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原理作业答案第二章-练习四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参考答案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规律1、如何理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P101-P104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克服了唯心论的认识论和旧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局限,真正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和规律,引起了认识论的革命。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P127答:(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把认识看作是主体能动地反映客观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

(3)认识不仅能反应事物的现象,而且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认识过程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

3、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的飞跃意义更加重大?P112-113答:(1)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2)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3)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使理性认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4、如何正确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和二者的辩证关系?P117-P118答:(1)真理的绝对性含义:第一,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第二,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而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真理相对性的含义:第一,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这种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它需要进一步扩展。

第二,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

马克思原理与概论试题及答案第二章

马克思原理与概论试题及答案第二章

单项选择题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A、它的存在性B、它是运动的C、它是普遍联系的D、它的物质性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可知性C、运动变化性D、实物3、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4、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A、合乎逻辑的B、诡辩论C、形而上学D、唯心主义5、把物质理解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A、存在B、理想C、灵魂D、“原初”物质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根本特性是()A、可知性B、统一性C、客观实在性D、重量8、在物质和运动的相互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是()A、主张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B、主张存在着非物质的运动C、主张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D、主张物质和运动毫无关系9、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唯一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先天形式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10、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万物皆备于我B、存在就是被感知C、生死有命,富贵在天D、心外无物1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旧唯物主义观点12、与旧唯物主义不同,辩证唯物主义把“事物、现实、感性”当作()去理解。

A、直观的形式B、自然物质C、实践D、社会13、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出以往一切哲学的地方就在于()A、第一次认识到了世界的物质性B、第一次提到实践范畴C、把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统一起来D、坚持了世界的统一性原理14、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是()A、自在自然B、人类社会C、主观能动性D、实践活动15、在人类意识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劳动B、自然进化C、语言D、脑量的增加16、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是()A、物质B、运动C、精神D、实践17、古希腊哲学史上关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C、前者是辩证法观点,后者是诡辩论观点D、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辩证法观点18、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认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这是()A、辩证法观点形B、而上学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19、运动和静止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现象和本质的关系20、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A、不存在静止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运动就是物质D、离开运动,物质照样可以存在多项选择题1、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论意义在于()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C、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E、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以下几个决定性的环节()A、由没有物质到有物质B、由非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C、由刺激感应性的反映形式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D、由低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E、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主要表现在意识依赖()A、人的大脑B、思维的发展C、人的感觉器官D、客观存在E、社会存在4、意识的能动性的具体表现有()A、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D、意识能够改变客观规律E、意识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控制5、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A、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B、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C、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性D、摆脱客观条件的制约E、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对于现代科学发展()A、具有世界观的指导意义B、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C、提供了具体的研究方法D、提供了对于物质结构理论发展的哲学概括E、提供了批判“物质消灭论”的理论依据7、人类世界中的自然有以下特点()A、仍然保持着天然的物质本性B、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C、具有客观实在性D、具有社会历史性E、是人化自然8、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区别是A、自在世界不具有客观实在性,人类世界具有客观实在性B、自在世界是天然自然界,人类世界是“人化自然”和人类世界的统一体C、自在世界的运动变化是自发盲目的,人类世界是通过有意识的活动形成和发展的D、自在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没有规律的E、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的自然前提,人类世界是建立在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9、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

【答案】马克思原理第二章

【答案】马克思原理第二章

习题题目总数:19答题正确:19答题错误:0待回答:0锁定:0习题1(单选题)人类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o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观点o实践的观点o认识的观点o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的观点习题2(单选题)“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说明()o社会实践的需要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o。

o科学发展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o技术比科学更为重要o技术发展推动科学发展习题3(单选题)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主张()o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o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o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认识路线o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路线习题4(单选题)|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o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前提o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各自独立的o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o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于理论之中习题5(单选题)人的认识就是类似于照镜子的活动,这是属于()的观点o唯心主义o形而上学唯物主义o经验主义o…o辩证唯物主义习题6(单选题)关于感性认识的正确说法是()o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o感性认识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o感性认识是一种抽象的思维o感性认识主要有感觉、知觉和推理三种形式习题7(单选题)两种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o经验论与唯理论的认识路线o"o旧唯物主义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o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认识路线o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习题8(多选题)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的错误o经验论o唯理论o教条主义o经验主义习题9(多选题),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o矛盾关系o实践关系o认识关系o价值关系习题10(多选题)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o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o实践是认识的来源o实践是认识的目的o:o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习题11(多选题)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缺陷有()o缺乏理性认识o缺乏辨证的观点o缺乏矛盾的观点o缺乏实践的观点习题12(多选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的看法是()o反映就是原物在头脑中的映现o#o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o反映具有创造性o反映具有摹写性习题13(多选题)理性认识的形式主要有()o概念o推理o判断o表象习题14(判断题)<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因此体现了自觉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练习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一、单选题1.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B.相互依存的关系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D.相互作用的关系答案:A解析: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关系有:实践关系,即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认识关系,即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

2 .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A.概念.判断.推理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归纳.综合D. 识记.联想.假说答案:B解析: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3 .真理的发展是一个()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答案:D解析: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

没有真理的绝对性,就无所谓真理的相对性,反之亦然。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

一方面,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3)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人类的认识也是无限的,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永远不会完结。

4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实事求是C.理论联系实际D.在实际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答案:B解析: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5.辩证唯物之一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被动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D.主体对客体的自由选择答案:B解析:唯物辩证主义把认识看作是主体在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

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说明()A.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获得知识B.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来自于直接经验C.间接经验获得的知识要用实践去检验和发展D.学习间接经验是得不到可靠知识的答案:C解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获取知识的方式。

大学马克思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马克思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习题库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得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辩证唯物论得认识论之第一得与基本得观点就是( )。

A、实践得观点B、联系得观点C、发展得观点D、物质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 )。

A、就是理性自主得道德活动B、被称为“践行”“实行”或“行”与“知”相对应,但主要就是指道德伦理行为C、就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得社会性得物质活动D、就是主观改造客观对象得创造性得精神活动3、在实践活动中具有自主性与能动性得因素就是()。

A、实践主体B、实践客体C、实践行为D、实践中介4、实践活动所指向得对象就是()。

A、实践主体B、实践客体C、实践行为D、实践中介5、达成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相互作用得就是()。

A、践主体B、实践客体C、实践行为D、实践中介6、实践得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关系中,最根本得关系就是()。

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指向关系7、主体把眼睛作为自己身体器官得延长包括在主体得活动之中,属于()。

A、实践主体B、实践客体C、主体客体化D、客体主体化8、“见多识广”这一成语所包含得哲理就是( )。

A、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B、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C、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D、实践就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得唯一标准9、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得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表明()。

A、实践就是认识得来源B、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C、实践就是认识发展得动力D、实践就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得唯一标准10、把人得认识瞧成就是上帝得启示或绝对精神得产物,这种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唯物主义D、辩证法1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蕴含得哲理就是( )。

A、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B、经验就是判断就是非得标准C、时间就是检验就是非得标准D、实践就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得标准12、牛顿说“假如我能够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得肩膀上。

【免费下载】马克思原理第二章复习题含答案

【免费下载】马克思原理第二章复习题含答案

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A.自然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基础 B.哲学随着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C.先进思想力量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D.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是哲学发展的动力
E.哲学为科学提供理论指导
三、简答题 1.简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的思想。
(1)实践之所以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2)就真理的本性而言,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要判明主观同客观是否符合 以及符合的程度,只在主观范围内是根本无法解决的。同时,客观世界本身也不能充当检验 真理的标准,唯一能够充当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沟通起来 的“桥梁”,即社会实践。(3)就实践的特点而言,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直接 现实性和普遍性的特点。其中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它能够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主要根 据。 2.简述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辩证关系:(1)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生活动的两大目标。(2)真 理和价值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凡有真理的必有价值,凡有价值的东西不应与真理相悖。 (3)但真理与价值又是有区别的,它们侧重点有所不同,真理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 的一致,价值则强调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特点,而人的需要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满足 人的不合理需要这类事物所体现的价值,与真理常常是相悖的。(4)只有通过正确反映对象 并能动地改造对象以满足人的需要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甚至是最高价值,才能实现真理与价 值的统一。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性是其突出的特点,其是生动的、形象的,为深入事物本 质的;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它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 容,因而是深刻的。 两者关系:首先,理性认识必须依赖于感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认识论的唯物论)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认识论的辩证法);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 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该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概真题分章练习第二章答案

马概真题分章练习第二章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分章练习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2013.4.7.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比较,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缺陷,一个是缺乏辩证法的观点,另一个是()P102A.缺乏实践的观点 B.缺乏反映论的观点C.缺乏一元论的观点D.缺乏可知论的观点2013.4.8.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A.客观性 B.能动性C.抽象性D.形象性2013.4.9.真理具有客观性,被称为客观真理,是因为()P114A.真理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B.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C.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D.真理是大多数人承认的客观事实2013.4.1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P119A.普遍性 B.特殊性C.不确定性D.绝对性2012.10.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P104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2012.10.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P110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C.认识—实践—认识D.实践—认识—实践2012.10.9.作为真理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与时俱进的,这是因为真理具有()P116 A.相对性 B.能动性C.绝对性 D.普遍性2012.10.10.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人们的认识是否()P114A.与多数人的愿望和要求相符合 B.与已被实践证明的理论相符合C.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D.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2012.4.7.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是( ) P104 A.认识客体具有客观性的观点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C.物质世界可以认识的观点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2012.4.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P110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C.理论—实践—理论D.实践—认识—实践2012.4.9.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 )A.形象性B.能动性C.客观性D.抽象性2012.4.10.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 )P116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C.真理中包含着错误D.真理来源于主观创造2011.10.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P93A.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2011.10.9.感觉、知觉、表象是()P106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思想体系的三种形式2011.10.1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答案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答案第二章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人的视觉感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780微米,称为可见光谱。

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的颜色,一般来说,700为红色,580为黄色,510为绿色,470为蓝色,400为紫色。

材料2: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

但是在我们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比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

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所造成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

根据唯物辩证认识论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分析材料1、2。

[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首先它坚持认识论的唯物主义反映论路线,认为客观事物存在于人的客观之外,世界是可知的,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同唯心主义认识论和不可知论相对立,同时,它认为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矛盾运动过程,在认识过程中,主体对客体信息具有能动的选择和重构作用,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消极、直观、被动的反映论存在着原则的区别。

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构不仅表现在理性认识过程中,也表现在感性认识过程中。

考题以视觉的形成说明了这一点。

人的认识过程首先是形成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中首先产生的是各种感觉,获取信息量最大的视觉是人的感觉之一。

人认识事物,就要获取足够、真实的客体信息,并对客体信息进行加工、改造、选择、变换和组织。

首先是通过感官并借助于感官工具,把客体的物理、化学等形式表现出来的实物形态的信息(如本题不同光波的光)转化为能被人的感官接受的关于客体特征的信息,从而产生各种感觉(如本题的视觉),形成感性认识。

客体信息丰富而复杂,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吸收全部信息,只能吸收对于形成客体直观映象和内在本质所必需和必要的信息,这就要对客体信息进行选择,人的感官实际上是信息过滤器;人的感官的生理阈限的天然局限性也决定只能选择某些客体信息(如本题讲的人的视觉器官只能在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内进行反映)。

大学马克思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马克思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习题库、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C发展的观点D.物质2.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

A.是理性自主的道德活动B.被称为践行”实行”或行”与知”相对应,但主要是指道德伦理行为C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D.是主观改造客观对象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3. 在实践活动中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是()。

A.实践主体B.实践客体C.实践行为D.实践中介4.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

A.实践主体B.实践客体C.实践行为D.实践中介5. 达成实践主体和实践客体相互作用的是()。

A.践主体B.实践客体C.实践行为D.实践中介6.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是()。

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指向关系7. 主体把眼睛作为自己身体器官的延长包括在主体的活动之中,属于()。

A.实践主体B.实践客体C主体客体化D.客体主体化8. “见多识广”这一成语所包含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9. 恩格斯说: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 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0.把人的认识看成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唯物主义D.辩证法11.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所蕴含的哲理是()。

A.感性认识咼于理性认识B.经验是判断是非的标准C.时间是检验是非的标 准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12.牛顿说 “假如我能够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 膀上。

”这句话肯定了()。

A.感性认识的作用B.理性认识的作用C 直接经验的作用D.间接经验的作用13.毛泽东指出: “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练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练习题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A.认识B.探索C.创造D.实践2.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是()A.认识B.发明C.创新D.实践3.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著作是()A.《自然辩证法》B.《德意志意识形态》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D.《共产党宣言》4.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A.主体创造客体的活动B.作为主体的人的日常活动C.主体适应客观环境的活动D.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5.“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的这段话是指()A.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6.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段话的意思是()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7.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

”这段话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8.在认识的本质上,存在的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C.唯物主义路线和唯心主义路线的对立D.能动的反映论和直观的反映论的对立9.“从物到感觉和思想”是关于认识本质问题上的()A.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认识路线B.形而上学直观反映论的认识路线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认识路线D.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认识路线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是()A.感性认识来源于现实生活,理性认识来源于理性思维B.感性认识是正确的,理性认识是错误的C.感性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理性认识来源于人的主观思维D.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11.习近平指出:“如果我们能将理论高度与实践尝试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做好领导工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练习及答案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实践的主体是()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实践的客体是()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4、实践的中介是()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陈出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说明()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说把他造出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性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1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14、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16、“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的”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1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

马克思原理第二章习题答案

马克思原理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二章认识论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B )A.永恒性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B)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这说明( C )A. 真理具有客观性B. 真理具有绝对性C. 真理具有相对性D. 真理具有全面性4.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C)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5.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A )。

A.改造和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C.满足和被满足的价值关系D.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6.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

这说明(A)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7.概念.判断.推理是(C)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C.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8.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理论。

这犯了(C)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C.教条主义的错误D.经验主义的错误9.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D)。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10.真理是(C )。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B.对人们有用的认识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D.为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思想1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C)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1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点根本区别,其中一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认识是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另一点是它强调(D)A.认识开始于感性经验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B )A. 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B.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C. 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D. 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14.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15.感觉.知觉.表象是( A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16.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C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7.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D )A.伟人之言B.吾人之心C.众人意见D.社会实践18.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A )A.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B.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C.真理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多样性D.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1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D )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0.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C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二、多项选择题1.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ABCD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BC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画饼不能充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2021年修订版)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2021年修订版)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2021年修订版)完整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民解放的科学1. 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页眉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名词解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旧唯物论反映论唯心主义先验论不可知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非理性因素人类认识的总规律真理谬误真理的客观性价值的本质价值原则真理原则二、单项选择题(1)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是(A )A反映论 B实践论 C先验论 D可知论(2)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B )A科学兴趣 B社会实践 C求知欲望 D好奇心(3)物质生产实践主要处理(A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D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4)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而(A )A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 B真理中包含谬误的认识C谬误中包含一定的真理性认识 D谬误是真理不可摆脱的对立面(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B )A发现真理 B改造世界 C创立科学理论 D改造客观规律(6)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属于(D)观点A客观唯心论 B主观唯心论 C旧唯物论 D辩证唯物主义(7)认识的本质在于( B )A主体创造 B能动反映 C社会实践 D客观存在(8)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是(C)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C个别——一般——个别 D一般——个别——一般(9)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说明(B )A实践对理论有决定作用 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比实践更为重要 D实践比理论重要(10)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D )A本质认识 B深刻认识 C内在认识 D正确认识(1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B )A人们对每一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12)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D)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13)“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说明( B )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C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能成为行动的依据 D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发言权(14)从认识发展的规律看,“熟知”与“真知”的关系是(B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15)唯心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是( B)A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 B唯心论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C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D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16)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 D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唯物论和唯心论都可以承认的观点(17)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C )A科学知识 B丰富的经验 C社会实践 D人类的认识能力(18)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D)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上升到理性认识C这一认识是否反复多次 D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19)唯物论和彻底的唯心论的认识论都是(B )A反映论 B可知论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先验论(20)假象是(C )A人们认识中发生的错觉 B从正面反映本质的现象C从反面歪曲本质的现象 D不表现本质的现象(2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的含义是(D)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 B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除了实践标准还有其他标准 D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检验理论是一个过程(2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论认识论的区别是( C )A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认识发展是辩证的过程C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3)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C)A认识与实践 B真理与谬误 C真理与价值 D抽象与具体(24)人们的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 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25)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根本原因是(D)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C环境与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26)“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不以革命的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说明(C)A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B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C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D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27)从本质上看,认识是( D)A主体心灵的主观创造 B主体心灵对客体的直觉C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B)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29)“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的观点属于(C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30)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就形成对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

马原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马原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马原第二章试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A.能动的反映论 (?)B.经验论 ( )C.先验论 ( )D.不可知论 (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 ( )B.实践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 )3.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 )C.科学实验 (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 4 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 )1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每个人必须事事经过实践才能有认识 ( )B.只要坚持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 ( )C.直接知识来自于实践,间接知识不来于自实践 (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于实践 (?)6.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的涵义的是:()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 )C.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 )7.“学而不思则罔”是指:()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认识 (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 )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四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观点B.认识观点C.物质观点D.意识观点2."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这一论断体现了A.先有理论后有实践B.理论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C.理论是实践的来源D.认识决定实践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A.客体B.主体C.实践D.意识4.从根本上把人的反映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区别开来,作为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的是A.创造性B.摹写性C.选择性D.反复性5."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二、多项选择题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包括A.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B.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C.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问题D.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7.反映论都承认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客观物质世界是认识的唯一来源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8.一个人闻到鲜花的芳香,看到鲜花的颜色,这种认识形式属A.理性认识的初级阶段B.感觉C.知觉D.认识的初级阶段9.理论对实践的依赖主要在于A.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正确理论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C.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D.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10.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的飞跃的条件有A.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B.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C.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D.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三、简答题11.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特点。

12.简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及其意义。

四、辨析题13.整个世界都是认识的客体。

14.由于认识主体不同,因而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

五、材料分析题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607年,22岁的徐霞客开始了他的考察旅行,开辟了系统地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新方向。

徐霞客早年的考察活动以登山访古迹为主,他在出游之前,都要阅读有关的地理书籍,找出一些有疑问的地方,确定考察的重点目标。

他先后考察了北方一带的泰山、恒山、嵩山、华山、五台山、盘山,东南一带的黄山、庐山、天台山,福建的武夷山、九鲤湖,广东的罗浮山等地。

在考察中,他总是突破书中的记载,力求有新的发现。

因而他常常不走人们经常走的路,而是走很少有人走的路或另开新路。

1636年,已经51岁的徐霞客,又开始了时间更长、路途更远更艰苦的考察。

他要填补已有地理书中的空白,考察祖国的西南地区。

他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考察工作,终于完成了一次为期四年的最重要的考察活动,获得了许多前无古人的成就。

[材料2]一个做地质工作的朋友,在最近一次勘探中迷了路,经历了一些小小的惊险。

后来他说:"干粮带得很多,倒是在找水的事情上,让我多了与往日不同的感受。

"朋友说:"这次勘探,我们请了一位山民做向导,没想到天气不好,向导也迷了路,我们就走了整整一个星期。

带的水喝完了。

地图上标志这座山里是没有河的,连一条小溪流也没有。

向导说不用急,森林里最多的就是水了。

""水在哪儿?"我们问。

他指了指不远处一洼肮脏的泥坑,那里聚着一些水。

向导没有理会我们的表情,自己去采了一束草,把草编成碗的样子,开始往饭盒里过滤那洼水,过滤了几遍之后,水渐渐地清了,放了两片饮水消毒片,水果然就能喝了。

这是他告诉我们的第一种取水的方法。

晚上在进帐篷之前,他把塑料布一张张地撑开,在树干上吊住四角,早上,每一张塑料布里就都聚满了露水。

要是没有水洼,他就找那些树干很粗树叶很大果实很多的树,用刀子在树上挖一个洞,不久就会有水慢慢地流出来,颜色有些淡绿,应该叫树汁儿吧。

或者在潮湿地带找那些很粗的藤,把藤茎割一段,就会有水流出。

这一段流完之后,再在这根藤上离开尺把远再割。

他给我们提供的水源还有野仙人掌、野麻竹、野丝瓜……这位只有小学文化的向导让我们震惊极了。

在我们的意识里,这个森林既然没有河,老天不下雨,那就是没有水的,但是在他的眼里,随便一个角落似乎都藏有水。

原来我们以为根本无法寻觅的东西,却是这样地处处留踪,处处有源。

请回答:⑴分析材料1,如何看待徐霞客的考察旅行?⑵分析材料2,说明向导为什么会有如此丰富的找水经验?⑶结合材料1、2阐述它们共同体现的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1.A2.B3.C4.A5.D6.ABCD7.BCD8.BD9.ACD 10.ABCD11.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特点。

【答案要点】⑴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它包括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它们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促使感性认识不断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感性认识的基本特点:一是直接性,就是感性认识是人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不存在中介。

二是具体性,就是感性认识所反映的是事物具体而生动的形象。

三是表面性,就是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反映。

⑵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它也包括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人的思维总是沿着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这一过程进行的。

理性认识的基本特点:一是间接性,即它是经过头脑思维这个中间环节而产生的。

二是抽象性,即它是以概念、判断、推理这种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

12.简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及其意义。

【答案要点】①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也就是理论指导实践,精神变物质的过程。

②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

这次飞跃的意义是:第一,理论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科学理论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改造世界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使认识物化、对象化,使认识变为现实,使精神力最转化为物质力量。

第二,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认识受到实践的检验而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

13.整个世界都是认识的客体。

【答案要点】错误。

认识的客体是指认识的主体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所指向的对象,即进入实践范围和认识范围的那部分事物。

世界具有无限性。

在整个世界中,既有人类已经认识和改造过的对象,也有人类尚未认识和改造过的对象。

人类尚未认识和改造过的对象,不能称之为认识的客体。

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随着实践和认识的进一步发展,会有愈来愈多的事物进入实践领域和认识领域,成为认识的客体。

14.由于认识主体不同,因而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

【答案要点】错误。

①真理的相对性一是指真理反映事物的近似性、不完全性,二是指真理之所以真总是相对于一定条件的。

②真理的相对性不是因为认识主体不同所致,而是因为真理总是借助于一定的主观形式去反映客观内容,真理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总是有条件的存在,所以才使真理具有相对性。

③真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成果,它不会因认识主体的不同而改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答案要点】⑴徐霞客自幼立志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成年后乐于对自然地理进行考察旅游,不畏艰险,毕生不疲,一方面是出于对祖国秀丽山川无比热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搞清原有地理书上的疑问,填补其中的空白,让国人对祖国的地理环境有更全面、更深入、更正确的了解。

徐霞客经过一生的不懈努力,写出了《徐霞客游记》这部传世巨著,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徐霞客把亲自实地考察作为完成考察旅行既定目标的基本途径,总是针对有关地理书籍存在的疑点确定具体考察的重点,在考察中又总是突破书中的记载,力求有新的发现,走很少有人走的路或另开新路。

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亲身的体验去获取真实的第一手材料。

⑵向导是本地山民,长期生存于此,因而对山地情况十分了解。

长期在山区的生活经历,也会积累起各种克服困难的丰富经验。

文中向导显示出的种种找水途径,或者是他人或前辈所传授,或者是自己基于对山地自然特点、动植物含水情况的熟悉而掌握到的,总之都是山民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

⑶材料1和2都说明,人们的认识不是人的头脑中所固有的,也不是人们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在材料1中,《徐霞客游记》不是在家中闭门造车写出来的,而是在多年跋山涉水的实地考察中对考察对象的真实记录。

在材料2中,山民向导的找水经验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而是祖祖辈辈在山地生活实践中慢慢积累起来的。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接触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获得感性认识,由此深入事物的内部,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由此可见,人们对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归根结底都是在实践中获得的,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因此材料1和2共同体现的哲学道理就是"实践出真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