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新写实的本质是批判现实主义这条路在中国根本没走完文学是照顾人心的(附照片)

合集下载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征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征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征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

高尔基提出用“批判现实主义”的概念来称呼这一流派。

1、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

高尔基:现实主义特征是对人类及人类生活的各种情况作赤裸裸地真实描写。

契诃夫:现实主义是按人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它的真实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

巴尔扎克:作家是社会的书记员,要力求写出许多历史家所遗忘了的历史,即人情风俗史。

乔治案:浪漫主义把人物描写成她认为应当的那样,而现实主义把人物描绘成他所着到的那样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客观性、真实性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18世纪启蒙文学的现实主义相比,这时期的批判现实主义更加着力揭露当时社会黑暗和罪恶,具有极为强烈的批判精神,正是因为这个特征,高尔基才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这时期的作家和作品对社会批判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远超越了过去任何时代,他们不遗余力地揭露抨击社会的罪恶,批判当时社会的一些主流思想意识和价值理念如资本主义社会利己主义的生活原则和赤裸裸地金钱关系,对罪恶的代表人物更是集中火力给于无情的鞭挞,许多作家由此受到迫害也亳无畏惧。

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性;并非单纯地反映生活,而是严肃地分析和评价,着力于暴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对由金钱滋生出的社会恶德败行做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有的还涉及了上层建筑和国家机器,触及了社会体制的病根。

2、注重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把人和环境联系在一起,把当时社会关系的本质状况描写出来。

恩格斯:“现实主义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大多以人道主义观念作为创作的指导思想人道主义作为作家们批判社会黑暗、揭示民众疾苦的武器和工具,一直贯穿在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身的思想及其作品里。

他们要求对人的尊重,反对、抨击对善良人性的压制和打击,用人道主义眼光看待一切社会现象。

新写实小说的特点

新写实小说的特点

浅析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特点上世纪80年代中期,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纪实文学的创作处于低落状态,这时,一批作家一改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以不同的题材取向、叙事方式、情感表达等创作手法创作了一系列小说作品。

这批作家凭借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来观照社会人生,运用琐碎的手笔记录芸芸众生近乎平庸的日常生活,为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这批后起之秀的代表有池莉、刘震云等,他们所用的写作手法被评论界称做“新写实”。

1989年《钟山》杂志隆重推出了一号专刊“新写实小说大联展”,借助这期专刊,一些早已在默默创作的青年作家开始被世人瞩目。

然而,这次联展只显现了冰山一角,在此后纷至沓来的文学评论中,一部部成绩卓越的作品才逐渐被世人所认知、认可。

如方方的《风景》、《黑洞》,池莉的《烦恼人生》、《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刘恒的《狗日的粮食》、《四条好汉》,刘震云的《官场》、《一地鸡毛》等。

新写实主义小说崛起于小说界相对疲软的转型时期,承担着过渡性角色。

它的创作是在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其创作方法上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以生动而冷静的笔触,展示社会下层中芸芸众生窘困的生存状态。

虽然从总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作为一种土生土长的小说创作手法,新写实在题材选择和叙述方法上为其他作家的创作提供了借鉴。

一真实细致地描绘现实的苦涩,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首先,以哀婉的笔触传达平民生活的艰苦。

许多新写实小说把视点投向底层人的生活,凸现了他们卑微的生活情况。

家庭是小人物生活的主要天地。

因此,关于家庭的描绘成为新写实小说最集中关注的场景之一。

池莉的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都是围绕家庭做文章的。

《烦恼人生》写的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底层工人印家厚四处碰壁,不断遭罪的生活。

现实主义文学中的社会批判与人文关怀

现实主义文学中的社会批判与人文关怀

现实主义文学中的社会批判与人文关怀现实主义文学是以现实社会为背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客观描写和对社会问题的批判,呈现出人物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命运和心理变化。

它主要关注社会的缺点和问题,呼吁社会改良。

与此同时,现实主义文学中也蕴含着对个体命运的关怀与思考,表达着对人性尊严和人文关怀的呼唤。

在现实主义文学中,社会批判是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真实描写和对社会问题的直接刻画,文学作品批判着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合理。

例如,《骆驼祥子》这一经典现实主义小说,以描写主人公祥子在旧社会艰苦生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下贫富差距和社会阶级固化的丑恶现象。

这种批判触动了读者的内心,使之对社会现象产生反思,并促使社会对问题作出改变。

除了社会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也关注个体的命运和人性的触及。

作家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展示出他们在特殊环境下的生活与命运。

在《活着》中,余华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展示了一个贫苦农民的一生,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他在苦难面前的坚韧和执着。

这种关怀个体命运和人性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和内心感受,进而产生对人文关怀的思考。

现实主义文学中的社会批判和人文关怀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织的。

通过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批判,也体现了对人性尊严和人文精神的追求。

在《家》这部小说中,巴金以对农民起义的描写,对封建社会的残酷现象进行了深刻揭示,同时也展现了农民对自由与尊严的渴望。

这样的创作,既实现了对社会问题的批判,又对人文关怀给予了充分表达。

这种关联,使现实主义文学更具触动力和思考性。

尽管现实主义文学中的社会批判和人文关怀有时可能存在张力,但二者实际上是互相促进的。

社会批判反映了对社会不公和不合理的揭露和改变的呼吁,而人文关怀则表现了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

这种内在的关系赋予了现实主义文学独特的思想深度和意义。

总的来说,现实主义文学中的社会批判与人文关怀密切相连、不可割裂。

它们相互交织,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客观描写和对个体命运的关怀,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和人性境况的思考。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指对现实主义文学进行批判和分析的一种学术观点和方法。

现实主义文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强调真实、客观地描写社会现实,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旨在探讨现实主义文学的局限性和缺陷,并提出对其进行批评和改进的观点。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名词解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1. 反对现实主义的批判:批判现实主义的一大观点是其过于片面地描绘社会现实,忽略了人类的内在情感和精神层面。

现实主义文学往往将现实的表象作为主要关注点,但忽视了个体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的复杂性。

批判现实主义倡导将现实主义的描写与更广阔的主题和更深刻的内涵相结合。

2. 社会批判的深化: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还反思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问题的描绘方式。

现实主义文学常常以强调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为基础,但其描写方式往往过于表面和简化,无法真正深入探讨社会问题的本质。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倡导更加深入的社会批判,关注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背后的结构性问题。

3. 叙事形式的创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还关注现实主义文学中叙事形式的限制和局限性。

现实主义往往采用传统的线性故事叙事方式,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则倡导对叙事形式进行创新和实验。

通过采用多重叙述视角、非线性叙事结构等手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试图呈现更加多样和复杂的现实世界。

4. 后现实主义的崛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观点和方法也为后现实主义文学的崛起提供了思想基础。

后现实主义文学试图超越现实主义的局限性,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观点与其他文学流派和理论相结合。

后现实主义文学更加注重对权力、语言、身份和认同等问题的探讨,以及对叙事形式和文学语言的反思和创新。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目的并不是要否定现实主义文学的价值和意义,而是在对其进行批判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更加多样和丰富的文学表达方式,以及更加深入的社会批判和思想探索。

从新写实角度赏析方方

从新写实角度赏析方方

从新写实角度赏析方方《风景》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

在社会转型时期,和“先锋小说”同时或稍后出现的是“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出现的社会文化原因是多方面的。

新写实小说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作品不再去刻意追问生活究竟有什么意义,而关注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及生存中感性和生理层次上更为基本的人性内容,其中强烈体现出一种中国文学少有的生存意识。

方方的中篇小说《风景》和池莉的《烦恼人生》都问世于1987年,是新写实小说的两部开山之作,但比较之下,《风景》在对生存状态的还原上更具有一种令人震撼的探索精神。

如果小说是一扇窗,能使读者欣赏到“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诗意风景,那么这扇窗子本身也应该是精致而美丽的。

在我的阅读体验里,新写实主义的作品有点像凸透镜,黑字白纸透射出那些常常为我们忽略的细节与片段,生活的本真状态被一一还原,一一放大。

这里没有英雄主义的悲壮感,也不存在唯美主义的伤感格调,有的只是庸俗大众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

作家似乎是有意识地触及生活中最琐碎的细节,以及凡夫俗子们看似上不得台面的个人心绪。

然而平凡之中,烦恼与困厄会无可抗拒地渗入人的生活,让他们被逼得进行思考,竭力挣扎,亦或是黯然妥协。

而当我们发现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时候,读者便和小说中每一个微渺无华的小人物一起,更接近了哲学意义上的人类生存的悲剧。

又是悲剧。

悲剧不可避免地给人沉郁苍凉的印象。

方方的《风景》亦如此。

在《风景》中,作者取消了自己的情感介入,以一种“零度情感”来放映现实。

《风景》的开篇就给人一种深奥得不可企及的感觉,好像读者必须肃穆地仰视才能瞻仰到作者思想的一丝星光。

方方究竟要表达什么呢?我困惑着。

要想,要说,要形容,却总也凑不出合适的思路,它们一半因为拥挤而堵塞,另一半融化在心底的某种情绪里,无法成形。

新写实小说的思想内涵和叙事方式——以池莉和方方的小说为例

新写实小说的思想内涵和叙事方式——以池莉和方方的小说为例

一、 新写实小说的思想内涵
“新 写实 小说” 前期 的多 数 作品 着 重 表现 普 通 市民 庸常 的 人 生 状 态 。 代表 作 有 刘 震 云 的 《一地 鸡毛》 、 《单位》 、 《官人》 、 《官场》 , 方方的 《风景》 、 《黑 洞》 等。作 家希 望通 过 小人 物 对环 境 的无 奈 展 现其 生命 欲望 和 生 存困 境 。 “ 池 莉 $.%( 年 发 表 的
关键词: 新写实小说; 思想; 叙事 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钟 山》 隆重 推出 了 “新 写 实小 说 $.%. 年 - 月, 大 联展” 专刊 , 从而 使一 些 早已 在 默默 创 作的 年 轻 作家 被推 到 了 前 台, 其中的代表有池莉、 方 方、 刘 震云 、 范 小 青 等。 “ 新 写 实” 三个字从此成为理论 界 经常 提及的 一个 名词 。 从文 学史 的 角 度 看 , 传 统的现实主义往往被 赋 予过 多的政 治 和 教 化 责 任 , 经过 “典 型 化 ” 、 “理 想化 ” 的 变形 , 成为 一 种 “ 伪真 实” “ 伪 现 实 主义 ” 、 。 为了 纠正 这 种 倾 向, “ 新 写实 主 义 ” 的倡导和实践 者 开始 追求 生 活 的 本 来 面 目, 力求不再对生活做 人 为的 矫饰, 其小说并不刻意塑造典型环境中的 典型形 象, 不 太 注 意 环 境、 事 件和人 物的典 型性 格, 不太 注意 对 生 活 的 提 炼 、 加 工 和 集 中, 而是致 力于 再现 生 活 原 本 色 相 和 人 的 原 生 状 态 。 为 此, 他们 热衷 于 近 乎 自然 主 义 的 “生活流” 细 节 描 绘, 刻 意避 免在叙 述中 掺杂 作 者的 主 观 感情 色 彩。 因 此, 这 种新 的 气 息 使 其 作 品 一 时 成 为 读 者 喜 爱 的 的 形式 , 被评 论界 称为 “新写 实小 说” 。

最新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作业 岳麓版必修3(考试必备)

最新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作业 岳麓版必修3(考试必备)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随堂检测]1.恩格斯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预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这段话描述的历史情境催生了( ) A.批判现实主义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C.无产阶级革命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解析:选B。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是当时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失望,提取有效信息,故B项正确;现代主义文学是在两次大战和经济危机影响下产生的,故D项错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产生于无产阶级革命,故C项错误;19世纪中期,西欧资本主义普遍确立,拜金主义盛行,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文学领域中兴起了批判现实主义,故A项错误。

2.英国作家萧伯纳在剧作《人与超人》中有一句名言:“自由意味着责任,这就是多数人害怕自由的缘故。

”这表明他( )A.具有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B.认为享受自由是人的天性C.对现实采取了逃避态度D.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解析:选A。

“自由意味着责任,这就是多数人害怕自由的缘故”这句话反映了社会上一些人的想法。

要自由就要负起相应的责任,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故排除C、D 两项。

B项所述与题目无关,排除。

本题选A项。

3.下列文学作品中,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具体场景的是( )①《西游记》②《红楼梦》③《人间喜剧》④《等待戈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选C。

“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具体场景”体现的是现实主义的特点。

《西游记》属于浪漫主义小说,故①错误;《红楼梦》属于现实主义小说,故②正确;《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小说,故③正确;《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荒诞派戏剧,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4.1957年,著名小说《在路上》在美国出版,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发问:“……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的路。

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下列作品与《在路上》风格一致的是( ) A.《西风颂》B.《等待戈多》C.《人间喜剧》D.《十日谈》解析:选B。

2004_新写实_小说脉络中的池莉和方方_池莉_方方新作评析

2004_新写实_小说脉络中的池莉和方方_池莉_方方新作评析

□ 新 作 荐 评 2004:“新写实”小说脉络中的池莉和方方———池莉、方方新作评析魏冬峰一2004年底,池莉和方方分别发表了她们本年度惟一的中篇小说《托尔斯泰围巾》(《收获》2004年第5期)和《出门寻死》(《人民文学》2004年第12期),这两个发表日期相近的小说让我们不由得将注意力集中到这两位“新写实”小说作家身上。

在80年代以来“新写实”小说的历史脉络中,这两部新作所呈现和透露出的某些信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纬度,使我们得以重新认识两位作家、重新思考“新写实”小说的历史价值和当下意义。

1980年代以来,池莉和方方之所以常常被相提并论,是有着诸多理由的。

比如:她们同为女性作家且年龄相仿;作品同以武汉为背景;同以“新写实”作家身份广为人知;同年写出成名作及其它在各种场合被提到的相似的生活、读书、写作等经历。

但所有的这些“同”并不能掩盖两人之间的“异”。

在谈及两人的不同时,无论是作家本人还是评论界都更倾向于使用一种简单、有效却也不乏含混和可疑的概括:池莉代表的是市民价值立场,方方坚持的是知识分子立场。

“立场”在这里意味着作家写作中的视角选择、自我定位、文字风格等,这在具体到池莉和方方的写作实践时,尤显出差异来。

如果笼统地将“小市民”和“知识分子”作为池莉和方方创作可资对照的两极,那么这样的概括大抵并不过分:池莉在90年代的市民读者层面中拥有了较多的“资本”,方方则在以知识分子为主体、以文学史为旨归的评论界和学术界占据了较高的地位。

但不容否认的另一面是:“立场”二字一出,便使得对池莉、方方的评定多多少少具有了“信仰”的味道,在固定化了两者在文坛形象的同时,也封闭了对两位作家的创作进行更深入分析的可能。

二池莉的作品一度被认为“俗”,近年来她的一些作品在图书畅销、影视热播的同时更24成为学界广为诟病的对象。

曾经为一部分读者喜爱的小市民立场在市场逻辑中大获全胜后,学界新锐对池莉的讨伐也日益剑拔弩张。

新写实小说特征与性质浅论

新写实小说特征与性质浅论

新写实小说特征与性质浅论张延松1,王 莉2(1.大连民族学院团委,辽宁大连116600; 2.大连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辽宁大连116600)摘 要:对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文学现象 新写实小说进行了描述和评论,试图把握新写实发展的脉络,认识新写实小说的特征,探究它出现的原因和性质、地位。

关键词:新写实小说;刻意写实;理性反思中图分类号:I20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15X(2004)02-0026-03一、新写实小说发展概述当新时期文学以其迅猛而不可遏制之势发展到了1987年前后 中国文学落入低谷!的时候,敏锐的读者便会觉察到在文学创作中出现了一种大不同于以往的创作倾向。

王干说: 1987年以来出现了一些既非寻根派也非现代派也非伪现代派也非改革派的小说作品,我称之为后现实主义倾向∀∀![1]丁帆、徐兆淮认为: 1987年至1988年的创作实践表明,现实主义小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萎靡困顿之后,终于又吸取了新的养料,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跃入文坛,它呈现出一种新的风采,我们姑且称之为新现实主义小说。

![2]也有的研究者鉴于新写实与现实主义有更多的联系,认为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撞击的结果,既非现实主义,也非现代主义,以新写实名之为宜[3]。

批评家陈晓明认为,拉开 新写实主义!序幕的是1987年方方发表的#风景∃。

整个小说界被名为 新写实主义!新潮所垄断,蔚为大观是在1989年以后,从作品和评论两方面看。

1994年应被划为 新写实小说!的终点标界。

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主要有刘震云#一地鸡毛∃、方方#风景∃、池莉#烦恼人生∃、杨争光#老旦是一棵树∃、刘恒#伏羲伏羲∃、#狗日的粮食∃。

二、新写实小说的主要特征1.刻意写实(1)新写实小说把目光投向普通人的生活,反英雄,反典型,拒绝乌托邦式的激情与冲动,回到生活真实。

方方的#风景∃以令人惊异的写实手法,勾勒了一幅底层劳动人民贫困生活的 风景!,它没有粉饰现实的企图,也没有光明的尾巴。

新写实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新写实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新写实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2007-12-10 18:46:47)转载标签:分类:课程公告学习公社大家重点掌握的是我给大家总结出来的大点(粗体字部分),至于里面的具体论述就看大家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了。

一、概述1985年之后,在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纪实文学的创作处于低落状况之时,刘恒的《狗日的粮食》(1986)、池莉的《烦恼人生》(1987)、方方的《风景》(1987)等小说,以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不同的题材取向、叙事方式、情感表达等,呈现出一种新的气息和风格。

它们注重冷静地展示下层社会人们的庸常生态,注重在对世俗人生的叙写中含蓄地表达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意味的思考,在对生活琐事的极端关注与对故事情节的相对淡然中,突出了对生活真实性的热情和强调,这几篇作品后来被人称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

以我们的眼光看来,新写实小说创作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的一种文学创作现象。

池莉的《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你是一条河》、《白云苍狗谣》等,方方的《风景》、《白雾》、《落日》、《黑洞》、《这天这年》、《结婚年》、《行云流水》、《桃花灿烂》等,刘恒的《狗日的粮食》、《四条汉子》、《陡坡》、《连环套》、《两块心》、《力气》、《杀》等,刘震云的《官场》、《塔铺》、《单位》、《一地鸡毛》、《官人》、《新兵连》等,都可视为新写实小说。

另外,叶兆言的《艳歌》、李晓的《关于行规的闲话》、《天桥》等,也可归入新写实小说之列。

它们的共同之点是对平凡普通人们庸常生态的关注与描写。

对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芸芸众生的生存状态、生命状态、精神状态的关注和体验,使这些新写实小说读来真实而亲切、生动而感人。

二、新写实小说的主要内容1、新写实小说大多关注社会中卑微小人物的卑琐人生,在对他们卑琐人生的描绘中,突出他们窘困的生存状态。

中国文学从三十年代开始,大多注重群体意识,关注民族的命运与阶级的命运,这是当时大多灵敏作家的心理定势和创作追求,这种状态可以说一直延续到新时期之初。

_新写实_表象下的现实和理想之别_池莉_方方小说比较之一

_新写实_表象下的现实和理想之别_池莉_方方小说比较之一

第26卷 第1期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3月20日 Vol.26No.1Journal of Kaifeng In stitute of EducationM ar.20 2006 “新写实”表象下的现实和理想之别——池莉、方方小说比较之一李培红(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科学系,河南 周口 466001)摘 要:池莉是现实主义者,方方是理想主义者。

池莉从早期的“过日子”小说到后期的再现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的社会,都采取客观冷静看取生活的态度,要人直面现实,按照现实生活的法则去规约自己的行为。

方方从早期表现人性的美好到表现人性之恶、人性之丑,理想主义信念始终没有改变。

池莉“不谈爱情”,只注重物质实利和生理需求,是现实主义爱情观的表现,而方方追求的是智慧相当、心灵契合的理想爱情模式,摒弃了池莉的物质实利。

关键词:新写实;现实主义;理想主义;人性中图分类号:I 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06)01-0014-03 在当代文坛思潮并涌的时候,池莉和方方被冠之以“新写实”小说家的称号,但“新写实”的定位掩盖不住二者的根本区别:由美学观念和人格差异造成的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不同。

池莉、方方各自的创作都表现为稍有变化的两个时期。

首先让我们循着二人的创作踪迹和不同文本去探究她们创作上的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之分。

一虽然早在1987年之前池莉就已经尝过文学创作的甘苦了,但她创作的成熟期是从走进“烦恼人生”开始的。

对这种“烦恼”人生的切身体验,使她在作品中用编织平凡人物的平凡故事的方式“延续并加强着对生活艰难性的叙述与渲染”,这才有了印家厚的痛苦但却不灰心,明知生存空间岌岌可危但却仍韧性地支撑着自己的顽强品格。

《太阳出世》中的赵胜天和李晓兰本来都在低层次文化氛围中长大,沾染了城市“混混儿”的习气。

但这两个“混混儿”、“现世宝”却从李小兰的由怀孕到走进“人流室”到孩子出世这个过程,明白了自身的价值和肩负的社会责任,成为能够脚踏实地的“孩子他爸”和“孩子他妈”了。

新写实主义名词解释

新写实主义名词解释

新写实主义名词解释新写实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舞台上出现的一种文艺思潮和文学创作方法。

它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批判和反思,力求回归到真实生活的自然状态,通过真实、客观地描绘社会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向读者展示社会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新写实主义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追求了“真实”和“新颖”的结合,以“发现生活的艺术”为宗旨。

新写实主义是对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全新思潮,尤其是在80年代的中国社会,经历了政治运动与社会改革,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写实主义于是迅速兴起。

它提醒人们意识到现实主义诗意性和形式感的缺失,主张文学要回归实事、实人、实物,要以真实的语言来反映真实的生活,表达普通人的真挚感受和情感体验。

新写实主义向人们展示了一个鲜明的现实形象,这种形象是合情的、合理的,是真正符合生活与生命的形象。

新写实主义的特点之一是强调对社会生活现象的真实揭示。

它试图通过真实客观地展示社会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和环境,传达出对真实世界的深刻认识。

新写实主义强调表现个体的正常与平凡,不谈英雄,不取巨大新闻事件为题材,让普通人和普通事成为文学创作的对象。

新写实主义还追求语言和艺术的真实性,以直观的方式呈现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避免虚构和夸张的成分。

新写实主义的另一特点是注重题材与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新颖性。

它试图发掘出社会中各种不同又鲜明的人物形象,呈现出多样化的社会层面和多元化的生活状态。

在表现形式上,新写实主义弥补了之前现实主义文学对经验感知的片面性,并寻求新的表现方式和艺术技巧,多样化的风格特征和形式变种同时也加强了作品的真实感。

新写实主义运动的最大成果是将中国的写实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对现实的透视和揭示,它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中国社会,为文学进一步拓展了表现空间。

新写实主义的语言表达和艺术创作方法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和范式。

新写实旗帜下的两种不同的精神性池莉方方比较论

新写实旗帜下的两种不同的精神性池莉方方比较论

[摘要]论文对新写实小说的两位代表作家方方、池莉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两位作家新写实旗帜下所体现的不同的创作追求、审美倾向进行了总结、分析。

池莉认同并展示现实生存状况,而方方则是追问并责难现实生存环境;池莉坚定地给人以生的希望,方方则执拗地诉说人生的沉重,她们代表了新写实的两种不同精神特征。

[关键词]新写实小说;小说研究;比较研究;池莉;方方[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3)1-0201-02新写实旗帜下的两种不同的精神性———池莉、方方比较论于洁(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山西长治046000)一、综述池莉和方方的创作轨迹池莉和方方是来自武汉的两位女作家,她们被评论家称为新写实主义小说家,“新写实”成为她们创作的鲜明风格。

然而纵观其创作可以发现,在确立新写实风格之前,她们的创作有着相类似的发展轨迹。

池莉前期的一些作品处处散发着理想与实际的矛盾。

她最早引人注意的是短篇小说《月儿好》,作品中的“我”颇受命运的嘲弄:理想的爱人原来近在眼前却视而不见,远走千里所追求的爱情却不尽理想。

在《少妇的沙滩》和《长夜》等作品中,同样展现的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在方方早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她理想主义的热情和真诚。

《“大篷车”上》那个美丽而纯洁的姑娘即是方方自己信念的化身,安树和他的诗友们的热情透露着方方对小人物善意的关照,她对他们的同情与恻隐是真诚的。

池莉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表现出对理想的坚守,方方从某种意义上在以理想图解着生活。

随着作家周遭环境的改变与人生阅历的丰富,作家内心对生活的感悟已渐渐超出创作初期的情感领域,最终达到创作风格质的变化。

从1987年以来,池莉的创作历程发生了重大转折和变化,这个转折和变化见之于作品的标志是她的《烦恼人生》。

1987年以后的池莉在人们心中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形象。

1988年方方以《风景》昭示了其创作“风景”的极大改观。

池莉、方方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定焦于城市普通平民身上,在他们琐碎、沉重甚至卑微的生活中钩沉我们熟视无睹却又触目惊心的人生世相。

浅析方方的“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创作轨迹

浅析方方的“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创作轨迹

浅析方方的“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创作轨迹高素霞【摘要】Fang Fang 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 of literary critics in “landscape”, and was dubbed the title of the “new real-ism”writer.Nevertheless, she does not like the other “new realism” writers to ignore the pursuit of value significance in describing the facts of life forms at the same time.In her works, there are the public sectors of the life narrative efforts , as well as the demands to seek moral and ideal sense support .Through the changes of her creative process , the author focused on exploring the revelation of people's tight corners and showed a creative path with a strong sense of mission of intellectuals .% 方方是以《风景》而引起文坛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的,并因此被冠以“新写实”作家的称号。

尽管如此,她并不像其他“新写实”作家那样,在描写生活事实形态的同时,忽略对事实中价值意义的寻求,在她的创作中,既有描画市民阶层生活的叙事努力,也有在此生活中寻求道德、理想意义支撑的价值诉求。

通过对方方创作过程的变化,重点探求她对人生存困境的揭示,及由此所表现出的强烈知识分子使命感的创作轨迹。

试论方方作品风格及成因

试论方方作品风格及成因

试论方方作品风格及成因大众文艺大74“新写实主义”作为文学创作现象产生于80年代中期。

名称来源于江苏《钟山》杂志1989年第三期〈卷头语〉中所说的“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的“新”在于对传统写实观念的更新即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传统“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有意地瓦解文学的典型性,从而打破了传统现实主义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创作原则。

作家以近似冷漠的叙述态度掩藏了主观倾向性。

把意义规定在描写现实生活本身即生存过程之中。

因而在语言运用方面也大胆加入了作者的哲学思考。

从而开启了“新写实主义”语言运用方面的新特色。

作家方方成名于1982年,是在一个充满转机与希望的年代步入文坛的。

相继有《“大篷车”上》,《风景》,《白雾》等优秀作品问世。

1987年方方的《风景》一发表就震惊文坛,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重视,视为“新写实主义”的代表性作品。

语言风格是创作风格的外在表现,是在语言上呈现出来的一种气质和格调。

通过作家作品的语言可以看到作家的风貌,个性和独创性。

法国作家布封就曾指出:“文体就是人本身。

”每个作家使用语言有自己的特征,相当于作家的签名,别人难以模仿。

作家方方的作品语言特点是冷峻深邃,同时在艺术上也较多运用现代派的手法,使得内容与艺术相得益彰,本文在分析方方作品语言的基础上试图分析此文风形成的深层心理机制。

一、方方语言冷峻、深邃。

文学作品是作家情感的外化,为了表达内心炽热的感情,很多作家往往选择高度情感化的叙述语言,字字句句充溢着激情,莫言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语言鉴于表达激情的需要,纵情挥洒展示出巨大的冲击力。

他的文字是滚烫的,带着作者心的跳动和血的沸腾。

而方方《风景》中的语言则避开了情感化的语言运用方法,在叙述上用冷笔“以情感的零度介入创作”。

她用左拉式的自然主义的手法,近乎残忍地挑开繁华都市的丑陋风景:畜生般生活在河南棚子的下层劳动者。

(《风景》)《风景》描写都市棚户区一户人家阴暗,粗鄙的生存状态。

笔触的冷漠与背后的温情——方方小说创作中的人性批判和关怀

笔触的冷漠与背后的温情——方方小说创作中的人性批判和关怀

性 中的肮脏 与可 悲给予 了无情 的批判 , 并深刻地揭示出因为
人性 之 “ ” 恶 而导 致 的 悲剧 。丑 陋 、 脏 、 肮 污秽 , 些 存 在 于 人 这
同学苏北佬 的启发下 , 七哥 开始了“ 干那些能够 改变命 运的
事情 , 不要选 择手段和方式 ” 的人 生。 现代人一边按 照 自我 “ 否定 的原则而生活 , 一边按 照 自利去思想 。师范大学 文 学院,河南 新 乡 4 3 0 ) 河 5 0 7
摘 要: 方方作 为“ 写 实” 新 写作的代表 作 家 , 她的 作品 立足 于现 实生 活环境 , 直面惨 淡的人 生 , 对现 实生
活 中 由于人 性 的沦 落而造 成 的罪 恶、 肮脏 丑 陋以及伦 理败 坏做 了深 刻 的揭 露 和批判 。但 作 家在 揭 露和批 判
位 , 为人上之人 , 成 像过去他们曾羡慕过的别 人一样 , 他们什
作者简介 : 崔宗超( 9 8 17 一 )男, , 河南巩 义人 , 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河
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刘魁立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陈勤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祁庆富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应邀出席论坛并分别作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妇化遗产的名录保护机制与理解误区略论文化生态区的整体保护主题发言
作 品, 如描写下层 市民生活 的《 出门寻死》 描写农村 生活的 , 《 随天去》 《 水 、奔跑 的火 光》 以及《 爱无爱都刻骨铭 心》 。 有 等
这些作品的出现 , 不管是通过 闹剧 , 还是悲剧 的形式 , 作家向
掩饰 自己想娶那位高于小姐 的意 图和动机 , 这一切都是在赤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精讲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精讲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期末复习资料----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版前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

社会意识形态:再现性文学《诗经》[现实主义特点];表现性文学《楚辞》[浪漫主义特色]。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具有真实性倾向性。

审美意识形态:可感性,艺术概括性,审美性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描述生活的宽广性,蕴含思想的深刻性,语言媒质的韵律性。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内涵:时间概念:本书所要讨论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以1917 年1 月《新青年》第2 卷第5 号发表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为开端,而止于1949 年7 月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的召开。

艺术性质:“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文学现代化:文学的现代化与本世纪中国的全面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相适应,促进“思想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

因此,本世纪中国围绕“现代化”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动,特别是人的心灵的变动,就自然构成了现代文学所要表现的主要历史内容。

“文学的现代化”自然意味着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历史性变革与改造,与世界文学的血肉联系正是文学现代性的一个重要表征。

促进文学的现代化与民族化。

“文学现代化”所发生的最深刻并具有根本意义的变革是文学语言与形式的变革,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美学观念与品格的变革。

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 年)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一 .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五四文学革命)(一)了解文学革命发生的背景与动因:1.综述:没有晚清,何来五四。

文学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又存在着紧密的承续关系,文学革命之前已经出现的某些向现代变革的趋向。

2.近代文学的先导作用:晚清文学资源:夏曾佑、谭嗣同新意境、新语句、古人之风格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提升了小说的地位;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的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方:新写实的本质是批判现实主义,这条路在中国根本没走完文学是照顾人心的(附照片)2014年11月8日下午,由上海市社联和文汇报社联合举办的“东方讲坛·文汇讲堂-文学与我们的生活”第二讲开讲。

湖北省作协主席方方作了主题演讲《文学创作与个人表达》,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特聘学者汪涌豪作了《文学:一种否定与超越的力量》。

文学博士、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文汇报首席编辑潘向黎担任主持。

文汇讲堂分播点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274人与上海报业大厦主会场共600人聆听并互动。

音频请登录文汇微电台(APP 喜马拉雅·听-搜索文汇讲堂2014)嘉宾主讲真正好的作品都带着强烈的个人色彩,不同的作家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每个读者,读到不同的文学作品,都会从中找到与自己相对应的东西。

所以,我觉得文学作品重要的在于个人表达。

我和文学的关系我经常说,文学就是我的救命恩人。

小学时,“文革”开始,因为成分不好,我虽然成绩优秀,但也不能加入红卫兵。

在家无事,只能看书,然后给人讲故事。

这种状态延续了很久,以至于每晚都有人专门请我去讲故事,故事讲完或者忘记情节时,自己得现编。

现在回想,这就是我文学创作的前期准备。

讲故事伴我度过了人生中第一个低潮。

高中时,父亲去世,家境突然变得困难。

毕业后,我被招工当了搬运工人,由此又沦为社会最底层。

我能感受到人家眼神对你的蔑视。

那四年,不仅让我知道了底层社会的形形色色,也见识了各种类型的人。

当工人时,我开始发表诗作,由此也受到同事尊敬,我用文学努力地争取社会地位。

1978年,我从那里考上了武汉大学中文系,当时真的是很风光。

大学四年,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怎么去学。

我第一篇小说得了80元稿费,而平时我每月只有3元助学金,其中2元多用于回家的车费。

我弃诗歌转小说与我经济窘迫有莫大的关系。

小说的稿费比较高,我也从此靠文学创作摆脱了贫困。

所以,在我最困难时,无论是经济困难,还是精神失落、情绪低迷,都是文学在帮助我走出窘迫,改变生活。

1990年,我被选为省作协副主席,还主持着一本刊物。

杂志办了8年之后,却突然被令停刊,我也被就地免职。

当人人都觉得我很倒霉的时候,我自己却没有这样的感觉。

我在家专心写作,因为作品不断,也保持了影响力,突然有一天,我又被叫出来出任省作协主席,一直到今天。

在我最倒霉的时候,一直是文学在支持我。

它甚至没有让我产生丝毫的倒霉感,倒让我觉得,无论遇到什么,都没什么了不起,人生依然很好。

我喜欢有态度的文学1990年代的某天,我和作家蒋子丹讨论现代派文学。

我说,我觉得中国小说,特别是现实主义小说,至今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我想把这件事情做完。

中国自有小说以来,历经了魏晋的志异、隋唐的传奇、宋元的话本、明清的白话,到《红楼梦》达到高峰。

从片断到巨著,从文言到白话,从编撰到独创,从为说理到写生活,甚至发展路线清晰明了,每个朝代的改变和进步都显而易见。

直到新文化运动结束了古典小说的命运。

而报刊的兴盛,语言的革命和西方文学的引进,使小说也有了一个颠覆前人的变化。

文学革命倡导有诚意的现实主义小说,号召作家用日常的语言写时下的现实,写普通人的生活,写近距离的人生。

在这种号召下,带着现实主义标签的小说进入读者视野,它和当时人们的关注焦点和审美趣味深度吻合,它也将人们对诗歌的兴趣一步步拉向对小说的兴趣,上千年来在中国文学中一直占主体地位的诗歌,从此被小说所替代,中国文学的格局也由此改变。

现实主义,冷静客观地观察社会,贴近现实,陈述人生的另一种可能,这在当时就是一个新的创作形式。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小说理念。

它展示的是与社会现实平行发生的另一种现实,是一种可与我们自己的生活互为对照的、更具真实性的存在;它让小说走出了魔幻世界、历史演义、英雄传说以及市井惊奇,而面向整个芸芸众生。

它从日常生活中一寸一寸长起来,一直到人们的内心;它开始深度介入我们的生活,展现了对弱势人群的关心,甚至有某种干预性。

它成为了一种有态度,有情怀的文学,有鲜明的倾向和价值判断,而不再只是之前供文人雅士欣赏、消遣、把玩的乃至纯粹审美的小众产品。

但是,纵观中国近代小说发展,它几乎从没有风调雨顺过。

到1930年代,现代小说终于摆脱了从文言到白话半文半白的晦涩,摆脱了因模仿西方翻译作品而导致语言欧化的别扭,开始成熟,开始有了全新的被称为“成为了一种书面语言”的雅言,但此时,当小说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时,激烈的战争开始,族群的分裂、社会的动荡,令作家无法安定坐下完成作品,时代不给你应有的外部条件。

小说的发展也受到阻断。

1950年代后,社会进入和平时期,但政治概念的介入,思想的禁锢,令小说成为宣传的一种,实际上是不进而退。

回头看看,无论是小说的质量和数量,都远不足以与中国的现实相匹配,也不足以与中国深厚的文学对称。

所以,我觉得,现实主义小说这条路,是根本没有走完。

而我,很愿意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把这件事做完。

现实主义小说有着明确的目标要求,现实社会动荡多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繁杂交错,人本性中间的隐秘幽深给这类小说提供了永远取之不尽的源材料,技术上也有着无数的可能。

结构搭建、人物塑造、故事轨迹、语言雅俗、章节长短、时空变化,都可有无限的创意。

要真正把人生中间最精髓的东西,把一个人的状态,把一个人内心深度的灵魂或者人和人之间微妙复杂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展示出来,其实很难。

我觉得现实主义小说对我来说,始终存在一种挑战性,存在一种可以进行无限创造的样式。

因为对这样一种写作理念的认识和喜欢,我的小说一直不愿意离现实太远。

评论家认为我是新写实,这个提法我自己还是蛮喜欢的。

它实际上是现实主义小说向前跨进了一步,也是我理解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只是新写实这个提法更温和一些。

文学是人学。

新写实小说始终关注现世社会最普通的人。

它秉持着人道精神,对生活中普通人充满同情和怜惜。

同时,它对现世社会也秉持着不合作不苟同的态度。

既是近距离的,又是明显疏离着的。

它怀有慈悲,同时具有锋芒。

它的价值取向清晰明了,无奈感也异常沉重。

文学与弱者息息相通我在电视台做纪录片时,会遇到很多人和事,会看到另外一种人生。

1980年代末,我们到神农架拍金丝猴,请了三个农民帮我们背器材。

一晚和他们一起在松柏镇住下,催问他们是否洗过澡时,他们竟不知道卫生间里的水是从哪里出来的。

而当他们和你讲山里的一草一木飞鸟虫鱼时,是非常生动的。

他们特别喜欢讲死人,他们对死亡的淡泊和平静的态度,让你震动。

他的世界,与我们的不同,但也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他们从未觉得不认识自来水很丢人,因为对山里的一切,我们也有着同样的无知。

另一年冬天,我们到湖南非常偏僻的村子采访女书的传人。

我们贸然闯入,见两个老太太,用被子盖腿坐在床上,正慢慢说话。

翻译说老人让我们出去等待。

半个小时后,两个老太太重新出来,穿得漂漂亮亮,容光焕发,有种绽放的感觉,她们唱说着女书,有着发自内心的纯粹状态。

走多见多之后,你会觉得,很多宏观大事比方全球化之类,并不是我所要关心的。

我要做的是关注每一个个体的生命,关注他们的爱恨情愁,生离死别,关注他们存在于这个社会的方式,以及他们感受这个世界的方式。

他们拉着你的手跟你叙叙叨叨时,让我觉得我理解的文学我热爱的小说,是能够照顾到人心的,它是一种有情怀的东西。

现实主义小说最本质的就是这点:它和弱者心息相通。

很多的事物需要有输赢,而文学却不需要。

文学经常是与落伍者、孤单者、寂寞者相濡以沫,它更宽阔地表达着一种人情和关怀。

它会护着那些被历史遗弃的人事,被前进的社会冷落的生命。

陪伴他们,温暖他们,鼓励他们。

更或许,文学自己会呈现与他们同命相怜的气息,也需要对方的陪伴、温暖和鼓励,需要他们与自己一起往前走。

这世上的强者多是不介意文学的,对于他们,文学只是点缀。

而弱者却经常拿文学当作生命中的一盏灯。

因为那个时候,只有小说可以告诉他,这世上你不是一个人孤单寂寞中承受焦虑痛苦,很多人也是如此。

人活着有很多方式。

成功固然好,不成功也没有关系。

文学千年来富有魅力,正是源于文学作品无数的个人表达。

世界如此之大,而我们个人的触点如此之小。

文学让我们超越自己的视野,超越自身的常识,而认识更为阔大的世界。

我们每个人在阅读时,都会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找到同伴,找到参照,也找到力量。

个人的声音只是代表自己。

但很多不同个人的声音汇总,就是这个时代的声音。

这就是我理解的文学创作与个人表达。

本版摄影袁婧桂许重(华理校记者团)(张贝思、陆红平参与整理)现场互动小说“涂自强”揭示阶层固化初中教师蒋培芳:您创作的《万箭穿心》塑造了底层女扁担的形象,让人感受到悲苦的命运,《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也有小人物的无奈,您在传达怎么样的人生思考?方方:李宝莉这样的底层妇女,在武汉有很多,虽不拘小节但能扛大事。

她是粗糙的,但也是有大善和大爱的。

我想告诉大家,纵使万箭穿心也要扛住,这样的精神就是最底层老百姓的精神。

但涂自强因为年轻而脆弱,他处在这样的年代无法扛住。

涂自强引起很多青年人的共鸣,但我不是想告诉大家个人奋斗没有出路。

而是想告诉更多的人,一个好的社会应该让资质平平、才华有限的人通过自己的勤奋劳动,也能过正常体面的生活。

我们这一代人和涂自强那代人处在完全不同的时代,我们可以靠个人奋斗实现梦想,后者处于阶层固化严重之中,奋斗难度大得多。

这个很无奈。

每个人都做好自己,世界会多正气上海理工大学大二赵海:超越是给你希望的,对于现在中国来说,没有了传统文化的底蕴,我们在否定中遇到很多问题,中国人的归属到底在哪里?汪涌豪:路在哪里?我不能告诉你,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趟出来的。

但我觉得,以你这样的年龄,应努力介入到当下的生活,去求取真知识与真体验,要否定现实中许多表面浮夸的东西,这个对年轻人尤其重要!在此过程中,阅读传统文化经典与其他经典名著自然有用,因为那里有对种种不合理源头的揭露,有对人应该有的理想生活的向往,可以助成人精神的超越。

年轻人应有理想与情怀,应以个人化的努力为社会导入正气。

牢骚容易,但我们不能总发牢骚。

还有,不能理智上痛恨潜规则,生活中却实践潜规则。

当每个人都做好了,我想这个世界也就好了。

除了超越和否定,文学更给人温暖退休教师肖建民:是不是只有运用批判现实主义的守法,才可以实现文学的超越和否定?方方:每个人都有自己写作的方向,一个优秀的写作者,都可以通过自己其它风格的写作,达到对社会特定现象的否定和超越,未必非要是批判现实主义方法。

新写实重要的一个态度就是对现实有距离的抗拒,或者对现实的批评、批判。

还有一个特点,是对弱势人群的同情怜惜,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文学就是照顾人内心的,吸收文学的营养可以滋润内心,让精神发育更好。

汪涌豪:我没有时间展开了,其实文学还可以给人温暖,否定和超越是两种特别需要张扬的力量,但它的目的却在给人关怀,予人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