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赵良庆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对构建我国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往薜技 术 协 作 学 大 学 对 构建 我国 新 建 本 科 院 校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启 示
孔 留安 荆 、 海玲 霍松 涛 2 1 1 . 河 南科技大学; 2 河南城建学 院
摘 要: 随着我 国高等教 育大众化进 程不断推进 , 一大批 由专科 学校通过 重组、 合 并后 升格形成 的新 建本科院校应运 而生。借 鉴德 国应用科 学大学先进 的人 才培 养模 式 , 在 当今地 方本科 高校 的转型与发展过程 中, 积极探 索适合我 国 国情 的以提 升 实践 能力 为本位 的新建本科 院校应 用型人才培养模 式 , 有着必 然的现 实意义。 关键 词 : 德 国应 用科技 大学; 新建本科 院校 ; 人才培养模 式
前 序 教 学 。由于 办学经 费等 因素 的影 响 , 多 数 学计划 , 通常采 用以知识 和技能 单位相 融 加之 高 合的模 块化教学 方式 , 将普 通知 识和专 业 随着 我 国高 等教 育 大 众化 进 程 不断 新建 本科 院校实践 教学条件 较差 , 双 师型 ” 教 师的严重 缺乏 , 更使 得实 知识技能相结合 。 在专业教学 的全 部过程 推进 , 一 大批 由专科 学校 通 过重 组 、 合 并 素 质“ 后升格形 成的新建本科院校应 运而生 。据 践教 学环 节薄弱 , 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 中, 理论教学 融入 了研讨 教学 、 现场 教学 、 教育部公 布的( ( 2 o 1 3 年具有 普通高 等学历 三、 德 国应 用 科 技 大 学 对 构 建 我 国 新 案例教 学等多种 方法 ; 实践 教 学采用研 习 教育 招生资 格的高 等学校 名单 》显示 , 具 建本 科院校人才培 养模 式的启示 课、 练 习课 、 实 习课及 学术 旅游 等 多种 形 4 】 。对课 程 的评价 方式灵活 多样 , 有 考 有本科 招生资格 的院校 l 1 7 0所( 含独立学 德 国是 世界 开 办 高等 教 育最 早 的国 式【 家之一, 德 国 的高 校分 为综 合大 学 、 应 用 试 、 鉴定 、 答辩等 方式 , 通 常有企 业人 员的 院2 9 8所 ) 【 l 】 o 随着新 建本科 院校数 量大幅 度提 升 , 科 技 大学 、艺 术 学院和 音 乐 学院 三种 类 参与 , 以培 养学 生 的人 际交往 能 力 、 独 立 已逐步 成 为我 国高 等 教 育体系 的重 要组 型。在应 用型人才 培养方 面 , 德 国应用 科 工作能力 、 创新 实践 能力等综 合能力 。 成部 分 ,担 负着高等 教育 改革与 创新 、 培 学大 学形 成 的独 具特 色又 不 可分 割 的体 总之 , 德 国应用科 学大学这 种极具 灵 养应 用型 人才 、 服务 区域经济和 社会 发展 系 一 从培养 目标 、 专业设置 、 教学模式 、 评 活性和 适用性 的人才培养模 式 , 为德 国培 O %的毕业生 , 在德 国高校 中占有 重 的神 圣职责 。因 而如何适 应市场 需求 , 明 价 方式等 , 值得 我们 学习和借 鉴 。德 国应 养了 5 就培养 大量社会 需求的工程应用 确 人才培养 目标定 位 ,构 建课程 体系 , 是 用 科 技大 学 人才 培养 模式 主 要有 以下 的 要地位 。 新建 本科 院校当前 的核心 任务 , 也是 我们 特 点 。 型人才 而言 , 德国应用科 学大 学有别于 我 亟待研 究解决的 问题 。 1 培 养 目标 重视学 生动手 能力及 解决 国 的高 职高专教 育 , 与 我国倡导 的应用 型 基于此 , 借 鉴德 国应用科 学大 学先进 问题能力的培养 。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 目 本科教 育具有较 大的相似性 。因而 , 为 当 运 前 我国 新建本 科 院校 在教 育模 式 与职 能 的人才培 养模式 , 在 当今地 方本科 高校 的 标 是使学 生通过 掌握一定 的理论知 识 , 转 型与发展 过程 中 , 积 极探 索适合 我国 国 用某种专 门的 应用技术 , 能动 手解决 实际 的转变 过程 中 , 积极探 索应用 型人才 的培 情 的 以提 升 实践 能力 为 本位 的新 建 本科 问题的工程技术专 门人才。这种培养 目标 养提 供 了好 的思 路 ,具有 相 当的 借鉴 意 院校 应用 型人才 培养模式 , 有 着必 然的现 强调面 向应用 , 面 向实际 、 面 向未 来 , 培养 义 。 实意 义。 掌握 科学 方 法 、擅长 动手 解 决 问题 的工 参考文献 二、 我 国新建本科 院校 人才培 养存在 程 、 技术专 门人才。 [ 1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教育部 网站 。2 0 1 3年 的 问 题 2 专 业及课 程设置侧 重学生计 算能力 具 有普 通 高等 学历教 育招 生资格 的 高等 德 国应用科学大 学校名 单[ E B / OL ] . 1 人 才 培养 目标定 位过 高 。目前有些 和实际应用能力 的培养 。 新 建本科 院校脱 离 自身发 展实 际 , 过分追 学的专业 设置 以应用为 主 , 强 调理论 与实 [ 2 ] 姚加 惠 , 潘 懋元。新 建本科 院校 的现状 求办 学定位的“ 高大上” [ 2 】 。在 “ 重学轻术 ” 践相结合 ,具有鲜 明的面 向行业 的特征 。 分析 与准确 定位 [ J ] . 龙岩 学院报 , 2 0 0 6 ( 4) : 3 — 1 1 7. 观 念和 “ 名分 ” 思想 影响下 , 盲 目趋 向将 学 其课 程设 置 分为 理论 课程 和 实训 课程 两 11 课程 内容根 据不 同专 业及其 相关 【 3 ] 雷正 光 。 德 国双 元 制模 式 的 三 个 层 面及 校 办成研 究型大 学 , 结 果致使 学校 定位虚 种模式 , 并及 时融入 其 可借 鉴的若干 经验 【 J 】 .外 国教 育资料 , 高、 培 养 目标 单一 、 课程体 系趋 同 , 从而偏 职业能 力需求有 针对性选 择 , 01 0( 1) : 7 8 . 8 0 . 离 了 新建 本科 院 校应 有 的服 务 于 区域经 相关 的新 科技 或工艺成 果 , 保 证其先 进性 2 【 3 】 。 济建 设和社会发展 的服 务方向 。 [ 4 ] 徐 理勤 。现 状与发展 一中德应 用型本 2 缺 乏课程体 系的 系统设计 。 目前新 3 独具特 色的 “ 双元制 ” 培养模 式 。德 科人 才培 养的 比较 研 究【 M 】 . 杭州: 浙江 大 2 0 0 8 . 建 本科 院校的课 程体系 主要有 两种模 式 : 国应 用科 技 大学 的实 践教 学 环节 ,采 用 学 出版社 , 第一, 盲 目借鉴 或照抄 照搬 其他 学校的 课 “ 双 元制 ”的教 学模 式 , “ 是一 种以能 力为 作 者 简介 : 程 体 系设 计 ; 第二 , 沿用 原 来的 专科 课程 本位 的课程 模式 ”【 3 】 。通 过与企业 的紧密 第一作 者 : 孔 留安 ( 1 9 6 3 一 ) , 男, 河 南 共 同培养 应 用型 人才 , 从 而锻炼 学 科技 大 学校 长 , 博士, 教授 , 主要 从 事安全 体 系 ,稍稍 加工修 改形成 本科课 程体 系 。 结合 , 团队协 作 能力 、 交际 工程和 高等教 育研 究。 因而现 有 的课 程 体系 很 难发 挥 应有 的调 生 的独 立工 作能 力 、 控 人才培 养方 向} 勺 『 作用 , 达 到新建 本科 院 能力等非专业能力 。 第二作 者 : 孙 海玲 ( 1 9 7 1 - ) , 女, 河 南 校 应用型人才培养 的 目标 。 德 国应用 科 学大 学 的实 践教 学 环节 城 建学院 高等教 育研 究室副主任 , 硕士研 3 课程 体 系落 后 , 缺 乏 学术 前沿 和 专 包括实验 教学 、 实践 学期 、 项 目教 学 、 毕业 究生 , 教授 , 主要从 事高等教 育研 究。 业发 展的动态 内容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 型 设计和学术旅行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 明显 第 三作者 : 霍松 涛( 1 9 8 0一 ) , 男, 河 南 除了 城 建 学院硕 士研 究生 , 副教授 , 主要从 事 人才培养 课程体 系落后 , 主 要体现 在以 下 的特征是 教学 与生产实践 紧密 结合 , 两个 方面 : 第一 , 课程 体 系 的设 置跟 不 上 理论 学习 ,学 生还需完成 不少 于 2 0周的 区域 经济管理和高等教育研究。 社 会经济 [ 向 发展 , 不 能适应 时代 的最新 需 企业 实 习 , 在 实践 学期 完成 , 这是 德 国应 注: 本项 目 为 河南省 高等教 育教 学改 要; 第二, 课 程体 系 口径 狭窄 、 内容 陈 旧 , 用科 学大 学 最 值 得 我 们借 鉴 的 部 分 , 即 革研 究项 目“ 德 国应用科 学大学对 构建我 没 有处 理 好课 程 内容 的 经典 与现 代 之 间 “ 3 + 1 ” 培 养模式 。 国新 建 本科 院校 人 才 培 养模 式 的启 示” 2 0 1 4 S J GL X 0 6 3 ) 以及 “ 应 用型 本 科 院 校 的关系。 4 教 学方式注重 学生独 立工作能 力 、 ( 4 实践 性教学 环节 薄弱 。新 建本科 院 人际交往 能力 以及创新实 践能力 的培养 。 工程 实践 能 力培 养 体 系的研 究与 实践 ” 校普 遍过分 注重 理论教 学 , 相 对忽视 实践 德 国应用 科 学大 学各
中德合作,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中德合作,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作者:蔡敬民来源:《计算机教育》2013年第21期文章编号:1672-5913(2013)21-0023-01中图分类号:G642合肥学院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有近30年的合作历史。
198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德国下萨克森州政府签署“按照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模式,共建一所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协议,原合肥联合大学(合肥学院前身)成为德方在中国最早重点援建的两所示范性应用科学大学之一。
德国汉诺威、奥斯纳布吕克、东弗里斯兰、希尔德斯海姆等应用科学大学分别与合肥学院共建机械制造工程、电子技术、生物工程、化学工程、建筑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等专业。
2002年,由原合肥联合大学、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3校合并组成了新的本科院校——合肥学院。
学校组建以后,经过广泛调研和认真分析,全校上下一致认为:新建本科院校,不能一味地模仿老牌大学,应积极探索高等教育新的办学类型和办学体系,走自己的发展之路。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工业化初期,急需大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德国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价值举世公认。
我们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长期合作办学的历史是我们宝贵的资源,也是我们的优势和特色。
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和思考,我们将学校的办学定位确定为“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即借鉴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学校的办学实际,积极探索一条新的办学道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从2004年开始,我们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学理念,围绕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体化的设计,本着系统设计、分步实施和项目推动的原则,有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近5年来,国内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每日电讯》,先后25次报道了学校建设发展情况。
全国226批次省外高校、近2 000人次来我校考察调研。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对我国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路径的启示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对我国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路径的启示作者:任慧颖来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第06期摘要:引入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新的发展方向。
在国外,应用科技大学是一种重要的高等专门教育机构。
德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双元制”培养制度的国家,其专业设置及课程体系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
通过分析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特点,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先进人才培养理念和实践教学模式,发现我国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促进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职业本科教育;职业能力;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153(2022)06-0036-05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遵循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早在2021年3月,教育部就发布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明确本科教学内容要与职业标准相一致,教学过程要与生产工程相适应。
这意味着高职院校将在培养应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依然是学科知识本位的课程逻辑与模式,“学术漂移”现象依然存在,导致本科职教自身的特色弱化。
文章从能力结构和职业倾向两个方面分析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经验,为我国职业本科教育从知识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提供参考。
一、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基本特征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初,是一所以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以应用型实践式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要求学生把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职业实践技能培训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专业学院。
其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强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二是突出应用性,实用性;三是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这些特点对于我国职业本科的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启示——赴德国研修培训报告
德 国工业 高速 发展 ,企 业需 要高等职业技 术人才来担任一线 的
主管 , 开始举办双元制职业学院 。 德 国双元制职业学 院仅在经济
德 国的高校像一个独立的公 司一样运营 , 由董事会 、 监事会
组成 , 董事会是 高校管理 的核心 , 大学 的领导是校长 , 由高校 自 己来决定 , 在法律上就是领导 , 在学校里有说一不二 的权力 。管
生咨询建议 的部 门) , 国际办公室 ( 给本校 和国外对 口单位进行 求学咨询 ) , 职业指导 中心( 给学 生找工作进行 咨询 ) , 质量管理
中心 。 3 . 海 外 实 习的 安排 与 管理
代根 多夫 应用技术 大学是 德国的一所公 立应用技术 大学 。
位于德 国经济 、 技术及科 技十分发达的 巴伐利亚州 , 世界著名的
【 关键词 】 高职教育 双 元制模 式 工学结合
基金项 目: 陕 西省 教 育厅 人 文 社 科 类 专 项 科 研 计 划 项 目“ 互 动 体 验 式 教 学 模 式 开 发 与 学 生创 业 能 力培 养 的 实践 研 究 ” 的 阶段 性
成果 ( 1 2 J K 0 1 1 4 ) ; 中 国高 等 职 业技 术教 育研 究 会 “ 十 二 五 ” 规 划课 题 “ 基 于 职 业 岗位 群 的 高职 人 才 培 养 规 格 研 究” 的 阶段 性 成 果
对 目前 国 内高 职 高 专 教 育 在 实践 教 学 、 工 学 结合 、 教 育 合 作 等 方 面 提 出相 关 建 议 , 对 我 国 高等 职 业 教 育 的 改 革 与 发 展 和 整 体 水 平 的提 高 有 重 要 的 实践 意 义 , 逐 步 形 成 结 构 合理 、 功 能 完善 、 质 量优 良的 高 等 职 业教 育体 系 , 更 好 地 为 经 济建 设 和 社 会 发展 服 务 。
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探索现代应用型教育的转型之路
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探索现代应用型教育的转型之路摘要:自上世纪70年代起,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在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以其独有的模式和品质成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学习和效仿的对象,它面向应用、面向实际,在校企合作、培养方式和师资水平等方面体现了其优势,特色鲜明。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处于转型期,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作者根据个人求学经历和体会,对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加以分析和总结,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从而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工程管理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教育现代大学制度起源于欧洲,从欧洲到美国,最后在美国成型。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应用型职业技术教育层次的不断上升,欧美的技术院校(polytechnic)也逐渐被纳入大学(university)范畴。
德国作为世界职业教育领先的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的德国教育改革进程中,将中等专业学校升格为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
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规范的体系结构。
2002年1月,作为刚刚走出校门的一个本科生,笔者带着亲人的嘱托和希望,怀揣梦想,踏上了飞往德国的求学之路。
通过几年亲身经历,对中德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模式和理念进行比较和分析,笔者认为在职业教育推广转型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应用型院校应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体系中的可取之处,在现代大学制度下加强院校制度建设,为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一、德国基础教育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一个划分为16个州的联邦国家,联邦首都及政府所在地是柏林,德国的教育和文化艺术事业由联邦和各州共同负责,联邦政府主要负责教育规划和职业教育,并通过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协调全国的教育工作,在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及成人教育和进修(fortbildung)方面,主要立法和行政管理权归属于各州。
全国性的文化艺术活动由联邦政府予以资助,对外文化交流由外交部负责协调。
中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差异和启示
中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差异和启示作者:夏勇来源:《价值工程》2015年第07期摘要:本文就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和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专业设置、教学要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获得了一些启示,为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意见。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guiding ideology, majors, teaching element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raining between Chinese colleges and 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People could obtain inspirations through analysis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regarding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reform.关键词: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应用能力;教学;模块Key words: 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talents training;application ability;teaching;module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7-0193-030 引言起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Fachhochschul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德国在战后经济迅速崛起和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被世界各国广泛研究和推崇。
1999年欧洲29国开始的“博洛尼亚(Bologna)进程”建立起了以学士和硕士为基础欧洲统一的高等教育体系、可比较的学位体系和欧洲学分转换体系,以及专业设置认证机制。
浅谈德国高校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启迪论文
浅谈德国高校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启迪论文浅谈德国高校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启迪论文一、德国高校研究生教学模式现状(一)德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根据部分学者对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等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分析和调研,德国大部分高校研究生在创新能力方面都是能够得到高校和各方面的认可的,其整体创新能力在全世界高校中都具有较高水平。
具体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第一,对于创新活动具有较高的参与度;第二,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第三,具有一定的创新成果。
这些能力与国内部分高校研究生的简单的对研究对象表面现象的揭示和移植,或者仅仅对研究问题简单的推理或延伸是不同的。
这些都说明德国高校研究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二)德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较强的影响因素德国高校研究生具有较强创新能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德国大学研究生培养并不同于我国的导师制,而是注重教学实践,即通过实践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导师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掘作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导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德国各个大学对于导师的选拔任用以及管理,也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尤其是导师在科研方面、教学方面,都有明确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标准,一旦导师不能满足高校的任用条件和创新考核能力,都会被调整工作和教学岗位或者进行校正,甚至会被辞退,这也无形中影响着德国高校研究生去更加努力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具有适应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培养体制德国高校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不同于我国高校研究生严进宽出的模式,在德国高校,只有很少的精英学生才能读研究生,也就是说读研究生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而要想顺利毕业也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
据统计,德国高校研究生每年有将近30%的学生不能正常毕业。
同时,德国高校研究生在培养机制方面也一直采用严格的淘汰机制,教学老师对学生每一门课程要求都非常严格,对每一门课程的考核都进行严格的把关,导师更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硕士培养模式的研究及借鉴
J u n 1 fZ ein ie st fS in e a d Te h o o y o r a h ja g Unv r i o ce c n c n l g O y
Vo1 2 .2 No. 5,( C. 2 O )t O1
D :1 . 9 9 j is . 6 18 9 . 0 0 0 . 0 OI 0 3 6 / .s n 1 7 - 7 8 2 1 . 5 0 8
德 国 应 用 科 学 大 学 硕 士 培 养 模 式 的研 究 及 借 鉴
李 成 炜 , 若 欣 郑
( 江科 技学 院 国 际 交 流 合 作 处 , 州 3 0 2 ) 浙 杭 1 0 3
收 稿 日期 :2 1 — 7O 0 00一1
LIChe g w e ,ZH EN G o xi n— i Ru — n (ne n to a Ofie h ja g Unv r i fS in ea dTe h oo y,Ha g h u 3 0 2 ,Chn ) Itr ain l f ,Z ein ie st o ce c n c n lg c y n zo 1 0 3 ia
m a t r t ani g a u tv to f h gh l v lpr c i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 e t n Chi . s e r i n nd c li a i n o i —e e a tc lt l n s i na K e wo ds G e m a . i e s te o a ple s i nc s m a t rt a n ng m od y r : r n un v r ii s f p i d ce e ; se—r ii e; ta n ng r ii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实践教学及其借鉴分析
On t h e Pr a c t i c a l Te a c h i n g o f Ge r ma n Un i v e r s i t i e s
o f Ap p l i e d Te c h n o l o g y
Ya n We i
( L o g i s t i c s D e p a r t m e n t , S h a a n x i P o l y t e c h n i c I n s t i t u t e , X i a n y a n g S h a a n x i 7 1 2 0 0 0 , C h i n a )
应用科 技 大学 ( F a c h h o c h s c h u l e , 德语 简 称 F H)
高 等教育 由精 英 教 育 到 大众 教 育 的潮 流。应 用 科 技 大学 的毕业 生尤 其受 德 国工 商 界 的欢迎 , 德 国工 商界 三分之 二 的工 程 师 、 二分 之一 的工 业经 济 师都
Ab s t r a c t : Ge r ma n un i v e r s i t i e s o f a p p l i e d t e c h n o l o g y a i m a t c u l t i v a t i n g t a l e n t s wi t h h i g h l y a p p l i e d t e c h n o l o y g a n d f o — C U S o n p r a c t i c a l t e a c h i n g i s he t i r s u c s e s s f u l e d u c a t i o n  ̄ f e a t u r e a n d e x p e ie r n c e,wh i c h ma k e he t m f a mo u s i n he t wo r l d.T he p a p e r a n a l y s e s t h e f e a t ur e s o f p r a c t i c a l t e a c h i n g i n Ge m a r n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o f a p p l i e d t e c h n o l o y g a nd e o m— pa r e s t h o s e wi t h ha t t i n o u r v o c a io t n a l e o He g e a nd t h e n p r o p o s e s s t r a t e g i e s t o p r o mo t e he t p r a c ic t a l t e a c h i n g i n o u r h 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 c o Ue g e s .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及其启示
据 2 0 0 7年 统 计 , 德 国有 3 8 3所 不 同类 别 高校 , 德 国高 等教 育历 史 发展 较为 悠 久 , 是欧 洲 近代 军 , 大 学 的发 源 地 之 一 , 与 欧 洲 高 等 学校 相 似 , 德 国 大 其中应用科技大学有 1 7 6 所 ,占高校总数的 4 6 %; 0 1 0年 德 国应用 科技 大学 数量 达 2 0 8 所, 在 校 生数 学有着崇 尚“ 学术 自由” 的传统 , 强调人 文素养教 2
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 。德 国应用科技 大学的人 才培养实践对我国地方性本科院校的人 才培养有
很 大的借 鉴和 启示 作 用。
关键词 : 德 国应 用科技 大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 经验; 启示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9 .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3 — 8 4 7 7 ( 2 0 1 5 ) 0 3 — 1 5 9 — 0 6
经济 、 科技 和社会 的快速发展 。专 门培养应用型人 术学院 、应用科技大学和行政管理学院等类型高
才 的 德 国应 用 科 技 大 学 ( F a c h h 0 c h s c h u l e n ,简 称 校 。不同类型的高校 , 其人才培养的 目标定位是不 F H) 的诞 生是 德 国 2 0世 纪高 等 教 育改 革 进 程 中 的 同 的 。如 , 应 用 型人 才 主要 由应 用科 技 大 学 和高 等 学 术性 研究 人 才 由综 合 性大 学 来 里 程 碑式 事件 ,是人 才培 养模 式 的一 次重 大 革 新 。 职业 学 院来 培养 , 如 今 ,应 用 科技 大学 已成 为 德 国高 等教 育 的主 力 培 养 。 作 者 简介 : 杜才平 ( 1 9 6 5 一) , 男, 台 州 学院 经 贸管 理 学院 院 长 、 研 究 员。
借鉴德国经验开展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研究
借鉴德国经验开展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研究作者:沈友华王爱华来源:《文学教育》2017年第10期内容摘要: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就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
我国高等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些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放弃了学术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毕业生受到地方企业和社会的普遍欢迎,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初步形成了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德国经验应用型人才研究与实践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国内许多高校开始学习借鉴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为此,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一线及教师积极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其中,以80年代初期当时联邦德国一些应用技术大学对口援建的合肥学院(原合肥联合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原南京高等专科学校)、浙江科技学院(原杭州高等专科学校)及宁波工程学院(原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四所大学一直在借鉴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有了一定的影响。
一.我国对中德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出现多次不同的分类,十三五国家明确提出应用型大学建设指导意见,从而确定了应用型大学的地位和作用,国内各个省市自治区分别出台措施鼓励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发展,培养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从而也激发了国内大多数地方高校对国外尤其是德国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1.对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研究现状国内研究机构、高校不少专家、学者、教师对德国应用技术大学进行实地调研学习,也有一批研究成果。
国内研究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概念界定。
二是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特色。
三是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突出的特色。
四是从任职资格、教学任务、专业发展及师资队伍建设对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开展研究。
不过我国对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研究主要还是注重学校发展的内因为主,而对学校发展的外因如各级政府、法律法规,及经费等的支持研究相对较少。
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
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孙培禄;许宝卉;钮王杰【期刊名称】《运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36)3【摘要】随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范式向工程范式的转变以及新工科在我国的逐步推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培养模式成了一个众口难调的问题.本文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验,深入探讨了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以及工程教育教学理念、课程考核方法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最后,本文提出了4条建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其他注意事项,并指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的总体方向.【总页数】4页(P74-77)【作者】孙培禄;许宝卉;钮王杰【作者单位】运城学院机电工程系,山西运城044000;运城学院机电工程系,山西运城044000;运城学院机电工程系,山西运城0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相关文献】1.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德国法学教育——关于加大应用科学大学参与度的倡议 [J], Hendrik Lackner;陈颖2.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德国法学教育——关于加大应用科学大学参与度的倡议 [J], Hendrik Lackner;3.“需求导向”下地方高校文科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社会工作专业“1+4+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经验 [J], 姚云云;周晓焱;郑夏4."需求导向"下地方高校文科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社会工作专业"1+4+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经验 [J], 姚云云;周晓焱;郑夏5.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牛金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实践教学及其借鉴意义
用科技大学虽然历史很短 ,但是发展迅速 ,成绩斐然 ,哉止20 年德国共有高校35 04 6 所,其中应用科技大学12 ,其在校生占德国高校存校生的2. 6所 7 %。应用科技大学十 3 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企业进行 的实践教学 占有很大的比重。这正是应用科 技大学的成功经验之一,它对我 国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 图分 类 号 : 6 95 6 G 4 .1 文 献标 志码 : A
候 国家根据 个人上交 和国家补贴 的总 和计算利息 后返还个人 ,以保证他 上 学的经济 费用。对于 中途 终止和最后 没有上大学 的学 生基金退 还个人上缴 部分 ,并计算 利息 。
一
个 人 到 上 大学 总 交 费 标 准 时 问
学。应用科技大学正是在这些原来的工程师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基础t组建的。并
保留了重视实践教学的传统。与综合大学不同,应用科技大学提供的是一种跨专业的 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育 ,重视理论分析和以学科分类的教学模式i 位于对职 业实践很重要 的更广泛的内容和方法。因此,应用科技大学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综合大 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它有独特的任务和鲜明的特点 。应用科技大学在很大程度上 以职业的要求和需求为指导思想,重视实践教学,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为社会提供 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德国应 用科技 大学的实践教 学 及 其借鉴意 义
薛文 波
( 西安电子科技 大学 人文学院外语 系, 西安7 0)1 11 ) 7
摘
要 :德 国应用科技大学是德 国高等教育 体系中重要 的组成部分 。
应用科技大学 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 目标 , 重视实践教 学是其办学特色和成功经验 , 培养 的学 生深 受工 商界 的欢迎 。我国普通 高 校应 当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成功经验 , 以应用型 人才 为培养 目标 , 加 强实践教学 , 提高 学生的就业 能力。 关键 词 : 国应用科技大学 ; 德 实践教 学; 借鉴
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与借鉴
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与借鉴作者:郭雅洁刘颖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21年第02期摘要:面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现状,培育应用型人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又一大着力点。
通过对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六个国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办学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方式、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总结六个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旨在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经验。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1)02-0085-072010 年,国家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要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以适应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优化课程结构和专业设置,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人才培养规模。
高等教育的结构优化势在必行,引导高校根据自身特色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定位,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娴熟的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势在必行。
而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国外发达国家走在了世界前列,为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经验。
一、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一)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国外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与其在高等教育初期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息息相关。
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六个国家,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在未来就业岗位上的工作能力。
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时,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确立人才培养方向。
加拿大的职业教育是一个大职教概念,包括职前、职后的學历教育与技能培训,也就是融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及大学预科学习(一年)为一体的大职教,此举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提高全民素质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1]。
借鉴德国经验,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
两 国 政 府 的 大 力 支 持 下 , 校 通 过 中 德 合 作 努 力 学
提 升 办 学 质 量 和 水 平 , 步 建 立 了 国 际 化 背 景 下 逐 高 层 次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成 为 浙 江 省 对 德 教 育 、 技 合 作 的 重 要 窗 口。 科
学定位、 培养方案、 培养模 式、 支撑条 件等4个 方面 阐述 了借 鉴德 国应用 科学大学 ( ) n{ 办学经验在培养 应用
型本科人才方面所做 的探索与实践 , 以供 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参考。
【 键 词】 德 国应用科学大学( { 应用型本科 办学定位 关 n) 【 收稿 日期】 2 7 1 月 0 年 0 0
2 0世 纪 6 0年 代 末 、0年 代 初 , 业 化 国 家 开 7 工
始 大 力 发 展 应 用 型 本 科 教 育 , 动 了 高 等 教 育 大 推
学 理念 , 照德 国应用科 学大学 的人才 培养模式 , 参
修 订 了各 专 业 的 教 学 计 划 , 时 强 化 实 验 教 学 , 同 探
一
科 院 校 。 在 此 基 础 上 , 确 提 出 了 国 际 化 背 景 下 明
、
明 确 办 学 定 位 和 培 养 方 向 , 善 培 养 元 完
高 层 次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的 方 向 , 人 才 培 养 目标 将
定 位 为 培 养 “ 以 致 用 、 面 发 展 ” 高 素 质 应 用 学 全 的
本 文受 20 年 度 浙 江 省 新 世纪 高 等 教 育教 学 改 革 研 究项 目(b57 )20 05 y0 02 、06年度 浙 江 省 新 世纪 高等 教 育 改 革项 目(b67 ) 助 。 y005 资
中德应用型人才培养管理与运行机制对比研究
2 0 1 4年 5月
常
州 大
学
学
பைடு நூலகம்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Vo 1 .1 5 No . 3
Ma v 2 01 4
J O U R N A L O F C H A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应用 型人才 给 出 了几 点建议 。
一
、
德 国应 用型 人才 的培 养模式
应用 型人 才不 同于学 术型人 才 和运用 型人才 。学术 型人 才 主要从事 科学 研究 的工作 ,注 重于研 究理论 问题 ,对 实际工 程 问题关 注较少 。应用 型人 才主 要 通过 掌握 某项专 业技 能从事 有规 定程 序 的工 作 。应 用 型人才 与学术 型 人 才 和运 用 型 人 才有 显 著 差别 , 应用 型人 才不仅 需要 掌握扎 实 的理论基 础 ,还需要 有较 强 的实践 能力 能够将理 论优 势应 用到工 程实 际 中 。换句 话说 ,应用 型人 才需要 将科 学理论 研究 中 得 到 的创 新 成 果 转 化 为 实 际工 程 中经 济 与社 会 效
统 ,通过行业 协会 的监督来保证培养出高质量 的应用型人才 ,同时德 国应用型大学采用 了双元制 的教 学模式 ,高校与企业共 同 培养应用型人 才。我 国高校在应用型人 才培养上 尚处起步阶段 ,国内高校通过特色办学 ,与地方 和企业开展合作 ,重视实践课
程来突出培养应 用型人 才。德 国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丰富的经验和优异的模式对我国的应用 型人 才的培养具有 良好 的借 鉴 与启示作用。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实践教学及其借鉴分析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实践教学及其借鉴分析作者:颜伟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7年第10期颜伟(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00)[摘要]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重视实践教学是其办学特色和成功经验,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独特的教育方式享誉全球。
通过研究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特点,提出了提高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8-0090-02应用科技大学(Fachhochschule,德语简称FH)是德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对而言,传统印象中的综合大学主要在纯学术领域中发展,体现出典型的精英教育的特色;而应用科技大学则致力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属于大众教育。
应用科技大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历年的毕业生受到德国工商界的欢迎,德国工商界中三分之二的工程师、二分之一的工业经济师都出自应用科技大学,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由此看来,应用科技大学特别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相关企业实践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当然这也是这一学校成功的因素之一,它的发展对我国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实践教学的特点(一)应用科技大学的定位在19世纪末期,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地位被德国超越,究其原因,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当时的德国拥有更多的高素质技术工人,而培养这些工人的就是职业技术学校。
应用科技大学正是在这些工程师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基础上组建产生的,同时还保留了重视实践教学的传统。
与综合大学不同的是,应用科技大学提供的更多的是跨领域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方向的教育,其指导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以职业的要求和需求为导向,其人才培养的宗旨就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级技能型的应用型人才。
借鉴德国现代学徒制度厘清我国职业教育问题
借鉴德国现代学徒制度厘清我国职业教育问题
朱杰;赵善庆
【期刊名称】《成人教育》
【年(卷),期】2017(000)009
【摘要】德国现代学徒制的优良传承、突出职业、法律促进、注重素养、社会认可、经费保障、企业热衷、机制规范、文化认同等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国要
有效开展职业教育,必须采取营造文化氛围、健全法规细则、创新体制机制、多方
筹措经费、加强顶层设计、厘清培养目标、发挥职校作用等措施.
【总页数】3页(P92-94)
【作者】朱杰;赵善庆
【作者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53;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29
【相关文献】
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问题域分析及对策——基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经验借鉴 [J], 王玲;王森
2.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问题域分析及对策——基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经验借鉴 [J],
3.借鉴瑞士与德国钟表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以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精密机械技术专业(钟表方向)实践为例 [J], 易艳明
4.我国职业教育的短板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借鉴意义 [J], 杨杰
5.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借鉴和启示 [J], 吴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构课程体系,培养建筑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模式的借鉴与启示
第40卷第6期教学研究Vol 40No 62017年11月ResearchinTeachingNov.2017重构课程体系,培养建筑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模式的借鉴与启示丁㊀斌(广东白云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450)㊀[收稿日期]㊀2017⁃05⁃08㊀㊀[基金项目]㊀广东省教育厅2015年度教研教改项目(CXQX⁃JY201505)㊀[作者简介]㊀丁斌(1969⁃),女,湖南常德人㊂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与环境设计㊁高等教育㊂㊀㊀[摘㊀要]㊀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地方本科院校近几年的改革实践,提出了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进措施㊂㊀㊀[关键词]㊀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改革;应用型创新人才㊀㊀[中图分类号]㊀G642.0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1005⁃4634(2017)06⁃00104⁃04㊀㊀不可否认,中国传统文化中长期缺乏对技术文化的认同㊂这种观念投射到教育领域,表现为人们固守精英高等教育的情结,技术本科教育得不到社会的普遍认可[1]㊂更有甚者,认为只有学术型院校才能培养高级人才㊁创新人才㊂另一方面,技术本科教育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也应该深刻反省其自身的原因㊂目前国内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尚在起步阶段,发展时间短㊁实践经验不足,导致相当一部分院校难以突破传统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旧框框㊂这对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建筑学专业尤为明显,特别是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过于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㊁系统性,而缺乏自身应用性㊁职业性㊁区域性人才培养的特色㊂对于地方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来说,有效的课程体系构建是关系到能否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与关键㊂1㊀地方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1㊀重理论㊁轻实践目前,国内工科类院校开设的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以理论知识或陈述知识为主,实践课程为辅,主要由五大类课程组成:(1)建筑史与设计原理类课程;(2)建筑力学与结构类课程;(3)建筑技术㊁材料与构造类课程;(4)美术基础类训练课程;(5)建筑设计与制图类训练课程㊂其中前三类课程的教学主要以理论的灌输为主,后两类课程则主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㊂实践课时在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往往不足30%㊂目前,国内的学术型院校与应用型院校虽在课程设置上各有侧重,但在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的分配上仍差别不大,甚至学生课外练习的学时量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还要多㊂如华南理工大学的建筑学院,注重各类工作室项目的开展,师生一道组建项目组承接项目㊁开展专题研究,既加强与国内外名牌大学㊁甲级设计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也锻炼了学生实际项目设计的能力㊂而这却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难以企及的目标,如何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重实践的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不能亦步亦趋,需要另辟新径㊂1.2㊀重基础㊁轻创新实践学时比例的增加不是简单的量的增加,在实践内容的设计上还需以职业为导向,充分体现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别是要厘清与高职人才培养在规格和层次上的区别㊂课程实践内容不能简单地由认知性的巩固练习㊁验证性的计算练习与定向性的基础研究组成㊂比如建筑史,不多的作业也只是对课堂 满堂灌 理论的巩固练习,这样的练习只会让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积极的创新思维训练,不会运用所学的建筑哲学思想来开发自己的创新思路㊂再如建筑技术㊁材料与构造类课程的实践部分,只注重传统技. All Rights Reserved.第6期丁㊀斌重构课程体系,培养建筑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模式的借鉴与启示105㊀术㊁构造㊁材料的认知性的练习与验证性的实验,忽视建筑师职业所需的对技术㊁构造㊁材料的应用性研究,以及综合运用㊁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㊂1.3㊀模式单一㊁欠缺活力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往往沿袭传统的学术型本科院校的做法,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公共基础课㊁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 三段式 的课程模式[2],这种模式单一固化,对需跨越人文艺术㊁工程技术㊁数字技术等多学科的建筑学专业的学习尤为不利㊂此外,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办学时间短,各类资源不足,往往采用学年学分制,且选修课所占的学分比例低,其中真正可自由选择的选修课更是少之又少㊂这样的课程体系欠缺活力,难以满足学生因项目设计实践㊁岗位要求㊁个人发展等产生的选课需求,难以突出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难以适应鲜明的企业㊁岗位个性要求等㊂2㊀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成功经验的借鉴与启示2.1㊀课程设置强调实践性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其课程设置具有显著的应用型特色和职业导向,由大量的实践性课程和案例课程组成[3],即使理论性强的课程也注重练习实践,特别强调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㊂每门课程的理论㊁练习㊁实验的课时比例分配甚至高达1ʒ1ʒ1,如德国的安哈尔特应用科技大学[4]㊂2.2㊀企业实习为必修环节为了突出其应用型㊁职业性人才培养的优势,德国应用科技大学采用 3+1 学制,即规定学生在长达4学年的学习过程中,需包含整整1年的企业实习㊂在这1年的实习期间,学生需进入企业或单位参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积累实践经验㊂此外,目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大部分学生选择在实习企业中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由大学相关的教授与企业的专家㊁技术人员一道参与指导,且是否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成为学生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成绩评定的一项重要指标㊂2.3㊀课程选择关注需求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由两个阶段组成:前四个学期为基础学习阶段,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后四个学期为专业学习阶段,除两个学期企业实习,其余两个学期学生可按专业方向或职业需要选择选修课程[4]㊂课程选择的自由度㊁灵活性大大加强了㊂而且,学生可跨学科专业选择课程,跨学科专业组队合作项目,提高设计项目完成的质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㊂2.4㊀任课教师具备工作经验根据德国‘高等教育总法“的规定,应用科技大学聘任的教授必须在知识和方法的应用或开发方面具有至少5年的职业实践经验,其中至少3年在高校以外的领域工作,并做出特殊成绩㊂这是应用科技大学教授聘任的主要条件之一,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㊂此外,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还大量聘任来自企业界或其他社会单位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特聘教师㊂在很多学校,这些兼职的特聘教师数量甚至远远超过全职的教授[3]㊂3㊀构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3.1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4+1 学制㊀㊀为了充分体现应用型㊁职业性人才培养的定位,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广东白云学院建筑学专业从2009级开始尝试实施 4+1 学制,即4年在校学习加上最后1年的企业实习㊂通过连续不中断的1年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㊁熟悉岗位工作与要求,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为将来的毕业就业抢占先机㊂学院从刚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有3届的毕业生了,时间虽不长,但由于期间学院做了大量的跟进与调整工作,无论是学生㊁家长,还是行业㊁企业,已经从原来的反对㊁不理解,到现在的认可㊁支持,毕竟三方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培养 更适用 的人才㊂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对于该专业的学生而言,所谓的 更适用 人才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能完成新的设计应用项目㊁技术开发项目等;(2)能引进与优化新技术㊁新工艺㊁新材料㊁新设备的使用;(3)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㊂在2016年4月份学院举办的校企供需见面会上,已经有往届毕业生代表他们的企业㊁设计院到学校面试实习生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㊂一是代表该专业学生的能力被所在的企业. All Rights Reserved.106㊀教学研究2017肯定;二是表明该专业推行的 4+1 人才培养模式逐步被企业㊁行业认可,并不断带来稳定的实习企业资源,这也是目前该专业推进 4+1 的难点与关键点所在㊂3.2㊀构建 大平台+小模块 的课程体系,突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㊀㊀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该专业打破传统以学科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的做法,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应用型㊁职业性的课程设置特色,构建 大平台+小模块 的分类分级课程体系㊂通过各类课程模块的职业导向㊁能力导向,强化课程组织的职业性㊁灵活性;通过增加选修课的类别与课时比例,强化建筑学专业跨学科的专业特色;通过对通识平台课模块化㊁特色化的改革,强化课程的实用性㊁趣味性㊂具体如表1所示㊂表1㊀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架构编写课程大类课程分类学分总数相关课程备注1通识平台课公共必修课30思想政治理论课㊁应用文写作㊁形势与政策㊁大学英语㊁大学体育等部分课程可依据不同专业大类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模块课程供其选择,如大学英语可分A㊁B㊁C三模块,艺术类专业可依据行业的特点选择相对简单的大学英语C㊂公共选修课16各专业开设的选修课(节选可作通识教育的课程)㊁特色英语课㊁特色体育课等可将原来大学英语㊁大学体育的部分学时分出来办特色课程,如可依据学校自身的场地㊁师资等资源开设攀岩课㊁击剑课等特色体育课㊂依据学生考研㊁出国进修的需求开设雅思英语㊁考研英语等㊂课外实践课14思想政治实践课(6学分)㊁课外创新创业学分(8学分)学生可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㊁科学研究㊁发明创造㊁自主创业等活动多渠道获得创新创业学分2跨学科专业平台课跨学科基础课12大学数学㊁大学物理等课程同样可依据不同专业大类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模块课程供其选择㊂如建筑类专业可选择建筑物理㊂跨学科选修课12学校各专业开设的选修课可依据师资㊁场地等资源及需求作节选㊂专业大类基础课12建筑材料㊁建筑设备㊁建设法规㊁建筑制图与CAD㊁工程测量等可依据学院的师资㊁场地等资源调整㊂3专业平台课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模块)1624121616模块1:造型表达素描㊁色彩㊁构成设计㊁建筑表现图等模块2:建造与设计方法建筑设计基础㊁居住建筑设计㊁公共建筑设计等模块3:建筑历史与社会学中国建筑史㊁外国建筑史㊁岭南建筑等模块4:构造与技术建筑构造㊁绿色建筑㊁建筑结构等模块5:项目设计建筑测绘㊁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等(1)随着各模块课程的逐步完善,可实施模块内自由选课㊂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在每个模块中选择一定数量的适合自己能力发展的课程,实现因材施教;(2)可依据行业对专业能力的要求进行增减或局部调整,增强课程活力与职业特色㊂专业选修课(岗位能力模块)16模块1:建筑设计建筑专题设计㊁建筑快题设计等模块2:景观规划设计建筑景观设计㊁中国园林艺术等模块3:建筑装饰设计室内设计㊁建筑装饰材料等模块4:建筑施工图设计建筑施工图设计1㊁建筑施工图设计2等模块5:建筑数字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1㊁计算机辅助设计2等(1)要求学生至少选择其中的3个模块全部课程,且其它的模块也至少选修1门课程,以保证学生就业面;(2)可依据行业㊁企业或用人单位对岗位能力的要求进行模块增减或局部调整,增强课程活力与职业特色;(3)随着各模块课程的逐步完善,也可向专业必修课那样实施模块内的自由选课㊂专业实习项目7企业实习在第9㊁10学期实施㊂6毕业设计在企业实习期间完成㊂. All Rights Reserved.第6期丁㊀斌重构课程体系,培养建筑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模式的借鉴与启示107㊀3.3㊀五类专业课程的设置,强化课程实践性特色为了更好地强化课程的实践性特色,该专业依据专业平台每门课程的特点与要求,选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强化课程实践性特色,共分为五类课程(课程的总学时不包含其课外练习的学时数,这里的课外练习学时比例只为每学期组织课程时作参考)㊂1)项目化课程:理论ʒ实践ʒ课外练习=1ʒ1ʒ2,如居住建筑设计㊁公共建筑设计㊁景观规划设计等课程㊂这类课程将每门课程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由教师讲授理论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学生完成设计练习,期间教师进行辅导,最后是教师的评图㊂2)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理论ʒ实践ʒ课外练习=1ʒ1ʒ1,如建筑力学㊁建筑构造㊁建筑制图等课程,这类课程是学生边学边做练习,即教师理论的讲授与学生的练习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分割界限,只是一个总体学时比例要求㊂3)研讨课程:理论ʒ实践ʒ课外练习=0ʒ1ʒ2,如中国建筑史㊁外国建筑史㊁岭南建筑等㊂这类课程可大胆借鉴国外一些大学的做法,例如建筑史可先由教师按历史发展列出一个知识点提纲,推荐一些书目让学生课外先阅读,每次上课都以研讨会的形式,让学生围绕某个课题展开研讨,教师做引导,课后完成若干课题报告㊂这样的课程每一次都是一场 头脑风暴 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建筑哲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㊂4)项目设计课程:理论ʒ实践ʒ课外练习=0ʒ1ʒ2,如居住小区专题设计㊁室内专题设计㊁景观专题设计等㊂这类课程一般占用的学时不长,只有1 2个集中周(1个集中周20学时,不包含课外学生练习学时数),实践学时主要是由教师的辅导与点评组成㊂具体做法:由教师预先公布课题内容㊁要求与时间安排,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完成调研与资料的收集㊁构思与设计㊁绘制或制作,最后在学生发表作品后由教师予以点评㊂5)网络课程:理论ʒ实践ʒ课外练习=2ʒ1ʒ1,可在上课人数较多的选修课程中实施,如公共选修课㊁跨学科选修课㊂虽人数较多不利于个别辅导,但可通过网络开辟答疑空间与讨论空间,也可通过网络分享更多的课程资源㊂3.4㊀大幅度提高创新学分要求,推进学生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㊀㊀促进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学校不能只把眼光局限在课内,而且地方本科院校的生源相比于学术型本科院校确实存在一点不足,就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够㊂经过几年的摸索,广东白云学院从2013级开始,将各专业学生的课外创新创业学分大幅度提高,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获得10个及以上创新创业学分,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列明㊂此外,还细化各类创新学分获得的途径与要求,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积极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积极参加跨学科职业资格证的考核等等,并鼓励学生整合创新成果发表论文㊁申报国家专利,这有力地推进了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㊂基于德国模式构建的建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目前尚处于改革与探索阶段,其建设与完善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㊁行业㊁企业不断地予以支持与配合,如实践场室的完善㊁师资队伍的建设㊁企业实习基地的开拓㊁管理机制的配套等等㊂特别是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建设㊁合作稳定的企业实习基地建设,目前已成为掣肘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改革与发展的难点与关键点,因为这两个方面的建设除需要多方的共同发力支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沉淀与积累㊂如何多渠道地引进与培养师资队伍?如何深化校企合作达到共赢?如何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这些课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㊂参考文献1 夏建国冯雯雯.技术本科教育课程内容构建的理论依据 J .职教论坛2009 10 9⁃12.2 高林等.应用性本科教育导论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 3 秦琳.德国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提升 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经验 J .大学研究版20039 60⁃66.4 BMBF.DieFachhochschulenindeutschland M .Bonn BMBF 2004 15.下转第113页. All Rights Reserved.㊀第6期刘福才㊀刘㊀林㊀高娟娟控制工程领域校内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113ExplorationandpracticebaseconstructionofcampuspracticebaseinfieldofcontrolengineeringLiuFu⁃cai LiuLin GaoJuan⁃juanKeyLabofIndustrialComputerControlofHebeiProvince YanshanUniversity Qinhuangdao Hebei066004China ㊀㊀AbstractWiththetrainingobjectivesoffulltimemasterofcontrolengineering thepaperaimsattheproblemsexistinginthetrainingofpracticalabilityforpostgraduates startingfromtheaspectsofstudentsᶄextracurricularinternships participatingscientificresearchprojectsandlearningintheschooltrainingbase proposesolution.Combiningthesocialdemandforgraduatesᶄability weestablishapracticaltrainingbaseforthetrainingofpracticalabilityofprofessionalmaster.㊀㊀Keywordsprofessionalmaster trainingbase abilitytraining(上接第94页)DiscussiononcharacteristicsofseminarcurriculumonspecialengineeringsubjectsandcorrespondingteachingstrategiesforinstructorsDangJian ZhangZai⁃chen WuLiangSchoolofInformationScienceandEngineering Southeast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210096China ㊀㊀AbstractOfferedforupper⁃gradeengineering⁃majoredundergraduates theseminarcurriculumonengineeringsubjectsplayanimportantroleondevelopingstudents abilitiestoanalyzeandsolveproblems.Differentfromotherseminarcurriculumsof⁃feredforfreshmenornon-engineering-majoredstudents ithasitsowndistinctcharacteristics whichrequirestheinstructorsto. All Rights Reserved.adaptitscharacteristicsandselectproperstrategiestoachieveeffectivenessofteaching.Thispaperanalyzesthecharacteristicsoftheseminarcurriculumonengineeringsubjects includingthestrongobjectivityofthetopics thelogicalrigorousnessofthedis⁃cussionprocedure andthediversityofevaluationcriterionsforthediscussionresults.Basedonthoseanalysis weproposesometeachingstrategiesforinstructorsteachingthiskindofseminarcurriculum namely carefullyselectingthetopicsandstudentsagilelycontrollingthediscussionprocedure andcommentingonthediscussionresultsfromdiversepoints⁃of⁃view.Keywordsseminarcurriculum teachingstrategies engineering-majorteaching highereducation.(上接第107页)TrainingarchitectureprofessionalapplicationorientedinnovationtalentsbyreconstructionofthecurriculumsystemReferenceandenlightenmentbyGermanUniversityofAppliedScienceandTechnologyDingBin(SchoolofArchitectureEngineering,GuangdongBaiyun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450,China)㊀㊀AbstractInthedevelopmentofhighereducationpopularization,localcollegesshouldadheretothetrainingofappliedtalents,andinsistontheorientationoflocaleconomicservices.Butundertheinfluenceofthetraditionalacademiceducationmode,thecon⁃structionoftheprofessionalcurriculumsystemisgenerallyshortofthecharacteristicsoftheapplicationorientedundergraduateedu⁃cation.Thispaperanalyzesthepresentsituationandmainproblemsexistinginthecoursesystemofarchitecturespecialtyinlocalcolleges.LearningfromthesuccessfulexperienceofGermanuniversities,andcombiningwiththereformpracticeofinternallocalcollegesinrecentyears,itputsforwardthemeasurestoimprovetheprofessionalcurriculumsystemofarchitecture,inordertoculti⁃vateinnovativetalents.㊀㊀Keywordsarchitecturespecialty;curriculumsystem;Germanuniversityofappliedscienceandtechnology;reform;appliedin⁃novationtalent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以合肥学院为例
赵良庆 教授
合肥学院院长
2008.11.20
南京
1
合肥学院创始人—杨承宗教授
1951年6月,杨承宗先生(左二)通过博士 论文答辩后,导师约里奥·居里夫人为他举行 祝贺酒会
约里奥·居里夫人亲自签发的博士学位证书
2
2008.11.20
16
2008.11.20 南京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实 践 教 学 体 系 建 设
转变实验教学理念 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改革 实习教学体系建设 项目驱动制的第二课堂
“少台套大循环”的实验室建设模式 内容改革 课程改革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基地建设模式 各专业自己开发,要求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4
2008.11.20
南京
开放中发展
共建合肥联合大学协议
1985年9月11日
2008.11.20 南京
5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986年 确定由四所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对口支持合肥联合大学建设:
Fachhochschule Ostfriesland 东福里斯兰应用科学大学 Fachhochschule Hannover 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 Fachhochschule Osnabrueck 奥斯兰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 Fachhochschule Hildesheim 希尔德斯海姆应用科学大学 Biotechnologie 生物工程 Chemietechinik 化学工程 Elektortechinik Maschienbau Wirtschaft 电子技术 机械制造 经济
综合大学:
我国大学: 分类 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
11
2008.11.20
南京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学校办学定位
地方性 应用型 国际化
德国12所友好大学 留学生 500人 韩国 10所友好大学 留学生 500人 西班牙 1 所友好大学 留学生 3人 日本 2 所友好大学 美国 1 所友好大学 意大利 1 所友好大学 奥地利 2 所友好大学
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市场需要
? ?
课程定位准确
?!
定位的一致性?
13
2008.11.20
南京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我们考虑了以下问题: 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 系统和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
特 特点 色
有所为 有所不为
大学 四年 的时间 是
3
2008.11.20 南京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人民日报》1985年4月17日 新格局与高效益-从合肥联大看社会办学的生命(一) 外地人也许难以理解:合肥联合大学首届本科生毕业,为什么会被评为合 肥地区1884年的十大新闻?… 《人民日报》1985年4月21日 “热心家”与“香饽饽”-从合肥联大看社会办学的生命(二) 《人民日报》1985年4月24日 利用“余热”与保护“热源”-从合肥联大看社会办学的生命(三) 《人民日报》1985年4月19日 改革召唤快出人才-访人大代表、合肥联合大学校长杨承宗
重要的是借鉴国外大学的办学理念
12
2008.11.20 南京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做到: 学校性质定位准确
办应用型本科教育,开展应用科学研究和技术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具有解决生产和管理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定位准确
Bauwesen
建筑
2008.11.20
南京
6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友好大学-应用科学大学: Fachhochschule Oldenburg/Ostfriesland/Wilhelmshaven Fachhochschule Osnabrueck Fachhochschule Hildesheim/Holzminden/Goettingen Fachhochschule Hannover Fachhochschule Braunschweig/Wolfenbuettel/Salzgitter Fachhochschule Heilbronn Hochschule Reutlingen Hochschule Anhalt 友好大学-大学: Universitaet Osnabrueck Universitaet Lueneburg Universitaet Rostock 友好交流合作大学: TU Muenchen Universitaet Jena 7
10
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德国大学: 分类 应用科学大学: 教学密切联系实际,学生除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外,实践能力 很强,要求具备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学治学的指导思想:洪堡“研究与教学相统一”。主要任务是培 养科学后备力量,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化,要求具有独立工 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20
2008.11.20
南京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欢迎各位代表来合肥学院指导工作!
21
2008.11.20
南京
南京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解决一个问题
课程体系建设
学科导向?专业导向?
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思政课改革 体育课改革
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14个俱乐 部
以课程的模块化建设为目标。改学科导向型的课程设置为 专业导向型:基础课要适应, 课时适当下调;专业基础课 要管用, 优化和整合课程内容,降低重复性;专业课要理 论联系实际。
南京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改革中诞生
安徽创办的自费走读大学合肥联合大学开始招生 《光明日报》1980年9月5日,余士锟 胡羊
适当收费: 学校实行联办公助,自费走读 不包分配: 学校向用人单位推荐,择优录用 按需设置专业:培养人才紧密地和社会需求结合, 专业设置均根据经济建设部门用 人需求决定 后勤社会化: 学校不需要一套庞杂的行政机构
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要考虑:
教师因素 学生因素 人才培养方案 应 用 型 师 资 队 伍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各专业
教师实习基地建设
企业高工:专业委员会、小型课程、论文指导
19
2008.11.20
南京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思考: 办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具有解决生产和管理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 人才;开展应用科学研究和技术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其教学密切联系实际,理论以适用为度,毕业生除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 知识外,实践能力要很强; 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必需要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和社会资源作保 障。
有 限的!
14
2008.11.20
南京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开设专业导论课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理工科实践学分>30%,文科>25% 增设一个认知实践学期 6学分 制订专业选修模块 与人才培养方案有关的第二课堂 6学分 毕业论文真题真做率> 80% 各专业
15
2008.11.20
2008.11.20 南京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自1986年 起: 合肥学院90 余位教师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进修学习 德国超过200余人次教授来合肥学院做工作访问和讲学(三人获黄山友谊奖) 合肥学院有500余位学生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留学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有160余位学生在合肥学院完成毕业论文、实习、语言学 习、工业设计、特定学分课程学习等 这也为我们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实验技术教研室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 教授:实验室工程师 = 1:0.75 / 0.5
17
2008.11.20
南京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中普遍存在重成绩、轻能力、 轻知识运用的现象。 重视课堂教学,没有注意学生学生自主能力学习培养, 学生学习负担较轻 5400h/2500h
8
2008.11.20
南京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9
2008.11.20
南京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对二十三年合作的思考:
什么是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特征和属性是什么? 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有那些关键要素? 德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可以借鉴? 学什么?如何学? 如何构建我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人 才 质 量 评 价 体 系 18
基于过程监控的考试制度改革:即变末端考核 为过程考核,实施“N+2”考试制度。考试制度 的改革带来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变化,学 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控制
2008.11.20
南京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