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名词解释讲解

建筑材料名词解释讲解
建筑材料名词解释讲解

建筑材料

第一章

材料的物理性质:指表示材料物理状态特点的性质,主要是指材料的质量(重量)、水、热、声有关的性质。

材料的力学性质:主要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的性质和地看破坏的能力。

耐久性:是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抵抗其自身及环境因素的长期破坏作用,保持其原有性能不变质、不破坏的能力,及材料保持工作性能直到极限状态的性制。

体积密度: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也称容重。

密度: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表观密度:也叫视密度,是指直接以排水法求得的体积作为绝对密实状态下体积的近似值,按该体积计算出的密度。

堆积密度:指散粒材料在规定装填条件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孔隙率:指材料中孔隙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密实度: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即材料中固体物质的体积占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的百分率。

空隙率: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其中的空隙体积与自然堆积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

填充率: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其中的颗粒体积占自然堆积状态下的体积百分率。.

亲水性: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能被水湿润的性质称为亲水性。具有这种性质的材料称为亲水性材料。

憎水性:也叫疏水性。指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不能被水湿润的性质。具有这种性质的材料称为憎水性材料。

吸水性:材料吸收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水性。吸水性大小用吸水率表示。吸湿性:材料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收空气中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湿性。吸湿性大小用含水率表示。

质量吸水率:指材料在浸水饱和状态下吸收水的质量占材料干燥质量m?m1。式中为体积吸水的百分率。用公式表示为;12W%?W??100

率;分别为材料在绝对干燥状态下和吸水饱和状态下的00?V w0

质量m,m21(g);为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为水的密度。?V w0开口孔隙率:是指材料中能被水所饱和的孔隙体积与材料在自然下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其数值等于材料的体积吸水率。

含水率:材料在自然状态含水状态下所含水的质量占材料干燥时质量的百分率称为材料的含水率。

耐水性:材料在水作用下,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称为耐水性。

抗渗性: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

抗冻性:浸水饱和的材料在冻、融循环作用下,保持其原有性能的能力。

导热性:反应材料传递热量的能力。其大小常用导热系数表示。

热熔:是指材料受热时蓄存热量或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能,其大小等于比热容与质量的乘积。.

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质称为弹性。

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材料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和尺寸的性质称为塑性。

弹性模量: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强度:材料抵抗在应力作用下破坏的性能称为强度。

标号:指按材料强度值大小划分的若干等级。

比强度:按材料单位质量计算的强度,其值等于材料的强度值与其体积密度之比。

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直至破坏前并无明显的塑性变形而发生突然破坏的性能称为塑性。

冲击韧性:是指材料抵抗冲击作用的能力。

硬度:指材料抵抗较硬物体压入所产生的局部塑性变形的性能。

耐磨性:是材料表面抵抗磨损的性能,通常用磨损率表示。

第二章

矿物:是在地壳中受各种不同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如方解石、长石、云母、石英等。

造岩矿物:用来组成岩石的矿物。

岩石:是由各种不同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固态矿物的集合体。

岩石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及组合方式的特征。

岩石构造: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和填充方式。.

烧结砖:以粘土、页岩、煤矸石或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经成型、干燥及焙烧而成的砖称为烧结砖。

抗风化性:材料抵抗因风、雨、冻融等长期作用而引起破坏的能力。石灰爆裂:是指砖坯中夹杂有石灰块,砖吸水后,由于石灰熟化、膨胀而产生的爆裂现象。

烧结性:粘土在焙烧过程中变得密实,并转变为类石质材料的性质。泛霜:砖内过量的可溶性盐受潮吸水溶解后,随水分蒸发并在砖表面结晶析出的现象。

第三章

胶凝材料:凡是经过自身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而能将散粒状或块状材料粘结成整体的材料,统称为胶凝材料。

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也只能在空气中保持或发展其强度的胶凝材料。

水硬性胶凝材料:不仅能在空气中,而且能更好地在水中硬化,保持并继续发展其强度的胶凝材料。

石灰的熟化:生石灰加水与之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过程称为石灰的熟化或消解。

钙质石灰:氧化镁含量小于。%5镁质石灰:氢化镁含量的石灰。%?5陈伏:为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石灰膏应在储灰坑中存放两周以上的过程。

是天然石膏在回转窑或炒锅中煅烧后经磨细所得的产型半水石膏:?.品。煅烧时加热设备与大气相通,原料中的水分成蒸汽排出,生成的

半水石膏是细小的晶体,称型半水石膏。 高温煅烧石膏:是天然石膏在600~900下煅烧经磨细而得到的产?C品。

菱苦土:是用菱镁矿()在750~850温度下煅烧后,经磨细?C MgCO3而成的气硬性胶凝材料。

水玻璃:又称泡花碱,是由碱金属氧化物和二氧化硅结合而成的能溶解于水的硅酸盐材料。

第四章

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也称波特兰水泥。

水泥凝结:水泥加水拌和后,形成可塑性的浆体,经过一定时间,水泥浆逐渐变稠失去可塑性,这一过程称为水泥凝结。

水泥硬化:具有可塑性的水泥浆体随着时间的增长,强度逐渐提高,直至形成坚硬的水泥石的过程,称为水泥硬化。

普通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水泥。

矿渣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称为矿渣硅酸盐水泥,简称矿渣水泥。水泥中粒化高炉矿渣的掺量按质量百分比计为20%~70%。

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粉煤灰、火山灰水泥:硬性胶凝材称为粉煤灰质硅酸盐水泥,简称粉煤灰水泥。其中粉煤灰的掺量按质量百分比计为20%~40%。

复合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两种或两种以上规定的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而成的水硬性胶凝材,称为复合硅酸盐水泥,简称复合水泥。

白色硅酸盐水泥:由白色硅酸盐水泥熟料加入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白色硅酸盐水泥,简称白水泥。

彩色硅酸盐水泥:由白色硅酸盐水泥熟料与适量石膏和耐碱矿物颜料共同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彩色硅酸盐水泥,简称彩色水泥。

快硬性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快硬硅酸盐水泥,简称快硬水泥。

道路硅酸盐水泥:由道路硅酸盐水泥熟料、0%~10%活性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道路硅酸盐水泥,简称道路水泥。

快硬硫铝酸盐水泥:是以矾土和石膏、石灰石按适当比例混合磨细后,经煅烧得到以无水硫酸钙为主要矿物的熟料,加入适量石膏在经磨细而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快硬硫铝酸盐水泥。

膨胀水泥:再水化过程中体积产生膨胀的水泥,称为膨胀水泥。根据膨胀值不同,它分为补偿收缩水泥和自应力水泥。

硅酸盐水泥熟料:将石灰质原料、粘土质原料及辅助原料按适当比例并将其入窑煅烧到一定程度而形成的黑色球状物即混合后制成生料,为熟料。水泥的细度: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称为水泥的细度。体积安定性: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结构会受

到破坏,水泥石在腐蚀性液体或气体的作用下,水泥石腐蚀:甚至完全破坏,这种现象称为水泥石的腐蚀。水化热:水泥再水化过程中放出的热量称为水化热。称为混合混合材料:掺入到水泥或混凝土中的人工或天然矿物材料,材料。生成水活性混合材料:是指常温下能与氢氧化钙和水发生水化反应,硬性水化产物,并能逐渐凝结硬化产生强度的混合材料。第五章由胶凝材料、粗细骨料和水按适当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混凝土: 和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kg2500普通混凝土:体积密度在2000~之间的混凝土。3mkg2600重混凝土:体积密度(干燥)大于的混凝土。3mkg1950轻混凝土:体积密度(干燥)小于的混凝土。3m细骨料:粒径为0.16~5.0mm的骨料。

粗骨料:粒径大于5.0mm的骨料。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的总体的粗细程度。颗粒级配:指粒径大小不同的颗粒相互搭配情况。

饱和面干状态:骨料颗粒表面干燥,而内部的孔隙含水饱和的状态。最大粒径:粗骨料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该粒级的最大粒径。.

针状颗粒:凡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者称为针状颗粒。

片状颗粒:凡颗粒的厚度小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0.4倍者称为片状颗粒。

岩石抗压强度:50mm50mm50mm立方体(或的圆柱体)???mm50mm?50试件,再水饱和状态下测得的抗压强度极限值。

和易性:也称工作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是否易于施工操作和获得均

匀密实混凝土的性能。

流动性: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本身自重或外力作用(人工插捣或机械振动)下产生流动,能均匀密实地填满模型的性能。

粘聚性:指混凝土拌合物各组成材料之间具有一定的粘聚力,使骨料在水泥浆中均匀分布,在运输和浇灌过程中不至于出现分层、离析的性能。

保水性: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不致产生严重泌水的性能。

砂率:指混凝土中砂的用量占砂、石总用量的百分比。

立方抗压强度:以边长为15mm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温度??,相对湿度大于90%]下,养护到28天龄期,测得的抗压为?C3?20强度值称为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简称立方体抗压强度,用符号表f cu 示。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天龄期,用标试验方法测得的强度总体分布中具28立方体试件,在.有不低于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以表示。f kcu,混凝土强度等级:指按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的若干等级。

蒸汽养护:将混凝土放在温度低于100的常压蒸汽中进行的养护。?C 蒸压养护:将混凝土放在压力不低于0.8MPa,相应温度为174.5以?C 上的蒸压釜中进行的养护。

自然养护:将混凝土放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养护。 ????下标准养护:将混凝土放在标准条件?%90C,相对湿度大于温度为

20?3进行的养护。

化学收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物的体积小于水化前反应物地体积,致使混凝土产生收缩,这种收缩称为化学收缩。

干湿变形:由于混凝土周围环境湿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混凝土的变形,称为干湿变形。

温度变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热胀冷缩变形,称为温度变形。变形模量: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上任一点的应力与其应变,叫做??

混凝土在该应力下的变形模量。

弹性模量:采用的棱柱体为标准试件,取测定点mm?150mm150mm?150

的应力为试件轴心抗压强度的40%,经3次以上反复加荷后测得的变形模量位移,即为该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徐变:混凝土在持续荷载作用下,随时间增长的变形称为徐变。

碳化:空气的二氧化碳气体渗透到混凝土内,与混凝土中氢氧化钙起此过程称为混凝土使混凝土碱性降低,化学反应后生成碳酸钙和水,的碳化。骨料反应:水泥中的碱与骨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发生反应,在骨碱-硅酸凝胶,凝胶吸水膨胀从而导致混凝土产生料表面生成复

杂的碱- -骨料反应。膨胀开裂而破坏,水泥与骨料的这种反应称为

碱大于和等于设计要求的强度等是指混凝土强度总体中,强度保证率:级的概率。能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在混凝土拌合过程中掺入掺量不大的、外加剂:或硬化后混凝土性能的材料,统称为外加剂。在保持流动

性不变的情况下能减少指掺入混凝土拌合物后,减水剂:用水量的

外加剂。早强剂:能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并对后期强度无明显影响

的外加剂。并均匀引气剂:能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引入一定量的独立

的微小气泡,分布在混凝土拌合物中的外加剂称为引气剂。而不显

著影响混凝土后期硬化的能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缓凝剂:外加

剂称为缓凝剂。速凝剂:能使混凝土迅速凝结硬化的外加剂。 :膨

胀剂能使混凝土产生补偿收缩或微膨胀的外加剂。防冻剂:能降低

混凝土中水的冰点,并有促凝和早强作用的外加剂。阻锈剂:能减

缓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外加剂。、水泥和水配制轻骨料混凝土:用轻

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1950 者,称为轻骨料混凝土。成的

混凝土,其体积密度不大于3mkg

多孔混凝土:内部均匀分布大量细小气孔而无骨料的轻质混凝土。

大孔混凝土:是以粒径相近的粗骨料、水泥、水,有时加入外加剂而配制成的混凝土。

抗渗混凝土:指抗渗等级等于或大于P6级的混凝土。

耐热混凝土:能在长期高温()作下保持使用性能??以下以上,900200CC 的混凝土。

耐酸混凝土:能抵抗酸性介质作用而长期保持其使用性能的混凝土。流态混凝土:指拌合物的坍落度达180-230mm,呈高度流动状态的混

凝土。

泵送混凝土:是在混凝土泵的推动下沿管道进行运输和浇灌的混凝土。第六章

建筑砂浆:由胶凝材料、细骨料和水等材料按适当比例配制而成。

砌筑砂浆:用于砌筑砖、石等各种砌块的砂浆称为砌筑砂浆。

抹灰砂浆:涂抹于建筑物内、外表面的砂浆称为抹灰砂浆。

第七章

钢:凡含碳量在2.06%以下,含有害杂质较少的Fe-C合金可称为钢。建筑钢材:用于建筑工程中的钢材,包括钢结构用型钢、钢板和钢管,以及钢筋混凝土用钢筋和钢丝。

沸腾钢:再脱氧过程中,脱氧不彻底。钢钢液注入锭模时有CO气体上浮冒出,状似“沸腾”,故称沸腾钢。

镇静钢:脱氧充分、钢液在锭模内平静的凝固所成的钢。.

弹性极限:钢材弹性阶段的最高点所对应的应力称为弹性极限,用?p 表示。

弹性模量:在弹性阶段,钢材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称为钢材的弹性模量,用E表示。

屈服点:钢材试样在受拉过程中,力不增加仍能继续伸长时的应力称为屈服点,也叫屈服强度,用表示。?s抗拉强度:钢材受拉破坏时所能达到的最大应力,称为抗拉强度或强度极限,常用表示。?b冲击韧性:是指在冲击荷载作用下,钢材抵抗破坏的能力。

冷加工强化处理:将钢材于常温下进行冷拉、冷拔或冷轧,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调整其性能的过程称为冷加工强化处理。

时效处理:将经过冷加工的钢材于常温存放15-20d;或加热到

100-200并保持2h左右,这个过程为时效处理,前者称为自然时效,?C 后者称为人工时效。

淬火:将钢材加热至基本组织改变温度()以上保温,使基本?C723

组织转变成奥氏体,然后投水或矿物油中急冷,使晶粒细化,碳的固容量增加,机械强度提高,应脆性增加。这种处理方法叫淬火。

回火:将比较硬脆、存在内应力的钢材加热至基本组织改变温度以下150-650,保温后按一定制度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方法称回火。?C冷拔:将直径为6.5-8mm的钢筋,在常温下从孔径小于钢筋直径的乌和金拔丝模中拔出的加工称为冷拔。

称为钢钢材表面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而遭到破坏的过程,锈蚀:材的锈蚀。

电化学锈蚀:钢材表面由于形成微电池,产生电子流动而造成的腐蚀。第八章

宏观构造:指肉眼或放大镜看到的木材内部构造。

显微构造:指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木材内部构造。

横切面:垂直于树干主轴的切面。

经切面:通过髓心,与树干平行的纵平面。

弦切面:与髓心有一定距离,与树干平行的纵平面。

髓心:即树心,形如管状,纵贯整个树木的干和枝的中心,是最早生成的木质部分。

髓线:从髓心向外的辐射线。

年轮:从横切面上所看到的深浅相间的同心圈,称为年轮,一般树木每年生长一圈。

心材:靠近髓心、材色较深的木质。

边材:靠近树皮,材色较浅的木质。

春材:在每一年轮内,春天生长的木质,色较浅,木质松软,程春材,也称早材。

夏材:夏秋两季生长的木质,色较深,木质坚硬,称为夏材,也称晚才。

夏材率:在横切面上,沿半径方向一定长度内所含夏材的百分率,称为夏材率。

自由水:存在于细胞腔和细胞间隙中的水。.

吸附水:被吸附在细胞壁内细纤维间的水,也称物理结合水。

化学结合水:即木材化学组成中的结合水。

纤维饱和点:当木材细胞壁中的吸附水达到饱和,而细胞腔和细胞间隙中的尚无自由水时,这时木材的含水率称为纤维饱和点。

平衡含水率:潮湿的木材能在较干燥的空气中失去水分,干燥的木材也能从周围的空气中吸收水分,当木材的含水率与周围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时,则水分的蒸发和吸收趋于平衡,这时木材的含水率称为平衡含水率。

体积干缩系数:木材干燥石体积收缩率与纤维饱和点之比值,表达式为,式中为体积干缩系数,为体积收缩率,为纤维YKW KY/W BVVBVV饱和点。

疵病:木材在生长、采伐、保存过程中所产生的内部和外部的缺陷,统称为疵病。木材的疵病主要有木斜纹、裂纹、腐朽等。

高分子材料:有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材料,称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由千万个原子彼此以共价键连接的大分子化合物,

又称高聚物或聚合物。

链节:聚合物是由简单的结构单元以重复的方式连接组成的,这种重复的结构单元称为链节。

聚合度:聚合物中结构单元重复的次数称为聚合度。

加聚反应:由低分子的单体相互加成连接成大分子链的过程,称为加聚反应。

加聚物:加聚反应的生成物称为加聚物。.

均聚物:由一种单体经过加聚反应生成的聚合物称为均聚物。

共聚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经过加聚反应生成的产物称为共聚物。缩聚反应: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双官能团的单体相互作用,在生成聚合物的同时出现某些低分子化合物的反应,称为缩聚反应。

缩聚物:缩聚反应所形成的产物称为缩聚物。

塑料:是以聚合物为基本原料,加入各种添加剂后,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塑制而成的材料或制品的总称。

树脂:组成塑料的聚合物通常也成为树脂,它是指在受热时可以软化或熔化,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流动或有流动倾向的聚合物。

添加剂:为了改善塑料的某些性能而加入的物质统称为添加剂。

增塑剂:能使高分子材料增加塑性的化合物称为增塑剂。

固化剂:又称硬化剂或交联剂,是能使线型聚合物交联成网体型,使树脂具有热固性的添加剂。

稳定性:防止塑料在光、热或其他条件下过早老化所加入的少量物质称为稳定剂。

老化:在使用条件下,受到阳光、氧、热等作用,塑料中树脂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致使塑料性能恶化,此现象或过程成为老化。

交联:指分子从线性结构转变为网体型结构的过程。

裂解:指分子链发生断裂,分子量降低(但并不改变化学组成)的过程。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用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而得到的一种增强型热固性塑料。通常称为玻璃钢。

再生橡胶:已经用过的橡胶制品或加工成型时切割下来的边角料,经过处理后在加利用的橡胶叫做再生橡胶。

胶粘剂:能在两个物体的表面间形成薄膜并把他们紧密胶结接起来的材料。胶粘剂又称为粘合剂或粘结剂。

第十章沥青材料及防水材料

沥青:沥青是一种有机胶凝才料,是由许多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氧、氮、硫等)衍生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天然沥青:从自然界地沥青湖或从含有沥青的岩石中提炼而得的产物。石油沥青:石油原油经蒸馏,炼制出汽油、煤油及润滑油后的残渣或再经加工的产品。

煤焦油:烟煤在密闭设备中加热干馏,此时烟煤中挥发物质汽化、逸出,冷凝下来的液体除去氨气及苯后,即为煤焦油。

煤沥青:将煤焦油在进行蒸馏,蒸去水分和所有的轻油及部分中油、重油和葱油后所得的残留物。

直流沥青:指用蒸馏方法将不同沸点的蒸馏分提出后遗下的符合标准

的黑色液体。

氧化沥青:直流沥青或渣油经加热至250-300,并吹入空气,使其?C

氧化、脱氢后的产品。

组分:将沥青中化学成分及性质极为相近,并且与物理力学性质有一定关系的成分,划分为若干个组,这些组即为组分。.

溶胶结构:当油分和树脂含量高时,胶团外膜层较厚,胶团之间相对运动较自由,沥青的这种结构称为溶胶结构。

粘性:表示沥青抵抗变形或阻滞性流动的能力。

温度感应性:也称温度敏感性,是指石油沥青的粘性和塑性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程度。

大气稳定性:指石油沥青在热、阳光、水和空气的长期作用下,保持其原有性能的能力。

防水卷材:可卷曲的片状防水材料。

油纸:以软化点低的石油沥青浸渍油毡原纸而成的卷材。

沥青油毡:在油纸的基础上在用高软化点的石油沥青涂布于两面,再在表面撒布粉状或片状的隔离材料而制成的可卷曲的片状防水材料。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是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为涂盖层、纤维织物或纤维毡为胎体,粉状、粒状、片状或薄膜材料为防粘隔离层制成的片状可卷曲防水材料。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是以合成橡胶、合成树脂或两者的共混体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化学助剂和填料,经不同工序加工而成的防水卷材;或将上述材料与合成纤维复合而成的防水卷材。

沥青胶:在石油沥青中掺入适量矿物粉料或纤维质材料而成的胶粘剂。防水涂料:在常温下呈液态,涂布于要求防水的部位后,能形成坚韧的防水涂膜的材料。

乳化沥青:沥青微粒(1—6)均匀分散在含有乳化剂的溶液中所 m

得到得稳定性的乳液。

天然石材:由天然岩石开采的,经过或不经过加工而制得的材料。

人造石材:用无机或有机胶材料、矿物质原料及各种外加剂配制并经硬化而成的石状固体。

大理石:是沉积岩或其变质岩中碳酸盐类岩石的商品名称。

花岗岩:凡是作为石材开采而作装修材料的各类岩浆岩及其变质岩均称为花岗岩。

内墙面砖:也称釉面瓷砖、瓷砖、瓷片,是适用于建筑室内装饰的薄型精陶制品。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名词解释

建筑材料:狭义的建筑材料即构成建筑物本身的材料,从地基基础、承重构件,直到地面、墙体、屋面等所用的材料。广义的建筑材料,除用于建筑物本身的各种材料之外,还包括卫生洁具、采暖及空调设备等器材,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暂设工程。 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组成、结构、加工及材料性能和应用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标准:是指对重复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标准的种类繁多,从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角度来看主要是产品标准;工程建设标准)。 产品标准:它是为保证产品的适用性,对产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工程建设标准:它是对基本建设中各类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验收等需要协调统一的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宏观结构:是指用肉眼或放大镜能观察到的毫米级构造状况,包括组成的基本单元形状、结合形态、孔隙大小及数量。显微结构:是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构造状况。微观结构:指原子(离子或分子)排列结构。硅酸盐一词按严格的化学概念,是指由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所形成的盐类,它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构成地壳、岩石、土壤和许多矿物的主要成分。 体积是指材料占有空间的大小。由于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状态,因而表现出不同的体积,相同组成的材料在不同物理状态下,会具有不同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包括:密实体积V 、表观体积V′、毛体积V。和堆积体积V′。 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V)的质量。 体积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V。=开口+闭口+实体)的质量。 表观密度:材料单位表观体积(V’=实体+闭口) 堆积密度:散粒状材料单位堆积体积(V’。=开口+闭口+实体+间隙)的质量。反映散粒堆积的紧密程度及可能的堆放空间。 材料密度排序: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纤维复合材料、木材、泡沫材料。 亲水性:材料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大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材料表面吸附水分,即被水润湿,表现出亲水性,这种材料称为亲水材料。 憎水性:材料分子与水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小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材料表面不吸附水分,即不被水润湿,表现出憎水性,这种材料称为憎水材料。 孔隙率:是指材料中孔隙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反映材料的致密程度。 密实度:表示材料体积中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孔隙率与密实度的关系:D+P=1空隙率:指在某堆积体积中,散粒材料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填充率:指在某堆积体积中,被散粒材料的颗粒所填充的程度。工程结构设计以承受最大荷载(强度),而有最小的变形(刚度)材料的力学性质指材料在荷载(外力)作用下的强度与刚度(变形)。 平衡含水率:在一定的温度与湿度环境中,当材料向空气中释放水分和吸收水分的速度相同时的含水率。 含水率:自然状态下,材料所含水分质量占其干质量的百分率。标准含水率:含水率为15%为木材的标准含水率。 吸水性:材料吸收水分的能力,用吸水率表示。 质量吸水率:材料饱和状态所吸收水分质量占干质量百分率。 体积吸水率:材料饱和状态所吸收水分体积占干体积百分率。 耐水性:材料在水作用下,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

建筑材料考试题及答案

建筑材料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对无机材料的性质均不利的因素为() A.材料吸水B.增加孔隙数量 C.细化晶粒D.均匀分布各组成 2.孔隙率增大,材料的________降低。 A、密度 B、表观密度 C、憎水性 D、抗冻性 3.烧结空心砖的孔洞率应不小于() A.15%B.20% C.35%D.40% 4.粘土砖的质量等级是根据______来确定的。() A.外观质量B.抗压强度平均值和标准值 C.强度等级和耐久性D.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 5.下列耐热性最高的胶凝材料为( ) A.建筑石膏B.菱苦土 C.水玻璃 D.石灰 6.下述材料在凝结硬化时体积发生微膨胀的是( ) A.石灰B.石膏 C.普通水泥 D.水玻璃 7.3.含水率为10%的湿砂220g,其中水的质量为________。 A、19.8g B、22g C、20g D、20.2g 8.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其性质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 A、表观密度 B、堆积密度 C、密度D、强度 9.颗粒材料的密度为ρ,表观密度为ρ0,堆积密度为ρ0′,则存在下列关系( )A.ρ>ρ0′>ρ0 B.ρ>ρ0>ρ0′ C.ρ0>ρ>ρ0′D.ρ0′>ρ>ρ0

10.成型条件允许时,尽量选用最大粒径大的骨料,是为了( ) A.节省骨料B.节省水泥 C .提高和易性D.提高密实度 11.能对冻融破坏作用起到缓冲作用的是 ( ) A 、开口孔隙 B 、粗大孔隙 C、毛细孔隙 D 、闭口孔隙 12.当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大于设计要求时,应采用的调整方法为( ) A.保持水灰比不变,减少水泥浆量 B.减少用水量 C.保持砂率不变,增加砂石用量 D.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越大越好,故不需调整 13.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测定时,若采用100mm 的立方体试件,试验结果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 ) A.0.90 B.0.95 C.1.00 D.1.05 14.夏季泵送混凝土宜选用的外加剂为( )。 A .高效减水剂 B.缓凝减水剂 C.早强剂 D.引气剂 15.水泥浆在混凝土材料中,硬化前和硬化后是起________作用。 A 、 胶结 B 、 润滑和胶结 C 、 填充 D 、 润滑和填充 16.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水灰比的值是根据混凝土的_________要求来确定的。 A 、强度及耐久性 B、强度 C 、 耐久性 D 、和易性与强度 17.钢材的屈强比(b s /σσ)越大,则其( ) A.利用率越高,安全性越低B.利用率越低,安全性越低 C.利用率越高,安全性越高D .利用率越低,安全性越高 18混凝土的_________强度最大。 A 、抗拉 B 、抗压 C 、抗弯 D 、抗剪 19.钢材中含量在2%以内时,可明显提高强度,但对塑性和韧性影响不大的元素为( )

名词解释

1、沉积相:是指在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特定的岩石组合。例如河流相、湖相等。沉积单元级别划分是相对的。应从油田开发实际出发进行沉积相级别划分。比如,河流相为大相,辫状河、曲流河、网状河为亚相,曲流河的点坝、天然堤、决口扇等为微相。 2、沉积微相:指在亚相带范围内具有独特岩石结构、构造、厚度、韵律性等剖面上沉积特征及一定的平面配置规律的最小单元。 3、开发层系:为一套砂、泥岩间互的含油气层组合,在沉积盆地内可以对比的层系。 4、有效孔隙度:岩样中那些互相连通的且在一定压力条件下,流体在其中能够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5、渗透率:在一定压差条件下,岩石能使流体通过的性能叫岩石的渗透性,岩石渗透性的好坏以渗透率数值表示,流体通过孔隙介质时服从达西公式。 6、绝对渗透率:岩石中只有一种流体通过时,求的得渗透率值称绝对渗透率。 7、有效渗透率:岩石中有两种或三种流体,岩石对其中每一相的渗透率称有效渗透率或相对渗透率。 8、相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称相对渗透率。 9、孔隙喉道:砂岩颗粒堆积,粒间形成孔隙,孔隙和孔隙之间连接的窄细部分称孔隙喉道。 10、渗透率级差:研究储层层内渗透率非均质程度的指针之一,即层内最大渗透率与最小渗透率的比值。 11、渗透率变异系数:反映层内渗透率非均质程度,表示围绕渗透率集中趋势的离散程度。 12、渗透率突进系数:层内最大渗透率与平均渗透率的比值,也称非均质系数。 13、四性关系:是指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关系。 14、隔层:对流体流动能起隔挡作用的岩层,碎屑岩中储层中的隔层以泥质岩类为主,也包括少量其它岩性。 15、夹层:单砂层内存在一些不连续的薄层,如泥质、细粉砂质、硅质、钙质等薄层称夹层,它直接影响单砂层的垂直渗透率。

建筑材料名词解释2

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的水化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砂的颗粒级配:是指粒径大小不同的砂相互搭配的情况。混凝土的碳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渗透到混凝土内,与混凝土中氢氧化钙起反应后生成碳酸和水,使混凝土碱度降低的过程。 淬火:将钢材加热至基本组织改变温度以上保温,使基本组织转变成奥氏体,然后投入水或矿物油中急冷,使晶粒细化,碳的固溶量增加,机械强度提高,硬脆性增加,这种处理方法叫淬火。 陈伏:为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石灰膏应在储灰坑中存放两周以上的过程,即为陈伏。 弹性摸量:受力后材料的应力与材料应变的比值。 骨料的饱和面干状态:当骨料颗粒表面干燥,而颗粒内部的孔隙含水饱和时的状态。 砂率:混凝土中砂的用量占砂、石总用量的百分数,表示砂与石子二者的组合关系。 徐变:混凝土在持续荷载作用下,随时间增长的变形。木材平衡含水率:木材的含水率与周围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时的含水率,称为木材的平衡含水率。 骨料的坚固性:坚固性反应骨料在气候、外力或其他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碎的能力,通常用硫酸盐侵泡法来检验颗粒抵抗膨胀应力的能力。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易性也 称工作性,是指混凝土拌和 物是否易于施工操作和获 得均匀 回火:将比较硬脆、存在内 应力的钢材,加热至基本组 织改变温度以下150~160℃, 保温后按一定制度冷却至 室温的热处理方法称为回 火。 石油沥青的大气稳定性:是 指石油沥青在热、阳光、水 和空气的长期作用下,保持 其原有性能的能力。 石油沥青的温度敏感性:是 指石油沥青的粘性和塑性 随温度升降而变化的程度 软化系数:材料的软化系数 为材料在侵水饱和状态下 的抗压强与材料在干燥状 态下的抗压强之比。 比强度:材料的强度值与体 积密度之比。 最大粒径:粗骨料公称粒级 的上限为该粒级的最大粒 径。 烧结砖的抗风化性能:指烧 结普通砖在长期受到风雨 冻融等作用下,抵抗破能力。 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盐水 泥熟料、0%~5%的石灰石或 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 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称为硅酸盐水泥 砂浆的稠度:新拌砂浆的流 动性也称稠度,是指新拌砂 浆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产 生流动的性质。 热塑性塑料:这种塑料加热 时软化甚至融化,冷却后硬 化,而不起化学变化,不论 加热和冷却重复多少次,均 能保持此性质,这类塑性称 为热塑性塑料。 空隙率:散粒材料在自然堆 积状态下,其中的空隙体积 与散粒材料在自然堆积状 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白分率。 混凝土的化学收缩:混凝土 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 物的体积小于水化前反应 物的体积,致使混凝土产生 收缩,这种收缩称为化学收 缩。 失效处理:将经过冷加工的 钢材于常温存放15~20d; 或加热到100~200℃并保 持2h左右,这个过程称时 效处理,前者称为自然时效, 后者称为人工时效。 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 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砖的石灰爆裂:砖胚中夹杂 有石灰块,砖吸水水后,由 于石灰熟化、膨胀而产生爆 裂现象。 普通硅酸盐水泥:凡由硅酸 盐水泥熟料、6%~15%混合材 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 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 酸盐水泥。 冷加工强化处理:将钢材于 常温下进行冷拉、冷拔或冷 扎,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 而调整其性能的方法称冷 加工强化处理。 水泥硬化:具有可塑性的水 泥浆体随着时间的增长,强 度逐渐提高,直至形成坚硬 的水泥石的过程,称为水泥 的硬化。 非活性混合材料:常温下不 能与氢氧化钙和水发生水 化反应或反应甚微,也不能 产生凝结硬化的混合材料 称为非活性混合材料。

建筑材料名词解释 考试专用

1.材料的空隙率;材料空隙率是指散粒状材料在堆积体积状态下颗粒固体物质间空隙体积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 2.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3.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4.材料的耐久性;是指材料在周围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经久不变质、不破坏,长期地保持其工作性能的性质 5.胶凝材料;凡能在物理、化学作用下,从浆体变为坚固的石状体,并能胶结其他物料而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物质 6.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并保持和继续发展强度的胶凝材料 7.水泥的初凝时间;从水泥开始加水拌合到可塑性开始失去的时间称为水泥的初凝时间。 8.硅酸盐水泥;凡由适量的硅酸盐水泥熟料、0~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的石膏磨细而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9.砂率;指砂用量与砂、石总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10.徐变;指混凝土在长期不变荷载作用下,沿作用力方向随时间的延长而慢慢增加的塑性变形。 11级配;是指不同粒径的砂在一起的组合情况 12.混凝土的和易性;指混凝土易于施工操作(搅拌、运输、浇筑、捣实)并能获得均匀密实的混凝土性能。 13.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是指边长为150㎜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28d,用标准试验方法所测得的标准抗压强度值。 14.活性混合材料;磨细的混合材料与石灰、石膏加水拌合后,能生成胶凝性材料,并且能在水中硬化的材料。 15.弹性模量;钢材受力初期,应力与应变成比例地增长,应力与应变之比为常数,称为弹性模量 16.屈服强度;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变形增加较快,此时除了产生弹性变形外,还产生部分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B点后,塑性应变急剧增加,曲线出现一个波动的小平台,这种现象称为屈服。这一阶段的最大、最小应力分别称为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由于下屈服点的数值较为稳定,因此以它作为材料抗力的指标,称为屈服点或屈服强度。 17.疲劳破坏;钢材在交变荷载反复多次作用下,可在最大应力远低于屈服强度的情况下就发生突然破坏,这种破坏称为疲劳破坏。 17.钢材的冷加工;在常温下,对钢材进行机械加工,使它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可提高其屈服强度值,同时塑韧型会下降的现象。 19.沥青的延性;是指当其受到外力的拉伸作用时,所能承受的塑性变形的总能力,通常是用延度作为条件指标来表征。 20.乳化沥青;是石油沥青或煤沥青在乳化剂、稳定剂的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均匀的沥青产品,也称沥青乳液。 21.冷底子油;又称液体沥青,是用沥青加稀释剂(汽油、煤油、轻柴油等)而制成渗透力很强的液体沥青,因为可以在常温下打底,所以又叫冷底子油。 4.石油沥青的大气稳定性;大气稳定性又称沥青的耐久性,是指沥青在热、阳光、温度等因素的长期综合作用下,抵抗老化的性能。 1.热塑性树脂;热塑性树脂指可反复加热软化,冷却硬化的树脂。 2 热固性树脂;仅在第一次加热时软化,并且分子间产生化学交联而固化,以后再加热不会软化的树脂。 5平衡含水率:木材长时间处于一定温度的空气中,木材水分的蒸发和吸收达到动态平衡时的含水率称为木材的平衡含水率。

公务员制度名词解释[001]

公务员制度——名词解释 律法规,在其任免范围内,通公务员任职;指任免机关依据有关法11. 公务员:指国家公务人员,他们是代表国家以及社会公共事务管理,1. 任命公务员担任某一职务过法定程序, 在任免权限范围内,律法规,是指任免机关依据有关法公务员免职:12. 行使行政职权,履行国家公务人员 公务员义务:就是国家法律对公务员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免去公务员担任的某一职务。通过法定程序,2. 公务员任用:是指公务员的选拔与使用。13. 定行为的约束和强制 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职公务员培训:14. 进入公务员系统后到退出公务是指公务员在公务员在职期间的义务:3. 位的要求,通过各种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公务员进行的政治理员系统时这个时期内必须履行的各种义务。 论、文化知识、科学技术、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公务员权利—就是国家法律对公务员在履行职责,行使职权,执行国4.

通作需要或公务员个人愿望,公务员交流: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工15. 家公务的过程中,可以作出某种行为,要求他人作出某种行为或抑止 过调任、位,挂职锻炼等形式变换公务员的工作岗轮换、转任、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 或工作关系的一种人事管理活变更成消灭公务员职务关系从而产生、公务员录用—指国家行政机关为补充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5. 动与过程公务员,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采用考试和考核的办法,将不具有公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工作人员调入国公务员交流制度中的调任:16. 务员身份的人员录用为公务员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 以及国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助理调研员以上的非领导职务,家行政机关就是关于国家录用公务员的各种规范和准则的总称。公务员录用制度:6. 家公务员调出行政机关任并分别是它包括调入和调出两个方面,职。据有关法律法规,按照管理权公务员考核制度—是国家行政机关根7. 。我国公务员队伍的一个“进口”和“出口”度等进行的思想品德、工作成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限,对公务员 就是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凡处理涉及本人或本人亲:公务回避:17. 务员进行奖惩、任用、培训、晋级考察,作出评价,并以此作为对公 属利益的问题时,予以回避。依据的制度增资等的

建筑材料试题答案1

土木水利类专业《建筑材料》其他建筑材料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合适,请将各题最合适的答案编号填写在各题对应位置的单元格内,每小题3分,共21分) 1.石油沥青按( )等性能参数,划分为3号、4号、5号和6号共4个质量等级。 A.针入度和软化点 B.针入度和延度 C.软化点和挥发性 D.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 2.对于防水等级为Ⅲ级的屋面,应选用( )沥青卷材防水。 A.一毡二油 B.二毡三油 C.三毡四油 D.一布二油 3.夹层玻璃属于( )。 A.饰面玻璃 B.安全玻璃 C.功能玻璃 D.玻璃砖 4.下列材料中只能用于室内装修的是( )。 A.花岗石 B.墙地砖 C.釉面砖 D.陶瓷锦砖 5.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应(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小于0.23 B.不小于0.23 C.小于0.14 D.不小于0.14 6.目前工程中的主要吸声材料是( )。 A.多孔吸声材料 B.板状(或薄膜)吸声体 C.空腔共振器 D.空间吸声体 7.( )继钢材、木材、水泥之后新兴的第四大建筑材料。 A.防水材料 B.保温材料 C.装饰材料 D.建筑塑料 二、判断题(请在各题对应位置的单元格内打“√”或“×” ,每小题2分,共18分,全“√”或全“×”该大题不得分。) 8.石油沥青燃烧时无烟,无刺激性臭味。 9.煤沥青中的酚不易溶于水,故防水性比石油沥青好。 10.在防水卷材中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性能最好。 11.建筑防水沥青嵌缝膏,主要用于高防水等级工程中。 12.平板玻璃在储存、装卸和运输时,必须将盖朝上并垂直立放,并须注意防潮防水。 13.花岗石属于碱性岩石。 14.建筑涂料具有防护、装饰、防腐、防水或其他特殊功能,属于建筑功能材料。 15.材料的吸声系数越大,说明材料的吸声效果越好。 16.建筑塑料是利用高分子材料的特性,以高分子材料为主要成分,添加各种改性剂及助剂,为适合建筑工程各部位的特点和要求而生产出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塑料制品。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7.石油沥青的主要成分是油分、 及地沥青质。 18.针入度、延伸度和 3项指标是决定沥青牌 号的主要依据。 19. 防水卷材按组成材料通常分为、沥青防水卷材、 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20.常用的防水涂料主要有沥青基防水涂料、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和 。 21.建筑玻璃具有 、隔音及装饰等作用。 22.陶瓷制品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坯体成型、 和烧成等工序。 23.常用的绝热材料有岩棉及其制品、玻璃棉及其制品、 、膨胀蛭石及其制品、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玻璃绝热材料和反射性绝热材料等。 24.按蒸馏程度不同,煤沥青分为低温煤沥青、中温煤沥青、高温煤沥青3种,建筑上多采用 。 四、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5.防水材料—— 26.沥青的闪火点—— 27.保温材料——

国家公务员考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民族:是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心理认同等方面共同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属于社会历史范畴。 2、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 3、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根据本民族、本地区的情况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的权利,是国家根据统一和自治的原则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利,也是自治民族依法享有的权利。 4、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的联合,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另一特征。 5、民族强迫同化:就是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民族同类化的社会现象。 6、民族权利:指的是法律赋予、各民族应有的各方面的平等权利、民主权利。 7、民族互助: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个民族在平等团结的基础上,为了共同的利益和奋斗目标,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8、民族关系:是以民族因素为特征的社会关系,是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上的交往联系状态。 9、民族分化:是指一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 10、民族自治地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起来的一级国家行政单位。其行政地位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11、民族和谐:是指在各民族间存在着特点的差异和文化的多样性基础上,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和实现,各民族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协调发展,各民族特点和文化受到尊重,各民族相处和睦,关系融洽。 12、民族利益:是指民族正当的、合法的、应当得到的利益。 13、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消失。 14、民族共同心理素质:?? 15、民族观:即对民族、民族问题的总看法和解决民族问题的方针政策。 16、民族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相处中,在生产、生活、文化等各方面互相影响下,一方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方民族的特征,改变自己民族的特征而变成另一方民族的现象。 17、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沿久积而成的风尚、习俗,它通过民族的衣食住行、婚礼丧葬、节庆娱乐、文学艺术、生活活动以及待人接物等内容表现出来。它是民族文化的反映,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

自考建筑材料考试题及答案

综合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材料吸水率 是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材料试件吸水饱和的最大吸水质量占其烘干质量的百分率。 2、堆积密度 是指集料装填于容器中包括集料空隙(颗粒之间的)和孔隙(颗粒部的)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 3、表观密度 是指材料单位表观体积(实体体积+闭口孔隙体积)的质量。 4、软化系数 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和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的比值。 5、水泥体积安定性 表征水泥硬化后体积变化均匀性的物理性能指标。 6、凝结时间 凝结时间是水泥从加水开始,到水泥浆失去可塑性所需的时间,分为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7、混凝土和易性 指在一定的施工条件下,便于各种施工操作并能获得质量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的一种综合性能。它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等三个方面的容。 8、混凝土耐久性——指混凝土在所处的自然环境中及使用条件下经久耐用的性能,即混凝土对受到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的破坏作用的抵抗能力。例如: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抗风化性、抗碳化性,以及预防碱——骨料反应等,统称为混凝土的耐久性。 9、混凝土徐变 混凝土在恒载(长期载荷)作用下,不仅会产生瞬时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而且还会产生随时间而增长的变形,这种随时间而发展的变形称为徐变。 10、水泥净浆标准稠度 是采用稠度仪测定,以试杆沉入净浆,距底板距离为6mm土1mm时的水泥净浆。 11、镇静钢 一种脱氧完全的钢。它是除了在炼钢炉中加锰铁和硅铁脱氧外,还在盛钢桶中加铝进行补充脱氧而成。残留在钢中的氧极少,铸锭时钢水很平静,无沸腾现象,故名。 12、时效 钢材经冷加工后,随着时间的进展,钢的强度逐渐提高,而塑性和韧性相应降低的现象称为时效。 13、沥青老化 是指沥青在热、、氧气和水分等因素作用下,化学组分发生了转化,使其塑性降低,稠度增大,逐渐脆硬,直至失去使用功能的过程。 14、闪点 是指沥青加热挥发出的可燃气体,与火焰接触初次发生一瞬即灭的火焰时的温度。是沥青安全指标。 15、稳定度 是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采用马歇尔仪测定的沥青混合料试件达到最大破坏的极限荷载。 16、针入度 指沥青材料在规定温度条件下,以规定质量的标准针经过规定时间贯入沥青试样的深度。 17、木材纤维饱和点 木材干燥时,首先失去自由水,然后失去吸附水,当木材细胞壁中的吸附水达到饱和,而细胞腔尚无自由水时的木材含水率称为木材纤维饱和点。它是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是否随含水率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转折点,其值一般取30%。 18、塑料老化

2014电大《建筑材料(A)》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4电大《建筑材料(A)》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亲水材料 答:当湿润边角小于90度时。材料表面吸附水分,表现出亲水性,这种材料称为亲水材料。 2、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答:是指混凝土拌合物是否易于施工操作和获得均匀密实混凝土的性能。 3、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答:指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产生流动,能均匀密实地填满模板的性能。 4.合理砂率 答:合理砂率是在水灰比及水泥用量一定的条件下,使混凝土拌合物保持良好的 粘聚性和保水性并获得最大流动性的含沙率。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25分) 1、水泥的水化反应和凝结硬化必须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进 行。 2、新拌砂浆的和易性包括(保水性)和(黏聚性)两方面。 3、Q235-A.Z牌号的钢中,符号Q表示(材料的屈服点)。 4、合理砂率实际上保持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保水性)和(黏聚

性)的最小砂率。 5、钢材的热处理方法有(淬火)、(回火)、(退火)、(正火)。 6、材料的耐水性用(软化系数)来表示。 7、硅酸盐水泥适用于(快硬高强)的混凝土工程。 8、配制混凝土时,若水灰比(W/C)过大,则(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差,混凝土拌合物粘滞性差,混凝土耐久性下降)。 9、砂浆的保水性用(分层度)表示。 10、普通碳素钢按屈服点、质量等级及脱氧方法分为若干牌号,随牌号提高,钢材(强度提高,伸长率降低)。 11、(硫)含量过高使钢材产生热脆性。 12、材料的体积吸水率(w)与质量吸水率(w)存在如下关系:(w0=w ×ρ) 13、在100g含水率为3的湿砂中,水的质量为(2.9g)。 14、普通混凝土破坏一般是(骨料与水泥石的界面)先破坏。 15、砂浆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用量与水泥标号)。 16、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宜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17、矿渣硅酸盐水泥与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比较,二者(耐热性)不同。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常用的炼钢方法有转炉炼钢法,平炉炼钢法,电炉炼钢法三种。(√) 2.抗压性能是建筑钢材的重要性能。(×)

公务员考试常见名词解释

金砖五国 金砖国家(BRICS),也被称为金砖五国,代指全球五个主要的新兴市场,分别为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其人口和国土面积在全球占有重要份额,并且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这五个国家的英文名称首字母合起来是BRICS,发音类似英文的“砖块”(brick)一词,故称金砖国家。 一般认为,最早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的是美国高盛公司,2003年10月高盛公司发表了一份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的全球经济报告"。报告估计,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经历剧烈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俄罗斯。“金砖四国”这个词是高盛公司的吉姆·奥尼尔于2001年首次提出的。2010年11月二十国集团会议在首尔举行,南非在此次会议上申请加入“金砖四国”。2010年12月中国作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轮值主席国,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致商定,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四国”即将变成“金砖五国”,并更名为“金砖国家”(BRICS)。 吸收南非加入合作机制,也使“金砖四国”能够进一步加强同南部非洲各国的经贸关系。很多南非公司在南部非洲国家设有分公司,地缘接近;风俗相通,它们在这些相对不发达国家投资具有信息快捷、交易成本低的优势。如果四国投资和贸易能通过南非中转,回报率将显著提高。除经济领域以外,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将有利于五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联合国改革、减贫等重大全球性和地区性问题上协调立场,更好地建设一个公平、平衡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二十国集团 20国集团或者廿国集团,由八国集团(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和十一个重要新兴工业国家(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和土耳其)以及欧盟组成。按照惯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列席该组织的会议。廿国集团的GDP总量约占世界的85%,人口约为40亿。中国经济网专门开设了“G20财经要闻精萃”专栏,每日报道G20各国财经要闻。 20国集团建立最初由美国等七个工业化国家的财政部长于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提出的,目的是防止类似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二十国集团会议当时只是由各国财长或各国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自2008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金融体系成为全球的焦点,开始举行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扩大各个国家的发言权,这取代之前的八国首脑会议或20国集团财长会议。 20国集团自成立至今,其主要活动为“财政部长及中央银行行长会议”,每年举行一次。20国集团没有常设的秘书处和工作人员。因此,由当年主席国设立临时秘书处来协调集团工作和组织会议。 2010年06月27日至28日,第13次会议,加拿大多伦多。 2010年11月11日至12日,第14次会议,韩国首尔。

建筑材料期末试题B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 1 憎水材料—— 2 软化系数—— 3.沥青的延性------ 4.乳化沥青-------- 5.木材的纤维饱和点---------- 6.木材的平衡含水率-------- 二、填空题(每个空1分共26分) 1 建筑材料的体积吸水率和质量吸水率之间的关系是。 2 材料的体积密度是指材料在单位体积的质量。 3 当材料的体积密度与密度相同时,说明该材料。 4、抗拉、冷弯和是衡量钢材强度的两个重要指标。 5、钢材热处理的工艺有:,正火,退火、淬火、回火,。 6、按冶炼时脱氧程度分类钢可以分成:半镇静钢、镇静钢沸腾钢、,, 和特殊镇静钢。 7、根据分子的排列不同,聚合物可分为碳链高分之、杂链高分之、元素有机高分之 聚合物,聚合物和聚合物。 8、塑料的主要组成包括合成树脂,填充剂、增朔剂、稳定剂 ,和等。 9、石油沥青四组分分析法是将其分离为油分、树脂、沥青质、沥青碳 、、和四个主要组分。 10、沥青混合料是指.矿料与沥青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 11、木材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不致引起破坏的最大强度称为.持久强度。 12、木材随环境温度的升高其强度会.。 13、隔声主要是指隔绝空气、结构(固体)声和隔绝声。 三、选择题(其中有多项和单项)(每小题1分共14分) 1、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为V,开口孔隙体积为VK,闭口孔隙体积为VB,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为m,则材料的表现密度为ρ‘( )。D A.m/V B.m/(V+Vk) C.m/(V+Vk+VB) D.m/(V+VB) 2、材料吸水后将材料的()提高。D A.耐久性B.强度的导热系数 C.密度D.体积密度和导热系数 3、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 A.应降低标号使用B.不宜使用 C.掺入混合料后才能使用D.使用时应加强养护 4、配制高强度混凝土时,应选用()。 A.早强剂B.高效减水剂C.引气剂D.膨胀剂 5、钢材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称为()。 A 塑性 B 冲击韧性 C 弹性 D 硬度 6 、钢的含碳量为()。A A <2.06% B >3.0% C >2.06% 7 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如果水灰比过大,会造成(ABCD )。 A 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 B 产生流浆 C 有离析现象 D 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8以下哪些属于混凝土的耐久性?(ABD ) A 抗冻性 B 抗渗性 C 和易性 D 抗腐蚀性 9、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有(ABCDE )。 A 稳定度 B 流值 C 空隙率 D 沥青混合料试件的饱和度E软化点 10、沥青的牌号是根据以下(ABCD )技术指标来划分的。 A 针入度 B 延度 C 软化点 D 闪点 11、木材含水率变化对以下哪两种强度影响较大?(AD )AC A 顺纹抗压强度 B 顺纹抗拉强度 C 抗弯强度 D 顺纹抗剪强度 12、木材的疵病主要有(ABCD )。 A 木节 B 腐朽 C 斜纹 D 虫害 13、土木工程材料的防火性能包括(D )。 ①燃烧性能②耐火性能③燃烧时的毒性④发烟性⑤临界屈服温度。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14、建筑结构中,主要起吸声作用且吸声系数不小于( B )的材料称为吸声材料。 A 0.1 B 0.2 C 0.3 D 0.4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某些材料虽然在受力初期表现为弹性,达到一定程度后表现出塑性特征,这类材料称为塑性材料。(X ) 2 材料吸水饱和状态时水占的体积可视为开口孔隙体积。(V ) 3 在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吸水性。(X ) 4石膏浆体的水化、凝结和硬化实际上是碳化作用。(X ) 5 为加速水玻璃的硬化,常加入氟硅酸钠作为促硬剂,加入越多效果越好。(X ) 6 在水泥中,石膏加入的量越多越好。(X ) 7 在拌制混凝土中砂越细越好。(X ) 8 在混凝土拌合物水泥浆越多和易性就越好。(X )

建筑材料名词解释

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V)的质量。体积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V。=开口+闭口+实体)的质量。 表观密度:材料单位表观体积(V’=实体+闭口) 堆积密度:散粒状材料单位堆积体积(V’。=开口+闭口+实体+间隙)的质量。反映散粒堆积的紧密程度及可能的堆放空间。 亲水性:材料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大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材料表面吸附水分,即被水润湿,表现出亲水性,这种材料称为亲水材料。 憎水性:材料分子与水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小于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材料表面不吸附水分,即不被水润湿,表现出憎水性,这种材料称为憎水材料。 孔隙率:是指材料中孔隙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反映材料的致密程度。 密实度:表示材料体积中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 空隙率:指在某堆积体积中,散粒材料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填充率:指在某堆积体积中,被散粒材料的颗粒所填充的程度。 工程结构设计以承受最大荷载(强度),而有最小的变形(刚度)。 平衡含水率:在一定的温度与湿度环境中,当材料向空气中释放水分和吸收水分的速度相同时的含水率。含水率:自然状态下,材料 所含水分质量占其干质量 的百分率。 吸水性:材料吸收水分的能 力,用吸水率表示。 质量吸水率:材料饱和状态 所吸收水分质量占干质量 百分率。 体积吸水率:材料饱和状态 所吸收水分体积占干体积 百分率。 耐水性:材料在水作用下, 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 水饱和度:材料吸水饱和程 度。 抗渗性:材料抵抗压力水渗 透的性质。 抗冻性:浸水饱和的材料在 冻、融循环作用下,保持其 原有性质的能力。 线膨胀系数:材料由于温度 上升或下降1摄氏度时所引 起的线长度与他在0摄氏度 时的线长度之比。 热容;指材料受热时蓄存热 量或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 能。 材料的力学性质:主要是指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 形的性质和抵抗破坏的能 力。 强度:材料抵抗在应力作用 下破坏的性能。 比强度:材料的强度值与体 积密度之比。 导热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厚 度为一米的材料,当其对表 面的温差为1k时,其单位 面积单位时间所通过的热 量。 软化系数:指材料在浸水饱 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与材 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 度之比。 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 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能 完全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 质称为弹性。这种变形称为 弹性变形。 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 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材 料仍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和 尺寸的性质称为塑性。这种 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弹性模量:材料在弹性范围 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冲击韧性:是材料抵抗冲击 作用的能力。 耐久性:是材料长期使用过 程中抵抗其自身及环境因 素的长期破坏作用保持其 原有性能而不变质、不破坏 的能力,即材料保持工作性 能直到极限状态的性质。 烧结普通砖:经粘土、页岩、 煤矸石、粉煤灰为主要原材 料经焙烧而成的实心砖。 烧结砖的抗风化性能:指烧 结普通砖在长期受到风、 雨、冻融等作用下抵抗破坏 的能力。 砖的石灰爆裂:砖坯中夹杂 有石灰块,砖吸水后,由于 石灰熟化、膨胀而产生的爆 裂现象。 泛霜:转内过量的可溶性盐 受潮吸水溶解后,随水分蒸 发并在砖表面结晶析出的 现象。 胶凝材料:凡是经过一系列 物理化学作用而能将散粒 状或块状材料粘结成整体 的材料。 石膏:是以硫酸钙为主要化 学组成的气硬性材料。 石灰的熟化:生石灰加水与 之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过 程。

申论名词解释

以人为本: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工业反哺农业:反哺是一个仿生概念。这里借用反哺概念,显然是为了表明在长期接受农业哺育后,工业已“长成”,应该回报农业。工业反哺农业,是对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一种概括,是对“农业哺育工业”的升华转化。这里的工业和农业都是历史性的概括性概念,工业泛指非农业部门和城市,农业则涵盖“三农”。实行“工业反哺农业”,既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工业反哺农业是中国特色的政策性概念,是政策选择的结果。工业反哺农业政策选择与工业化进程中农业的功能演变密切相关。在工业革命以前的社会,农业是社会上惟一的主导性产业,也是社会生存的基础性产业。到了工业社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工业生产逐渐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成分,工业部门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部门,农业部门的主导性,也就是发展带动性,逐渐被工业部门所取代,但它的基础性,也就是生存保障性,还没有其他部门可取代,农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并在这个基础上保障工业部门的稳定,保障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持续发展。 工业反哺农业是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要求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农产品生产则受到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增产的困难很大。我国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进口来弥补不足,但作为一个大国,不可能过分依赖国际市场。为此,就必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国内农业生产能力。 工业反哺农业是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要求:为了克服我国农业经营规模超小型的不利因素,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就必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不断加强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公益性服务,全面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工业反哺农业是提高社会公平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既是减缓乃至扭转这种城乡差距扩大趋势的要求,是按贡献取酬和提高社会公平的要求,也是稳定社会的要求 民生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民生问题也是

建筑材料名词解释

1.材料的空隙率 【代码】10111017 【答案】 材料空隙率是指散粒状材料在堆积体积状态下颗粒固体物质间空隙体积(开口孔隙与间隙之和)占堆积体积的百分率。 2.堆积密度 【代码】10111028 【答案】 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3.材料的强度 【代码】10311019 【答案】 材料的强度是指材料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4.材料的耐久性 【代码】10411019 【答案】 材料的耐久性是指材料在周围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经久不变质、不破坏,长期地保持其工作性能的性质。 5.塑性: 【代码】10312026 【答案】 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仍能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和尺寸,并不产生裂缝的性质。 6.密度: 【代码】10111039 【答案】 物体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7.耐水性 【代码】10212016 【答案】

是指材料长期在饱和水作用下不被破坏,其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 8.密实度 【代码】10112047 【答案】 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 9.弹性 【代码】10312036 【答案】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外力撤掉后变形能完全恢复的性质。 10.亲水材料 【代码】10211028 【答案】 材料在空气中与水接触时,其润湿边角θ≤90°即说明该材料为亲水材料。11.软化系数 【代码】10212035 【答案】 材料在浸水饱和状态下抗压强度f与干燥状态下抗压强度f之比,是表示材料耐水性的指标。 12.材料的热容 【代码】10213043 【答案】 材料受热时储存热量或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能 13.体积密度 【代码】10112057 【答案】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单位体积的质量。 14.石灰陈状 【代码】10712017 【答案】为消除过火石灰在使用过程中的危害,熟石灰在使用前必须在储灰坑中存放半个月以上方可使用,这一过程称之石灰陈状

故宫中英文分析解析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9999间半,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为一长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俗称五凤楼。其平面为凹形,中有重楼,重檐庑殿顶,两翼各有重檐楼阁四座。明廊相连,宏伟壮丽。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故宫宫殿的建筑布局有外朝、内廷之分。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此外还有文华殿、武英殿、御花园等。 乾清宫在故宫内庭最前面。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 交泰殿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其建于明代,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攒尖,镀金宝顶,龙凤纹饰的方形殿。明、清时,该殿是皇后生日举办寿庆活动的地方。清代皇后去祭先蚕坛前,需至此检查祭典仪式的准备情况。坤宁宫在故宫“内庭”最后面。明时为皇后住所。清代改为祭神场所。其中东暖阁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帝,均在此举行婚礼。 故宫 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是上罕见的。它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引人注目的三大殿 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