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文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文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文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课程论文防灾减灾工程学简述与地质灾害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日期:摘要灾害是人类生存、生产和文明建设的大敌。
灾害常以其巨大的能量无情的袭击人类,把无尽的灾难肆意的撒向人间。
往远来说,近25000万年来,差不多每隔2600万年就有一次全球性的灾难性浩劫。
往近来说,自有人类之后,灾害与人相伴,世界各地区和不同国家浩瀚的历史文献中留下了无数惨痛的灾难记录。
关键字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地质灾害危害防治正文一、土木工程防灾减灾主要内容自古以来,灾害就与人类共存,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损失,人类也为防止灾害和减轻灾害而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近代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和财富大量向城市集中,一旦受到灾害袭击,会造成巨大的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影响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可持续性稳定发展,灾害对公众来讲并不陌生,在媒体上经常有灾害的报道;各级政府对灾害也特别重视,一旦一个地区有灾,当地的领导常常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抢险救灾。
同时,我国政府对防灾减灾的法规建设十分重视,陆续颁布了《人民防空法》、《防震减灾法》、《消防法》、《防洪法》等。
为使土木工程和相关专业的学生能够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使专门从事防震减灾工程的研究生掌握防震减灾的基本原理的专门技术,编写一本比较全面和系统的“防震减灾学”的教材是十分必要的。
主要内容包括:1、灾害学总论2、火灾灾害以及治理防范3、地震灾害以及治理防范4、风灾害以及治理防范5、地质灾害以及治理防范6、城市防灾减灾概要二、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的发展趋势防灾减灾是个长期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多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支持,从根本上解决所面临的科学技术难题,同时,也要充分推广应用现有各类成熟先进的技术,切实提高工程结构。
前者是个长期的工作,要研究工作的深入,不断积累和储蓄,后者要大对现有良好技术的推广,把我们目前现有的知识和技术充分的发挥和应用。
1.深入基础理论的研究,增强知识和技术储备(1)通过持续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防灾减灾理论体系,解决我国土木工程实践中的防灾减灾科学技术问题,是我国的土木工程防灾减灾科学技术水平与我国的土木工程大规模建设热潮相适中,并更多与国际潮流融合。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文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土木工程抗震摘要:建筑抗震在未来建筑的发展中将会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在中国遭遇严重的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后,建筑的抗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家也对建筑的抗震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本文将从地震导致建筑破坏的原因谈起,简单论述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及一些抗震措施。
关键词:建筑;抗震设计;抗震技术;基础隔震技术正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
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一般震级较大,危害很大。
火山地震则是由于火山爆发,岩浆猛烈冲击地面而引起的。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表或地下岩层突发大规模的陷落和塌陷所引起的小范围内的地面震动,通常级数低,危害小。
由于水库蓄水或深井注水等引起的地面震动叫做诱发地震。
大多数是人为的诱发。
一、地震及其破坏作用众所周知,地震可分为火山地震、塌落地震、诱发地震及构造地震四种类型,但是,由于构造地震的发生概率高、破坏作用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建筑抗震一般会将构造地震视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构造地震亦称为“断层地震”,是由于地壳(或岩石圈,少数发生在地壳以下的岩石圈上地幔部位)发生断层引起的。
地壳(或岩石圈)在构造运动中发生变形,当变形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石就发生断裂,在构造中长期积累的能量迅速释放,造成岩石振动,从而形成地震。
构造地震波及范围大,破坏性很大。
世界上90%以上的地震、几乎所有的破坏性地震属于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类型可分为:⑴孤立型:没有前震,余震小而少,且与主震震级相差悬殊,地震能量基本是通过主震一次性释放的。
⑵主震-----余震型: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大的地震特别突出,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能量的90%以上。
这个最大的地震叫主震,其他较小的地震中,发生在主震前的地震叫前震,发生在主震后的地震叫余震。
⑶双震型:一个地震序列中,90%以上的能量主要由发生时间接近、地点接近、大小接近的两次地震释放。
⑷震群型:一个地震序列的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的,没有明显的“老大”,几次地震(震群)所释放的能量占80%以上。
土木工程与城市防灾减灾工作
土木工程与城市防灾减灾工作近年来,全球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与损失。
为了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土木工程在城市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土木工程在城市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应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1. 城市土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土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是防灾减灾工作的核心。
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土木工程建设,可以减少灾害发生的概率和灾害对城市的破坏力。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气候特点和水文地质情况,可避免建设在地震带、洪水区等高风险区域。
另外,高质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应该能够承受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例如,建设抗震的桥梁和建筑物、抗洪的排水系统等。
2. 土木工程在城市防洪抗洪中的作用洪水是城市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它容易给城市带来重大破坏。
土木工程在城市防洪抗洪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蓄洪区的建设可以调节河道水流,减少洪水对城市的危害。
此外,构建交通水利工程,例如建设堤坝、挖掘运河和排水系统等,也是有效的防洪措施。
通过这些土木工程建设,城市的抗洪能力得到增强,灾害损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3. 土木工程在城市抗震减灾中的应用地震是世界各地都可能遭遇的自然灾害之一。
土木工程在城市抗震减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首先,地震建筑设计和工程实施时的严格把关能够大大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合理的结构布局、科学的材料选择以及抗震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建筑物在地震中保持相对较低的破坏程度。
其次,地震预警系统能够通过土木工程网络的布设及时发现并告警地震,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城市的抗震能力得到提升,降低了地震灾害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4. 土木工程在城市火灾防控中的实践火灾是一种常见的城市灾害,它不仅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还对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了重大影响。
土木工程在城市火灾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建筑物的防火设计和建造应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以提高建筑物的火灾安全性。
土木工程灾害论文
土木工程灾害论文关于《土木工程灾害论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土木工程建设者应积极运用技术手段处理问题,对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做出科学的分析,逐渐提升对土木工程实施前、实施中以及实施后的监控水平与抗灾能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土木工程灾害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土木工程灾害论文一摘要:土木工程对于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但受某些因素影响也会引发很多灾害。
土木工程灾害一般分为两类,分别是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不同类型的灾害具有不同的特征。
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控制的,但人为灾害是可以有效规避的。
之所以许多土木工程灾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防御能力不强,防御灾害的水平较低,具体表现为选址不合理、设防标准不科学、设计不当、违规操作以及后续管理不善。
为了减轻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本文将深入探究土木工程抗灾能力不强的具体表现,并依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做好土木工程灾害监测与预防工作,提升防御设计能力与灾后处理能力,争取最大限度地将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减到最小。
关键词:土木工程;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有效措施1引言土木工程受自然天气影响较大,尤其在建造过程中极易遭遇灾害。
为了将灾害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不仅要厘清灾害的类型以及其具有的特点,还要对无法防御的因素与预防的能力做出客观的分析,据此准确地制定出有效的防御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土木工程建设者应积极运用技术手段处理问题,对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做出科学的分析,逐渐提升对土木工程实施前、实施中以及实施后的监控水平与抗灾能力。
2土木工程灾害的类型土木工程灾害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两种灾害具有不同的特征。
自然灾害是由自然界引发的,主要是因某些地质运动和物质改变而导致的灾害,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以及次生灾害。
例如,震级较大的地震可以使房屋瞬间坍塌,变为废墟,导致家破人亡;暴雨乃至洪涝可毁坏农田和村落,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使人无家可归;过度干旱容易致使土地干裂,导致农民颗粒无收,无法保证人们的生存问题;泥石流导致山体滑坡,冲毁房屋与村落;火山喷发的高温岩浆可以将所经地的一切事物烧毁等等,这些都属于自然灾害,不仅会给人们带来经济财产的损失,还会对人们的生命构成威胁。
土木工程在灾害防护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在灾害防护中的应用土木工程作为一门古老而又不断发展的学科,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古老的建筑遗迹到现代的摩天大楼,从蜿蜒的道路桥梁到复杂的地下管网,土木工程的身影无处不在。
而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时,土木工程更是肩负着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使命。
本文将探讨土木工程在灾害防护中的应用,包括在抗震、防洪、防风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技术。
一、土木工程在抗震中的应用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减轻地震带来的危害,土木工程在建筑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抗震措施。
在建筑结构设计方面,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是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关键。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等常见的结构形式在抗震设计中都有各自的优势。
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空间利用率,但抗震性能相对较弱;剪力墙结构则具有较强的抗侧力能力,适用于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则结合了两者的优点,能够在提供较大空间的同时保证良好的抗震性能。
材料的选择也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高强度钢材、高性能混凝土等新型材料的应用,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延性,使其在地震作用下不易发生脆性破坏。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节点连接的质量控制,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也是提高抗震性能的重要环节。
除了建筑物本身的抗震设计,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的抗震防护也不容忽视。
合理规划城市的功能分区,避免在地震断裂带和高风险区域建设重要设施;加强桥梁、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抗震设计和加固,保证地震发生时交通的畅通,对于灾害救援和人员疏散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木工程在防洪中的应用洪水是另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沿岸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土木工程在防洪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堤坝建设、河道整治和排水系统设计等。
堤坝是抵御洪水的重要防线。
通过修建高大坚固的堤坝,可以有效地阻挡洪水的侵袭。
在堤坝的设计和施工中,需要考虑洪水的流量、水位和冲击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堤型和材料。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课程论文4
浅谈高层火灾的特点、救援及防范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郭樟根2013-06-08前言随着世界的发展、人口的增多,人们一直致力于增加土地的利用率。
世界各城市的生产和消费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莫不积极致力于提高城市建筑的层数。
实践证明,高层建筑可以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高层建筑存在的许多隐患,尤其是火灾这方面。
可以假想一座高层建筑的火警场面:倒下的人越来越多,疏散通道很快难以畅通,日常电梯在火灾状态下严禁使用,消防电梯专供消防人员使用,楼内人群能够借助的,只有垂直疏散通道,上千人在惊恐、慌乱的状态下挤入狭窄的通道。
我们在火灾中付出过无数惨痛的代价,对于高层建筑火灾的发生及预防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才能让我们以后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本文将对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预防的相关情况进行一些具体论述。
关键词:高层建筑烟囱效应消防安全管理供水措施疏散通道1.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1.1高层建筑火灾蔓延速度快容易扩大1.1.1 烟囱效应高层建筑向高空发展,竖直高度大,含有较多的竖井,如楼梯间、电梯间、管道井等,容易形成“烟囱效应”,加快火势蔓延。
我们要知道火势竖向蔓延速度是横向蔓延速度的5倍,所以所有的竖井就像一个个高耸的烟囱使大楼的火灾形成立体大火。
1.1.2 可燃物多高层建筑多为办公楼、酒店,其中有大量物品是可燃的,一旦着火,火势迅速蔓延。
而且这些可燃物中大部分都为有机物,燃烧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和烟尘,影响人员的疏散和救援工作的进行。
1.1.3 风力作用高层建筑所承受的巨大风力也是火势迅速蔓延的重要因素之一。
具实测建筑物在10m处高时,风速一般为5m/s,而在90m高处,风速能够达到15m/s。
所以高层建筑高处强大的风力因素会让小火源迅速扩大,成为火灾。
2.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工作中的困难2.1 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困难高层建筑内部空间大、人员较多,垂直距离大,加之发生火灾时人们的恐慌心理使火灾发生时的疏散工作非常困难。
土木工程 防灾减灾 地震 论文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课程论文防灾减灾工程学概述及地震的危害与防治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日期:摘要关键字防灾减灾工程地震危害防治正文一、防灾减灾学科的主要内容地质灾害是指各种(天然的和人为的)地质作用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建设事业(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的危害。
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防灾减灾工程学系统介绍了各类灾害的类型、特点、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及防灾减灾对策与措施,是一本体系新颖,内容丰富,实用与创新并重的教材。
全书共8章,内容包括:概论,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对策,火山灾害与防灾减灾对策,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对策,风灾害与防风减灾对策,火灾害与防火减灾对策,洪水灾害与防洪减灾对策,爆炸灾害与防爆减灾对策等。
本学科主要内容包括:(1)灾害学总论(2)火灾害与防火减灾对策(3)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对策(4)风灾害与防风减灾对策(5)洪水灾害与防洪减灾对策(6) 爆炸灾害与防爆减灾对策(7) 火山灾害与防灾减灾对策(8) 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对策二、防灾减灾学科的发展趋势2013年2月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3年《法治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法治发展与展望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并发布了中国城市防灾减灾管理报告,指出中国城市灾害形势日益严峻,城市防灾减灾存在着观念误区、法律制度不健全、标准滞后、协同不畅、投入不足等问题,城市脆弱性凸显,灾害风险不断积累加剧。
法治蓝皮书指出,当前中国的城市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城市防灾意识淡薄。
城市防灾减灾未获得应有的关注。
城市自然灾害的严峻形势及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被忽视,重经济发展轻防灾减灾。
2. 灾害应对法律制度不健全。
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现有规则散见于各个法律文件中,既缺乏综合性、针对性的法律依据,又缺乏足够的专门性法律法规。
土木工程中的自然灾害防范与减灾
土木工程中的自然灾害防范与减灾土木工程是指利用材料和力学知识来建造和维护基础设施的工程领域。
在自然灾害频发的现代社会,如何在土木工程中有效地防范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土木工程中的自然灾害防范与减灾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不同自然灾害对土木工程的影响。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风灾和山体滑坡等。
这些灾害给土木工程造成的破坏往往是巨大而严重的,不仅会导致财产损失,还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自然灾害的认知和了解,以便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其次,土木工程师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需要更多地考虑自然灾害因素。
例如,在地震多发地区的建筑物设计中,土木工程师应当采用抗震设计原则,增加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而在洪水频发地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轻洪水对土木工程的影响,如修建护坡、加固堤坝等。
另外,风灾频发地区的建筑物应该具备一定的风防能力,如减小风力对建筑物的作用面积、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等。
此外,针对山体滑坡,土木工程师应当进行地质勘探,评估地质条件,确定适宜的建造地点,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除了在设计和建造中加强考虑自然灾害因素外,土木工程师还应当建立健全的监测和预警系统。
这样可以在灾害发生前及时获得相关信息,并采取紧急措施,减轻灾害的损失。
例如,在地震频发地区,可以利用地震监测站等设备实时监测地震活动情况,及时向群众发出预警信息。
在洪水频发地区,可以建立水位监测站,实时监测河流水位,及时通知周边居民做好防洪准备。
这些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立对于减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破坏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土木工程师也需要承担重要的责任。
他们需要迅速展开灾后抢修和恢复工作,以恢复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功能。
例如,在地震发生后,土木工程师需要组织人员对建筑物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在洪水发生后,他们需要修复被冲毁的堤坝、桥梁等基础设施,恢复交通和生产秩序。
土木工程中的地震灾害防护与减灾技术
土木工程中的地震灾害防护与减灾技术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特别是在城市建设和土木工程领域,地震灾害的防护与减灾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土木工程中的地震灾害防护与减灾技术,并对其应用的方法、意义和未来发展进行研究。
一、地震灾害防护与减灾技术的意义地震对土木工程的破坏程度很高,给建筑物、桥梁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地震灾害防护与减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至关重要。
首先,地震灾害防护与减灾技术可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通过采用合理的地震减灾措施,可以减少建筑物的倒塌,降低人员伤亡。
此外,地震灾害防护与减灾技术还可以确保关键基础设施的运行,提供紧急救援和应急响应能力。
其次,地震灾害防护与减灾技术可以减少经济损失。
灾后重建所需的费用巨大,灾民生活面临巨大的挑战。
通过采用科学的地震减灾技术,可以减少人们的财产损失,降低灾后重建的成本,加快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最后,地震灾害防护与减灾技术可以提高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应用先进的地震防护技术,可以增强土木工程的抗震能力,提高其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这对于提高土木工程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二、地震灾害防护与减灾技术的应用方法1. 结构设计与优化土木工程中的结构设计是地震灾害防护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优化,可以增加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这包括使用适当的结构材料、加固柱和梁等关键构件,以及采用减震措施,如减震支座和减振器等。
2. 地基处理与加固土木工程中的地基处理与加固是降低地震灾害风险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用合适的地基处理技术,如加固地基、土石固结和土体加密等,可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3. 监测与预警系统地震灾害防护与减灾技术中的监测与预警系统是实时监测和预测地震的关键手段。
通过安装地震监测仪器和构建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获得地震信息,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减少地震对人类生命和土木工程造成的影响。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文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文第一篇: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文(一)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各种加固工程如支档、锚固、减载、固化等,并附以各种排水(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工程,其简易防治方法是用粘土填充滑坡体上的裂缝或修地表排水渠。
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方法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要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避免地表水入渗,对已有塌陷坑进行填堵处理,防止地表水注入。
崩塌是岩土体的突然垂直下落运动,经常发生在陡峭的山壁。
过程表现为岩块顺山坡猛烈翻滚,跳跃,相互撞击,最后堆积在坡脚,形成倒石碓。
降雨、融雪、河流、洪水、地震、海啸、风暴潮等自然因素,以及开挖坡脚、爆破、修筑水库、开矿泄洪等人为因素,都有可能诱发崩塌。
崩塌会损害农田、厂房、水利设施和其他建筑物,导致人员伤亡。
铁路、公路沿线的崩塌,会造成交通堵塞、车辆损毁、行车事故。
滑坡是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或局部向下滑动的现象。
发生破坏的岩土体以水平位移为主,除滑动体边缘存在为数极小的崩离碎块和翻转现象之外,其他部位相对位置变化不大。
泥石流是一种包含大量泥沙石块的固液混合流体。
常发生于山区小流域。
泥石流爆发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山谷雷鸣、地面震动、浓烟腾空、巨石翻滚,浑浊的泥石流沿着料峭的山涧峡谷冲出山外,堆积在山口。
由于突发性、凶猛性、迅时性以及冲击范围大,破坏力度强等特点,泥石流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地质灾害的主要防治是指对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
防灾减灾下土木工程论文
防灾减灾下土木工程论文防灾减灾下土木工程论文(通用13篇)防灾减灾下土木工程论文篇11灾害属性及其严重性恐怖袭击首属美国纽约世贸大厦911事件。
此次恐怖事件共造成损失高达300亿美元,死亡人数3000多人,此事件之后,虽然掀起反恐热潮,但恐怖袭击案仍居高不下,呈日益严重趋势。
生态失衡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导致的,不合理开发资源将导致资源日益短缺,不合理的利用自然发展生产,将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
我国是一个灾害高发的国家,洪涝、干旱、地震等灾害每年都会造成大量人财损失,各种灾害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沙漠化是我国面临的一个大问题,西北地区尤其严重。
人口的过度膨胀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口基数大,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老年人口过多,人口老龄化使中青年压力增大,制约经济发展。
经济的短时间高发展必然伴随着资源过度开采及不合理利用,环境污染等问题,相应的在生产中,是否安全生产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2.1防灾减灾是全球性的任务人类社会只是整个地球上的一部分,在整个地球上,人类不可能独自存在,只有依赖于其他部分人类才能存活在地球上,大气、生物、水资源等等。
这些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组成多姿多彩的地球家园。
对于每一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圈”,比如大气圈,任何一个圈的平衡遭到破坏,都会对其他圈的生存平衡造成影响。
因此,每一个圈都应该稳定的运行,过度的失调必将导致灾害的来临。
比如,人类社会如果大量开采矿石资源,不善加利用就会破坏岩石圈的平衡;人类大量捕捉动物就会导致动物濒临灭绝,破坏生物圈的平衡,最终会引发人类社会圈的失衡。
生态破坏、能源短缺、资源枯竭等问题将会日益严重,造成不可挽回的灾害。
人类社会圈与其他部分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着其他部分的变化发展,反过来,其他部分的发展变化也会制约人类发展,严重的还会导致灾害的发生。
土木工程中的防灾减灾措施
土木工程中的防灾减灾措施土木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高楼大厦到桥梁隧道,从水利设施到能源工程,无一不是土木工程的杰作。
然而,在这些伟大的工程背后,隐藏着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威胁。
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地震是土木工程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在设计阶段就需要充分考虑抗震要求。
合理的结构选型是关键,例如采用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具有较好抗震性能的体系。
同时,加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刚度,通过设置圈梁、构造柱等构件,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建筑材料的质量,确保其强度和韧性符合设计要求。
此外,对既有建筑进行抗震加固也是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增加支撑、加强节点连接等方式提高其抗震能力。
洪水也是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土木工程设施造成巨大的威胁。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合理规划河道走向和堤坝高度,确保洪水能够顺利排泄。
对于桥梁等跨越河道的建筑物,要充分考虑洪水的冲击力,设计足够强度的桥墩和基础。
在城市建设中,完善排水系统,提高排水能力,避免积水导致的内涝灾害。
同时,加强对洪水的监测和预警,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风灾同样不可小觑,尤其是在沿海地区和高层建筑中。
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风荷载的作用,合理确定建筑物的外形和结构形式,减少风的阻力。
对于高层建筑,采用风洞试验等方法评估风对结构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抗风措施,如设置抗风支撑、加强连接节点等。
在桥梁设计中,注意风致振动的问题,通过安装阻尼器等装置来减小振动幅度。
除了自然灾害,火灾也是土木工程中需要重点防范的灾害之一。
在建筑设计中,合理划分防火分区,设置防火墙、防火门等防火分隔设施,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阻止火势蔓延。
选用防火性能良好的建筑材料,如防火涂料、防火板材等。
同时,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如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地位
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地位摘要: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地震、洪水和风灾等自然灾害中。
土木工程在预防、减轻和应对灾害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提高建筑结构的抗灾能力,加强基础设施的防灾设计和建设,可以有效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因此,深入研究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对提高国家灾害防控能力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重要地位1土木工程的定义与概述1.1土木工程的基本概念土木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土地、地下、建筑物和结构的设计、建造和维护。
它以科学和经济的原则为基础,包括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建筑设计和土木结构工程。
土木工程在整个人类社会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人类居住、生产和活动的基础设施,也是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科学技术。
土木工程的范围广泛,包括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工程等多个领域。
1.2土木工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土木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土木工程是各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房屋、学校、医院、桥梁、港口、水库等。
它为社会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生活和生产需要。
其次,土木工程与人类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例如工厂的建设、机械设备的安装和城市规划。
此外,土木工程也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3土木工程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土木工程的发展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文明初期的建筑活动,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古代中国的长城等。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木工程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完善。
近现代以来,土木工程在建筑材料、设计理论、施工工艺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土木工程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如城市化进程与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与风险管理、交通拥堵与交通事故等。
因此,当前土木工程正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创新和完善的阶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防灾减灾论文
防灾减灾论文土木工程防灾的发展与趋势0.引言灾害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现象,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生命危害、经济严重损失等,并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由于成灾的机理和灾害的载体不同,灾害的种类也多种多样。
土木工程防灾是指针对以土木工程为载体的灾害,通过工程技术来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从灾害种类上来区分有:地震、强风、火灾、爆炸、地质灾害、洪水等等;从涉及的学科上来区分,它包括结构工程、生命线工程、岩土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等诸多学科;从其包含的科学问题上来讲,它包括:灾害源的发生机理、灾害特征及其作用机制、工程结构的抗灾力学分析、工程结构的抗灾性能与现代设计理论、工程结构的灾害模拟与控制等。
因此,土木工程防灾包含众多内容,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在工程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防灾,既涉及诸多的学科(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水利工程等),又涉及各类科学问题(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等),因此,土木工程防灾减灾问题不仅包含的内容和学科众多,问题复杂,也是当今土木工程学科中最重要、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本文拟以其主要的科学问题为主线,同时重点讨论地震、强风等动力灾害,探讨该学科的发展现状及前沿发展方向。
主要阐述工程结构抗震与减震、工程结构抗风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和新技术。
结合国际上的最新发展态势,重点讨论研究工程结构抗灾防灾的基本性能、分析理论与现代设计方法,结构灾害的物理机制和灾变过程,结构抗灾性能设计理论和结构防灾减灾措施。
1.灾害日趋严重自然灾害直接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一次灾害会导致千百万人乃至上亿人受灾,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至深至远,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过惨痛的教训。
以我国地震灾害为例,1556年陕西华县、潼关大地震,造成83万人遇难;1976年通海地震,造成1.6万人遇难;1976年唐山地震,造成24万人遇难;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近8万人遇难。
据统计资料,1949~1959年,因灾害死亡人数94 914人,年平均8 629人;1960~1967年,因灾害死亡人数43084人,年平均5 386人;1978~1997年,因灾害死亡人数131 511人,年平均6 576人。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文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文题目:火灾危害及防范******班级:土木 0903学号:**********指导教师:***成绩:_____2011年6月11日火灾危害及防范作者:丁国荣指导老师:郭樟根摘要:根据《中国火灾大典》统计,从1950年到1994年,我国共发生火灾2905504起,直接经济损失达122.6亿元,死亡154446人,伤302650人。
到2003年12月为止,我国大陆地区发生的火灾总数(不含森林、草原、军队火灾)就上升到4177730起,总死亡人数达174855人,受伤人数达329352人,直接经济损失也上升到243.4亿元。
从上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1994年到2003年短短的10年中,火灾起数竟增加了127226起!火灾损失和死亡人数更让我们触目惊心——价值1208700.68万元的财富被投入火海,20409人丧失了宝贵的生命。
关键词:防灾减灾火灾危害防范途径引言:火灾: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火而造成的灾害性的燃烧现象。
据公安部消防局统计,2003年,我国共发生火灾254811起,有2497人死亡,3098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高达15.9亿元。
与2002年相比,火灾起数下降了1.4%,死亡人数上升了4.3%,受伤人数下降9.3%,直接财产损失上升了3.2%。
火灾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特大火灾事故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仍然时有发生。
2003全国共发生重特大火灾342起,造成499人死亡,198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达24179.2万元。
一、火灾发展特点及最佳逃生阶段1、火灾初起阶段室内火灾发生后,最初只是起火部位及其周围可燃物着火燃烧。
这时火灾好像在敞开的空间内进行一样。
燃烧会继续发展情况:足够的可燃物良好的通风条件特点:(1)火灾燃烧范围不大;(2)室内温度差别大;(3)火灾发展速度较慢,火势不稳定;灭火:该阶段是灭火的最有利时机,应设法争取尽早发现火灾,把火灾及时控制、消灭在起火点。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文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论文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损伤鉴定和加固修复班级:学号:姓名:日期: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损伤鉴定和加固修复摘要:详细介绍了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现场检查内容,以及结构损伤程度的评定方法,并提出了加固修复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火灾混凝土结构损伤评定加固修复引言据统计,世界发达的国家每年的火灾损失额多达几亿甚至十几亿元,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0.2%-0.3%。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类诱发火灾的因素不断增加,火灾发生率、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据公安部消防局统计,我国每年发生约20万起火灾。
城市建筑物火灾占总火灾的2/3以上,我国每年由于建筑物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非常巨大,1971年-2002年的30多年中,全国共发生火灾217万余起,死亡近1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87亿余元。
火灾后的建筑物是否还有修复价值以及如何修复,是灾后人们最关注的问题,而我国目前建筑物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合理评估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损伤程度,并提出经济、适用而又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加固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火灾后现场检查由于发生火灾时着火的可燃物种类、数量各不相同,火灾的燃烧条件也各异,火场温度及其变化情况也就不相同;同样各种结构因受火条件和受力条件不一样,火灾对结构的损伤也有轻有重,同一建筑物各处的受损程度也会不一样。
因此,火灾对建筑物的损伤是复杂的,需要对火灾现场进行细致的检查,以便制定出安全且经济的修复计划。
1.1事故原因的调查熄灭总的燃烧时间;室内着火可燃物的种类、蔓延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火灾蔓延途径,是通过门窗、吊顶、耐火性差的内隔墙,还是通过楼梯间等容易突破部位;燃烧条件,包括当时风力、风向、气温等气候条件。
1.2烧损部位的外观检查火灾现场构件的变形、倒塌情况;混凝土表面的颜色变化、爆裂面积大小、深度和位置;混凝土构件的裂缝长度、宽度和分布;钢筋的变形、露筋部位及长度;绘出建筑物受损、破坏的分布图,并拍照或录像。
土木工程灾害及防御研究论文
土木工程灾害及防御研究论文土木工程灾害及防御研究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土木工程产业在其影响下逐渐成为了我国的经济支柱产业。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类型众多、发生频繁的国家。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由于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所以说为了能够保证土木工程的安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好的条件,我们必须要做好土木工程的灾害防护工作,防患于未然。
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土木工程灾害及其防御谈一谈自己的认知。
[关键词]土木工程;灾害;防御措施我国的自然灾害类型众多,地震、火灾、地质灾害等等,这些灾害的发生,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土木工程的结构,进而造成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的情况。
除了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之外,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灾害源不断产生,致灾隐患越来越多。
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对于土木工程的安全及质量都有着巨大的威胁。
所以为了能够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土木工程的防灾减灾工作。
1灾害概述灾害是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的总称。
灾害的产生,实际上是致灾体和承灾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简单来说,如果承灾体无法抵抗致灾体所造成的影响,那么就容易引发灾害。
反之,如果承灾体的抗灾能力较强,就不会轻易地产生灾害。
致灾体的种类丰富多样,在我国古代,人们通常认为致灾体是天意,是无法抗拒的。
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于灾害地了解又来越丰富,所以,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能够做好承灾的工作,那么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灾害的发生,或者是将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灾害对于土木工程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土木工程的设计者应当做好灾害的防御工作,最大程度减小灾害对于土木工程的影响和伤害。
2土木工程灾害土木工程容易受到的灾害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所谓的自然灾害,指的是自然界产生的灾害,这种灾害可以从三个方面说起。
其一,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的其中一种,比如说台风、森林火灾、洪灾等等。
土木工程中的地震防灾与减灾技术研究
土木工程中的地震防灾与减灾技术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土木工程领域中地震防灾与减灾技术的重要性和研究进展。
首先介绍了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新技术,包括基础隔震和结构减震技术。
其次,强调了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在地震防灾中的作用,包括地震监测技术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然后,讨论了地震发生后的应急响应措施,包括搜索和救援以及临时住所和供应的建设。
最后,强调了社会教育在地震防灾中的重要性,包括公众教育和政府政策与法规的制定。
综合这些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为建设更加安全和抗震的社会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地震防灾与减灾;技术研究引言地震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对现代社会构成了巨大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土木工程领域的地震防灾与减灾技术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土木工程中的地震防灾与减灾技术,着重介绍建筑结构设计、地震监测与预警、应急响应和社会教育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和进展。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旨在提高土木工程领域的抗震能力,降低地震造成的灾害,以保护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建筑结构设计地震防灾与减灾的首要任务之一是设计和建造能够抵抗地震影响的建筑结构。
传统的建筑设计通常采用刚性框架结构,但这种结构在地震发生时容易倒塌,给人员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因此,现代土木工程师采用了更加灵活、创新的设计理念。
其中,基础隔震技术和结构减震技术是突破性的创新。
基础隔震技术通过隔震器或隔震基础将建筑与地震产生的地面运动隔离,从而吸收和减少地震能量,保护建筑结构免受严重破坏。
结构减震技术引入可控制的减震元件,吸收地震产生的能量,减轻建筑结构的震动。
这些灵活设计理念使得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更具抗震能力,为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基础隔震技术基础隔震技术是一种将建筑物与地震产生的地面运动隔离的方法。
这通常通过在建筑底部安装隔震器或隔震基础来实现。
当地震发生时,隔震器能够吸收和减少地震产生的能量,从而保护建筑结构不受严重破坏。
关于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防灾的研究与优化
关于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防灾的研究与优化摘要:抗震防灾是土木工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在地震频发的地区,设计和优化结构以提高抗震性能对于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地震震源、传播路径以及结构响应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标准和施工规范,以降低地震灾害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土木工程;土木结构;结构设计;抗震防灾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正逐渐迈向现代化。
在这一过程中,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土地需求的不断扩大,土木工程规模也随之攀升。
在此背景下,工程结构多样化已成为一种显著趋势。
然而,近年来地震频发给土木工程带来了严重破坏,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财产安全,还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我国许多地区都面临着地震频发的问题,因此,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地震因素,加强抗震结构设计。
这将有助于降低地震对土木工程造成的损害,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一、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现状(一)土木结构设计的特点在给定的建设用地中,如果建造层数多的建筑,那么它能容纳更多的居民。
土木结构需要承载建筑物和其附属物的全部重量。
对于层数少的土木结构,只需承载这些重量。
但对于层数多的土木结构,除了这些重量,还需要承载如风力等自然因素产生的水平力。
这意味着土木结构需要具有更强的抗侧力。
在高层土木结构设计中,首要考虑的是抗侧力,其次是水平荷载。
对于一定高度的土木结构,风荷载和地震的共同作用会因结构的抗震性不同而有明显差异。
(二)土木结构抗震要求更加苛刻在土木结构设计的初期,我们不仅需要考虑其正常使用的承载能力,还需要确保其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
这样,即使遇到小地震,土木结构也不会损坏,而遇到大地震,它也不会倒塌。
计算土木结构的延性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其构造措施来进行预测。
对于高层土木结构的设计,为了确保其结构的延性良好,对结构构件的规格、材料和配筋率都有严格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
——土木工程抗震
摘要:建筑抗震在未来建筑的发展中将会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在中国遭遇严重的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后,建筑的抗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家也对建筑的抗震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本文将从地震导致建筑破坏的原因谈起,简单论述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及一些抗震措施。
关键词:建筑;抗震设计;抗震技术;基础隔震技术
正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
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一般震级较大,危害很大。
火山地震则是由于火山爆发,岩浆猛烈冲击地面而引起的。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表或地下岩层突发大规模的陷落和塌陷所引起的小范围内的地面震动,通常级数低,危害小。
由于水库蓄水或深井注水等引起的地面震动叫做诱发地震。
大多数是人为的诱发。
一、地震及其破坏作用
众所周知,地震可分为火山地震、塌落地震、诱发地震及构造地震四种类型,但是,由于构造地震的发生概率高、破坏作用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建筑抗震一般会将构造地震视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构造地震亦称为“断层地震”,是由于地壳(或岩石圈,少数发生在地壳以下的岩石圈上地幔部位)发生断层引起的。
地壳(或岩石圈)在构造运动中发生变形,当变形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石就发生断裂,在构造中长期积累的能量迅速释放,造成岩石振动,从而形成地震。
构造地震波及范围大,破坏性很大。
世界上90%以上的地震、几乎所有的破坏性地震属于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类型可分为:
⑴孤立型:没有前震,余震小而少,且与主震震级相差悬殊,地震能量基本是通过主震一次性释放的。
⑵主震-----余震型: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大的地震特别突出,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能量的90%以上。
这个最大的地震叫主震,其他较小的地震中,发生在主震前的地震叫前震,发生在主震后的地震叫余震。
⑶双震型:一个地震序列中,90%以上的能量主要由发生时间接近、地点接近、大小接近的两次地震释放。
⑷震群型:一个地震序列的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的,没有明显的“老大”,几次地震(震群)所释放的能量占80%以上。
地震的破坏性极大,当地震发生时,地面的震动会对建筑物造成极大的作用力使其破坏,地震期间导致高层建筑破坏的直接原因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⑴地震引起的山崩、滑坡、地陷、地面裂缝或错位等地面变形,对其上部建筑的直接危害;
⑵地震引起的砂土液化、软土震陷等地基失效、对上面建筑物所造成的破坏;
⑶建筑物在地面运动激发下产生剧烈震动过程中,因结构强度不足,过大变形、连接破坏、构件失稳或整体倾覆而破坏;
二、建筑的抗震经验
在多年的建筑实践过程中,人们开始总结出一些有利于抗震或不利于抗震的经验来,这些经验可以说是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基础,人们是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深入探讨、研究,才形成我们今天比较完善的建筑抗震知识。
在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时,要满足三个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
在我国的具体做法上市通过简化的两阶段设计方法来实现的。
具体来说就是:
⑴第一阶段设计:第一步采用第一水准烈度的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效应,与风、重力等荷载效应组合,并引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进行构建截面设计,从而满足第一水准的强度要求;第二步则采用同一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使其不超过规定的限值;同时采用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保证结构具有相应的延性、变形能力和塑性耗能能力,从而自动满足第二水准的变形要求。
⑵第二阶段设计:采用第三水准烈度的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满足规定的要求,并采取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从而满足第三水准的防倒塌要求。
三、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应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和要求:抗震概念设计、抗震计算和抗震构造措施。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总体原则,一般包括为以下几个部分:注意结构场地的选择,把握建筑体型,选取有利的结构抗震体系,利用结构延性,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妥善处理非结构构件,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质量等。
四、建筑抗震措施及设计
基础隔震技术是通过设置在结构物底部与基础顶面之间的隔震消能装置来增加结构的变形能力和滞变阻尼。
变形能力的增加, 可以使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保持不倒, 而阻尼的增大可以吸收更多的地震能量, 从而大大减小了地震作用、基底位移和结构变形。
同时, 结构变形能力的增大导致了结构产生的第一振型周期变长, 这与增大的阻尼相结合, 就可以大大降低地震影响系数, 并且结构物底部有足够的横向变形能力和滞变阻尼, 使得结构底部的应力分布较为均匀, 避免了常见的结构底部首先破坏的可能性。
一个有效的基础隔震装置, 在满足必要的竖向承载力的同时, 应尽量给结构提供较大的侧向位移能力。
传统的抗震方法是依靠结构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来耗散地震能量,使结构免于坍塌,但由于是一种“被动防震”,就不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地震对建筑的破坏作用,是由于地面运动激发起建筑的强烈振动所造成的,也就是说,破坏能量来自地面,通
过基础向上部结构传递。
人们总结地震经验后发现,地震时结构底部的有限滑动能大幅度地减轻上部结构的破坏程度。
1、基础隔震技术的应用范围
世界上大约有30多个国家开展了基础隔震技术的研究,已建成了数千栋橡胶隔震建筑,这项技术已被应用在桥梁、建筑,甚至是核设施上。
一般来说,隔震结构可以适合各种用途的建筑,并且都能够获得较好的隔震效果。
特别适用于下述工程:
⑴地震区二至三十层民用建筑。
如住宅、办公楼、宿舍楼、剧院、旅馆、大商场等。
⑵地震区的生命线工程。
如医院、急救中心、指挥中心、水厂、电厂、粮食加工厂、通信中心、交通枢纽、机场等。
⑶地震区的重要建筑物。
如历史性建筑物、博物馆、重要纪念性建筑物、文物或档案馆、重要图书资料馆、法院、监狱、危险品仓库、有核辐射装置的建筑等。
⑷内部有重要设备仪器的建筑物。
如计算机中心、精密仪器中心、试验中心、检测中心等。
⑸桥梁、架空输水渠等重要建筑物。
⑹放置重要历史文物、重要艺术品等的房屋或箱柜。
⑺已有建筑物的抗震加固,特别是对历史建筑和文化建筑等的保护。
2、基础隔震技术应用的展望
隔震技术推广的可行性评价, 涉及到它的安全性、耐久性、适用性、经济性等各个方面。
总之, 建筑结构的隔震设计, 应根据建筑抗震设防要求、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建筑结构方案和建筑使用要求, 与采用传统抗震设计的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的对比分析后, 确定其设计方案。
另外, 国内现已开始对房屋改造中如何采用隔震技术进行研讨, 在上海杭州等地已有少量的应用,但还处于摸索阶段。
橡胶支座隔震技术的成熟以及广泛应用, 为人类减轻地震灾害提供了一条更加合理、安全、有效的途径, 是人类防震技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我国广大的工程师应立足国情, 探求一种安全、经济合理, 适合于量大面广的一般民用建筑隔震结构体系。
我国的开发商也应从长远的角度考虑, 从整体上比较各种设计方案的安全与否、经济与否。
相信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隔震技术一定会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
五、结语
其实,地震来临无法避免。
我们能够从主观上改变建筑,运用建筑的抗震原理,增加建筑的抗震性能,从而减少灾害中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
我们能做的除了要努力将预报时间不断往前赶的同时,千万别忘记,即使地震能够准确预报出来了,但是,它依然会如期而至,造成财产损失是无可避免的。
所以我们必须要同时向另外一个方向努力——抗震防震工作,只有这方面做好了,才可以将地震的损失降到最低,这也应该是地球物理学生努力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刘大海,杨翠如,钟锡根《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谷连营,肖国梁《高层建筑抗震技术的发展概况》,山西建筑,2006.8(15)50-51
王红霞《论高层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山西建筑,2007.12(35):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