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

一、教案基本信息《孔雀东南飞》教学科目:语文年级:高中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孔雀东南飞》全文;(2)了解作品的背景,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3)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雀东南飞》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解决字词解释和翻译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4. 合作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孔雀东南飞》;2. 写一篇关于《孔雀东南飞》的读后感,不少于800字;3. 选择一首古典诗歌,进行分析,包括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孔雀舞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孔雀的优美舞姿,从而引发对诗歌的兴趣。
2. 启发式教学:在讲解诗歌时,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4. 比较教学:将《孔雀东南飞》与其他古典诗歌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其独特之处。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讲解诗歌的第一、二句,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意义和意象。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第三、四句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孔雀东南飞》(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孔雀东南飞》(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二、教学重点:1:理清脉络,掌握全诗故事情节。
2: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1:分析鉴赏人物形象。
2理解铺陈、排比、起兴手法及其艺术性教学时数:2教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入题:1、勾勒诗歌发展脉络:《诗经》——楚辞——乐府民歌2、乐府双璧:《木兰辞》《孔雀东南飞》3、《孔雀东南飞》简介(见课文)补充:《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4、掌握文中重要字词读音。
二、简述故事情节,分析诗歌结构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
要点:刘兰芝的美德,两情相依的重要情节,兰芝抗婚,双双殉情,化鸟双飞的愿望。
2、诗歌结构:层次章节标题情节段落起兴首句托物起兴第一部分“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兰芝自诉开端第二部分“府吏得闻之”—“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发展(一)第三部分“入门上家堂”—“郁郁登郡门”被迫改嫁发展(二)第四部分“阿母谓阿女”—“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高潮第五部分最后一节鸳鸯和鸣尾声三、通假字终老不复取通“娶”箱帘六七十通“奁”府吏见丁宁也写作“叮咛”,嘱咐摧藏马悲哀通“脏”,脏腑蒲苇纫如丝通“韧”,柔软而结实四、归纳“相”、“自”、偏义复词的用法(一)“相”的用法:(1)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称代“你”“我”“他”“之”等等。
如: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代“你”)②及时相遣归(代“我”)③还必相迎取(代“你”)④好自相扶将(代“她”)⑤嬉戏莫相忘(代“我”)⑥誓天不相负(代“你”)⑦不得便相许(代“你”)⑧登即相许和(代“它”)⑨蹑履相逢迎(代“他”)⑩怅然遥相望(代“他”)⑾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2)副词,表示互相,彼此。
高一下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三篇

高一下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三篇篇一设计说明⑴指导思想本设计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立足于培养学生识记理解古汉语知识和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深入探究的良好习惯。
⑵教学构想《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也是乐府诗中的一朵奇葩,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对于这样一篇经典名作,我认为应该不吝时间精读细研,因此我确定用三课时完成。
本单元的话习题为“爱的生命的乐章”,与单元话习题相一致,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青年男女对美妙爱情的固执追求和封建礼教、*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的罪过。
要深入理解这一重点问习题,必须先扫清字词障碍,读懂原文。
本文写作年代离我们十分长远,文中有很多生词、古今异义词等文言知识,可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积攒有关文言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浏览文言文的能力。
另外,人物形象的塑造、思想价值的实现要借助于一定的写作手法,乐府诗常用的赋、比、兴手法也应是学习的内容之一。
因此,我确定了这样三个方面的学习目的。
疏通文意,学习积攒文言基础知识,学生依靠课*释和工具书基本可以完成,因此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自行解决为主,老师可就疑难问习题略作指导。
重点目的的实现可从剖析人物形象入手,采用问习题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作品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难点(起兴手法)的突破可引导学生拓展联想,用学生较为相熟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
⑶本设计的特点本设计没有刻意求新,而是重在扎实严谨上精选作文章。
教学内容的安排由易到难;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过渡严谨自然。
教学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孔雀东南飞》教学教案教学目的:⑴学习积攒文言基础知识:实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互文等,培养学生浏览文言文的能力⑵剖析人物形象,理解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固执追求和封建礼教、*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幸福的罪过,深入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剖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⑶了解乐府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赋、比、兴教学重点: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固执追求和封建礼教、*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幸福的罪过教学难点:赋、比、兴手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内容:疏通文本,理清情节构造,初步认识作品思想内涵活动过程:一、导入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习题,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写下无数柔美的诗篇歌颂美丽的爱情。
2024孔雀东南飞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2024孔雀东南飞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2.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音乐美,体会古典诗词的魅力。
3.培养学生的朗读、欣赏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诗歌意境美和音乐美。
2.难点:理解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介《孔雀东南飞》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古典诗词,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2.朗读课文(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注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3.分析课文(1)分析人物形象: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等。
(2)讨论诗歌表现手法:对比、夸张、烘托等。
4.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你认为《孔雀东南飞》中最打动你的人物是谁?为什么?(2)小组分享: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拓展延伸(1)介绍其他与《孔雀东南飞》主题相关的古典诗词。
(2)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
6.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孔雀东南飞》。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对《孔雀东南飞》的欣赏和审美能力有所提高。
2.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得到激发,课堂气氛活跃。
3.在分析人物形象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不深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4.课堂活动设置合理,但时间安排稍显紧张,今后需注意调整。
六、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2.辅助资料:《孔雀东南飞》注释、赏析等3.网络资源:相关诗歌、视频等七、教学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他们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
2.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诗歌的主题。
3.结合课后作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刘兰芝在面对焦母的压迫时,她的哪些行为表现出了她的坚强和不屈?教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诗中的场景,感受一下孔雀东南飞的壮阔画面。
高中语文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孔雀东南飞》全文。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领悟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
3.感受焦仲卿、刘兰芝之间的真挚爱情,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2.难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领悟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孔雀东南飞》的诗意画面,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
同时,简要介绍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要求学生边读边标注生字词,理解诗句含义。
3.课堂讲解(1)逐句分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义,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2)讲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比兴、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让学生领略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
4.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原因是什么?(2)小组分享:从诗歌中选取你最喜欢的诗句,阐述理由。
5.课堂小结6.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孔雀东南飞》。
四、教学拓展1.介绍《孔雀东南飞》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古代婚姻制度对女性的束缚。
2.分析《孔雀东南飞》中的爱情观念,与现代爱情观念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是否深入?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3.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能否有效巩固所学内容?六、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语文必修2》2.辅助资料:《孔雀东南飞》原文及注释、相关背景资料、鉴赏文章等。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其鉴赏能力。
九、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结合诗歌内容,适当拓展相关文化背景,丰富教学内容。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孔雀东南飞》的内容及艺术特色,感受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孔雀东南飞》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孔雀东南飞》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汉乐府的有关常识。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意副词、古今异义词。
3、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鉴赏刘兰芝、焦仲卿两个人物形象。
2. 注意把握本诗个性化人物语言。
3、理解铺陈、排比、起兴手法及其艺术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和作者对刘兰芝的同情。
【教学重点】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相”“自”的一词多义。
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教学难点】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和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方法:讨论、提问、对话(可尝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在标题下面写下两行字;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
“其实文章就是一曲悲歌,一段悲剧。
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大家熟悉的感天动地的梁祝化蝶就是这种悲剧的延续,而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终结,劳燕分飞的《钗头凤》仍在上演着……” 师简介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属。
然而,这一切,并不随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
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踽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
不久,唐婉抑郁而亡。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不同的不幸,我们的文章演绎的是怎样的一段爱情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二、介绍文体及作家作品1、文体知识——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孔雀东南飞》全文。
2.分析把握长篇叙事诗的特点。
3.领悟并学习诗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4.感受古代爱情悲剧的美学价值。
二、教学重点1.掌握长篇叙事诗的阅读方法。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3.感受古代爱情悲剧的美学价值。
三、教学难点1.长篇叙事诗的鉴赏方法。
2.人物性格分析的深度。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孔雀东南飞》的作者及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长篇叙事诗的特点。
二、阅读全文1.学生自读全文,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三、分析人物形象1.分析刘兰芝的形象特点。
a.外貌:美丽、端庄b.性格:坚强、善良、忠贞2.分析焦仲卿的形象特点。
a.外貌:英俊、挺拔b.性格:忠厚、善良、痴情四、讨论爱情悲剧的美学价值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爱情悲剧的原因。
2.探讨爱情悲剧的美学价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长篇叙事诗的鉴赏方法。
二、深入分析人物形象1.分析刘兰芝与焦仲卿之间的爱情关系。
a.深情厚爱b.忠贞不渝2.分析刘兰芝与焦母之间的关系。
a.尊重与反抗b.忠孝与爱情之间的冲突三、探讨长篇叙事诗的鉴赏方法1.关注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关注人物形象和情节。
3.关注诗歌的主题和寓意。
四、课堂小结2.强调长篇叙事诗的鉴赏方法。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古代爱情悲剧的美学价值。
二、拓展阅读1.阅读其他古代爱情悲剧作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2.分析不同爱情悲剧的美学价值。
三、课堂讨论1.讨论古代爱情悲剧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2.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四、作业布置1.背诵《孔雀东南飞》全文。
2.写一篇关于古代爱情悲剧的鉴赏文章。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长篇叙事诗的传承价值。
二、课堂讨论1.讨论长篇叙事诗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孔雀东南飞》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孔雀东南飞》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高中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孔雀东南飞》全文;(2)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执着追求;(2)领略古代爱情的忠贞与悲剧美;(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含义和句子翻译;(2)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
2. 教学难点:(1)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2)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3)对古代爱情观念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歌的作者、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层次;(2)解读诗歌的深层含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爱情悲剧美;(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孔雀东南飞》;2. 写一篇关于《孔雀东南飞》的赏析文章;3. 调查并了解现代爱情观念与古代爱情的异同。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为学生营造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一、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是中国现代作家石康的中篇小说,取材自1942年以前华北民主联合政府统治的晋南地区,描写了小说主人公孙建东的磨难历程和奋斗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人民的苦难与反抗,以及主人公在困境中坚守信念、顽强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小说《孔雀东南飞》的情节、主题和深层含义;(2)解析小说《孔雀东南飞》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3)熟练运用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分析文本。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批判思维;(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阅读小说,培养学生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3)引导学生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元性。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内容:(2)小说《孔雀东南飞》的情节及主要人物;(3)小说《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和意义。
2.教学方法:(2)讨论法: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阅读,共同解决问题;(4)写作训练法:要求学生运用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撰写读后感或文学评论。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2.讲授环节(1)讲解小说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分析主要事件的发展与转折,把握故事的主线和支线。
(2)解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孙建东、林粲、刘明富等,从外貌、语言、行为等多个方面分析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和功能。
(3)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意义: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和语言表达,总结小说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小说对人性、社会和人生的反思。
3.合作学习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阅读,共同解决一些问题和疑惑,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4.讨论环节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意义,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促进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
人教版高一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高一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故事线索,把握人物性情特点。
2、加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怀上的艺术效果。
3、落实虚词,侧重于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
教学工夫:两课时一、导语导语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不得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类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同坟台。
这样的故现真实是太多了,如“白蛇传”、“梁祝化蝶”、“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田螺姑娘”等。
导语二:在标题下方写下两行字:一个断人心地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
其实文章就是一曲悲歌,一段悲剧“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常常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世的生活”,大家熟习的感天动地的梁祝化蝶就是这类悲剧的延续,而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终结,劳燕分飞的《钗头凤》仍在演出着……投影:陆游《钗头凤》,师生齐读,简介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销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属。
然而,这一切,并不随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
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愁闷踽踽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
不久,唐婉抑郁而亡。
”(幸福的家庭都是类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不同的不幸,我们的文章归纳的是怎样的一段爱情呢?让我们随着录音走进课文——(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
)二、解题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理想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精选12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篇1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把握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几个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过程导语(由复习《诗经》和《离骚》开头)我们学习过了《诗经》三首和《离骚》的节选,在这两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我国古典诗歌的起源和进展;《诗经》的四言体、楚辞的骚体;《诗经》开创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屈原的骚体诗开创了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那么,诗歌进展到汉魏晋时期又有怎样的变化呢?今日,我们来学习《孔雀东南飞》一诗,来了解这一问题。
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引导同学读课后有关“汉乐府”的资料,了解有关汉乐府的常识。
朗读诗文,整体感知引导同学读预习提示:1本诗也许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2 学习本诗的`侧重点应是什么?3 读本诗你将最关注什么?诵读全诗,把握故事情节:1老师范读,同学给生字注音;了解故事梗概;把自己认为精彩的或难懂的句子划下来。
2同学朗读,同学自由读或请同学分角色朗读3同学复述故事梗概,留意复述的要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4请同学结合课后练习一,理清此诗的情节。
同学概括的标题不必拘泥于教参的答案,假如同学有更好的概括则选用同学的概括。
文言常识积累1归纳本诗消失的“偏义复词”:①便可白公姥:意义偏“姥”②昼夜勤作息:意义偏“作”③我有亲父母:意义偏“母”④逼迫有弟兄:意义偏“兄”。
2归纳整理本诗消失的“古今异义”①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②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见;今义,没有束缚;③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失败的阅历;④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理;今义,惩罚;⑤便可作婚姻:古义,结为亲家;今义,结为夫妻;⑥叶叶相交通:古义,交接;今义,与运输有关。
3归纳本诗消失的“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分组改编成课本剧,分角色演出。
(仆人公的语言尽量用原文)2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3思索此诗的思想内容。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最新10篇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最新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高一下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最新10篇孔雀东南飞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学的古文篇目,《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乐府诗歌的基本特点,把握重点字词,学会诗歌发的分析与鉴赏过程与方法:实践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分析本诗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刘兰芝与焦仲卿忠贞的爱情给予肯定,对封建社会家长专制的婚姻制度给予否定。
联系现实,在肯定这份忠贞爱情的同时也要明确生命是可贵的,要珍惜生命。
二、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字词2、掌握乐府诗歌的特点3、鉴赏诗歌艺术特色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本诗的思想感情2、鉴赏本诗艺术特色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五、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介绍并了解乐府诗歌2、熟读全诗,概括其主要内容,解决疑难字词3、理清诗歌线索,划分层次二、教学重难点:理清故事发展线索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爱情是从古到今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我们从文学、影视作品中接触到很多关于爱情的传说。
说说你们知道的爱情故事。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明确“四大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这些爱情故事多以喜剧开场,以悲剧告终,感人至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末建安中,发生的一个爱情悲剧。
二、介绍乐府诗问题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知道这是一首乐府诗。
那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乐府诗?明确::乐府诗: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
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
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汉乐府民歌又称汉乐府,风格活泼自然;南朝乐府民歌风格清新宛转;北朝乐府民歌,风格质朴刚健。
南朝的《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问题2: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长篇诗歌。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那么《孔雀东南飞》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明确: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教案(最新5篇)

孔雀东南飞教案(最新5篇)《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焦、刘爱情悲剧,封建家长制摧残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2、了解作品是如何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塑了反礼教、争自由的男女青年的艺术形象的。
3、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诵懂全诗,熟悉情节,探讨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及典型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网络教学。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汉乐府”的有关知识;朗读课文;梳理情节;学习小序及起句的作用。
【教学步骤】〖复习旧课〗抽查背诵《离骚》最后一段。
〖学习新课〗导入:请大家在音乐的伴奏下,自读课前提示,以及课后有汉关乐府的知识。
(教师打开网页。
展示课题、背景音乐(梁祝协奏曲)与背景图片。
)2、明确本节课的任务(见网页)3、刚才你们听到的是什么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祝》反映的是封建社会中男女青年的悲剧爱情故事,像这样的故事,在封建时代不足为奇,我们现在就要了解到另一个爱情悲剧故事《孔雀东南飞》了。
4、语文知识(强调:《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又称为“南北双璧)。
课文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关于“汉乐府”。
请看40页方框里的介绍。
五言诗起源与发展:(多媒体显示)中国古代诗歌体裁。
全篇以五字句构成。
最早产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
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民歌,其五言形式已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
文人五言诗是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出现的。
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达到最高成就的,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
建安以后,五言诗创作日趋繁盛。
唐代以后,五言诗更为发展,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
由于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内容,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因此,它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孔雀东南飞》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高尔基的《孔雀东南飞》的背景、主题和故事情节;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词汇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关心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分析文章的主题和内涵;掌握并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问学生一些与社会问题相关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入本课内容。
Step 2 预习导入(10分钟)让学生预习课本上关于《孔雀东南飞》的介绍部分,并让他们思考几个问题: - 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 - 你对《孔雀东南飞》中的主题有什么想法和感想?Step 3 阅读理解(30分钟) 1. 让学生听读课文,并找出文中的关键信息。
2.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a) 文章中主要描写了谁的成长经历? b) 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c)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3. 中英文互译。
学生个人完成,然后与同桌交流并互相纠正错误。
Step 4 词汇掌握(15分钟)学生个人学习并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Step 5 语言运用(15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可以参照《孔雀东南飞》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Step 6 总结反思(10分钟)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 你对《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和故事情节有什么新的理解? -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要求1.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
2.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作者高尔基的生平和其他作品。
3.针对自己的短文,进行修改和润色。
4.准备下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孔雀东南飞》,培养了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孔雀东南飞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孔雀东南飞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孔雀东南飞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孔雀东南飞》教案一、教学目的: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控“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二、教学假想: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
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
因此,教学本诗可从人物命运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三、教学时数:2教时(总第课时)四、教学日期:五、课前预习:1、通读全诗,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了解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情节)。
3、找出诗中含有“相”“自”“见”字的句子,说明这些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第一教时: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控故事情节。
教学进程:一、入题:1、勾画诗歌发展脉络:《诗经》——楚辞——乐府民歌2、乐府双璧:《木兰辞》《孔雀东南飞》3、《孔雀东南飞》简介(见课文)补充:《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二、简述故事情节,分析诗歌结构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
要点:刘兰芝的美德,两情相依的重要情节,兰芝抗婚,双双殉情,化鸟双飞的愿望。
2、诗歌结构:层次章节标题情节段落起兴首句托物起兴第一部分“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兰芝自诉开端第二部分“府吏得闻之”—“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发展(一)第三部分“入门上家堂”—“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发展(二)第四部分“阿母谓阿女”—“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高潮第五部分最后一节化鸟双飞尾声三、归纳“相”、“自”、偏义复词的用法(一)“相”的用法:(1)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称代“你”“我”“他”“之”等等。
孔雀东南飞教案7篇

孔雀东南飞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活动方案、致辞讲话、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思想汇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documen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ought repor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孔雀东南飞教案7篇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技能,教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发展阶段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孔雀东南飞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孔雀东南飞》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辛弃疾的生平及其文学作品;2.掌握《孔雀东南飞》的情节、意象、语言特点等;3.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4.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及其文学作品;2.掌握《孔雀东南飞》的情节、意象、语言特点等;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性体验,增强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1.讲述法;2.分组朗读、分组分析;3.课堂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教学过程【导入教学】1.导入:欣赏一段音乐,让学生充分感受文学作品所描绘的意境。
2.介绍诗人辛弃疾的生平及其文学作品,让学生对辛弃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的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讲授新课】1.分组朗读《孔雀东南飞》,教师在朗读后指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情节、意象等。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作品中的语言特点,如何诠释诗人的感情、情感,引导学生从感性方面理解作品。
3.课堂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引导学生细致地分析、理解文学作品。
【巩固深化】1.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创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创作一篇诗文,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布置作业:课后学生阅读辛弃疾的其他文学作品,选择一篇做读后感,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兴趣和能力。
【作业】1.课后学生阅读辛弃疾的其他文学作品,选择一篇做读后感,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兴趣和能力。
2.完成文学作品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板书设计】《孔雀东南飞》生平介绍情节、意象分析语言特点分析【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对辛弃疾的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学生也在朗读、分析、讨论过程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后续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参与热情,营造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孔雀东南飞》的创作背景及作者;(2)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3)能够解读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通过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3)通过创作练习,提升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3)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珍惜当下。
二、教学重点1. 《孔雀东南飞》的创作背景及作者;2. 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3. 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的象征手法的运用;2. 对诗的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2. 相关参考资料;3. 创作练习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孔雀东南飞》的创作背景及作者;(2)激发学生对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朗读诗歌(1)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2)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的节奏,体会诗的音乐美。
3. 分析诗歌意象(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如“孔雀”、“东南飞”等;(2)讨论意象在诗中的作用和意义。
4. 解读象征意义(1)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如孔雀象征美好向往,东南飞象征追求自由等;(2)引导学生理解象征手法所传达的深层含义。
5. 欣赏诗歌(1)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诗歌的欣赏和感悟;(2)教师总结,强调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
6. 创作练习(1)布置创作任务:以“孔雀东南飞”为主题,进行诗歌创作;(2)学生现场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7.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意义;(2)强调诗歌在传承文化、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
8. 作业布置(1)让学生课后背诵《孔雀东南飞》;(2)提交诗歌创作作品。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1)让学生查找其他表现向往和追求的诗歌,进行对比分析;(2)讨论不同诗歌在表现手法、意象运用等方面的异同。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孔雀东南飞》的背景及意义;(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3)能够解读诗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3)运用联想想象法,体会诗中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2)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诗歌的意象、节奏和韵律的分析;(3)诗歌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的解读。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2)诗歌的意境的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孔雀东南飞》的背景及意义;(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字词和翻译;(2)让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节奏和韵律。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分析:(1)讲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2)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5. 练习与巩固:(1)让学生翻译诗歌,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2)进行诗歌默写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翻译《孔雀东南飞》;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解析文字;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歌意境的体会。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3. 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4. 针对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孔雀舞视频,让学生感受孔雀的优美姿态,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雀东南飞(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导入封建家长制是扼杀青年男女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的一把利刃,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可恨的是婚后公婆或者丈夫稍有不满,就可以凭一纸修书将女子赶回家。
这样的悲剧在古代不足为奇。
早在梁祝之前即有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以得美丽的孔雀被活活拆散,美梦只有在死后才能实现。
二、解题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
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是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
本诗时保留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称“古今第一首长诗”(区别于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乐府:原指掌管音乐的官府,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为“乐府”或者“新乐府”。
三、课文把握1、文章结构开端——兰芝被遣发展——夫妻惜别再发展——兰芝抗婚高潮——双双殉情尾声——告诫后人四、课文分析1、概括诗前小序的内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2、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离别。
孔雀徘徊反顾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
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3、尾声化为鸳鸯充满了什么色彩,结构上有何作用?浪漫主义色彩,呼应开头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五、探究阅读关于铺排1、第9段,“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
师:本段用了什么手法?生1:本段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
师:能给大家具体解释一下铺陈吗?(生1沉默)师:心里知道不好表达,是吧。
我来解释一下,铺陈,即铺叙,详细地叙述。
师:请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概括它的内容。
生2:严妆师:此时此刻,刘兰芝为何要“严妆”,并且还“事事四五通”呢?作者着重写装束和仪容,有何用意?请同学们思考,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学生回答。
生3:严妆是刘兰芝一贯的习惯,爱美的表现。
生4:我认为正说明刘兰芝知书识理,有涵养。
生5:它的作用是表现刘兰芝的自尊、外柔内刚。
生6:我认为这里正说明她沉着、镇静,临阵不乱。
生7:这里也可看出刘兰芝内心的不平静,甚至是痛苦,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事事四五通”的表现。
师:同学们的讨论发言很成功。
我把你们的发言综合一下,这段描写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渲染夸张的铺陈排比,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
美就美在她的沉着、镇定,美就美在她那特别的涵养。
这一段文字优美,请同学们倾听范读,认真揣摩品味它的妙处。
下面请同学们试着背诵该段。
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诵下来,先背会的同学举一下手。
背诵很流畅。
(提问两个同学)我们一齐来背一遍。
声音很宏亮,语速要再慢一点,感情再浓一些就更好了。
2.师:诗中有多处使用了铺陈排比手法,同学们能否再找出一两处。
生1:第2段“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写出了刘的聪明能干。
师: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繁琐?本段还用了什么手法?生2:不繁琐。
这是纵的铺陈,按时间顺序,意在强调兰芝多才多艺,很有教养。
罗列数字,应作互文看,交叉叙述。
师: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生3:为下文兰芝被休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师:第13段有类似的内容,是不是有点重复?生4:不重复。
更突出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并且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3.学生读“交语速装束……郁郁登郡门” (21段)师:从另一标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看,这个悲剧故事里,女主人公刘兰芝颇更具人格魅力,主要塑造了这一人物形象。
难道这一段描写对刘兰芝形象的塑造也有作用吗?生1:有。
师:那位同学能解答这一问题?看来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
郡守家富有、有权势吗?生2:富有、有权势。
师:那么刘兰芝对这富有的郡守感兴趣吗?生3:不感兴趣。
她嫁给郡守完全是兄长的逼迫。
师:她的心思依然在焦仲卿身上,那她想怎么做呢?生:“等待焦仲卿来迎娶她”。
师:所以作者不惜笔墨,浓墨重彩,写太守办喜事豪华排场——生5:反衬,反衬刘兰芝的对爱情坚贞不移的品格。
师:对,衬托出刘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她对仲卿的爱和忠贞经得起任何严峻的考验。
而且太守家的喜和兰芝明为允婚、暗作死计的悲凉心境形成对照,强化了悲剧性。
总结: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
在我们学习过的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这种手法也有运用。
能否想起来几句?“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课后同学们注意体会比较。
铺陈、排比手法,夸张、渲染地写尽人或事的各方面情态。
它实际上也就是赋,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只是受汉大赋的影响,描写更加细腻更加淋漓尽致,往往一气贯注,渲染某种氛围和情绪。
赋,一般分为三类,赋景观物象、赋事态情状、赋人物形象。
本题两处赋人物形象,我们从中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赋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手法,如《沁园春•长沙》上下阕均用了赋,平时要注意鉴赏并运用。
关于开头结尾的艺术效果若不能发现开头和结尾的艺术效果,引导。
问题:去掉诗的开头、结尾,并不影响情节的完整性。
去掉后与原诗进行阅读比较,体会艺术效果有什么不同?分别说一说它们的作用。
1.生:“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明确:“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以孔雀徘徊起兴,有统摄全诗,引起故事的作用;以美禽恋偶比喻夫妻分离,用具体的形象渲染悲剧气氛,奠定全诗哀怨悱恻的感情基调。
比兴手法在现代的一些流行歌曲中亦常有运用。
如《花心》:“花的心藏在蕊中,空把花期都错过。
你的心晶莹剔透,心中一定还有梦。
”2.生:尾声明确: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是为连理枝,象征了爱情的不朽。
合葬化鸟,生不能相守,死要化作比翼双飞的鸳鸯鸟。
“相向鸣”,是他们爱情与幸福的歌唱,悲愤与压抑的控告。
结尾的浪漫主义手法,反衬现实,寄托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在结构上,结尾的鸳鸯双飞和开头孔雀失偶遥相呼应,体现了构思之巧妙、用心之良苦。
故事的尾声与我国一些民间文学相似,“彩虹万里百花开,蝴蝶双双对对来,天荒地老心不变,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
这是人物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诗文起了质的飞跃。
六、人物性格分析兰芝:聪明多才,知书达理,不慕荣利,坚强、反抗。
焦仲卿:他是兰芝向封建家长制和封建婚姻制度作斗争的伙伴,有正义感,重感情,守信用,有刚强的一面。
但也有懦弱的一面,对母亲的责难默默无声,斗争无力。
没有兰芝斗争彻底,它也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
焦母:突出的反面形象。
他是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的女性。
对于兰芝和仲卿的美好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专行。
对仲卿软硬兼施,目的是要仲卿速遣兰芝,以维护他的家长威风,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表。
刘兄:反面形象,性行暴戾,趋炎附势,丑态毕露,典型的市侩形象。
关于本文的疑点问题(一)封建社会妇女被休一般被视为奇耻大辱,会遭人鄙弃,为什么刘兰芝被休后身价反而更高了?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县令太守为子求婚的。
1.封建社会禁锢妇女的一整套礼法条规和道德标准,经历了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
汉魏之前,再婚是一种普遍现象。
在汉魏时期,限制再婚的理论进一步系统化,但再婚行为的依然普遍存在,尤其那些人品才貌出众者。
西汉卓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以琴挑之,一曲《凤求凰》,卓文君便随司马相如去了。
东汉邓元仪之妻被休后嫁给华仲,华仲做了大官,偕妻过街市,令邓元仪羡慕不已。
东汉末蔡琰(文姬)初嫁卫仲道,后为乱兵所掳,嫁匈奴,曹操用金璧赎回,改嫁官吏董祀。
刘备取了刘琮的遗孀。
魏文帝曹丕娶了袁术的儿媳妇甄氏。
吴主孙权就曾纳丧偶妇女徐夫人为妃。
诸如此类,不可胜数。
两汉时正统儒者的言论尚未完全拘束人们的社会行为。
就是妇女缠足也是南北朝以后的事。
到北宋程颐提出“去人欲,存天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遗书》),在北宋当时影响并不很大,其侄媳也未能守节。
南宋以后,(朱熹,南宋理学家)“程朱”理学进一步完备了封建礼教,礼教之风渐趋严厉,寡妇再嫁是大逆不道。
2.东汉建安年间,正是士族制度萌芽时期,门第观念已经存在。
魏晋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
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断定刘兰芝是一位出身在无所谓门第的家庭,娶入焦家已有高攀之嫌,这既可从兰芝的自叙"昔作女儿时,自小生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中看出,也可从焦母教训儿子的言语"汝是贵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中找到答案。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官方的正统思想。
儒家所提倡的道德、礼法标准也就愈益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逐渐地成为社会主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
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规戒律。
如果县令太守想为自己的儿子物色妻子,他们的选择空间还是相当辽阔的,他们的地位、所受的文化熏陶以及社会舆论,决定了这些深受儒家学说浸染的封建官员不可能为自己的儿子选择一个被别家扫地出门的弃妇作妻子,无论她是何等美丽灵巧贤惠善良。
既然这种可能微乎其微,为什么诗中出现了那样的情节?首先,这是表现人物形象的艺术需要。
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观照,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
课文中对兰芝既有刘兰芝善良美丽、贤慧能干的正面描写,又有县令太守为子求婚的情节,尤其是兰芝再嫁热闹隆重的场面描写,这个场面的设置,除了表现太守对此事的重视外,更是传唱者特意用这个"隆重"场面与刘兰芝被焦母驱遣回家的"冷落"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刘兰芝是无辜被遣的,他的素养和品行是有口皆碑的,反衬出焦母的专断和无知,替刘兰芝鸣不平。
使读者从心底长长地出口恶气,从侧面衬托兰芝的美丽外貌和美好心灵。
其次,这个情节的出现也是广大人民意愿的反映。
抛开《孔雀东南飞》不谈,在东汉时代,像刘兰芝这样被婆家驱遣回家的,被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折磨而死的弱女子肯定大有人在。
刘兰芝的命运是悲惨的,这些弱女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同处于被压迫被蹂躏地位的广大群众在传唱刘兰芝的故事时自然而然地渗透了自己的感情。
《孔雀东南飞》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又在传唱过程中加以再创造,融入了人们善良和美好的愿望。
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屡见不鲜,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等,这些在现实生活中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故事中发生了,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