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民俗物品之梳妆盒

合集下载

妆奁的起源发展与社会文化观念变迁

妆奁的起源发展与社会文化观念变迁

妆奁的起源发展与社会文化观念变迁●梁璐[摘要]中国梳妆文化历史悠久,妆奁是中国传统梳妆用品的承载器物。

以考古学方法回望中国各历史时期特别是鼎盛时期即明清阶段的传统妆奁,揭示其蕴含的艺术价值和其中的民族智慧。

以社会学方法探究传统妆奁蕴含的社会文化观念,以说明社会文化对妆奁造物所起的关键性作用。

以传统妆奁的艺术价值和造物思想,为现时商品化妆品收纳器具提供不同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妆奁;起源发展;社会文化当今女性化妆收纳用具,多为欧美日样式,民族风格的较为少见。

化妆收纳用具也即妆奁,其发展在我国源远流长,西周时期就已出现,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中国明代之前妆奁文物,现有研究多集中在考古学方面。

明清时期为家具制作的历史高峰时期,明清家具是国内学者热门的研究对象,著述丰富。

妆奁主要收录在明清家具有关著作中的“杂项”或“其他”类。

本文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物与人,研究中国古代各时期妆奁尤其是明清鼎盛时期的妆奁的形态、功能,梳理我国传统妆奁的历史发展脉络,从演变和延续的角度探究传统妆奁的设计造物思维,讨论各时期妆奁蕴含的文化意义,以撷取传统妆奁文化的特色元素,反映妆奁所蕴含的民族文化。

本文撰写的目的是为了发掘传统家具中的优秀元素,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为现今化妆收纳产品设计提供富于民族要素的设计思路。

一、妆奁概述妆奁,《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1.女子梳妆用的镜匣;2.借指嫁妆。

本文论述的妆奁,概念宽于词典“女子梳妆用的镜匣”的释义,但也窄于“嫁妆”的范畴,用于放置梳妆用品的器具以及梳妆所用的家具,即是本文所论述的妆奁。

妆奁的历史十分悠久,从西周时期一直延续到清代。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妆奁从材质到形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青铜材质的方奁,只出现于战国之前,之后所用材质向漆器、木器方向发展。

形式上也从小型、便携式器具向小型家具发展。

同时,随着历史发展,妆奁也从当初只供名望贵族享用普及到平民阶层。

“器以载道”是中国传统造物的特点,中国各时期的妆奁,通过形态语言,传达出不同的趣味和境界,各具审美意义:或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或体现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或体现人与物的关系。

彩绘双层九子漆妆奁(含九子奁内梳妆文物一组)

彩绘双层九子漆妆奁(含九子奁内梳妆文物一组)

彩绘双层九子漆妆奁(含九子奁内梳妆文物一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一套属于辛追夫人的梳妆盒。

出土时,漆盒由“信期绣”丝绢包裹,打开盒盖后,我们发现盒内分上下两层,上层放有手套,絮巾、组带、绢地“长寿绣”镜衣各一件。

下层放置有9个小漆奁,分别存放假发、梳、篦、针衣、茀、粉扑及各类化妆品。

茀出土时,刷毛部分被染成红色,很可能是胭脂。

此外,当时的贵族女性往往喜欢梳高高的发髻,但人的头发有疏有密,而年老的人头发往往更少。

为了能有浓密的头发,可以梳成漂亮的发髻,当时妇女常在真发中掺接假发。

作为女人,辛追也十分重视自己的装扮,在她死时头发的下半部分就编缀有黑色假发,而盒中的这一盘假发应该是用来备用的。

漆奁中的9个小漆奁,既轻巧又精致。

这种多子奁的设计,可能是为了解决脂粉之类的面部化妆品不能和梳、篦等物直接放在一起的问题。

知识拓展九子漆奁的装饰工艺这件双层九子漆奁的装饰工艺综合了漆绘、油彩绘、贴金箔、针刻花纹等,所以显得精美异常,极富鉴赏价值。

(双层九子漆奁所采用的“油彩绘”及“贴金箔”工艺)(一)颜色:双层九子奁主要以红、黑为主色调。

秦汉漆器以红、黑为基本的色彩特征并使之以色觉固定。

红、黑两色的错综搭配和形式的组合变化,使红色与黑色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层次和绚丽的视觉效果,充分发挥了红色的鲜亮饱和与强烈以及黑色的博大宽厚而稳健的色彩特点,从而丰富了红、黑二色的艺术表现力。

秦汉漆器的红、黑主色调成为后世漆器色彩的审美传统。

(二)纹饰:1、云气纹:双层九子漆奁的纹饰主要以云气纹为主,汉漆器云气纹一开始就从中规中矩的单元骨格的拘谨中挣脱出来,曲线线条成为其平面构成的骨格单位,在画面构成中起着有规律的分割空间的作用。

并与构成基本形的几个骨格单位共同形成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视觉上呈现出回旋流转、不断发展的趋势,给人永不止息的感觉。

图中云气纹互相协调、互相牵制,时而紧张、时而舒缓。

云纹九子漆奁内底纹饰,为了追求画面活跃的动感,云气纹在设色上开始用大面积的亮黄色进行描绘,红色进行点缀,黑色作底。

写一件古老物件的作文梳妆盒

写一件古老物件的作文梳妆盒

写一件古老物件的作文梳妆盒
哎呀,说到这梳妆盒,可真是件宝贝啊!你知道吗,这是我奶
奶留下来的,老古董了。

打开那盒盖,一股淡淡的檀香就飘了出来,仿佛回到了旧时的闺房。

这梳妆盒啊,木头做得精细,上面雕刻着各种花鸟鱼虫,栩栩
如生。

每次看到那些细腻的纹路,我都忍不住想,这得是多少工匠
的心血啊!盒盖一推,里面就分成了好几层,镜子、梳子、玉簪、
粉盒,一应俱全。

嘿,说到这镜子,可不是现在那种玻璃镜,而是铜镜。

铜镜的
边缘还镶嵌着几颗小珍珠,闪闪发亮。

小时候,我奶奶总喜欢用这
镜子给我梳头,她总说,“这镜子有灵性,照得人也精神。

”。

还有啊,那梳子也是特别。

不是塑料的,也不是木头的,是象
牙做的!象牙梳子梳起来特别顺滑,而且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冰凉感,特别舒服。

这梳妆盒里,最让我喜欢的就是那几支玉簪了。

每一支都晶莹
剔透,上面还刻着诗词呢。

我奶奶那时候可是个大家闺秀,喜欢读
书写字,这些玉簪都是她年轻时的心头好。

现在啊,这梳妆盒虽然不常用了,但每次打开它,都能让我感受到那种古老的韵味。

它不仅仅是个物件,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文化的传承。

古代女子的梳妆盒介绍

古代女子的梳妆盒介绍

古代女子的梳妆盒介绍古代女子的梳妆盒是她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之一。

梳妆盒是女子打扮和装饰自己的工具,也是展现她们品味和身份的象征。

在古代,女子的梳妆盒通常由贵族或富裕家庭所拥有,因此其制作精美、材质高档。

下面将介绍古代女子的梳妆盒的样式、功能和使用方法。

一、样式古代女子的梳妆盒样式丰富多样,常见的有木质梳妆盒、铜质梳妆盒和玉质梳妆盒等。

木质梳妆盒通常采用红木或紫木制作,外形简洁大方,常常雕刻着吉祥的花纹或动物图案。

铜质梳妆盒则常常呈方形或圆形,上面镶嵌着精美的珠宝和宝石,展现了主人的富贵和地位。

玉质梳妆盒则是最豪华的一种,常常由上等的和田玉或南红玛瑙制成,色泽光洁,触感温润。

二、功能古代女子的梳妆盒内部通常分为不同的格子,用于存放各种化妆品和首饰。

其中常见的物品包括梳子、镜子、粉盒、口红、眉笔、眼线笔、脂粉和首饰等。

梳子通常由牛角或象牙制成,质地坚硬,用于梳理头发。

镜子则是女子打扮时必备的工具,常常镶嵌着银莹的边框和精美的图案。

粉盒是女子用来存放脂粉的容器,常常外观精致,内部则附有粉扑。

口红则是女子打扮时必不可少的化妆品,常常由珍贵的植物油和颜料制成,色泽鲜艳。

眉笔和眼线笔则用于修饰眉毛和勾勒眼线,常采用炭黑或植物色素制成。

脂粉是女子用来涂抹在脸上的化妆品,常常由米粉、珍珠粉和花粉等混合而成,用来增加肌肤的光泽。

首饰则是女子打扮的点睛之笔,常常由珠宝、玉石和金银制成,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三、使用方法女子使用梳妆盒时,首先要将梳妆盒打开,取出所需的化妆品和首饰。

然后,用梳子梳理头发,将头发整齐地梳到后脑勺或两侧。

接着,女子可以使用镜子检查自己的妆容,修正不当之处。

然后,取出粉盒,用粉扑蘸取适量的脂粉,均匀地涂抹在脸上,使肌肤呈现出健康而自然的光泽。

接下来,女子可以使用口红为嘴唇上色,使用眉笔和眼线笔修饰眉毛和眼线,使五官更加立体和有神。

最后,女子可以选择合适的首饰,佩戴在耳朵、脖子或手腕上,增添自己的魅力和风采。

梳妆奁的探索

梳妆奁的探索

梳妆奁的探索作者:何雨欣来源:《神州·下旬刊》2018年第12期在古代,梳妆奁是女性专门用于存放梳具和化妆器具的化妆箱。

梳妆奁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当时因为战国时期日用生活器具的增多,所以梳妆奁也就孕育而出。

随着历史的发展,梳妆奁也在不断的发展,特别是之后梳妆奁更是演变为古代女性的嫁妆,因为在我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下没有家庭财产继承权,因此梳妆奁便成为她们可以独立掌握的主要财产,所以女性出嫁时所带的梳妆奁的贵重便象征娘家人对自己的重视,因此梳妆奁成为古代女性特别重视的物品之一,本文对于梳妆奁的探索分为下面3个部分,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对梳妆奁的探索吧。

一、梳妆奁的介绍梳妆奁的定义为“存放梳具与化妆品的器具”。

在古代,梳妆打扮的不仅仅为女性,男子也会化妆。

妆具泛指人梳妆打扮时所使用的物品,而不仅仅是梳具与化妆品。

在古代男女均为长发,都会使用梳具。

但是除此之外女性还有一些面部化妆品,在不使用的时候就将这些梳具和面部化妆统一放置,从而有了特定的容器。

梳妆奁中的奁就是盛物器具中的一种,主要放置女性的香料,梳镜等女性的收藏物,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慢慢成为专门用于盛放梳妆的器具,所以,在古代出现了类似梳妆奁的词语:像“镜奁”“镜匣”“镜箱”“套奁”“妆盒”“梳妆台”“熟透络”等。

从相关史料与考古资料可以发现,女性的梳妆奁中主要存放铜镜,梳篦,镜刷,小刀,胭脂,唇脂,妆粉等女性常用的化妆品二、梳妆奁的发展梳妆奁的出现和古代器具的发展有较大的联系。

我国使用器具的历史差不多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一样,我国最先使用器具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器具的发展,特别是器具需求的增多,从而出现了梳妆奁。

春秋战国时期的梳妆奁的材料一般为木胎,竹胎,布脱胎,砂胎以及复合胎骨,大多数使用的为步胎。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梳妆奁大多数为圆形,这些圆形大多数为圆形,除此之外的梳妆奁还有椭圆,长方形与正方形,梳妆奁的奁盖有直口扣合子和子母口扣合两种。

【最新2018】古代梳妆简介-范文word版 (7页)

【最新2018】古代梳妆简介-范文word版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古代梳妆简介篇一:梳妆台的历史对镜贴花黄:中国古代的梳妆台从明至清中期,中国家具没有梳妆台这一品类,只有梳妆匣或镜台,它们不是独立的家具,部是依附于其他家具上的器件。

梳妆匣,如小方匣,正面对开两门,门内装抽屉数个,面上四面装围栏,前方留出豁口,后侧栏板内竖三扇至五扇小屏风,边扇前拢,正中摆放铜镜。

不用时,可将铜镜收起。

小屏风也可以随时拆下放倒。

镜台类似专用的桌子,台面上竖着镜架,旁设小橱数格,镜架中装一块大玻璃镜。

至迟在清代后期已很常见。

低镜台形体较小,一般放在桌案上使用。

镜台面下设小抽屉数个,面上装围子,宫中常见的还有在台面后部装一组小屏风的,屏前有活动支架,用以挂镜,又名“镜支”。

也有的不装屏风和围子,而是在台面之上安一箱盖。

打开盖子,支起镜架,即可使用。

明清镜架十分精美,出现了木制的宝座式镜台和五屏式镜台等,其上雕龙画凤,镶嵌雕刻,技艺精湛。

受欧风薰陶,民国时期玻璃大量涌人民间,梳妆台大量出现,形体较前高大许多,带有洋式建筑风格。

有些简单的,在台面两端安设抽屉,中间以轴相连带木框的椭圆形镜子。

一、梳妆台产生的背景梳妆台古时称“妆奁”,是古代妇女专用的梳妆盒或镜台。

北周庾信《镜赋》:“暂设妆奁,还抽镜屉。

”唐代白行简《李娃传》:“帏幙帘榻,焕然夺目;妆奁衾枕,亦皆侈丽。

”古代的男人和女人都留长头发,并且都得蓄发,出门入门天天都要梳妆,因此男人和女人都必须有梳妆台,有时出门还得带着它。

古人的生活没有现代生活快节奏的紧逼,没有CPI高涨的压力,更没有时时要力争上游的斗心,生活情趣与现代人大不相同。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一份潜藏着的唯美浪漫随之散发出来。

女子静坐在典雅的梳妆台旁,轻轻地梳理头发,看着镜子中的容颜,一种欲语还休的惆怅漂浮在空气中,嫣然一笑更是倾国倾城。

承载女儿梦——精美绝伦的中国古代妆奁

承载女儿梦——精美绝伦的中国古代妆奁

承载女儿梦——精美绝伦的中国古代妆奁中国的妆奁文化历史可谓久矣,镜案同妆奁文化是一对与生俱来的孪生姊女未,也是妆奁文化的重要内涵,镜奁,俗称梳妆箱,旧时宁绍一带也有叫梳头婆的。

若要探寻妆奁文化,远可追溯到殷商之前的新石器时代,1924年甘肃齐家坪曾出土一面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铜镜,乃是我国最早的鉴容器具,而山东大汶口遗址曾发现一把回旋纹透雕象牙梳子竟有五千岁的高龄。

春秋战国时期,漆器制作已有相当水平,至汉更臻完美。

江苏邗江出土的汉代九子方漆奁,外黑里红,周有三道鎏金铜箍,盖为铜皮平脱柿蒂纹,内藏丝织物包裹铁镜,下有九子小盒,分藏梳篦、铜刷、毛笔、胭脂、首饰等用品,精美绝伦,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对妆奁文化的理解和卓越的设计才能。

古代的铜奁陶奁多呈圆筒形,直壁、并带有博山式盖子,一般器腹较深,底有三足,旁有兽衔耳环,盛行于秦汉。

其实古代的铜奁陶奁既是梳妆用具,同时还兼作贮存美酒和食物的盛器,这让当代人看来简直匪夷所思。

古奁在晋唐后渐渐演化,东晋大家顾恺之在《女史箴图卷》中画有两位正在梳妆的计女,身旁除有四个奁盒外,又多了一具形似蜡台的镜架,铜镜插挂在架顶上。

多年前河南郑州宋墓的壁画中曾发现画有镜台,宋《魏武杂物疏》载:“镜奁之大者,镜台出魏宫中”,《法书要录》亦记有:“恒书如插花美女,舞笑镜台。

”之句,可见镜台在宋时已很普遍。

1977年武进出土了一具南宋朱漆钱金链瓣式漆奁,奁盒上的人物服饰和园林布局成为专家研究南宋习俗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无独有偶,后来离其不远的苏州盘门外又发现一架元末吴王张士诚为其母曹太妃打制的纯银镜架,架上整錾的龙须、凤翼、雀羽、兔毫、花心、叶脉,细如发丝,纤毫毕现,堪称鬼斧神工,成为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镜奁经明清两代演绎派生出繁多款样,有镜台、镜架、镜箱、镜袋、官皮箱等等,其做工之精,用材之优,前所未有。

雕刻镶嵌包铜缀玉,玲拢可爱,极具艺术观赏性,成为明清妇女闺房小姊的终日伴侣,有的甚至用紫檀黄花梨等名贵木材来制作,故宫嫔妃寝室里陈列着一具长高约40x30厘米的满地浮雕象牙镜箱,可以设想它的原材料,必定是一根长达几米的巨型象牙,令人叹为观止。

中式婚礼用品介绍

中式婚礼用品介绍

中式婚礼用品介绍中式婚礼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讲究着礼仪和传统。

在中式婚礼中,一些特殊的用品被用来装饰场地和增添喜庆氛围。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中式婚礼用品的介绍:1.喜字:喜字是中式婚礼必备的用品,代表着喜庆和吉祥。

喜字一般以红色为主,可以选择纸质的大型喜字挂在婚礼现场的显眼位置,也可以选择小型的金属喜字放在餐桌或悬挂在迎宾区。

2.双喜:双喜是两个“喜”字连接在一起,象征着双喜临门。

双喜通常用作婚礼的主题标志,可以制作成吉祥的门帘、花篮或是悬挂在婚礼现场的墙面上。

3.红地毯:红地毯在中式婚礼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用品,代表喜庆和隆重。

新娘和新郎在走上红地毯时,会给人一种庄严而又神秘的感觉。

4.红绳:在传统中式婚礼中,新郎会在新娘的腕上系上一条红绳,象征着两人的姻缘纽带。

现在,红绳不光可以用于婚礼仪式,还可以制作成手链或项链,作为结婚纪念的配饰。

5.龙灯: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代表着权威和勇气。

在婚礼中,龙灯被用来增添喜庆氛围,并象征着新婚夫妇的美满生活。

6.藏婚:藏婚是西藏传统的盛大婚礼仪式。

在藏婚中,一些特殊的用品如海螺柄杯、银勺、以及带有特殊纹饰的饰品等被用来装饰婚礼现场。

7.红包:红包是中式婚礼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婚礼中,亲朋好友会将红包作为祝福的方式送给新婚夫妇。

8.糖果盒:糖果盒在中式婚礼中常常被用来表示甜蜜和美好。

盒子里装满了各种不同颜色和口味的糖果,新人会将糖果盒分发给宾客,以表达感谢和祝福。

9.梳妆台:梳妆台是中式婚礼中重要的道具之一,代表着新娘从此开始新的生活。

梳妆台上通常摆放着红色的镜子、梳子和发簪等,象征新娘的美丽和幸福。

10.拜堂用品:在中式婚礼中,新郎和新娘会在婚礼仪式上进行拜堂。

拜堂用品包括酒杯、红布和蜜饯等,用来进行拜堂仪式,并象征着永结同心,百年好合。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中式婚礼用品的介绍,这些用品不仅能为婚礼增添喜庆氛围,还能寓意着幸福和吉祥。

无论在传统中式婚礼还是现代中式婚礼中,这些用品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代女子闺房里的摆件

古代女子闺房里的摆件

古代女子闺房里的摆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未婚女子的住所称作“闺房”,又称“香闺”,是未出阁女子坐卧起居、做女红、研习诗书礼仪的所在。

明清时期,大户人家的女儿,一待春意萌动,便要安排进入闺房,加以重点保护,不可与外界接触。

真可谓,小小闺房,满是情趣。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女子香闺,看看古代有哪些的香艳至极的闺房雅物!镜台镜台,在古时称为“妆奁”,是古代妇女专用的梳妆盒或梳妆台。

女子静坐在典雅的梳妆台旁,轻轻地梳理头发,看着镜子中的容颜,一种欲语还休的惆怅漂浮在空气中,嫣然一笑更是倾国倾城。

从古至今,镜台(梳妆台)都是卧室里最具旖旎风光,也是最能寄托遐思的装饰文化。

越南黄花梨三屏风镜台清中期黄花梨折迭式镜台明末清初黄花梨雕螭龙纹镜台常见的镜台样式有折叠式、宝座式、五屏风式等,样式多样而各具创意。

有的镜台的下方还备有小抽屉,用以放置胭脂、妆粉、眉笔等化妆工具,外形大方,功能实用。

折叠式:明晚期黄花梨木雕折叠式镜台宝座式:清18世纪黄花梨镂雕凤穿牡丹纹宝座式镜台五屏风式:清早期黄花梨五屏风式镜台古代的镜台通常装饰华美、做工精致、寓意美好,采用镂空雕花、浮雕图案等装饰。

以龙飞凤舞、花鸟怡情等主题最为常见,表现出一派悠闲华贵的生活气息。

明黄花梨五屏风式龙纹镜台明黄花梨刻龙纹镜台清代黄花梨屏风式凤穿花镜台晚明黄花梨木雕凤凰牡丹纹镜台铜镜“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一首《木兰辞》,满满脂粉味,“对镜贴花黄”的句子更是让人浮想翩翩。

古人的镜指的是铜镜,铜镜是闺房必备之物。

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经双方家长同意后,就下聘礼,而聘礼中就有铜镜。

商晚期环状光芒纹镜,尺寸较小(直径11.5厘米),为少见的早期铜镜,纹饰间拙。

战国龙凤连弧镜,直径18.3厘米,龙凤形态和镜背铜色都有早期的古朴。

“女为悦己者容”,在西汉年间,人们就开始用铜镜作为男女爱情的表记、信物,取“心心相映”之寓意。

梳妆匣中的时代印记

梳妆匣中的时代印记

梳妆匣中的时代印记张梅;吕九芳【摘要】本文分析了不同时代中国传统女子梳妆匣的造型及装饰特点,并结合梳妆匣所处时代的手工艺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当时社会环境,分析了特定时代梳妆匣中所蕴含的审美情趣与价值取向,以及不同时代梳妆匣形制的传承与发展。

证实了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审美对本时期器物造型和传世的影响,梳妆匣作为女子梳妆工具的存放器具,时代装饰文化的前端代表,也必然承载着其特定的时代印记。

【期刊名称】《家具与室内装饰》【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4页(P46-49)【关键词】奁盒;镜匣;梳妆匣;文化印记【作者】张梅;吕九芳【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664.01奁,是指古代盛放梳妆用品的器具。

由于古代梳妆用的镜子为铜镜,为防止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氧化,故而把镜子用匣子装起来。

由于镜子是梳妆的必备用品,所以也会把有梳妆功用的奁称为镜奁,镜匣。

最早的文献资料见于东汉许慎的《说文》:“镜蔹。

《离监》切音廉,本作奁。

”作注为:“镜匣也。

”[1]而奁盒作为女子之物,一直担负着女子梳妆盒的功能,其原有意义及范围也不可避免的扩大并发生着变化。

随着奁内盛放的化妆用具越来越多,遂把其内与其相关的女子物品通称为奁,如奁指陪嫁的田产,奁匣指陪嫁的镜匣,奁币指陪嫁的财物,奁具、奁箱指嫁妆。

奁作为女子的梳妆用具沿用千年,其形制和装饰也随着社会意识、社会生产力发生着演变,不同形式的奁盒从一个细微的角度为我们演示着不同阶段的审美意识及社会观念。

中国家具文化博大精深,造型和装饰多种多样,不同的造型和装饰也恰恰反映了所处的时代特征,在家具造型和装饰中蕴含着深远的象征意义[2]。

它们不仅表现了一种外在形式的华贵与美丽,也承载了特定的文化意味和精神特质。

现记录最早的奁盒为西周时期的裸人青铜奁(图1)。

铜奁高11.6cm,长12cm、宽7.5 cm,呈长方形,直壁稍微内收,顶部有两扇可对开的小盖,每盖一纽,分别为男、女裸体人物,呈面对面跪坐状。

妆奁:古代人的梳妆盒

妆奁:古代人的梳妆盒

妆奁:古代人的梳妆盒妆奁<lián>是一个汉语词汇,原指女子梳妆打扮时所用的镜匣。

后泛指随出嫁女子带往男家的嫁妆。

语出庾信《镜赋》:“暂设粧奁,还抽镜屉。

”妆奁历史沿革妆奁是古人盛放梳妆用品的器具,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产生并流行开来,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历史十分悠久。

中国传统造物追求“器以载道”的意境,妆奁的发展代表了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审美情趣与价值取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战国秦汉时期,多为漆器妆奁,是名望贵族才能享有的。

经过唐宋变革进入宋代平民社会以后,人们在追逐器物精美的同时,更加注重器物的实用性,这使曾经昌盛一时、适合席地起居的汉式漆奁逐渐演变成适合垂足而坐的多层套奁。

随着明式家具的大发展,妆奁最终演变成了大型梳妆台和便携式梳妆匣。

妆奁的变化同古人坐姿的改变有很大的关系。

汉代小巧的漆奁是适合席地而坐时代的,垂足而坐的坐姿在宋代最终确立下来,室内家具逐渐增高,大型梳妆台也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中国家具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巨大发展,出现了用贵重木材如紫檀、黄花梨等制作的妆奁。

妆奁的款式设计继承多为折叠式梳妆匣,外形小巧,便于携带,上盖打开,可支起镜子,匣内置多个存放梳妆用具的小屉。

妆奁等级形状在战国秦汉时期,多为漆器妆奁,是名望贵族才能享有的。

依据妆奁主人的社会阶层、身份及化妆的复杂程度,子奁的数量一般为三、五、七、九,子奁组多的一例是曹女巽墓出土的长方奁,其中有11个子奁。

西汉时期,贵族阶层男男女女都要梳妆。

他们对化妆的要求非常高,而多子奁形制多样,造型独特,做工精美,充分代表了这一时期漆器制作工艺水平和审美标准。

有三角形、菱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精巧地贴合着圆形漆盒。

作文《古代的民俗与风情》

作文《古代的民俗与风情》

古代的民俗与风情哎,说起古代的民俗风情啊,真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咱就别扯那些什么祭祀典礼啦,太正式了,没意思。

我前阵子去博物馆,看到一个展品,一下把我给逗乐了,那才叫真真切切的古代民俗呢!是个古代的梳妆盒,木头做的,雕工不算精细,反而有点粗犷,一看就是那种实用为主的物件儿。

盒盖上画了个胖乎乎的送子观音,旁边还画了俩小娃娃,一个对着观音笑,一个拿着个苹果啃得正香。

那小娃娃画得,真是,怎么说呢,有点像我小时候画的,笨拙但是充满了童真,哈哈!这梳妆盒让我联想到古代那些姑娘们的生活啊,估计啊,这梳妆盒是哪个小姑娘的嫁妆,或者是她自己攒钱买的。

每天早上,她都会小心翼翼地打开它,拿出她那几支简单的木梳,还有或许只有一两支的胭脂口脂。

我想啊,她一定先对着镜子细细地梳理好她那乌黑亮丽的长发——我琢磨着,古代的姑娘们头发肯定很长,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发髻的发型呢?然后,她小心翼翼地用指尖沾一点点胭脂,轻轻点在唇上,再在眉毛上轻轻一抹,这颜色可能不会很艳丽,淡淡的,就像清晨的薄雾一般。

我当时就脑补了一出戏:这小姑娘对着镜子,手里拿着梳子,一边梳头一边哼着小曲儿,梳妆盒就放在她旁边,散发着淡淡的木头香味儿。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暖洋洋的。

她或许在想着今天要做什么,或许在想着心上人,总之,画面很温馨,很美好,对吧?这梳妆盒让我觉得啊,古代的民俗风情,它不仅仅是写在书本上的那些大道理,而是藏在这些小小的物件儿里的,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女子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它不是什么盛大的仪式,而是一种真实的生活状态,充满了人情味儿,也充满了那种淡淡的,细碎的快乐。

说到这儿,我又想起那梳妆盒上画的啃苹果的小娃娃了,真可爱!可能那个时代,苹果也是稀罕物儿,小娃娃啃苹果的样子,仿佛也代表了当时的某种美好愿望吧,想想就觉得挺有意思的。

你看,从一件小小的梳妆盒,就能展开出这么多的联想,古代的民俗风情,还真不是说着玩的呢!哈哈!。

湖北枣阳九连墩一号楚墓。这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的梳妆盒,竟是为男子所使用

湖北枣阳九连墩一号楚墓。这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的梳妆盒,竟是为男子所使用

湖北枣阳九连墩一号楚墓。

这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的梳妆盒,竟是为男子所使用大图模式最近,小印“考古”到了一个早期的梳妆盒,出自湖北枣阳九连墩一号楚墓。

这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的梳妆盒,竟是为男子所使用。

瞅瞅这精致的小模样儿,内部设有铜镜、木梳、刮刀、脂粉盒等。

大图模式顿时,觉得手边的梳妆盒不香了。

有一说一,就冲这精致程度,完全值得小印到历史的汪洋大海中,海淘一把,顺带瞧瞧古代男子都是怎么捯饬自己的。

大图模式古代男子化妆关键词男子化妆,虽不比女子上妆手法繁复,但自有一番追求。

小印就来陪大家梳理一下,曾经在历朝历代占据过热搜高位的妆发。

01 #魏晋敷粉#魏晋男子对肤色有一种执念,总希望能白得像玉石般温润透亮。

如果没有先天优势,那就涂层粉底吧。

大图模式在古代,两种粉是比较常用到的:一种是米粉,还有一种是铅粉。

米粉自不必说,就是用米制作而成的天然粉底。

材料原生态,制作工序却极其讲究,这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详细记载。

“作米粉法:梁米第一,粟米第二……各自纯作,莫杂余种。

”大图模式铅粉,则是来自炼丹产业的支线产业。

经过加工的铅粉能使人的容貌增辉生色,故又名“铅华”,我们常说的“洗尽铅华”一词便从中而来。

02 #唐代口脂#唐代以前的口脂,一般都是装在盒子里的。

使用时,需要用唇刷刷于唇部,并不方便。

唐代时,口脂有了一定形状,呈管状,与现在的口红基本相似了。

不同于女子对于各色口脂的执着追求,男子所使用的口脂,一般不含颜色,是一种透明物体,主要起滋润唇部的作用,就是我们常说的润唇膏。

大图模式更有意思的是,口脂在唐代,是堪比年终奖的存在。

唐代皇帝每逢腊日,就会把各种口脂、面脂赐予官吏,以示慰劳。

譬如唐高宗,作为口脂的收集狂,碰上器重的学士,总要挑些个赠给他们。

03 #宋代簪花#在宋代,出现一种极具时代特色的装饰现象,男子会将时令鲜花或类似花朵的饰物插在发髻、鬓角或冠上。

男子簪花不仅是一种风俗,同时也是礼仪制度。

文史博览永不过时的中式妆匣

文史博览永不过时的中式妆匣

文史博览永不过时的中式妆匣
“ 妆匣”,是一个已经基本消失的语词,更不易为今日年青人所知晓。

然而它却伴随中国女性数千年,成为古代女性最贴身、最钟爱的常用物,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首饰盒”。

古人的首饰盒主要用于梳妆打扮,也是梳妆盒。

千百年来,每逢女子出嫁,娘家总要送給女孩一份丰厚的嫁妆,首饰盒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时代的发展,首饰盒渐渐淡出了历史,走下舞台,奔向了收藏界,在那里展示着她曾经的辉煌和荣耀。

仿轿子造型古董首饰盒
首先,我们来瞧一瞧,妆匣一般会放哪些首饰呢?比如簪子、璎珞、项圈、项链、手镯、耳环、戒指、玉佩,等等等等。

景泰蓝镶珊瑚古董手镯
清代金镶宝石发钗(左)
清代点翠发钗(中)
清代金镶宝石及白玉发钗(右)
清代海蓝宝手串
除了首饰,妆匣中也会放置梳妆物品。

古人的打扮之物多到你想不到,当然,盒子也是多到你想不到。

奢华应有尽有(本身就是一件高级珠宝)
铜鎏金珐琅彩嵌珍珠、绿松石古董首饰盒
铜鎏金珐琅彩嵌宝石古董首饰盒
盒子可能比首饰都贵重的(这么大块白玉!)
清代,烧蓝嵌玉银首饰盒有这样疯狂镶嵌各种宝石的
清中期,银嵌宝石首饰盒
嵌宝石、白玉古董首饰盒
有在盒子大幅利用镶嵌作画的
清代,漆嵌螺钿首饰盒
嵌宝石人物绘画古董首饰盒也有非常素雅大气的
民国,紫檀木首饰盒
紫檀木古董首饰盒套装
当然,古代中国的首饰盒流传到国外,掀起中西结合的潮流,诞生了一些非常古典、精致的中西风格首饰盒。

清代西洋画的引进,也为中国的艺术品创造了新的题材。

清乾隆,木嵌铜胎画珐琅西洋人物首饰盒。

清代红木梳妆匣首饰盒里的“变形金刚”

清代红木梳妆匣首饰盒里的“变形金刚”

清代红木梳妆匣首饰盒里的“变形金刚”“梳妆匣”,古时称“镜奁”,俗称“梳头匣子”。

如今,它几乎已经退出日常生活,对于年轻人来说,很少有人知晓它的用途。

殊不知,它却伴随了中国女性上千年,是古代女性最珍爱的物件。

用今天的话讲,梳妆匣就是首饰盒,上面有镜子,也能用于梳妆打扮,所以是梳妆盒。

在山西民俗博物馆中,就藏有一件名为“红木嵌螺钿梳妆匣”,这是一件清代的东西,出处不明,但其精致的造型、精巧的结构,足以证明古代工匠对女子心意揣摩之细。

第一眼看到这件“宝贝”时,并没觉得有特别之处,甚至会因其陈旧而漠视它——一个漆器小木柜子,上面镶嵌有贝壳类的物品,以及两个“囍”字,再加上个古式的扣锁,毫不惊艳。

或许看出了我的“不屑”,工作人员打趣地说道:“下面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是的,接下来发生的一切果真就像变魔术一样,这个长30.3cm、宽23.2cm 的小匣子变形了,就和“变形金刚”一样,长出了三头六臂。

掀起柜子上方的木板,里面竟然是一面镜子,打开“囍”字柜面,就像是打开一个世界。

两扇门打开后,里面藏有6个抽屉,抽屉面上还镶嵌有螺钿,也就是之前说过的看似像贝壳一样的东西,是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需要镶嵌在器物表面,这是中国汉族特有的艺术瑰宝。

抽屉中间是一块小小的铜片,起到抽屉拉手的作用,从制作技艺和用料上来讲,非常考究。

由此看来,这样一个首饰盒绝非寻常人家女子所用,它的主人想必也是出于富室大户。

古诗中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描述,不难想象,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坐在窗前,打开心爱的首饰盒,用饰品装点着自己,那画面想想也挺让人陶醉的。

而在很多古装剧中,这种首饰盒还能传达了主人的心意。

她会从盒中掏出自己的心爱之物,或者作为定情之物与情郎山盟海誓,或者变卖以解情郎之困。

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杜十娘的刚烈,更是通过百宝箱来体现的,这个“百宝箱”其实就是和今日主角类似的首饰盒。

当时不理解,那么小的箱子,价值几何?现在想来,这首饰盒就是古代女人的藏宝箱,自己所有的首饰或者金银细软都可以放到里面。

妆匣遗珍:古代女子贴身钟爱的饰物

妆匣遗珍:古代女子贴身钟爱的饰物

妆匣遗珍:古代女子贴身钟爱的饰物妆匣遗珍:古代女子贴身钟爱的饰物千百年来,每逢女子出嫁,娘家总要送给女孩一份丰厚的嫁妆,首饰盒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首饰盒渐渐淡出了历史,走下舞台,奔向了收藏界,在那里展示着她曾经的辉煌和荣耀。

从古到今,小小的妆匣富集了多少女性的喜怒哀乐!其中最动人的故事当推明代传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一朝全被负心汉击得粉碎,悲愤至极的她,端出妆匣,站在船头,把价值连城的珠宝,一一抛入河中,随后纵身跳下,被滔滔的浊流吞没。

这故事就起于妆匣、终于妆匣。

妆匣伴随中国女性数千年,是古代女性最贴身、最钟爱的常用物,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首饰盒”。

古人的首饰盒主要用于梳妆打扮,也是梳妆盒。

这妆匣究竟装的是什么?妆匣里的遗珍到底都有哪些呢?其中收藏最多的是簪和钗,这是古人用以束发的装饰物。

汉族女性喜好梳辫盘结的发型。

长长的头发挽在头上,用一根或几根簪钗固定,发髻的盘法和簪钗的多样性,带来多姿多彩的装饰效果,令人赏心悦目。

这长长短短的簪钗,以金、银、玉、骨、木质为原料,用精细的镌刻,镶嵌各式珠宝。

从皇亲贵戚到农家妇女,贵贱不等,却都拥有自己的一份簪钗,价值昂贵者显示了持有者的财富与身份地位。

妆匣遗珍:皇帝也有“化妆盒”清初的国力强盛,民生安乐,文风又盛极一时,能工巧匠勤于创作,而乾隆尤笃好风雅,不但书画铜器是其所好;即使竹、木、牙、骨之类;金、银、晶、玉之属,亦皆在其搜罗之列。

是以上自三代,下迄明清的文玩,大量集聚于宫中。

日理万机的乾隆常常利用余暇欣赏宫廷收藏,甚至下旨工匠照样仿制出袖珍品放在身旁的小型宝盒中,方便随时把玩,这就是多宝格,意谓收纳许多宝物的小柜。

因此,人常戏称多宝格为“皇帝的玩具箱”。

“紫檀多宝格方匣”是个再规矩不过的方盒形。

此种样式的优点是所占体积最小,利于收贮。

然而,外形虽简单,看来却不显单调。

原因在于工匠运用“开窗”的装饰手法,一方面让人能欣赏到书画;另一方面又使人对窗内产生期待的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梳妆盒
天性使然,女人永远是美的追随者;古往今来,衣饰妆匣一直是女人们的热门话题。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今亦然,远古人已知“止水鉴容,流水沐浴”,用贝壳、兽牙装饰颈项。

至西周时期,中国古代女子用以盛放梳妆用品的盒子就出现了,后来经过历代发展,奁的款式多种多样,做工精美,用料考究,既具有实用性,又极具艺术观赏性。

中国的梳妆盒文化历史久矣,在西周至秦汉时期,奁多为铜、陶器,且一般器腹较深,底有三足,旁有兽衔耳环,风格粗朴。

梳妆盒也是传统的关中民俗物品之一,民间有“妆奁之喜”一说。

这里的妆奁跟我们提到的梳妆盒意思相近,都是女子放置梳妆用品的匣子。

梳妆盒呈长方形,整体由木质打造。

红色的盒身,中央绘以吉祥富贵图案,非常富有喜庆色彩。

盒子分上下两部分。

上部开启盖子,内有一方盒,用于摆放铜镜。

下部开启两扇门,内又有镂雕的两扇小门,小门内有对称的四个抽屉,底部为一大抽屉,均用于摆放梳妆用物。

梳妆盒所需衔接处均配以银镀金錾花合页及鱼形扣。

其装饰采用描金工艺、雕刻工艺。

可谓是集多种工艺于一身啊。

这样子整件器物古香古色,富丽华贵。

梳妆盒的发展史,说起来很久远,最早的梳妆盒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梳妆盒里面的首饰越多就代表女方家境丰盈。

梳妆盒自然是描金镶珠宝,显得身份尊贵。

发展到后来就是女子出嫁时的必备品,再到后来就是搁置梳妆用品的盒子。

梳妆盒发展至今,衍生出塑料质地等等。

但是木质古香古色的梳妆盒仍然是梳妆盒中的翘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