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
中国十个“大科学装置”
中国十个“大科学装置”作者:安利来源:《百科知识》2016年第17期随着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全面竣工,标志着我国“大科学装置”又完成新的一项。
正如国际空间站、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大科学装置是指那些需要“大手笔”建设,并能长期稳定运行,来实现重要的前沿性的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设施。
下面就介绍我国一些正在运行或在建的大科学装置。
1. 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是中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也是中国第一台高能加速器,1990年建成运行,后又经过一系列改造,已在高能物理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的成果。
到2020年,BEPC的科学目标就基本完成了,科学家设想,未来建成一个50~100千米周长的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进一步将CEPC改建成一个超级质子对撞机。
2. 郭守敬巡天望远镜郭守敬巡天望远镜全称是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它位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河北兴隆观测基地。
自2012年9月正式巡天以来,已捕获700余万条高质量恒星光谱,超过此前全球所有已知光谱巡天项目获得数据的总和。
光谱包含着关于恒星各种特性的信息,能够揭示其运动状态、温度、质量和化学成分。
3. EAST装置EAST由“实验”“先进”“超导”“托卡马克”4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也称“东方超环”,位于中科院合肥等离子体研究所。
“托卡马克”是一环形装置,外面缠绕着线圈,通电时内部会产生强大的磁场,来约束核聚变材料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从而实现人类对聚变反应的控制。
EAST是世界上第一个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而且是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
4. 神光II装置“托卡马克”装置的“磁约束聚变”是实现可控核聚变反应的一条途径,另一条途径则是“惯性约束聚变”,即把强大的激光束聚焦到核聚变材料制成的微型靶丸上,在瞬间产生极高的高温和极大的压力,被高度压缩的稠密等离子体在扩散之前,即完成全部核反应。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6.02.16•【文号】国科发资〔2016〕37号•【施行日期】2016.02.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6〕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有关单位:《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国发64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事关国计民生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按照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
重点专项按程序报批后,交由相关专业机构负责具体项目管理工作。
按照国发64号文件的要求,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的项目形成机制,面向2016年凝练形成了若干重点专项并研究编制了各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以下简称“特邀咨评委”)和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并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复同意。
根据“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现将“纳米科技”等9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根据项目不同特点可设任务(或课题)。
奋楫前沿,做科研的追光者——记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王文鹏
创新之路52 科学中国人 2023年5月奋楫前沿,做科研的追光者——记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王文鹏 卫婷婷在《山海经·大荒南经》中,曾有这样的描述:“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
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羲和,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中10个太阳的母亲,掌管着安排10个太阳的轮流上岗的权力。
而我国知名大科学装置“羲和激光装置”的命名灵感,也正来源于此。
第一次接触到“羲和激光装置”时,王文鹏刚刚博士毕业不久。
在研究所领导的支持下,他深入到“羲和激光装置”的建设过程中,打开了科学研究新的大门。
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羲和激光装置”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10拍瓦的激光放大输出,被2018年1月的《科学》杂志列举为国际上自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发明以来,在激光脉冲功率提升方面取得的第五大里程碑。
“在这一过程中,我意识到了怎样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整体推动大科学装置的良好运行,这对于我的科研技术、科研水平,是不同以往的提升与促进。
”王文鹏说。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而科学装置就是科学家的“武器”,是我国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的重要砝码。
从一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王文鹏多年来扎根在超强激光驱动等离子体粒子加速这一国际学术热点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
以梦为马,初心如磐。
他始终想通过自己的力量,为中国的前沿科研事业发展做些事。
而现如今他所取得的每一项成果,都是自己十多年“追光”之旅的坚实印记。
以梦为马,播下科研的种子南邻黄海,北濒渤海,与辽东半岛对峙,这里是山东烟台,也是王文鹏的故乡。
海的博大,赋予了烟台独特的人文气质,历史上这里曾诞生了多位名人学者。
而王文鹏的科研理想,也是在这片热土上萌芽的。
从小,王文鹏就是一名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孩子。
自初中二年级时开始接触物理学科,他就对这一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学时期,在老师的推荐下,王文鹏参加了学校举办的物理竞赛,并顺利获得了相关奖项。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
⼤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申报指南⼤科学装置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然规律、实现技术变⾰提供极限研究⼿段,是科学突破的重要保障。
为充分发挥我国⼤科学装置的优势、促进重⼤成果产出,科技部会同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组织专家编制了⼤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实施⽅案。
⼤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主要⽀持基于我国在物质结构研究领域具有国际竞争⼒的两类⼤科学装置的前沿研究,⼀是粒⼦物理、核物理、聚变物理和天⽂学等领域的专⽤⼤科学装置,⽀持开展探索物质世界的结构及其相互作⽤规律等的重⼤前沿研究;⼆是为多学科交叉前沿的物质结构研究提供先进研究⼿段的平台型装置,如先进光源、先进中⼦源、强磁场装置、强激光装置、⼤型风洞等,⽀持先进实验技术和实验⽅法的研究和实现,—1—提升其对相关领域前沿研究的⽀撑能⼒。
专项实施⽅案部署14个⽅⾯的研究任务:1. 强相互作⽤性质研究及奇异粒⼦的寻找;2. Higgs粒⼦的特性研究和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寻找;3. 中微⼦属性和宇宙线本质的研究;4. 暗物质直接探测;5. 新⼀代粒⼦加速器和探测器关键技术和⽅法的预先研究;6. 原⼦核结构和性质以及⾼电荷态离⼦⾮平衡动⼒学研究;7. 受控磁约束核聚变稳态燃烧;8. 星系组分、结构和物质循环的光学—红外观测研究;9. 脉冲星、中性氢和恒星形成研究;10. 复杂体系的多⾃由度及多尺度综合研究;11. ⾼温⾼压⾼密度极端物理研究;12. 复杂湍流机理研究;13. 多学科应⽤平台型装置上先进实验技术和实验⽅法研究;14. 下⼀代先进光源核⼼关键技术预研究。
根据专项实施⽅案和“⼗⼆五”期间有关部署,2016年优先⽀持20个研究⽅向。
申报单位针对重要⽀持⽅向,⾯向解决重⼤科学问题和突破关键技术进⾏⼀体化设计,组织申报项⽬。
⿎励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基地组织项⽬。
项⽬执⾏期⼀般—2—为5年。
为保证研究队伍有效合作、提⾼效率,建议项⽬下设课题数不超过4个,每个项⽬所含单位数不超过6个。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形式审查条件要求申报项目须符合以下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1. 推荐程序和填写要求(1)由指南规定的推荐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推荐函。
(2)申报单位同一项目须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3)项目申报书(包括预申报书和正式申报书,下同)内容与申报的指南方向基本相符。
(4)项目申报书及附件按格式要求填写完整。
2. 申报人应具备的资格条件(1)项目及下设任务(课题)负责人申报项目当年不超过60周岁(1956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项目及下设任务(课题)负责人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
(3)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受聘单位提供全职受聘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受聘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受聘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申报书一并报送。
(4)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限申报一个项目,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项目主要参加人员的申报项目和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两个;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到2016年12月底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5)特邀咨评委委员及参与重点专项咨询评议的专家,不能申报本人参与咨询和论证过的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6)在承担(或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严重不良信用记录或被记入“黑名单”。
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运营情况分析及管理建议
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运营情况分析及管理建议摘要: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大科学装置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关注。
本文在对我国大科学装置的整体建设运营情况梳理汇总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大科学装置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大科学装置的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科学装置;建设情况;管理建议1 什么是大科学装置本文中所讨论的大科学装置,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通俗叫法,是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
2我国大科学装置的建设运营情况目前我国投入运行和在建的大科学装置总量合计60余个,基本覆盖重点学科领域和事关科技长远发展的关键领域,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装置布局分布点多面广又相对集中。
目前合计20余个省市都有在建或者已建成的大科学装置,同时装置又比较集中在北京、上海、合肥等高校院所密集城市。
围绕这些装置,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北京怀柔三地已先后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初步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发展态势。
(2)建设主体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十一五”之前,中国科学院是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建设和运行的主要力量,截至2018年底,中科院共有运行设施20个,在建设施12个。
随着我国各地高校院所整体科研实力的增长,装置的建设主体呈现百花齐放、多家单位集体共建的态势。
(3)装置对促进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和其它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提升了我国整体基础科研水平,部分装置的建成如散列中子源等填补了我国相关科研领域的空白;催生和培养了一批高新技术和产业;凝聚和培养了一大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促进了我国与国际其他地区间的科技交流,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3 我国大学科装置建设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1 系统部署和整体规划不够完善。
我国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运行时间还不长,目前还处于追赶阶段,总体规模不大,原创性成果还不是太多,与建立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需要尚有较大差距;有的装置判断欠准确,在前期规划和后续建设中没有很好考虑与之相配套的后续发展和扩建计划。
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分重点专项上海视频答辩评审安排表
17:30-18:00
李振斐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 科学研究院
22
上海2
2018/03/29
08:00-08:45
周斌兵
上海交通大学
23
上海2
2018/03/29
11:00-11:30
季泉江
上海科技大学
24
上海1
2018/03/25
08:45-09:30 地球观测与导航
SQ2018YFB050022
童小华
60
上海1
2018/03/26
14:45-15:30 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 YS2018YFB110094
王金武
61
上海1
2018/03/26
17:15-18:00 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 YS2018YFB110122
沈卫国
62
上海1
2018/03/27
08:00-08:45 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 YS2018YFB110142
11:15-12:00 网络空间安全
SQ2018YFB080023
王小平
同济大学
46
上海1
2018/03/21
17:15-18:00 新能源汽车
YS2018YFB010105
王久林
上海交通大学
47
上海1
2018/03/22
08:45-09:30 新能源汽车
YS2018YFB010243
魏学哲
同济大学 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 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 司
15:45-16:30 新能源汽车
YS2018YFB010146
韩卫军
创驱(上海)新能源 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 公司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
引力波大科学装置:聆听宇宙的“耳朵”
引力波大科学装置:聆听宇宙的“耳朵”作者:来源:《科学导报》2021年第24期为当下点题,更为将来点将,引力波大科学装置作为国之重器、超级工程,面向科学技术前沿,将为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作出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的贡献,也会全面提升山西的科学地位和实力。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一个关于申请“引力波探测大型地基观测装置”落地山西的建议提案,格外引人瞩目。
“引力波探测大型地基观测装置”究竟是怎样的前沿科技重器?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这一革命性的时空引力理论带来神奇的黑洞和宇宙大爆炸等诸多预言,同时彻底革新了先前对时间与空间的理解。
广义相对论认为,时空就像是一张巨大的橡皮膜,有质量的物体会使时空发生弯曲,而这弯曲了的时空,则会反过来告诉物体如何运动。
引力波就是时空弯曲程度的波动,由于它到达地球时已非常微弱,也被形容为“时空涟漪”。
直到引力波概念诞生100年后的2015年,人类第一次通过高精度激光探测装置捕捉到了它,为探索宇宙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口。
山西将建设一座探测引力波大型地基观测装置,这么前沿的科学如何跟山西结缘。
山西地基引力波探测项目工作组组长、山西大学教授贾锁堂说:“引力波的直接探测是对宏观世界进行探测,通过探测能研究宇宙演化的规律,了解宇宙的运动。
”山西地基引力波探测项目总工程师、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教授郑耀辉形象地把电磁波观察宇宙的手段比作“看”,把引力波观察宇宙的手段比作“听”。
如果既能“听”又能“看”,就能了解宇宙更全面一些。
也有科学家把引力波的探测形容为观察宇宙的第六感。
从物理学的角度,与用电磁波“看”宇宙不同,用引力波“听”宇宙是当今世界前沿科学课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就需要建设一座堪称科技重器的大科学装置来收听宇宙的脉动,这正是山西在做的一件事。
郑耀辉告诉记者,引力波探测大科学装置是迈克尔逊干涉仪,它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干涉臂,但它又不是简单的迈克尔逊干涉仪,它个头非常大,集成了全球最尖端的技術。
合成生物学研究报告
合成生物学研究报告01合成生物学的概念合成生物学是以工程学理论为指导,设计和合成各种复杂生物功能模块、系统甚至人工生命体,并应用于特定化学物生产、生物材料制造、基因治疗、组织工程等的一门综合学科。
合成生物学包含工程学的理念,而任何一个生命体系可以看作是具有不同功能的生物零件的有序组合。
合成生物学的目的在于设计和创造新的生物组件和体系,对现有的生物体系进行重新设计。
从基本的生物组件构建复杂的人工生命体系,对整个生命过程进行重新设计、改造、构建。
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上而下”的方法,通过对现有的、天然存在的生物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修改已存在的生物系统,使之增添新的功能(从基因组中剔除非必要基因组);二是“自下而上”的方法,通过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元件、组件和系统,创造自然界中尚不存在的人工生命系统(从核苷酸合成新的生命体)。
图:合成生物学的内涵资料来源:中国发展门户网02合成生物学的里程碑事件2000年,美国科学家JamesJ.Collins开发出了遗传开关,这通常被认为合成生物学的开端。
2010年,Craig Venter创造出了第一个人造生命。
之后合成生物学快速发展,出现了非天然核酸、蛋白质从头设计、单条染色体酵母和大肠杆菌基因组全合成等一系列里程碑式的工作。
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创建时期(2000—2003年):产生了许多具备领域特征的研究手段和理论,特别是基因线路工程的建立及其在代谢工程中的成功运用。
第二阶段,扩张和发展期(2004—2007年):这一阶段的特征是领域有扩大趋势,但工程技术进步比较缓慢。
第三阶段,快速创新和应用转化期(2008—2013年):这一阶段涌现出的新技术和工程手段使合成生物学研究与应用领域大为拓展,特别是人工合成基因组的能力提升到了接近染色体长度的水平,基因组编辑技术出现前所未有的突破。
图:2000—2018年合成生物学研究的代表性进展资料来源:中国发展门户网图:以“synthetic biology”为关键词的文章增量资料来源:pubmed03合成生物学的基本模块与传统生物工程相比,合成生物学最大的进步在于对工程设计原理的系统性应用:依据工程设计原理对天然存在的各种酶、调控分子等进行简单化、模块化处理,设计出具有各种基本功能的元件。
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4.12.31•【文号】国发〔2014〕70号•【施行日期】2014.12.3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以下称科研设施与仪器)是用于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的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
近年来,科研设施与仪器规模持续增长,覆盖领域不断拓展,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综合效益日益显现。
同时,科研设施与仪器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不高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部分科研设施与仪器重复建设和购置,存在部门化、单位化、个人化的倾向,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专业化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科研设施与仪器对科技创新的服务和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为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围绕健全国家创新体系和提高全社会创新能力,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研发组织等社会用户开放,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部门分割、单位独占,充分释放服务潜能,为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服务,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效支撑。
(二)主要目标。
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统一规范、功能强大的专业化、网络化管理服务体系,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制度、标准和机制更加健全,建设布局更加合理,开放水平显著提升,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的问题基本解决,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2017国家科技政策
2017国家科技政策科技政策是国家或执政党发展科技事业的意志表现形式之一,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完整体系,它的过程不是一个纯粹中立的技术性过程,它包含着科技管理系统深层的伦理取向和道德关怀。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国家科技政策,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2017年国家科技发展十大重点规划1月10日,2017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了2017年科技发展改革工作的重点。
其中,第一项便是加快部署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在战略必争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众所周知,在许多前沿科技领域,中国的企业都只能跟随在国际科技大佬的后面追赶,伺良机而动,望不利之风而逃。
不过,在现今的一个科技领域,我们跟国外企业一样站在起跑线上,那就是虚拟现实。
电脑和手机时代,我国都错过了第一轮发展机遇。
以手机为例,中国企业后期发力,不断增强在国际的竞争力,在2016年甚至拿下印度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
但是我们都知道,电脑跟手机系统都掌握在国外科技大佬手中,中国人每购买一款产品,都意味着给他们贡献收入。
可想而知,作为下一代计算平台,VR必然属于国家在科技改革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
早在去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便指出,“十三五”时期是信息化引领全面创新、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是我国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成长为全球互联网引领者的关键窗口期,是信息技术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抢占战略制高点的激烈竞逐期。
也是信息化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新旧动能充分释放的协同迸发期,必须加强统筹谋划,主动顺应和引领新一轮信息革命浪潮。
《规划》同时指出,“十三五”时期,国家信息化的重大任务和重点工程,首先就是构建现代信息技术和产业生态体系。
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强化战略性前沿技术超前布局。
加强量子通信、人工智能、全息显示、虚拟现实、大数据认知分析等新技术基础研发和前沿布局,构筑新赛场先发主导优势。
同时,还应加快构建智能穿戴设备、高级机器人、智能汽车等新兴智能终端产业体系和政策环境。
大科学装置在科学文化中的作用
57战以来,科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由“小科学”逐渐向“大科学”过渡,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小科学时代的科学是一项由业余爱好者按照兴趣进行研究的自主性事业,往往按其独有的准则自主发展;而大科学时代,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的趋势日渐加强,科学研究变成了大规模、有分工、有组织的集体合作活动。
科学逐渐从社会系统的边缘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出现大科学装置在科学文化中的作用马健铨 刘萱 Michel Claessens了科学的社会化。
科学对于社会重要性的日渐提高使得社会愈加重视科学,社会对科学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复杂。
在这一背景下,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关系更加密切,科学需要实际应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科学的价值取向也由小科学时代更加强调真理价值转向大科学时代的真理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并重,呈现出由“学院科学”到“后学院科学”的转变。
伴随着知识生产方式的革命性转变,科学、技术与社会在R&D 模式的推动下不断二摘 要:随着大科学时代的到来,大科学装置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大科学装置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物质技术基础,有着重要的科研意义、社会意义和战略意义,但目前我国大科学装置在科学文化中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
本文以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策为参考,以ITER为例分析其科学传播的路径,并结合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情况探讨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大科学装置在科学文化中作用发挥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科学装置,科学文化,ITER走向一体化,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也经历了系统化整合,科学文化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突出,开始具备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战略价值,并逐渐成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科学时代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变对实验仪器和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近代科学革命以来,实验仪器、科学装置就在知识的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国内有哪些大科学装置
国内有哪些大科学装置作者:中国科学院重大科学装置网来源:学习时报字数:1929正负电子对撞机。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当时世界上唯一在轻子和粲粒子产生阈附近研究-粲物理的大型正负电子对撞实验装置,也是该能区迄今为止亮度最高的对撞机,BES是该能区内性能最好的谱仪。
高能所已成为世界八大高能物理实验研究中心之一。
1991年,国家计委正式批准成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
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亦称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是我国能量最高的大型重离子研究装置。
类似的中能重离子加速器现在世界上一共有8台,按建成时间排序HIRFL为第4台,法国、日本和我国都以大型分离扇回旋加速器作为主加速器。
合肥同步装置。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是在真空紫外和软X射线波段向国内外用户开放的国际科研平台,是为多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服务的工业实验装置。
HT-7托卡马克。
托卡马克(Tokamak)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受控核聚变的环性容器。
最初是由位于苏联莫斯科的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阿齐莫维齐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
托卡马克的中央是一个环形的真空室,外面缠绕着线圈。
通电时托卡马克的内部会产生巨大的螺旋型磁场,将其中的等离子体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以达到核聚变的目的。
受控热核聚变研究的重大突破是将超导技术成功地应用于产生托卡马克强磁场的线圈上,建成超导托卡马克,使得磁约束位形的连续稳态运行成为现实。
超导托卡马克被公认为是探索、解决未来稳态聚变反应堆工程及物理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
EAST托卡马克。
EAST由实验“Experimental”、先进“Advanced”、超导“Superconducting”、托卡马克“Tokamak”四个单词首字母拼写而成,它的中文意思是“先进实验超导托卡马克”,同时具有“东方”的含意。
EAST的建造具有十分重大的科学意义,它不仅是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而且具有会改善等离子体约束状况的大拉长非圆截面的等离子体位形,它的建成将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这种类型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国家,使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进入世界前沿。
都说大科学装置,到底大科学装置是个啥?
都说⼤科学装置,到底⼤科学装置是个啥?什么是⼤科学装置?近年来,⼤科学装置屡屡在媒体报道中出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建设也与⼤科学装置密切相关,那么什么是⼤科学装置?⼤科学装置⼜被称为国家重⼤科技基础设施,是指通过较⼤规模投⼊和⼯程建设来完成、建成后需长期稳定运⾏和持续开展科学技术活动,以实现重要科学技术和公益服务⽬标的国家⼤型基础设施。
中国科学院是承担我国⼤科学装置建设和运⾏的主要⼒量,截⽌2019年底,建设完成并投⼊运⾏的设施20个,在建设施12个。
中科院⼀批⼤科学装置的成功运⾏,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家科技发展中发挥重要作⽤。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的⼤科学装置2017年,合肥市获批建设全国第⼆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也是我国⼤科学装置最为集中的城市之⼀。
其中,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现有3个⼤科学装置(运⾏2个,在建1个),正在预研2个⼤科学装置。
的⼤科学装置!今天⼩编就带⼤家了解下合肥研究院的⼤科学装置!今天⼩编就带⼤家了解下合肥研究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什么是“核聚变”?核聚变就是⼩质量的两个原⼦核合成⼀个⽐较⼤的原⼦核,太阳就是依此⽽释放出巨⼤的能量。
聚变能由于具有清洁、环保、安全、原材料储量极其丰富等优点,被认为是最终解决⼈类能源问题的战略能源。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不遗余⼒地开展受控核聚变的研究。
磁约束是实现受控核聚变的⼀种途径。
通过多种⽅式将⼀定量的核聚变燃料加热到超过1亿摄⽒度的⾼温,在如此⾼的温度下,原⼦被完全电离,与电⼦⼀起形成等离⼦体。
带电粒⼦受到磁场的束缚,只能沿着磁感线运动,因此可以⽤磁容器构建反应室,使⾼温核聚变燃料不与反应器壁接触,最终实现受控核聚变反应。
托卡马克是⼈类为了开发核聚变能⽽研制的⼀种实验装置,最先由俄罗斯科学家提出。
它是磁约束的⼀种形式。
为了获得更加稳定的约束磁场,⼈们利⽤超导磁体来产⽣约束等离⼦体的磁场,维持托卡马克的稳态运⾏。
⼩编说到这⾥,各位都明⽩什么是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了吧。
高校大型科研仪器的建设服务及大科学装置的申请利用
高校大型科研仪器的建设服务及大科学装置的申请利用1. 引言1.1 高校大型科研仪器的建设服务及大科学装置的申请利用高校大型科研仪器的建设服务及大科学装置的申请利用是当前科学研究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项目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校大型科研仪器的建设服务和大科学装置的申请利用已经成为科研工作者们必不可少的资源。
在科学研究中,许多实验和观测需要借助各种大型科研仪器来进行,这些仪器通常是非常昂贵且复杂的,很少有个别实验室或科研团队有能力自行建设和维护。
高校大型科研仪器的建设服务成为提供这些仪器的重要方式,不仅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还能够提高研究效率和结果的可靠性。
大科学装置在促进科学研究进步和推动技术创新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科学装置通常是一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实验设施,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独特的研究条件和设备,帮助他们开展前沿科学研究。
申请利用这些大科学装置不仅可以拓展科研人员的研究领域,还可以促进科技人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推动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应用。
高校大型科研仪器的建设服务及大科学装置的申请利用对于科研工作者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科研效率和结果的可靠性,还可以促进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创新,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2. 正文2.1 高校大型科研仪器建设服务的意义高校大型科研仪器建设服务的意义在于推动科研水平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增强。
首先,高校大型科研仪器的建设可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科研人员开展各种研究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平台。
这有助于加快科研成果的产出和转化,提高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通过建设和共享大型科研仪器,可以打破学科和学院间的壁垒,促进跨学科合作和交流,推动科研成果的交叉和融合,为科研领域的交叉创新提供条件。
此外,大型科研仪器建设服务还可以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和项目资源,提升高校的科研竞争力和影响力,带动学术和科研环境的整体提升。
总之,高校大型科研仪器建设服务的意义重大,对于推动科研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科学装置:科技强国之重器
大科学装置:科技强国之重器反物质是不是真实存在?夸克能不能再被细分?宇宙中究竟还有没有类似地球的宜居星球?人类能不能控制热核聚变?面对大量动植物进入濒危状态,人类能不能设法留住它们?……当人类已经能够将自己送上月球,但仍有许多基础科学理论问题亟须解决。
工程联系在一起。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一大批大科学装置的陆续建成和运行,满足了国内日益增长的科研需求,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技研发的进步,并产生了相当一批在国际上领先的科研成果。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大科学装置建设上更是持续发力,一份份科研捷报鼓舞人心。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借助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获得了多项重大成果,居于国际领先水平,成为世界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之一。
同时还“一机两用”,成为我国众多学科的同步辐射大型公共实验平台。
外形犹如一个美丽的螺旋贝壳,坐落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上海光源,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大科学,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第三代中能同步辐射光源之一。
作为耗资12亿元、建设历时52个月的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能够提供的高能X射线亮度,达到普通X光机的上亿倍,为中国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石油化工等几乎所有现代科学领域对微观世界的研究,提供前所未有的工具。
2015年7月,作为全球生命科学领域首个综合性大科学装置,总投资7.56亿元的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设施通过验收。
过去,许多科学家耗费数年才解析一个蛋白质分子结构,如今在中心位于上海光源的蛋白質研究专用线站上,为蛋白质分子拍一张照只需0.1秒,看清一个蛋白质结构,不再以年为计时单位,最短只需2分30秒。
这里有国内磁场强度领先的装置,可以为蛋白质复杂三维结构进行核磁“拍照”。
先进的集成化电镜分析系统,则可以对蛋白质进行接近原子分辨率的观测,相当于看清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几十万分之一。
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
从引力波的发现看大科学装置的作用
首先,与科技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大科学装置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亟须改善。
其次,一、大科学时代与大科学装置的兴起“大科学”(Big Science、Mega Science、Large Science)的概念是由美国科学学家普赖斯于1962年率先提出的,在他著名的《小科学、大科学》的演讲中,他认为世界自二战时期起已经进入了大科学时代。
在小科学时代,科学家或工程师能凭借个人的财力和兴趣投入有限的资源从事科技创新工作,科研活动整体呈现一种分散、个体或小集体的形式特点[1]。
与之相对的大科学的具体特点为研究目标宏大、多学科交叉、实验设备昂贵、投资强度大、科研成果重大、大量人才聚集等[2]。
大科学装置是典型的大科学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
大科学装置隶属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一类,但何谓“大科学装置”尚没有统一的定义,目前学界通常将“大科学装置”定义为:需要通过较大规模的投入和工程建设来完成,建成后可以通过长期的稳定运行来持续地为科学技术活动、科学技术前沿突破提供巨大帮助的大型设施[3]。
在大科学的时代背景下,从事前沿科学领域研究的门槛越来越高,其中的一个主要障碍就是离不开大科学装置的协助。
天文学是一门将观测与理论紧密结合的学科,随着人类可观测到的宇宙范围不断扩大,科学家们对于天文观测仪器的精度和准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较于早期基础的折射望远镜和反射望远镜,如今的现代大天文望远镜通常都具备大镜面、拼接镜、主动光学等特点。
除了地面上的大型望远镜之外,天文大科学装置还包括观测卫星、空间望远镜等游弋在宇宙中的观测仪器。
天文大科学装置的使用不仅能产生天文学领域的巨大突破,还能带动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
二、天文大科学装置的涌现与引力波的发现基于科学史的梳理可以发现,引力波自1916年提出直至2015年得到证实,对它的研究不间断地持续了一个世纪,算得上是物理学史中跨度较久、延续时间较长的一个代表性问题。
引力波概念最早由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在1916年发表的广义相对论中提出。
世界科技创新浪潮中的中国方略
世界科技创新浪潮中的中国方略作者:许正中来源:《开放导报》2021年第02期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指数级地影响着我们的经济社会变革。
可以说,科技突破的速度和新技术产业化的程度,决定着国家的创造力,进而决定着国家的实力和竞争力。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由全球大国全面走向世界强国的关键期,如何以全球视野、战略眼光和博大胸怀,高目标、前瞻性地对中国的科技创新进行顶层设计、系统集成和精准施策,使中国在开路超车的新赛事中崛起,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大事要事。
为全局计,为长远计,需要我们瞄准世界重大科学发现和关键性技术突破,让中国成为政策与市场聚焦的世界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地”“资源富集地”“政策洼地”和“制度高地”。
一、科技创新成为新时代新阶段世界竞争的主战场“十四五”时期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从蓄势待发到产业化竞争的关键期,也是中国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
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成为国际竞争博弈的焦点。
政府、社会治理模式面临着新技术的再武装、再装备和再改造。
(一)作为新兴大国的中国要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向世界科技第一集团迈进的关键时期,要实现系统能力的全面突破,才能迅速跻身全球一流的科技创新型国家行列。
科学研究不断向更加微观、更加宏观和条件更加极端的方向延伸,因此科学研究平台化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基础研究问题更加依赖巨资基础设施投入,大型科学仪器共享以及全人类不分国界的科学家合作。
中国当前已建成并运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科学装置50多个,为科学研究和科技多领域融合创新提供了先进的研究平台。
中国的科技创新规划应关注国际最热门的科技发展研究方向,前瞻性布局技术性社会基础设施、大装置的国际化引领和突破。
(二)基础研究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角力场“十四五”时期,正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国际竞争向基础研究竞争前移的关键阶段,科学探索不断向宏观拓展、向微观深入,不断加速交叉融合,基础科学研究成为支撑新一轮中长期科技发展的基石,充分体现全局性、长期性、可行性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大科学装置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是科学突破的重要保障。
设立“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的目的是支持广大科研人员依托大科学装置开展科学前沿研究。
为充分发挥我国大科学装置的优势,促进重大成果产出,科技部会同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组织专家编制了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主要支持基于我国在物质结构研究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两类大科学装置的前沿研究,一是粒子物理、核物理、聚变物理和天文学等领域的专用大科学装置,支持开展探索物质世界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等的重大前沿研究;二是为多学科交叉前沿的物质结构研究提供先进研究手段的平台型装置,如先进光源、先进中子源、强磁场装置、强激光装置、大型风洞等,支持先进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的研究和实现,提升其对相关领域前沿研究的支撑能力。
专项实施方案部署14个方面的研究任务:1. 强相互作用性质研究及奇异粒子的寻找;2. Higgs粒子的特性研究和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寻找;3. 中微子属性和宇宙线本质的研究;4. 暗物质直接探测;5. 新一代粒子加速器和探测器关键技术和方法的预先研究;6. 原子核结构和性质以及高电荷态离子非平衡动力学研究;7. 受控磁约束核聚变稳态燃烧;8. 星系组分、结构和物质循环的光学-红外观测研究;9. 脉冲星、中性氢和恒星形成研究;10. 复杂体系的多自由度及多尺度综合研究;11. 高温高压高密度极端物理研究;12. 复杂湍流机理研究;13. 多学科应用平台型装置上先进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14. 下一代先进光源核心关键技术预研究。
2016年,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围绕以上14个方面研究任务,共立项支持了20个研究项目。
根据专项实施方案和“十三五”期间有关部署,2017年将围绕粒子物理等领域的专用大科学装置和多学科平台型大科学装置继续部署项目,拟优先支持19个研究方向(每个方向拟支持1-2个项目)。
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精神,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研发组织等社会用户利用开放的大科学装置开展科学研究,要求每个项目的参加人员65%以上是所依托大科学装置管理单位以外的人员。
申报单位针对重要支持方向,面向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突破关键技术组织申报项目,每个项目的目标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
鼓励依托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基地组织项目。
项目执行期一般为5年。
一般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4个,每个项目所含单位数控制在6个以内。
本专项不设青年科学家项目。
1. Higgs粒子的特性研究和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寻找1.1 CMS实验Run-2数据的物理研究研究内容:利用CMS实验获取的Run-2数据进行物理分析研究,研究希格斯粒子的性质;寻找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现象。
考核指标:测量希格斯粒子的质量,精度比Run-1结果提高20%,测量希格斯到4轻子截面的精度提高1倍,观测ttH过程显示度达到5倍标准差,检验希格斯与top夸克的耦合是否与标准模型相符合。
寻找ZZ和WW新的共振态,如果没有找到新粒子,则新粒子产生截面的上限有显著下降,在1TeV,窄宽度假设下,新粒子产生截面的上限下降1倍。
观测标准模型稀有过程电弱规范玻色子加光子加喷注末态的显示度达到5倍标准差,检验其产生截面是否与标准模型预言相符合。
1.2 Atlas实验Run-2数据物理分析研究内容:利用ATLAS实验获取的Run-2数据进行物理分析研究,测量希格斯粒子粒子的性质,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现象。
考核指标:对希格斯粒子性质的测量,统计误差为主的情况下的测量精度比Run-1数据提高2-3倍,系统误差为主的测量着重研究改进系统误差的方法;首次确定希格斯粒子的费米子衰变模式并测量其耦合性质;首次在LHC 13TeV 能区对标准模型过程进行精确检验,特别是完成WW和ZZ散射过程的寻找和测量研究;对SUSY、W’/Z’等超出标准模型新粒子的寻找,实验排除灵敏度比Run-1数据显著提高或者观测到这些新粒子的产生迹象。
1.3 LHCb实验数据分析研究内容:利用LHCb的实验数据,寻找和研究重味强子的稀有衰变过程间接寻找超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新物理。
考核指标:寻找含有双重味夸克重子,大幅度提高实验灵敏度;利用RUNII数据研究五夸克态性质,确认其量子数;完成2项B介子稀有衰变过程寻找,对稀有衰变过程分支比的探测灵敏度好于1.0-7。
2. 暗物质直接探测2.1 利用高纯锗在低质量区直接探测暗物质研究内容:依托锦屏地下实验室和CDEX-10公斤高纯锗探测器,优化探测器性能,提升探测器灵敏度,在低质量区(小于10GeV)进行暗物质直接探测,针对百公斤-吨级规模的探测器开展关键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高纯锗探测器在低质量区(小于10GeV)暗物质探测灵敏度达到10-43cm2量级的国际前沿水平;掌握实现百公斤-吨级规模高纯锗阵列探测器的关键技术。
3. 原子核结构和性质以及高电荷态离子非平衡动力学研究3.1 高电荷态离子非平衡动力学时空演化研究研究内容: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RFL)研究极端环境下高电荷态离子的高精度谱学、碰撞反应动力学和强耦合等离子体中的非平衡演化过程。
考核指标:完善HIRFL高电荷态离子物理实验平台,使离子束能量从keV覆盖至GeV,建立和发展高电荷态离子谱学和动力学实验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实现双电子共振复合谱精度好于10 meV、反应谱仪动量分辨好于0.1 a.u.,高精度测量高电荷态离子的精细谱学,研究高电荷态离子-原子碰撞的电荷转移、碰撞激发和电离等物理机制,理解强库仑场中多体、多中心、多通道的高电荷态离子碰撞动力学,探索强耦合等离子体中高电荷态离子的非平衡演化过程。
3.2 离子与原子分子电荷交换过程中的光谱实验和理论研究研究内容: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RFL)重离子实验平台,针对天文和聚变过程中关键的离子-原子分子电荷交换过程,精密测量碰撞过程中的发射光谱,高精度计算离子的电子结构,为聚变等离子体物理提供实验室参数,探索天体物理中太阳风粒子诱发彗星/行星大气辐射性质。
考核指标:完善HIRFL上离子-原子分子碰撞电荷交换光谱实验平台,建立一套实验测量、数据分析和理论计算模拟的标准研究流程,针对天体物理中太阳风问题和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中关键的离子-原子分子电荷交换过程,精密测量碰撞过程中的发射光谱、反应通道和截面,波段覆盖从可见光到软X-射线,发展高精密原子结构计算方法,计算电荷交换过程涉及的离子的能级结构和跃迁几率,为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提供关键的原子分子参数,研究天体物理中太阳风粒子诱发彗星/行星大气辐射性质。
4. 受控磁约束核聚变稳态燃烧4.1 长脉冲、高功率运行模式下钨偏滤器基础物理研究研究内容:未来聚变反应堆稳态运行模式相关高功率钨偏滤器条件下的基础物理问题考核指标:明确钨偏滤器条件下基础物理过程及边界磁拓扑结构改变对偏滤器性能的影响;建立与高性能芯部等离子体兼容的先进偏滤器优化机制;在国际上率先实现长脉冲10 MW/m2高热负荷条件下钨偏滤器热流分布的主动调控。
5. 脉冲星、中性氢和恒星形成研究5.1 基于FAST的脉冲星和中性氢研究及引力波探测研究内容:依托大射电望远镜FAST的脉冲星搜寻、发现,建设FAST计时观测能力以及中性氢观测、分析等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考核指标:建成FAST分布式天文数据存储处理系统和开放数据库;实现国内射电望远镜发现脉冲星零的突破,发现、研究对引力波、快速射电暴等前沿、热点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价值的脉冲星及其他射电源;显著提升现有HI星系样本库;发现新羟基超脉泽星系,争取在重要参数(例如红移等)上取得世界领先;开展谱线巡天,获取FAST波段频谱覆盖最全,灵敏度最高的,通道数领先的光谱数据,寻找对天体化学和天体生命学有重要意义的谱线。
5.2 恒星形成与星际介质研究研究内容:利用国内外先进亚毫米和红外望远镜观测设备,开展从河内单个恒星到高红移星系各个不同层次上的恒星形成与星际介质研究。
考核指标:获取世界上最大的银河系中性氢和羟基等谱线的类星体前景吸收线样本,为构建星际介质演化模型提供关键测量;发展脉泽三角视差和中性氢窄线自吸收等自主创新的观测技术方法,系统测量恒星形成及星际介质的基本物理参数;获得分子云形成时标、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物理化学状态、银河系气体结构、不同星系环境下的恒星形成率以及活动星系核与恒星形成之间的关联等关键信息;建立较完整的宇宙中恒星形成物理图像—即从银河系单个恒星到高红移星系中整体恒星形成规律。
6. 复杂体系的多自由度及多尺度综合研究6.1 先进能源材料和器件及化石能源绿色利用的原位研究研究内容:先进能源材料和化石能源绿色利用研究的实验方法;新型能源材料和器件及核能材料的表界面及其动态行为,效率、损伤等使役行为的构效关系;化石能源能量转化机制。
考核指标:依托先进光源光谱技术,建立复杂化学环境条件下表界面构效关系的原位研究平台,探索提高能源材料和器件效力和效率的新机制;集成质谱联用技术,发展高灵敏度的原位、联用表征新方法,实时探测研究反应过程关键中间产物;依托先进光源建立强辐射环境下材料多层次结构和表界面检测平台,了解结构、表界面与使役行为的关联、理解动态损伤机制,为发展新型核能材料提供有力支撑;建立相关的模型及计算方法,深入理解表界面构效关系和能量转化的物理机制,为上述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6.2 基于大科学装置联通的先进高通量表征技术研究研究内容:依托同步辐射、强磁场、等离子、中子源等装置的先进高通量结构与物性表征技术及功能材料的材料基因组学研究。
考核指标:基于先进光源的电子结构探测技术、结合磁场温度场等物理条件,建立功能材料电子结构高通量表征平台;基于先进光源红外谱学技术,建立多方法联通的功能材料高分辨原位实时高通量表征平台;基于电子迁移与先进光源长波波谱的独特物理关系,建立功能材料高通量高分辨物性表征新理论与新方法;以电子结构、电子运动与功能材料物性的关联为基础,发展高分辨率多尺度物性成像的高通量表征技术,丰富功能材料的材料基因组学研究。
6.3 复杂流体中新型材料的合成反应过程实时跟踪研究研究内容:复杂流体体系研究的同步辐射原位跟踪技术的研发和实现考核指标:实现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复杂流体原位实验表征技术,发展复杂流体体系原位反应过程中原子尺度和纳米尺度等结构信息的原位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小角X射线散射、X射线衍射等表征方法,为原位跟踪复杂流体体系中的分子聚集行为、聚集体结构变化、以及反应过程提供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研究支撑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