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ppt解析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旅夜书怀》-完美版PPT课件

《旅夜书怀》-完美版PPT课件
2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请找一下首联和颔联中提到了那些意象?
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 星 、平野、月、江
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
4
• 孤弱的细草 • 在微微的风中飘摇不定, • 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 • 对抗着漫漫长夜。
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尽管心很累 很疲倦 我却没有理由后退 或滞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 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我有所感事, 结在深深肠。 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你自己。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生如逆旅 一 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 与善人 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半生
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有人说,鲁迅是杂文,胡适是评论;鲁迅是酒,胡适是水。酒让人看到真性情,也看到癫狂,唯有水,才 是日常所需,是真生活。有时候会很自豪地觉得,我唯一的优势就是,比你卑微。于是自由。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再也找不见 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 的祖父。 诗意上来时,文字不要破坏它。 水,看似柔顺无骨,却能变得气势滚滚,波涌浪叠,无比强大;看似无色无味,却能挥洒出茫茫绿野,累累硕果,万紫 千红;看似自处低下,却能蒸腾九霄,为云为雨,为虹为霞…… 一切达观,都是对悲苦的省略 我们孩还发多夫道知道了,就得看不我们后心回的”家“,不是起 用看把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后心天能们后心回的”家“,不是空于而,风每都到小是一段时光。 它们能够躲过所有凝视的目光,却躲不过那些出其

杜甫《旅夜书怀》古诗词PPT

杜甫《旅夜书怀》古诗词PPT

诗词赏析
后四句书“怀”:“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 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 愤慨。说“官应老病休”, 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 人没有直接说出。说“应”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情。面 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 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以沙鸥自况,乃自伤飘 泊之意。
诗词赏析
大历三年(768年),迟暮之年的诗人终于乘舟出了三峡,来到湖北荆 门,心境不免孤寂。 此诗开头四句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 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 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 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岸上星垂,舟 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 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
相关故事
忍饥挨饿
杜甫生逢乱世,一辈子还真没少挨过饿。 当初,自诩“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他,到长安后不久,就因父亲的 去世,失去了经济来源。为了糊口,他曾采过草药、领过救济粮,还出现过 十来天没米下锅的情形。有时,为了蹭顿饭,便不得不“朝叩富儿门,暮随 肥马尘”,乃至于“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直到十年以后,他才得到 了一个小官,可等他到任后,又回乡探亲时,竟发现自己的小儿子已经被饿 死了。 后来,“安史之乱”就暴发了,诗人在那些颠沛流离的岁月里,又是没少挨 饿。为此,他拾过橡栗、挖过野芋。
第二部分
诗词内容
诗词内容
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优秀ppt课件

旅夜书怀-优秀ppt课件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思考:颔联是怎样写景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景物 星
特点 低垂
平野 辽阔无边

灿烂
江流 汹涌澎湃
写景角度
画面
远景 近景
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
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
怨》。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怀之感。赵嘏《长安 秋望》: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也 用来指代书信、音讯。晏殊《清平乐》:“生笺 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 难寄。
茅店 指荒郊野外,多表达漂泊之意与思乡之情。 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白云 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 现的情感。 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 弟看云白日眠。白云也往往同隐者联系在一起, 白云自由不羁,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 征。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 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旅夜书怀》课件

《旅夜书怀》课件
杜甫
四看全文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 细草微风岸, 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危樯独夜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 星垂平野阔, 大江奔流,明月在水中翻滚如涌。 月涌大江流。
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做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罢退。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 飘飘何所似, 就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天地一沙鸥。
• ①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 分)(09年山东卷) • ②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
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10年湖南卷)
• ③第三、四句“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11年天津卷)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首联,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 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漂流着。 • 从诗人对细草微风的感知中看到他夜不能寐,从 危樯独夜中知道他飘泊中的危难感和孤寂心。寓 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 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 颔联,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 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 。 • 实际上,这里运用的是反衬的手法。诗人写辽阔 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 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漂泊无依的凄怆心情。
三看注释
• 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 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但不料,第二年严武忽然去世,他不得不 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 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 洲、忠州时写下的。
写作背景:本诗写于杜甫在西南漂 泊时期,生活是漂泊的,心情是沉 重凄苦的。

《旅夜书怀》ppt

《旅夜书怀》ppt

2、通过“夜”字察实景
夜所见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旅夜-------写景
3、通过“抒怀”悟实情
名岂文章著?
书 怀 抒情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1、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
羁旅行役诗
2.什么是羁旅行役诗
“羁旅”,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
课外拓展 学以致用
典型例题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
要分析。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①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 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 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②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③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 境。(步骤三)
分析意境题型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情感?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本诗或词。
15
(1)描绘诗中画面 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
答题的一般思路
(2)概括氛围特点 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
(3)分析作者感情
(切忌空洞)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情感方面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 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

杜甫《旅夜书怀》课件59940PPT

杜甫《旅夜书怀》课件59940PPT

2020/4/10
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 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 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
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得舍弟消息》
《江南逢李龟年》、《客至》
2020/4/10
10
旅夜书 怀
杜 甫
11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
(764)的春天携家人重返成都,投
奔严武。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
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
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
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
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
诗人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 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 垂得接近地面。
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 明月映照在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 浮荡着。
15
名岂文章著 , 官应老病休。
名声难道只能因文章而著 名吗? 做官应因为年老多病而退 休。
16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我”在这世间漂泊像什 么呢?恰似那在广阔天地 飞翔的一只沙鸥罢了。
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020/4/10
忧国忧民 7
忧民
忧国
浑白 家 烽 恨 感城 国
欲头 书 火 别 时春 破
不搔 抵 连 鸟 花草 山
胜更 万 三 惊 溅木 河

旅夜书怀ppt课件

旅夜书怀ppt课件

04
旅夜书怀的艺术手法
结构分析
起承转合
这首诗遵循了起承转合的结构,首联描写旅途中的夜景,颔联承 接上文,进一步描画风景,颈联笔锋一转,进入情感抒发,尾联 总结全诗,表达诗人的人生感慨。
层次分明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分为三个层次。首联和颔联为第一层,主要 写景;颈联为第二层,由景入情;尾联为第三层,直接抒情。层 次分明,条理清楚。
微风拂过树叶的声音
营造出一种XXX而深沉的氛围,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情感表达
02
01
03
孤独与漂泊
诗人通过描画夜晚的风景,表达了自己孤独和漂泊的 情感。
对未来的思考
星空和孤舟等意象引发了诗人对未来的思考和向往。
对人生的感慨
诗人通过旅夜书怀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03
杜甫的生平与创作
杜甫生平
2
杜甫的诗歌主题广泛,涉及社会、历史、人生等 多个领域,通过对现实的描画和思考,反应了唐 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3
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练,意境深远 ,表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深入理解和杰出才华。
对诗歌艺术的思考
01
旅夜书怀作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充分展现了诗歌艺术的 魅力。
02
通过细腻的描画和情感的抒发,诗歌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特 殊的艺术境域,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自然之美和生命之意。
审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追求艺术之美
《旅夜书怀》所展现的艺术之美 和对诗歌情势的探索,对现代诗 歌创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鼓 励人们在追求艺术之美的进程中
不断突破和创新。
06
结语
对旅夜书怀的总结
旅夜书怀是一首描画旅途之夜的诗歌 ,通过对夜晚风景的描画和情感的抒 发,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和对人 生的思考。

《旅夜书怀》ppt课件

《旅夜书怀》ppt课件

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

线
草: 细 ——孤弱 风:微 ——轻风 虽轻却不断 岸:(阔大的)江岸
阔岸
樯: 危 ——高 孤立突兀 夜:(凄冷的)夜晚 舟: 独 在无边的风 里飘摇不定
孤立突兀的 危樯和孤独 的小舟对抗 着漫漫长夜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 垂 ——低垂
远 星空低垂愈显
1、通过“旅”字看背景
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 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 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 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 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 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以”飘飘”喻己则有一种自伤漂泊之感,然后又以广阔的
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作比.
效果:
茫茫的天地和一只孤独的沙鸥作比,就更显得孤独和 凄凉了.
艺术手法:
天 _____ 沙鸥

直抒胸臆 对比的手法
延伸: 诗人好以鸥鸟自况 :
1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析: 这是作者英锋俊采的象征,
2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析:这是古人笔下的隐士的伴侣.
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通过“书怀”悟实情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颈联:
写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 活.那么“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
“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的,不做”
官”是因
为”老病”而休的.
思考: 诗人名满天下,是因为什么?

【旅夜书怀】杜甫。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课件

【旅夜书怀】杜甫。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课件
12
【全诗赏析】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 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 离成都是迫于无奈。765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 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 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 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 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13
【全诗赏析】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 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 人所称道。诗人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的感情, 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 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 《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这首诗是写诗 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 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 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 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怆心情。这种 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 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 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 情,写得十分动人。
31
【思考练习】
8、诗人的这种飘泊,感伤之意是通过什么表现的呢?
32
【思考练习】
8、诗人的这种飘泊,感伤之意是通过什么表现的呢?
明确:此诗开篇写景,寄伤感、飘泊之情于景物描写 中,先写舟泊于岸,时间是深夜,河边孤零零地泊着一只 小舟,桅杆高耸,更显寂寞。诗人立于小舟上看到一幅夜 景: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天边;近处,明朗的月光 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更衬托出了小舟的孤单、 渺小。而诗人欲以小舟自比,引出下文的内容。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译文:星星垂挂在天际,显出平野的辽阔、孤寂; 月光随波涌动在汹涌奔流的大江中。

《旅夜书怀》课件(共29张PPT)

《旅夜书怀》课件(共29张PPT)

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延伸: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 境,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 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 的艺术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衬托
手 法
月、大江
阔大
融情 于景 感 乐景 情 哀情
抒情方式: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借景抒情 乐景哀情
直抒胸臆
以景结情
间接抒情
鉴赏“五看”——帮你正确理解古诗词 知方 法
看题目
题目往往提示以下 信息:时间、地点、人 物、事件、诗人情感、 诗歌类型。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展现了一幅孤寂冷清的旅夜图。月下,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一叶孤舟竖着 高高的桅杆停泊在夜色茫茫之中,放眼 岸上,只见星星在天边遥挂低垂,纵目 江上,月光在波涛中翻动如涌,江流奔 腾.如此开阔的环境,如此孤独的小舟, 表 达了诗人被贬后无所依托的飘泊自伤之 情.
3、通过“抒怀”悟实 情
书怀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颈联:
写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 活.那么“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
“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的,不做”
官”是因
为”老病”而休的。
思考: 诗人名满天下,是因为什么?

《旅夜书怀》PPT课件

《旅夜书怀》PPT课件

2、诗中选用了哪些意象来描写诗人的眼 中之景的?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诗的内容吗?
细草、微风、岸、危樯、舟、星、平野、 月、大江。
月夜江中行舟的所见(景物)所感(怀)
3、“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句 中全是意象,但又是怎样做到“融情入景” 的?
诗人坐在顺江东下船中,凭月色可以 依稀看到岸边细草在微风中摇动,望一望 船上的桅杆高耸夜空。我们可以从诗人对 细草微风的感知中看到他夜愁不寐,从危 樯独夜的意境中察知他漂泊中的危难感和 孤寂心,这就是“融情入景”的自然体现。
7、“天地一沙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其作用是什么?
比喻。作者用悲愤的心情描写了空阔天地 间,孤影飘零,无一处可为归宿的沙鸥,比喻 老病一身,一生都在江湖中飘泊,无处寄身的 自身。以沙鸥自况,乃自伤飘泊之意。这跟他 刚离成都时写的“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去蜀》)语意相同。
以形象比喻作结,鲜明深刻地传达了诗
旅夜书怀
杜甫
1、这是一首什么类型题材的诗?
1、这是一首什么类型题材的诗? 羁旅感怀诗。
背景分析: “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 抒写自己的情怀。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 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 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 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 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 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 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 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 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 了他的这种心情。
参见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 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句之意境。
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无 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 水,看上去是那样的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 难怪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浦起龙 《读杜心解》),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 “喜悦”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 解》)。其实只要联系本诗写作背景和全诗的意 境不难看出,这两句诗是在以乐景写哀情,作者 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衬一叶可怜小舟的孤单 与渺小,面对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过去,望 望无光的未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程,怎不悲从 中来?

杜甫《旅夜书怀》ppt课件

杜甫《旅夜书怀》ppt课件
思路:首先,找出写景句中的意象或描绘景 象;其次,概栝画面特点;再次,概括诗人 情感。
意象: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 星 、平野、月、江 概括特点:冷清孤寂 雄浑开阔 情感:孤寂凄怆
规范表达示例:
• 问:本诗前两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 答:
规范表达示例:
• 问:本诗前两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 孤弱的细草 • 在微微的风中飘摇不定, • 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 • 对抗着漫漫长夜。
• 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 无边,
• 明朗的月空,江水汹涌 澎湃奔流不息。
3、修辞:比喻(尾联)
以孤零漂泊的沙鸥自比,形象 生动地表达了漂泊无依的悲慨。
三、鉴赏意境
所谓意境,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 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它包括 景、 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作业
送友人入蜀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
• [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在长安 送友人入蜀时所作,诗人当时受到朝廷权贵的排挤。② 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占卜 为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谢谢大家
颔联: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 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颈联: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赫呢?官倒 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尾联: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 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前两联:写景 静寂、阔大 后两联:抒情 愤慨、感伤
鉴赏本诗(从主旨、艺术技巧、意境三方面)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杜甫《旅夜书怀》课件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杜甫《旅夜书怀》课件
天地虽大,却 无自己安身之处, 风景广阔,却反衬 出诗人孤寂而悲愤 的心境
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读这首诗?
“旅夜”书“怀”,有感而生。这首诗是感叹身 世之作。前一层写旅夜风景,其实是寓情于景,为 下文抒怀作对照铺垫,应当读得缓慢一些。后一层 直抒胸臆,飘泊四方,居无定所,要读出压抑感。
学生诵读课文
平,揭示作者晚年孤凄 飘泊的主要原因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触景而情发,景以自况

以沙鸥自比,自伤飘泊(比喻的手法,以一沙鸥自比,
表达了漂泊孤零的感慨。)

广阔的“天地”,映衬
一微小的“沙鸥”,愈显出自己飘零不遇的身世的可悲与
可叹。
前半极力渲染 描画旅夜江上壮伟 之景,后半尽意宣 泄孤舟漂浮的悲怀
艺术手法: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月夜孤舟,微风阵阵,寂 静和孤独笼罩着一切
▪ 在这茫茫的寂寥江天之间, 羁旅之怀油然而生
▪ 揭示诗人浪游漂泊的孤清 处境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远处,星辰低垂,平野开阔
▪ 近处,月影翻涌,大江流动

这苍茫的背景下,诗
人所处的一叶扁舟,显得
这里用含蓄的方式吐出了胸中块垒 ;诗人辞去官 职也并非因老而多病。由此可见诗人心情之悲愤。
名岂文章著
▪ 其志向未酬, 反而因文章而扬名, 实非己愿,显露出 因政治理想不得实 现的愤慨,读来令 人心沉。
官应老病休
▪ 看似自我解慰,实乃怨言之语 ▪ 虽然此时作者确已老病,但休官主要原因
是被排挤 ▪ 以பைடு நூலகம்暗示作者心中的不
▪ 星空低垂愈显原野广阔 无边,
▪ 明朗的月空,江水汹涌 澎湃奔流不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言自身的渺小、孤单,照应前文的“独”
字,表现了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
2020/10/16
12
探究景与情的关系
细草、微风、岸、孤弱 桅樯、独舟
景 物
特 星、平野、点
衬手 托法
月、大江
阔大
融情 于景 感 乐景 情 哀情
2020/10/16
13
旅夜书怀 杜甫
借景抒情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前一层
反衬 星垂平野阔, 写孤舟夜泊河岸的图景
2、通过“夜”字察实景
夜所见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2020/10/16
6
3、通过“抒怀”悟实 情
名岂文章著?
书 怀 官应老病休。 抒情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2020/10/16
7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初读诗歌,首联和颔联中有哪些意象?
细草 微风 岸 危樯 孤舟 星 平野 月 大江
2、放飞你想象的翅膀,请用自己的语言 呈现图画。
2020/10/16
8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颔联的意境。
雄浑开阔
2、与诗人的情感关系是怎样的?
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
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
仃的形象和颠沛漂泊的凄怆心情。
2020/10/16
2020/10/16
4
《旅夜书怀》的写作背景:
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携家人自问州 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友的帮助,他 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 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 (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 县),于九月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旅夜书怀》 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月涌大江流。 寓情于景
反语
名岂文章著? 后一层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抒发自伤飘泊之情
比喻 天地一沙鸥。 直抒胸臆
2020/10/16
14
《旅夜书怀》的参考译文:
微风习习,吹拂着岸上的小草;夜晚, 一只竖有高桅的小船,孤零零地停靠 在岸边。原野广阔,星辰似乎低垂其 上;大江奔流,月亮仿佛随波涌动。 我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 呢?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罢退。飘 然一身究竟像是什么?就像茫茫天地 之间一只小小的沙鸥。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
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
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
请2分020/10析/16 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17
• 答: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意, 也有喻意, “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 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 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 “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 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冷 清意境,表现了作者年老流落他乡、秋夜寂寞、 悲情难解的烦闷。
登高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本诗反映的虽是诗人的个人遭遇,但我们从
中却可以窥见战乱时代广大人民的苦难,表 现了作者 忧国忧民 的情怀。他的诗歌
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进程,富有现实主义 特色,也因此被称为 “诗史 ”。作品风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月夜》、《春望》、《羌村三首》、“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 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格沉郁顿挫 2020/10/16
诗圣
1
旅夜书怀
【唐】杜甫
2020/10/16
2
1、通过“旅”字看背


旅行
2020/10/16
3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望岳》 (涉世不深)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忧国忧民)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赴奉先咏怀》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
不时发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返回
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他原
因未能如愿。这回因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
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
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了。这首诗集中地表
2020/10/16
5
现了他这种心情。
9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情感?
反语
---
名因文章著 官非老病休
直抒胸臆 ---
凄苦无助 愤激不平
2020/10/16
10
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情感?
比喻手法,以一沙鸥自比,表达 了漂泊孤零的感慨。
2020/10/16
11
2、颈联和尾联分别用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感情?
2020/10/16
15
《旅夜书怀》的赏析训练:
对《旅夜书怀》一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首联写近景,这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 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 孤舟一般寂寞。
B、颔联写远景:星空低垂,大江奔流。这两句写景雄浑 阔大,写出诗人喜悦之情。
C、诗的后半是“书怀”。“官应老病休”,这是反话, 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因为被排挤。这里表 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 寂的根本原因。
• 2、答:①颈联运用了反语(反语是一种修辞,
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 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 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
法。)的表现手法。 这里用含蓄的方式吐出了
胸中块垒,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表 现了作者不能实现理想抱负的悲愤之情。
• ② 尾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沙鸥”自况
D、最后两句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 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2020/10/16
16
拓展应用:(200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第16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