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海淀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真题版)
北京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5份(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Word版含答案
目录东城区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 (1)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10)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23)2015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34)丰台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46)东城区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高三语文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6题。
中国的谜语源远流长。
好谜语的审美标准,移植严复翻译《天演论》时提出的“信、达、雅”三字就很恰当。
“信”,指谜作的内容要求。
整条谜作要符合情理、文理和谜语本身的内在逻辑.。
“达”,可以依据字典解说为三层意思:一是通达,指谜面文义要通顺,谜思要通明,谜路要通畅;二是全面,达观,扣合妥贴.,无断章取义....、支.离破碎、穿凿牵强.等缺陋;三是达到,实现,指谜作的艺术构思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雅”,包含的内容远比前二者丰富和深厚。
第一,是正确,合乎规范,所谓“雅者,正也”(《毛诗序》);第二,是高尚,美好,“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荀子·荣辱》注);第三,才是文雅,高雅,即我们一般人理解的雅致.、优雅。
这还是第二义引申.出来的意思。
因此,“雅”不仅指对形式美的追求,还应指对谜作思想性方面的要求:首先,谜作的思想甲(格调/腔调)一定要正确;其次,内容乙(方向/倾向)要健康,立意要积极向上,不能矮化道德水准,放任庸俗、低俗、粗俗的问题存在。
另外,就“雅”所包含的丙(形式/形势)美感这一层,要包括谜面、谜底、谜目以及标注的谜格。
如果谜底不“雅”、褒.贬失当,谜目拉杂不堪、混浊不清,都将损害谜作的品位。
因此,“雅”主要是指对谜作思想内涵的要求。
谜语,其闪光点在于创意,它要求创作者能大胆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另辟.蹊径,更新理念,变革技法,充分运用汉字的音、形、义等多种变化,以及之间具有的丁(奇妙/微妙)关系和特点,创造新的语境,力求特立独行....,成就别出心裁....的佳作,使中华谜作不断推.陈出新...,走入新的境界,迈向新的高峰。
2015年北京海淀区高三期末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
北京海淀区高三期末语文作文题目及2015年北京海淀区高三期末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散文阅读】海淀区的散文阅读的考察偏爱托物或是情景关系类的文章,2014年慢慢转化到《北朝北朝》这样的历史文化散文,与西城区的《灵一个敕勒川》相映成趣。
阅读和解答的难度也慢慢加大了。
今年又转回到黄亚洲的《半亩缤纷惊天下》,难度不大,后面合并的基础知识题目占去了原来的散文阅读经典题型,只保留了一个"含义"题。
应该不会造成较大的分数差距。
阅读的分数差距由散文阅读转移到了前面的社科文和论述文中去。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20.(3分)D(根据文段三中的一句"而脚下长廊之起伏,…"可知。
)21.(6分)要点:奉行节俭,子孙贤德,节俭继世(3分);辛勤劳作,勤奋读书,修身养德,耕读传家(3分)。
意思对即可。
22.(2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书写正确、规范、美观,笔画不清按错别字扣分。
每空1分,写错字、别字或漏字不给分)23.(6分)要点:"缤纷"形容半亩锄经园里营造出美丽多姿的风景(1分);反映出师俭堂规模宏阔、设计精美繁复、集江南宅文化于一身(2分)和震泽小镇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等特点(2分);包含了作者对"方寸之地"富有美丽风景、处世哲学、丰厚文化内涵的赞叹之情。
(1分)。
【微写作】24、学校为"节水宣传月"设计了系列宣传活动,并用了下图作为宣传画,请从以下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作为一名志愿者,请你向盲人朋友讲解这副图画,要求重点突出、形象生动。
这幅作品在本次活动中获奖,请以评委的身份写一段评语,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晰。
请以禾苗或土地的口吻劝告人们"节约用水"要求想象合理、有感染力。
解析:本次海淀区微写作仍然秉承三选一的原则,出了三道题目,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三道题目是统一在"节水宣传"这一背景之下的,可谓把环保意识融入到了试题的考察之中。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试题2024.01(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在2023年10月的一场科学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向观众展示了利用特殊材料实现的“隐身术”。
只见工作人员手持一块面板,将其旋转90度后,褚院士的下半身“消失不见了”!褚院士表示:“未来,哈利·波特的隐身斗篷将成为衣柜里的日常用品。
”想知道隐身斗篷是如何隐身的,就要先了解人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光会在物体的表面发生反射,人眼看到了反射光,从而意识到这里有一个物体。
如果物体的反射光与环境的反射光有很大差别,人们就能通过反射光进一步判断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假如能够减小物体反射光与环境反射光之间的差别,或者使得观察者不能接收到反射光,那么这个物体就可以实现隐身。
过去,研究者用摄像机加上显示屏来创造隐身效果,但它只能做到对某个方向隐身,而且需要耗费许多能量,实用性低。
今天,超构材料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切。
科学家把介质里微小的人工结构进行有序排列,从而改变了介质的宏观性质。
这些经过人工排序的微结构组成的介质,就叫作超构材料。
那么,超构材料是如何实现隐身的呢?办法是在材料表面制备纳米尺度的金属天线。
当光照射到覆盖在物体上的超构材料时,会发生一种特殊的“折射”,使得所有方向入射的光完全在上述超构材料中无损耗地沿原方向继续传播,从而达到隐身效果。
除隐身外,超构材料还可以将发散的光线会聚起来,无需介质承载就能在空气中成像。
结合空间定位等交互控制技术,可实现人与空气中的影像直接交互。
这样的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医院无接触式自助挂号机以及地铁自助售票终端上。
患者或乘客看到悬浮在空气中的屏幕显示画面,直接在空气中点击,就能完成挂号或购票,而不需要触摸仪器。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北京版
北京市海淀区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北京版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3.1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C2. A3. B4. B5. D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6. A 7. A 8. C 9. C三、本大题共6小题,共36分。
10.(12分)能结合本文内容、联系实际,4分;认识与思考,4分,其中观点态度1分,分析阐释3分;语言4分。
11.(5分)老子送孔子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吾虽不能富贵,而窃仁者之号,请送子以言乎。
凡当今之士/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讥议人者也/博辩闳达而危其身/好发人之恶者也/无以有己为人子者/无以恶己为人臣者/孔子曰/敬奉教 /自周反鲁/道弥尊矣。
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处为断句处。
每答对2处得1分。
答错2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参考译文]老子送别孔子,说:“我听说富贵者用财物送人,仁者用言语送人。
我虽然不能富贵,但得到了仁者的虚名,请让我用言语送你吧。
凡是当今的士人,因聪慧精明而危及生命的,都是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人;因知识广博喜好辩论而危及生命的,都是喜欢揭发别人短处的人。
作为人子不要想着自己,作为人臣要懂得保全自己。
”孔子说:“我一定遵奉您的教诲。
”从周返回鲁国,孔子的学说更加受人尊崇了。
远方来向他学习的弟子,大约有三千人。
12.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②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③秦爱纷奢奈何取之尽锱铢④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⑤忧谗畏讥满目萧然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共8分。
每空1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
学生如多写,选前4道小题评分)13. C(3分)14. (3分)答案要点:“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一句表现了作者对热衷功名利禄之人的不屑(对自己人生态度的坚守)(1分),也传达出自己享受夏夜清凉的惬意之感(1分),同时,流露出淡淡的落寞伤感之情(1分)。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海淀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有无数思想如繁星点缀夜空,而马克思主义无疑最为闪亮,“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创立并发展了170多年的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从高潮到低谷再到孕育新潮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国家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理论形态的发展跃迁。
它与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理论飞跃。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在不断捕捉时代问题、回应时代挑战的过程中永葆生机活力。
恩格斯曾说,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同行,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正是在与时代特征、民族国家具体实际的结合中,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以坚持为前提的发展、以继承为基础的创新,彰显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赞成把马克思主义划分为原生形态、次生形态、再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即划分成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当代马克思主义。
这种划分方式不仅不利于阐明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发展历程,反而容易引起混乱。
按照这种标准划分,马克思主义不再是一个整体,似乎原生形态、次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都有各自不同的基本原理;似乎它们不再属于当代,不再具有当代价值,而变成书斋中的一种学问和理论;似乎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才有价值、有意义。
这种观点的实质是一种变相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虽然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但是这些基本原理既属于马克思恩格斯那个时代,也属于列宁那个时代,亦属于当代。
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pdf
2015海淀区高一(上)期末语文一、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菲薄锋芒必露隽.永(juàn)溘.然长逝(hé)B.垢病集思广益乘.凉(chènɡ)方枘.圆凿(ruì)C.戳穿没精打采风靡.(mǐ)汗流浃.背(jiā)D.肄业苍海一粟纤.细(qiān)乳臭.未干(xiù)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声名无论大小,都要靠诚实劳动、努力拼搏来获得。
只有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只有以名砺志,才会不断进取。
B.张红获得市运会女子标枪冠军后,教练鼓励她说,你还年轻,应该得陇望蜀....、再接再厉,争取在国家级比赛上折桂。
C.有关部门呼吁,国内互联网广告联盟要断开对盗版网站的所有广告支持,釜底抽薪....,以保证网络传播的健康发展。
D.实木复合地板具有典雅、脚感舒适等优点,但耐磨性不高;强化复合地板耐磨、美观,但脚感较差两者平分..秋色..。
3.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经常运用“赋”“比”“兴”等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如《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用了“赋”的手法。
B.《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一首叙事诗,也是古乐府的代表作之一,它与北朝的《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
C.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田园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他的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D.《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书中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显示了雨果强烈的激情和无比丰富的想象力。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赤壁赋》中“七月既望”的“既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
“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晦”则指最后一天。
B.古人在给兄弟起名字时往往用“伯仲叔季”来表示长幼有序。
“伯”指老大,“季”指最小。
“项羽季父”即指项羽的叔父。
海淀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海淀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答案及评分参考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1.(3分)C 2.(3分)A 3.(3分)D 4.(3分)B5.(6分)答案要点:①传播方式由波动方程主导②引导光线绕过物体并按原路传播③引导背景热流避开物体④无法被声呐探测到⑤在红外探测视角中完全隐身【评分说明】②2分,其余一点1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6.(3分)B 7.(3分)C 8.(3分)C 9.(3分)D10.(6分)参考答案:(1)(2分)【甲】吕公不动,语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
”闭门谢之。
【乙】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以束帛赆之。
(或“以他事俾去。
”)【评分说明】甲、乙各1分。
(2)(4分)品质:能包容不同的见解主张;尊重前辈;谦让,不贪功;实事求是分析:略。
【评分说明】从不同角度概括出两种品质,2分;结合内容分析合理,2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1分)11.(3分)C 12.(3分)B13.(6分)参考答案:①这四句诗写凉风骤起,月光皎洁,天宇空阔,江面平旷,呈现出开阔澄明的意境;②表现了诗人此刻内心与之相融为一的澄净肃穆(或:衬托了诗人因身负公务不得不夜间行路的无奈与孤独);③承接开篇四句远离尘嚣的闲静意趣;④引出后文对弃官还乡、返璞归真的情志的抒写。
【评分标准】①②各2分;③④各1分。
14.(8分)①三顾频烦天下计②两朝开济老臣心③落木千山天远大④就有道而正焉⑤而臆断其有无⑥汩余若将不及兮⑦执敲扑而鞭笞天下⑧铁衣远戍辛勤久【评分说明】一句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或字迹不清,该句不得分。
15.(11分)(1)(2分)黛玉与宝钗两姐妹情意投合(2)(3分)A(3)(6分)略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16.(3分)A 17.(3分)B18.(6分)参考答案:这个不动的“顷刻”指,当《梁祝》全曲进入总高潮,全乐队响起天泣地恸的高潮,演员却让舞蹈动作陡然刹住,屹立不动(2分)。
2015.1海淀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标准答案word精校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2015.1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和文言短文,完成1~6题。
甲午元旦①孔尚任萧疏自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乾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抉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注释:①元旦,即现在的春节。
1.《甲午元旦》诗中所写的春节习俗,在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的一项是(3分)A.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
B.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D.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
2.下列诗句与《甲午元旦》一诗尾联所表达情感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A.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B.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C.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D.饯岁梦虽剧,迎年喜亦深。
3.下列对联不适合作“春联”的一项是(3分)A.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B.家居光天化日下,人在春风和气中。
C.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D.百福尽随新节至,千祥俱自早春来。
4.这首诗语言朴素平实,言浅意深,请以“竟”“催”“倾”中的一词为例,对这一特点加以赏析。
(3分)5.请根据诗歌内容,谈谈我们应该怎样过一个文明和谐的春节,100字左右。
(5分)6.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元旦应酬作苦且阅岁渐深韶光渐短添得一番甲子增得一番感慨庄子曰大块劳我以生此之谓乎吾所取者淑气临门和风拂面;东郊农事,举趾有期。
江梅堤柳,装点春工;晴雪条风,消融腊气。
山居之士,负暄而坐,顿觉化日舒长,为人生一快耳。
(取材于卫泳《闲赏•元旦》)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大定岁丙午冬仲月,予由侍从出守汝南。
既视事之明年,即州之北,得败屋数楹,旁穿上漏,不庇风雨,乃命枝倾补罅,仍.其旧而新之,公余吏退,以为燕息之所。
两檐之外,左有笋石,屹然而笔卓;右有仙榆,蔚然而盖偃。
北京市海淀区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卷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语文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记录片能够相对忠实地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乃至社会发展变化记录下来,从而成为见证国家变革、社会变迁的“国家相册”。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纪录片体现了明显的家国叙事倾向。
《新中国的诞生》全方位、多视角记载了开国大典的整个过程,用胶片铭刻了中华民族开辟历史新纪元的光辉时刻。
从该片开始,新闻纪录片成为了新中国早期纪录片创作的主要形式,在影院观看是其传播的主要方式。
祖国建设日新月异,极大地激发了电影工作者的热情,涌现出了《大西南凯歌》《第一辆汽车》《征服世界最高峰》等一大批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的纪录片。
改革开放营造了自由、现代、多元的社会环境,纪录片创作者用更开放的视野,怀着对生命与生活、民族与世界、历史与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掀开了纪录片制作的新篇章。
1983年,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向人们展示了这条奔流不息的大河如何从远古走来,如何缔造出人类文明的奇迹。
中华民族“共饮一江水”的主题带给海内外赤子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章回式结构、主持人串讲等制作手法的创新和突破,让人耳目一新。
中外合作拍摄的模式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与世界交流开辟了道路,达到了极强的文化传播效果。
迈入新世纪后,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
《圆明园》首次在纪录片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再现昔日“万国之园”的宏美景观,颠覆了纪实美学的定义,带领观众饱览视觉奇观。
既让世界了解了东方古国博大厚重的千年底蕴,又唤起国人对历史阵痛的深沉反思。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远方的家》,展示中国的自然之美和中国人眼中的世界之美。
体现“工匠精神”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鸣。
近年来,纪录片出现了更多元的现实表达和呈现方式,在主流化的国家表达的同时,也关注着个体命运的浅吟低唱:《平衡》讲述了守护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志愿者的故事;《俺爹俺娘》将摄影机对准父母,记录亲情与家庭生活……借力融媒体的联合发展,纪录片的播放渠道更为丰富,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引起强烈反响。
【高三上】北京市海淀区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
【高三上】北京市海淀区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北京市海淀区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1-5题。
材料一通过天气预报了解天气变化,为出行活动提供参考,这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漫长的没有现代技术与文明的时代里,人们又是怎样进行天气预报的呢?我国的天气预报最早可追溯到商代。
祭祀、农业生产、战争等重大活动都需要预知天气。
有人曾对殷墟出土的317片甲骨文进行统计,发现其中卜雨93片,卜晴4 片,卜暴雨5片,卜雪、卜雹各1片。
但仅依靠龟壳灼烧后的裂纹形状进行占卜预测天气,其准确度值得怀疑。
千年来,人们通过看云、辨凤、识星象来观察天气,积累一定经验后,可知一地某些天气变化规律,从而进行预测。
秦汉时总结出的二十四节气、流传至今的天气谚语都反映了早期人们对天气预报的关注。
上世纪,科学家发明并应用气象仪器定量测量大气状态变量,汇总各地气象观剧数据绘成天气图,天气预报开始变为应用科学。
在20世纪50年代末之前,所有的天气图都是手工绘制的,气象专家利用各种技术,从天气图表显示的天气类型出发,将现在和过去类似的天气类型作对比,预测出当前的天气系统在几小时或几天后可能发生的变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天气预报诞生,预报准确率也得到大幅提升。
数值天气预报是指根据大气实际情况,在一定的初始和边界条件下,通过大型高速计算机作数值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过程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以此预测未来一定时段的大气运动状态和天气现象的方法。
但伴随而来的问题是依赖确定性物理规律的数值计算能否彻底解决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呢?答案并不那么乐观。
大气运动包含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其初始场的偏差难以避免,如果初始偏差在处理过程中保持稳定,对大气系统的预测也可能得到相对稳定或确定的结果,遗憾的是在大气这一非线性复杂系统演变过程中做不到这一点,偏差会被迅速放大,导致,初始有效信息最终会全部消失,预测结果将出现重大错误。
北京市海淀区2015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市海淀区2015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高三2011-01-19 19:22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决窍吊胃口摈(bìn)弃流水淙淙(zōnɡ)B.坐镇流线形跻(jǐ)身大发横(hènɡ)财C.贸然咏叹调勾(ɡòu)当前倨(jù)后恭D.凭添必需品瞭(liào)望按捺(nài)不住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大中城市居民消费调查结果显示,年收入5万元左右的三口之家,要将一年的生活费用控制在3万元以内,才有可能 2万元的子女教育费。
②教师公寓火灾事件发生之后,上海市静安区消防处对辖区楼宇消防装置进行了反复,结果表明商住综合楼的消防安全状况堪忧。
③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李小鹏从小受父母自立自强思想的,勤奋学习, 刻苦钻研,在生命科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A.节余查看熏陶 B.结余查看熏染C.结余勘查熏陶 D.节余勘查熏染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真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文化沙龙,大家在一起品香茗,说时事,论作家,谈作品,唱京戏,弹古筝……每个人都沉浸在愉快的氛围中。
B.Google公司总裁为了让骨干员工在公司里工作得更加舒心,允许他们带孩子和宠物来上班,有人认为这种管理方式简直不可思议。
C.刘老师的古代诗歌选修课非常吸引人,他在讲《春江花月夜》的时候,那声情并茂的朗诵将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宁静优美的意境。
D.在第16届广州亚运会女子柔道78公斤级比赛中,中国选手杨秀丽对赛场观众的欢呼呐喊充耳不闻,始终保持平稳的心态,最终夺得该级别季军。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义明确的一句是A.北师大今年的自主招生将采用多元评价方式,着重对考生现有能力和未来潜质的考核,其中既包含智力因素,更包含非智力因素。
2015届海淀区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语文试卷分析
2015届海淀区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语文试卷分析一、语言基础与表达【前言】2014年10月,北京市教委颁布《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要求深化学习评价改革,提出高考语文试卷“要增加古诗文、现代文阅读量,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考查,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设置‘可选择性’作文命题”等。
为贯彻《改进意见》精神,2015年高考北京卷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以《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调整考试内容、试题类型和试卷结构,分别从增加现代文阅读量、加强长文本阅读能力考查,重视传统文化内涵,增加开放性试题分值和比重,设置作文选作题等几个方面,修订《考试说明》,继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
海淀区的期末考试是对这一精神贯彻得比较彻底的区(相对其他城区而言)。
所以,整体难度不是很大,只是一种引导而已。
但是,这已经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一位老师感慨道:我带一海淀高三学生,上次期中考了124,这次竟然只有99.5分。
有一个适应过程,这个过程很痛苦,无论是对学生来说还是对老师而言。
这必然要淘汰掉一部分只会按照老套路教学的语文老师。
先看一下2015年的《考试说明》的变化。
【2015考试说明】一、增加现代文阅读文字量,加强对“长阅读”的考查所谓“长阅读”,是指用于考查考生阅读能力的具有较多文字量的长文本。
在“考试内容及要求”中,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阅读材料特点,灵活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具有一定长度的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对“长阅读”的对象、方法和目标提出明确要求。
在“参考样题”中,改编或者新增了《天坛之美》《天坛的轴线》《心灵的篝火》等三篇文本,文本的文字量较以往有所增多,意在加强对长文本阅读能力的考查。
为更有利于考查考生筛选、分析和整合信息的能力,部分题目放置在阅读文本之前,引导考生带着问题阅读,能根据文本特点,采用恰当的阅读策略。
二、重视传统文化,坚持文化立意2014年高考语文命题在“能力立意”的基础上,提出还应加强“文化立意”。
北京市海淀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海淀区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5.1一、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8—11题。
(9分)8.①依靠,凭借②劝酒③照见,照清④皆,(全)都【说明:答对一个词语得0.5分,共2分。
】9.【 C 】(2分) 10.【 B 】(2分)11.参考答案:①葱茏茂密、高大蓊郁(2分)【说明:兼顾文意与“对文”知识,答案应由“关列关系的两个近义词”组成,意思对即可。
如果答“树阴浓密”,得1分】②水草,花草(1分)【说明:上句“桧、柏、松、杉”四个字部首皆是“木”,后面翻译又有“树木”二字,学生可根据这些知识,从本句“芰、蒲、菱、荇”这四个字的部首特点中推断出四者皆是“水草”。
若答成“花草”,可视为正确。
】三、古诗文默写(8分)12.①士贰其行②青青子衿③鸡鸣桑树颠④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⑤(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说明:本题书写占1分;试题答案共7分,答对一句得1分。
为鼓励学生“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汉字,本题书写评分标准由各学校备课组自行制定,尽量体现一定的区分功能。
在默写没有全对的情况下,答对5句及以上者,方可得到书写分。
】四、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完成13、14题。
(8分)13. 【 C 】(2分)14. 答案示例:清凉的夜风徐徐吹来,轻轻地拂动帘幕,仿佛故人推门而入,随之而来的是挥之不去的怅惘;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皎洁的清晖任性地从窗间洒入,照在我这个不眠人的身上。
【说明:本题6分。
描绘画面5分,画面应适当体现“思念之情”;语言1分。
意思对即可。
】五、阅读下面作品,按要求完成15-17题。
(11分)15.【 C 】(2分)16.答案示例:不好。
原文两个“雨”字分别独立成句,音节短促,再接以“下吧,下吧”两句,生动地写出“板爷”们面对突如其来的降雨,发自内心的惊喜、激动之情,祈求、希望这场雨能够下得久些、痛快些的心理。
【恒心】北京市海淀区2014-2015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纯Word版)【首发版】
2014-2015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1-5题。
①我总是在父亲上班的时候,坐在面向花园的楼下回廊里,放心地阅读。
②家里的中国书好象就只有《红楼梦》、《封神演义》和一部《聊斋志异》。
③中午父亲回来吃饭,远远就能望见,这时只要随手把书向卷起的帘子里一塞,就__甲__,不露.马脚,没有出过一次纰.漏。
④不过除了《聊斋》以外,一律被父亲宣布为“禁书”,不许小孩接触。
⑤但禁令收效甚微,我总是有办法一一取出翻看。
《聊斋志异》是第一部使我获得阅读古文本领的最好的课本。
我没有读过《古书疑义举例》、《助字辨略》,古文的语法、句法,差不多都是从《聊斋》里__乙__出来的,而且以后读更古些的书困难也不多。
抗战开始,我在第一次全国统一招考中考进了交通大学。
交大是重点大学,按我的数理成绩本是考不取的,__丙__意外地沾了熟读《聊斋》的光,国文试卷中有一段无头无尾、无标点象“天书”一样的古文,给我读通、点断了。
而当时唐文治先生正是交大有很高威望的领导人,他主张语文一科不及格的不得录取;相反,其他各科差一点却可以__丁__。
取材于《黄裳自选集》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和乙处填入的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不露(lòu)马脚纰(pí)漏想B.不露(lù)马脚纰(pí)漏想C.不露(lòu)马脚纰(pī)漏猜D.不露(lù)马脚纰(pī)漏猜2.依次填入文中丙、丁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但谅解 B. 还谅解C. 还原谅D. 但原谅3. 填入文中甲处的成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平安无事 B. 安然无恙C. 太平无事D. 万无一失4.下列关于书籍第一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讲评
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讲评2007年一月总体稳定、局部调整、稳中求进,力求做到科学、严谨、成熟、规范,有利于考试命题与复习备考的理解与操作。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分细则:(1)句中的“涂”和“途”相通,作“道路、路上”讲,“别”不是“分别”的意思,而是“区分、区别”的意思。
(2)句中的“沮”在这里根据文意应该解释为“阻止、停止”的意思,“致地”是“送土地”,“庸”表反问,作“难道”讲,“迟”是“晚”的意思。
因此“庸迟乎”是反问句,而不是表猜测的语气。
(3)两句话共分4个小句,每译对一个小句给1分,如果译句不通顺或者有错别字则不给分。
1.人们在道路上走,都不随便地捡取别人丢失的东西。
(第一个分句没译出,得1分)2.走在路上的男女要区别出来,不捡别人丢在路上的东西(1.5分)3.使他沮丧没有成功就给鲁国土地,还迟疑什么呢?(0分,三个字解释有误)4.如果阻止不可以,就到那个地方,难道晚吗?(1分)5.男女行人把东西丢在路上,也没人去捡。
(0分)6.阻挠他便不能治理国家,庸者便能迟疑。
(0分)7.男男女女的行人将物品丢失在路上,路上都没人把它捡起拿走。
(0分)8.让他离开,不行的话就杀了他,明白了吗?(0分)9.沮丧就不能解决问题,还迟疑吗?(0分)10.不能使他变昏庸再献地给他,难道算迟吗?(1分)11.如果离间孔子和鲁国君主不行的话,再到鲁国去,也不迟吧?(1分)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①,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北京市海淀区2015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2015.4语文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清明节“清明节”拥有自然科学和民俗学的双重身份:既是天文学上的重要时间节点——节气,又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节日。
古人根据对日影的观测,在一年中定出24个节点,每一节点指代的那天被称作一个节气。
一年中,以立春为起始,清明是第五个时间节点。
每一个时间节点与地球在绕日轨道上的特定位臵相对应。
因赤道与地球公转轨道面间存在夹角。
地球在绕日轨道上的位臵不同,便有了四季更迭。
一年中影子最长的那天,被古人称为冬至,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日影最短之日则被称为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而春分、秋分正好将“二至”平分。
人们把一年从4个时间节点再等分成为24个时间节点的过程,大致经历了千余年。
现如今,在这24个节点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节和冬至。
“清明”从节气演变为兼有“节日”内涵的文化符号,并不偶然的,而是对寒食,上巳二节吸纳融合的结果。
寒食节在清明前1天。
据载,晋文公流亡多年复国后,论功行赏时竟遗忘功臣介子推,待他想起时,介子推早已携母隐居绵山。
于是文公焚山逼介子推露面,未料介子推“不受富贵,志在清明”,宁肯抱树而死。
文公为表达对介子推的哀思,下令禁火寒食,自此相沿成俗,有了寒食一节。
杜甫诗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中的“三月三”,是上巳节。
汉代以前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是俢禊的日子,即“春浴日”。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写的就是上巳节春浴的情形。
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有“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之句。
说明当时上巳节已经与寒食、清明合在一起了。
1. 阅读材料一,找出能够统领其主要内容的语句。
(3分)2. 材料一最后两段所引用的文史材料,证明了什么观点?(3分)3. 根据材料一及《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判断下面“二十四节气歌”(节选)中,加点字分别指的是什么节气?(3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015年北京海淀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北京海淀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语文2015.4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清明节“清明节”拥有自然科学和民俗学的双重身份:既是天文学上的重要时间节点——节气,又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节日。
古人根据对日影的观测,在一年中定出24个节点,每一节点指代的那天被称作一个节气。
一年中,以立春为起始,清明是第五个时间节点。
每一个时间节点与地球在绕日轨道上的特定位臵相对应。
因赤道与地球公转轨道面间存在夹角。
地球在绕日轨道上的位臵不同,便有了四季更迭。
一年中影子最长的那天,被古人称为冬至,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日影最短之日则被称为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而春分、秋分正好将“二至”平分。
人们把一年从4个时间节点再等分成为24个时间节点的过程,大致经历了千余年。
现如今,在这24个节点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节和冬至。
“清明”从节气演变为兼有“节日”内涵的文化符号,并不偶然的,而是对寒食,上巳二节吸纳融合的结果。
寒食节在清明前1天。
据载,晋文公流亡多年复国后,论功行赏时竟遗忘功臣介子推,待他想起时,介子推早已携母隐居绵山。
于是文公焚山逼介子推露面,未料介子推“不受富贵,志在清明”,宁肯抱树而死。
文公为表达对介子推的哀思,下令禁火寒食,自此相沿成俗,有了寒食一节。
杜甫诗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中的“三月三”,是上巳节。
汉代以前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是俢禊的日子,即“春浴日”。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写的就是上巳节春浴的情形。
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有“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之句。
说明当时上巳节已经与寒食、清明合在一起了。
1. 阅读材料一,找出能够统领其主要内容的语句。
(3分)2. 材料一最后两段所引用的文史材料,证明了什么观点?(3分)3. 根据材料一及《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判断下面“二十四节气歌”(节选)中,加点字分别指的是什么节气?(3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