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体系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官方哲学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复苏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
——动乱中的教育
—教育的复兴
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
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
的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框架高中历史必修3必备知识框架历史学科的特点就是知识点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在掌握必修三的历史内容时需要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3必备知识框架,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历史必修3必备知识框架一、汉代儒学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①提出: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他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目的是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②实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③影响: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太学: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在中央兴办太学。
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二、宋明理学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①宋明理学的形成:北宋时,儒学家们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②代表人物及基本主张:程颢、程颐(北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后有物。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同时,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朱熹(南宋):理学集大成者。
著作《四书章句集注》。
A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陆九渊(南宋):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
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王阳明(明朝):心学的集大成者。
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
历史必修三全册知识纲要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2、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三、宋明理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2、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3、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4、主要内容:程朱理学: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明代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5、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四、明末清初思想家1、“异端”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认为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
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
他还主张男女平等,歌颂农民起义。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③学术上,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经世致用”;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汉字与书法(1)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汉字的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第一章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分类1. 农业手工业:耕作、养殖等2. 家庭手工业:纺织、编织、陶器等3. 手工作坊:铁器、铜器、金银器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1. 家族传承:手工业技术主要依靠家族传承2. 作坊生产:手工业以作坊形式进行生产3. 技术保密:手工业者严格保守技术秘密4. 市场需求:手工业生产受市场需求影响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影响1. 促进经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和市场的发展2. 改善人民生活:手工业产品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求3. 技术进步: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第二章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商业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商品交换2. 发展:夏商周时期商业活动逐渐繁荣3. 市场形式:市场、市集、夜市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1. 市场调节:商业活动受市场供求关系调节2. 货币交易:商业活动以货币交易为主3. 区域性: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知识点三:中国古代商业的影响1. 促进经济繁荣:商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2. 加强地域交流:商业活动促进了地域间的交流和合作3. 文化传承:商业活动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第三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1. 农学:农学著作如《农政全书》、《齐民要术》等2. 医学:中医药学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3. 天文学:历法、天文观测等4. 数学:算术、几何、代数等5. 工程技术:建筑、水利、冶金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1. 实用性:科学技术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2. 传承性:科学技术主要通过书籍传承3. 创新性:科学技术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创新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1. 推动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于生产、医疗等领域,推动社会发展2. 文化传承:科学技术的传承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 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四章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时期出现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2. 发展:夏商周时期出现儒家、道家等学派3. 繁荣: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出现“百家争鸣”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点1. 多元性:各种思想学说并存,互相竞争2. 传承性:思想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和发展3. 包容性: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1. 塑造民族性格: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2. 影响政治制度: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3. 促进文化繁荣:思想文化的繁荣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第五章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成就1. 诗歌:唐诗、宋词、元曲等2. 散文:儒家经典、史书、文学作品等3. 小说:明清小说等4. 艺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1. 抒情性: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强调抒情言志2. 寓意性:文学艺术作品富含寓意和哲理3. 地域性:文学艺术作品受地域文化影响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1. 丰富文化内涵:文学艺术作品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2. 传承历史文化:文学艺术作品传承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3. 审美教育:文学艺术作品对人们的审美教育和道德修养产生影响第六章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知识点一:古代世界的战争类型1. 城邦战争:古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2. 帝国征服: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3. 民族迁徙:日耳曼人、匈奴人的迁徙战争知识点二:古代世界的主要战争与征服1. 特洛伊战争:希腊城邦与特洛伊城的战争2.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3. 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帝国对欧洲、北非、中东的征服知识点三:古代世界战争与征服的影响1. 促进文明交流:战争与征服带动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融合2. 疆域扩张:战争与征服使帝国疆域不断扩大3. 破坏与重建:战争带来破坏,但也催生新的政治、文化重建第七章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知识点一: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1. 古埃及:建筑设计、医学、数学等2. 古希腊:哲学、数学、物理学等3. 古印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4. 古阿拉伯:数学、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点二:古代世界的思想文化成就1. 古埃及:宗教信仰、象形文字等2. 古希腊:哲学、戏剧、雕塑等3. 古印度:佛教、印度教、梵文等4. 古阿拉伯:伊斯兰教、阿拉伯数字等知识点三:古代世界科技与文化的影响1. 促进人类思维发展: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推动了人类思维的发展2. 传承与创新: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3. 对后世的影响: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梳理总结,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知识框架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知识框架高中历史太难学了,内容多、头绪繁、很多问题很难理解。
其中必修三的历史课本是很强调知识点的记忆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三必备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等。
孔子观点:思想的核心是仁;统治者要“以德治民”,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观点:把孔子的“仁”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本善”。
荀子观点: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主张“性本恶”。
与孔孟相比,增加了法治的内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西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为了推广儒学,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
此后,儒学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宋明理学:南宋:朱熹,他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观点: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其著述《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离经叛道”的李贽,自称“异端”,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共同观点:反对君主专制独裁,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还主张“经世致用”,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搜索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认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美德即知识”,而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已有的美德。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图汇总情况
适用文档历史必修三知识构造要点:“百花怒放”场面出现的社会原由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由。
要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成立。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代的影响。
要点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基本内容。
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
要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研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由与进步思想的评论。
要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难点哲学看法比较抽象、难懂。
要点意大利的文艺中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难点文艺中兴的实质、认识文艺中兴和宗教改革期间的人文主义。
要点启发思想家的主张及启发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发运动与文艺中兴的差别与联系。
要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要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一样期间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怎样揭露必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要点汉字的发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
难点理解“书画同源”。
要点伽利略对物理学发展的重要贡献;经典力学的成立;相对论的提出;量子论的出生。
难点物理学各阶段发展的原由;对科学发展创新性的理解。
要点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及进化论思想的影响难点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内容要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拓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由。
要点“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剖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要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要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剖析与评论。
要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过;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难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体系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官方哲学
第十六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复苏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本文档可自行编辑和修改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建国以来的重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现代大科技成就
中国—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的科——“百花齐放,技教百家争鸣”育
与
文学
艺术—现代教育
的发展—“双百”方针的提出——曲折的年代
—文艺的春天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
高中历史必修三思维导图每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图
⾼中历史必修三思维导图每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图⾼中历史的学习需要有⼀个知识点框架图来对整体的思路进⾏梳理,⼀个好的思维导图对于历史的学习也是⾮常帮助的。
历史必修三思维导图整理⾼中必修三历史必考知识点专题⼀:中国古代的思想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和发展历程)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荀⼦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后三教合⼀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孔⼦与⽼⼦(⼀)孔⼦1、⽣平著述:春秋鲁国⼈,“三家⼀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 B、“礼”(“克⼰复礼”) 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神⽽远之”③教育思想: “有教⽆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知新”;“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发扬光⼤,成为中国传统⽂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整理孔⼦⾔⾏为《论语》,尊孔⼦为圣⼈,历世景仰。
(⼆)⽼⼦:1、⽣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盾对⽴的,并可互相转化;②政治学说:“⽆为⽽治”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化产⽣了深远的影响。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产⼒发展和社会⼤变⾰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时代,造成思想和⾔论的空前⾃由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批⼈才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招揽⼈才(⼆)儒家:孟⼦和荀⼦1、孟⼦A仁政学说 B性善说 C义利观:养浩然之⽓;先义后利、舍⽣取义;②历史地位:A《孟⼦》成为四书之⼀ B他被称为“亚圣”2、荀⼦①荀⼦的思想:A“天⾏有常”、“制天命⽽⽤之” B、性恶论 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②荀⼦思想的历史地位A、被视作儒家异端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三)墨家1、墨⼦:墨家学派的创始⼈2、墨家思想:①兼爱②⾮攻③尚贤、尚同尚⼒、节⽤、节俭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业者的利益②战国⼀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四)道家1、庄⼦与道家2、庄⼦的思想: “齐物” “逍遥” 天与⼈“不相胜”(天命观)(五)法家1、韩⾮与《韩⾮⼦》2、韩⾮的思想:①法、术、势相结合,建⽴⼀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新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①在当时适应了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体系-高中课件精选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两汉时期宋明时期明清之际程朱理学(二程*朱鳶)确立正统思想地位陆王心学(陆九渊,王阳阴)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异端"思想经世致用思想儒学创立和发展发展到理学新阶段发生变化Ml臓鰭駄M孵—sb贽步n明王心费Z義主M炎夫古爪民彫—反H4負的电PH公元前公励公元前公元前公蘭770年476年朝年221年血年徜年618年907年蝴年弼年1271年13解164年年18«I年A2rn^T代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学现者出*祓改马询 w碱仇十 运动勰五条濟》t i国案英法箪大发S爆1300^ 1400年1487年1517年1519年1640年侧年师年公元血公元前 594年期年克里斯&公元滋公元冊公元刖公元 4孵400年趣年元年|iM±||ew|Ml1765年17孵义欧 主在现 本芽出 资萌讯麹常阶孵命 开始第一—1命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文学酸戏曲艺术中国书画槪(飆)!1!大发明科深远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把“凤…卑”并峙汉赋气势恢宏唐诗高'宋词流瀚呈元曲生动活泼,明清小说鼎盛'元代杂剧占主流斗明代^盛.清代京剧最流行f独具特色的书法I形神兼备的国画'Hxl侪酬L(删B糊a 瞬(Ml讯辆脚1M附膽殆2解瓣511轴眸帅辄挪轴6年卩解御引训韌解WB3二一II .,」I1B糊i IW高考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t f AV T Xi田心虑i i4 t t R舟1 S A^f f n±±^f l rTH^T田呼p w —nf f i7^3二一貼古兀sm 帼胖 佯飙魏1必一址恰社ATrv !BS T S A ”dis ^ wm=Lj+T f=孵[縣年1瓣厠年pi 附瓣]91强 卩1评191眸1卿1辦 186库鞍爍鞠fit 0 轉 轍徹渤跚 勘 竝 n ^TimrM K%T A U K nHu vf fi —4—罪的&— 4J运远% 务开ATf tts rc加 irTAS l +A#开辛半会r t s用民串!WioH段常U C1±1A l A r^ SAAr-u u ,£nt f A s HX N l ff l e—W E h二1M M 懈1辦能1麟瓣1瓣[辦懈狮稠W w Iw IttI 卜吃中帳H 快伍tB 辛胖t 卿Sfe I 瑚$賺捡耶tO 册大砺 i!18Kk4T—AST T-r-r-b r - u % S TM K i AS ^A f f -1t ^I , s ^4A f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牛顿览苦 伽利略提出燃柝学口由壽住定弹的数学恵吗》浪鰹:E 义文学 义其术浪漫左义其术160416X71765 17R51789闲皿1B15 1330 蛊盹力 第次 瓦特制 社国大法兰西 即诫 払国七宁建茫T.业蚯 嵐改良 第一睛 帝王0 月革命命开蜡 襪利机国建立 复胖— --- - --- ---------- I - - ----- - -------- — -- — -- --- ----- ---- -- —””””= ”"= = --- = ”*现代主义芸术惣闪斯皿苏联社逸主义文学累荣叫方现代 主义文学[価1914IW 19271929 1939冇卢电 W*tA第二*世总出理琵界整耕界大战爆園匕乐出现 电观艺术诞生 十-……十 瞒出现— " = = — —— — = — ==” = = ^r” ” ”1445第二次世 界大覘结東 站二直科技 革命开孙现实上.丈丈学1831 1» 501839 IS6OIS661870195现电礁愉 现实屯 戯现象饕隸电厳诞生英、it^恫完腔丁 业朋俞业非拉民族咒学靠荣电子计算 K ^f . 机出现 亦劇m 搖屢乐出现文学川现讎机S i网舞技术境掘普斥亚井礼民 藪册放运IW9 199020M 2010爭視艺术贯展高考第十九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文学艺术一现代教育的发展—人民教育的奠基 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I 耕 I 般I 解M 酬瓣|弼1姗瓣—建国以来的重现代 中国 的科 技教育与 大科技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双百”方针的提出 --- 曲折的年代 —文艺的春天 I TWAL IA iwi mi。
(完整)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框架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框架在高中历史课本中,必修三的知识量是比较大的。
为了不遗漏重要的知识点,我们不妨自己准备一个知识框架,全面复习所学内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1)外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侵略。
(2)内部:闭关自守,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2、开眼看世界的状况:(1)林则徐,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四洲志》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完成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
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1)外有西方列强的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
(2)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
2、过程: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
于是,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3、目的: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它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4、实践:掀起一场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进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1、背景:(1)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
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
(3)思想主张:a.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b.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c.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特点: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2、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1)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
(2)这时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框架
工商皆本
历史评价
积极: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个人修养
消极:具有保守性
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
积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需要;有利于限制君主权利过分膨胀和防止暴政
消极:是一种思想文化的专制
——————
积极: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愤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显了人性的尊严,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方面起了积极作用。消极:过分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文化:“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政治:专制统治走向顶峰,社会矛盾尖锐;
经济:小农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思想:程朱理学因循守旧、陈腐不化;近代科技传入,开阔人们视野
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荀子
——
董仲舒&汉武帝
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
李贽;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
主要思想
————
程朱理学: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是人性。
方法论:格物致知
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
1、否认空蒙权威,鞭挞程朱理学;2、肯定追求物质享受,强调个性自由发展;男女平等;3、“万物皆生于两”,否定“天理”的存在
王夫之:“理在气中”“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荀子: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人性论:人性本恶。重视教育和环境
政治:礼法并施、君舟民水
陆王心学:
陆九渊:世界观:“心即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方法论:“发明本心”,进行内心的反省。
历史必修三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思维导图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有哪些重要知识点?将知识点做成框架图可以方便学生记忆理解。
下文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历史必修三思维导图及知识点总结,供参考!
高中历史必修三思维导图
高考必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梳理】
一、“百家争鸣”
1. 背景:
(l)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促进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2)社会变革: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分化,“士”受到重用, 并提出自己的主张。
(3)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4)社会需求: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对人才及其治国方略的需求。
2.各学派代表人物:①道家:老子和庄子;②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
③墨家:墨子;④法家:商鞅、韩非子;等等。
3. 评价:
(1)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3) 各家学派彼此渗透、吸收、融合,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核心知识结构图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冒素琴
一单元核心知识结构图
二.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
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本单元教学内容在模块体系中的作用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由
“百家争鸣”到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学习本单元,可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整体、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将
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放到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分析评价,加深学生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情况的理解,再将之与当今现实思想生活相联系,可使学生体会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现实意义. 明清之际明朝宋朝挑战正统儒学
早期启蒙作用心学阶段理学官方哲学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王阳明
二程、朱熹中国传
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学︶
的演变春秋战国西汉儒学的产生蔚然大宗正统思想孔子
孟子、荀子董仲舒。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1.三秦政治。
-秦始皇完成大一统的意义。
-《焚书坑儒》政策的背景及影响。
-重视法家思想、实行法家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统一战争。
-秦朝对六国的战争使秦能够完成统一。
-重要战役:长平之战、巨鹿之战、赤壁之战等。
-司马迁《史记》对统一战争的记录和评价。
3.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郡县制、推行等级森严的官僚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建立道德政治,以儒家经典为准则,实施儒家教化政策。
-集体主义思想的影响以及公共建筑工程的规模。
4.秦代社会经济变革。
-实行均田制、铸钱统一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开通农田灌溉、建设纵横交错的水利工程,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
-秦朝对铁器、陶瓷等手工业工艺的发展影响。
5.秦代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 方便统一的基础制度,Article 29对现代法制的影响。
-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中国的统治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代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秦朝
两汉时期
魏晋
隋唐
宋明时期
明清时期
发展历程
形成
发展
重创
独尊
冲击
融合
成熟转型
批判继承
具体表现
产生
蔚然大宗
焚书
坑儒
新儒学
三教合一
理学
进步思潮
产生背景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传统的礼法秩序破坏,社会处于大变革;
经济:铁器、牛耕的推广推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商业兴盛;
文化:“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政治:专制统治走向顶峰,社会矛盾尖锐;
经济:小农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思想:程朱理学因循守旧、陈腐不化;近代科技传入,开阔人们视野
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荀子
——
董仲舒&汉武帝
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
李贽;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
主要思想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工商皆本
历史评价
积极: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个人修养
消极:具有保守性
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
积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需要;有利于限制君主权利过分膨胀和防止暴政
消极:是一种思想文化的专制
——————
积极: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愤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显了人性的尊严,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方面起了积极作用。消极:过分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积极: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批判对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君主专制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民众深刻的启迪。
消极:但是受到传统文化和专制集权的束缚,未能形成完整的民主思想体系,没有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发展主张。
历史地位
当时未收到重视;后世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成为显学
——
————
程朱理学: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是人性。
方法论:格物致知
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
1、否认空蒙权威,鞭挞程朱理学;2、肯定追求物质享受,强调个性自由发展;男女平等;3、“万物皆生于两”,否定“天理”的存在
王夫之:“理在气中”“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政治上占据正统地位;
思想上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
南宋以后逐渐发展为官方哲学
一直未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文化:“学在官府”被打破,学术下移,“士”阶层出现。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政治:地方势力发展,威胁到西汉中央集权;
经济:汉武帝时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思想:黄老之学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新儒学顺应汉武帝大一统事业需要
儒学出现危机
政治: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采用重文轻武的国策;
经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为理学的提出奠定了物质基础;
荀子: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人性论:人性本恶。重视教育和环境
政治:礼法并施、君舟民水
陆王心学:
陆九渊:世进行内心的反省。
王阳明:核心是“致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呼吁君臣平等;限制君权;提倡“工商皆本”。
核心:“仁”和“礼”
政治:为政以德;逐步改良政治;
哲学:对鬼神敬而远之,把重点放在人间
教育:教育思想的提出;教育成就:创办私学、整理六经、传播文化。
孟子:政治:“仁政”、民贵君轻;
人性论:人性本善;
义利观: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
1、针对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学”。2、针对君权:宣扬“君权神授”,以“天人感应”为基础;提出“天谴论”,要求统治者遵循天道,实行仁政3、强调君王以德为主,以刑辅德,提出“三纲五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