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艺术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的艺术特点

第一、赋、比、兴的手法

第二、句式和章法。以四言为主,共有6591句

第三、多种修辞手段的成功运用。

第四、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

具体如下:

第一、赋、比、兴的手法

赋、比、兴是前人总结的《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对于赋、比、兴的解释,历来不同。朱熹的解释比较准确。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集传序》)

明谢榛说:“予尝考之三百篇,赋七百二十,兴三百七十,比一百二十”(《四溟诗话》卷二)

赋的特点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在诗歌的创作中是直陈事物和情志的艺术。

•《诗经》以赋体抒情,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意在言外;写景状物,能够表达形神俱似,情景交融;叙事,可以铺陈叙事,也可以运用对话、反问等方式,灵活多样。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

九十其犉。尔羊来思,其角濈濈。

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比:一种是纯比体的,如《硕鼠》;一种是为起修辞作用而在文中运用比喻和比拟。如《卫风·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兴”的本意是“起”,在诗歌创作中,常常表现为托物起兴。它是一种借对自然界的事物描写,如鸟兽虫鱼、风云雨雪、星辰日月等,先开个头,然后藉以联想,引出诗人内心情感的表现手法。兴句多放在一首诗的开头,也有放在句中的。

•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如《关雎》。

•起创设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如《秦风·蒹葭》。

•不能把赋比兴完全分开来看,大多是赋中有比,通篇用兴的诗没有。

第二、句式和章法。

《诗经》以四言为主,其间杂有二言之八言不等。四言节奏感强,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7248(指的是诗经共7248句,其中一言7句,二言14句……)

•一言7

•二言14

•三言158

•四言6591

•五言369

•六言85

•七言19

•八言5

《诗经》多重章叠唱,又称复沓结构。

音乐效果

加强主题

层层递进

《诗经》中多用迭句、迭字、双声迭韵。《诗经》的重章迭句的复沓结构,造成反复咏叹,回环往复,增强了抒情效果,而迭字、双声迭韵的使用又增强了音乐美和形象美。《诗经》中的诗歌大多押韵。常见的也是我国后世最常用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的押韵方式。

第三、多种修辞手段的成功运用。

•《诗经》中对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已相当成熟。对偶,如《谷风》“就其深兮,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是以言峻则嵩高极天,论狭则河不容刀,说多则子孙千亿,称少则民靡孑遗。”《文心雕龙·夸饰》

第四、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

•雅、颂多是严整的四言,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较多;小雅和国风中重章迭句较多,大雅和颂中则较少;国风中有许多语气词,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而雅、颂中则较少。这些差异说明雅、颂多出自贵族之手,体现“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来自民间,更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较接近当时口语。

《诗经》的意义和影响

•一、现实主义精神与面向现实的传统

•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其他诗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展开了当时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的形象画卷。

•二、抒情诗传统

从《诗经》开始,就显示出我国抒情诗特别发达的民族文学特色。从此以后,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三、风雅与文学革新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离骚》及《九章》

汉乐府诗缘事而发

建安诗人的慷慨之音,

陈子昂感叹齐梁“风雅不作”

李白慨叹“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杜甫更是“别裁伪体亲风雅”

白居易称张籍“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四、比兴的垂范

•如果说,“风雅”在思想内容上被后世诗人立为准的,比兴则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

•比兴成了一个固定的词,用来指诗歌的形象思维,或有所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

后世诗歌中的兴象、意境等,都可以在《诗经》里看到萌芽。

《关雎》赏析

•主题:

(1)《毛诗序》“后妃之德”说。曰:“《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

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这里所谓后妃指周文王妃太姒。《毛诗序》认为《关雎》的主题是颂美后妃之德,她见到窈窕淑女便寤寐思求,以配文王,毫不纵恣己色以求专宠。

•(2)申培《鲁诗故》“讽刺康后”说。曰:“后夫人鸡鸣佩玉去君所。周康后不然,诗人叹而伤之。”认为这首诗讽刺康后不遵礼法,以致康王晚起误了朝政。

•《诗集传》“歌颂文王夫妻恩爱”说。曰:“周之文王生有圣德,又得圣女姒氏以为之配。宫中之人,于其始至,见其有幽闲贞静之德,故作是诗。言彼关关然之雎鸠,则相与和鸣于河洲之上矣。此窈窕之淑女,则岂非君子之善匹乎?言其相与和乐而恭敬,亦若雎鸠之情挚而有别也。”朱熹以淑女指文王之妃太姒,认为《关雎》是宫中之人颂美她和文王相与和乐而恭敬的关系。

•(4)闻一多情歌说。闻一多《风诗类钞》说:“女子采荇于河滨,君子见而悦之。”

余冠英《诗经选择》说:“河边一个采荇菜的姑娘引起一个男子的思慕,那‘左右采之’的苗条形象使他寤寐不忘,他整天地想;要是能热热闹闹地娶地到家,那是多好!”北大中文系所编《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也说:“这是一首描写男子追求女子的民间情歌。”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一、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商周铜器铭文

1898年,在河南安阳小屯出土了大量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这些文字就是记载商代人占卜情况的卜辞,甲骨卜辞就是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

•历代出土的商周铜器铭文,人们称之为“金文”,又因其大多铭刻在礼器(如鼎)和乐器(如钟)上,故旧称其为“钟鼎文”,内容多为锡命、征伐、约契、祀典的记录。

•《礼记·祭统》云:“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

•二、记事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

《尚书》亦称《书》,西汉以后称为《尚书》。汉儒尊之为经,故又称《书经》。“尚”

即“上”,《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尚书》主要内容是记录帝王或执政大臣的誓词、讲话、文告等,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尚书》据传为孔子编定,原为一百篇,今存较为可靠的为《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但其中《虞书》《夏书》“是否为虞、夏时书,则大有问题,恐是周初或春秋时人所依托。”(梁启超《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辨伪书》)一般学界认为比较可信的是商、周之书。

•“往哉,生生!今予将试以汝迁,永建乃家。”

•《尧典》中的“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