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水》教案
玩转小水轮 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玩转小水轮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水》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水》单元5.玩转小水轮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水》课题5.玩转小水轮课时1核心概念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2.技术、工程与社会学习内容及要求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1〜2年级④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12.1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1〜2年级①知道我们周围的人造物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观察和区别身边的自然物和人造物。
②学会使用锤子、安全剪刀、放大镜等简单工具;应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科学观念知道流动的水有力量,及水位的高低、水流量的大小会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
科学思维学习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和简单工具组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小水轮。
探究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小组合作探究,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对实验作出评价,改进实验的能力。
态度责任乐于探究,善于交流;能按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具有团结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知道水有力量,并尝试通过实验发现水位的高低、水流量的大小会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
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在让小水轮转得更快的活动中能有意识地进行公平对比。
教学准备教师:人类对水力资源利用的相关图片、视频。
学生:厚约2厘米的胡萝卜1段、铝片4片、长铅丝1根、水槽架子、漏斗2个、粗细不同的橡皮管各2根、水杯、水。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上课仪式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玩转小水轮。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
2020-2021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水是什么样的》附反思含板书【共两说课稿】
2020-2021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水第一课《水是什么样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水是什么样的》主要内容水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质,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第一个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谈话的方式引入单元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欲望。
第二个活动是找一找哪一杯是水,找到水并不难,但他不是唯一的目的,重要的是要通过分析找到水的过程,启发学生用词语正确描述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并用气泡图的方法整理中心词,同时巩固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
第三个活动是把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感知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第四个活动是用手接水,在手背上滴水,形象认识水的流动。
后两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二、说学情一年级的小朋友,课堂纪律不是很好,学习习惯也未养成。
但由于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课堂反应都很高。
一年级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参差不齐,少部分学生有丰富的课外知识积累,平时注意对各类事物的观察,表现出对大自然、对科学的浓厚兴趣;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但课外书阅读贫乏,无法建立起必要的学习联系;部分学生对大自然、对科学陌然,无法适应。
大部分学生,喜欢动手做小实验,这种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必将成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科学学习强大内驱力和学习动力。
三、教学目标1.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说出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等。
2.通过把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通过用手接水,在手背上滴水,知道水可以流动。
3.学会用气泡图呈现对谁的特征的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等活动,说出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等特征及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
【教学难点】:用科学的词汇对水的特征进行描述。
五、说教法和学法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水是什么样的》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水是什么样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存在形态和性质;2.学会探究水的特点和作用;3.发现水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和感受水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正确识别水的存在形态;2.学生探究水的特点和常见作用;3.学生认识水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学生深入学习并理解水的特性;2.学生能够举例子说明水在不同场合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利用多媒体或实物,向学生展示各种水的存在形态,例如:冰、水汽、河流、湖泊等;2.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这些都是什么?为什么它们不一样?2. 学习(25分钟)1.教师利用多媒体或实物,向学生展示水的化学式及基本组成,帮助学生理解water的含义;2.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和了解水的特性,例如:透明,和湿度;3.学生观察水的物理特性及现象,例如:挥发,散布,以及再沸腾和冷却过程;4.教师组织学生探究水的作用,例如:散热、航行、植物生长等,并与学生们一起讨论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3. 运用(20分钟)1.学生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水的存在,了解并说明水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2.学生们利用多媒体和展示板,展示他们发现的水的应用场所;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对当天学习内容做一个小结,并与学生一同回顾水的特性和常见作用;2.引导学生扩展学习,找寻学生感兴趣的水相关话题,例如:水污染,水资源等;四、课堂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如何,他们理解和识别水的形态、特性和应用是否正确和充分;如何给予有针对性的评分?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水是什么样的》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教案单元:第二单元《水》课题:《水是什么样的》课时:1 教材分析:本单元由三课组成,《水是什么样的》与后面两课呈递进关系,既包含探究物质科学的知识课程,又容纳技术与工程的制作学习,为中高年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水是什么样的》是在学习感官基础上的探究课程。
本节课对课程标准的落实为:2.1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本课以观察和体验为核心,联系生活,展开四个主要活动:1.交流生活中哪里用到水,意识到水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2.调用感官配合,分析找到水,配合气泡图,总结水的特征;3.把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感知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进一步认识水的特征;4.举例说出水有哪些用途。
着重在于指导学生利用感官的配合,分析并描述水的特征,引导学生借助气泡图总结观察特征,通过对比分类活动发现水的特征。
学情分析:1.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学生一般会直观地认识水的基本特征,而不会有意识地去研究水的物理性质,尤其是在用感官观察和语言表述水的特征方面。
2.知识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水的经验,了解水是可以流动的、透明的,并对于水的重要性也有一定的认识,但大多比较零散、不够深入,对透明和无色的概念不够清晰,还不能用科学语言进行描述。
3.发展潜质:按照探究的核心逻辑开展活动,引导学生用科学方法探究水的特征,用科学语言描述水的特点。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能够运用感官辨别哪一杯是水,并用科学语言初步描述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无固定形状、透明等特征。
2.科学探究: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水形态特征并用语言初步描述;通过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水的具体特征。
3.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水表现出探究兴趣;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水对人类的重要性,懂得节约用水。
重点: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等活动,说出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等特征及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水是什么样的》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水是什么样的》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能够简单描述水的三种形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水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水的三种形态。
三、教学难点
1.学生较小,对物质的认知较为模糊。
2.学生的描述能力仍有待培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让学生观察有关水的图片或幻灯片,并询问学生对水的认识、水的用途和水的基本特征。
引导学生慢慢了解水的相关知识。
2. 学习(20分钟)
通过用自来水、冰块、水气等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水的三种形态。
同时,教师通过解释和讲述,介绍水的颜色、味道、形态、用途等基本特征。
3. 练习(20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水倒入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水的形态变化。
同时,让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并与同伴分享。
4. 总结(10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出水的三种形态,并让学生描述并标注各自的特点。
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知识,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5. 课后作业
让学生观察家中的不同水源,分别描述其颜色、味道、形态以及用途等。
并准备下一课的学习材料。
五、教学评估
1.学生对于水的基本特征和用途了解的情况。
2.学生对于水的三种形态的理解情况。
3.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一年级苏教版科学水单元教学计划
一年级苏教版科学水单元教学计划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一年级苏教版科学水单元教学计划篇1一、教材分析:《科学》一年级上册由《我们都是科学家》、《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们是什么做的》、和《提出问题》五个单元组成。
本册教材以观察活动为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重视构建良好的活动结构,而且贴近儿童生活,适应学习主体的发展需求。
在科学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覆盖了三大领域:《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地球与宇宙、《它们是什么做的》——物质世界。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提出问题、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
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
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
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的重视。
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教材在活动设计中,力图从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等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选择自己探究的问题。
2、能以亲身经历来理解科学,并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的满足感。
3、通过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建立起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有生命物体的科学概念,使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知道生物有能够繁殖、长大、呼吸、吃东西、运动等几个基本特征。
4、过对植物的观察、分类,引导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了解植物的多样性,知道植物作为有生命物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两个不同类动物的观察以及对它们之间的比较,认识动物的一般特征。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四课水是什么样的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第四课水是什么样的
教学目标:
1、了解水有哪些用途。
2、会利用多种感官认识水。
3、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水。
4、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水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水、透明的玻璃杯、牛奶、白醋、糖水、不同形状的瓶子、滴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说:小朋友们,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
生1:
生2:
生3:
课件出示:生活中用水的图片。
二、实验
师说:1、这里有水、牛奶、白醋、糖水,你能找出哪一杯是水吗?
要充分运用的各种感官哦!(提示:多种感官指的是眼睛、鼻子、舌头、手等。
)生1:
生2:
生3:
2、你能描述水是什么样的。
提示:
眼睛看到什么?鼻子呢?舌头呢?手呢?
生1:
生2:
生3:
3、把同样多的水倒进不同的瓶子里。
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在不同的瓶子里,形状一样嘛?
4、用手接一接水。
你发现了什么?
5、把手握成拳头,在手背上滴水。
先滴一滴,过一会儿再滴一滴。
你又发现了什么?
三、总结
水有哪些特点?
水是无色(眼睛看)、无味(舌头)、无固定形状(实验)、会流动的液体。
四、说说大自然中的谁是怎么流动的。
课件欣赏。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单元 水 4 水是什么样的》_39
《水是什么样的》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水是什么样的》。
2、教材分析:本课来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水》的第4课。
水是学生生活熟悉的物质,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第一个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谈话的方式引入单元学习主题,激发学习的欲望。
第二个活动找一找那一杯是水。
找到水并不难,但他不是唯一目的,重要的是通过分析找到水的过程,启发学生用词语正确描述水的特征,并用气泡图的方法整理中心词,同时巩固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
第三个活动是把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感知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第四个活动是用手接水,在手背上滴水,形象认识水的流动。
后两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把学生对水的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科学方法的层次。
3、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锐,经过半年的科学教育,有了一定的课堂常规。
有较强的创新思维,所以在教授中,既要引导学生继续保持较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又要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好奇心。
引导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欲,让学生在学习科学常识的基础上,学习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
真正做到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真谛。
4、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等特征;(2)、通过把相同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在手背上滴一滴水活动,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可以流动的特征;(3)、学会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2)、能力目标:学会用正确的观察物体的方法来认识水,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水的性状。
通过实验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自然界中可以使用的水非常少,渗透节约用水意识。
5、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等活动,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特征及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教学难点:用科学的词汇对水的特征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式加以呈现。
2023-2024学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3-2024学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1.石头教学目标1.知道石头无处不在,了解石头的用途。
2.能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3.学会用气泡图描述石头的特征,开展结构性观察。
4.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给石头分类,运用分类结果,学会利用石头。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气泡图结构性观察、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难点: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对多块石头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课件、石头教学过程一、导入:初步了解石头及其用途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片,请看看它们是什么?(观看各种各样的石头及石制品图片)图片看完了,现在我要考考你们,这些图片中的内容都与一样物体有关,你们知道是什么物体吗?【设计意图】用猜一猜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并利用图片渗透石头的途。
大家的目光真敏锐,没错,就是石头(揭示课题:石头)其实刚才的图片,也为我们展示了石头的用途,你们发现了吗?能再总结下石头都有哪些用途吗?(造房子、铺路……)石头除了有用外,石头能不能用来玩呢?你们都是怎么玩石头的?二、学习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1.师:石头这么有多用途,还这么好玩,看来我们确实应该好好了解一下石头的特点。
2.怎么做才能了解清楚石头呢?(观察)3.该怎样观察?(学生说)都观察石头的什么呢?学生列举观察石头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观察,巩固上学期学过的观察方法。
4.(做为难状)哎呀!你们说了那么多,我都没记全?谁能想办法帮我记全这些内容?(写下来)5.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记录的确实是个好办法?怎么记,才能又快又清楚?学习气泡图法。
6.讨论记录的方法:(1)首先,在盒子中选一块石头,把要观察的石头的号码填在中间。
(2)颜色利用彩色点记录颜色。
(3)形状利用形状仓库比对,近似描述。
(4)大小比对实物图,确定大小。
(5)斑纹选择符合特征的项。
(6)表面利用五角星个数,表示光滑粗糙程度。
(7)如果有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4 水是什么样的》教案
《水是什么样的》教学目标:1.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等特征。
2.通过把相同多的水倒入不用的杯子中,说出水是没有固定的形状的特征。
3.在手背上滴一滴水等多种活动,说出水是可以流动的。
4.学会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等活动,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特征及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教学难点:用科学的词汇对水的特征进行描述。
用气泡图的方式展现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教学准备:白醋、水、牛奶、白糖水各一杯、尝味棒、不同形状的烧杯、相同的四个塑料瓶、若干水、红墨水、滴管、抹布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大家带来了一样东西,猜猜它是什么?(出示一杯水)2、在我们生活中哪里会用到水?举例说说?师:人生活离不开水,动植物生存也离不开水,既然水与我们有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水。
板书课题《水是什么样的》二、探究新知活动(一)用多种感官观察与比较,找一找哪杯是水。
水是什么样的呢?(水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初步感知)下面我们一起验证:3、出示四杯液体,让学生找出哪一杯是水。
4、带领学生一起用气泡图来一起总结水的基本特征。
(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方法,然后分小组活动,用眼睛观察,排除牛奶。
用鼻子闻气味,排除白醋。
用舌头尝味道,排除糖水)总结:水是无色的、透明的、没有气味的、没有味道的。
活动(二)将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透明瓶子中,观察水的形状的变化.5、出示四种不同形状的瓶子,让学生说说瓶子有什么不同?提出问题:如果把同样多的水倒入这些瓶子,水的形状会有什么变化?6、教师演示:将染成红色的水依次倒入四个瓶子中,组织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7、带领学生完善气泡图: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学生观察四个瓶子,找出它们的不同——形状不同。
学生观察水在不同瓶子中的形状,并用彩笔画出来。
)讨论得结论: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活动(三)握一握水,在手背上滴一滴水,感知书的流动特点。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水》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水》的内容主要包括水的性质、水的变化和水的利用三个方面。
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课,主要介绍水的性质。
教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入手,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特点,如透明、无色、流动性等。
教材还介绍了水与其他液体的区别,以及水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水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知道水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但他们对水的性质和特点的了解还比较肤浅。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限,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性质,如透明、无色、流动性等,能用水的基本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的性质和特点。
2.教学难点:水与其他液体的区别,水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总结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的性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水的性质的兴趣。
2.探究水的性质:(1)观察水的外观:学生观察水的外观,总结水的特点,如透明、无色等。
(2)实验探究水的流动性: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在容器中的流动,总结水的流动性特点。
(3)对比实验:学生进行对比实验,观察水与其他液体的区别,如糖水、盐水等。
(4)讨论水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水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不同表现。
3.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性质:透明、无色、流动性•特点:与其他液体对比•环境表现:自然界、生活中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参与度、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
一年级科学作业设计:第二单元 水《水是什么样的》
一年级下册作业设计与实施第二单元水4.《水是什么样的》一、设计依据本课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教学单元是世界是物质的,结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就是要求学生认识了解水的特点,并且能够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水的特点,在观察学习时,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水,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此外第一课学生还需要了解到水可以流动,流动的水具有力量这一特点。
水是地球上最为常见也十分重要的物质,构成了地球的一个圈层,引导学生认识水,也是认识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水的经验,对于水的重要性也有一定认识,但是大多比较零散,还不太能用科学语言来描述。
作业的设计是为了加深和巩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是很必要的教学手段。
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指出要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本课的作业设计要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
二、设计理念1.科学知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要求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在本课中需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水的特征,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并描述水的特征。
知晓水具有流动性、水没有固定形状。
2.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探究乐趣,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首先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然后用各种感官观察并辨认哪一杯是水,学生运用感官,用眼睛观察可以一眼就辨认出牛奶,因为牛奶是白色的,从而推出水没有颜色这一基本特征;运用鼻子,可以依靠嗅觉闻出哪一杯是醋,醋有酸味,用鼻子可以辨认出来,推出水没有气味这一特征;最后运用嘴巴,分别品尝两杯水,能够轻易尝出糖水,从而推出第三个特征,水没有味道,运用多种感官来探究水,加深学生对水的印象。
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水的基本特征,第三观察不同形状的杯子里的水的形状,知道水没有固定形状。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水是什么样的》说课稿
《水是什么样的》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水是什么样的》。
本单元是以饮用水作为单元主题,水是组成世界万物的重要物质,可以说我们的一切都离不开水,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水虽然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观察水的活动就是尝试着利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一些实验器材进行观察活动,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能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主要内容包括:(一)利用原有经验,通过眼看、鼻闻、舌尝等方法,辨认四种液体。
归纳出认识物体的一般方法,然后用这些方法去观察一杯水。
学生在观察时往往只关注结果,却不注意自己观察的方法,教师要把学生认识物体的经验上升到用科学方法的层次上,而且强调:不了解的物体,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
(二)通过观察各种容器中水的形状和流水,使学生发现水没有固定形状和容易流动的特点,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
(三)让学生比较水(液体)与木块、玻璃珠(固体)和空气(气体)有哪些不同。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确立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运用比较的方法辨别物体的特征。
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了解物质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能力目标: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征。
3.情感目标:愿意合作与交流。
养成全面细致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认为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比较水(液体)与木块、玻璃珠(固体)和空气(气体)有哪些不同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做了一定的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第一单元的探究活动后,已经对自己的感官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水的性质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这会影响到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的形成。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水》作业设计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水》作业设计单元分析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由《水是什么样的》、《玩转小水轮》、《盐和糖哪儿去了》三课组成水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质,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第一个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谈话的方式引入单元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欲望。
第二个活动是找一找哪一杯是水,找到水并不难,但他不是唯一的目的,重要的是要通过分析找到水的过程,启发学生用词语正确描述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并用气泡图的方法整理中心词,同时巩固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
第三个活动是把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感知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第四个活动是用手接水,在手背上滴水,形象认识水的流动。
后两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单元教材通览单元作业目标1.通过眼、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认识水的特点;2.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的因素;3.在实践中理解什么是溶解,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哪些物质不可以溶解在水中。
作业整体设计思路本单元的第1课和第3课均从科学概念层面入手,着力于帮助学生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知道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从概念建构上看,呈递进关系,帮助学生对水的认识一步步从具体走向概括,从零散走向完整,从而促进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初步认识。
第二课则从工程技术层面入手,针对第一课习得的科学知识“水可以流动,流动的水有力量”,让学生通过动手做,体会技术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便利、快捷。
而本单元有了以工程技术为主旨的第二课的加入。
使得单元的主题性更加明显,而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简单串联。
作业实施过程与策略作业批改方式作业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
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水》教案
第二单元水4.水是什么样的【课标对应】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的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了解人类对产品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低年段要求。
2.1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
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2.2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如沙和食用油等。
16.2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18.3工程设计需要考虑用的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教材分析】水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质,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第一个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谈话的方式引入单元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欲望。
第二个活动是找一找哪一杯是水,找到水并不难,但他不是唯一的目的,重要的是要通过分析找到水的过程,启发学生用词语正确描述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并用气泡图的方法整理中心词,同时巩固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水4.水是什么样的【课标对应】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的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了解人类对产品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低年段要求。
2.1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
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2.2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如沙和食用油等。
16.2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18.3工程设计需要考虑用的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教材分析】水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质,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第一个活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谈话的方式引入单元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欲望。
第二个活动是找一找哪一杯是水,找到水并不难,但他不是唯一的目的,重要的是要通过分析找到水的过程,启发学生用词语正确描述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并用气泡图的方法整理中心词,同时巩固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
第三个活动是把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感知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第四个活动是用手接水,在手背上滴水,形象认识水的流动。
后两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学情分析】通过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感官总动员》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用各种感官去观察物质的基本特征,了解了自然界中水的各种存在形式及颜色、状态、气味等。
本课教学中要重点通过活动让学生找一找哪一杯是水,找到水并不难,但他不是唯一的目的,重要的是要通过分析找到水的过程,启发学生用词语正确描述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并用气泡图的方法整理中心词,同时巩固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
学生具备初步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明确关键点后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等实验习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等特征。
2.观察、描述水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1.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和辨认哪一杯是水;2.观察不同形状瓶中水的形状,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3.用手接一接水,在手背上滴水,感知水具有流动性。
4.学会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特征的认识。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2.了解人类对产品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辨别等活动,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特征及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教学难点】用科学的词汇对水的特征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式展现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白醋、水、牛奶、白糖水各一杯、尝味棒、记录单、四种不同形状的瓶子、滴管、装有水的烧杯、红色水彩笔。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今天我们首先来做个看图猜谜的游戏,谜底只有一个字,你们猜是什么了?(出示图片:小河、海洋、雨水、小溪)2.提问:那你在生活中哪里地方用到过水。
3.小结:水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那你了解水吗?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水是什么样的。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调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谈谈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感知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用感官观察,认识水的基本特征1.在观察水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看你们会不会充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
2.首先我们可以一眼排除哪一杯肯定不是水?(学生观察并说出理由,从而认识到水看起来是没有颜色的,透明的)3.排除4号杯,接下来该如何判断?(引导学生依次通过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的方法,排除掉白醋和糖水,并认识到水闻起来没有气味,尝起来没有味道。
在学生进行尝和闻之前,教师应先教会学生如何科学的去闻和科学的去尝。
)4.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终于把水找出来了,同时也把水的特点找出来了,水有什么特点呢?和学生一起齐读水的基本特征。
5.带领学生一起用气泡图来总结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
[设计意图]选择牛奶、盐水、白醋、水四种液体,利于学生用看颜色、闻气味、尝味道的方法,调用多种感官进行排除与辨认。
在辨认过程中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法进行归纳整理水的基本特征。
三、将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透明瓶子中,观察水的形状的变化1.水还有哪些特征了,我们可以把它们倒进瓶子来研究,老师今天带来了四种的瓶子,谁来说说看它们的形状有什么不同?2.让水更漂亮,老师把它染成了红色。
如果老师把它倒进五角星的瓶子里,又倒入其它瓶子中,会有什么变化了?先来猜一猜。
3.把水倒进五角星瓶中,现在水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把它的形状画出来吗?再倒进三角形瓶子里,现在又是什么形状的,也画在你的记录单上。
再倒进其它形状的瓶子,并画出来。
提出问题:如果把同样多的水倒入这些瓶子,水的形状会有什么变化?4.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
5.老师带来一个球,老师把它放到瓶子里,它的形状会改变吗?6.带领学生完善气泡图并得出结论: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设计意图]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这个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点抽象,通过玩一玩、画一画的活动,形象感知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就呈现瓶子的形状,说明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四、握一握水,在手背上滴一滴水,感知水的流动性特点1.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把水倒来倒去,现在我们如果把水龙头打开,水会怎么样了?(水会流得到处都是。
)那你能抓住水吗?谁来试一试,尽你所能抓住水。
(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水抓不住,从边缘流下来了。
)2.小结:水会流动。
3.自然界中的水又是怎样流动的呢?我们用手背来模拟一下,把手背倾斜一些,我们在手背顶端滴一滴水,水会怎么流动呢?我们先来猜测一下。
4.学生利用滴管滴水,观察水的流动。
(通过视频了解滴管的使用。
)教师再次示范滴管的使用。
5.学生汇报。
6.带领学生完善气泡图:水会从高处往低处流动。
(欣赏自然界中水的流动。
)7.谁能根据气泡图来说说水的特征了?[设计意图]通过“手握水”和“在手背上滴水”活动,细致感知水具有流动性,从高处往低处流,完善对水的基本特征的认识。
【教学后记】5.玩转小水轮【课标对应】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的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了解人类对产品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低年段要求。
2.1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
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2.2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如沙和食用油等。
16.2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18.3工程设计需要考虑用的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教材分析】《玩转小水轮》是苏教2017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水》的教学单元中的第二课的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的范畴。
本课从工程技术层面入手,在学习了第一课认识水会流动的特点的基础上,教材通过“制作小水轮”,“让小水轮转起来”“流水能帮我们做什么”等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动手制作小水轮,并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认识流水的力量,进而关心和思考水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课着力点在技术领域,从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一个小水轮,到研究用水的力量让小水轮转得更快,在探究的过程中感知流动的水有力量。
在玩儿的基础上尝试探究让小水轮转得更快的办法,渗透对比实验的条件,在探究中发现,通过课堂中图片、视频的引入,让学生了解人类对水利资源的利用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
但一年级同学刚接触科学不久,动手能力、实验能力还比较薄弱。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流水有力量,水位越高,水量越大,小水轮转得越快。
[科学探究]1.能对小水轮如何转得快做出猜测并能用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测。
[科学态度]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知道流水的力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和危害。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流水有力量。
【教学难点】尝试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及相关视频。
[学生]小水轮玩具,铁架台,盛满水的水槽、空水槽、一次性杯子、烧杯、抹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