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区一起恙虫病暴发流行的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60例恙虫病临床分析

60例恙虫病临床分析

60例恙虫病临床分析目的:探讨恙虫病临床特点,加深对恙虫病临床特点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

方法:对60例恙虫病作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加以总结。

结果:60例患者发病前均有草地坐卧史。

60例均有发热,占100%;57例有焦痂,占95%;50 例浅表淋巴结肿大,占83%;有并发症15例,占25%;误诊6例,误诊率为10%;外斐反应阳性48例,阳性率为80%;四环素治疗31例,发热在24 h消退29例,48 h消退2例,阿奇霉素治疗29例,发热在24 h 消退25例,48 h消退1例,72 h消退3例,治愈率为100%,60例病例均痊愈出院,无复发。

结论:恙虫病只要诊断正确,及时规范治疗,预后良好。

阿奇霉素治疗恙虫病与传统四环素治疗,临床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标签:恙虫病;临床特点;治疗;阿奇霉素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该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恙螨幼螨叮咬人体传入病原体——恙虫病立克次氏体后导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在国内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各省及西南地区,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一般自5月开始出现病例,以6~9月为高峰,但也有呈全年型,甚至冬季型者[1]。

临床主要以发热,皮疹,焦痂或溃疡,淋巴结及肝脾肿大为主要特征。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999-2009年本院收治恙虫病患者60例,男51例,女9例,比例为5.6∶1;年龄24~60岁;职业:工人52例,退休8例。

发病前均有草地坐卧史,其中45例患者均来自昆明郊区呈贡县王家营。

发病季节为6~9月47例,10~12月10例,2月3例。

1.2 临床表现60例均有发热现象,其中,中高度发热(T 38~40 ℃)58例,超高热(T>40 ℃)2例,同时有胃寒、头痛、全身酸痛、食欲不振的症状。

其中伴腹痛、腹泻1例,伴咳嗽咳痰15例,伴尿频尿急2例,伴咽痛5例,伴胡言乱语、烦躁1例。

焦痂57例,分布部位:腹股沟31例,腘窝10例,小腿内侧2例,脐部1例,阴囊5例,腋窝3例,上臂2例,颈部1例,背部1例。

安徽省一起恙虫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分析

安徽省一起恙虫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分析
1982年,安徽省皖南地区的休宁县曾报告了 1例恙虫病口3|,但文献鲜见安徽省其他地区暴发 恙虫病的报道。既往根据流行强度将恙虫病疫区 分为重点疫区、一般疫区、个别病例疫区(低流行 区)和血清学抗体阳性地区,见图1,安徽省被划归 为恙虫病低流行区[4]。本次暴发充分说明安徽省 存在广泛的恙虫病疫源,安徽省至少应升格为恙 虫病的一般疫区。
chilly in 14 cases,fever in 19 cases,headache in 15 cases;among the 9 hospitalized patients,the symptoms were lymphadenectasis in 8 inpatients, skin rash in 7 inpatients, splenomegaly in 4
disease in Anhui Province in 2007 is type of emerged in autumn and tranSitional epidemic focus. There is epidemic focus of tsutsugamushi disease in northern region of Anhui Province. Doxycycline is rapid and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tsutsugamushi disease。
表1 2007年10至11月份安徽省暴发的19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注:a仅统计9例住院患者
万方数据
圈2恙虫病患者体表的焦痂及溃疡
·280·


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scrub typhus), 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发热发疹性传染 病,广泛分布于全球高山草地、热带森林、海滨沙 滩等各种地带。在我国沿海岛屿、广东、广西、福 建、四川、西藏、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河 南、河北、山西、山东、天津以及东北三省等地均有 发病报道n1引。

2018年-2019年颍上县恙虫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8年-2019年颍上县恙虫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基层医学论坛2020年10月第24卷第28期2018年—2019年颍上县恙虫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王家青聂永昌卞景龙谢胜豆宋嘉(颍上县人民医院,安徽颍上236200)【摘要】目的分析恙虫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患者住院诊疗情况,为恙虫病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颍上县报告的发病时间为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恙虫病病例及其住院诊疗数据。

结果2018年—2019年累计报告恙虫病病例658例,其中2018年报告361例,2019年报告297例,分别占当年全院传染病报告数的8.71%和5.37%,总体呈下降趋势(P <0.01)。

恙虫病发病高峰为10月~11月,占总病例的98.93%。

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93.77%,年龄以40岁以上中老年为主,占78.72%,其中40岁~70岁年龄组,女性发病高于男性。

慎城镇、王岗镇、建颍乡、十八铺乡和黄桥镇报告病例数居全县前5位,占总病例数的45.59%。

患者住院率为47.11%,住院时间中位数为4d (范围1d~12d ),住院总费用中位数为2401.4元(范围736.1~5734元),日均住院费用中位数为603.2元(范围295.8~1238.4元)。

发病至诊断时间中位数为5d ,住院病例确诊时间显著低于门诊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颍上县恙虫病疾病负担较重,其流行时间为10月~11月,农民为重点监测对象。

应在流行季节前对农忙等重点人群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

【关键词】恙虫病流行病学特征传染病报告监测DOI :10.19435/j.1672-1721.2020.28.078恙虫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体为恙虫病东方体,主要传染源为鼠类,恙螨幼虫是其主要的传播媒介,可通过叮咬感染人类[1]。

该病起病较急,可出现高热、皮疹、叮咬处出现特异性焦痂或局部淋巴结肿大,严重时可引起多脏器损害而危及生命[1,2]。

该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可出现流行,尤其东亚一些国家流行较为广泛,我国以前仅局限于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等长江以南地区,但随着人员流动的频繁,现在山东、江苏和安徽等省份也出现恙虫病流行[3,4]。

恙虫病17例临床特征分析

恙虫病17例临床特征分析

恙虫病17例临床特征分析陶言言;吴晓飞;伍德生;陆国玉【摘要】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is of tsutsugamushi to provide the basis of treatment. 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17 patients with tsutsugamushi were from October to November 2012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Seventeen patients(including 16 farmers and 1 worker) had a history of contact with grassland and woodland. The varying degrees fever in 17 cases(100. 00%),skin ulcers or eschar in 9 cases(52. 94%),skin rash in 12 cases(70. 59),liver injury in 14 cases(82. 35%),renal injury in 8 cases(47. 06%),splenomegaly in 2 cases(11. 76%) and lymphadenovarix in 2 cases(11. 76%) were found. The misdiagnosis rate was 47. 06%. All patients cured after the treatment with azithromycinand/or levofloxacin. Conclusions: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sutsugamushi is complex and diverse, and its misdiagnosis rate is high. Macrolides and quinolones are the most effective drugs in the treatment tsutsugamushi. The epidemic focus is founded in northern Anhui province.%目的::分析恙虫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恙虫病58例报告及误诊分析

恙虫病58例报告及误诊分析

恙虫病58例报告及误诊分析目的探讨恙虫病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水平。

方法对我院自2012~2013年收治的58例恙虫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误诊原因。

结果入院初步诊断恙虫病25例,误诊有33例,误诊率达57%;该病早期易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支气管肺炎、血液病、急性胃肠炎、胆囊炎、药物热、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律失常等疾病。

33例误诊病例均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恙虫病特异性焦痂确诊,其中12例外斐试验阳性;经及时诊治,预后良好。

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多样,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对本病应高度重视,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体格检查,合理分析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多科会诊,对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恙虫病及减少误诊极其重要。

标签:恙虫病;发热;误诊;胃肠炎;胆囊炎恙虫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叮咬处皮肤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等为特征,表现多样、复杂、合并症较多,本地既往发病少,近年来发病增多,医务人员对该病缺乏认识,一旦发生本病,容易误诊。

我院在2012~2013年共收治恙虫病58例,其中入院时收入内科33例,均误诊,首诊误诊率达57%,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8例患者均生活在农村,其中男25例,女33例;年龄33~82岁,平均48岁;诊断按照第7版《传染病学》标准[1],发病在10月2例,11月53例,12月3例,发病高峰为11月;所有病例否认既往有血液、心、肝、肾等疾病史。

1.2 临床症状体征所有病例均有发热,体温在38.0~41.0℃,呈稽留热或弛张热,伴明显头痛及全身酸痛。

其中伴咳嗽、咯痰26例,呼吸困难4例,胸闷、心悸16例,腹痛、呕吐、腹泻7例;便秘1例;神志恍惚、重听4例。

主要体征:伴有肝脾肿大者8例,均无压痛。

伴结膜充血12例。

肺部湿罗音5例,墨菲征阳性5例,脑膜刺激征阳性5例,相对缓脉14例。

58例均可见一个焦痴或溃疡,皮损分布于颈段8例,腋窝及胸腹背部12例,腹股沟、会阴部38例;皮损附近有淋巴结肿大,多在腹股沟、腋下,大小不一,个别大于2cm,活动性好,有压痛6例,伴有皮疹18例,为充血性暗红色斑丘疹,多发生在胸腹背部,少数可发生于四肢。

河南首起恙虫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河南首起恙虫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河南首起恙虫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许汴利;陈豪敏;朱谦;张锦;夏胜利;李孟磊;李晓光;陈磊;黄西吾;张振才
【期刊名称】《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6(17)3
【摘要】目的查清本次暴发的流行原因和流行状况。

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并依据血清学、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确认。

结果 2005年河南省南部淮滨县新里镇大董庄发生一起恙虫病暴发流行,自9月26日-11月10日共发病32人,以成人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烧、头疼、淋巴结肿大、皮疹。

恢复期病人血清外斐氏OXk1:160实验阳性率100%,最高效价达1:2560,典型病人的两次血清呈4倍升高;恙虫病荧光抗体阳性率100%,最高效价达1:2560。

血清分型主要是Gilliam、Karp、Kato3个血清型;套式PCR检测病人血3份阳性。

结论本次为河南首起恙虫病暴发流行。

【总页数】3页(P129-131)
【关键词】恙虫病;暴发流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许汴利;陈豪敏;朱谦;张锦;夏胜利;李孟磊;李晓光;陈磊;黄西吾;张振才【作者单位】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淮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3.2
【相关文献】
1.平邑县恙虫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J], 王如德;怀燕
2.一起恙虫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J], 赵国华;朱谦;张锦;陈磊;夏胜利;黄西吾;华峰;李孟磊
3.广东省一起恙虫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 [J], 刘隽;陈邦华;吴德;刘文华;姚丽君;毛晓庭;肖亮恒;钟豪杰;彭志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恙虫病23例临床分析

恙虫病23例临床分析

恙虫病23例临床分析1 引言1.1 恙虫病背景及研究意义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通过恙螨叮咬传播。

该病在我国多个地区均有病例报告,尤其在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

恙虫病临床表现多样,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甚至死亡。

因此,对恙虫病进行临床分析,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对于提高临床诊断和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了我国某地区近5年来确诊的23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例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等。

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医院病历系统和随访记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3(此处内容已删除,因为题目要求不包含推荐生成文案字数等信息。

)2 恙虫病病例概述2.1 病例基本信息本研究共收集了23例恙虫病病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在4至68岁之间。

病例来源主要是我国恙虫病流行区域,多数患者有明确的户外活动史。

2.2 临床表现与诊断23例病例中,均有发热症状,体温在38.5℃至40.5℃之间。

部分患者伴有头痛、全身乏力、恶心、呕吐、咳嗽等症状。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的比例分别为65.2%和39.1%。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部分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

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参照我国卫生部门发布的恙虫病诊断标准,23例患者均被确诊为恙虫病。

2.3 治疗与转归所有患者在接受诊断后,立即给予抗感染治疗,主要包括多西环素、氯霉素等抗生素。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经过治疗后,22例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愈出院;1例重症患者因并发症死亡。

总体治愈率为95.65%。

3. 恙虫病临床治疗与分析3.1 治疗方法与效果评估在23例恙虫病患者的治疗中,主要采用了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以及并发症处理等综合治疗方法。

儿童恙虫病45例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

儿童恙虫病45例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

儿童恙虫病45例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李廷俊;连少峰;王荣刚【摘要】目的总结安徽省阜阳地区临床诊断为恙虫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安徽省界首市人民医院和阜阳市妇幼保健院病案史中检索出院第1诊断为≤14岁恙虫病病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居住地(农村和城市)、发病月份、野外郊游史、诊断时年龄和性别等流行病学资料;采集高热、特征性溃疡或焦痂、淋巴结肿大、皮疹等主要临床特征,以及病史中各系统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结果因两家医院均不能开展外斐试验和恙虫病立克次体检查,只符合临床诊断的45例恙虫病病例资料进入分析,其中41例为乡村医生转诊.①男性30例,女性15例;9个月至3岁16例,~7岁21例,~13岁8例;居住地城市3例,农村42例.45例均有野外游玩史或接触秸秆史.②45例均表现为高热和特征性溃疡或焦痂,分布于阴部和腹股沟居多.均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其中全身浅淋巴结肿大28例.44例表现为皮疹,其中8例为全身性.③45例均有肝肿大表现,其中脾肿大6例,咳嗽13例,头痛28例.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均异常,心肌酶增高26例,乳酸脱氢酶增高26例.④住院后24 h第一诊断误诊26例(57.8%),其中误诊为呼吸道感染13例.⑤临床诊断病例均予阿奇霉素和地塞米松治疗,治疗后72 h内退热,治愈出院,无一例复发.结论儿童恙虫病有临床特征性表现,合并多系统损伤,特别是肝肿大和肝功能异常是儿童恙虫病的特点.%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children clinically diagnosed as scrub typhus in Fuyang, China.Methods Children younger than 14 years old whose the first diagnosis was scrub typhus hospitalized i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ieshou and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Hospital of Fuyang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0 were retrospectively investigated.Epidemiological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residence ( urban and rural areas ) , incidence of the month,history of field excursions, age at diagnosis, gender as well as clinical features including high fever, typical ulcer or eschar, lymph nodes and othe.r symptoms and signs of impairment were collected.Results Forty-five children clinically diagnosed as scrub typhus were enrolled since Petri test and Rickettsia test could not be taken in the two hospitals.41 were transfered from countryside.①Thirty children were boys and 15 were girls.Sixteen children aged 9 months to 3 years, 21 aged - 7 years, 8 aged -13 years.Three children lived in urban areas and 42 lived in rural areas.All patients had history of exposure to the wild stalk and straw.②Forty-five patients had high fever ( 30 remittent fever and continued fever ), typical ulcer or eschar mainly distrihuted in perineum and groin and lymph nodes ( 28 patients with superficial lymph nodes ).Forty-four patients had rashes.8 out of which had systemic rashes.③Forty-five patients had hepatomegaly, 6 with splenomegaly, 13 with cough and 28 with headache.Liver function of 45 patients were ahnormal, activity of enzymes elevated in 26 patients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increased in 26 patients.④ln the first 24 h after admission, 26 patients ( 57.7% ) were misdiagnosed, of them 13 patients were misdiagnosed as respiratory infection.⑤AII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zithromycin and dexamethasone, fever was reduced and recovered within 72 h after treatment.No patient recurred.Conclusions Children with scrub typhus have typical clinical features, especially characterized as hepatomegaly andabnormal liver function, which can be complicated with multiple organ damages.【期刊名称】《中国循证儿科杂志》【年(卷),期】2011(006)002【总页数】3页(P146-148)【关键词】恙虫病;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作者】李廷俊;连少峰;王荣刚【作者单位】安徽省界首市人民医院儿科,阜阳,236500;安徽省界首市人民医院儿科,阜阳,236500;安徽省阜阳市妇幼保健院,阜阳,236500【正文语种】中文恙虫病是由东方立克次体感染所致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由恙虫病幼虫叮咬后发病,既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沿海及西南地区。

恙虫病的临床诊治进展

恙虫病的临床诊治进展

恙虫病的临床诊治进展摘要】恙虫病有名丛林斑疹伤寒,全国各个省份均由恙虫病的报道,感染人群主要是野外工作人群,以恙螨为主要传播媒介,患者临床症状包括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等,不及时治疗可能存在严重并发症,下面主要综述恙虫病临床诊治进展。

关键词:恙虫病;诊断;治疗;流行病学恙虫病是以鼠类为主要传播源的疾病,患者缺乏临床典型症状,容易出现误诊,导致病情延误,影响治疗,甚至引起患者死亡。

当前临床诊断主要包括病原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以药物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下面主要对近些年恙虫病研究进行综述。

1流行病学国内对恙虫病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园313年,进入到21世纪后,恙虫病开始向长江以北地区扩散[1],全国有关恙虫病的报道不断出现[2],北方地区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并且存在局部爆发疫情[3]。

血清学调查研究显示,恙虫病感染率存在上高趋势,恙虫病东方体基因型以Kaw asaki和Karp为主。

恙虫病的出现以蚊虫叮咬为主,当前尚没有人传人报道,当前已经成为高湖、海岛、地里纤恙螨等,北方主要在秋冬季节发病,患者报道病例多为散发,部分地区发病率逐渐增大,已经威胁到人们生命健康安全。

2诊断进展恙虫病临床表现不具有典型性,以发热、皮疹、溃疡等为主要表现[4],几乎所有患者均会表现出发热,部分患者伴随头痛、寒战等,一般为高热,病程1~3周,也有部分患者会表现出不规则热。

恙虫病最具有特异性的特征为溃疡和焦痂,患者出现粉红色丘疹,皮肤坏死,形成褐色焦痂。

除了这些特征之外,恙虫病释放的毒素能够损害患者全身脏器官,严重时引起多器官损害。

恙虫病诊断中多是根据患者临床体征和生化指标检测联合诊断,实验室诊断技术包括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实时荧光PCR诊断等。

当前血清学诊断技术包括WFT、补体试验、蛋白免疫试验等,WFT采用体外培养变性杆菌菌体抗原,与其他抗原,检测抗原,但是这种诊断方法特异性不高[5]。

间接免疫荧光法[6]是WHO推荐使用检测立克次体标准方法,检测特异性抗原达到诊断目的,灵敏性和特异性都较高,但是在实践中也发现,分型存在一定实验误差。

一起O_(139)霍乱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一起O_(139)霍乱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一起O_(139)霍乱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王成科;阳小玲;陶文弟;杨晓玲【期刊名称】《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年(卷),期】2008(6)1【摘要】目的分析2007年绵阳市涪城区某镇O139群霍乱暴发流行原因及传染来源,为霍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利用暴发流行的个案调查表、调查登记表、实验室检测结果、现场卫生学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本次暴发流行始于2007-09-25,止于2007-10-04,全部患者和带菌者解除隔离;暴露人口181人,发病2例,罹患率为1.10%,无死亡病例;检出带菌者11例;感染率为7.18%(13/181)。

最小年龄6岁,最大85岁,20岁以下1例,20~40岁7例,40岁以上5例,平均年龄41.8岁,以20~40岁为主,占病例及感染数的53.85%(7/13)。

9月27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综合市场某海、水产批发门市的甲鱼养殖水中检出O139霍乱弧菌,并开展病例对照调查,确定这起霍乱疫情由海、水产品污染凉拌菜所致。

结论本次霍乱暴发流行的原因为集体性聚餐,传播途径为经食物传播,传染源为甲鱼。

【总页数】3页(P15-17)【关键词】O139群霍乱;暴发;流行病学;调查【作者】王成科;阳小玲;陶文弟;杨晓玲【作者单位】绵阳市涪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3【相关文献】1.一起霍乱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J], 范庆华;郭晓英;宋华;庞英2.一起O139型霍乱暴发疫情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调查 [J], 李显勇;苏尊玮;王蜀3.某区2012年一起霍乱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结果的分析 [J], 李玲;竹艳;王晴宇;张闻敏4.一起输入性O139霍乱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J], 朱红卫;王媛媛5.一起O_(139)霍乱爆发疫情的调查分析 [J], 秦德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恙虫病23例临床分析

恙虫病23例临床分析

恙虫病23例临床分析目的分析恙虫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效果及误诊原因。

方法对23例恙虫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发热23例(100%),体温达40 ℃以上18例,多数伴有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皮肤出现原发性焦痂或溃疡21例(91.3%),皮疹18例(78.26%),淋巴结肿大15例(65.22%),黄疸8例(34.78%),肺部湿啰音18例(78.26%),肝肿大10例(43.48%),脾肿大11例(47.83%),腹痛1例(4.35%),误诊消化道大出血1例(4.35%)。

23例经治疗20例临床治愈(86.96%),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消化道大出血。

结论提高对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警惕性,详细体格检查,及早发现焦痂,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所致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通过恙虫幼虫为媒介将疾病传播于人。

临床上以发热、原发性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为特征[1]。

本院2008年6月~2011年8月共收治恙虫病23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3例病例中20例为农民,15例为女性,8例为男性,年龄25~68岁。

发病季节22例在6月~10月,1例在11月发病。

1.2 临床表现发热23例(100%),体温达40 ℃以上18例,多数伴有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皮肤出现原发性焦痂或溃疡21例(91.3%),皮疹18例(78.26%),淋巴结肿大15例(65.22%),黄疸8例(34.78%),肺部湿啰音18例(78.26%),肝肿大10例(43.48%),脾肿大11例(47.83%),腹痛1例(4.35%),消化道大出血1例(4.35%)。

1.3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低下13例(43.48%),10例升高。

血红蛋白≤90 g/L 11例(47.83%),血小板<100×109/L 9例(39.13%)。

尿蛋白(++~++++)14例(60.85%),尿红细胞(+~+++)8例(34.78%),大便潜血5例(21.74%)。

一起恙虫病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一起恙虫病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参考文献
l彭文伟.传染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0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张丽娟,付秀萍,范明远.我国立克次体与立克次体病 的研究现状.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5.3(1):37—42. 3王勇,代雪艳.恙虫病58例临床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3,3(4):113—114.
4齐庆杰.恙虫病186例临床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
2000,11(2):57.
5安维哨,李绍修。陈绍奉.恙虫病4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 西医结合杂志,2005,7(8):1023. 6林鸿彪.恙虫病12例误诊原因分析.广州医药,1996。27
(2):46-47.
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似可以成立。但恙虫病诊断标
准中需要以下几项方可诊断:有野外接触史。高热 并发现特征性溃疡或焦痂,淋巴结肿大、皮疹。外 斐试验1:160以上。因此我们除实验室诊断的15 例和部分有特征性溃疡或焦痂的病例可作临床诊 断外.其余病例均不能作为临床诊断病例,是否属 于误诊?对于恙虫病诊断笔者认为应考虑制订适 用的行业标准或法定诊断标准。 根据我们对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进行的分 析.通过对经实验室诊断的15例确诊病例接触 史进行的调查发现,15例病例相互间无明显联 系。其中除6例有田间作业史或野外活动史外, 其余9例病例均为年龄较大人群,基本在家劳动 或做家务。进一步调查发现,这部分人群家中均 有鼠类出没,且数量相对较多。为此,我们分别 在涡河以南和涡河以北的某高发村设立监测点, 监测当地鼠密度,监测结果发现两监测点鼠密度

8例,发病时间以10月中、下旬为主.共报告82 例,占报告总数的96.5%,上旬、中旬、下旬发病分 别为3例、40例和42例。 4.地区分布:在全县19个乡镇中,除褚集、常 坟、找郢和兰桥4个乡镇无病例报告外.其余乡镇 均有病例报告,且病例主要分布在陈集、淝河、荆 芡、古城4乡镇,共报告36例,占报告病例的 42.4%。涡河以北共报告55例。占报告病例的 64.7%,涡河以南乡镇报告30例,涡河以北与涡河 以南乡镇报告病例之比达1.83:1。报告病例分布于 69个村(居委会),占全县行政村(居委会)总数的 17.2%,并有10个行政村有2例以上病例。但经调 查相互问并无明显联系。 三、l艋床特征 本次报告病例中,均有发热病史,且曾经过当 地村卫生室治疗,除5例病例体温低于380C夕b,大 部分病例有高热病史,最高体温达400C。部分病例 有全身酸痛症状。85例病例中仅1例病例无明确 的皮疹史,其余84例病例均有皮疹,全身散在分 布。50例病例有明显的溃疡或焦痂,占58.8%,并 有部分病例有淋巴结肿大、脾大等临床体征。

我国恙虫病流行病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我国恙虫病流行病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5. 季节分型 流行于我国南方的恙虫病主要属夏季型。1960年2~3月在福建省龙海县发现恙虫病病例,证实我国冬季也有恙虫病的发生。1986年在山东、江苏,1989年在天津发现有恙虫病的流行,均属秋季型[1]。三型的区别见表1。
表1 我国恙虫病的季节分型
项目 夏季型 秋季型 冬季型
媒介恙螨 地里、微红、高湖、海岛和吉首纤恙螨,以地里纤恙螨为主 小盾纤恙螨 小盾纤恙螨
病原体毒力 强 很弱或弱 弱
临床表 典型,较重 典型,较轻 不典型,很轻
6. Rt分型 根据血清学分型结果,我国Rt以Gilliam型为主,其次是Karp型,Kato型很少见[1],见表2。近年,对我国Rt KD基因进行PCR/RFLP和序列分析研究,证明江苏有Kawasaki型的存在,该型已知为日本秋冬型恙虫病疫区Rt的代表株。但江苏分离Rt株与日本Kawasaki型的碱基序列同源性为96.87%[12]。
7. 疫源地类型
(1) 按地区分:我国恙虫病疫源地可分为南方疫源地、北方疫源地及其间的过渡型疫源地。
南方疫源地:位于我国北纬31°以南地区,除贵州和江西两省情况不清外,其他省(区)均有存在。查出带菌动物有20多种,以黄毛鼠、黑线姬鼠和黄胸鼠(云南)为主。地里纤恙螨为主要传播媒介。主要流行于夏季,北纬25°以南的广东地区全年均有流行。
二、展望
近年来,我国在恙虫病流行病学研究方面虽已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表2 我国恙虫病血清及毒株3个主要抗原型分布
检测项目 福建 江苏 江苏 广西 广西 海南 海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我国恙虫病流行病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2011-09-13 吴光华
恙虫病在我国原仅知流行于南方,1986年以来,在北方许多地区发现有本病疫源地,发病数有增多趋势,宿主动物又有了新的记录,传播媒介从一种增至六种,季节分型除夏季型外,又发现了秋季型和冬季型,恙虫病立克次体(Rickettsia tsu-tsugamushi,Rt)分离到新型,疫源地按地区和景观可分为不同的类型[1,2]。现将我国恙虫病流行病学研究现状与展望介绍如下,

恙虫病38例临床分析

恙虫病38例临床分析

恙虫病38例临床分析标签:恙虫病;误诊;氯霉素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我院2003~2006年收住院诊断为恙虫病38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38例患者均生活在农村,或出入山区,或老鼠多的地方,其中男9例,女29例;年龄4~16岁10例,21~65岁28例。

全部病例均有高热,主诉中发热最长者18d,最短者5d;病程中最高体温均大于39℃,其中有30例达39.5~40.2℃,高热时多伴有寒战、头痛、全身酸痛、疲乏、纳差等。

全部病例均找见焦痂或溃疡而确诊。

除1例在腹股沟处有3个焦痂,另1例在臀部、左腕部各有1个焦痂外,其余36例均只发现1个焦痂。

其中最多见于腹股沟(7例)、乳房(3例)、腋窝(3例),焦痂除4例见于左侧外,其余全部发现于右侧。

本组38例中,伴有咳嗽、肺部湿罗音、X线报告肺炎者11例,胸腔积液5例,伴有腹痛、腹部压痛和反跳痛者10例,有肝功异常:AST、ALT升高者13例;总胆升高者4例(均HBsAg阳性),B超显示肝脾肿大者12例,贫血者6例,合并抽搐昏迷2例;血白细胞或中性分类升高者4例(此4例分别合并有胆结石并胆囊炎、腹膜炎、肺炎或胸腔积液)。

入院诊断为恙虫病者仅7例,误诊为肺炎11例,胸膜炎并胸腔积液5例,乙肝7例,肝硬化5例,病毒脑2例,肠梗阻1例。

误诊时间2~5d。

2 治疗及疗效观察所有患者均有高热等感染征象。

故入院前或确诊为恙虫病前均静脉滴注过头孢类(包括含有舒巴坦钠类)、青霉素、氯唑西林、克林霉素或阿奇霉素等抗生素,但体温始终不降或退又上升。

诊断为恙虫病后有34例使用氯霉素静滴治疗,其中28例每天用1.5~2g(成人量),结果有24例体温迅速下降,24h内降至37~C 以下,各种临床症状亦随之减轻好转,一般第3天氯霉素减至1~1.5g,维持约5~7d治愈出院;另4例因合并严重并发症予静滴氯霉素2~3d,体温仍未明显下降,后加用加替沙星0.4g/d,静滴1~2d后体温降至正常,再坚持5~7d,临床并发症亦随之好转治愈。

9汪--恙虫病的流行病学与诊治进展

9汪--恙虫病的流行病学与诊治进展

.恙虫病的流行病学与诊治进展汪茂荣解放军第81医院全军肝病中心江苏南京210002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人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在秋冬季流行,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叮咬部位出现溃疡、结痂、局部淋巴结肿大等,如治疗不及时,可能发生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脑膜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恙虫病在我国东南和西南地区的发病率较高,解放后该病的流行已基本得到控制,但近年来该病在一些地区又逐渐增多,呈现发病率上升、疫区不断扩大的趋势[1-3]。

由于新发疫区医务人员对该病缺乏认识,常导致误诊误治[4-5]。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恙虫病的流行病学及诊治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1 病原学恙虫病立克次体(Rickettsia, Rt),又称东方立克次体(O. tsutsgamushi, Ot),呈圆形、椭圆型或短杆状,革兰染色阴,吉姆萨染色呈紫红色。

在发热期间,可从病人的焦痂、血液、淋巴结或骨髓等分离出病原体。

恙虫病立克次体有自然裂解倾向,不易保存。

对热及一般消毒方法都很敏感,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

恙虫病立克次体在不同地区、不同株间的抗原性有较大差异,对人的致病力也不相同。

根据血清学结果[6-7],东方立克次体可分为Karp, Kato, Gilliam, Kawasaki, Kuroki或Shimogoshi等型。

我国恙虫病立克次体以Gilliam型为主,其次是Karp型,Kato型很少见[1, 8]。

近年,对我国Rt kD 基因进行PCR/RFLP和序列分析研究,证明我国也有Kawasaki型的存在,该型已知为日本秋冬型恙虫病疫区Rt的代表株[9]。

除特异性抗原外,恙虫病东方体还具有与变形杆菌OX 的交叉免疫原性,因此在临床上可用变形杆菌OX 凝集反应(外-斐反应)协助诊断[10]。

2 流行病学恙虫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我国不同地区按发病时间可分为夏季型、秋季型和冬季型[11-12],分别以6~8月、10~11月和1~2月达高峰。

肥城市首次恙虫病暴发流行调查

肥城市首次恙虫病暴发流行调查
裹 2 年龄与性 别分布
13 时间分布 .
时间 例敦
9 月上旬开始 ,1 0月下旬发病终 止 ,见表 3 。
裹 3 发病 时问分布
中旬 下旬 1 月上旬 中旬 下旬 0 I 1 l 7 2 4 7 2
【]王学午主编 . 2 传染病学 . 2 . 第 版
2O O O年 ,消灭脊 灰要 面临 的工作 :在脊 灰地 方性 流行 国 家要继续加强免疫接种 ,包 括战乱国家 ,其成功要取决 于通过 停 火以便在各方面 的支持下为所有儿童进行免疫接种 。 译 自 MMWRApi2 ,20 ,5 (6 :3 0 3 . r 7 0 1 0 1 ) 2 ~3 1 l c 收稿 日期 :2 0 —1 一2 } 0 1 l 6
20 00年消灭脊灰仍 然取得 了进 展。一年 间全球 报告 发病 下 降了 6 %,西 太平洋 已证实无 脊灰病 例 ,非 洲也 加快 了消 0 灭脊 灰的行 动 ,2 0 0 0年 l 6个西非 国家同时实施了全 国性 免疫
接种活动 。2O O O年 9月 在联合 国 消灭脊灰最 高级会 议上 各国
【 关键词 】 恙虫病 ; 克次 氏体 立 【 中围分类号】R 1 . 5 32 【 文献标 识码 ]D [ 文献编 号]10 — 08(02 l 06 0 06 42 2O )0 一 9 — 1
2 临床 襄 现
恙虫病为动物 源性传染病 ,立克攻体感染 。肥城市从有疫 情 资料记载以来未发生过恙虫病 .本期暴发在疫情史上 尚属首 次 2 0 00年 9月上 旬肥 城 市安庄 镇 赵颜 子村 发 生首 倒患 者 , 相 继朱颜子 、蔡颜子 、红庙村陆续 出现大批 患者 .形成局部暴 发 点 ,疫情 延续近 2个 月 .1 0月底疫情终 止,共累计 发病 6 5

恙虫病宣传活动总结报告(3篇)

恙虫病宣传活动总结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恙虫病,又称丛林热,是一种由恙螨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恙虫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为了提高公众对恙虫病的认识,加强防控意识,我国各级卫生部门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恙虫病宣传活动。

本报告将对本次宣传活动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类似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二、活动背景1. 恙虫病流行现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数十万人感染恙虫病。

我国恙虫病疫情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尤其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省份发病率较高。

近年来,恙虫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2. 公众认知度低尽管恙虫病危害严重,但公众对恙虫病的认知度普遍较低。

许多人对恙虫病的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措施等了解不足,导致疫情发现不及时、防控措施不到位。

3. 宣传活动必要性为了提高公众对恙虫病的认知,降低发病率,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活动。

三、活动目标1. 提高公众对恙虫病的认知度,了解恙虫病的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措施等。

2. 增强公众的防控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3. 推动各级政府、医疗机构、社区等加大防控力度,共同遏制恙虫病疫情。

四、活动内容1. 宣传资料制作与发放(1)制作恙虫病宣传海报、折页、宣传册等,内容包括恙虫病的定义、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2)将宣传资料发放至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等公共场所。

2. 举办专题讲座(1)邀请专家开展恙虫病知识讲座,普及恙虫病相关知识。

(2)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专题讲座,如学生、农民工、旅游者等。

3. 开展网络宣传活动(1)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等网络平台,发布恙虫病相关信息。

(2)开展线上互动活动,如问答、有奖竞猜等,提高公众参与度。

4. 社区宣传活动(1)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恙虫病知识宣传活动。

(2)在社区公共场所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

5. 联合医疗机构开展宣传活动(1)与医疗机构合作,在门诊、住院部等区域开展恙虫病知识宣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某部因野外作业出现 例以发热、皮疹、焦痴、淋巴结肿大等为特征的患 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一起恙虫病暴发 疫情。现将有关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疫情资料来自本院诊治患者,经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查并确认。 二、研究方法 采用《 恙虫病个案调查表》对发病者进行个案调查,血清学诊断采用两种方 法:( )以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研制的胶体金免疫色谱法( )[ ,]对患者 血清中的恙虫病东方体抗体进行快速检测,该试剂盒以东方立克次体重组 外膜蛋白检测血清中的 和 ,方法按说明书进行;( )以外斐反应(
焦痴、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等,并发症较轻,经正确使用强力霉素治疗均有效缓
解。结论 该地区出现恙虫病暴发流行尚属首次报道。为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
该地区恙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野外训练和作业的安全和战斗力提供了依据。
强力霉素是治疗恙虫病的有效药物。
【 关健词】 恙虫病;暴发流行;安徽省











彭文伟 传染病学 第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
, ,:
操敏,郭恒彬 恙虫病东方体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 :



, ,:
郭恒彬,吴光华,徐毛华,等 秋冬型恙虫病自然疫源地的调查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
杨占清,于晓敏,刘运喜,等 济南东郊秋冬型恙虫病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
抗生素也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至关重要。基层医务工作者应重
视恙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掌握其临床特点,通过细致的体格检查,及时诊断,降
低误诊率。皮肤焦痴具有特异性,可见于
的患者,其外观呈圆形
或椭圆形,直径
,焦黑色,边缘稍隆起,周围有红晕。如无继发感染,则不
痛不痒,无渗液。痴皮脱落后,中央凹陷形成溃疡,基底部呈现淡红色肉芽创面。
,:


()



作者单位:
南京市,解放军第
彬、王长军)
通讯作者:汪茂荣

医院传染科( 汪茂荣、于乐成、何长伦、汪朝晖、高蕾、!"华);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卜( 郭#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年 月 第 卷 第 期

),
,,
··




恙虫病是由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临床 特征为突然起病、发热、焦痴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恙虫病一般呈散发,偶 有暴发流行。在我国主要以东南、西南地区及沿海岛屿发病率较高[ ,]。 年
胡玲美,鲁志新,蔡增林,等 东北部分地区恙虫病血清学调查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
陈香蕊,郑乡占,于强,等 山西省首次流行恙虫病的证实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 :
( 收稿日期:

( 本文编辑:王丹静)
汪茂荣,于乐成,何长伦,等 安徽地区一起恙虫病暴发流行的调查分析[ 杂志:电子版, ,( ):
]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
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胶体金免疫色谱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恙虫病东方体抗
体 和 和 通 过 外 斐 反 应 检 测 患 者 血 清 中 的 特 异 抗 体 进 行 诊 断。结

年 月某部在安徽滁州地区野外训练作业后陆续出现恙虫病病例
例。所有患者发病前均有在该地区野外作业史,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皮肤
甘肃、山西[ ]、河北亦有病例报道。安徽地区南部亦有病例报告,但滁州地区未
有报道。本起恙虫病的暴发尚属首次,为今后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该地区恙虫病
的发生和流行、保障野外训练和作业的安全和战斗力提供了依据。
恙虫病是法定报告传染病之一,按丙类传染病管理。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
月份夏秋季为发病高峰,人群普遍易感。本病一般呈散发流行,如此范围
队训练的特点,加强恙虫病的防病治病教育,采用外露部位涂搽防护剂、扎紧袖
口、裤脚,训练后及时洗澡等方法进行个体防护可有效降低发病率,是控制疾病的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年 月 第 卷 第 期

发生和流行、保障部队战斗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
,,
··
!"#$
李梦东 实用传染病学 第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该部 年
月在安徽省滁州地区野外驻训,各患者均有明确野外作业史。
现场调查该部,发现另有 名战士在此期间曾出现过不明原因发热和淋巴结肿
大,抽血样送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均为抗恙虫病抗体阳性。至此,根据
集中发病、野外作业史、典型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确诊,可以确定此次事件为恙
虫病的暴发流行。进一步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该部参训的野外作业地区为丘陵地
的暴发流行极其罕见,主要与野外驻训作业有关。恙虫病并发症多种多样,重症
患者常有肺炎、支气管炎、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心衰、上消化道出血等。该
病毒血症多而广泛,从而产生复杂多样的脏器、系统损害,很容易导致误诊。本组
病例因发现较早,处理及时,除少数有呼吸道症状外,多数临床表现较轻。恙虫病
患者若得到及时的抗生素如氯霉素、强力霉素等治疗则很少出现死亡,喳诺酮类
一巳发现典型焦痴( 如会阴部、肛周、腋窝、外生殖器及腹股沟等处)即可做出临
床诊断。对发热原因不明的从事野外作业者,应想到恙虫病的可能。如条件允
许,将外裴氏反应检查列为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常规检查,可以明显降低误诊率,
有效提高恙虫病的诊断率。
要控制消灭恙虫病的发生或流行,必须进行灭鼠、灭螨和个体防护。根据部
带,灌木杂草丛生,鼠洞较多。从 年 月 日至 月 日,共发病 例。
患者发病年龄为
岁,全部为男性。
二、临床特点
症状及体征:所有患者均为急性发病,发热伴头痛,体温为
,高热
··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年 月 第 卷 第 期

),
,,
者(
) 例。 例患者出现皮肤焦痴或溃疡,相应叮咬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及
体温完全
降至正常。所有患者出院时症状、体征均恢复正常。
三、实验室检查
例患者中除 例因故未进行恙虫病东方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外,其余 例
患者特异性抗体检测均阳性。住院的 例患者中有 例为外裴氏反应阳性
( )。
讨论
我国恙虫病主要流行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浙江、云南、四川、湖南、西藏
和台湾等地区,近年来江苏北部[ ]、山东[ ]、天津、吉林、辽宁、黑龙江[ ]、新疆和
脾肿大。少数患者出现咳嗽、咳痰。
并发症:较轻,除 例出现轻度肝功能异常外,未发现其他明显并发症。
诊断和治疗:本组首例病例初诊时误诊为支气管炎或上呼吸道感染。因
发现有皮肤焦痴、淋巴结肿大而疑诊恙虫病,进而抽血送检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后确诊。因收治患者发病具有群发性,临床表现相似,血象偏低而容易被
诊断。住院患者确诊后即用强力霉素治疗,体温逐渐下降,一般
)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抗体[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一、流行病学调查
年 月我院收治了某部 名发热待查患者,体格检查发现患者伴有淋
巴结肿大,皮肤被叮咬处形成焦痴等症状,经本院实验室及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确诊为“ 恙虫病”。之后 日内该部又陆续送来 名类似的发热患者,也
经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为抗恙虫病抗体均呈阳性。进一步了解病史,
··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年 月 第 卷 第 期

),
,,
·临床论著·
乐成 何长伦 汪朝晖 高蕾 隋云华 郭恒彬 王长军
【摘要】 目的 对安徽滁州地区一起新发恙虫病暴发流行进行调查分析,
以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发病情况。方法 应用《 恙虫病个案调查表》对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