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联 的 格 式
对联的格律-对联知识

对联的格律-对联知识对联的格律,比起诗词来,更复杂一点。
因此,要想说清楚对联的格律,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从古今对联的实践来看,对联的格律可以分为三种形式:正格联,变格联和无格联。
一,正格联正格联的基本定义是以对联尾字的平仄作为基准,凡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的,都称之为正格联。
在正格联中,又分为三种形式。
1,律联律联的上下联一般均为五字和七字,其所遵循的格律与律诗基本相同。
律诗的基本格律规则为:(1),二四六位置的平仄相错,即(仄)仄(平)平(平)仄仄或(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的的平仄与上联相对,平对仄,仄对平。
平仄的相对是针对二四六位置和尾字而言,一三五位置的平仄可以不论。
(2)由于下联以平收,因此,联律也得避免律诗中的禁忌。
A,忌三连平。
即在尾三字中,必须有一个仄声。
B,忌犯孤平,即在整句句子中,除了尾字外,必须有两个以上的平声字。
注意这两点,就能避免律句中的禁忌。
(3)忌诗中的变格:在(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式中,倒数第三字与倒数第二字,在律诗中常常可以互换,即尾三字变为“仄平仄”的格式。
例:“无为在歧路”,其中的“在”和“歧”的平仄对换了一下,看上去是不符合平仄相错的规则的。
但古人常喜欢在尾联中用这样格式。
由于律诗中的尾联是不对仗的,因此,这样的规则就不能借用到联律中。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幅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其中的纳与余换了位置,因此,虽合诗律,却是不合联律的。
(4)关于平仄的古今音问题,在律诗中当按古音取,一般以《平水韵》作蓝本。
而在对联中,除了可以按古音外,也完全可以按现在普通话的平仄取音。
2,组合律对联与律诗不同,对联的句式比较随意,除了五字和七字外,对联的句式不拘一格。
有两字,三字,四字,六字,八字甚至几百字的。
因此,在平仄的协调上就产生了取舍的困难。
后人总结了一种马蹄韵的规则。
所谓马蹄韵,是一种形象的表达的方式。
马在奔跑的时候,前两蹄提起,后两蹄落地,在声音上呈一轻一重的形态。
对联格律

一、句中格律对联的句中平仄规则:同一联句当中,每两个或三个字就互换平仄。
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
1、一言联格律。
上联仄下联平。
上联:仄下联:平例如:虎雨画墨龙风诗泉2、二言联格律。
上联:仄仄。
下联:平平。
第一个字可以不论。
上联:仄仄下联:平平上海彩凤绿叶好友上网对苑电脑北京金龙红花良朋聊天联都手机3、三言联格律。
三言联格律有两种:A:上联:平仄仄,下联:仄平平。
B:上联:平平仄,下联:仄仄平。
第一个字可以不论。
三尺剑桃叶渡空中月六钧弓琼花台水底天4、四言联格律。
平仄的要求是一、三不论,可以活用,二、四分明,不忌孤平、孤仄。
格律为:A:上联: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平平。
例如:天明鸟语==月夕鸡栖山川万里==翰墨千秋家家幸福==岁岁平安春风得意==壮志凌云B:上联:仄平平仄。
下联:平仄仄平。
例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以联交友==凭德做人5、五言联格律。
平仄的要求是在遵守对联“禁忌”的基础上一、三不论(可以活用),二、四分明,格律为:A:上联:平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仄平平。
例如:临军称将能==玩洞羡诗雄(石达开题广西宜州白龙洞联)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诗犹称弟子==酒不让先生。
(何绍基题四川江油太白楼联)B:上联:仄仄平平仄,下联:平平仄仄平。
例如: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放眼瀛台小==置身天地宽。
(曾国藩题安徽宿松小孤山联)6、六言联格律。
平仄的要求是在遵守对联“禁忌”的基础上一、三、五不论(可以活用),二、四、六分明。
格律为:上联:仄仄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
例如:秋水长天一色===落霞孤鹜齐飞窗外数声啼鸟=== 庭前几点落花7、七言联格律。
平仄的要求是在遵守对联“禁忌”的基础上一、三、五不论(可以活用),二、四、六分明。
格律为:A: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一楼瑞霭来天地==千载文光射斗牛。
名传寒北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楼。
B: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律诗对仗攻略:20种对仗技法

律诗对仗攻略:20种对仗技法展开全文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
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
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
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
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
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
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
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
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
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五七言律各四联八句,习惯上将第一联称首联,第二联称颔联,第三联称颈联,第四联称尾联或末联。
颔联两句和颈联两句要对仗.如:七律《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首联)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颔联)老妻画纸作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颈联)多病所需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尾联)所谓对仗就是词性的对称,名词对名诃,形容词对形容词,虚词对虚词,等等。
凡叠字处也要对称。
各类词性的对仗划分愈细,对仗则愈工致,例如名词,可以分为以下一些小类。
l、天文 2、时令 3、地理 4、宫室 5、服饰 6、器用 7、植物8、动物 9、人伦10、人事 11、形体。
律诗的对仗,一般用在中间两联,即颌联和颈联。
例如:无题李商隐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椽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颌联:金蟾对玉虎;啮锁对牵丝;烧香入对汲井回。
对仗29式

来源:《中国对联艺术》作者:苍舒二十九种对1、的名对(又名正对、切对)的名对者,正也。
凡用文章,正正相对。
上句安天,下句安地;上句安山,下句安谷;上句安东,下句安西;上句安南,下句安北;上句安正,下句安斜;上句安远,下句安近;上句安倾,下句安正。
如此之类,名为的名对。
初学作文章,须作此对,然后学其余也。
例句:东圃青梅发,西园绿草开;砌下花徐去,阶前絮缓来。
元兢曰:正对者,尧年、舜日:尧舜皆古之圣君,名相敌,此为正对;上用松桂,下用蓬蒿,松桂是佳木,蓬蒿是恶草,此非正对也。
2.隔句对(后人把它叫作扇格对)隔句对者,第一句与第三句对,第二句与第四句对,如此之类,名隔句对。
诗曰:昨夜越溪难,含悲赴上兰;今朝逾岭易,抱笑入长安。
释曰:第一句昨夜与第三句今朝对,越溪与逾岭对;第二句含悲与第四句抱笑对,上兰与长安对,句为隔句对。
3.双拟对。
双拟对者,一句之中所论。
假令第一字是秋,第三字亦是秋,二秋拟第二字,下句亦然。
如此之对名双拟对。
诗曰:夏暑夏不衰,秋荫秋来归;炎至炎难却,凉消凉亦追。
按:“拟”的意思是似,比。
意指第一第三两个重复出现的字,字义基本相同,所以也以意思相同的两个字去对,故称“准拟成对”。
这一格相当于修辞中的“间隔反复格”。
4.联绵对联绵对者,不相绝也。
一句之中,第二第三字是重字,即名为联绵对。
上句如此,下句亦然。
诗曰:看山山已峻,望水水仍清;听蝉蝉响急,思乡乡别情。
或曰:朝朝、夜夜、灼灼、菁菁、赫赫、辉辉、汪汪、落落、索索、萧萧、穆穆、堂堂、巍巍、诃诃,如此之类名联绵对。
按:联绵又作连绵。
什么叫做连绵?本来的意思是一种两个音节连缀成义面不能分割开的词——即指单纯词——如:饕餮、犹豫、仿佛、彷徨,都是不能分开解释的由两个音节组成的单纯词。
这格用“联绵”两字,显然与“连绵词”意义无关。
这一格便是修辞格中的连续反复格,即由可独立运用的和解释的、意义同一的单音调,连着运用,即属此格。
曾经有人把此格称为“巧变对”,但从所举的诗例看,“巧变对”不是这一格,而应是“双拟对”这一格。
多字对联书写格式

多字对联书写格式
多字对联的书写格式如下:
1. 安排章法:上下联应单行居中竖写,十字以上的对偶句,则宜写成双行或多行。
注意书写顺序,上联从右向左,下联则从左向右。
2. 落款:落双款,分别于上下联的未尾,款字略高于正文底端。
上款写在上联右边,下款写在下联左边。
上款一般写诗句的作者、篇名等内容,如“黄庭坚登快阁诗句”。
下款则写书者的姓名、号,以及书写地点、时间等内容。
如“丙子闲堂书于北京”。
若是赠送作品,上联需写明被赠者的名或号、称谓及雅正、惠存、清赏等字样。
单款一般写在下联左侧中间偏上的位置。
款字内容包括书写时间、作者的名号,也可只写作者名或号。
3. 字体大小和收放:处理好一联内上下字的大小、收放的变化,及上下两联间的呼应,令上下两联成为一个整体。
4. 位置:上下联字的位置一般要基本平行。
以上是多字对联的书写格式,供您参考,建议查阅书法书籍或咨询书法家了解更多有关对联书写的格式和注意事项。
对联书写的格式与技法

对联书写的格式与技法对联书写的格式与技法 对联,⼜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头、柱⼦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整,平仄协调,是⼀字⼀⾳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化瑰宝。
下⾯是⼩编为⼤家收集的对联书写的格式与技法,希望⼤家能够喜欢。
⼀、关于对联书写格式 所谓格式(或称款式、样式),就是指对联书写所表现的形态。
虽然简单讲,对联书法就是两⾏竖写的作品,但它们的表现形态并不完全⼀样,字⾯的排列也不尽相同。
就格式⽽⾔,笔者姑且把它归纳为以下四种: 1、两张“条幅”式:条幅是竖⾏书写的长条作品,上下长,左右窄,呈竖式,是对联书写最为常见且使⽤频率最⾼的⼀种格式。
具体讲,“条幅”是指将整张宣纸竖着裁成两半,或裁成三个长条,尺幅呈横短竖长的形状。
它⼀左⼀右两边张贴、悬挂或镌刻。
由于实⽤对联⼀般⽂字较少(短则四五⾔,长则⼗⼏⾔),两边正⽂分别从上到下⼀⾏便可写完。
这种对联书法使⽤范围较为⼴泛,书斋、厅堂、楼宇、店铺、名胜古迹和展览最为常见(见图1)。
2、单张“中堂”式:中堂是较为宽⼤的条幅。
顾名思义,中堂⼀般挂在屋⼦客厅正⾯墙上的正中。
中堂是指整张宣纸书写的作品,通常情况下,宣纸的长宽⽐例为2:1,以竖式为准,整张宣纸的尺⼨,有三尺、四尺、六尺、⼋尺等。
将整张宣纸竖式不⽤裁开,联⽂按左右两⾏写在⼀张纸上,竖着悬挂。
这种样式常见诸于居室布置、书法展览、书报杂志和⽹络(见图2)。
按照传统,对联的尺幅可以等同于中堂的尺幅(就宽度⽽⾔),也可以⼩于中堂的尺幅,但不可以⼤于中堂的尺幅。
上述条幅式属于单边⼀⾏(特指正⽂),左右形成⼀对,上联在右,下联在左,不可反置;中堂式属于单幅两⾏。
这两种格式⼀般适⽤于书写中短联。
3、“龙门”式:有的联⽂多则⼏⼗字,甚⾄百余字,书写这种长联就必须⽤“龙门”对格式加以处理。
龙门对的特征是:上下联⾄少是两⾏甚⾄数⾏,上联⾃右向左排列,下联相反,⾃左向右排列。
关于对联的基本格律

关于对联的基本格律借此机会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些对联格律的基本常识,以期对同学们评选征联有所帮助。
对联是⼀种讲究格律的⽂学形式,基本格律如下:⼀、字数相等。
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上下联中相对的每组词或短句的字数相等。
⼆、仄起平收。
上联最后⼀字为仄声字,下联最后⼀字为平声字。
三、平仄相对。
上下联中相对的词组或短句的最后⼀个字要平仄相对,即上联的字是平声,下联就应是仄声,或相反。
四、词性相当。
上下联中相对应的词或词组要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以此类推。
五、内容相联。
上⾯四点讲的都是“对”,最后⼀点还要做到上下两联的内容要有关联,才可称为“联”(特殊情况例外)。
同学们遵照上述基本格律写出来的对联就能成为⼀副宽联,若作⼗分⼯整的对联,我们的⽔平很难达到。
特别是23——25字这样字数较多的对联,要做到完全⼯整对同学们来说更是⾮常困难。
各班同学为聚会所作的这15副对联,在“字数相等”、“ 仄起平收”、“ 内容相联”这三点上都做得⽐较好,差别主要是在上下联的“平仄相对”、“词性相当”这两点上。
⼤家评选时在整体内容符合征联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侧重从这两条上着眼推选出相对⼯整的⾃⼰喜欢的⼀副对联。
这样我们就既能够通过评选提⾼⾃⼰的鉴赏⽔平,⼜能评选出相对符合基本格律要求的对联谢谢同学们的热情参与。
谢谢同学们以各种形式对毕业50周年年级聚会的关注和⽀持。
年级聚会组委会2018.5.15.毕业50周年年级聚会征联第1副:别母校⼯农兵学商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可对天与地聚国宾琴棋书画唱展才露华载舞载歌真情永注国和家第2副:古稀重逢母校握⼿相拥问候祝福合影视频留同窗百年情谊皓⾸再聚国宾诵诗展画欢歌热舞⾹茶美酒愿学友⼀世安康聚⼀中情谊笑少年风华忆为国奔忙说不尽五⼗春呕⼼沥⾎会⼋⽅思念赞⽼友潇洒祝平安健康道不完⼣阳红绚丽绵长第4副阔别正年少不负春光江湖虽远思报国半世拼搏⽆愧天地重逢近古稀望穿秋⽔晚霞更红常怀旧⼀⽣勤勉有益⼈民第5副⽴壮志四⼗年改⾰弄潮⽆论尊卑贵贱终归沧海⼀滴⽔念初⼼五⼗载重返校园不管苦乐穷富畅叙寒窗⼏多情第6副暮回⾸五⼗春秋飞燕望归巢定睛看故园新颜年少⽩头⽼浊泪崩杯觥交错相拥皆问侯相逢喜过眼云烟嗟叹聚时少第7副年年岁岁花相似⾛过五⼗年时光易逝⽅觉弹指⼀挥间岁岁年年⼈不同银发沧桑⾄岁⽉催⼈品味⼈⽣到百年第8副似箭时光五⼗载朴实不华价值追求映初⼼⼀腔情愫歌依旧如梭岁⽉古稀年⼈⽣⽆悔功名利禄抛天外两鬓沧桑梦乃留第9副束发结缘名庠问道树⼀⽣宏愿难别离同窗短芳华刹那霜鬓怀旧母校⾔欢倾半世沧桑贺重聚醇酒浓砚谊绵长第10副太⾏⼭前登新榜数载求学感慨情怀似梦临别湧满腔热⾎滹沱河畔回旧园半⽣奋⽃细数往事如歌再聚披⼀肩风尘第11副五⼗载岁⽉如歌难忘同学情刻⾻铭⼼得失随缘今笑対古稀年沧海桑⽥延续同学情源源流长真诚似海天地宽遐想同学当年壮志凌云泼墨绘雄图⼀腔情愫修⾝报国;迩瞅窗友现在逍遥⾃得传卮品佳酿两鬓沧桑戚谢欢招。
对仗的种种类格-对联知识

对仗的种种类格-对联知识关于对仗的讲究,古人总结出许多类格。
《文心雕龙》说对仗有四种对,即言对、事对、正对、反对。
《诗苑类格》说:唐上官游韶谓诗有六对。
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茅是也;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春树秋池是也。
后来,这种对仗类格日渐增加,《文镜秘府论》综合元兢《髓脑》的六种对,皎然《诗议》的八种对及崔氏《唐朝新定诗格》的三种对,合而为二十九种对。
这二十九种对中,或许由于千载以前在海外写定,或许辗转传抄,错误脱漏之处很多。
因此有些例句,使人感到义例不明,无所适从。
另外,前人所流传下来的各种对仗类格,有的是属讲究如何字面对仗的;有的是属于琢磨句式对仗的。
为便于理解,现在将它们分为用字对仗法与琢句对仗法,分述如下。
(一)用字对仗法1.正名对──又名的名对、名正对正名对的特点在于正。
凡作对联,正正相对。
上句安天,下句安地;上句安山,下句安谷;上句安东,下句安西;上句安南,下句安北。
像这样的对仗称为正名对。
初学对联,宜用正名对。
如:东圃青梅发,西园绿草开。
上联中的东与西。
园与圃、青与绿、梅与草、开与发都是正名对。
又如: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
迎、送与去、来都是广义词,东南、西北都属于方位词的范畴,所以是正名对。
又如: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云光鬓里薄,月影扇中新。
2.双拟对所谓双拟对是在上下两联中,以一物比拟另一物,即比、兴的比。
如:议月眉欺月,论花颊胜花。
上联中有两个月字,中间隔以眉欺二字;下联提到两个花字,中间嵌入颊胜二字。
字虽重复出现,但却是两个复合词中的主要成分。
有独立的意义。
而上下两联,用了两个比喻,所以叫双拟。
又如:夏暑夏不衰;秋阴秋未归。
3.叠字对,又称连珠对,或联绵对。
如:望日日已晚;怀人人下归。
烟离离万代,雨绝绝千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
像这样一文再读,二字双来,语意联绵,则称叠字对、连珠对或联绵对。
怎样写对联

怎样写对联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讲怎样写对联。
对联的长短(字数),没有限制,但首先要从一句一句对起,一字一字对起。
作对联时,构思好了主要的感受、意思之后,就试着把上联写出,然后对以下联。
上下联都要反复修改,力求按照上述“要求”来加工,做到合格、有水平。
首先,字与字相对,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1.狭类相对①局部内相对。
比如,人身器官相对:脚对头,肺对心,胆对肝。
(同时,考虑到平仄相对)。
例句:“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眼观四面,耳听八方。
”“愿丹心报国,看赤手擎天。
”又如,花木类里相对:梅对林,菊对兰,桃对杏,李对桃,桃李对柏松,柏松对竹梅……又如,飞禽类里相对:鸡对鸭,鹤对鹅,燕对雀,燕雀对鸿鹄,鸬鹚对鸳鸯……又如,走兽类里相对:龙对虎,犬对牛,豺狼对虎豹,黄犬对青牛,长鲸对狡兔……又如,天文类里相对:天对地,雨对风,星对月,星月对风云,雨云对风雪,小雨对长虹……又如,地理类里相对:山对水,石对泥,水石对泥沙,湖川对港岸,岛屿对江河……② 数字内部相对:由一至十相对,或百千万亿等相对。
注意:其中的平声字只有两个,即“三”与“千”,其余都是仄声字,所以大部分放在“一三五”的位置上为好。
数字对的例句:“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谷暗千骑出,山鸣万乘来。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五字句)又例:“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二三人。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七字句)③颜色相对:例句:“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举对联模板

举对联模板
1. 正对:是指上下联内容相似或者相关,表现的是同一主题。
如:春回大地千山秀,日暖人间万物荣。
2. 反对:指上下联内容相反,形成鲜明的对比。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 串对:又名流水对,是指上下联内容在逻辑上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工对:是指对仗工整、严格,要求词性一致、结构相应、平仄相对、意境相谐。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5. 宽对:是相对于工对而言的,对仗要求比较宽松,只要词性相同、结构相似即可。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 回文对:是指对联的上下联可以倒过来读,形成回文。
如: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对联模板,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对联的信息,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春联的对法格律要求

对联的基本对仗格律要求 对联的基本对仗格律要求篇1 对联可短可长。
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上联是多少字,下联也应当是多少字。
如果字数不相等,除极特殊情况,便不成为对联。
这是对联最起码的一条要求,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一条要求。
对联的基本对仗格律要求篇2 这里所说句式,指句子指句子节奏形式。
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各种音响有一定规律的长短强弱的交替组合,在对联中,可以表示为音义的停顿。
相同字数的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节奏形式。
如五言联的节奏形式就不只一种: “二三”式: 欲知|千古事; 须读|五车书。
“二一二”式: 挥毫|列|锦绣; 落纸|若|云烟。
“二一一一”式: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一四”式: 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对联的基本对仗格律要求篇3 词性,或说词类,在上下联对应位置,应当相同或相近。
在现代汉语中,词可分为十一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上属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以上属虚词。
对仗要求,原则上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传统对仗习惯,有更严格的要求,又有宽松的地方。
更严格的要求是,名词还分若干小类:天文、地理、宫室、器物、草木、鸟兽、形体、人+事、人伦等等,一般要求小类相同或相近的词相对。
古代划分的“实字”、“虚字”,跟现在的'实词、虚词不尽相同。
如古代把某些动词和某些形容词归入虚字,所以某些动词与某些形容词相对也是可以的。
对仗有工对和宽对之分。
工对,原则上相对的词要词性和词的小类相同,宽对,原则上也要词性相同。
对联的基本对仗格律要求篇4 这是说上下联在语法结构上互相照应,彼此对称。
词和词组构成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联合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动补结构、介宾结构等。
上下联相对的词或词+组,最好是联合结构对联合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依此类推。
对联的平仄格式

对联的平仄格式对联的平仄格式对联的平仄格式,换言之,即平仄声在对联中的分布规律。
这一点在对联中至关重要。
它可以说是衡量一副对联优劣的关键一环,初学者必须牢牢地掌握。
笔者在学习当中根据句中平仄成双交替,上下联平仄对立的规律,总结出一轻松简捷的记忆法,在此介绍给初学的联友。
首先以五言联的平仄格式作为记忆的基础。
五言联有两种平仄格式:①平起式(指上联首字为平声者):平平平仄仄(按“一、三、五不论”的说法,加以说明:首字可平可仄,第三字最好是用平声,否则即为三仄尾。
三仄尾一般要避免之,必要时也可一用,但首字必须用平声。
)仄仄仄平平(首字可平可仄,第三字必须用仄声,否则即为三平尾,亦称三平调。
三平尾必须避免。
)②仄起式(指上联首字为仄声者)仄仄平平仄(一、三字可平可仄)平平仄仄平(首字必须是平声,否则除末字外只有一个平声,是为犯孤平。
倘若首字用了仄声,可以把第三字换成平声作为补救,是为孤平救。
)因为下联的平仄与上联的平仄正好相反(即平仄相对),所以只要记住上联,下联就不难推出。
以下类推。
七言联可以看作是在五言的基础上,平起式于其前加两仄,则成为七言仄起式;仄起式于其前加两平,则成为七言平起式。
①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上下联首字皆可平可仄,后五言皆同五言平起式的规则。
)②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上下联首字皆可平可仄,后五言皆同五言仄起式的规则。
)四言联只有一种格式,可以看作是七言平起式的前四字: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上下联一、三字皆可平可仄)六言联也是只有一种格式,可以看作是在四言联前加两仄:仄仄平平仄仄(一、三、五字可平可仄)平平仄仄平平(一、五字两者必须保留一个平声,或者将第三字改成平声作补救,否则即为孤平。
)三言有两种格式,可以看作是五言或七言的末三字:①平仄仄仄平平②平平仄仄仄平二言也有两种格式,可以看作是五言或七的末二字:①仄仄平平②平仄仄平一言只有一种格式,可以看作是以上各式的末字:仄平对联的平仄格式,前人有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意即奇数位的平仄可以不拘(这一说法不完全对,前面已作过有关说明),偶数位的平仄是铁定的,必须严格遵守。
对联的格式形式

对联的格式形式 (⼀)、楹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格式、体律逐渐完备,种类越来越多。
就上下联的对仗⽅式来讲,⼤体上可以分为五类: 1、⼯对 ⼯对,也称严式对。
就是上下联的⽂字、语句对仗⼗分⼯整、贴切。
即词性相当、节奏相同、结构相似。
请看下联: 沧海⽉明珠有泪; 蓝⽥⽇暖⽟⽣⾹。
联中“沧”对“蓝”均为颜⾊词,“海”对“⽥”均为地理名词,“⽉”对“⽇”均为天⽂名词,“明”对“暖”均为形容词,“珠”对“⽟”均为珠宝名称,“有”对“⽣”均为动词,“泪”对“烟”均为名词,上下词性相对⼗分严格,可谓⼯对之佳作。
再如郑板桥的⼀副题联,对仗也相当⼯巧: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瞒⼈去润花。
“春”对“夜”对天⽂名词相对,“风”对“⾬”亦然,“放”对“瞒”为动词相对,“胆”对“⼈”为名词相对,这⾥的“放胆”对“瞒⼈”更显其⼯,“来”对“去”为动词相对,“梳”对“润”为动词相对,“柳”对“花”为花⽊类名词相对,初学做联,应多遵循这种对仗⼿法。
再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间⽵笋,嘴尖⽪厚腹中空。
在联语中,“芦苇“和“⽵笋”同属名词,尽管结构⽅式不同(前者为联合式,后者为偏正式),也算⼯对之列。
如果对仗刻意求⼯,反成纤巧,并不可取。
2、宽对 宽对,就是指联中的绝⼤部分对仗⼯整,这是相对于⼯对⽽⾔的。
宽对与⼯对⽆明显界限,⼀般认为,半对半不对就属宽对,就是说做到词性相同、句法结构相同的对仗就可以了。
如厦门太平岩联: ⽯为迎宾开⼝笑; ⼭能做主乐天成。
联中“⽯”与“⼭”、“迎宾”与“做主”对仗甚⼯,但“开⼝笑”与“乐天成”则不严谨。
不仅结构不同,⽽且“笑”与“成”词类也不相对。
我们称其为宽对。
还有北京梁家园春云楼联,也属宽对: 槛外远⼭排闼绕; 楼前积⽔当湖看。
“远”对“积”,词类明显不同,但再看“远⼭”、“积⽔”却⼜近似,可以相对。
这就是⼯对与宽对的区别所在。
《红楼梦》⾥林黛⽟和⾹菱谈诗说:“若有了奇句,平仄虚实不对也使得的。
对联格律~平仄查询和资料

正信起行真有佛;深心入解本无魔。
△ ○ △△ ○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不交替)
平仄协调的要求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不以律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失对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在运用排比、押韵、引用等特殊修辞手法和运用成语、典故等固定句式之类的情况下,更可以适当放宽平仄方面的格律要求。
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指的是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如“缘深因厚坐莲台”,若将“坐”改为“登”,就成了三平尾。又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成了三仄尾。三平尾或三仄尾,在平仄单调上并无二致,为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应将二者都作为禁忌,不能只忌三平尾而不忌三仄尾。
心驰-有外-实迷-有;身处-空中-不见-空。
○○ △△ △○ △ ○△ ○○ △△ ○(○表平声, △表仄声。)
此联中,第一三五字不一定平仄相对,第二四六字皆平仄相对。不过,并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上,主要是由于对联行文的句式,除了律诗中的对仗句式外,还有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等句式,以及领字、专有名词等的运用。如:
其中,“修”对“见”、“是”对“如”、“心”对“果”,就是重字相对。但是,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同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同一位置,如“法界”对“世界”、“成道”对“成魔”。但有些虚词(之乎也者而矣哉,等等)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4.忌孤平或孤仄
忌孤平:诗律术语。律语大忌。指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一字用了仄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三字用了仄声,全句除了韵脚外只剩下一个平声,故称。唐人律诗最忌“孤平”。倘在上述句型五言第一字或七言第三字位置上遇到必须用仄声字的情形,则要采取“拗救”的办法。原无忌孤仄一说,现有联家由忌孤平反推。
对联格律技巧对仗-对联知识

对联格律技巧对仗-对联知识对联格律技巧对仗浅淡(一):马蹄韵浅淡对联格律最重要的,为两条联律,分别是句中平仄和句脚平仄。
句中平仄,指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以下所举的,皆是正格,变格不计在此例)一言句:仄二言句:仄仄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四言句:平平仄仄五言句: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一至七言,最为常用,八言以上,视节奏而定。
句脚平仄,指对联一边若干句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每边一句:仄二句:平,仄三句:平,平,仄四句:仄,平,平,仄五句:仄,仄,平,平,仄六句:平,仄,仄,平,平,仄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以此类推。
举例如下,每边二句: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上联,句中平仄,为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句脚合每边二句规则,分别是,忧[平]面[仄]下联相反。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下联,句中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句脚,[老]仄头[平]平仄几乎相反相对,意境也是,平仄也可一三五不论的。
其他的长句,也大同小异。
刚才举的,是例子,其他长的,也一样,另外,句中平仄,还可以用相反的,书上允许,看如何与句脚来搭配了如句中平仄四言句是[平平仄仄],你如果出上联,也可以用仄仄平平,与句脚相组合,举例你想出每边三句的上联,比如说分别是(四,五,六)的句子,句脚公式是,平,平,仄,这时,你就可以组合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这些都合联律要求的,其他的依此类推(具体参照句中平仄规则)。
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只能按照句中平仄的规定来组合,不能按你自己随心所欲的创造来组合联律和诗律一样,不能犯[孤平],不能犯[三平尾],[三仄尾],上下联尽量不能同字具体参考[诗律要求]记住这些,你大概就可以把握住对联格律的精华了。
对联格律技巧对仗浅淡(二)对联,对仗其实就是诗词的对偶,汉语之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的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对偶,早如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新春对联的格式和要求-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新春对联的格式和要求-范文模板及概述示例1:标题:新春对联的格式与要求探析正文:新春对联,又称春联或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每逢春节之际,家家户户都会悬挂对联以寓示吉祥如意、辞旧迎新。
其创作与张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民俗风情,具有严格的格式和要求。
一、格式要求1. 结构对仗:新春对联的基本格式为上下联结构,每联字数相等,通常为五言、七言或九言等,讲究对仗工整,即上联和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在词性、音韵、意义等方面要相互呼应。
例如:“春风送暖到人间,福星高照满门楣”,上下联均为七个字,且“春”对“福”,“风”对“星”,“送暖”对“高照”,“到人间”对“满门楣”。
2. 平仄相对:遵循古代诗词格律中的平仄原则,上联尾字通常是仄声(上声、去声),下联尾字则是平声(阴平、阳平),以此形成抑扬顿挫的音韵美。
二、内容要求1. 主题鲜明:新春对联的内容应紧扣春节主题,寄寓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和祝福,如祈求国泰民安、家庭和睦、五谷丰登等。
2. 吉祥寓意:对联的词语选择需富含吉祥、喜庆的象征意义,诸如“福禄寿喜”、“富贵平安”、“龙凤呈祥”等,旨在借助文字的力量传达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未来的热切期望。
3. 创新独特:虽然新春对联有固定的格式和传统主题,但并不排斥创新。
创作者可以根据时代特色和个人情感进行个性化的表达,使对联既有传统的韵味,又充满现代的气息。
总结来说,撰写新春对联不仅要严格遵循格式规则,保证语言的韵律美感,更要在内容上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生活气息,从而使其成为传承民族文化、寄托人民心愿的独特载体。
示例2:标题:新春对联的格式与要求探析新春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春节习俗的独特表现形式,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和深深祝福。
其创作与张贴都有严格的格式要求和丰富内涵,以下将对此进行详细解析。
一、新春对联的基本格式1. 字数相等:新春对联通常由上下两联组成,每联字数相等,常见的是四字、五字、七字或十字对联,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对联落款格式图片]对联的格式
![[对联落款格式图片]对联的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296233f8767f5acfa0c7cd2f.png)
[对联落款格式图片]对联的格式【--春节】一、款式、布局、称谓如写春联、婚嫁联等即兴之作,只需讲究字体的布局就可以了,首先字要端正、大方,对联的格式。
联字是给人看的,且不可不负责任、任意去写。
字体应以正楷、行书、隶书为宜,行草、草书则不宜使用。
另外,左右布局要一致,字的疏密要得当,不要上联疏、下联密,更不要上联写正楷,下联写行书。
写居室联、书斋联等,特别要讲究款式,如果把款式搞错,不但看着不舒服,而且视为对求联者的不尊重。
下面详细说明有关上、下款的布局、称谓。
1.上款上款的内容有三:名字、称谓、联语,次序是名字居前、称谓次之、联语居后。
上联写受者的名字,受者如果是团体,则属团体之名,如果是送一商店开业,对联的上款可书"××商店新张之喜。
如送朋友母丧,则不书友母之名而书友姓及母家之姓,友姓下书一"母字,"母字及乃书称谓。
例如:"张母杨夫人千古。
这类的款式是普通的写法,还有另一种写法,即均写称谓:如"世伯父马大人仙逝,即前部分为挽者对死者的称谓,下半句是死者自己的身份。
对联中贺、挽联等的称谓与书信同。
如赠男友的对联,可称"先生、"仁兄,如是同学,可称"学兄,也可称"学友,如给女友,则称"女士。
现将一般关系称谓和常用亲属称谓列之如下:一般关系称谓是何种关系称呼对方自称朋友的父亲朋友的母亲朋友的子女朋友的亲戚师生老师或师傅之妻老师的父亲父亲的祖父毋父亲的父母母亲的父母祖父的兄嫂妻子的父母母亲的姐夫、妹妹哥哥的妻子姐姐的丈夫伯父、叔父的儿子姑、舅、姨的女婿妻子的哥哥妻子的姐夫父亲的表兄弟母亲的表兄弟母亲的表姐妹妻子的祖父毋妻子的姨父母子的岳父女的家翁令尊(世伯)令堂(世伯母) 令郎令媛令亲老师师母太老师、师公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伯祖父、伯祖母岳父、岳母姨父、姨母(姨妈) 嫂姐夫(×哥) 堂哥或堂弟表姐夫或表妹夫内兄襟兄表伯、表叔表舅父表姨母岳祖父、岳祖母姨父、姨母姻兄、姻弟姻兄(亲家) 姓名或世侄姓名或世侄姓名姓名学生(受业)姓名或学生姓名曾孙、曾孙女孙、孙女外孙、外孙女侄孙、侄孙女婿姨甥、姨甥女弟、妹外弟、外妹堂弟、堂哥表兄、表嫂妹夫(弟) 弟、襟表侄表甥、表甥女(同上)外甥孙婿姨甥婿姻弟、姻兄姻弟古人对友人的亲戚,多加一个"令字,令是"好、"善意思。
对联的格律

对联格律,看这一篇就够了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对联格律分两个方面,平仄和对仗。
一、平仄1.平仄指字的声调。
按现代汉语四声,第一声第二声为平,第三声第四声为仄。
初学者掌握这个就行了。
2.古人发音与现代人不同。
古人四声是指平、上、去、入。
平为平,上、去、入均为仄。
3.古人发音现代人基本上读不出来,但平仄大部分与现代汉语相同,小部分有区别。
想知道一个字的平仄须查阅《平水韵》。
《平水韵》是古人给发音分类的表,包含了大部分常用字。
4.对联上下联需要平仄相对。
即如果上联某个字是平,下联对应位置的字就应该用仄。
值得注意的是,对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只能用仄,相应的,下联最后一个字只能是平。
5.对联有1个分句的,也有多个分句的。
对联的主要句式包括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或更多。
其中最重要的是五言和七言。
6.五言有两种标准格式:a.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b.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相应的,七言有两种标准格式,即在五言前面加两个字:a.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7.四言、六言的标准格式:四言: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六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8.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原则。
即上下联的奇数位的字可以不用平仄相对(最后一个字除外),偶数位的字必须相对。
也就是以下格式是允许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注意以上第1/3/5位上,上下联平仄并没有相反。
但2/4/6位和最后一个字平仄是相反的。
四言、五言、六言同理。
9.领字句式的规则。
领字句式就是在标准句式上加上“领字”形成的句式。
领字句式中标准句式部分遵循前面所述标准句式的规则。
而领字本身无论多少字,平仄不管。
一个领字示例:看/穷人落泪;(只看后面四个字是平平仄仄)见/贵妇开心。
对联的格式_对联大全

对联的格式一、款式、布局、称谓如写、婚嫁联等即兴之作,只需讲究字体的布局就可以了,首先字要端正、大方。
联字是给人看的,且不可不负、任意去写。
字体应以正楷、行书、隶书为宜,行草、草书则不宜使用。
另外,左右布局要一致,字的疏密要得当,不要上联疏、下联密,更不要上联写正楷,下联写行书。
写居室联、书斋联等,特别要讲究款式,如果把款式搞错,不但看着不舒服,而且视为对求联者的不尊重。
下面详细说明有关上、下款的布局、称谓。
1.上款上款的内容有三:名字、称谓、联语,次序是名字居前、称谓次之、联语居后。
上联写受者的名字,受者如果是团体,则属团体之名,如果是送一商店开业,的上款可书“××商店新张之喜”。
如送朋友母丧,则不书友母之名而书友姓及母家之姓,友姓下书一“母”字,“母”字及乃书称谓。
例如:“张母杨夫人千古”。
这类的款式是普通的写法,还有另一种写法,即均写称谓:如“世伯父马大人仙逝”,即前部分为挽者对死者的称谓,下半句是死者自己的身份。
对联中贺、等的称谓与书信同。
如赠男友的对联,可称“先生”、“仁兄”,如是同学,可称“学兄”,也可称“学友”,如给女友,则称“女士”。
现将一般关系称谓和常用亲属称谓列之如下:一般关系称谓是何种关系称呼对方自称朋友的父亲朋友的母亲朋友的子女朋友的亲戚师生老师或师傅之妻老师的父亲父亲的祖父毋父亲的父母母亲的父母祖父的兄嫂妻子的父母母亲的姐夫、妹妹哥哥的妻子姐姐的丈夫伯父、叔父的儿子姑、舅、姨的女婿妻子的哥哥妻子的姐夫父亲的表兄弟母亲的表兄弟母亲的表姐妹妻子的祖父毋妻子的姨父母子的岳父女的家翁令尊(世伯) 令堂(世伯母)令郎令媛令亲老师师母太老师、师公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伯祖父、伯祖母岳父、岳母姨父、姨母(姨妈)嫂姐夫(×哥)堂哥或堂弟表姐夫或表妹夫内兄襟兄表伯、表叔表舅父表姨母岳祖父、岳祖母姨父、姨母姻兄、姻弟姻兄(亲家) 姓名或世侄姓名或世侄姓名姓名学生(受业)姓名或学生姓名曾孙、曾孙女孙、孙女外孙、外孙女侄孙、侄孙女婿姨甥、姨甥女弟、妹外弟、外妹堂弟、堂哥表兄、表嫂妹夫(弟)弟、襟表侄表甥、表甥女(同上)外甥孙婿姨甥婿姻弟、姻兄姻弟古人对友人的亲戚,多加一个“令”字,令是“好”、“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的格式
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
对联的格式,概括起来,有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一:是字数要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
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
: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
二:是词性相当: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
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
三、是结构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
四、是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
:如: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五、平仄相谐: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
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
规则。
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
六、内容相关: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
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
“联”就是要内容相关。
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皓月花园管理处:欧阳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