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平均速度的测量、计算速度

合集下载

《测量平均速度》速度计算法,轻松掌握

《测量平均速度》速度计算法,轻松掌握

《测量平均速度》速度计算法,轻松掌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无论是汽车行驶的速度、运动员奔跑的速度,还是物体下落的速度,了解如何准确地测量和计算平均速度都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什么是平均速度?又该如何测量和计算它呢?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平均速度的概念。

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简单来说,就是用总位移除以总时间。

假设一个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从 A 点移动到了 B 点,A 点和 B 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Δx,物体从 A 点移动到 B 点所用的时间为Δt,那么这个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v 就可以用公式 v =Δx /Δt 来计算。

接下来,我们看看如何实际测量平均速度。

在实验中,我们常常会用到一些测量工具,比如尺子、秒表等。

以测量一个在直线轨道上运动的小车的平均速度为例。

我们先在轨道上确定好起点和终点,并使用尺子测量出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位移Δx。

然后,让小车从起点出发,同时启动秒表开始计时,当小车到达终点时,停止秒表,记录下所用的时间Δt。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我们可以进行多次测量,然后取平均值。

比如,让小车在相同的轨道上运行三次,每次都记录下位移和时间,然后分别计算出每次的平均速度,最后将这三次的平均速度再求平均值,这样得到的结果会更加接近真实值。

在测量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

比如,测量位移时,尺子要与轨道平行,读数要准确;使用秒表时,要操作熟练,确保计时的开始和结束准确无误。

另外,如果物体的运动不是直线运动,而是曲线运动,那么测量平均速度就会稍微复杂一些。

这时候,我们需要将曲线运动分解为多个小段的直线运动,分别测量每个小段的位移和时间,然后计算出每个小段的平均速度,最后再综合考虑整个曲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再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个人跑步的平均速度。

可以选择一段固定的路程,比如 400 米的跑道。

让这个人从起点开始跑,用秒表记录下他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

9初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

9初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学生姓名___________学科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教师姓名___________平台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_1.通过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类比,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2.通过对学生的视觉刺激,促进学生对平均速度的有效记忆。

3.通过视觉类比法,引导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激发解决相关问题的潜能。

1.测量平均速度2.知识对比例1:某同学百米赛跑成绩为10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他每秒通过的路程是10mB.他赛跑时做匀速直线运动C.他在百米内平均速度为100m/sD.他在冲刺时的速度可能大于10m/s 解题思路:平均速度的理解例2: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0.1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1所示,则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图1 解题思路:平均速度的公式:V=S/T例3.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秒内通过5米的路程,接着静止5秒,再在5秒内通过10米的路程,物体在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A.1米/秒B.15米/秒C.2米/秒D.1.5米/秒解题思路:平均速度的公式:V=S/T例4.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大觉。

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

在整个赛跑过程中()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B.兔子的平均速度大C.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解题思路: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公式:V=S/T例5.一个人骑自行车沿着平直的公路行驶,第一秒内通过的路程是1m,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三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m,则()A.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C.3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D.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解题思路:平均速度的公式:V=S/T例6.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用时6s,后50m用时7s,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明前50m的平均速度是7.14m/sB.小明后50m的平均速度是8.33m/sC.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69m/sD.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74m/s 解题思路:平均速度的公式:V=S/T例7.小明骑自行车去上学,他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4m/s,他感觉要迟到了,便以6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那么他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m/s B.4.8m/s C.5m/s D.6m/s 解题思路:平均速度的公式:V=S/T当堂小结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测平均速度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测平均速度

第三节测平均速度要点精讲一、平均速度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s Vt =二、平均速度的测量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s Vt =3.实验过程:(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低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4)根据公式:sVt=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

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4.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5.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相关链接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与选定的时间或位移有关,不同时间段内或不同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必须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对应哪段时间内或哪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不指明对应的过程的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

典型分析1.“龟兔赛跑”新传: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道路向同一目标前进,兔子半途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离目标很近了,撒腿就跑,结果龟兔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这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B.在这段路程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C.在兔子睡觉前一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不相等D.无论如何,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龟的平均速度【答案】D【解析】在兔子睡觉之前,兔子和乌龟运动的时间相同,乌龟通过的路程少,所以兔子的平均速度大;在整个过程中,兔子和乌龟通过的路程相同,用的时间相同,所以兔子和乌龟的平均速度相等;因此ABC说法正确;D的说法错误。

2.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于2010年5月1日拉开帷幕。

同在N城工作的小王和小林结伴自己开车一起去看世博会。

如图所示为他们在某一十字路口等红、绿灯后再次启动过程的频闪照片。

平均速度的测量

平均速度的测量

对未来平均速度测量方法与技术的展望与设想
多源融合测量
未来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将趋向于多源融合,即综合利用不同传感器和测量技术的优势,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测量 结果。
智能化测量系统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平均速度测量系统将更加智能化。通过引入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对测量 数据的自动处理、分析和预测,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平均速度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描述物体运动状态
平均速度可以描述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位移内的运动快慢和方向。
计算物体位移
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和所用时间,可以计算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
预测物体运动趋势
根据平均速度的变化情况,可以预测物体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运动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 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例如,在交通工程中,可以通过测量车辆的平均速度来评估道路通 行能力和交通拥堵状况。
能、技巧具有重要意义。
测量方法
通过计时器记录运动员在特定距 离内的运动时间,然后利用公式 “总距离/总时间”计算平均速
度。
应用场景
田径、游泳、自行车等体育项目 的比赛中,裁判员需要对运动员 的平均速度进行测量,以确定比
赛结果。
物流运输中的平均速度测量
测量方法
通过记录物流运输工具在特定时间段内行驶的总距离 和所需时间,利用公式“总距离/总时间”计算平均 速度。
微型化与便携式
为了满足更多应用场景的需求,未来平均速度测量设备将趋向于微型化和便携式。这将使得测量设备更 加易于携带和操作,为科研、工业等领域带来更多便利。
THANKS
感谢观看
数据分析 1. 计算每次实验的平均速度,并求出所有实验的平均速度值。
2. 通过比较每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及原因。

【八年级】平均速度的测量

【八年级】平均速度的测量

【八年级】平均速度的测量【名师解读】八年级物理精品导学学案(北师大版)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第四节平均速度的测量调查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2.过程与方法体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全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询问指导物理宫殿1.正确使用秒表测量时间(1)认识秒表的功能键各种秒表一般有三个基本功能:启动、暂停和归零,如图3.4-1所示。

秒表的中间按钮是启动和暂停键,下一个按钮是归零键图3.4-1(2)如何给机械秒表上发条秒表分为机械秒表和电子秒表两类.电子秒表使用的是纽扣式电池,机械秒表在用之前要先给它上发条.上发条的方法是:旋动秒表中间按钮的顶端,听到“嗒、嗒……”的声音.在每次使用结束后应让机械秒表继续走动,以使发条放松.(3)使用秒表的方法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旋转;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4)秒表读数法首先弄清大表盘、小表盘每大格、每小格表示的时间.秒表的最后读数为小表盘读数与大表盘读数之和.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方法2用秒表测出物体在某路程上运动的时间,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利用了=求出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3.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简单的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一般用表格呈现)、实验结果.在实验报告的后面还可以提出问题并对本实验提出意见和建议.【例1】小明和同学们用棉线、磅秤、秒表、火柴、一盘新的蚊香、蚊香架等设备测量蚊香的平均燃烧速度。

他们设计了以下步骤。

请填写:(1);(2)将蚊香放在蚊香架上,点燃5分钟(即T1),如图3.4-2所示;(3);(4)使用公式=找到蚊香的平均燃烧速度,表达式为=下一步,他们将讨论;(5)根据蚊香燃烧的速度能否算出剩余蚊香还能燃烧多长时间?如果能,其字母表达式为t2=;(6)根据测量结果,你能计算出从晚上10点到早上6点需要燃烧多少盘蚊香吗?如果是,则字母表达式为n=图3.4-2请帮助小明和他的同学设计一个数据表,并填写要测量的物理量思路与技巧利用=,用棉线和刻度尺测出一盘新蚊香的长度,以及点燃一段时间后剩余长度,即可算出平均速度.然后又可根据t=算出剩余蚊香燃烧的时间.答(1)使用棉线和天平测量新蚊香的长度,如L(3)再用棉线和刻度尺测出剩余蚊香长度为l1(4)=(5)能t2=t1(6)能量N=或N=实验表格:学期目蚊香全长l(cm)燃烧时间t1(min)剩余长l1(cm)燃烧速度(cm/min)残余燃烧烧时间T2(分钟)每晚使用蚊香时每晚使用的t房间(分钟)蚊香数N(磁盘)数值【例2】(武汉市中考试题)在“测量汽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3.4-3所示的实验装置:汽车从斜坡顶部以刻度(分度值为LCM)从静态,图中的圆圈是车辆到达a、B和C时电流表的显示(数字分别代表“小时:分钟: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在实验中,为了便于计时,斜面的坡度应减小(填写“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cm;tbc=s;vac=m/s.图3.4-3(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填“大”或“小”)思路和技巧(1)速度的计算公式=;(2)斜坡坡度越大,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越不易计时;(3)要回答的三个问题涉及三个不同的物理量,研究对象也不同。

【高中物理DIS通用实验】实验7:平均速度的测量

【高中物理DIS通用实验】实验7: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七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目的
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掌握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实验原理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s/t,s为时间t内的位移。

实验器材
朗威DISLab、计算机、DISLab力学轨道及配套小车、挡光片等附件。

实验装置图
见图7-1。

图7-1 实验装置图
实验过程与数据分析
1.使用DISLab力学轨道附件中的“I”型支架将两只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力学轨道一侧,将光电门分别接入数据采集器的第一、二通道;
2.将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设定为0.5m;
3.将轨道的一端调高,在小车上安装宽度为0.020m的“I”型挡光片(图7-2),调整光电门的位置使小车及挡光片能够顺利通过并挡光;
图7-2 在小车上加装挡光片
4.打开“计算表格”,点击“变量”,启用“挡光片经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功能,软件默认变量为t12。

定义“s”为两光电门传感器之间的距离,输入固定值0.5m;
5.点击“开始”,令小车从轨道的高端下滑,使挡光片依次通过两光电门;
6.保持小车从同一位置下滑,获得多组数据。

注意操作中不要发生误挡光;
7.点击“公式”,调用力学公式库中的“平均速度”公式,正确选择公式变量,得出实验结果,点击“求平均”,计算出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图7-3),单位是m/s。

图7-3 平均速度测量实验结果。

第三章 第3-4节 速度与平均速度的测量

第三章 第3-4节 速度与平均速度的测量

课程解读一、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初步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②初步了解瞬时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③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使学生体会实际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减速运动过程,建立解决运动问题先画示意图明确物理过程的习惯。

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②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正确、实事求是的记录测得的数据的作风,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二、重点、难点:重点:正确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应用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基本技能:会用钟表测量时间。

常考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中考中约占2—3分。

知识梳理1.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 平均速度:表示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用v 表示平均速度,用s 表示路程,用t 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是:t s v。

瞬时速度:汽车在一般的公路上行驶时,驾驶室的速度计(汽车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计的特点:在不停的摆动)显示的是汽车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子弹或炮弹冲出枪口或火炮口时的速度。

物体在极短时间内的速度(即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就叫做瞬时速度。

确定瞬时速度的方法。

(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2. 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原理:t s v。

● 实验器材:停表和刻度尺● 实验过程: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 拓展:测量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汽车或火车的平均速度为了安全,测量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可以在操场进行。

八上物理人教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八上物理人教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 保持较小的坡度,在斜面的底部或中部固定金属片。

s1


s2
实验步骤
1.使倾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 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 间tl,把小车通过的路程s1和所用的时间t1填入表中。
车速表:一般叫车速里程表,是实时 显 示 汽 车 时 速 的 仪 表 , 单 位 是 km/h , 一般在驾驶位置正前方。
车轮在转动过程中会形成脉冲信号,根据 这个信号和车轮半径就可以测算出汽车当 下的运动速度。
用刻度尺 测出运动
路程
用停表测 出运动时

测量 小车 计算 运动 时的 平均 速度
平均速度在不 体会 同时间内或不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1.能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所
用的时间,并根据公式
v=
s t
,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
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要测量路程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要测量时间可以用
秒表直接测量,那么有没有直接可以测量速度的工具?
没有,只能间接测量。
v=
s t
实验结论: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在不同的路 程上小车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同,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 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 思考讨论: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
2.为什么说到物体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 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不同路段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均速度是____________

+
1
2
设上、下半程的路程各为s,则对应的时间分别为:
t1=


、 t2=
1
2
由平均速度公式推出结果如下:


= =
2
1+2
=
2


+
1 2
=
212
1+2
3. 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50m,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
4s,通过后一半路程用了6s,则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
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0.2s。
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
度v1=0.35m/s。
s1=0.70m
t1=2.0s
v1=0.35m/s
②测量上半段的平均速度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
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
属片的距离s2=0.35m.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
滑过斜面上半段s2所用的
如果障碍物质是运动的物体,超声波测量仪还可以测出物体移动的速度。
二、扩展实验:用位置传感器测速度
03
PART
课堂小结
二、扩展实验:用位置传感器测速度
测量
速度
测量平均
速度
现代测速
s
测量原理: v
t
测量的物理量:长度s、时间t
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
用位置传感器测速
雷达测速
二、扩展实验:用位置传感器测速度
实验目的
①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
②测量人的手掌移动时速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器材
位置传感器、小车、斜面、计算机等。
二、扩展实验:用位置传感器测速度

AA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AA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间接测量法
定义
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测量其他物 理量,如加速度、位移等,再利
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
描述
在实验中,可以使用加速度计、 位移传感器等工具,测量物体的 加速度或位移,再通过公式计算
平均速度。
适用范围
适用于无法直接测量物体运动路 程和时间的情况,可以通过测量
其他物理量来推算平均速度。
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测量
案例三:飞机飞行的平均速度测量
总结词
飞机飞行的平均速度可以通过机载设备和地面雷达进 行测量,是评估航班效率和安全性能的重要参数。
详细描述
飞机飞行的平均速度可以通过机载设备如飞行数据记录 器和气象雷达进行测量。这些设备能够实时监测飞机的 位置、高度、速度和气象条件等信息,并提供给地面控 制中心进行分析。此外,地面雷达也可以追踪飞机飞行 轨迹并计算平均速度。飞机飞行的平均速度对于评估航 班效率和安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极端天气条件 下,飞行员需要了解飞行速度和风速等信息以做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如 计时器、直尺、小车、滑 轮等。
实验场地
选择一个平坦的场地,确 保没有障碍物和危险因素。
安全措施
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和教 师的安全,如佩戴护目镜、 手套等。
实验过程
实验设置
将小车放在滑轮上,调整滑轮高度,使小车从同 一高度自由下滑。
计时测量
使用计时器记录小车下滑的时间,同时使用直尺 测量小车下滑的距离。
定义
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测量是指借助现代科技设备和软件,如GPS、 运动追踪技术等,来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描述
在实验中,可以使用GPS设备或运动追踪软件,记录下物体运动的 路程和时间,然后通过相关软件计算平均速度。
适用范围

测量平均速度-知识梳理

测量平均速度-知识梳理

测量平均速度【要点梳理】知识点一、平均速度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s vt =要点诠释: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内)的快慢程度。

知识点二、平均速度的测量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s vt =3、实验过程:(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低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4)根据公式:svt=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

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4、表格: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要点诠释: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典型例题】类型一、平均速度1. “龟兔赛跑”新传: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道路向同一目标前进,兔子半途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离目标很近了,撒腿就跑,结果龟兔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这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B.在这段路程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C.在兔子睡觉前一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不相等D.无论如何,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龟的平均速度【答案】D【解析】在兔子睡觉之前,兔子和乌龟运动的时间相同,乌龟通过的路程少,所以兔子的平均速度大;在整个过程中,兔子和乌龟通过的路程相同,用的时间相同,所以兔子和乌龟的平均速度相等;因此ABC 说法正确;D 的说法错误。

【点评】题考查了平均速度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的快;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

测量平均速度的步骤

测量平均速度的步骤

测量平均速度的步骤一、引言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移动的速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来分析其运动情况。

本文将介绍测量平均速度的步骤,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准确测量平均速度。

二、准备工作在测量平均速度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选择合适的测量器具:根据测量对象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器具。

例如,若要测量汽车的平均速度,可以使用车载GPS设备或车速表;若要测量人的平均速度,可以使用计步器或跑步机等。

2. 校准测量器具:在进行测量之前,需要确保测量器具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比对已知速度的标准,如公共交通工具的速度或已知的运动速度,调整测量器具的刻度或校准参数。

三、测量步骤以下是测量平均速度的一般步骤,具体步骤可能因测量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1. 确定测量起点和终点: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测量对象的起点和终点。

例如,若要测量汽车的平均速度,可以选择从一个地标到另一个地标之间的距离作为起点和终点。

2. 记录时间:在测量开始前,准备一个计时器或手表,用于记录测量过程中经过的时间。

在物体开始移动时开始计时,在物体到达终点时停止计时。

3. 测量距离: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测量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

可以使用测量工具如测距仪,或者利用已知的地理信息来估算距离。

4. 计算平均速度:根据测量得到的时间和距离,计算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平均速度=总距离/总时间。

将测得的距离和时间代入公式,即可得到平均速度的数值。

四、注意事项在测量平均速度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保持稳定:保持测量过程中的稳定性,尽量减少外界干扰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例如,在测量汽车的平均速度时,应尽量选择平坦的道路和稳定的驾驶方式。

2. 多次测量: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由于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单次测量可能存在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八年级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笔记

八年级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笔记

八年级物理测量平均速度笔记
一、平均速度的定义
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物体所通过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

用公式表示为:平均速度= 路程/ 时间。

这个公式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基础。

二、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路程:选择一个合适的距离作为测量对象,可以使用直尺、卷
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2.计时:使用秒表或其他计时工具,记录物体通过所选路程所需的时间。


意要确保计时准确,避免误差。

3.计算平均速度:将所测得的路程和时间代入平均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得出
平均速度的值。

三、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确保测量工具准确:在进行实验前,要对所使用的测量工具进行检查,确
保其准确性。

2.控制变量:在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如物体
的质量、形状等。

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为了减小误差,可以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作为最
终结果。

四、平均速度的应用
平均速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交通领域,平均速度可以用来描述车辆或行人的移动速度;在工业生产中,平均速度可以用来评估生产效率等。

五、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如何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并了解了平均速度的定义、测量方法以及应用。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确保测量工具准确等细节问题。

通过不断练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和应用。

测量平均速度(7)

测量平均速度(7)
vAB=__2_._5_0_×__1_0_-_2 _m/s。
④ 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 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大____。
(填“大、小”)
如果你是一名将领在战场上出现了一个比你要小上很多的敌方将领,而你用年龄来评价对方的实力那么我可以准确的告诉你你老的可以退休了 。 经验不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件,而是一个人如何看待发生在他身上的事。 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任何为失败找借口的人虽然他的心灵上得到了安慰,但是他将永远的拥有失败。 女人,不需要倾国倾城,只需要一个男人为她倾尽一生。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 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会枯萎。 每天都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杨丽娜 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孩子们对谎言或虚伪非常敏感,极易察觉。如果他们尊重你依赖你他们就是在很小的时候也会同你合作。——甘地夫 人
课堂练习
5.某小组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下 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图中 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请根据图中所给 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
①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υ=s/t )进行测量的。
② 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小____(填“大、小”)。 ③ 填空。 SAB=_5_._0__cm=__5_._0__×__1_0__-_2_m tAB=__2___s
1.4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 2. 会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3. 会计算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一、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平均速度的测量

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平均速度的测量

【解析】 (1)通过图中的“手表”,可计算出时间。(2)通过速度和时间可计算路程。
解:图甲时间 tl=1 点 20 分 图乙时间 t2=1 点 25 分
汽车通过隧道的时间为 t=t2-t1=5 min= h
隧道长:s=vt=30km/h× 【答案】隧道长约 2.5km.
h=2.5km
2. 汽车从甲城开到乙城,用了 5 小时,开始 2 小时走了 60 千米,中间休息 1 小时,后 2 小 时走了 120 千米,求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 假如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途休息,在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时,将休息时间也加在总时 间内
度相加起来再取平均值。即平均速度和速度平均值不同,故 v=
已知:v1=4m/s v2=6m/s 求:v 解:设全路程为 s
为错误解答。
v= =


=4.8m/s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答案】B
4. 图中所示的为测平均速度时某次实验过程中所纪录的时间及测量的距离,则小车通过全
通讯员速度大小不变。在整个过程中队伍前进了 3L,根据以上条件我们可以求出
()
A. 通讯员走的总路程 B.通讯员的速度 C.队伍的速度 D.通讯员用的总时间 【答案】 1.C 2.B 3.A 4.A
=36 千米/时 【答案】36 千米/时 3. 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 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
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4 m/s
B.4.8 m/s
C.5 m/s
) D.6 m/s
【解析】
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应该用整个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注意:不能把各个平均速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引言:在物理学中,速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描述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

测量平均速度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平均速度,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的位移,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并探究速度与时间、位移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1. 计时器或秒表2. 直尺或测量尺3. 平滑的水平地面4. 一块小物体(如小球或石头)实验步骤:1. 在平滑的水平地面上放置一块小物体,并将其固定在起始位置上。

2. 使用计时器或秒表,记录下物体开始运动时的时间。

3. 启动计时器或秒表,让物体自由运动一段时间。

4. 停止计时器或秒表,记录下物体停止运动时的时间。

5. 使用直尺或测量尺,测量物体运动的位移。

6. 根据测得的位移和时间,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7. 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多次实验,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实验数据:实验1:时间(s)位移(m)0 01 22 43 64 8实验2:时间(s)位移(m)0 01 12 43 94 16实验结果:通过计算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物体的平均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随着时间的增加,物体的平均速度也增加。

2. 物体的平均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位移越大,物体的平均速度也越大。

实验分析: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来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通过记录时间和位移,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这种实验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速度与时间、位移之间的关系。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实验中测得的是物体的平均速度,而不是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是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而瞬时速度则是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如果我们想要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使用更精确的测量方法,如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来记录物体的位置和时间。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了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和原理。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报告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
1.研究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深入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3.学会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4.掌握公式 v。

实验原理:
使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实验器材:
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木块。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

2.按照课本23页图1、4-1组装器材。

3.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要通过的路程s1,填入表格。

4.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1的时间t1,填入表格。

5.根据测得s1和t1,利用公式v,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6.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测出小车到斜面中部的距离s2,填入表格。

7.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路程s2的时间t2,填入表格。

8.根据测得s2和t2,利用公式v,算出小车通过中段的平均速度v2.
实验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会发生变化。

讨论:
1.与其他同学的数据是否相同?为什么?
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请将结果填入表格。

3.在实验中是否有其他发现或疑问?
表格:
路程s1 =
路程s2 =
路程s3 =
时间t1 =
时间t2 =
时间t3 =
平均速度v1 = 平均速度v2 = 平均速度v3 =。

平均速度的测量公式

平均速度的测量公式

平均速度的测量公式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移动距离的平均速率。

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和工程学领域。

为了计算平均速度,我们使用以下测量公式:平均速度 = 总位移 / 总时间在这个公式中,总位移是物体在给定时间内相对于参考点的总位移量,而总时间则是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内所经过的总时间。

平均速度的单位通常是距离单位除以时间单位,例如米每秒(m/s)或千米每小时(km/h)。

这个公式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情况,无论物体是以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

对于匀速运动,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总位移除以总时间将得到一个恒定的平均速度。

而对于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在某个时间段内可能会发生改变,因此需要计算总位移和总时间来获得平均速度。

举例来说,假设一个汽车在3小时内行驶了240公里。

我们可以使用平均速度的测量公式来计算汽车的平均速度。

根据公式,总位移是240公里,总时间是3小时。

将这些值代入公式,我们可以得到:平均速度 = 240公里 / 3小时 = 80千米每小时因此,汽车的平均速度为80千米每小时。

这个值告诉我们,在给定的时间内,汽车每小时平均行驶80千米的距离。

需要注意的是,平均速度仅仅是对物体运动的一个整体描述,它不能提供关于运动的具体细节。

如果我们想要了解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速度变化情况,我们需要使用其他的速度测量方法,如瞬时速度的计算。

总而言之,平均速度的测量公式是一个用于计算物体在给定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数学公式。

它可以应用于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情况。

了解这个公式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运动的特征和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平均速度的测量、计算速度
学习方法:观察比较法,练习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导学
1、速度及其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特点及图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生活中我们常说“跑比走快,乘坐火车比汽车快,坐飞机比坐火车快”,这表明了一个客观事实,物体运动有快有慢,讨论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哪些方法,例如:百米赛跑
归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如果两个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通过什么方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归纳:(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速度:(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位:m/s,km/h,1m/s=___________km/h,1km/h=_________m/s。

练习:108km/h=__________m/s,10m/s=__________km/h。

2、运动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
①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
①变速运动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平均速度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三、课堂练习
1、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2、为了赶去坐火车,大人牵着小孩一起快走了30m,其中大人共走了50步,小孩共走了110步,则走得较快的是()
A、大人
B、小孩
C、一样快
D、无法确定
3、物体做匀速运动时,路程与时
s ,在图中是甲、乙两
间的关系为vt
物体的路程s 和时间t 的关系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A 、乙甲v v >
B 、乙甲v v <
C 、乙甲v v =
D 、无法判断
4、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t s -图象如图所示,经过6s ,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A 、甲在乙前面0.6m 处
B 、甲在乙前面1.2m 处
C 、乙在甲前面0.6m 处
D 、乙在甲前面1.2m 处 5、长50m 的队伍,匀速通过一座长100m 的大桥需1.25min ,则队伍过桥的速度为( )
A 、1.33m/s
B 、7.2km/h
C 、2.5m/s
D 、4.8km/h
6、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0s 内通过路程为200m ,那么,它在第1s 内通过__________m ,第2s 内通过__________m ,前5s 内通过__________m 。

3、体育课上,同学们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由四位同学分别测出李军跑步经过10m 、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李军跑步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从起点到10m 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

(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

(3)分析表中数据和你计算所得的数据,可以发现李军跑步有什么规律___________ 7、小明家距学校600m 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m/s 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m/s 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他上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8、小明从家到学校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1m/s ,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1.5m/s ,求他的全程平均速度。

9、一列火车以36km/h 的速度,用了3min 穿过长度为1600m 的一座大桥,求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方法:观察实验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导学
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

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 )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
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__速度快。

3.声音的速度是340m/s,人喊话后0.2s能听到回音,人离山多远?
4.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
求(1)前1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一、课堂导学
1. 实验原理;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
4.为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每隔10m作一记号.选出4位记时员分
别站在10m、20m、30m、40m处;让该运动员跑完40m路程即告实验完毕。

(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和_______;
(3)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三.课堂练习
1.小明在利用图7进行“测平均速度”实验时,他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
填完整。

2.(3分)小明同学想利用图8中的器材探究: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猜想:
(1)你的猜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利用图7中所给器材来验证你的猜想,具体实验步骤是: 3.如图9所示,一列长为120 m 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 m 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 s ,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4.在火车站,通常可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

T13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T14列车由上海开往北京,这两次列车每天各发一列车。

自北京到上海铁路线长1462 km ,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
(2)计算列车由北京驶往上海全程行驶(不包括列车在中途站停车的时间)的平均速度多大?(单位:km/min )
(3)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估算,T13与T14列车相遇地点距北京大约多远(铁路线长)?大约什么时间相遇?

8 图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