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柯达案例

合集下载

柯达在中国胶卷市场营销战略

柯达在中国胶卷市场营销战略

柯达在中国胶卷市场营销战略引言柯达(Kodak)是世界知名的照相机和胶卷品牌,自1888年成立以来一直是照相机和胶卷行业的领导者。

然而,随着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的兴起,胶卷市场逐渐萎缩,柯达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挑战。

本文将探讨柯达在中国胶卷市场的营销战略,帮助柯达找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之道。

当前市场状况在数字相机的普及和智能手机摄影的兴起下,胶卷市场需求不断下降。

然而,作为相对年轻的摄影爱好者,一些年轻人重新发现了胶卷摄影的魅力,因此仍然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

柯达在中国胶卷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但市场竞争激烈,需要制定新的营销战略以保持竞争力。

目标市场定位柯达应该清楚地了解目标市场,并制定相应的市场定位策略。

考虑到年轻人对胶卷摄影的兴趣,柯达可以将目标市场定位为时尚摄影爱好者和追求个性化摄影体验的年轻人群体。

通过提供独特的摄影体验和个性化的产品定制服务,柯达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并与他们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产品策略在中国胶卷市场,柯达应该优化产品线,并推出高品质的胶卷产品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柯达可以通过提供不同感光度、颜色鲜艳以及特殊效果的胶卷产品,来吸引摄影爱好者选择柯达的产品。

为了满足年轻人对个性化的需求,柯达还可以推出定制化的胶卷产品,例如可供个人设计的包装和个性化印刷服务。

价格策略在制定价格策略时,柯达应考虑到目标市场的消费能力和竞争对手的定价水平。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柯达可以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例如通过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增值服务来进行定价。

同时,柯达也应注意定价的合理性,确保价格与产品的品质和价值相匹配,以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渠道策略柯达应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渠道来扩大销售网络和提高产品的可见性。

在线上渠道方面,柯达可以建立自己的官方电商平台,通过线上推广和销售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在线下渠道方面,柯达可以与一些摄影器材销售商合作,将产品放置在他们的实体店铺,并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柯达产品。

企业经营失败经典案例研究

企业经营失败经典案例研究
问题分析
结论
CHAPTER
02
失败原因分析
1
战略错误
2
3
有些企业没有明确的长远规划,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迷失方向,无法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缺乏明确战略
企业可能对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理解错误,导致其产品或服务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难以获得市场份额。
错误的市场定位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如果没有及时调整战略、更新产品或服务,很容易被竞争对手超越。
缺乏创新和适应性
市场竞争
竞争对手的威胁
市场中存在强大的竞争对手,可能通过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占据优势,使企业市场份额受到挤压。
03
资源分配不合理
企业可能将资源过多地投入到某些领域,而忽视了其他具有潜力的领域,导致资源浪费和错失机会。
管理问题
01
缺乏有效的领导力
企业领导者可能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导致企业发展方向不明朗,内部管理混乱。
感谢您的观看
WATCHING
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战略方向,以适应市场变化。
及时调整战略
面对市场竞争,企业需要灵活应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保持竞争优势。
灵活应对竞争
企业需要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和渠道拓展。
把握消费者需求
适应市场变化
提高管理水平
THANKSFOR
企业经营失败经典案例研究
2023-10-30
失败的企业经营案例概述失败原因分析应对策略与解决方案结论与启示
contents
目录
CHAPTER
01
失败的企业经营案例概述
案例一:柯达公司
背景介绍
柯达公司是一家美国的影像和相片处理公司,曾经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品牌之一。然而,由于市场变化和技术更新的影响,柯达公司在21世纪初开始面临困境。

(完整版)柯达案例分析(终板)

(完整版)柯达案例分析(终板)

柯达破产剖析目录事例概括一.简介1.公司介绍2.发展历史3.销售领域4.柯达现状二.宏观环境剖析1.经济环境2.技术环境3.社会文化环境4.政治法律环境三.微观环境剖析1.行业背景2.竞争者情况剖析3.公司内部剖析四.柯达 swot 剖析7团队成员:迟雅璐7杨舒涵郝梦笔田赛33344556781. 公司内部优势 (Strengths) 20209年 5 月 18 日2. 公司内部劣势 ( Weaknesses) 93. 公司外面环境时机 ( Opportunities) 104. 公司外面环境威迫( Threats )11五.柯达给我们的启迪和教训10事例概括北京时间 1 月 19 日午间信息,柯达周四宣告,柯达及其美国子公司已经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

柯达表示,此举在于增强其在美国和国外的财产流动性,将非战略知识产权商业化,妥当解决遗留的欠债问题,并使公司专注于最有价值的业务。

剖析:一.简介1.公司介绍伊士曼柯达公司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始创于1880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

柯达是“信息影像”行业的主要参加者之一,这个行业的市场价值达3850亿美元,包含设备 ( 如数码相机和掌上电脑) 、基础设备 ( 如在线网络和影像冲印系统) 以及服务和媒介( 如接见、剖析和打印影像的软件、胶卷和相纸) 。

柯达利用先进的技术、广阔的市场覆盖面和一系列的行业合作伙伴关系来为客户供给不停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以知足他们对影像中所蕴含的丰富信息的需求。

2.发展历史1880 年,乔治·伊斯曼在美国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成立了伊斯曼干版制造公司,利用自己研制的乳剂配方制作照相机用干版胶片。

1888 年,伊斯曼公司正式推出了柯达盒式相机,和那句有名的口号:“你只要按动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来做。

”1891 年,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借助乔治·伊斯曼开发的软胶卷,发了然首款电影摄像机。

柯达公司借此时机进入了电影胶片领域,并向来保持垄断地位到现在。

战略管理失败案例柯达

战略管理失败案例柯达

战略管理失败的背景
01
02
03
04
05
1. 技术转型失 败
在数码技术初露端倪的时 候,柯达公司就已经意识 到了这一趋势,但在实际 操作中,公司过于依赖传 统的胶卷业务,没有能够 及时进行技术转型
2. 组织结构问 题
柯达公司的组织结构过于 复杂,层级过多,导致决 策效率低下。这使得公司 在面对市场变化时反应迟 缓,错失了转型的良机。
启示:企业应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 ,培养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行业变 革时期,应勇于探索新的技术方向,以保持
竞争优势。
建立有效的战略执行体系,确保战略落地
柯达公司在多次尝试调整战略后,仍未能有效执行。 一方面,公司内部对战略变革的接受程度不一,另一 方面,缺乏有效的执行团队和制度保障,导致战略难 以落地。
3. 缺乏创新
随着市场的变化,柯达未 能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 品升级。同时,在营销策 略上也缺乏创新,无法吸 引年轻消费者。
4. 对市场趋势 的误判
柯达的高层管理者过于乐 观地预测了胶卷业务的前 景,忽视了数码技术的崛 起。这使得公司在战略规 划上出现了重大失误。
5. 缺乏合作与 联盟
柯达未能与其他公司建立 战略合作关系或联盟,以 共同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 。这使得公司在数码时代 的竞争中显得孤立无援。
战略管理失败案例:柯达
2023-10-29
contents
目录
• 案例背景介绍 • 柯达公司战略管理失败的原因分析 • 柯达公司战略管理失败的后果 • 战略管理失败案例的启示与建议 • 总结与反思
01
案例背景介绍
柯达公司简介
• 柯达公司成立于1881年,总部位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影 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曾经在胶卷、相纸、相 机、影像输出设备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20世纪90年 代达到了其巅峰时期。然而,随着数码技术的兴起,柯达公 司未能及时转型,导致其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市场营销】消费心理学典型案例

【市场营销】消费心理学典型案例

消费心理学典型案例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消费心理学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

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

消费心理是影响消费者实施消费行为的众多因素之一,而不是全部。

不是所有的消费心理都能转化为消费行为的;也不是所有的消费行为都是由消费心理引发的。

产生什么欲望,是个人问题,可以用消费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如为什么或怎样产生对异性的需求;满足欲望的6W(何时、何地、何手段等)2H(何代价等)如何选择,则是消费行为学问题,要用以文化人类学为基础的“消费行为学”来研究。

如,是通过抢婚、还是上帝安排、还是父母之命、还是自由恋爱来满足对异性的需求;“消费行为学”认为,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的因素有:文化因素(文化、亚文化、社会阶层);社会因素(相关群体、家庭、角色与地位);个人因素(年龄、生命周期段、职业、经济环境、生活方式、个性、自我概念);心理因素(动机、认知、学习、信念、态度)。

消费心理仅仅是影响消费者实施消费行为的一部分因素,而不是全部。

二者的分别,不是可有可无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营销史上的多数企业的胜败得失,促销活动方案或策划者本人的优劣判断,往往都是以二者的区别为起点的。

端正促销目的:消费行为VS消费心理应该是定价策略吧以下是我在网上找的比自己说的好就引用了还有案例定价策略是指企业根据市场中不同变化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程度采用不同的定价方法,制定出适合市场变化的商品价格,进而实现定价目标的企业营销战术。

(一)新产品定价策略新产品的定价是营销策略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它关系到新产品能否顺利地进入市场,能否站稳脚跟,能否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国内外关于新产品的定价策略,主要有三种,即取脂定价策略、渗透定价策略和满意定价策略。

柯达公司案例分析

柯达公司案例分析

柯达公司案例分析目录一.环境分析········································································1.外部环境分析·································································2.内部环境分析·································································二.市场营销分析································································1 .前期数据调查·································································2.市场营销手段··································································三.战略分析·········································································1.1993年前后对比························································2. 利用SWTO模型分析·····················································3. 利用IFE矩阵分析······················································4. 柯达公司的战略转型·························································四.总结··············································································1.柯达危机的原因分析····················································2.启示··········································································五.人员安排·········································································一.环境分析1.外部环境分析1.1世界经济2008年美国爆发了严重的次借贷金融危机,影响至全球经济发展。

战略管理失败案例柯达

战略管理失败案例柯达

柯达公司在数码相机领域的失误
柯达公司在数码相机领域的失误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产 品定位不准确。柯达公司推出的数码相机产品线较为单一, 缺乏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产品型号,无法满足市场的多样化 需求。
其次是技术研发不足。柯达公司在数码相机领域的技术投入 相对较少,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无法与竞争对手 抗衡。这导致柯达公司在数码相机市场的份额微乎其微
《战略管理失败案例柯达 》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柯达公司背景 • 战略管理失败案例 • 从案例中吸取的教训 • 结论
01
柯达公司背景
柯达公司概述
柯达公司(Eastman Kodak Company)成立于1881年,总 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是一家全球著名的摄影和影 像产品及服务提供商。
在这个过程中,柯达公司也尝试过进行一些改革,例如推 出数字相机并开展数字印刷业务,但由于战略方向不明确 ,这些措施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实施。
缺乏数码转型战略,错失市场机遇
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许多传统胶卷厂商纷纷转型数码业务,然而柯达公司在这 方面表现得过于保守和迟缓。
柯达公司缺乏一个明确的数码转型战略,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的变化,错失了数码 时代的机遇。虽然柯达公司在后期也加大了对数码业务的投入,但为时已晚,市 场份额已经被其他竞争对手抢占。
柯达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涵盖摄影、打印、电影、医疗等多个 领域,曾经是全球影像行业的领导者。
柯达公司历史及发展
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乔治·伊斯曼于1881年创立了柯 达公司,并推出了第一台便携式相机。
20世纪中期,随着彩色胶片的发明,柯达公司再 次引领了影像行业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展。
20世纪初,柯达公司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摄影公司 之一,并进入了电影和电视领域。

案例:柯达与富士之争

案例:柯达与富士之争

案例:柯达与富士之争多年来,美国和日本在经济领域里的竞争非常激烈。

正当日本的资本大规模侵入美国时,美国柯达胶卷公司却悄悄地打进了日本,争夺着实力雄厚的日本富士公司的市场。

远在1899年,具有100多年历史的柯达公司已开始垄断日本市场。

但在第二次大战后,为了使满目疮痍的日本能及早恢复经济和重振民族工业,柯达公司和许多外国企业一样被迫迁出日本。

嗣后40年中,富士胶卷公司取得很大进展,占据了日本70%的市场,并积极向海外开拓。

较小型的柯尼卡公司在日本也获得了市场的20%,而受到排挤的柯达公司和一些欧洲的同行仅占10%。

同时,富土公司还在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处处显示出其咄咄逼人之势。

1985年,柯达公司总部开始意识到富土方兴未艾的猛烈攻势已威胁到自己生存,并决定予以反击。

日本是世界最大的胶卷市场。

柯达公司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打入日本本土。

于是,柯达公司急忙赴东京开办分公司,并进行大规模投资,共达500万美元。

5年多来,柯达产品在日本的销量上升了6倍;1990年营业额竟达13亿美元。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因为它是在最强大的地头蛇富土及柯尼卡的排挤下取得的。

柯达腾飞的奥妙在于:1、销售方面。

柯达日本分公司的经理阿勃持.塞梅认为,美国人在人、地两生的日本很难打开销路,必须借助日本人的力量。

于是,它起先把销售业务包给大阪一家大商业公司,结果推销时工作顺利。

然后,它又干方百计地与该公司实行合资经营,这样,销售有了保证。

2、多方投资。

构达日本分公司向与自己业务有关的企业进行投资,或合并、或吞并,充分利用日本的人力和财力,扩大自己的实力。

例如,它买下了启农工业公司20%的股票。

这家公司生产20毫米小型照相机,影片摄影镜头等。

但它知名度不高,柯达即贴上了它的商标出售,这对双方都有利,柯达从该公司获得了大量生产技术。

3、广泛地进行促销宣传。

正当富士和柯尼卡致力于海外扩张时,柯达公司花了相当于2倍它们两家的广告费,在日本各地大做广告。

市场营销柯达案例

市场营销柯达案例

市场营销案例失败的柯达营销战略拥有132年历史的伊士曼柯达公司于2012年轰然倒下,正式申请破产。

这个相机与胶卷行业的巨无霸从辉煌走向没落的过程令人唏嘘,个中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营销战略的视角分析它衰落与破产的原因。

柯达失败源于其战略性失误导致错过数码相机的浪潮,企业过于庞大而低效又导致其转型缓慢,无法跟上竞争对手的脚步。

很快从一个市场领先者退化为市场追随者,直至最后被市场所淘汰。

“战略决定成败”,从一开始柯达就犯了战略性的错误。

尽管1975年柯达公司就研发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可是他们却固执地坚守着传统相机和胶卷的地盘,拒绝改变,从而错过了抢占数码相机市场的先机。

柯达股东一直难以割舍传统相机和胶卷带来的丰厚利润,安于守成,始终犹豫不决,不愿冒转型带来的巨大风险。

殊不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竞争对手不会在原地等待,尽管柯达最早研制出了数码相机,但不代表可以永远垄断这一技术。

柯达的竞争对手正是看到了在胶卷领域难以撼动它的霸主地位,因此全力研发、开拓数码相机市场。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竞争极其惨烈,生存机会稍纵即逝,谁先抓住命运之手,敢于冒险,谁就能站稳脚根乃至大获全胜。

一步领先,不代表步步领先;可是一步落后,往往是步步落后。

很少有哪家电子企业可以长盛不衰,“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十来年”。

电子巨头已经接二连三地倒下,下一个会是谁?夏普、索尼、诺基亚、还是苹果……?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就柯达的是传统相机和胶卷技术,而毁掉柯达的也恰恰是它们。

从产品寿命周期来看,1975年刚刚问世的数码相机显然处于产品的导入期。

这个阶段产品的特点是性能不稳定,竞争威胁低,分销商少,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时间相对较长,利润几乎不存在。

但同时它又具有开拓者优势及生产者优势:规模经济、技术领导地位、专利、稀缺资源的所有权,以及其它进入壁垒。

柯达显然应该在这个时期采取相应的定价和营销战略,努力开拓市场,通过广告宣传和体验式营销等扩大产品知名度,迅速抢占市场。

关于柯达中国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关于柯达中国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关于柯达中国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第一篇:关于柯达中国市场营销案例分析关于柯达中国市场营销案例分析内容摘要:多年来,伊士曼柯达公司在影像拍摄、分享、输出和显示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百多年来帮助无数的人们留住美好回忆、交流重要信息以及享受娱乐时光。

但是随着数码技术的崛起,柯达公司于2012年1月19日申请破产保护。

本文重点分析柯达的成功营销之路和面对危机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成功、破产、传统一、公司简介:柯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是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员工约8万人。

多年来,伊士曼柯达公司在影像、分享、输出和显示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百多年来帮助无数的人们留住美好回忆、交流重要信息以及享受娱乐时光。

但是随着数码技术的崛起,柯达公司于2012年1月19日申请破产保护。

二、柯达成功营销之路:柯达公司创办于1880年,一百多年来,柯达品牌背后代表的是先进的的光学影像技术和拍照的快乐,几乎成了胶卷和照片的代名词。

在床头影像行业里,柯达占有60%的市场,是无可置疑的霸主。

即使富士这样强劲的对手使用各种手段屡屡发起进攻,也被柯达一一击退。

柯达公司的历史是世界影像行业发展的的缩影,1885年,柯达产出世界上第一个民用胶卷。

1888年,制造了第一部民用相机,同年,柯达打出了第一个广告,画面上一个只手举着柯达相机,旁边是创始人伊士曼写的自信而自豪的承诺:“你压下按钮,其余有无负责。

”柯达上市后,一举获得成功。

1964年,柯达经过十年的研究,推出了一种“立即自动”相继,这种相机机型更加简洁轻便,便于携带;操作简便,无需测距对光,就能获得清晰照片;底片装卸便利安全。

这种“傻瓜式”的相机上市之初就销售掉750万架,一举创下了相机销售量的世界纪录,在影像行业里,可以说大部分的创新都与柯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辉煌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也成就了柯达庞大的影像帝国。

柯达公司市场战略及失败原因(精选五篇)

柯达公司市场战略及失败原因(精选五篇)

柯达公司市场战略及失败原因(精选五篇)第一篇:柯达公司市场战略及失败原因柯达公司在中国的市场营销战略分析2011年10月1日,拥有131年历史的相机制造商伊斯曼-柯达公司提交破产保护申请。

这一消息无不令人震惊!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那样一个大企业也会倒闭。

曾今的柯达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记忆,翻看以前的旧照片,可以看到每张照片后面的Kodak标志,而现在柯达却落得个破产的局面。

柯达公司业务范围曾遍布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何柯达公司在中国的营销战略会失败呢?回忆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的营销手段(1)多元化的产品组合策略:柯达的民用摄影产品和服务很丰富,包括柯达彩色胶卷、相机、相纸和冲印服务。

这样的产品组合给柯达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2)独特的销售渠道:柯达金典的广告语“柯达串起每一刻”深入人心。

柯达除广告之外还经常举办或赞助一些摄影大赛或文体活动。

例如1996年在中国举办的“柯达杯”奥运摄影比赛,2000年柯达公司与新浪网共同报道悉尼奥运盛会是其最近的一次。

此外柯达公开它的“傻瓜相机”的技术专利,让更多的厂家生产此种相机,以促进胶卷的销售。

(3)采取质量战略:柯达的质量很好用起来很方便,做到了令顾客满意,实现“人人都会用”的宗旨。

(4)发展好的品牌形象:柯达早期广告画面有孩子、狗和朋友的家庭场景。

这些镜头就是生活的场景,柯达正是通过这些亲切的画面来打动消费者的心弦。

“这就是柯达一刻,别让它溜走”、“柯达串起每一刻”,从而将这些广告语映入了消费者的脑海,使消费者很自然地把享受快乐时光与“柯达”这一名字联系在一起。

此外柯达还采取了本地化战略。

1998年3月23日,柯达公司在中国投资逾10亿美元,采用先进技术拓展在中国的产品生产和销售。

至2001年底,柯达公司在中国内地有6000家特许专营商店,并在厦门的海沧开发区兴建工业园,使之成为柯达胶卷的主要生产基地。

1997年,柯达公司在中国销售额达2亿美元,1998年在中国的新的投资,使已处于困境之中的柯达公司取得新的庞大的市场。

经典案例营销分析:第88讲 柯达向对手学习

经典案例营销分析:第88讲 柯达向对手学习

经营佐料之七十九向你的敌人学习案例背景感光产品市场的竞争一直非常激烈。

从50年代起,富士、樱花、爱克发等品牌纷纷崛起,不断向柯达发起猛烈的进攻。

面对这些进攻,柯达如何能才使得霸主宝座不致被人夺走?富士一直是柯达的最强劲的对手。

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前夕,正当柯达公司与奥委筹备人员为赞助费讨价还价时,富士主动出击,积极申请参加赞助,甚至把赞助费由400万美元提高到700万美元,使得奥运会上,富士大出风头,销量激增,给柯达以重创。

除此之外,在中国市场上,日本又抢先一步适应中国文化,在胶卷包装上印上中文说明和北京名胜天坛,这比包装上全是英文的柯达胶卷更能打动中国消费者。

这些活动一度使柯达总是慢富士半个节拍,处于被动不利的局面。

成功策略面临竞争对手的拙拙逼人,柯达的作法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洛杉矶奥运会受挫后,柯达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入对方的虎穴一搏。

1984年8月,柯达企划主管西格先生飞赴东京,研究如何在这块“拍照乐士”与富士争霸。

当时,日本摄影用软片和相纸市场规模高达22亿美元,而柯达只占10%。

其症结在于,柯达虽在日本做了四年的生意,但从无长期经营规划。

公司在日本既无直接销售网,也无生产踞点,更无驻地经理,在东京的25位职员,完全依赖各地的经销商。

经过周密的计划,西格开始出击。

1984年,柯达花了5亿美元在东京建立了一个总部,在名古屋附近建立了一个研究和发展实验室,并将其在日本的雇员从12人扩大到4500人。

柯达的另一手段是向对手学习。

在柯达公司制造部总经理威廉· F·福布尔办公室里,挂着一桢白雪皑皑的雄伟庄严的富土山大幅照片。

福布尔说:它不断提醒我要注意竞争。

在柯达公司的实验室里,研究人员有条不紊地对富士胶卷进行分析。

富士公司怎么改进,柯达就如法泡制,紧追不舍。

多年来,富士公司销售的胶卷色彩鲜艳,柯达公司的研究人员当初认为它的色彩失真,但他们很快发现顾客喜欢富士胶卷,于是柯达推出“VR-G”系列胶卷,其色彩与富士胶卷同样鲜艳。

合作营销十大经典案例全面

合作营销十大经典案例全面

合作营销十大经典案例美国马克威尔牌咖啡+日本面包公司上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的马克威尔牌咖啡在日本先后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样品派送,共送出咖啡样品1800万份,派送办法是把咖啡样品封在一斤装的面包包装内。

这一次规模巨大的合作营销取得了极大成功,不仅使得马克威尔咖啡销量在日本飞速上升,面包店也因销售了附带咖啡样品的面包,生意特别好。

消费者在品尝样品后,才知道马克威尔是最好的咖啡品牌,从而改变了消费习惯。

柯达胶卷+可口可乐1998年,柯达胶卷与可口可乐推出了“巨星联手、精彩连环送”的促销活动:消费者购买6罐装的可口可乐,可获赠l张“柯达免费冲卷,免费享受冲1卷胶卷的优惠”;反过来,消费者“在柯达快速彩色连锁店冲印整卷胶卷,即可送可口可乐一罐”。

这一活动双方都是名牌企业、名牌产品,这种不同行业企业间的联合促销能产生名牌叠加效应,达到双赢目的,对于消费者而言,自然也是种诱惑。

InteI+电脑品牌厂商1991年6月,英特尔发动的“内含英特尔”(IntelInside)广告攻势,它被公认为是建立起英特尔现有品牌地位的最为成功的策略。

英特尔藉补助Pc制造商的广告经费,换得计算机厂商同意在他们的电视、平面媒体和在线广告中,秀出英特尔的商标图案,这是“合作广告”运作模式的开始,其中,迅驰在市场推广上更将这种合作模式发挥到了极致。

在英特尔官方提供的一份“中国迅驰移动计算技术行业发布会支持厂商名录”上,除中国移动、中国网通等在内的3家电信运营商,以及以微软、金碟为代表的11家软件厂商之外,IBM、联想、戴尔、惠普、三星、宏基、东芝等25家知名硬件厂商也赫然在列。

惠普+星巴克咖啡调查显示星巴克在自己的2000万顾客中,90%都是互联网用户,星巴克立即决定在菜单上添加一份新的“甜点”:高速无线互联网服务。

惠普为星巴克引进了新的无线连接管理器,并安装了无线网络的大部分设备,只要客户进入具有无线支持能力的星巴克咖啡店,就能够立即自动检测并连接到网络。

市场营销学中营销短视症的例子

市场营销学中营销短视症的例子

市场营销学中营销短视症的例子企业能否深刻理解“需要”“欲望”和“需求”这三个词的不同,关系非常重大。

很多企业就因为它们不能够真正深刻理解顾客的需要,而犯下了致命的问题,这种问题被哈佛商学院的西奥多·莱维特(Theodore Levitt)教授称作“营销短视症”(Marketing Myopia)。

1960年,莱维特教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文章“营销短视症”,结果该文成为《哈佛商业评论》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章之一,几十年来总共已售出850000多份重印版。

在这篇著名的文章里,莱维特教授提到,顾客买一个能够在墙上打孔的电钻,其实不是为了这个电钻,而是为了得到墙上的那个“孔”。

如果看不到这一点,企业就犯下了“营销短视症”。

而营销短视症的代价非常之大,甚至可以导致整个行业衰败。

例如,自1804年英国矿山技师德里维斯克利用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之后,火车和铁路就成为现代最重要的交通系统。

在美国,19世纪也成为铁路的世纪,自1828年开始兴建铁路以来到1929年,美国成为全世界铁路网最发达的国家,铁路里程高达70万公里(中国到2015年年底全国铁路里程才达到12万公里)。

在此过程中,美国也诞生了著名的铁路大王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Cornelius Vanderbilt)。

范德比尔特的财富在其过世时占到当时美元流通总量的1/9,十分惊人。

然而,随着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兴起,20世纪50年代之后,美国铁路业就陷入了衰败。

为什么?莱维特教授在文中做出了这样的评论:“尽管需求在增长,铁路却陷入了困境。

并非其他运输业如汽车、卡车、飞机夺走了顾客,而是铁路自己没有去满足需求。

其他运输业之所以抢走铁路的生意,是因为铁路行业自以为是铁路行业,而不是运输行业。

铁路这样错误地看自己是因为它们注重铁路而不是运输,注重产品而不是顾客。

”营销短视症是企业非常容易犯下的一种致命错误。

例如,可口可乐的竞争对手是谁?如果你的回答是“百事可乐”,那么,你就和99%的人一样,回答错了。

营销案例分析(柯达)

营销案例分析(柯达)

《营销案例分析》平时作业柯达会被数码技术淘汰吗传统的照相技术基于光化学过程,感光材料从最初的蜡板发展到彩卷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

一个产业的兴衰沉浮,最大的现实依据是社会的需求结构与消费结构。

20世纪90年代数码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电子成像的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照相正经历着从化学成像向电子成像的转变。

一、辉煌的发展史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中国的彩卷市场基本都是富士的天下,柯达在与富士的角逐中由于更擅长于营销,最终取得了胜利。

它成功的经验是:①营销技术。

富士不肯向中国转让先进技术,只提供产品,给柯达留下了市场空缺。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柯达愿意提供先进技术,并救活了几个濒临倒闭的合资企业,柯达得到了进攻中国内地市场的机会。

②营销政府。

在营销技术的基础上,柯达全球副总裁叶莺女士开始营销政府,就是与中国政府签订排他性协议,规定从1998年以后的三年内中国政府不得引进其他外资(主要指富士)和建立合资企业。

这保证了柯达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

二、面临的困境美国影像市场协会(PMA)统计显示,2003年美国数码相机的销量首次超过了传统相机,传统相机在2000年创出的销售高点已经成为历史“绝唱”。

对于主营传统影像业的柯达而言,虽然还是市场老大,但日子可能会越来越难过。

2002年,柯达收入的70%来自传统的胶卷和摄影产品,公司全部营运收益亦来源于此。

该公司2003年7月23日公布的第二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利润约为1.12亿美元,比2002年同期锐减60%。

来自中国信息产业部的一份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00年第一季度,全国家庭数码照相机的拥有率仅为3%,而2002年全国将卖出80万台数码照相机,而且还在以年均35%的速度增长。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一直占据中国胶卷市场绝对领先地位的柯达当然不甘落后,宣布要将70%的研发费用投入到数码领域,并立志要在中国达到平均每一万人拥有一家柯达快速彩色冲印店的目标。

柯达的战略无疑是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能保住自己在行业内的霸主地位。

市场营销学柯达案例分析(共10张PPT)

市场营销学柯达案例分析(共10张PPT)
新技术的应用需要企业根据营销环境制订新的营销策划,作出新的经营
管理战略。柯达应该紧跟科技的步伐,开发应用尖端技术,加强对用户的服务, 以适应经济市场在知识时代的要求。

2.5

现如今经济环境下品牌能有效地使产品和服务差异化,
从推广胶片向降推广低数码购转变买,及的早占风领中险国西和部的复广大杂市场性。 ,并传播产品或服务所能够提供的 利益、培养感情、建立信任。 而营销管理者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能动地去适应营销环境
充分利用柯达冲印点分布多和广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全
程服务。

降低连锁店的成本,并且努力为连锁店提供齐全的柯达的设备。利用成本
优势占领影印市场。

从推广胶片向推广数码转变,及早占领中国西部的广大市场。占领中国低端市
场的同时也要向中端市场进发
2.3 对市场机会的察觉和把握能力是一个企业
能否成功的关键
• 加大对产品的科技投入,优化产业结构 • 客观分析企业的市场营销环境,加大力度完成对产品结构
的优化升级 • 适时调整自己的市场战略,拓宽销售渠道, 提高产品的
科技化水平和质量

• 2.8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理念。导致了消
费需求的变化,从最初地满足生存的基本需求,到对更高品质的要 求,再到追求个性化,时尚化。
• 新技术的应用需要企柯业根达据营必销须环境紧制订跟新科的营技销策发划展,作的出新方的向经营,管理以战消略。费者需求为导向,积极进行自
身的科技创新和经营重点的转变,创造利于自己的营销环境,再次打开 市场。

• 2.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生产力不断发 展,消费者需求也发生着变化,消费结构 和需求层次也不断提高,高科技产品的更 新更是可见一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营销案例
失败的柯达营销战略
拥有132年历史的伊士曼柯达公司于2012年轰然倒下,正式申请破产。

这个相机与胶卷行业的巨无霸从辉煌走向没落的过程令人唏嘘,个中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营销战略的视角分析它衰落与破产的原因。

柯达失败源于其战略性失误导致错过数码相机的浪潮,企业过于庞大而低效又导致其转型缓慢,无法跟上竞争对手的脚步。

很快从一个市场领先者退化为市场追随者,直至最后被市场所淘汰。

“战略决定成败”,从一开始柯达就犯了战略性的错误。

尽管1975年柯达公司就研发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可是他们却固执地坚守着传统相机和胶卷的地盘,拒绝改变,从而错过了抢占数码相机市场的先机。

柯达股东一直难以割舍传统相机和胶卷带来的丰厚利润,安于守成,始终犹豫不决,不愿冒转型带来的巨大风险。

殊不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竞争对手不会在原地等待,尽管柯达最早研制出了数码相机,但不代表可以永远垄断这一技术。

柯达的竞争对手正是看到了在胶卷领域难以撼动它的霸主地位,因此全力研发、开拓数码相机市场。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竞争极其惨烈,生存机会稍纵即逝,谁先抓住命运之手,敢于冒险,
谁就能站稳脚根乃至大获全胜。

一步领先,不代表步步领先;可是一步落后,往往是步步落后。

很少有哪家电子企业可以长盛不衰,“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十来年”。

电子巨头已经接二连三地倒下,下一个会是谁?夏普、索尼、诺基亚、还是苹果……?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就柯达的是传统相机和胶卷技术,而毁掉柯达的也恰恰是它们。

从产品寿命周期来看,1975年刚刚问世的数码相机显然处于产品的导入期。

这个阶段产品的特点是性能不稳定,竞争威胁低,分销商少,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时间相对较长,利润几乎不存在。

但同时它又具有开拓者优势及生产者优势:规模经济、技术领导地位、专利、稀缺资源的所有权,以及其它进入壁垒。

柯达显然应该在这个时期采取相应的定价和营销战略,努力开拓市场,通过广告宣传和体验式营销等扩大产品知名度,迅速抢占市场。

同时反观传统相机和胶卷市场,彼时产品已经进入成熟期,市场占有率高而利润丰厚,但是那时柯达就应该居安思危,以长远的眼光看待数码相机产品和市场,从其相机和胶卷市场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用于数码相机的研发和市场拓展。

尽管刚开始的开拓可能没有利润甚至是亏钱,但在胶卷大行其道的年代,柯达完全有足够的财力以成熟期的产品来支撑导入期的新产品。

但是很可惜,柯达错过了这个宝贵的时期,待到胶卷市场进入衰退成熟乃至衰退期的时候仍然抱残守缺,不愿面对变革,最终只能被时代无情地淘汰。

柯达让人觉得非常可惜的地方是,它是数码相机的制造者,更拥有当时垄断市场的一切有利条件:资金、技术、人才、市场占有率……,可是仅仅是因为营销战略上犯下的一个致命错误:最大程度攫取成熟产品的利润,推迟导入期产品的入市时间,结果
在大好条件下错过了一系列的机会,让机会一点一滴地从手中溜走。

多么可笑,数码相机的制造者最终败给了数码相机。

即便它不再是市场的领先者,只要不是醒悟得太晚,都不至于落到破产的地步。

可见营销战略是多么重要,不管你在其它方面有多优秀,一个战略的失误就可导致满盘皆输。

作为胶片时代当之无愧的老大,柯达鼎盛时曾占据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理所当然是这个市场的领先者。

市场领先者如果没有获得法定的垄断地位,必须会面临竞争者的无情挑战。

为了维护自己的优势,保住自己的领先地位,通常市场领先者可采取以下三种战略:1.扩大总体市场;
2.保护市场份额;
3.扩大市场份额。

显然,柯达既没有成功地扩大总体市场,也没有扩大市场份额,在保护市场份额上更是彻底失败。

在试图扩大整个市场容量的同时,市场领先者必须时刻注意保护自己的现有业务不受竞争对手的侵犯。

市场领先者如何才能保卫其领土不受侵犯呢?最有建设性的回答就是持续创新。

柯达作为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的制造者,本该占据行业制高点,但却由于决策层的短视和缺乏长远的战略性规划,柯达公司的产品发展重点长期围绕着已有胶卷、印像和冲洗业务,压制了数码相机的进步。

即使在摄影技术从胶片化向数码化转型的趋势十分明显时,柯达依然沉溺于传统胶片,直到不得不关闭生产了74年的胶卷工厂,才算是最后的认输。

百年柯达肯定有其非常成功的过去,但是所谓“成功是成功者的里程碑,失败是失败者的墓志铭”,从营销战略的角度看,成功只是开始,而失败则意味着结束。

营销战略的正确与否往往就决定了一家企业的命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