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300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300字

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300字

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300字

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300字

书中的《范进中举》一文,深深地吸引了我。它主要讲述了范进在自己的持续努力和周进的帮助下,相继中了相公与老爷的故事。54岁的范进在考相公时巧遇学识渊博并且富有同情心的学道周进。他一看范进的考卷非常生气;二看,觉得还有玩味之处;三看,不禁拍案叹真乃千古至文也。于是周进将范进录为第一名,范进在54岁终于进学,做了相公!后来,他又瞒着老丈人胡屠户去考乡试,结果又高中举人,但是出人意料的结果却让他喜极而疯范进中举这篇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八股科举制度对古代文人的摧残,《儒林外史》正是通过这样一个个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当时残酷的法律和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与虚伪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300字相关内容:读后感言:儒林外史的读后感200字

本书中更生动地批判了科举制度造就了一批社会蛀虫,他们毒害着整个社会。如温州府的乐清县有一农家子弟叫匡超人,他本来朴实敦厚。为了赡养父母,他外出做小买卖,流落杭州。后来遇上了选印八股文的马二先生。

儒林外史读后感400字范文

《儒林外史》乃清代文人吴敬梓所作,以讽刺为主感,表现,反映了明清两代儒生的功名生活,也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下,文

人的心理观念的腐朽及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至今仍非常具有警世意义。

读后感言: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的读后感200字

一天的时间让我看完了《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整个心情沉浸在父亲的爱与后悔里,哀叹生命的神秘与偶然,亲情缘分的真挚与不舍,其中对人应该怎样活着的思考是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的。

关于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300字

女儿当然不是插曲,女儿是父亲的宿命,使生存和死亡,都足够平静,这是我读完这本书后仍记忆犹新的一句诗。无论自己的儿女健康与否,他们对于父母而言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永远无法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父母的宿命。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400字范文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是一本文集中的一个章节,虽说只是其中的一个章节,却让人看后,悲痛万分。他们一家本来是幸福的,可是幸福,却往往很短暂。

读后感言:文化苦旅的读后感200字

五年,然而他们曾经灿烂的文明,却或靠书籍,或依名胜建筑而永久的保留下来。当今日的我们再次去祭奠那些先祖的馈赠的时候,心情又是如何呢?我们之中又会有多少人还记得当年的种种呢?又有多少游人会对着苍老的墓碑,宏伟的楼阁去做跨越时。

关于文化苦旅读后感300字

要保存下一座藏书楼是极为不易的,它凝聚了一个家族的人世世代代的努力。明代嘉靖年间,一个叫做范钦的人开始了他的藏书之路。从此以后,世世代代,便谨遵先祖的遗命保护着它。

文化苦旅读后感400字范文

首先由于写期末论文的需要,写了读后感;又因为读文科的姐姐刚好购有《文化苦旅》,于是大致看了后,写了点该书读后感。虽然来不及仔细去揣摩但确实让我感触很深,尤其是《风雨天一阁》至今都使我记忆忧心。

附送:

关于儿童文学视域下的童年书写

关于儿童文学视域下的童年书写

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儿童文学视域下的童年书写

关于儿童文学视域下的童年书写

儿童文学视域下的童年书写的内容如下文

儿童文学不一定写儿童,写儿童的文学不一定是儿童文学。但童年依然是儿童文学的标志性素材和最重要的表现对象。

在儿童文学视域之下讨论童年书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论题。创作心态与童年经验之间充满复杂的交互主体性关系。我将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1指向理想和纯真的写作

儿童文学作为一种具有特定审美诉求和哲学基础的文类,它总是指向理想和纯真。因此,在儿童文学这里,最重要的不是事情的实相,而是事情该有的样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文学不真实,它追求的恰恰是更高的真实性。这是由童年的诗性特征决定了的。

因此,我们首先排斥了那些把童年的苦难作为存在的深渊来书写的作品。因为求真理的意志使人类趋向毁灭,而以儿童为读者这一目标关怀则会使我们敏感到诗意生存是人类永不会放弃的恒久梦想。

我们也排斥了那种以儿童视角为叙事策略,书写人类难言的处境的作品。因为在这样的作品里作家只将童年体验作为附属主题而呈现。而儿童文学的童年书写是以童年为主题的。童年本身即人类处境,童年既是内容,也是视角。

那么,为何童年具有诗性特征?因为无论是对三岁稚童来说,还是对耄耋老年而言,童年都是一种不可逆的时间性经验,是对生命原初的怀想。三岁的稚童在看到他一岁的照片时,他总是大声地说:看,这是我小时候。小学生读《窗边的小豆豆》时,充满了难言的感动: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因此,作家的童年书写总是充满了这种回忆的乡愁。

作家在写作童年时,生命已经过渡到了成年,当他确定他的写作要以儿童为读者时,他内心的童年就苏醒过来,而且无比活跃,因为他的童年将在重新叙述时复活,而且将在被阅读时永远地活着。所以,儿童文学作家在写作童年时,总是又欢喜,又惆怅。而且充满深深的爱怜之情。

由于童年是一种普遍性的生命经验,儿童文学理所当然是所有人都可能选择来读的书。不要为成人读童书而感到惊诧,要为之惊羡岁月的沧桑没有杀死他心中的梦想和童年。

2童年是我们自身

真正有生命力的创作,永远是一种与作家的内心生命密切相连的写作,永远是对人性充满理解力的写作。童年书写亦不例外。

当作家选择童年作为主题内容时,童年既是客体也是主体,既是作家观察的对象,也是作家个人的生命自省。童年不是外在物,童年恰恰是我们自身。

《梦想的诗学》中引用了这样一段文字: 童年并不是在完成它的周期后即在我们身心中死去并干枯的东西,童年就像他身体中的身体,是陈腐血液中的新鲜血液,童年一旦离开他,他就会死去。所以,巴什拉写道: 以其某些特征而论,童年持续于我们的一生 28。从现代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谈,童年是我们人性的原型,是我们的根性,我们现有的一切都与童年神秘相连,社会文化论文《儿童文学视域下的童年书写

因此,当一个作家选择童年作为写作的表现对象时,他实际上是与内心的儿童在对话,他是经由内心的童年而终于能够沟通当代的儿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曹文轩提出了追随永恒的命题,他说: 今天的孩子,其基本欲望、基本情感和基本的行为方式,甚至是基本的生存处境,都一如从前;这一切基本是造物主对人的最底部的结构的预设,因而是永恒的;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变化,实际上,都只不过是具体情状和具体方式的改变而已。曹文轩这一追随永恒的命题并不排斥对当代儿童生活的表现,他所强调的是人性基础,因而也就强调了儿童文学的创作是一种主体间性的创作。这个主体间性指的就是现在的自己与从前的童年、现在的自己与现在的儿童之间的对话性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