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鉴赏课教学一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鉴赏课教学一得

摘要:文学鉴赏课本质上是一种美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修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以丰富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总结、提炼了在高校从事文学鉴赏课教学工作的理论依据、具体做法和主要经验。

关键词:

文学鉴赏课;教学实践;人文素质

近年来,笔者主要在高校从事文学鉴赏课的教学工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实践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特殊性,制定出符合教学主体即大学生实际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学相长,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也有了一些真切的教学感受和体会。分述如下。

一、文学鉴赏课的教学依据

在高等院校除中文专业之外的其它专业开设文学鉴赏课,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文学修养、加强思想品德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其实质是一种美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其作用不可小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开展丰富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加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段话高屋建瓴,精辟地阐述了美育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的重要意义。这是开设文学鉴赏课的极为重要的理论依据。笔者认为,不论什么专业,都要有一些文化艺术方面的爱好和修养,这是建设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对人才的现实要求。文学鉴赏课,就是针对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重科学、轻人文”、“重专业、轻教养”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针对当代大学生文化修养、人文素质相对欠缺的实际情况而设置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只有经济和物质的追求,还应该有精神和价值的追求,这对于一个民族增强自己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科学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美育是一种熏陶,一种感发,一种对人的情感和精神起激励、净化和升华作用的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情感、趣味、气质、性格、思维、胸襟等等,并且可以引发人的创造潜能,塑造一种健全的人格。基于此,把侧重于情感教育、美育教育、价值观教育的文学鉴赏课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依据是非常充分的。通过教与学,使学生从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认识真善美、假恶丑;懂得什么样的人生价值理想可取,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取向可弃;从而感到心灵的震撼,得到性情的陶冶,受到文明的教育,学会做人的道理,涵养爱美之心。

二、文学鉴赏课的性质和教学内容

文学鉴赏课是一门既不同于中文专业的文学课,又不同于非中文专业的大学语文课的独立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主要教学对象是高校非中文专业(如理工、社会科学、艺术、经济等学科)学生。课程的性质决定文学鉴赏课教师,必须了解教学对象的文学常识等基本文学素质,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在正式进入教学之前,笔者都要在学生中进行一次民意测验。结果表明,大多数非中文专业学生对于中外文学常识、中外文学作品漠不关心,知之甚少,更不知道如何去欣赏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有些甚至认为阅读与专业无关的文学作品是浪费时间,毫无用处。可以说,在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上,属于“文盲”程度的学生不在少数。因此,开设文学鉴赏课不仅带有“补课”的性质,也具有引导功能。即,通过有效的补课,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对文学的想象力和欣赏能力,为他们已经习惯的工具理性的思维方式注入一些人文精神的因子,使他们在以后从事工作的过程中,多一些创新性和开拓性。这样的教学目的既有基础性的达标要求,也有长远性的发展设想。为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首先重视基础性的达标要求。因为教学对象的实际程度决定了这门课程的着眼点是普及,而不能比照中文专业的文学课那样过于精深,因此不能照单复制文学院文学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所以在考虑教学内容时,以通俗、简明、便于学生接受为原则。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还决定了它与大学语文课有很大不同,大学语文课的内容过分求全而失之琐碎,缺乏中心,作为一般性知识介绍尚可,作为文学鉴赏课的内容则显单薄,分散。所以在编排教学内容时,笔者以线索清晰、内容集中、重点突出为原则。这样,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以文学常识为面,以文学发展为线,以中外文学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经典作品为点,笔者编排了一套线索清晰、内容集中、重点突出、通俗简明、便于学生接受的教案,从而赋于文学鉴赏课以独立的品格。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笔者精心选择那些具有真情实感、具有较高艺术魅力和欣赏价值的经典作品篇目,特别是有意识地选择那些在文学史上有重大影响、具有审美意义和启迪作用的代表性作家的代表作品。

(一)通过欣赏优秀作家的经典名著,净化灵魂,升华精神

通过欣赏优秀作家的经典名著,使学生在了解文学常识的基础上,为作家的高尚人格和作品的情感力量所震撼、所感染,从而实现与作家心灵上的相通和共鸣,净化灵魂,升华精神,改善自己的为生之道。例如欣赏李白的诗歌,可以感到,李白在权贵面前是那样桀傲不驯,从来不肯弯下自己的腰:“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对朋友却满腔热情:“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在劳动者面前则更是非常谦恭:“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中国古代许多写景咏物的诗歌,现代不少抒怀记游的美文,外国许多描写日常际遇的随笔,或诗画交融,或情意酣畅,或耐人寻味,或幽默风趣,都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获得审美娱悦,增添高雅情趣,从而内化为文明的修养和向善的人格。

(二)通过欣赏中外优秀作家作品,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本质

中外文学史上许多作品,能启发学生体会人生的道理,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的本质,使他们受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这也是文学名著欣赏课的目的。中国古典

诗文里的格言警句,本身就明白说出了许多道理,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许多诗文通过读者的想象、引申,也能挖掘出它们的深刻内涵,中国现代文学名作如鲁迅的小说、钱钟书的《围城》等;西方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易卜生的话剧,雨果、巴尔扎克的小说等,无不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曲折演进的故事情节和冲突,昭示了鲜明的思想意义,折射出作家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

(三)对中外优秀作家作品鉴赏,有益于培养创新意识

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文学作品欣赏教育)与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联系紧密,往往能启迪和开阔学生心智,保证他们思维的求异性与创造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精神。杨振宁、马寅初、邓稼先、达·芬奇等科学家和艺术家,无不具备高深的人文素质和修养。所以在选择中外文学名作时,充分考虑到有利于活跃与丰富、完善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水平这一点,这也是良好的人文素质的明显表征。总之,精选那些易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欣赏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名作,可以点线相连,突出精品,有利于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三、文学鉴赏课的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以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大家都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这样富有说服力的事实,作为激励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精神资源和思想动力,从而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和欣赏方面的基本知识。这样,知道得多了,动力有了,也就学会了欣赏,审美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讲授与授课对象所学专业相关的文学鉴赏常识。力避面面俱到和浮光掠影。例如:摄影专业的学生比较注重画面和色彩感,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就要选择画面感和色彩感比较强的文学作品进行赏析。那些具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特点的古典或现代诗歌就比较适宜。摄影专业还开设短剧拍摄课,短剧拍摄必然要有剧本,所以,笔者就会提供剧本方面的有关材料进行重点解析。

(二)联系现实,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理解文学作品的真义

经典的文学作品经过时间沉淀,与当代社会有一定距离,不经过深入解读,难以产生真切共鸣。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会设计一些与时代、社会和人生紧密相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感受和欣赏文学作品。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入文本,深刻体悟作品。与此同时,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重点列举经典作家最有代表性、趣味性的人生经历和经典作品进行点评。这样处理,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作家的独特人生经历、个性特点和创作实际有一定了解,于潜移默化中为作家的人格所震动、激励,从而受到知识和思想的双重教育。

(三)课堂活动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文学鉴赏的主体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