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分析原理总结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总结
⼯程地质分析原理总结第⼀篇区域稳定及岩体稳定分析的⼏个基本问题⼀、地壳岩体结构特征的⼯程地质分析(5分)1、岩体、结构⾯、结构体岩体:通常指地质体中与⼯程建设有关的那⼀部分岩⽯,它处于⼀定的应⼒状态,被各种结构⾯所分割。
结构⾯:指岩体中具有⼀定⽅向、⼒学强度相对较低、两向延伸的地质界⾯或带。
结构体:结构⾯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可将岩体分割成形状、⼤⼩不同的块体,称为结构体2、结构⾯的主要类型(按照成因、规模分类)及特征(如何描述结构⾯)按成因:原⽣结构⾯、构造结构⾯、浅表⽣结构⾯按规模:A类(贯通)、B类(显现)、C(隐微)3、岩体的分类:岩体结构分类(哪5类?);岩体的⼯程分类(考虑三⽅⾯因素?)按结构特征分类:块体状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块状结构、散体状结构三⽅⾯因素:⼒学性质、岩体结构、赋存条件4、岩体的变形随深度有何变化特点?剪切或拉裂拉裂与弯曲弯曲弯曲与压扁压扁压扁与流动流动。
⼆、地壳岩体的天然应⼒状态(10分)1、岩体应⼒:天然应⼒和初始应⼒⾃重应⼒:指在重⼒场作⽤下⽣成的应⼒。
σv=γh(µ为岩体的泊松⽐,N。
称为岩体的侧压⼒系数。
)构造应⼒:指岩⽯圈运动在岩体内形成的应⼒。
⼜可分为活动构造应⼒和剩余构造应⼒。
变异及残余应⼒变异应⼒:指岩体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岩浆的侵⼊等引起的应⼒。
残余应⼒:承载岩体遭受卸荷或部分卸荷后,岩体中某些组分的膨胀回弹趋势部分地受到其他组分的约束,于是就在岩体结构内形成残余的拉、压应⼒相平衡的应⼒系统感⽣应⼒2、岩体天然应⼒状态类型(1)σx=σy=σv=rh 注:越往地壳的深部,存在静⽔应⼒式的可能性越⼤。
(2)垂直应⼒为主的观点地壳岩体内的应⼒以⾃重应⼒为主,主要存在于地表(3)⽔平应⼒为主的观点地壳岩体内的应⼒主要受构造运动影响,最⼤主应⼒近于⽔平。
3、影响岩体天然应⼒状态的主要因素及其作⽤(1)地区地质条件及岩体所经历的地质历史对岩体天然状态的影响:岩体的岩性及结构特征:决定着岩体的容重和泊松⽐,从⽽影响⾃重应⼒场的特征;统⼀区域构造应⼒作⽤下,岩体内应⼒分布的特征主要取决于岩性、结构特征及其⾮均⼀性;决定着岩体的强度及蠕变特性,因⽽决定了岩体承受及传递应⼒的能⼒。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的重要性工程地质分析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为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方法。
工程地质分析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质资料搜集与分析:包括对地质地貌、地质构造、岩性、地层、地下水、地下渗流等地质情况的搜集,以及对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
通过对地质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可以了解地质条件的分布特征,为后续的工程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2. 工程地质勘查:通过野外地质调查、试验与检测,获取工程场地的详细地质信息。
工程地质勘查主要包括地质钻探、取样分析、地质测量等方式,通过对地质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确定工程地质的特征和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3. 地质灾害评价:对工程区域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价和分析。
这包括地震、滑坡、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以及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影响范围和程度进行预测和预警。
通过对地质灾害的评价,可以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减少地质灾害对工程安全的影响。
4. 工程地质参数确定:通过对地质条件的分析和试验研究,确定工程建设中所需的地质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土壤的强度、固结性、渗透性等,对工程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准确确定这些参数,可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 工程地质风险评估:对工程建设中可能面临的地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
这包括对地基承载力、地下水位、地表沉降等地质因素对工程结构和安全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
通过对地质风险的评估,可以合理确定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降低工程风险。
总之,工程地质分析的原理是通过对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和评价,为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详细的地质资料搜集与分析、工程地质勘查、地质灾害评价、地质参数确定和工程地质风险评估,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地质灾害对工程的影响。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工程地质分析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从而为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工程地质分析的基本原理,希望能够为工程地质领域的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工程地质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对地质条件的调查与评价、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质工程勘察与设计等内容。
在工程地质调查中,需要对地质构造、岩性、地层、断裂、岩溶、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现象进行全面调查,并进行地质地貌、地貌演变、地下水、地震等方面的研究,以全面了解工程区域的地质情况。
其次,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工程地质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工程地质分析人员需要通过对地质灾害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地质条件的调查评价,对工程区域内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定量评估,确定地质灾害的概率和危害程度,为工程建设提供防灾减灾的科学依据。
另外,地质工程勘察与设计也是工程地质分析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地质勘察时,需要根据地质条件的调查评价,确定工程区域内的地质工程地质特征,包括地基条件、地下水条件、地质构造条件等,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在工程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合理设计工程结构和施工方案,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最后,工程地质分析还需要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研判。
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地质条件常常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例如地下水开采、地表开挖、爆破等工程活动会对地质条件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研判,及时调整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总之,工程地质分析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充分了解地质条件,合理分析地质特征,才能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工程地质分析原理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使工程地质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
工程地质学原理简要分析
工程地质学原理简要分析论述题:一.论述公路边坡中的顺向坡段在斜坡变形破坏方面的差异。
1.顺向边坡段易产生滑移拉裂,滑移压制拉裂,滑移弯曲拉裂。
1)滑移弯曲:主要发育在中陡倾外层体斜坡中,尤以薄层状岩体及延性较强的碳酸盐类层状岩体中多见。
这两类斜坡的滑移控制面倾角已明显大于该面的峰值摩擦角,上覆岩体具备滑移面下滑条件,但由于滑移面未临空,使下部受阻,造成坡脚附近顺层板梁承受纵向压应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使之发生弯曲变形。
2)滑移拉裂:斜坡岩体沿下伏软弱面向坡前临空方向滑移,并使滑移体拉裂解体。
3)滑移压制拉裂:主要发育在坡度中等陡的平缓层状体斜坡中,坡体沿平缓结构面向坡前临空方向产生缓慢的蠕变性滑移。
滑移面的锁固点火错列点附近,因拉应力集中生成与滑移面近于垂直的拉张裂隙,向上扩展且其方向渐转成与最大主应力方向趋于一致并伴随局部滑移。
2.反向边坡则易产生弯曲拉裂和蠕滑拉裂变形。
1)弯曲拉裂:陡倾的板状岩体在自重弯矩作用下,于前缘开始向临空方向作悬臂梁弯曲,并逐渐向破内发展。
弯曲的板梁之间互相错动并伴有拉裂,弯曲后缘出现拉裂缝,形成于走向的反坡台阶和槽沟。
2)蠕滑拉裂:斜坡岩体向临空方向发生剪切蠕变,其后缘发育自坡面向深部发展的拉裂主要发育在倾内薄层状体坡中也可以发生。
二.简述岩石坝基浅层滑动破坏类型及其形成条件。
岩石坝基渐层滑动破坏的主要类型有浅层岩体的剪切破坏,浅层岩体滑移弯曲和浅层岩体剪动滑移三种类型,其形成条件:1.坝基岩体的岩性软弱,岩石本身的抗剪强度低于坝体混凝土与基岩的接触面2.坝基由近于水平产出的薄层状岩层组成,在库水推力作用下,产生层间滑移,导致坝址下游岩层弯曲隆起3.坝基由碎裂结构岩体组成,在库水推力作用沿不同方位结构面发生渐进性剪动滑动破坏。
三(公路因技术原因无法绕避坡积层滑坡,该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试论述公路从坡顶,坡中和坡脚通过滑坡的优缺点,并建议合理的通过方案。
1坡脚方案由于公路施工开挖造成稳定性降低2坡中开挖,行车动荷载对坡体影响最小3坡顶方案开挖影响小,动荷载可能相对影响较大4坡脚方案最差,坡中方案最好。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工程地质分析是指识别和预测地质和地面环境对人类活动产生
的影响,提供针对不同地质条件相应的预测和解决方案,以确保正确的规划和设计过程。
它是地质工程项目的关键,可将非正常现象及其影响有效预测,并通过合理的方案及时处理。
首先,工程地质分析原理是识别和确定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岩性、深度、水文等。
通过现场勘察、实验室分析、计算机分析、模拟和深入的调查,可以得出不同地质条件下工程建设可能遇到的风险。
其次,工程地质分析原理是预测地质变化,包括当前地质情况特征及其可能引起的地质事件,以及可能及时处理这些地质事件的方法。
通过掌握不同地质条件及其前因后果、测绘勘察、实验室分析和对水文进行预测,可以有效控制项目施工风险,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确保项目的稳定。
再次,工程地质分析原理是预测地质和地面环境对项目施工、运行和维护所产生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提出针对不同地质条件相应的解决方案。
针对基础失稳、地形失稳、滑坡、沉降、浸润及地质灾害等,要根据不同地质条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可能出现的风险,确保项目的稳定性。
最后,工程地质分析原理是不断创新,结合技术和经验,不断改进分析方法,提高分析精度。
如分析软件包括对地质构造、岩性、深度、水文以及滑坡、地形失稳等的分析,有助于提高地质分析精度,预测工程项目安全可靠性。
综上所述,工程地质分析原理是探索地质背景和地质环境的关键,它可以有效识别和预测地质变化,提出针对不同地质条件相应的解决方案,以确保正确的规划和设计过程,有助于预防可能出现的风险,确保项目的稳定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将不断改进和完善,可望有更高的精度预测和防治项目施工所出现的非常规现象。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绪论一、工程地质的基本任务人类工程活动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对象:工程地质条件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工程地质学的基本任务: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工程地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便正确评价、合理利用、有效改造和完善保护地质环境。
二、工程地质分析的基本方法研究对象:工程地质问题:即: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的主要形式。
例:区域稳定问题岩土体稳定问题围岩稳定问题地基稳定问题边坡稳定问题变形程度时间效应研究内容:工程地质问题产生的地质条件、形成机制、发展演化趋势研究方法:地质分析、地质模拟分析、试验分析、力学分析that construction site clean, consciously maintain sanitation. (4) ensure the safety of materials and semi-finished products. 8. quality assessment, data compilation: buried, belongs to the concealed works construction, therefore its quality inspection must b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acceptance of concealed work-related. Mainly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acceptance of positioning is accurate. (2) is fixed securely. (3) tightening compliance requirements. (4) have an impact on other projects. (5) the material used is eligible. (6)complete information has been collected. Documentation: should follow construction progress at any time finishing self acceptance, signature acceptance after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party were invited. Requirements: (1) covert acceptance is the第一章地壳岩体结构的工程地质分析 1.1 基本概念岩体: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那一部分地质体。
工程地质期末总结
工程地质期末总结工程地质是一门研究地球上的各种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及工程建设中所需采取的地质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的学科。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构成及演化、地质灾害、工程地质勘查、地质力学、岩土工程、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等内容。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工程地质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在学习工程地质时,我们了解了地球的构成及演化。
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的,地壳是人类活动的基础,也是工程建设的承重层。
地球的构成对工程建设具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会对工程的选址、设计和施工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地球演化的过程,包括地质运动、地壳演化和岩石圈的动力学过程等。
这些知识对于工程建设的规划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运用。
其次,我们学习了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是指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对工程建设和人类生活造成威胁的自然灾害。
在工程建设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地质环境和灾害特点,采取相应的灾害预测、评价和治理措施。
例如,在选址阶段,要充分考虑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以避免工程建设受到灾害的威胁。
在设计和施工阶段,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灾和抗灾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此外,工程地质还涉及到工程地质勘查、地质力学、岩土工程、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等方面的知识。
工程地质勘查是为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信息和数据的过程,包括地质勘查方法、地质勘查技术和地质调查报告的编写等。
地质力学是研究岩石力学性质和岩体变形破裂规律的科学,对工程建设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进行评估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岩土工程是研究岩土体工程性质和岩土体工程问题解决方法的学科,用于解决岩土体的稳定性和变形问题。
水文地质研究地下水的分布、运动和质量,对工程建设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和预测非常重要。
环境地质研究地质环境对人类活动和工程建设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和修复的方法和技术。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重点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6个)【工程地质条件】所谓的工程地质条件,指的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和。
包括地形地貌、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作用及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与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引起的、对建筑本身的顺利施工和正常运行,对建筑的安全或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地质问题,称为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任务】所谓工程地质任务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以便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粘滑】活断层出现的间断地、周期性的突然错动现象称为粘滑。
【地震效应】在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于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或破坏,称之为地震效应。
【地基效应】地基效应指的是地震使松软土体出现压密下沉、砂土液化、淤泥塑流变形等,从而导致地基失效,使上部建筑物破坏的效应。
【全迹长】裂隙的两个端点在测网上、下界测线位置以内,裂隙的可见迹长称为全迹长。
【半迹长】裂隙的一端延伸出测网的顶、底界外,而另一端在测网内出现,且与中线相交时,裂隙在中测线上的交点与裂隙在洞壁上的端点之间的距离称为裂隙的半迹长。
【截(断)半迹长】裂隙在中测线的交点至裂隙与测网顶、底界交点之间的距离定义为裂隙的截半迹长。
【泥石流】泥石流又称山洪泥流,是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碎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
【拱坝】是指一种在平面上向上游弯曲,呈曲线形、能把一部分水平荷载传给两岸的挡水建筑,是一个空间壳体结构。
【重力坝】重力坝是由砼或浆砌石修筑的大体积挡水建筑物,其基本剖面是直角三角形,整体是由若干坝段组成。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一定地点的地面震动强度的尺度,是指该地点范围内的平均水平而言。
【潜蚀】当渗流力达到一定值时,土中的某些颗粒就会被渗透水流携带和搬运,这种地下水的侵蚀作用称为潜蚀。
【渗透变形】当渗透力达到一定值时,岩土中一些颗粒、甚至整体就发生移动,从而引起岩土体结构变松,强度变低的变形和破坏现象称为渗透变形。
工程地质学习心得范文(三篇)
工程地质学习心得范文工程地质学是土木工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通过学习工程地质学,我深刻认识到地质对于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掌握了一定的地质调查和分析技能,同时也对工程地质学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总结工程地质学的学习心得。
首先,工程地质学的学习需要扎实的地质基础知识。
地质学是工程地质学的基础,只有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工程地质学的知识。
在学习工程地质学的过程中,我重新温习了岩石分类、地质构造、地层学等基本概念,通过对地质样品的观察和实验分析,加深了对各种地质现象的理解。
同时,我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地质调查方法和地质勘探技术,如地质剖面的测绘和解译、地质钻探和取样等。
这些地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我后续学习和实践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工程地质学的学习需要勇于实践和锻炼实践能力。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和技能。
在学习工程地质学的过程中,我参与了一些地质勘探和工程调查项目,亲自进行了地质剖面的测量和解译、地质钻探和取样等工作。
通过实践,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地质调查的目的和方法,也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实践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但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讨论,我逐渐了解了如何正确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
实践锻炼不仅让我对工程地质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工程地质学的学习还需要综合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学、力学、水文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学习了有关地质学的知识,还学习了力学和水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比如,在学习工程地质调查中,我需要分析地质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这就需要用到力学知识;在分析工程地质问题时,我需要了解地下水的分布和流动状况,这就需要用到水文学知识。
工程地质分析知识点总结
工程地质分析知识点总结工程地质分析是指通过对地质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以确定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和运营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从而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本文将对工程地质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一、工程地质分析的基本概念1. 工程地质工程地质是指地质学在工程建设领域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地层的物理性质、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等问题。
工程地质对确定地质条件、评估地质灾害风险、设计工程方案和采取相应的措施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地质分析是指对采集的地质资料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以评估地质条件对工程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工程地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工程建设和运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指工程所处地区的地质环境、地质构造和地质材料等因素。
地质条件的好坏对工程建设和运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地质条件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评估。
4. 地质资料地质资料是指对地质条件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基础资料,包括地质调查报告、地质勘探资料、地质图件和地质样品等。
地质资料的充分采集和综合利用对工程地质分析至关重要。
二、工程地质分析的方法1. 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一种对地质条件进行系统观测和测量的方法,包括地质构造、地质岩性、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等方面。
地质调查的结果将为工程地质分析提供重要的依据。
2.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一种通过开展地质钻探、地质探测和地质测量等活动,获取地下地质信息的方法。
地质勘探可以为工程地质分析提供详细的地质资料,有助于准确评估地质条件。
3. 地质试验地质试验是指对地质材料进行室内和现场的实验和分析,包括土壤力学试验、岩石力学试验和地下水力学试验等。
地质试验的结果将为工程地质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模型是一种通过建立地质体系的数学模型,预测地质条件可能对工程产生的影响的方法。
地质模型能够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参考。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斜坡变形与破坏:贯通性破坏面形成前,斜坡部分变形和局部破裂,破坏是斜坡体中已形成贯通性破坏面时的变动。
屈服强度和长期强度:岩体弹性变形到塑性变形临界应力即屈服强度,岩体进入不稳定破坏阶段应力即长期强度。
烈度:地震时一定地点的地面震动强度,该范围内的平均水平。
震级:距震中100km的标准地震仪所记录的以微米表示的最大振幅A的对数。
滑坡:斜坡体沿贯通的剪切破坏面发生的以水平位移为主的滑移现象。
崩塌:斜坡体呗陡倾拉裂面破坏,脱离母体,产生翻滚,跳跃,坠落,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快速位移。
粘滑断层和蠕滑断层:以地震方式产生间歇性突然滑动的断层,沿层面两侧连续缓慢滑动的断层。
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对建筑物和地质环境造成危害的问题,条件是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岩土类型及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
岩体质量:依据表征岩体自身特征的指标,对岩体优劣性进行划分方法,RMR Q Z .岩体结构:岩体内不同类型结构面及其空间发育分布,组合切割的总体特征。
主应力分异和应力集中:自由临空面附近岩体在应力重分布下,产生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在方位,大小上的显著变化。
常将最大主应力或者最小主应力在临空面附近增大或减小称为应力集中。
卸荷:岩体开挖导致其内积存的弹性应变能不断释放,产生向临空面方向回弹膨胀的现象。
松弛:在变形恒定的情况下岩体内应力随时间增加不断降低的现象。
软弱夹层:岩体中在岩性上比上下岩层显著软弱而且单层厚度也比上下岩层明显较小的岩层泥化夹层:是指含泥质的原生软弱夹层经一系列地质作用演化而成的软弱面或软弱带,多发生在上下相对坚硬而中间相对软弱刚柔相间的岩层组合条件下。
席状裂隙:在出露于地表的侵入岩体内,广泛发育的一种近水平平行分布的区域性裂隙。
通过上部较密,向下逐渐变稀疏,其形成与区域性剥蚀卸荷有关。
隆爆:是地表岩体的一种类构造现象,形式上表现为细长的隆褶或类似于低角度逆断层的断隆,一般高度较小,而延伸长度较大。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工程地质分析是指对地质条件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以评价工程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工程地质措施。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是指在进行工程地质分析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下面将从地质调查、地质勘探、地质资料分析等方面,介绍工程地质分析的原理。
地质调查是工程地质分析的第一步,它是通过对地质条件的实地观察和资料搜集,来了解工程区域的地质情况。
在进行地质调查时,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下水情况、地震活动性等因素,以便全面了解工程区域的地质特征。
同时,还需要对地质灾害、地下水涌出、地震等可能影响工程安全的因素进行评估,为后续的工程地质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地质勘探是工程地质分析的重要手段,它是通过采用地球物理探测、钻探等技术手段,获取地下地质信息。
在进行地质勘探时,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勘探方法和技术手段,以获取准确、全面的地质资料。
地质勘探的结果将为工程地质分析提供重要的依据,有助于评价地下地质条件,识别地质隐患,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资料分析是工程地质分析的核心内容,它是指通过对已有的地质调查、地质勘探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揭示地下地质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地质资料分析时,需要结合地质勘探结果,综合考虑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下水情况等因素,对地质条件进行全面评价。
同时,还需要对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地下水涌出、地震等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除了以上所述的内容外,工程地质分析还需要考虑工程的特殊要求,如地下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的地质特点和地质问题。
在进行工程地质分析时,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提出相应的工程地质措施,以保障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工程地质分析原理是指在进行工程地质分析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通过地质调查、地质勘探、地质资料分析等手段,全面了解工程区域的地质条件,评价地下地质风险,提出相应的工程地质措施,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按成因,可对构成岩体应力的各组分作如下分类: 岩体应力: 天然应力和初始应力(virginal stress) 自重应力(gravitational stress) 构造应力 (tectonic stress) 活动的(active tectonic stress) 剩余的(residual tectonic stress) 变异及残余应力(altered and residual stress) 感生应力(induced stress)
①潜在逆 断型应力 状态区主 要分布于 喜马拉雅 山前缘一 带,其主 要特点是 两个水平 主应力均 大于垂直 主应力。
(σ3垂直, σ1和σ2水平)
②潜在走 滑型应力状态 区主要分布于 我国中西部广 大地区,其主 要特点是只有 一个水平主应 力大于垂直主 应力,具中等 挤压区的特征。 。
(σ2垂直, σ1和σ3水平)
模型I
然而,天然岩体大多 是一种粘-弹性介质,更符 合于Ⅱ图所示的沃依特流 变模型。与模型Ⅰ不同的 是,以阻尼器(粘滞性约 束元件)代替弹性约束元 件B弹簧。因粘滞元件具有 流变性,故随着时间的推 移,其内部的拉应力将不 断降低,从而导致整个应 力体系的松弛。所以,从 整体来看,这类残余应力 体系始终处于内力缓慢降 低的动平衡之中。
③潜在正断型和张剪 性走滑应力状态区主要分 布于我国的东部和东北部, 其主要特点是:区内新生 代以来正断层与地堑或断 陷盆地十分发育,发育方 向 NE、NEE, 推 积 厚 度 数 千米;区内KZ堆积具双层 结构(图2-20),E充填断 陷盆地,N-Q掩埋了E时期 的地堑和地垒,形成了现 代的低平的平原地形,横 向差异小;区内地震由两 个方向断裂引起,即NNE 向断裂的右旋兼张性活动 和NNW向断裂的左旋兼张 性活动。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绪论1.地质环境对人类工程活动的制约:人类工程活动都是在一定地质环境中进行的,两者之间必然产生特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
地质环境对人类工程活动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①影响工程活动的安全。
②影响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正常使用。
③由于某些地质条件不具备而使工程造价提高。
地质环境影响工程造价可以通过两种不同方式:1)建筑场地选择不当;2)不能提供充分天然建筑材料;2.人类工程活动又会以各种方式影响地质环境:1)大量抽汲地下水或其它地下流体,降低了土体中的空隙液压,引起了大范围的地面沉降,使得沉降区内已有建筑物的正常工作条件受到严重影响。
2)修建高坝大水库,大区域的水文动态和水文地质条件因之而改变,往往引起区域性的坍岸或浸没。
3.工程地质学的分科及其基本任务: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以便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是工程地质学的基本任务。
工程地质分析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基本任务是分析工程地质问题产生的地质条件、力学机制及其发展演化规律,以便正确评价和有效防治它们的不良影响,是工程地质分析的基本任务。
工程地质学的特点是始终与工程实践紧密联系。
4.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工程地质学的上述任务,必须要求对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或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深入研究.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的工程性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有:区域稳定性问题、岩(土)体稳定问题、与地下渗流相关的问题以及与侵蚀淤积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等4个方面。
第一章岩体:通常指地质体中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那一部分岩石,它处于一定的应力状态、被各种结构面所分割。
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它由岩体中含有的不同类型的结构面及其在空间的分布和组合状况所确定。
结构面:是指岩体中具有一定方向、力学强度相对较低、两向延伸(或具有一定厚度)的地质界面(或带)。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工程地质分析是指利用地质学原理和方法对工程地质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工程地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和稳定,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在工程地质分析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地质情况。
首先,工程地质分析需要基于地质调查的基础数据。
地质调查是工程地质分析的第一步,通过对地质地貌、地层构造、岩性特征、地下水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获取工程地质的基本资料。
只有充分了解地质情况,才能进行合理的工程地质分析。
其次,工程地质分析需要考虑地质力学特性。
地质力学是研究地质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的学科,对于工程地质分析来说,地质力学特性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地质体的力学性质不同,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在工程地质分析中需要充分考虑地质力学特性。
另外,工程地质分析还需要结合地质灾害的预测和评估。
地质灾害是指地质因素导致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威胁的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在工程地质分析中,需要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和评估,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最后,工程地质分析需要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地下水是地球表层以下的水,对于工程建设来说,地下水的存在和运动会对工程地质产生重要影响。
在工程地质分析中,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合理设计排水和防水措施,确保工程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工程地质分析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充分了解地质情况,考虑各种地质因素的影响,才能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对地质调查数据的分析,考虑地质力学特性,预测和评估地质灾害,考虑地下水的影响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工程建设的实施,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因此,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对于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工程地质分析是指通过对地质条件的认真研究和分析,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工程建设中,地质条件是影响工程安全和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地质条件的准确分析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地质勘察、地质调查、地质分析等方面,探讨工程地质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首先,地质勘察是工程地质分析的第一步。
地质勘察是指对工程建设区域内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地下水文地质、地质构造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地质勘察,可以获取到工程地质条件的基本信息,为后续的地质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地质勘察的内容包括地质地貌调查、岩土样品采集、地下水位监测等,通过这些工作可以对工程地质条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其次,地质调查是工程地质分析的重要环节。
地质调查是指对地质勘察中获得的样品进行室内分析和实验,以获取更加详细的地质信息。
地质调查的内容包括岩土样品的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地下水化学成分分析、地质构造的测量等。
通过地质调查,可以获取到岩土层的力学性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等重要信息,为工程地质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最后,地质分析是工程地质分析的核心内容。
地质分析是指根据地质勘察和地质调查获取到的数据,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地质分析的内容包括岩土层的稳定性分析、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分析、地质构造对工程的影响分析等。
通过地质分析,可以评价工程地质条件的优劣,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工程地质分析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通过地质勘察、地质调查和地质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工程地质条件,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工程地质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有所帮助,也希望工程建设人员能够重视工程地质分析工作,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涵盖岩石力学、岩土工程、岩土工程力学、振动力学、地质灾害学等诸多领域的交叉性学科,其特征是地质与工程的结合。
它既涉及岩土的地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也涉及以地质条件及工程设计的有效融合。
工程地质分析是一门学科,旨在分析和了解地质因素对工程的影响,以便能够提供准确的工程地质参数,并从而确定有效的工程施工与操作方法。
工程地质分析包括以下几个原理:
1.岩土工程力学原理:岩土是一种特殊的材料,由于岩土材料的特殊程度不同,所有的工程建设都会受到该材料性质的影响,因此工程地质分析的首要手段就是把地质条件变换成有限条件的岩土力学模型,从而用它来研究岩土破碎的物理机理,以及地质系统内的物理属性,以此来实现岩土工程力学原理的理解。
2.岩石力学原理:岩石力学是工程地质分析的重要内容,也是建造大型工程必备的重要理论基础,即研究岩石在固定位置受外力作用
时的性能参数,包括物质性质、结构特征、断裂构造等方面,从而能为岩石施工的后续操作、岩土的测量提供准确的参数。
3.地质灾害学原理:地质灾害会影响到工程的施工和使用状况,而地质灾害预测和防御则成为工程地质分析中的重要部分。
工程地质分析针对地质灾害的原理,它们通过检测以及测量以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便采取和制定有效的防御对策;也会采用地质遥感技术来辨识出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同时,也会使用模拟技术建立灾害模型,以便进一步提出有效的灾害防治措施。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对岩石进行化学和物理测试, 识别岩层的性质和稳定性。
地下水分析与监测
测量地下水位、水质和流量, 评估对工程的潜在影响。
地质灾害与灾变机理研究
1
滑坡与泥石流
探索地质灾害背后的原因,分析其形
地震与地面沉降
2
成机理和风险预测技术。
研究地震引起的地面变形和岩土体沉
降现象,为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3
岩层变形与瓦斯爆炸
利用GPS技术获取精确的地理位置数据,有助于确定地质勘测点位和测量线路。
岩土工程力学基础
1 应力与应变
研究岩土体材料在受力 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 为工程力学分析提供基 础。
2 土体压缩性与固结
现象
分析土壤在荷载作用下 的压缩性和水分流动行 为,对工程建设具有重 要影响。
3 岩土体的强度特性
研究岩土体的抗剪强度、 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等 力学性能,为工程设计 提供依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岩土中水文地质环境分析
地下水循环与补给
通过地下水埋藏深度和水位变化研究水文地质现象与水资源补给。
水文地质阻尼与过滤
评估地下水与岩土体之间的过滤作用和渗流规律。
水文地质工程应用
应用水文地质知识评估工程可行性,为水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测定
1
密度与孔隙比
通过实验测量岩土体的密度与孔隙比,
弹性参数
2
了解其物理性质和水分表现。
通过试验和模型计算,确定岩土体的
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等重要参数。
3
渗透率
使用渗透仪器测量土壤和岩石的渗透 性,了解地下水流动规律。
岩土介质性质分析与评价
土壤类型鉴定
岩石分类与勘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区域稳定及岩体稳定分析的几个基本问题一、地壳岩体结构特征的工程地质分析(5分)1、岩体、结构面、结构体岩体:通常指地质体中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那一部分岩石,它处于一定的应力状态,被各种结构面所分割。
结构面:指岩体中具有一定方向、力学强度相对较低、两向延伸的地质界面或带。
结构体:结构面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可将岩体分割成形状、大小不同的块体,称为结构体2、结构面的主要类型(按照成因、规模分类)及特征(如何描述结构面)按成因: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浅表生结构面按规模:A类(贯通)、B类(显现)、C(隐微)3、岩体的分类:岩体结构分类(哪5类?);岩体的工程分类(考虑三方面因素?)按结构特征分类:块体状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块状结构、散体状结构三方面因素:力学性质、岩体结构、赋存条件4、岩体的变形随深度有何变化特点?剪切或拉裂拉裂与弯曲弯曲弯曲与压扁压扁压扁与流动流动。
二、地壳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10分)1、岩体应力:天然应力和初始应力自重应力:指在重力场作用下生成的应力。
σv=γh(μ为岩体的泊松比,N。
称为岩体的侧压力系数。
)构造应力:指岩石圈运动在岩体内形成的应力。
又可分为活动构造应力和剩余构造应力。
变异及残余应力变异应力:指岩体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岩浆的侵入等引起的应力。
残余应力:承载岩体遭受卸荷或部分卸荷后,岩体中某些组分的膨胀回弹趋势部分地受到其他组分的约束,于是就在岩体结构内形成残余的拉、压应力相平衡的应力系统感生应力2、岩体天然应力状态类型(1)σx=σy=σv=rh 注:越往地壳的深部,存在静水应力式的可能性越大。
(2)垂直应力为主的观点地壳岩体内的应力以自重应力为主,主要存在于地表(3)水平应力为主的观点地壳岩体内的应力主要受构造运动影响,最大主应力近于水平。
3、影响岩体天然应力状态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1)地区地质条件及岩体所经历的地质历史对岩体天然状态的影响:岩体的岩性及结构特征:决定着岩体的容重和泊松比,从而影响自重应力场的特征;统一区域构造应力作用下,岩体内应力分布的特征主要取决于岩性、结构特征及其非均一性;决定着岩体的强度及蠕变特性,因而决定了岩体承受及传递应力的能力。
构造作用及其演变历史:活动的构造应力对天然应力状态起决定性作用。
区域卸荷作用:在增大某些岩体的水平应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2)岩体内自由临空面(地表的和地下)附近的应力重分布及应力集中作用;应力集中:通常指最大主应力或剪应力在临空面附近增大或减小的现象。
(3)岩体切割面附近的残余应力效应4、我国地应力场的空间分布特点潜在逆断型、潜在走滑型、潜在正断型5、断裂带附近的局部构造应力集中作用断裂端点、首尾错列段、局部拐点、分支点或与其它断裂的交汇点6、地壳表层岩体应力分布的规律垂直应力的分布特点:σv =A+ γh水平应力的分布特点:三种情况二者比较分析7、地表高应力区及其地质地貌标志(1)天然条件下高水平应力释放有关的浅表生时效变形现象隆爆、蓆状裂隙、谷下水平卸荷裂隙及谷坡内水平剪切蠕动变形带、应力释放型的深大拉张变形带(2)与钻进有关的岩体应力释放及伴生现象岩心饼化现象、钻孔崩落现象8、岩体应力测量的方法直接测量法:应力恢复法应力解除法水压致裂法间接测量法:钻孔崩落法定向岩心非弹性应变恢复法凯塞尔效应测试法三、岩体的变形与破坏(10分)1、裂隙岩石的三轴压缩实验过程曲线轴向应变、侧向应变、体积应变在不同阶段的特点2、岩体破坏的基本形式破坏机制分类:剪性破坏:剪切滑动破坏、剪断破坏、塑性破坏张性破坏破坏方式影响因素:荷载条件、岩性、结构及所处的环境特征三轴试验表明破坏形式与围压大小有明显的关系(与荷载条件的关系)低围压三轴试验表明:岩石越破碎,破坏形式变化趋势为张性破坏、剪切滑动破坏、塑性破坏(与岩体结构特征的关系)岩体拉断、剪断的破坏机制分析:拉断:拉致拉裂、压致拉裂剪断:完整岩体的剪断破坏机制(沿潜在剪切面、单剪)、沿原有结构面的剪切破坏机制岩体沿原有结构面的剪切破坏类型平面摩擦:可用库伦公式来判定糙面摩擦:越过凸起体、剪断凸起体、刻痕和犁槽转动摩擦:分离“碎块”的转动摩擦、紧贴碎块的转动摩擦3、岩体弯曲变形的基本类型与主要特征横弯曲和纵弯曲;背斜式滑脱和向斜式滑脱(纵弯曲过程中的滑脱)4、岩体变形破坏的动应力效应、时间效应、空隙水压力效应动应力效应:触发效应、累积效应时间效应:蠕变:在应力恒定的情况下岩石变形随时间而发展应力松弛:在变形恒定的情况下,岩石内的应力随时间降低的现象孔隙水压力效应5、岩体变形破坏的地质力学模式拉裂、蠕滑(滑移)、弯曲和塑流四种后三者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各变形破裂单元并非单独存在,在斜坡岩土体破坏类型为这四种地质力学模型的两两组合第二篇与区域稳定性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四、活断层的工程地质研究(10分)1、活断层的概念、研究意义定义:指在目前还在继续活动断层,或者在历史时期或近期地质时期活动过、极可极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从新活动的断层。
研究意义:(1)断层的地面错动及其附近的伴生的地面变形,往往会直接损害跨断层修建或建于其邻近的建筑物;(2)活断层多伴有地震,而强烈地震又会使建于活断层附近的较大范围内的建筑物受到损害。
2、活断层的类型、活动方式(粘滑与稳滑)、应力特点类型及应力特点:(1)走滑断层:中间主应力近垂直(2)正断层:大主应力近垂直(3)逆断层:小主应力近垂直3、活断层错动的地质证据有哪些?(1)错断第四纪地层(2)形成地震崩落楔或地震充填楔(3)由于错动伴生地震的震动效应造成的沙土液化(4)由于快速错动产生高温而在断层物质中保存的热淬火证据4、活断层活动的时空不均匀性:时间:群集期(活跃期)和平静期,不同活断层上错动事件在时间分布的组合方式方面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单发式、群发式和混合式。
空间:七个断块区: 新疆、青藏、东北、华北、华南、台湾、南海5、活断层的调查:低阳光角航空摄影、开挖探槽五、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10分)1、地震的概念、分类;地震波的分类地震:弹性波在接近地球表面的岩层中传播时所引起的震动。
分类(按成因):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地震波:体波(横波、纵波)、面波(瑞利波、勒夫波)2、不同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3、震源参数、地震震级、烈度概念;震级上限、震级-频度关系、年平均发生率。
震源参数:断层面长度(L)、断层宽度(W)、断层走向、断层倾向和倾角、断层错动方向、断层错距(D)、断层破裂的扩展速度地震震级:里式震级、体波震级、面波震级烈度:震级上限M u 指潜在震源区可能发生的最大震级震级-频度关系:年平均发生率:指一定范围内每年发生等于和大于震级M0以上的地震数4、场地地震效应;地震动三要素;场地地震效应:场地破坏效应:地面破坏效应、地基失效、斜坡破坏效应强烈地震动(三要素):振幅、频谱特征、持续时间5、场地条件对震害和地震动的影响(基岩、深厚软土层、局部地形、砂土液化)(1)基岩上地震动幅值小、持时短、震害轻(2)深厚覆盖层上地震动周期长,滤掉高频、放大低频(3)沙土液化对震害的影响有双重性,既能引起地基失效,在一定条件下又能起隔震作用六、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的工程地质分析(10分)1、水库诱发地震的类型:卡里巴-科列马斯塔型、科因纳-新丰江型、塔吉克斯坦的努列克型2、水库诱发地震的共同特点:地震产生空间和地震活动随时间的变化与水库所在空间和水库水位随时间的变化密切相关;诱发应力场与同一地区天然地震应力场一致一致3、水库诱发地震序列的特点:前震丰富、余震衰减慢、主余震震级差别小4、水库蓄水对库底岩体的各种效应(1)水的物理化学效应;(2)水库的荷载效应;(3)空隙水压力效应;!各种天然应力状态下的诱发机制荷载效应仅使潜在正断型的稳定状况有所恶化,而使走向滑动型和逆断型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改善。
孔隙水压力效应是三种状况都有所恶化。
因此,潜在正断型强烈恶化,走向滑动型因为荷载效应使摩尔圆离开包络线的距离小于孔隙水压力效应使之接近包络线的距离,故最终情况有所恶化。
潜在逆断型则是最终情况稍有改善。
七、地震导致的区域性砂土液化(15分)1、砂土液化的定义、破坏表现。
沙土液化定义:地面以下一定深度处,饱和松散的细沙、粉细砂在外荷载的反复作用下,空隙水压力上升,导致骨架应力趋于零,砂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继而在上覆土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这就是砂土液化现象破坏表现(4种):涌砂、地基失效、滑塌、地面沉降及地面塌陷2、砂土液化的形成条件砂土层本身方面:砂土的成分、结构以及饱水砂层的埋藏条件(近代河口三角洲及河床)地震方面:地震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砂土特性:地震时砂土有明显的体积缩小,砂体渗透性不良。
通常用相对密实度和砂土的粒径和级配来表征砂土的液化条件饱水砂土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埋深愈浅,非液化盖层愈薄,则愈易液化。
地震强度及持续时间:地震愈强、加速度愈大、持续时间愈长,则愈容易引起砂土液化3、砂土液化的判别方法:初判:地震条件:液化区最低烈度为VI度地质条件:全新世乃至近代河湖相沉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埋深条件:最大液化深度不超过20米,地下水埋深一般不超过3米土质条件:详判:标贯判别静力触探判别剪切波速判别液化指数4、砂土地震液化的防护措施(1)选择的良好场地(2)人工改良地基:增加盖重、换土、改善饱水砂层的密实程度、消散剩余孔隙水压力、围封法(3)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八、地面沉降问题的工程地质分析(10分)1、地面沉降的基本类型和危害。
类型:区域性地面沉降、洞穴塌陷型地面沉降危害:2、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
3、地裂缝的成因、破裂模式。
九、斜坡岩(土)体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10分)1、斜坡岩体的应力分布特征、影响因素。
特征:(1)大主应力平行于临空面,小主应力则与之垂直;(2)临空面附近形成应力集中带,坡缘拉应力集中,坡脚剪应力集中影响因素:(1)原始应力状态;(2)坡形:坡高、坡脚、底宽、平面形态2、斜坡变形、破坏的主要方式。
变形主要方式:卸荷回弹、蠕变破坏形式:崩塌、滑坡、扩离3、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影响因素、危害、治理措施崩塌:指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治理:削坡、清除危石、胶结岩石裂隙、引导地表水流,以避免岩石强度迅速变化,防止差异风化等滑坡:斜坡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或滑动带)作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影响因素:斜坡外形、岩性、构造、水、地震、人为因素治理:排水、支挡、刷方减重、改善滑动面的岩土性质泥石流定义:影响指在山区一些流域内,主要是在暴雨降落治时形成的、并由固体物质和水组成的饱和的暂时性山地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