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详细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自然排烟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自然排烟](https://img.taocdn.com/s3/m/246ef75fe53a580217fcfe57.png)
自然排烟8.2.1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8.2.2 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8.2.2.1 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m2。
8.2.2.2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
8.2.2.3 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
8.2.2.4 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8.2.2.5 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
8.2.3 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
8.2.4 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
8.2 自然排烟8.2.1 在原条文的基础上修改的。
一、由于利用可开启的外窗的自然排烟受自然条件(室外风带、风向,建筑所在地区北方或南方等)和建筑本身的密闭性或热压作用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有时使得自然排烟不但达不到排烟的目的,相反由于自然排烟系统会助长烟气的扩散,给建筑和居住人员带来更大的危害。
所以,本条提出,只有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有条件要尽量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二、建筑内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都是建筑着火时最重要的疏散通道,一旦采用的自然排烟方式其效果受到影响时,对整个建筑的人员将受到严重威胁。
对超过50m的一类建筑和超过1OOm的其它高层建筑不应采用这种自然排烟措施。
有关资料表明:在当今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中,在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仍保留着采用自然排烟的方式,其原因是认为自然排烟方式的确是一种经济、简单、易操作的排烟方式。
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技术管理水平,特别是在住宅工程中的维护管理方便、简单,这种方式仍应优先尽量采用。
8 高层建筑的防火与排烟
![8 高层建筑的防火与排烟](https://img.taocdn.com/s3/m/352816e1102de2bd9605882f.png)
定义
高层建筑:过10层(含10层)的居住建筑 或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 (需进行防 火排烟设计) 一类建筑:设计耐久年限是100年 (特别重要 的建筑) 二类建筑:设计耐久年限是50年 (普通建筑) 三类建筑:设计耐久年限是25年 (次要建筑) 四类建筑:设计耐久年限是15年 (临时建筑)
SFD SFD
回风道 送风道
SFD SFD 甲种防火门 面积分区 FD 甲种防火门 面积分区
VD FVD
为防止火势蔓延的相邻 建筑物间距
SFD SFD
1层 以内 层以上 以内
SFD SFD 甲种防火门
FD 面积分区 相邻建筑物间距
管道竖井
图 8--37 在空调系统上设置防火、防烟风门实例
3. 建筑设置防烟、排烟的范围
2. 防火分区与防烟分区
2.1 安全分区 防火分区 防烟分区
分区之间的墙,需用 防火墙、门用防火门
2.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
建筑设计的防火防烟分区
防火分区的目的是防止火灾的扩大; 一般用防火墙、防火门(FM)、防火卷帘和 耐火楼板来进行分区; 。 在建筑设计中,通常规定:楼梯间、 通风竖井、风道 空间、电梯、自动扶梯 升降通道等形成竖井的部分要作为防火分 区。
第6章 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
1.高层建筑防烟、排烟 2.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
3.建筑设置防烟、排烟的范围
4.高层建筑自然排烟
5.高层建筑机械加压送风防烟
6.高层建筑机械排烟
上海 11.15特别重大火灾
上海 11.15特别重大火灾
南京中环国际广场19日上午发生大火
重要到21层顶层, 死伤224人。 美国亚特兰大一饭店3楼走道着火,全部烧毁,死 伤220人。 杭州一宾馆 电焊烧着风道保温材料,从一层烧到顶层。 1996年4月11日下午,德国杜塞尔多夫机场 电焊作业引起大火,半小时内火焰沿空调管道 扩散到2/3 面积,乘客与员工16人丧生,60多人 受伤。
2023年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2023年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ea1081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14.png)
2023年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成为一道明显的风景线,但高层建筑的火灾风险也相应增加。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本文将针对2023年的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进行详细论述,内容分为火灾防范措施和排烟系统设计两个部分。
一、火灾防范措施1. 消防间距:在高层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应该确保每隔一定楼层设置有效隔火间距,通常为每4-6层设置一个防火墙。
同时,建筑中的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等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 火灾报警系统:高层建筑应配备先进的火灾报警系统,包括烟雾探测器、温度探测器和自动火灾报警装置等。
系统应能够及时发现火灾,报警信号迅速传输至消防控制室,并触发相应的防火自动化设备,消防人员可根据报警情况及时处置。
3.灭火系统:高层建筑应设置自动喷淋系统和消防栓系统。
自动喷淋系统应根据建筑性质和用途进行设计和布置,确保全面覆盖。
消防栓系统应与楼梯间直通,并设有明显的标识,使用方便。
4. 疏散楼梯设计:高层建筑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宽敞疏散楼梯,以保证疏散通道的畅通。
楼梯应设置消防照明和疏散标识,消防门应符合防火要求,通道两侧不得设置障碍物。
另外,高层建筑还应设置避难层,以提供额外的疏散空间。
5.防烟措施:防烟是高层建筑火灾防范的重要环节。
建筑中应设置防烟门、防烟封闭和排烟设计,确保火灾发生时疏散通道的安全。
防烟门的材质应具有良好的隔烟性能,防烟封闭应能有效堵塞烟气的蔓延。
二、排烟系统设计1.烟气排放量计算:高层建筑排烟系统的设计必须根据建筑的用途和面积,合理计算烟气排放量。
计算烟气量时应考虑火灾烟气的产生量和烟道中的风压损失等因素。
2.多层排烟设计:高层建筑的排烟系统应设计为多层独立排烟的形式,每个楼层应有相应的排烟口和风机进行排烟。
各楼层烟道之间应采用垂直连接的方式,烟道应保持通畅。
3.排烟口尺寸和位置:高层建筑每个楼层的排烟口尺寸和位置应根据防火分区、楼层面积和烟道长度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https://img.taocdn.com/s3/m/97aac41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94.png)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
范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要求,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 建筑结构的防火要求:选用符合耐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材料和构件,确保建筑结构的耐火性能。
2. 防火分区要求:根据建筑的用途和火灾危险性,将建筑分割为不同的防火分区,要求每个分区具备独立的防火墙和防火门。
3. 防火间距要求: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要满足规范要求,以保证火势不会轻易蔓延到相邻建筑。
4. 火灾报警系统:高层建筑必须安装火灾报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火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防烟措施:高层建筑需要设置防烟分区,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控制烟气蔓延。
防烟分区内的排烟设备需要满足规范要求,保证排烟效果。
6. 疏散通道和楼梯间:高层建筑必须设置足够数量和宽度的疏散通道和楼梯间,保证人员的疏散安全。
7. 消防设施:高层建筑需要按照规范要求安装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水源、消防栓、灭火器等,以及相应的消防管道和喷头系统。
8. 安全疏散标识:高层建筑需要设置明显的安全疏散标识,指引人员正确疏散。
9. 电气设备和配电系统:高层建筑的电气设备和配电系统要满足防火要求,防止电气设备成为火灾发生和蔓延的源头。
需要根据具体的国家和地区规范进行设计,确保高层建筑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提供有效的防火和排烟保护,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
![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https://img.taocdn.com/s3/m/a9ee696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d5.png)
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这些高楼大厦不仅是城市的地标,也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场所。
然而,高层建筑在带来便利和舒适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安全隐患,其中防火排烟问题尤为重要。
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和复杂的结构,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困难,而有效的防火排烟系统能够在火灾发生时为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创造有利条件,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高层建筑的竖向通道众多,如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等,这些通道在火灾时容易形成“烟囱效应”,使得火势和烟雾迅速向上蔓延。
而且,高层建筑内人员密集,疏散距离长,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需要较长时间。
此外,高层建筑的火灾荷载大,即建筑物内的可燃物多,火灾发生时燃烧猛烈,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和有毒气体。
在这种情况下,防火排烟系统就显得至关重要。
防火排烟系统主要包括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
防烟系统的作用是防止烟雾进入疏散通道和安全区域,保障人员在疏散过程中的安全。
常见的防烟方式有机械加压送风防烟和自然通风防烟。
机械加压送风防烟通过风机将室外新鲜空气送入楼梯间、前室等部位,使其保持正压,阻止烟雾进入。
自然通风防烟则利用建筑物的自然通风条件,如窗户、阳台等,实现防烟的目的。
排烟系统的作用是将火灾产生的烟雾及时排出建筑物,降低烟雾浓度,提高能见度,为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提供有利条件。
排烟系统分为机械排烟和自然排烟两种方式。
机械排烟通过排烟风机将烟雾排出室外,通常设置在走道、房间等部位。
自然排烟则利用建筑物的窗户、阳台等开口,依靠热压和风压将烟雾排出。
在设计防火排烟系统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一是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高度、面积等确定系统的类型和规模。
例如,对于高度超过 50米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
二是要合理设置防烟分区和排烟分区,将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控制烟雾的扩散范围。
防烟分区一般不跨越防火分区,其面积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使用功能确定。
高层建筑火场排烟技术(2篇)
![高层建筑火场排烟技术(2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5a5cb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a8.png)
高层建筑火场排烟技术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烟雾向上蔓延速度极快,一座100m高的建筑物在30s左右烟即可窜到顶部,600~700℃高温热烟可点燃一般可燃物,使整幢建筑物着火。
因此,如何处理烟雾危害是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关键之一。
1、封闭防烟主要应用密闭性能好,火势尚未扩大蔓延的小空间房间,可采用关闭防火门,防止火势蔓延和防烟。
2、自然排烟通过排烟口、排烟窗、排烟竖井,靠自然流动排烟。
在实施自然排烟时,应布置灭火力量进行防护,防止高温烟雾迅速蔓延。
3、喷雾水流排烟在烟雾浓度较少,难以进攻或寻找、救护、疏散人员的情况下,可以集中使用几支喷雾水枪,以水幕形式从进风口向前推压,将烟驱向出口部位,使烟排出。
使用喷雾水流排烟还能达到冷却降温、扑救火灾、净化空气的目的。
4、高倍数泡沫排烟利用高倍数泡沫发泡机,在喷雾水流的掩护下,发送高倍数泡沫达到排烟、降温、灭火作用。
5、利用专用排烟设备排烟充分利用高层建筑内各种固定排烟机排烟;也可利用移动式排烟机、排烟车排烟。
6、破拆排烟如破拆门、窗,甚至外墙,进行自然排烟,或为了发挥移动式排烟设备的效用而采取破拆排烟措施。
高层建筑火场排烟技术(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的标志之一。
然而,高层建筑的火灾风险也相应增加。
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排烟系统的设计和运作就变得至关重要。
火场排烟技术是确保高楼火灾安全疏散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对高层建筑火场排烟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火场排烟系统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防止烟气蔓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二是为火灾扑灭提供有利条件,减少火灾蔓延速度,增加灭火时间窗口。
火场排烟技术主要包括排烟系统的设计和设备的选择、控制和管理。
首先,设计上考虑火场排烟系统的参数和结构。
高层建筑火场排烟需要考虑建筑结构、楼层布局、烟气生成速率等因素。
排烟系统应根据建筑物内外烟气生成特点和传热条件,合理选择烟气排放位置和排烟口的数量、大小和布置方式。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规范(完美)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规范(完美)](https://img.taocdn.com/s3/m/05d01c3dee06eff9aef80725.png)
第一节一般规定1.1 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2 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3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中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1.4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1.5 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 / s。
(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泥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 / s。
(3)送风口的风速不应大于7m / s;排烟口的风速不应大于10m / s。
第二节自然排烟2.1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2.2 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烟楼梯间闪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m2(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3)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4)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5)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
2.3 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措施。
2.4 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
第三节机械防烟3.1 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2)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标准(doc 7页)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标准(doc 7页)](https://img.taocdn.com/s3/m/ab8c61d11eb91a37f0115c8e.png)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标准(doc 7页)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第一节一般规定1.1 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2 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1.3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中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1.4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1.5 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 / s。
(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泥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 / s。
(3)送风口的风速不应大于7m / s;排烟口的风速不应大于10m / s。
第二节自然排烟2.1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2.2 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烟楼梯间闪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应系统负担层数加压送风量(m3 / h)<20层25000~3000020层~32层35000~40000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的分别加压送风量表3.2-2系统负担层数送风部位加压送风量(m3 / h)<20层防烟楼梯间16000~20000合用前室12000~1600020层~32层防烟楼梯间20000~25000合用前室18000~22000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前室或用前室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的送风量表3.2-4系统负担层数回压送风量(m3 / h)<20层22000~2700020层~32层28000~32000注:①表3.2-1至表3.2-4的风量按开启2.00m×1.60m的双扇门确定。
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
![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https://img.taocdn.com/s3/m/7893a90d83c4bb4cf7ecd179.png)
6.1 防火排烟的规定
1、公共建筑、高度大于24米的单层公共建筑设防排 烟设施的部位: (1)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大于300平方米的房 间 (2)地下室:一个房间大于50平方米、总面积大于 200平方米 (3)地下室内走道长于20米 (4)其他建筑内走道长于40米 (5)中厅
6.3 防火分区及防烟分区-挡烟垂壁
6.4 烟气在建筑物内的蔓延规律
1、烟气在着火房间内 遇到顶棚后水平扩散,受周围建筑围护结构的阻挡和冷
却,沿墙流动的,烟气不断产生,上部烟层逐渐增厚
到达门窗开口,通过开启的门窗向室外和走廊扩散。
门窗关闭,至室内温度升高到一般为200~300℃时,门 窗上的玻璃破裂,烟气从门窗向外扩散。
6.6 建筑物内的防排烟设施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外,靠外墙的下列部 位,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自然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有方便开启的装置。排烟口距 防烟分区最远点不大于30米。
部位 前室 合用前室 防烟楼梯间 内走道 中庭、舞台 其他
自然排烟口面积 大于2平方米 大于3平方米
5层大于2平方米、顶层开窗 走道面积的2% 走道面积的5%
1、防火分区 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耐火楼板、防火卷帘、防火门等防 火分隔设施把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个防火单元,在火灾发生时, 阻止火势、烟气的蔓延和扩散,便于消防人员的灭火和扑救, 减少火灾危害
建筑类别 一类建筑 二类建筑
地下室 营业厅 展览馆 裙房
水平防火分区允许的最大面积 1000 有自喷系统面积可增大一倍 1500 有自喷系统面积可增大一倍 500 有自喷系统面积可增大一倍
场所或部位面积的2%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7a6665a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f2.png)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烟气控制:设计应根据建筑高度、楼层、使用功能等因素确定排烟口的数量和位置,确保烟气能够有效地排出大楼,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排烟系统设计:排烟系统应包括排烟风机、排烟管道、排烟口等,并应按照建筑火灾安全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安装。
3. 烟气控制区域划分:根据不同楼层和使用功能的需要,将建筑内划分为不同的烟气控制区域,并设置相应的排烟口和电动阀门,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控制和排出烟气。
4. 烟气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控制:防火排烟系统应具备自动控制功能,能够根据火灾探测器的信号自动启动排烟设备,并通过电动阀门控制烟气的流向和流量。
5. 排烟系统的安全性能要求:排烟系统应满足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和安全性能要求,包括烟气阻力、排烟风量、排烟口的大小和数量等。
6. 排烟系统的通风性能:排烟系统设计应兼顾建筑的通风需求,确保建筑内部空气质量的良好,并能够有效地为人员疏散提供良好的通风条件。
总之,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建筑内部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排除烟雾,提供安全的疏散通道和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 1 页共 1 页。
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完整版
![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037078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5.png)
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完整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这些高层建筑在为人们提供便捷和舒适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其中防火排烟问题尤为重要。
一旦发生火灾,烟雾迅速蔓延,不仅会影响人员的疏散和逃生,还可能导致火势的扩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做好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工作至关重要。
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使得防火排烟面临巨大挑战。
首先,火势蔓延迅速。
高层建筑内部通常有大量的垂直通道,如楼梯间、电梯井、通风管等,这些通道就像一个个“烟囱”,为火势和烟雾的快速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其次,人员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中人员众多,疏散距离长,疏散时间也相应增加。
在烟雾弥漫的情况下,人们容易迷失方向,增加了逃生的难度。
再者,灭火救援难度大。
消防车的登高能力有限,难以到达较高楼层进行灭火救援,这就对建筑内部的防火排烟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防火排烟系统是高层建筑防火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防火排烟设施包括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机械排烟系统、自然排烟系统等。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主要用于楼梯间、前室等部位,通过向这些区域送风,使其保持正压,防止烟雾侵入。
机械排烟系统则用于排除火灾时产生的烟雾,通常设置在房间、走廊等部位。
自然排烟系统则利用建筑物的窗户、阳台等自然开口进行排烟。
在设计防火排烟系统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建筑的用途和功能。
不同用途的高层建筑,如住宅、商业、办公等,其人员密度、火灾危险性等都有所不同,因此防火排烟系统的设计也应有所区别。
其次是建筑的高度和面积。
高层建筑越高、面积越大,火灾时烟雾的蔓延速度和范围就越大,对防火排烟系统的性能要求也就越高。
此外,还需要考虑建筑的结构形式、通风条件等因素。
为了确保防火排烟系统的有效性,在施工和安装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
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施工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
在施工过程中,要对设备和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设计
![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f3c32a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3.png)
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设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对于高层建筑的消防防火以及排烟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消防防火是保障高层建筑人身安全以及物业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排烟则是重要的必要措施。
(一)高层建筑消防系统1.安装消火栓。
2.设置适量的室内消防器材及灭火器。
3.设置自动报警系统和手动报警按钮。
4.设置消防防烟门、防火卷帘、垂直通风道等消防设施。
5.设置可拆卸式消防通道,保障消防人员进出及管理维护。
6.设置可靠的电气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装置。
高层建筑消防通道是指供消防人员进出的通道,同时也是疏散逃生的通道之一,必须贯穿整栋楼,从底层一直到顶层。
必须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不得设置任何障碍物或设施。
消防通道的内墙和墙面应采用无毒无害材质,不得使用易燃材料。
保证消防通道内部空气流通,达到通风通气效果。
(三)高层建筑灭火设备为方便高层建筑内的人员使用,灭火器材应尽可能的安装在易燃易爆物品集中或较为密集的区域。
同时,也应在高层建筑内的消防通道、电梯厅、走廊等位置设置灭火器材,增加消防装备的灵活性。
在高层建筑内,正常情况下排烟通常是通过室内排烟管道等进行排烟。
在火灾发生后,烟气通过排烟口排出室外。
对于一些高层建筑,也可以采用在楼顶设置烟囱、风机等排烟设备,通过气流将烟气排出室外。
在高层建筑内,排烟系统还需要配合控制设备使用,例如烟感探测器、温感探测器等。
烟感探测器可以检测到楼内是否有烟雾,当探测到烟雾后,自动启动排烟系统。
温感探测器可以检测到室内温度情况,当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后,也可以启动排烟设备,并保持排烟状态一定时间。
总之,高层建筑消防防火以及排烟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保障高层建筑在突发火灾等不测情况下的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严格考虑,并遵循相关标准规范进行设计。
高层建筑火场排烟技术模版
![高层建筑火场排烟技术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afca58a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a.png)
高层建筑火场排烟技术模版一、背景介绍高层建筑火灾是一种严重的安全威胁,火灾排烟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对于确保高层建筑内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高层建筑火场排烟技术中,需要考虑火灾探测、报警与联动、排烟设备与通风系统等方面的安全措施。
二、火场排烟系统设计原则1.合理布置排烟设备:排烟设备应根据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和火场的位置进行合理布置,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排烟效果。
2.多层次调节排烟量:根据火场的具体情况,火场排烟系统应具有多层次调节排烟量的功能,能够根据需要调整排烟量的大小。
3.自动控制排烟过程:火场排烟系统应能够自动控制排烟过程,根据火灾的情况实时调整排烟设备的工作效率。
4.安全可靠的排烟设备:火场排烟系统的排烟设备应具有安全可靠的特性,能够在火灾发生时正常工作并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
三、火场排烟系统设计流程1.火灾探测与报警系统设计a.设计合适的火灾探测设备:根据高层建筑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火灾探测设备,如烟感探测器、温感探测器等。
b.合理布置火灾探测器:将火灾探测设备合理布置在高层建筑的各个区域,以确保火灾能够及时被探测到。
c.设计火灾报警系统:设计火灾报警系统,并与火灾探测设备进行联动,确保在火灾发生时及时发出警报信号。
2.排烟系统设计a.确定排烟位置:根据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和火场的位置,确定排烟设备的具体位置,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排烟效果。
b.选择适合的排烟设备:根据高层建筑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排烟设备,如排烟风机、排烟阀门等。
c.设计火场排烟系统:根据火灾的具体情况,设计火场排烟系统,并与火灾探测与报警系统进行联动,实现自动控制排烟过程。
3.通风系统设计a.设计合适的通风设备:根据高层建筑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通风设备,如送风机、排风机等。
b.合理布置通风设备:将通风设备合理布置在高层建筑的各个区域,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流动性和新风的供给。
c.设计火场通风系统:根据火灾的具体情况,设计火场通风系统,并与火场排烟系统进行联动,实现自动控制通风过程。
2024年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
![2024年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https://img.taocdn.com/s3/m/2f64e35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23.png)
____年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程(以下简称《设计规程》)旨在规范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设计,确保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
本《设计规程》以国家建筑设计规范和防火安全法律法规为基础,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实践经验进行更新,以适应新时代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的需求。
一、总则1.1 本规程适用于高度超过24米的建筑物,包括住宅、商业、办公、酒店等各类高层建筑。
1.2 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设计应以“人员安全优先、综合防火设计、科学合理”的原则为基础,兼顾人员疏散、火灾扑救、防火分隔等各个方面。
1.3 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系统应与建筑中其他系统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系统。
二、防火设计原则2.1 建筑物结构2.1.1 建筑物结构应采用耐火材料,符合国家耐火要求,并按照隔热等级进行设计。
2.1.2 建筑物结构应设置防火分隔墙、楼梯间和耐火墙等,确保火灾不蔓延。
2.1.3 建筑物结构应考虑烟气蔓延和火灾扩大的影响,合理布置通风口、烟气排烟口等。
2.2 防火门窗2.2.1 防火门窗应符合国家防火门窗技术规定,并按照耐火等级进行选择和安装。
2.2.2 防火门窗应设置自动闭合装置,并与火灾报警系统相连。
2.2.3 防火门窗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和有效防火。
2.3 防火隔离和防火防烟分区2.3.1 高层建筑应设置防火隔离带,将不同功能区域划分为相应的防火隔离区。
2.3.2 防火隔离带应具备相应的防火和防烟性能,以保障人员的疏散和建筑物的安全。
2.3.3 防火隔离带应设置密闭防火门、防火窗等设施,以防火灾扩散和烟气蔓延。
2.4 排烟设计2.4.1 高层建筑应设置排烟系统,保证火灾时能及时排除烟气。
2.4.2 排烟系统应结合建筑的结构和使用要求进行设计,确保烟气排烟通畅。
2.4.3 排烟系统应设置自动控制装置,能在火灾发生时自动启动,并与消防报警系统相连。
2.5 疏散设施和通道2.5.1 高层建筑应设置充足的疏散设施和通道,以保障人员安全疏散。
高层建筑火场排烟技术范本
![高层建筑火场排烟技术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21a48ff5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2.png)
高层建筑火场排烟技术范本【引言】高层建筑火场排烟技术是指在高层建筑火灾发生时,通过合理利用建筑结构、设备和系统,将火灾释放的烟气、热量和有毒物质迅速、有效地排出建筑,保证人员疏散通道的安全和保障火灾扑救的条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对人员和财产的危害。
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和工程案例,对高层建筑火场排烟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高层建筑火场排烟的原理与要求】1.原理高层建筑火场排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利用压力差和气流的运动原理,将火灾释放的烟气从火源处向上或向外排出。
主要通过人工或机械驱动的排烟系统,配合合理的通风布局和其他建筑消防设备,实现对烟气的有效控制和排放。
2.要求(1)保证排烟流量和速度:排烟系统应具备足够的排风能力,能够满足火灾过程中烟气产生的量和速度,确保烟气的及时排出,不造成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的阻碍。
(2)控制排烟温度:火灾产生的高温烟气对人员和建筑物都具有较大危害,排烟系统应能有效控制排烟温度,降低烟气对人员和设备的伤害。
(3)保证排烟通道的畅通:排烟通道在平时应保持畅通无阻,消除堵塞的风险,以确保火灾发生时的及时排烟。
同时,排烟通道应具备良好的密闭性能,避免烟气倒灌和相邻区域的受污染。
(4)确保排烟系统的可靠性:排烟系统是高层建筑火灾应急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在火灾发生时正常运行,并能排出大量的烟气。
【二、高层建筑火场排烟的技术方案和方法】1.通风方案(1)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指利用建筑周围自然空气流动,通过设置通风口或通风设备,形成室内外气流的自然对流,使烟气排出。
适用于靠近自然通风条件好的区域,建筑外立面采用开窗、通风塔等自然通风设计。
(2)机械通风:机械通风是指通过引入外部空气或强制排风,利用通风设备将烟气排出。
主要通过设置风机、排烟设备、排烟道等实现。
适用于机械通风条件好、火场排烟需求大的区域,建筑采用机械通风系统。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b7a78b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7.png)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是为了确保高层建筑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排烟和疏散人员,以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1. 烟气排放:高层建筑应设计合理的烟气排放系统,包括排烟口的位置、数量和尺寸等。
排烟口的位置应分布在楼梯间、楼梯出口和安全出口等位置,以便及时排除烟气。
2. 排烟通道:高层建筑应设置合理的排烟通道,通道内应设有防火门或防火卷帘门等防火措施。
排烟通道的宽度和高度应符合相关规定,以便烟气的迅速排放。
3. 防火分区:高层建筑应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每个分区应设有独立的排烟系统。
分区的设定应根据建筑结构、烟气扩散和限制烟气蔓延的需要进行合理划分。
4. 排烟系统供电:高层建筑的排烟系统应设置备用电源,以确保在火灾或停电情况下,排烟系统能正常运行。
5. 烟控与通风系统:高层建筑应配备自动烟控系统和通风系统,通过烟雾探测器和自动控制设备,及时启动排烟装置和通风设备,迅速排除烟气,保持空气清新。
6. 疏散通道设计:高层建筑的疏散通道应保证安全疏散,通道的宽度、通道逃生楼梯的数量和位置等应符合相关规定。
在设计时还应考虑人员流量和疏散时间等因素。
7. 火灾报警系统:高层建筑应配备可靠的火灾报警系统,确保能及时发出火警信号,启动排烟和疏散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规范和标准可能会有所差异,以上规范仅供参考,请依据当地的具体规定进行设计。
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
![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https://img.taocdn.com/s3/m/67a013ced5bbfd0a79567371.png)
四.高层建筑的机械防烟
机械加压送风方式 (a)仅对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前室不加压送风; (b)是仅对消防电梯前室加压送风; (c)是对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分别加压送风
四.高层建筑的机械防烟
机械加压送风方式 (d)对防烟楼梯间及有消防电梯的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 (e)当防烟楼梯间具有自然排烟条件时仅对前室或合用前室 加压送风的情形。
二.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
2.防火分区
根据我国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一类高层 建筑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为1000m2,二类高层建 筑1500m2,地下室500m2。如果防火分区内设有自动灭 火设备,防火分区的面积可增加一倍。
二.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
2.防火分区 【特别提示】高层建筑的竖直方向通常每层划分为一 个防火分区,以楼板为分隔。对于在两层或多层之间设有 各种开口,如设有开敞楼梯、自动扶梯的建筑,应把连通 部分作为一个竖向防火分区的整体考虑,且连通部分各层 面积之和不应超过允许的水平防火分区的面积。
§8-2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
一.概述 二.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 三.高层建筑的自然排烟 四.高层建筑的机械防烟 五.高层建筑的机械排烟
一.概述
建筑物一旦起火,要立即使用各种消防措施,隔绝新鲜 空气的供给,同时切断燃烧的部位等。因为消防灭火需要一 定的时间,当采取了以上措施后,仍然不能灭火时,为确保 有效的疏散通路,必须具备防烟设施。
2)中庭的机械排烟 机械排烟口应设在中庭的 顶棚上、或靠近中庭顶棚的集 烟区。排烟口的最低标高应位 于中庭最高部分门洞的上边。 当中庭依靠下部的自然进风进 行补风有困难时,可采用机械 补风,补风量按不小于排风量 的50%确定。
三 .高 层建筑 的自然 排烟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756e5eb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f.png)
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规范
主要参考以下几个规范:
1. 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建筑的防火设计进行了规范,包括了防火分区、防火阻隔、防火材料及构造等要求。
2. GB 50045-95《消防排烟设计规范》:对建筑的消防排烟系统的设计进行了规范,包括了排烟通风系统的布置、设备选型、风道布置等要求。
3. GB 51351-2017《建筑消防设施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规范》:对建筑消防设施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进行了规范,包括了火灾报警系统、消防水系统、排烟系统等自动控制设备的选型、布置等要求。
4. GB 51353-2012《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规范》:对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设计进行了规范,包括了排烟系统的布置、设备参数、排烟口设置等要求。
除了以上规范外,高层建筑防火排烟设计还需要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进行具体的要求,例如国家消防法规、地方消防规定等。
同时,还应参考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如建筑消防设施设备技术标准、建筑排烟系统技术规范等,以确保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系统能够安全有效地发挥作用。
第 1 页共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GD/FS-5812(安全管理范本系列)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详细版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编辑: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详细版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高层建筑防火排烟概述:1.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防火是防止火灾蔓延和扑灭火灾,排烟是将火灾产生的烟气及时予以排除,防止烟气向外扩散,以确保室内人员的顺利疏散。
在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设计中,通常将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个防火、防烟单元,用防火墙(或防烟墙)及防火门隔开,采取防火排烟措施,把火势和烟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火灾的危害。
这些防火、防烟的单元称为防火和防烟分区。
2.烟气的扩散机理风压是指空气流动时遇阻,速度降低,动能转化成压能从而产生的压力。
烟气是指物质在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固体及液体粒子在空气中的悬浮状态。
烟气的流动扩散,主要受到风压和热压等因素的影响。
热压或烟囱效应指的是当建筑物内部的温度高于外部空气温度时,在建筑物的竖井中(如楼梯井、电梯井、设备管道井等竖向通道)产生的上升热空气的现象。
当建筑物的下部或迎风面房间发生火灾时,由于风压和热压的作用,火灾造成的危害性要比建筑物的上部或背风面房间失火所造成的危害大得多。
高层建筑的防排烟,常采用自然排烟、机械防烟及机械排烟等形式。
二、高层建筑防火排烟的形式1.自然排烟自然排烟是利用风压和热压作动力的排烟方式。
2.机械防烟机械防烟是采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以风机所产生的气体流动和压力差控制烟气的流动方向的防烟技术。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两者合用前室,应设置机械防烟设施。
若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有散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能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
避难层为全封闭式避难层时,应设加压送风设施。
楼梯间每隔2~3层设置一个送风口;前室应每层设一个送风口。
加压送风口应采用自垂式百叶风口或常开百叶风口;当采用常开百叶风口时,应在加压风机的压出管上设置止回阀。
当设计为常闭型时,发生火灾只开启着火层的风口。
风口应设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并与加压送风机的启动装置连锁。
3.机械排烟采取机械排风方式,以风机所产生的气体流动和压力差,利用排烟管道将烟气排出或稀释烟气的浓度。
机械排烟方式适用于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较难进行自然排烟的内走道、房间、中庭及地下室。
对机械排烟的要求如下所述。
①排烟口应设在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设在顶棚上的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m。
②排烟口应设有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平时关闭,当发生火灾时仅开启着火楼层的排烟口。
③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
走道的排烟口应尽量布置在与人流疏散方向相反的位置。
④在排烟支管和排烟风机入口处应设有温度超过280℃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
⑤排烟风机应保证在280℃时能连续工作30min。
当任一排烟口或排烟阀开启时,排烟风机应能自行启动。
⑥排烟风道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安装在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其隔热层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
⑦机械排烟系统与通风、空调系统宜分开设置。
若合用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火安全措施,并应符合排烟系统要求。
⑧设置机械排烟的地下室,应同时设置送风系统。
机械排烟系统的控制程序,可分为不设消防控制室和设消防控制室的两种。
4.通风和空调系统的防火火灾发生后,应尽量控制火情向其他防火分区蔓延,在通风空调系统的通风管道中需设置防火阀。
防火阀应设置在:穿越防火分区的隔墙处;穿越机房及重要房间或有火灾危险性房间的隔墙和楼板处;与垂直风道相连的水平风道交接处;穿越变形缝的两侧。
防火阀的动作温度为70℃。
通风空调管道工程中所用的管道、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和胶粘剂等应采用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制作。
空气中含有易燃、易爆物质时,其通风设备应采用防爆型设备。
三、防火、防排烟设备及部件防火、防排烟设备及部件主要有防火阀、排烟阀及排烟风机等。
1.防火阀防火阀是防火阀、防火调节阀、防烟防火阀及防火风口的总称。
防火阀与防火调节阀的区别在于叶片的开度能否调节。
(1)防火阀的控制方式防火阀的控制方式有热敏元件控制、感烟感温器控制及复合控制等。
复合控制方式为上述两种控制方式的组合方式,设备中既含有热敏元件,也含有感烟感温器。
(2)防火阀的阀门关闭驱动方式防火阀的阀门关闭驱动方式有重力式、弹簧力驱动式、电机驱动式及气动驱动式等四种。
(3)常用的防火阀①重力式防火阀。
分矩形和圆形两种。
防火阀平时处于常开状态。
当需要重新开启阀门时,旋松自锁簧片前的螺栓,手握操作杆,摇起阀板或叶片,接上易熔片,摆正自锁簧片,旋紧螺栓后防火阀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②弹簧式防火阀。
弹簧式防火阀有矩形和圆形两种。
当需要重新开启阀门时,装好易熔片和温度熔断器,摇起叶片或阀板并固定在温度熔断器内芯上,防火阀便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③弹簧式防火调节阀。
有矩形和圆形两种。
平时常开作为风量调节用的防火调节阀,当发生火灾且空气温度高于70℃时,易熔片熔断,致使熔断器销钉打下离合器垫板,离合器脱开,轴两端的扭转弹簧释放,阀门的叶片关闭。
④防烟防火调节阀。
有矩形和圆形两种。
可应用于有防烟防火要求的空调、通风系统,其构造与防火调节阀基本相同,复位方式和风量调整方法与防火调节阀相同。
⑤防火风口。
应用于有防火要求的通风、空调系统的送风口、回风口及排风口处。
⑥气动式防火阀。
用于与卤代烷1211和1301自动灭火系统连动的通风、空调风管。
气动防火阀手动复位时必须将系统先卸压,再复位、开启。
⑦电动防火阀。
安装在有防火要求的通风、空调风管上,发生火灾时电源切断,复位弹簧立即关闭阀门。
阀门通电后即可开启复位。
⑧电子自控防烟防火阀。
采用电子技术及逻辑电路技术。
火灾时自动开启或关闭,并自动报警。
采用控制器对一台或多台防烟防火阀进行控制。
2.排烟阀它安装在排烟系统中,平时呈关闭状态,发生火灾时,通过控制中心信号来控制执行机构的工作,实现阀门在弹簧力或电动机转矩作用下的开启。
设有温感器装置的排烟阀,阀门开启后,在火灾温度达到动作温度时动作,阀门在弹簧力作用下关闭,阻止火灾沿排风管道蔓延。
(1)排烟阀的分类排烟阀按控制方式可分为电磁式和电动式两种;按结构形式可分为装饰型排烟阀、翻板型排烟阀和排烟防火阀;按外形可分为矩形和圆形两种。
(2)常用的排烟阀①排烟阀。
它安装在排烟系统的风管上,平时阀的叶片关闭,火灾时烟感探头发出火警信号,使控制中心将排烟阀电磁铁的电源接通,叶片迅速打开,或人工手动迅速将叶片打开进行排烟。
排烟阀有圆形和矩形两种,构造与排烟防火阀相同,其区别是排烟阀无温度传感器。
②排烟防火阀。
它安装的部位及叶片关闭与排烟阀相同,其区别是它具有防火功能,当烟气温度达到280℃时,可通过温度传感器或手动将叶片关闭,切断气源。
③远控排烟阀。
它安装在排烟系统的风管上或排烟口处,平时关闭。
火灾时烟感器发出火警信号,控制中心向远程控制器的电磁铁通电,使排烟阀开启,或手动将阀门开启和复位。
④远控排烟防火阀。
它的动作原理与远控排烟阀相同,区别在于它带温度传感器,具有防火功能,可手动将阀门开启或复位。
⑤板式排烟口。
它安装在走道的顶板上或墙上和防烟室前,也可直接安装在排烟风管的末端,其动作方式与一般排烟阀相同。
⑥多叶排烟口。
它是排烟阀和排风口的组合体,一般安装在走道或防烟室前、无窗房间的排烟系统上,排风口安装在防烟前室内的侧墙上,其动作方式与一般排烟阀相同。
⑦远控多叶排烟口和远控多叶防火排烟口。
远控多叶排烟口和远控多叶防火排烟口的外形相同,区别为远控多叶排烟口无280℃温度传感器,其动作方式与远控排烟阀和远控排烟防火阀相同,安装的位置与多叶排烟口相同。
⑧电动排烟防火阀。
它在阀门开启后可输出信号,当排烟管道空气温度达到280℃时,阀门自动关闭,同时发出关闭信号。
阀门可手动复位,也可通电复位。
3.防排烟通风机防排烟通风机可采用通用风机,也可采用防火排烟专用风机。
常用的防火排烟专用风机有HTF系列、ZWF系列、W-X型等类型。
烟温较低时可长时间运转,烟温较高时可连续运转一定时间,通常有两挡以上的转速。
可在这里输入个人/品牌名/地点Personal / Brand Name / Location Can Be Enter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