程 (学 生 通 过 观 察 饲 养 实 验 亲 身 体 验 青蛙的 生殖和发育过程 从而更加关爱生命关爱动物)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八年级下册
说教材
说教法
说教学过程
说教材
作用与地位:本节内容出自人教版八年级下 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教材以青蛙为 例,介绍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以及环 境条件,强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培养学 生关注生物,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课题: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全过程,了解环境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先让学生自学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再通过观看青蛙发育浸制标本,逐步展开,以此为基础来完成本节的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资料分析,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让学生养成热爱科学的习惯,养成探究的习惯。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一条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法。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八条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捕猎或者破坏。
第三十一条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水环境,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
第三十条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和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
第九十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教学重点: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全过程,了解环境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蝌蚪与青蛙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等特征对照表”、青蛙发育浸制标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等。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授课班级:八年级普通班授课日期:2013年3月11日教学过程:1.导入先让学生简要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示范教案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整体设计教材分析本节主要以青蛙为例讲述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具体描述、分析了青蛙的鸣叫、雌雄抱对、产卵、体外受精和蝌蚪的发育过程等现象,并且讲述了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的影响。
两栖动物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本节教材中的资料也提出了很有意义的探究问题。
本课的导入部分,可以设计多种形式:利用古诗句、利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两栖动物的生活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是通过学习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进而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
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录像或动画片,结合学生饲养蝌蚪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明确以下问题:1.从提高体外受精率,适于蛙个体发育的角度,来认识蛙生殖和发育的环境特点,蛙的繁殖行为——如鸣叫、雌雄蛙抱对对种群繁衍的意义。
2.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蛙卵受精的方式和环境条件,蝌蚪与幼蛙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分析蝌蚪的形态结构特点适合于水中生活的意义,从而理解蛙的生殖发育为什么离不开水?为什么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3.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和脊椎动物演变过程,来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
两栖动物包含有两层含义,一是从脊椎动物的演变历史来看,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
二是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则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青蛙、蟾蜍和大鲵等动物具有以上特点,因而被称为两栖动物。
以免学生误认为两栖动物就是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将水栖爬行动物、水栖哺乳动物与两栖动物相混淆。
初中学生已初步具有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可以针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主题,作自主探究。
可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调查活动等来获得有关两栖动物的生殖与环境关系的知识。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一、导入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有什么特点?与昆虫类似的发育方式还有哪些代表?二、新授常见的两栖类: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比较常见两栖类的异同点。
相同:皮肤裸露不同:青蛙、蟾蜍无尾:大鲵、蝾螈有尾。
㈠青蛙的生殖和发育1.观察图说说雌雄蛙区别,青蛙的发育过程是怎么样的?蛙与蟾蜍的卵有什么区别?雄蛙:有鸣囊,有婚垫雌蛙:略大青蛙发育过程:卵蝌蚪幼蛙成蛙生活在水中生活在陆地上蛙卵团状,蟾蜍卵带状。
想一想:雄蛙的鸣叫、雌雄蛙抱对各有什么意义?青蛙的发育过程与家蚕有什么异同?鸣叫吸引异性,抱对使受精更加容易。
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均有很大差异。
㈡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讨论:⑴上述事例说明,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干旱、沙漠化不利两栖类生长。
)⑴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环境污染)⑴从上述事实你受到哪些启示?(保护环境)2. 讨论本地区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如何?数量是不是在不断减少?如果是,我们应当采取哪些保护措施?(耕地大量被挪作它用,活动区域越来越小。
数量亦在减少。
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耕地;产卵期注意保持水面面积;不允许大面积作业化捕捉等。
)三、小结青蛙发育的特点四、练习课后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注意了对学生观察方法的培养。
在每一次观察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观察的线索。
这既是观察的内容,又隐含着观察的顺序,无意识的对观察的科学方法进行了训练。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看到的表面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深层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养成。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2教学目标: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7-1-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课件)

讨论
4. 从上述事实中你受到哪些启示?
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因此生物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 是这种能力是有限的,一旦环境的变化超出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生物的 生活和分布就会受到影响。
非洲胎生蟾蜍
红色箭毒蛙
现存的两栖动物中已有11种已被列为世界濒危动物。我们应爱护环 境,减少水域环境的污染。
7.青蛙是由蝌蚪发育来的。蝌蚪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
C 部结构都很像( )
A.水螅 B.涡虫 C.鱼 D.青蛙
B 8.青蛙的发育过程包括四个阶段,顺序是( )
①受精卵 ②成蛙 ③蝌蚪 ④幼蛙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春末夏初,
C 蛙鸣声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答: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水被污染后,其中影 响蛙正常发育的物质或者其他生物(如寄生虫)的数量增加。
讨论
3. 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资料3可以 说明两种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非生物因素会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生物也可能影 响其他生物的生活和分布。资料3中,向河流和池塘中排放的生活污水,属于环 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它影响了寄生虫的数量增加,寄生虫数量增加后,导致出 现畸形蛙,即生物因素又影响了另一种生物。
蝌蚪必须生活在水中,以尾游泳,用鳃呼吸,并取食矽藻、绿藻等植物性食物。经过两个月的发育之后,蝌蚪变 态成为幼蛙,尾部逐渐消失,体长大为缩短,并开始上陆生活,食性也开始转变为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从幼蛙到 性成熟大约需要三年时间。
受精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 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青蛙不是昆虫,青蛙的发育只能称为变态发育。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阅读资料分析, 阅读资料分析,完成讨论问题
• 上述事例说明,环境的变迁对两 上述事例说明, 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 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 • 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 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 么原因造成的? 么原因造成的? • 从上述事例你受到哪些启示? 从上述事例你受到哪些启示?
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 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你认为可能是 什么原因造成的? 什么原因造成的? 在保护青蛙方面, 在保护青蛙方面,你还有什么更好的 建议?试发表自己的见解。 建议?试发表自己的见解。
比较
早期蝌蚪
成
蛙
外形特征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部, 身体分为头、躯干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部, 身体分为头、 和四肢,没有尾 没有四肢 和四肢, 头部 感觉器官不发达, 视觉、听觉敏锐, 感觉器官不发达,头后两侧 视觉、听觉敏锐, 有鳃 无鳃(有肺), ),适 无鳃(有肺),适 于陆地上生活
躯干、 后肢强大, 躯干、四 通过躯干和尾部的摆动产生 后肢强大,前肢短 运动, 肢、尾 运动,适于在水中游动 小,适于陆地上跳 后肢趾间有蹼, 跃。后肢趾间有蹼, 适于在水中游泳
讨论
畸形蛙
1.上述事例说明,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 上述事例说明, 上述事例说明 响? 2. 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 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畸形蛙, 3. 从上述事实你受到哪些启示? 从上述事实你受到哪些启示? 在你的家乡,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如何? 在你的家乡,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如何?他们的数量是 不是在不断减少 如果是,我们应该采取那些保护措施? 不断减少? 不是在不断减少?如果是,我们应该采取那些保护措施?
2.科学家根据地理学和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推断,两栖动物 科学家根据地理学和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推断, 科学家根据地理学和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推断 字生物圈中的发展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如下表。 字生物圈中的发展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如下表。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与反思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
义了解两栖动的幼体和成体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从而引出什么叫变态发育?
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性上差异很大的发育。
教师口述:两栖动物除了有青蛙外还有那些啊?
学生:虎蚊蛙、蟾蜍、蝾螈、大鲵等。
那么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又怎么样呢?请同学们结合我们的教材第16页的材料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1、在四川省一个林场附近
的公路上,曾出现10万多只青
蛙集群行进。
这些青蛙是在寻找
水源充沛、水质良好的产卵场
所。
2、科学家根据地理学和生
物学的相关知识推断,两栖动物
在生物圈中的发展经历了由盛
到衰的过程,如下表。
培养学
生听、分析、
归纳问题的
能力。
提高学
生阅读材料
的速度同时
培养学生能
从材料分析
中提取知识
点的能力。
【素材积累】
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
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
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
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人教版生物七下7.1.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设计

教学重点: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和特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方面的不同。
教学用具与教学方法:多媒体观察法、讨论法
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反馈、导入新课
学生回顾两栖动物的概念,并请一名学生回答。
2、自主学习(在家完成)
1、课件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并请学生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电子教案
科目:生物年级:八年级主备教师:执教教师:
课题:《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总课时:
知识目标:
通过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学习,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和资料分析,总结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
①小蝌蚪为什么找不到妈妈?蝌蚪与青蛙有何不同?
②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与家蚕有什么异同?
2、请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并适时引出三个概念(已学):
①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
②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只经过卵、幼虫和成虫等3个时期的,叫做不完全变态。
③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教师跟学生强调,青蛙的发育为变态发育。3、课件Biblioteka 示一些常见的两栖动物,提升学生的兴趣。
4、课件展示青蛙发育的过程图片,引导学生说出青蛙发育所经历的历程:受精卵 蝌蚪 幼娃 成蛙
三、合作学习,探究提升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
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本节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中的“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为: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济南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不同生殖方式的形成,既体现了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又展示了不同生物类群在连续性方面所表现的发展和进化。
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生生活的结构特征,但受精和幼体发育在水中进行,幼体经变态而上陆生活。
教材对该部分内容的处理是以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反映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学情分析】已知: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但依然容易将两类动物混淆,原因在于学生不能准确把握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障碍:大多数学生接触过“小蝌蚪找妈妈”的童话故事,知道青蛙是由蝌蚪发育而成的,但不能用生物学语言描述它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应知: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将学习目标确定如下:1、通过观察图片和自主阅读,准确无误的说出两栖动物的生殖特点。
2、通过完成青蛙成长记的流程图和阅读课本,区别蝌蚪和成蛙在尾、四肢、呼吸器官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区别。
3、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资料,认同两栖动物在保护环境方面的意义。
【评价任务】1.通过完成自主讨论的相关题目和“牛刀小试”检测题能够总结出青蛙的生殖特点(检测目标1)2.通过演讲蝌蚪到青蛙的发育过程,能够概述两栖动物的发育特点。
(检测目标2)【教学思想】通过系列活动的设计,逐步设疑、引导,降低学习难度。
通过风采展示,检测学生学习成果,便于教师了解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从而对掌握情况不理想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通过表现性评价的方式检测学生目标是否达成,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思想。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包括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两方面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和昆虫的生殖发育,接下来将了解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而两栖动物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这就使其成为“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六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为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做了良好的知识铺垫。
此外,学生已初步具有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可以针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主题,作阅读探究,只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仍以经验型为主,需要以青蛙为例来探究这一内容。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以青蛙为例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行选择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进行调查探究,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在科学探究中发展了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两栖动物的生存现状,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升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举例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难点:青蛙和早期蝌蚪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区别。
五、说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导入阶段展示《蛙声十里出山泉》图片,激趣并凸显美育价值。
探究式教学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课前完成相关调查研究,课上进行汇报交流。
合作学习法:不同的小组探究不同课题,小组内部成员也分工协作,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六、说教学准备提前两周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对不同的课题设计调查方案、实施调查。
小组1:查找资料,探究青蛙的生殖过程,搜集青蛙繁殖过程的录像片。
小组2:实地考查,青蛙生殖过程,捕捞适量蛙卵以便饲养观察蛙发育过程。
小组3:社会调查,本地区青蛙、蟾蜍数量的变化。
在学生探究调查期间,我会及时了解各小组调查进程,进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 境
• 练习
说到两栖动物,你可能自然会想到青蛙。其实,除青蛙
以外,蟾蜍、大鲵和蝾螈等(图VII—5),也都是两栖动物 (amphibian)。它们的生殖和发育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图VII—5 蟾蜍、大鲵和蝾螈(从左至右)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春末夏初,青蛙“呱,呱, 呱”的叫声此起彼伏.青蛙的叫声有什么意义呢?雌蛙和雄蛙都能鸣 叫吗?如果你循着蛙鸣,悄悄来到水边,就会发现正在鸣叫的青蛙,它们 的口角有一对鸣囊,鼓起来又瘪下去.这就是雄蛙.幸运的话,你还会看 见雌雄的抱队现象(图VII—6)。再仔细观察水面,还会发现水中漂
环境变迁破坏了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所需的环境, 使两栖动物不能正常地进行生殖活动,同时环境变迁 还影响了两栖动物正常的发育,最终导致两栖动物繁 衍后代的能力下降,种群的数量和种类减少。
2.科学家根据地理学和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推断,两栖动物 字生物圈中的发展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如下表。
距今大概的年数 3.45亿—2.25亿年
(2)蛙卵发育成蝌蚪后,应用一些碎饭粒或碎菠菜饲喂蝌蚪。还应饲喂煮熟 的蛋黄和水蚤等动物性饲料。还应注意经常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洁。
(3)当蝌蚪长出四肢时,应在水中放置一块石块或木板,以便蛙能登陆到陆 上生活。
蝌蚪在发育的过程中,随着四肢的逐渐长出,尾部也逐渐消失。经科学家研 究发现,蝌蚪的这种发育现象是受基因(遗传物质)控制的,就好像是按照编 好的“程序”使蝌蚪尾部细胞死亡消失,因此科学家将此称为“程序性细胞死 亡”。刚孵出的小蝌蚪不会取食,经常吸附在卵壳或水草上,靠残存的卵黄获 得营养,2~3天后才开始吃藻类和水蚤等。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两栖动物 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在蛙的个体发育的过程中,蝌蚪生 活在水中,具有外形像鱼、用鳃呼吸等特点,说明生物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 还保留着水栖祖先在水中生活的特点。
2.根据你的观察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列表比较早期与成蛙在外部 形态上
外形特征 头部
躯干、四肢、尾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部,没有 四肢
感觉器官不发达,头后两侧有鳃
通过躯干和尾部的摆动产生运动 ,适于在水中游动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没有尾
视觉、听觉敏锐,无鳃(有肺), 适于陆地上生活
2.25亿年至今
两栖动物发展状况
环境条件
种类繁多,是两栖动物发 长的繁盛时期。
两栖动物走向衰退,种类 减少,分布范围小。
气候温暖潮湿,水 域密布,食物丰富。
部分地区出现了干 旱和沙漠,气候干 燥。
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这种水中有影响 蛙正常发育的物质。
3.1995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中学生在河流和沼泽中发现 三条腿的蛙,引起科学家的注意。后来经过调查,在美国 南部、东部、中西部和加拿大部发现了畸形蛙,蛙的畸形 个体数达10%左右。为探究其原因,研究人员把出现畸形 蛙的地区的水取来,用非洲爪赡做实验,结果爪赡在发育 过程中也发生畸形。
浮着一片片胶状透明的东西,里面有许多深色的小点,这就是青蛙 产下的卵块(里面有许多受精卵)。
雄蛙鸣叫
雌雄蛙抱对 图Ⅶ-6 蛙的生殖和发育
蛙的卵块
观察图VII—6,想一想,雄蛙的鸣叫,雌雄蛙抱对各有 什么意义?青蛙的发育过程与家蚕的有什么异同?
蝌蚪的几个时期 图Ⅶ-6 蛙的生殖和发育
资料分析
1.在四川省一个林场附近的公路上,曾出现10万只青蛙集 群行进。这些青蛙是在寻找水源充沛和水质良好的产卵场 所。
后肢强大,前肢短小,适于陆地上 跳跃。后肢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 泳
3.晓明同学想观察从蛙卵到成蛙的详细过程。他在老师的带领下
采集了一些蛙卵,放在鱼缸中培养。想一想,他应当为挖乱的发育 提供怎样的环境条件?
(1)蛙卵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等条件,所以,培育蛙卵的水环 境应是水质清澈,向阳温暖,水中最好放有一些水草(如金鱼藻)。
讨论
畸形蛙
1.上述事例说明,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 响?
2. 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从上述事实你受到哪些启示?
在你的家乡,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如何?他们的数量是 不是在不断减少?如果是,我们应该采取那些保护措施?
练习
1.请你对图VII—6进一步观察,想一想有没有感到困惑 不解的地方。提出问题与同学交流(见)下土,并请叫老师 或家长,或者通过查阅资料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