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卷第六章(参考答案)
中学教师资格证_教育心理学___第六章__知识的学习选择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_教育心理学___第六章__知识的学习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24059b9cdd88d0d233d46af2.png)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单项选择题1.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2.知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
A.客观描述 B.关键特征 C.主观表征 D.内在规律3.由于反映活动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A.形式 B.深度 C.复杂程度 D.数量4.由于反映活动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A.形式 B.深度 C.复杂程度 D.数量5.()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6.()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7.()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8.()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9.()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0.()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1.()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2.()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3.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和()两个亚类。
A.动作技能;动作技能 B.心智技能;认知策略C.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心智技能;操作技能14.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是()。
A.动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认知策略 D操作技能15.()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和自己的加工活动。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第六章 教学(上)题库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第六章 教学(上)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d1e4d63983c4bb4cf7ecd151.png)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第六章教学(上)题库一、选择题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2.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3.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 )。
A.教学B.课外活动C.社会实践D.校外活动4.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
A.基础地位B.中心地位C.主要地位D.重要地位5.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 )。
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D.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6.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D.夸美纽斯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 )。
A.孔子B.杜威C.昆体良D.思孟学派8.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
A.间接地获得知识B.获得间接经验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D.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9.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夫10.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A.基本部分B.基本内容C.基本途径D.基本阶段11.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生的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12.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材料和()。
A.熟悉教材B.分析教材C.巩固知识D.理解教材13.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 )。
A.获得直接经验B.进行科学实验C.进行社会实践D.学习间接经验14.“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A.知识的传授B.发展学生的能力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15.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总复习《第六章:教师与学生》大纲及习题(有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总复习《第六章:教师与学生》大纲及习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56d34cbe1e650e52ea9964.png)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总复习《第六章:教师与学生》大纲及习题(有答案)基本概念:教师;学生;师生关系基本问题:1.什么是学生,如何认识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学生是人,学生是具有社会性的人);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2.简析学生的社会地位(学生身份与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1)学生的身份与法律地位:身份:未成年的国家公民;国家宪法与民法、未成年保护法、教育法等。
(2)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权利: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个人隐私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等);受教育权。
;义务:受教育义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完成规定学习任务;遵守学校管理制度等。
3.什么是教师?教师职业的性质是什么?(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
(3)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教师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人,经师与人师)4.教师职业的特点(角色定位)有哪些?(1)人类文化的传递者(2)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示范者(4)管理者(5)研究者(专家型、研究型教师)(6)父母与朋友(良师益友)5.教师劳动的特点有哪些?(1)特殊的复杂性(2)独特的创造性(3)鲜明的示范性(4)显效的长期性。
6.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1)学科专业素养;(2)教育专业素养;(3)人格特征(魅力);(4)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7.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有哪些?爱岗敬业(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8.什么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一般包括角色关系和心理关系。
9.简析师生关系的相互作用模式与社会体系模式。
(1)相互作用模式(团体动力学;安德森的两类交互作用:控制型和综合型;勒温的三种领导方式:专制、放任、民主式)。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6 中学生心理辅导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6 中学生心理辅导](https://img.taocdn.com/s3/m/1393240b1711cc7931b716f2.png)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1.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为()A.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B.发展学生的能力C.提高学生的成绩D.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答案: A解析: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反复检查个人的衣服鞋袜是否整齐属于下列哪种强迫行为()A.强迫性洗手B.强迫性计数C.刻板的仪式性动作D.强迫性自我检查答案: D解析:略。
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获得正向的情绪结果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D.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答案: C解析: ABC理论中,A表示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表示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C表示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4.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的恐怖症被称为()A.广场恐怖症B.单纯恐怖症C.社交恐怖症D.泛化恐怖症答案: A解析: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对一件具体的东西、动作或情境的恐怖)、广场恐怖症(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旷野恐怖症(害怕路过旷野,严重时害怕路过任何建筑)、社交恐怖症(害怕出现在众人面前,特别是对于被人注意更为敏感)和闭室恐怖症(害怕较小的空间)。
5.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A.无心理疾病C.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D.寻求发展答案: B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其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6.下列哪种情况属于肯定性训练()A.呈现厌恶刺激B.消除敏感反应C.消除肌肉紧张D.请求他人为自己做某件合理的事答案: D解析:肯定性训练的目的是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
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请求他人为自己做某事,以满足自己合理的需要;(2)拒绝他人无理要求而又不伤害对方;(3)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7.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不包括()A.一般常态心理B.人格障碍心理C.轻度失调心理解析: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和严重病态心理三个等级。
高校教师资格证-江苏高等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大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高校教师资格证-江苏高等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大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4d35d692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c.png)
高校教师资格证-江苏高等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大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单选题]1一定社会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江南博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OOA.道德B.品德C.准则D.法律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一定社会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道德。
[单选题]2.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O oA.“好孩子”取向阶段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单选题]3.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O oA.道德认知B.道德观念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道德认知。
[单选题]4.把打架斗殴视为“英雄主义”、把尊敬老师视为“溜须拍马”、把包庇同学错误视为“珍视友谊”,这些错判是O出现问题。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道德动机D.道德观念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把打架斗殴视为“英雄主义”、把尊敬老师视为“溜须拍马”、把包庇同学错误视为“珍视友谊”,这些错判是道德观念出现问题。
[单选题]5.沟通-对话式说服教育是OoA.俯首听命式的接纳B.居高临下的教诲C.长者的权威D.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沟通-对话式说服教育是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
[单选题]6.突出“知”来开展说服教育的是OoA.指导-内省式B.过程-体验式C.践履-训练式D.榜样示范式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突出“知”来开展说服教育的是指导-内省式。
[单选题]7.关于说服目标,说服错误的是O oA.说服目标要统一B.说服目标要有梯度C.说服目标要从小目标切入递升为大目标D.说服目标的确定是说服教育的第一个环节参考答案:A[单选题]8,()是人们对道德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关系的行为准则认识的反应。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动机D.道德观念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道德观念是人们对道德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关系的行为准则认识的反应。
教师资格证考试 第6章(真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 第6章(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df284e68caaedd3383c4d3bc.png)
• 单项选择题 • 1、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探索,创 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 教学方式是 A实验法;B发现法 C情景教学法;D演示法
2009-04
• 2、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 A教学原则 B教学目标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2009-04
• 3、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 A维持课堂纪律 B教师人格力量 C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D明确教学目标 2009-04
• 材料分析题 • 近三次——无
• • • •
判断改错题 15《大教学论》的作者是杜威( ) 16阅读、写作、运算属于智力技能范畴( ) 2010-04
• 简答题 • 17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 • 2010-04
• • • • •
论述题 18试述教学过程的规律 2009-04 19论述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 2009-10
• 4、提出先行组织者策略,源于 A奥苏贝尔 B布鲁纳 C皮亚杰 D杜威 2009-04
• 5、“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A孔子 B柏拉图 C夸美纽斯 D维果茨基 2009-10
• 6、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它 符合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理论联系实际 D启发性 2009-10
• 多项选择题 • 11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包括 A作业 B辅导 C讲座 D补课 E参观 2009-10
• 12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有 A了解学生的需要 B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C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 D建立教室常规 E维护教师尊严 2010-04
• • • •
名词解释 13教学组织形式 14教学方法 2009-10
• 7、有效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A教学方法 B教学目标 C教学原则 D教学过程 2009-10
高校教师资格证-江苏高等教育学-第六章-高等学校课程
![高校教师资格证-江苏高等教育学-第六章-高等学校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104916d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1a.png)
高校教师资格证-江苏高等教育学-第六章-高等学校课程[单选题]1.下列属于多元教育课程的特征的有()。
A.强调知识(江南博哥)本身就是目的B.其核心是理智的培育C.从统一知识转向多样知识,从已知信念转向未知领域,从知识本身转向知识探究,是新课程体系与旧课程体系的主要区别。
D.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程结构状态,所有的活动都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它以学习项目为载体,生成一种跨学科的探究状态。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多元教育课程的特征有: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程结构状态,所有的活动都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它以学习项目为载体,生成一种跨学科的探究状态。
[单选题]2.基于高深学问的大学课程从理论上说有三个特征,不包括()。
A.知识的专业性强B.包含对未知领域的探究C.面向少数精英人群D.面向普通大众教育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基于高深学问的大学课程从理论上说有三个特征包括知识的专业性强、包含对未知领域的探究、面向少数精英人群。
[单选题]3.下列属于单纯的通识教育课程,在整个课程结构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的是()。
A.多学科交叉课程B.文化素养课程C.科研项目课程D.专业课程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文化素养课程属于单纯的通识教育课程,在整个课程结构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
[单选题]4.《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原则上多少年修订一次()。
A.10年B.5年C.1年D.3年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原则上10年年修订一次。
[单选题]5.进行课程评价,首先要()。
A.确定评价主体B.确定评价对象C.制定评价过程D.制定课程评价标准和方式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进行课程评价,首先要制定课程评价标准和方式。
[单选题]6.美国斯坦福大学以舒尔曼为首的“关于教师专业性的专门小组”特别强调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是()。
A.专业知识B.教学设计的知识C.教育教学理论知识D.教学管理知识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美国斯坦福大学以舒尔曼为首的“关于教师专业性的专门小组”特别强调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是教学设计的知识。
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六章综合练习(选择题)
![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六章综合练习(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b96c3e65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f.png)
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六章综合练习(选择题)(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六章综合练习(选择题)一、单选题1.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 )A.儿童中心说B.遗传决定论C.环境决定论D.教育论答案:B2.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 )A.预见性B.目的性C.创造性D.选择性答案:C3.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是( )A.生长B.发展C.成长D.成熟答案:D4.“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发展的(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互补性答案:A5.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答案:A6.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答案:B7.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C8.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提出来的A.互补性B.阶段性C.顺序性D.不平衡性答案:D9.人的生理成熟的标志是( )A.性机能成熟B.独立思考能力C.个性形成D.较稳定的自我意识答案:A10.布鲁姆通过大量研究表明,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 )A.胎儿期B.5岁之前C.6—11岁D.青春期答案:B1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B.决定因素C.物质前提D.无关因素答案:C12.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充分说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条件A.后天学习和训练B.遗传素质C.教师教学水平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答案:D13.“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 )A.华生B.格塞尔C.高尔登D.洛克答案:C二、多选题1.人的自然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人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社会遗传B.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C.人具有生物属性和生理属性D.人具有相互依存性E.人具有道德性和交往性答案:BC2.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 )A.主体活动的创造性B.主体活动的计划性C.主体活动的预见性D.主体活动的目的性E.主体活动的选择性答案:ABCDE3.人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表现为( )A.个性包含共性B.个性排斥共性C.个性通过共性表现出来D.个性寓于共性之中E.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答案:AE4.身体的发展包括( )A.个性特征的发展B.体质的增强C.肌体的正常发育D.社会性的发展E.成熟程度答案:BC5.人的心理成熟的表现为( )A.独立思考能力形B.性机能成熟C.较稳定的自我意识形成D.身体发育正常E.个性形成答案:ACE6.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表现为( )A.同一方面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不同B.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不同C.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D.不同儿童的个性心理倾向不同E.不同时代儿童成熟年龄不同答案:BCD7.下列哪些现象属于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A.盲人一般听觉灵敏B.数学成绩好的儿童语文成绩却很差C.失去双手人的人可以用口来写字D.早慧的儿童常常晚年平常E.坚强的意志能帮助人战胜肢体残缺答案:ACE8.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发展的( )A.方向B.范围C.各个方面D.性质E.程度答案:BE9.社会关系影响人发展的( )A.方向B.范围C.程度D.速度E.性质答案:AE10.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有( )A.洛克B.华生C.格塞尔D.康德E.高尔登答案:AD。
教师资格证考试7.第六章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教师资格证考试7.第六章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69a6835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0.png)
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02
德育
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 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 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的积极认识、体验 和实践,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品 德的教育活动。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 ,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劳动教育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树立正确的劳 动观念,尊重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
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通过日常的劳动实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基本的劳 动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通过参与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 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劳动教育的方法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劳动活动
如校园环境整治、植树造林、社区服务等。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如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结合实验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实验器 材的清洗、整理等劳动活动。
开展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劳动教…
如组织学生开展手工制作、烹饪等技能比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 实践。
教师资格证考试-第六章-全面 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目
CONTENCT
录
• 全面发展教育的概述 • 德育 • 智育 • 体育 • 美育 • 劳动教育
01
全面发展教育的概述
定义与目标
定义
全面发展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以全面提高学生德、智、体、 美、劳等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使 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
2022年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健知识与能力》新版中级复习题(有答案)
![2022年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健知识与能力》新版中级复习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207310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1c.png)
2022年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健知识与能力》新版中级复习题(有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第一部分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个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
1、( )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特殊要求。
A.生活教育B.安全教育C.保教结合D.鼓励教育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保教结合”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特殊要求,它是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而提出的。
2、按照布鲁姆等人教育目标分类的观点,“了解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属于( )。
A.情感目标B.认知目标C.动作技能目标D.行为目标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第六章教学活动的组织于实施中的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布鲁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布鲁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等三大领域,并从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立了一系列目标序列,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面。
题中“了解”是查看幼儿的认知技能,所以为认知目标。
3、幼儿园教育评价中最基本的评价方法是( )。
A.观察法B.问卷法C.测验法D.成长记录袋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观察法是幼儿园教育评价中最基本的评价方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评价对象行为进行系统和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并对观测结果做出评定的一种方法。
4、渴望同伴接纳自己,希望自己得到老师的表扬。
这种表现反映了幼儿()A.自信心的发展B.自尊心的发展C.自制力的发展D.移情的发展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5、教师通过实物引导儿童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丰富感性知识,扩大眼界,锻炼感知觉,该教师运用了( )。
A.观察法B.演示法C.示范法D.范例法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教师通过各种直观教具和实物使得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属于演示法。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概论习题(有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概论习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4c021755270722192ef74f.png)
第五章课程理论一.判断题1.在英语世界里,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
(√)2.《学记》中关于课程的说法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功夫、大立课程”等。
(x)3.从辞源学的角度看,当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时,其原初含义即为“在跑道上跑”,其引伸含义即为“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获取活生生的经验或体验的过程”。
(x)4.课程是“学习的内容及其进程”,这是将“课程”作为动词性理解而得出的定义。
(x)5.传统的学科课程是将“课程”作为名词使用的突出代表性课程范式。
(√)6.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使用逐渐由动词转向名词。
(x)7.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与教材内容有冲突的经验,我们不能将它视为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
(x)8.中国的“六艺”与西方的“七艺”是学科的萌芽。
(√)9.活动课程的最大优点在于教育过程便于组织并提高了教学效率。
(x)10.活动课程最早可追溯到杜威身上。
(x)11.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深刻阐述了儿童的心理经验与知识的逻辑结构之间的关系。
(x)12.杜威的活动课程理论彻底否定了学科课程或逻辑经验的教育价值。
(x)13.课程的选修制最先始于大学。
(√)14.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是“共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15.隐性课程对受教育者而言都具有正面的教育意义。
(x)16.最早涉及隐性课程研究的教育家是克伯屈。
(x)17.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属于教育中的显性课程。
(x)18.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之目的是使人更加自由,更富有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19.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强调教学活动中的过程,而否定活动中的一切目标。
(x)20.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因此课程并不总是先于教学过程而编制好的。
(√)21.加涅认为,人类的学习按复杂程度分为8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连锁学习、言语连锁学习、辩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
(√)22.学习者的年龄越小,课程的编制更应该考虑和侧重课程的心理组织。
2016年下教师资格证第六章练习题
![2016年下教师资格证第六章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9e9fc03ff00bed5b9f31d4e.png)
第六模块中学生心理辅导一、单项选择题1. 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
A. 健康的人格B. 健康的习惯C. 健康的心理D. 健康的生活习惯2. 下列不属于健康概念的是()A. 自我意识正确B. 获得他人肯定C. 心理健康D. 社会适应良好3.正确的健康概念是()A. 没有疾病B. 身体强壮C. 不但身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D. 心理素质高4.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
A. 心理障碍学生B. 多数正常学生C. 重度心理健康问题D. 大多数学生5. 学校心理辅导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经常逃学的学生、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更适合于进行团体辅导B. 个别辅导是以少数学生为对象,以矫治辅导为主,属补救性的辅导C. 团体辅导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一预防辅导为主D. 学校心理辅导有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这两种主要方式6. 学校心理辅导主要服务的人群是()A. 正常学生群体B. 特殊学生群体C. 有心理问题的学生D. 极个别学生7. 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A. 社会适应B. 社会化人格C. 精神面貌D. 精神状态8.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体潜能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 应有的责任感B. 积极的社会功能C. 应有的义务感D. 应有的道德风貌9. 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
A. 开发潜能B. 寻求发展C. 个案辅导D. 学会调适10. 健康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拥有健康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应包括()A. 躯体健康B. 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C.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D.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11. 教育中推行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的哪一层面的标准提出的()A. 非病状态B. 良好适应状态C. 理想状态D. 正常状态12.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学》复习试卷(第六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书院产生于()
A、汉代
B、唐代
C、明代
D、近代
2、世界第一所世界师资培训学校产生于()
A、1681年
B、1781年
C、1881年
D、1901年
3、教师最基本的角色是()
A、指导者
B、管理者
C、评价者
D、传授者
4、教师良好的人品属于教师素质中的()
A、一般综合修养
B、学科专业修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5、教师为人师表属于教师素质中的()
A、一般综合修养
B、学科专业修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6、8—9岁的学生属于()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初期
7、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发球主观能动性的()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主动性
8、教学相长属于师生关系中的( )
A 、道德关系
B 、心理关系
C 、教育关系
D 、教学关系
9、教师的劳动本质上是( )
A 、简单的脑力劳动
B 、半劳力劳动
C 、传递知识的劳动
D 、精神生产的劳动
9、教师的劳动手段具有( )
A 、工具性
B 、复杂性
C 、主体性
D 、长期性
二、 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2. 教师的专业功能表现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3. 教育科学知识是专业素养的基础,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育学是教师应掌握
的基本的教育学科。
4. 教师的教育专业能力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三、 判断说明题(每题5分,共15分)
1.学生是船,教师是舵手;
答:错误。
(1)它只强调了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2)忽略了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3)过分扩大了教师的作用。
2、学生是太阳,教师是地球。
答:错误。
(1)只强调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2)忽略了学生也是教育的客体和教师的主导地位;(3)过分扩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学相长。
答:正确。
(1)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2)学生的学可以促进教育的教;(3)教与学、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促进的。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5分)
1.教师的专业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专业功能与专业伦理;
(2)专业知识和技能:
(3)专业训练和资格;(4)专业自主;
(5)专业组织和专业团体;(5)专业地位。
2.教师如何做好诊断者?
(1)教师要掌握一系列关于人的知识;
(2)教师要掌握一系列诊断的工具和方法;
(3)教师要多做诊断和评价的工作。
3.教师如何做好指导?
(1)了解学生发展的知识;
(2)要有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态度;
(3)要懂得思想指导、行为指导、心理指导的方法和知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4)建立学习、生活和心理辅导机制;
(5)教师要善于自主学习、保持心理健康和身心快乐。
4.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哪些?
(1)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相关的知识;
(3)学科发展的历史和趋势;
(4)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5.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哪些?
(1)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
(2)先进的教育理念;
(3)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4)较高的老师专业能力。
6.教师职业道德分为哪三个层次要求?
(1)“师德底线”是师德的最低要求。
(2)“师德准则”是师德的第二层要求;(3)师德高标是师德最高层次表现。
7.骨干教师成长四阶段理论是什么?
(1)准备期;
(2)适应期;
(3)发展期;
(4)创造期。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
A、从教师的角度说,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被领导者;
B、学生自身具有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
(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B、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
(3)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三种表现:A、自觉性;B、独立性;C、创造性。
(4)两种错误的学生观:
A、教师中心论:学生是船,教师是舵手;
B、儿童中心论:学生是太阳,教师是地球。
2.论述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1)师生互动:A、关注师生交往和相互影响过程,只有对过程分析,改进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B、教师层面要尊重学生、对学生积极期待,关注学生全体;C、学生层面学生积极主动,理解教师。
(2)师生对话:A、需要各方放弃权威的地位,相互持平等的态度;B、思想的交
流,通过讨论和往返使思想趋向正确,决策趋向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