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液质量对锌电积过程的影响及其在线控制

合集下载

锌的电积

锌的电积

锌的电积-杂质在电积过程中的行为及质量控制在阴极上放电的杂质离子在阴极区,杂质对电解过程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它们的析出电位和氢在其上的超电压。

所有能够在阴极上放电的离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的析出电位总比锌正,有些杂质的还原电位是正值,有的虽然和锌一样也是负值,但绝对值比较小。

虽然这些杂质都能够在阴极析出,并给电解生产造成不利的影响,但是,不同杂质所造成的影响却不完全相同。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氢与不同金属的结合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可以根据氢在其上超电压的大小及氢化物的稳定程度将这类杂质分为以下三组。

A 铅、镉、锡、铋等金属离子铅和镉离子经常存在于工业锌电解液中,而锡和铋则不多见,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会进入溶液。

杂质铅主要来自阳极板,而镉则来自精矿。

当溶液中的这些杂质离子浓度很高时,会由于锌和这些杂质金属组成微电池而有加大锌的溶解趋势。

B 钴、镍、铜等金属离子这几种金属的共同点是氢在其上析出时的超电压都不同。

由于它们也是属于析出电位较锌为正的这一类杂质,因而按照热力学规定,它们将在阴极上较锌先析出,这点是和第一组铅、镉、锡、铋等金属的沉积情况相似。

但是,它们在阴极表面上沉积下来之后,金属锌却不会在其上析出而将它们加以覆盖。

在这类杂质沉积的地方只会发生氢的放电。

这是由于氢在这里析出的超电压较低,其析出电位比锌的放电电位高(负数绝对值较小)的缘故。

如果电解液中存在着一定浓度的这类杂质,就会给电解过程造成很大的干扰,这时在阴极片上将出现各种各样的孔洞,产生烧板现象。

C 锗、砷、锑等杂质元素这组杂质元素具有前两组元素所没有的独特行为,它们在阴极上放电后能生成氢化物,并且,这些氢化物易于分解和挥发气体。

锗是正电性金属,因而它易于在阴极上放电沉积,又由于氢在其上析出的超电压不高,所以继之而来的将是氢离子的放电,同时产生活性氢原子,这两种原子进一步结合就生成了锗化氢气体。

如果锗化氢在形成后能像氢气和氧气那样立即逸出,就不会给电解作业带来多大的危害,因为工业电解液中锗的含量一般都是非常微小的。

锌电积过程中直流电单耗较高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措施

锌电积过程中直流电单耗较高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措施

锌电积过程中直流电单耗较高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措施摘要:现代锌冶金的生产方法主要为湿法炼锌。

湿法炼锌是对ZnSO4和H2SO4的水溶液在通以直流电的作用下锌由溶液析出至阴极板,获得电积锌。

湿法炼锌具有生产规模大、能耗相对较低、环保指标较好、自动化程度较高、有利于综合回收有价金属等优点而得到迅速发展。

湿法炼锌电解过程是电解液在直流电作用下析出锌的电化学反应过程,锌电解过程的电能消耗占整个湿法炼锌电能能耗的80%以上。

因此,降低直流电单耗刻不容缓,本文就锌电积氧压浸出工艺过程中电耗高的原因及降低电耗的措施作以综述。

关键词:锌电积;直流电单耗;阳极板;电效工厂采用锌电积氧压浸出工艺,主要生产工序包括:磨矿、氧压浸出、酸中和、压滤除铁、净化除杂、锌电积、成品铸型、硫回收、综合回收等。

锌电积采用3.2m2大极板,所用剥锌机、洗刷机、多功能行车等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

一、锌电积过程直流电单耗较高的原因分析:直流电单耗是指:每析出一吨锌所用的直流电量;锌电积过程直流电的作用主要用于析出锌,有一小部分转化为热能,因此要降低直流电单耗就要尽可能的使直流电作用于析出锌,减少转化为热能的部分。

(1)建立生产车间时,厂内变电所供电机组与电积车间电解槽之间距离较远,造成电解槽供电母排距离较长。

在酸性条件下母排极易产生结晶,造成一部分电能在输送过程转化为热能而有所损耗。

(2)槽内极板状况:如果在装槽时阴极板弯板、带锌角板、绝缘条脱落板进入槽内,阴阳极接触短路。

在损坏极板的情况下电能转化为热能,增加直流电单耗。

(3)电解槽槽壁结晶主要成分为CaSO4、MgSO4,钙镁化合物在槽内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极易析出附在槽壁形成结晶、电解槽漏电等原因也会造成直流电单耗较高。

(4)由于新液纯度不够,造成电解槽烧板现象发生,电解槽不能平稳运行,影响析出锌产量,进而增加直流电单耗。

(5)电解液含锌较高(160g/l-165g/l),由于新液不足等原因电流密度较低的情况下,电解液电阻值较大,电效较低。

控制条件对锌电积能耗的影响

控制条件对锌电积能耗的影响

控制条件对锌电积能耗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通过锌电积试验研究了电流密度、锌离子浓度、酸度、阴阳极板间距、电解液温度等对锌电积过程电流效率、槽电压和直流电单耗的影响。

研究表明,直流电耗随电流密度、阴阳极板间距和硫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加,随锌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少;随着电解液温度的升高,直流电单耗先减少后增加,在43℃左右达到最低。

标签:直流电单耗;电流效率;槽电压1 锌电解节能的实施现状与必要性分析锌的生产加工随着经济发展逐渐呈现指数增长的状态,相比国外而言,尤其是美国、德国等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已经在锌的生产领域中有了较多研究,且锌电解的节能技术较为成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而我国对于其节能的相关研究较少,且其生产尚处于初级阶段,起步较晚。

为了进一步提高锌的电解质量与效益,借鉴国外的优秀案例与技术不可忽视。

目前化工产品的加工等过程,阻碍了我国经济友好又快发展的进程在锌电解过程中,从能源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来说,供需平衡严重破坏,该节能过程面临严重的危机,从环境污染的角度来说,锌电解过程浪费大量的能源,且与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原因相悖,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付出了不少的代价。

2 锌电解条件最优控制探索适合实际生产锌电解过程最佳控制条件,深入分析相关生产工艺机理的锌电解过程中温度、锌离子浓度的变化对能耗产生显著影响。

基于锌电解过程是一种连续性强的动态过程,具有明显的關系变量多、过程复杂、以及不确定因素复杂的显著特点基础之上建立锌电解控制条件验证实验,对实验本身严谨性高度上有一定要求,严格根据控制变量法,保证实验过程科学有效。

3 试验3.1 原料锌电解试验采用铅银合金板(Ag0.8%~1.0%)为阳极,压延纯铝板(Al>99.5%)为阴极,通以直流电,在阴极上析出金属锌,在阳极上放出O2。

阴阳极板的有效面积均为2*90*(140-12)mm=0.022m2,其余表面使用透明胶带包裹绝缘。

锌电积电流效率几种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锌电积电流效率几种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锌电积电流效率几种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杨桂生;陈步明【摘要】在锌电积过程中,电流效率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直接影响着湿法炼锌的生产成本.因此,有必要对影响锌电积电流效率的因素进行研究.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阳极材料、电积液中杂质离子、添加剂等因素对锌电积电流效率的影响,并对未来如何更好提高电流效率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云南冶金》【年(卷),期】2016(045)002【总页数】6页(P86-91)【关键词】锌电积;电流效率;阳极材料;杂质离子;添加剂【作者】杨桂生;陈步明【作者单位】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冶金材料学院,云南昆明650033;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093;昆明理工恒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1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F813;TF803.27在湿法炼锌的焙烧、浸出、净液、电积、熔铸、制酸等生产工序中,电积工序的能耗大约占80%左右[1-3],因此电积工序是湿法炼锌节能的关键环节所在。

锌电积析出阴极锌的电耗可按下式计算:式中,W-电能消耗,kWh/t-Zn;V-槽电压,V;q-锌的电化当量,1.2195g/A·h;η-电流效率,%;I-电流强度,A;n-槽数。

由上式可知,锌电积的电耗取决于电流效率和槽电压,节电必须提高电流效率,或降低槽电压。

槽电压由硫酸锌分解电压及电解质溶液电阻、接线的接触电阻、阳极泥电阻、极板电阻等引起的电压降组成。

通过对以上参数的综合控制以及把一些不可控的参数考虑在内,当前湿法炼锌厂的槽电压一般在3.1~3.4 V,进一步降低难度较大。

因此,提高电流效率是主攻方向[4]。

目前湿法炼锌厂的电流效率一般为82%~90%。

传统的Pb-(0.5%~1.0%)Ag合金阳极[5-6]制造容易,在酸性溶液中阳极表面会生成致密二氧化铅膜层而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稳定性,因此在锌电积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锌的电积

锌的电积

锌的电积-杂质在电积过程中的行为及质量控制在阴极上放电的杂质离子在阴极区,杂质对电解过程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它们的析出电位和氢在其上的超电压。

所有能够在阴极上放电的离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的析出电位总比锌正,有些杂质的还原电位是正值,有的虽然和锌一样也是负值,但绝对值比较小。

虽然这些杂质都能够在阴极析出,并给电解生产造成不利的影响,但是,不同杂质所造成的影响却不完全相同。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氢与不同金属的结合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可以根据氢在其上超电压的大小及氢化物的稳定程度将这类杂质分为以下三组。

A 铅、镉、锡、铋等金属离子铅和镉离子经常存在于工业锌电解液中,而锡和铋则不多见,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会进入溶液。

杂质铅主要来自阳极板,而镉则来自精矿。

当溶液中的这些杂质离子浓度很高时,会由于锌和这些杂质金属组成微电池而有加大锌的溶解趋势。

B 钴、镍、铜等金属离子这几种金属的共同点是氢在其上析出时的超电压都不同。

由于它们也是属于析出电位较锌为正的这一类杂质,因而按照热力学规定,它们将在阴极上较锌先析出,这点是和第一组铅、镉、锡、铋等金属的沉积情况相似。

但是,它们在阴极表面上沉积下来之后,金属锌却不会在其上析出而将它们加以覆盖。

在这类杂质沉积的地方只会发生氢的放电。

这是由于氢在这里析出的超电压较低,其析出电位比锌的放电电位高(负数绝对值较小)的缘故。

如果电解液中存在着一定浓度的这类杂质,就会给电解过程造成很大的干扰,这时在阴极片上将出现各种各样的孔洞,产生烧板现象。

C 锗、砷、锑等杂质元素这组杂质元素具有前两组元素所没有的独特行为,它们在阴极上放电后能生成氢化物,并且,这些氢化物易于分解和挥发气体。

锗是正电性金属,因而它易于在阴极上放电沉积,又由于氢在其上析出的超电压不高,所以继之而来的将是氢离子的放电,同时产生活性氢原子,这两种原子进一步结合就生成了锗化氢气体。

如果锗化氢在形成后能像氢气和氧气那样立即逸出,就不会给电解作业带来多大的危害,因为工业电解液中锗的含量一般都是非常微小的。

工艺参数对锌电积电流效率及直流电耗影响的研究

工艺参数对锌电积电流效率及直流电耗影响的研究

工艺参数对锌电积电流效率及直流电耗影响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湿法炼锌的产量已占世界总锌产量的80%以上。

但湿法炼锌的电耗高则是该法的一大缺陷。

中冶有色电解锌厂从硫化锌精矿经焙烧、浸出直至获得电锌的总能耗大约为50×10~9J/(t·Zn),其中电积工序的能耗大约占80%左右,电流效率仅为79%左右。

因而,降低锌电积工序的能耗是湿法炼锌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分析,结合现行电解系统的各种条件的检测,发现导致电
流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1)新液合格率低,尤其是钴、锑、铜指标高。

F、Cl
含量超过控制指标。

(2)废液中酸、锌比偏高。

针对上述问题,开展大量了实验试验研究。

(a)提高浸出系统搅拌强度,强度提高20%~30%。

控制好锰粉的加入,中上清中锰含量保持在1.5g/L左右,使中上清的质量合格率在95%以上;(b)控制镁离子浓度,镁离子浓度在15g/L以内;(c)强化净化系统搅拌强度,提高新液合格率,合格率控制在95%以上;(d)采取除F、Cl的措施。

通过对锌电解工艺过程技术及管理方面的改进,达到使直流电耗降低到
3180kwh/t·Zn以下,电流效率达到87%以上的好效果。

锌的电积

锌的电积

锌的电积-杂质在电积过程中的行为及质量控制在阴极上放电的杂质离子在阴极区,杂质对电解过程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它们的析出电位和氢在其上的超电压。

所有能够在阴极上放电的离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的析出电位总比锌正,有些杂质的还原电位是正值,有的虽然和锌一样也是负值,但绝对值比较小。

虽然这些杂质都能够在阴极析出,并给电解生产造成不利的影响,但是,不同杂质所造成的影响却不完全相同。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氢与不同金属的结合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可以根据氢在其上超电压的大小及氢化物的稳定程度将这类杂质分为以下三组。

A 铅、镉、锡、铋等金属离子铅和镉离子经常存在于工业锌电解液中,而锡和铋则不多见,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会进入溶液。

杂质铅主要来自阳极板,而镉则来自精矿。

当溶液中的这些杂质离子浓度很高时,会由于锌和这些杂质金属组成微电池而有加大锌的溶解趋势。

B 钴、镍、铜等金属离子这几种金属的共同点是氢在其上析出时的超电压都不同。

由于它们也是属于析出电位较锌为正的这一类杂质,因而按照热力学规定,它们将在阴极上较锌先析出,这点是和第一组铅、镉、锡、铋等金属的沉积情况相似。

但是,它们在阴极表面上沉积下来之后,金属锌却不会在其上析出而将它们加以覆盖。

在这类杂质沉积的地方只会发生氢的放电。

这是由于氢在这里析出的超电压较低,其析出电位比锌的放电电位高(负数绝对值较小)的缘故。

如果电解液中存在着一定浓度的这类杂质,就会给电解过程造成很大的干扰,这时在阴极片上将出现各种各样的孔洞,产生烧板现象。

C 锗、砷、锑等杂质元素这组杂质元素具有前两组元素所没有的独特行为,它们在阴极上放电后能生成氢化物,并且,这些氢化物易于分解和挥发气体。

锗是正电性金属,因而它易于在阴极上放电沉积,又由于氢在其上析出的超电压不高,所以继之而来的将是氢离子的放电,同时产生活性氢原子,这两种原子进一步结合就生成了锗化氢气体。

如果锗化氢在形成后能像氢气和氧气那样立即逸出,就不会给电解作业带来多大的危害,因为工业电解液中锗的含量一般都是非常微小的。

杂质对锌电积过程的影响及其消除

杂质对锌电积过程的影响及其消除
2+
图 2 不同浓度的异辛酸甲酯对电锌表面质量的影响
( a) 2 mL /L; ( b ) 1. 5 mL /L; ( c) 1 mL /L; ( d) 0 . 5 mL /L
第 6期
尹周澜等 : 杂质对锌电积过程的影响及其消除
59
由表 2 和图 2 可以看出, 异辛酸甲酯对锌电积过 程影响较小。随着异辛酸甲酯量的增加 , 锌电流效率 逐渐降低, 电锌表面质量逐渐变差。电解液中异辛酸 甲酯浓度低于 1 mL /L 时, 对锌电流效 率和电锌表面 质量基本无影响。 2 . 3 氨对锌电积过程的影响 向硫酸和硫酸锌混合溶液中加入硫酸铵 ( AR) , 配 2+ 制 Zn 浓度为 58 g /L、 H 2 SO4 浓度为 160 g /L 和 NH 3 浓度 30 g /L 的溶液, 在锌电积条件下 ( 铅板经活化处 理 ) 进行电积实验。电锌表面质量如图 3 。
[ 4- 5] [ 1- 3] 2+ # 2+
in fluenced the
qua lity of cath ode zin c greatly . T he addit io n o f suitab le additiv e SrCO3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lead content in cathode
[ 16] [ 12- 14 ] [ 15]
1 实验部分
1 . 1 铅板活化处理 以铅 银 ( 1% )板为阳极, 铝板为阴极 , 用硫酸锌和 浓硫酸 ( 均为 AR 试剂 ) 配制 成 Zn 浓度为 58 g /L、 H 2 SO 4 浓度为 30 g /L 的 溶液。在温度为 20 ∀ 、 电流 密度为 40 A /m 的条件下电积活化 24 h , 待用。

分时供电条件下锌电解过程电解液酸锌比优化控制

分时供电条件下锌电解过程电解液酸锌比优化控制

分时供电条件下锌电解过程电解液酸锌比优化控制
分时供电条件下锌电解过程电解液酸锌比优化控制
邓仕钧,阳春华,邓子鹏,李勇刚,朱红求
【摘要】摘要:针对分时供电生产所带来的锌电解过程中酸锌比难以控制问题,研究面向电流切换过程中能耗最小的酸锌比最优控制策略。

在分析锌电解过程动态反应机理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求解新液流量及酸锌比预调节时间,得到酸锌比最优切换轨迹。

针对外界扰动造成实际电解液酸锌比偏离最优轨迹的问题,提出一种酸锌比轨迹偏差预测控制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使电解液实际酸锌比快速、准确地跟踪优化设定值,保证锌电解过程稳定、低耗运行。

【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7(048)006
【总页数】7
【关键词】锌电解;能耗优化;最优控制;偏差预测控制
电解是锌湿法冶炼中的重要工序,它通过向电解液中通以直流电,使其中的锌离子在阴极板上析出形成单质锌。

电解过程中消耗的电能占整个湿法炼锌过程能耗的80%左右[1],是最主要的耗能过程。

影响电解过程能耗的因素主要包括电流密度、电解液温度、电解液硫酸浓度和锌离子浓度之比(即酸锌比)及杂质离子含量。

在正常生产中,电解之前的净化工序能保证电解液杂质含量足够低,而电解液温度通过冷却塔风机调节,基本保持稳定,因此,电流密度及电解酸锌比是影响锌电解过程能耗的关键因素。

生产实践表明,在一定电流密度下,控制电解液酸锌比到合适的范围内能够有效降低过程能耗。

在实际生产中采用分时供电生产模式,在1个电解周期内需要多次调整电流,电解液酸锌比也要。

锌_镍蓄电池电解液组成对锌电极性能影响

锌_镍蓄电池电解液组成对锌电极性能影响

文章编号:1004-2261(2002)02-065-04锌2镍蓄电池电解液组成对锌电极性能影响梁宝臣1,田建华2,潘 滔2(1.天津理工学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天津300191; 2.天津大学 化工学院,天津300072)摘要:研究适合于锌-镍蓄电池使用的电解液组成及添加剂;并采用了循环伏安实验技术研究了电解液性质对锌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模拟电池恒流充放电实验对优选出的电解液组成进行了评价.关键词:锌2镍电池;锌电极;电解质性质中图分类号:TM91212 文献标识码:AΞE ffect of electrolyte composition on perform anceof zinc electrode used in Z n/NiOOH batteriesL IA N G B ao2chen1,TIA N Jian2hua2,PA N Tao2(1.College of Biotechnology and Chemical Eng.,Tianj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Tianjin300191,China;2.School of Chemical Eng.,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300072,China)Abstract:The performance data of the electrolytes and the electrolyte additives were obtained by means of the cyclic valtammetry.The effect of the different electrolytes on performance of zinc electrode was discussed.The electrolyte composition was optimized and evaluated with the model batteries by the experiment of the charge/discharge at the fixed current.K ey w ords:Zn/NiOOH battery;Zn electrode;electrolyte performance 锌-镍蓄电池具有成本低廉、原材料来源充足、电池电压较高(可达115V),可与普通锌-锰干电池互换、低温性能好、无环境污染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锌电极目前尚存在着许多问题[1].首先是锌电极的钝化.由于采用碱性电解液,锌电极在阳极溶解过程中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钝化,从而使锌电极活性物质不能完全利用.在理论上,每克锌能给出810mAh 的容量,而实际上锌电极容量远远低于其理论值.因此,研究锌电极或电解液中可抗钝化的添加组分,对抑制锌电极的钝化倾向是十分必要的.第二是枝晶问题.对锌-镍蓄电池来说,负极锌电极在充电时易形成针状枝晶,这对电池是十分有害的.它极易造成正负极之间的短路,使电池失效.而且枝状晶体与极板结合不牢,极易脱落,也影响电池容量.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除采用多层复合隔膜或开发更合适的隔膜材料外[2],还可在电解液中加入添加剂改变锌电极的沉积形貌[3].第三是锌电极的形变问题.锌电极在充放电循环中,活性物质会逐渐从边缘向中央聚集,厚度不再均匀,造成电池容量下降或导致电池短路.对于锌电极产生形变的机理,目前尚无定论,但在实际应用研究方面,研究人员做了不少工作,包括运用金属氢氧化物、卤化物、硫酸盐等添加剂以降低K2Zn(OH)4的溶解性,从而使锌的再分布速度降低,而减少形第18卷第2期2002年6月 天 津 理 工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TIANJIN INSTITUTE OF TECHN OLOG Y Vol.18No.2 J un.2002Ξ收稿日期:2001-11-23第一作者:梁宝臣(1954-),男,副教授变[4].锌电极充电时产生枝晶及形变的现象是锌电极特有的问题,这种现象是与锌电极两个重要特征相联系的:一个是在通常电解液中具有高溶解性,二是它具有快的电化学动力学规律.本文针对锌电极上述问题,采用优化电解液组成并辅以不同的溶液添加剂的手段来探讨提高锌-镍电池中锌电极的性能.1 实验部分111 锌电极的制备取ZnO20g、PbO0142g、聚四氟乙烯乳液1135ml、乙醇3ml及少许蒸馏水混合,并水浴加热至40℃~50℃、搅拌,至合成膏状后,按所需容量碾压于60目铜网上,干燥后使用.用于恒流充放电实验的锌电极长6cm,宽4cm,厚度015mm,容量约112Ah.用于循环伏安法测试的锌电极长2cm,宽1cm,厚度约016 mm,容量约0115Ah.电极孔率65%~70%. 112 循环伏安实验所研究的锌电极先用直流电充电(0101A×15h),然后以大面积镍电极作辅助电极,以锌片作参比电极,在不同电解液中对锌电极进行循环伏安实验,扫描速度选择10mV/s.2 结果和讨论锌-镍蓄电池的电解液首选KOH水溶液.但对于KOH溶液浓度的选择,有两个相反的因素需要考虑.首先,由于正极采用了镍电极(与镉-镍蓄电池中镍电极相同),为了有利于镍电极放出最大容量和使电解液具有高电导,应采用高浓度KOH溶液为宜.但另一方面,负极ZnO 在KOH溶液中的溶解度随KOH溶液浓度的增高而增大,而电极上锌活性物质太多地溶入电解液是不利的,这会加剧锌电极活性物质重新分布的过程,导致锌电极形变,容量降低,影响循环寿命.因此,我们在保证镍电极容量的前提下,适当降低KOH溶液浓度,同时辅以其它电解质来提高溶液导电性和抑制锌电极钝化和形变. 211 BO3-3离子的作用图1是在7mol/L KOH水溶液中锌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电位扫描范围为-600mV~400mV.如图所示,在电位为-400mV时,锌电极阳极极化,放电电流达到400mA以上.由于实验锌电极面积仅为2cm2,此时锌电极电流密度很大,会使锌电极表面钝化,以至电活性物质在电解液中溶解或脱落.如图1所示,在第20次循环时,此电流值仅为首次循环的83%.根据锌电极的钝化机理[1],此时锌电极表面附近局部Zn(OH)2-4离子浓度显然是处于过饱和状态,开始在电极表面生成ZnO或Zn(OH)2,最终形成致密的ZnO吸附层,而使阳极过程受到阻滞而进入钝态.因此改善电解液组成,稳定锌电极是必要的.图2是以8108mol/L KOH+215mol/L H3BO3作电解液,在同样条件下所作的循环伏安图谱.由图可以看出锌电极放电电流衰减的很慢.经20次循环后,放电电流为首次循环的96%,经100次循环后,放电电流衰减至首次循环时的86%.将锌电极阴极电流由零增至峰值过程中总充电量(Q峰)与阳极极化总放电量(Q阳)相比,图1中Q峰/Q阳=017,而图2中Q峰/Q阳=0181.充电电流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表明电极表面附近可还原粒子浓度的减少.由此可知,含BO3-3离子的KOH溶液在抑制电极钝化和防止Zn(Ⅱ)粒子溶解方面有一定作用.这对改善锌电极循环性能是有利的.此溶液约相当于含215mol/L K3BO3的1mol/L KOH溶液.K3BO3是强碱弱酸盐,在水溶液中能水解产生OH-离子,这对降低电极表面附近Zn (OH)2-4离子的局部过饱和度是有利的,再者,由于B原子有P空轨道,可接受电子,BO3-3的存在可能对ZnO在电极表面的吸附有阻碍作用.虚线:第1次循环 实线:第20次循环Broken line:1st cycle Full line:20th cyele溶液solution:7mol/L KOH图1 锌电极循环伏安图谱Fig.1 Cyclic voltammetry of zinc electrode66 天 津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18卷虚线:第1次循环 实线:第100次循环Broken line :1st cycle Full line :100th cyele溶液solution :8108mol/L KOH +215mol/L H 3BO 3图2 锌电极循环伏安图谱Fig.2 Cyclic voltammetry of zinc electrode图3和图4分别是上两种溶液被ZnO 饱和后的实验结果,由于溶液中有足够的Zn(Ⅱ)粒子能够及时到达电极表面参加反应,在阴极极化时没有类似于图1和图2中的充电电流峰出现,反应电流与过电位几乎成正比关系,两条曲线靠得很近反映出锌电极良好的电化学特性.由于充电电量比放电电量大,溶液中Zn (Ⅱ)被不断沉积到电极上,随着电极上锌逐渐增多,放电电流逐渐增大.加入H 3BO 3的溶液中溶解ZnO 的浓度相对较小(约012mol/L ),因此在过电位较负区域阴极电流与过电位不再呈线性关系.经20次循环后,锌电极放电电流稳定,电极表面形貌变化程度较小.虚线:第1次循环 实线:第20次循环Broken line :1st cycle Full line :20thcyele溶液solution :7mol/L KOH Saturated with ZnO图3 锌电极循环伏安图谱Fig.3 Cyclic voltammetry of zinc electrode212 添加CO 2-3和F -的作用在适当降低KOH 溶液浓度的同时,加入KF 和K 2CO 3电解质以提供足够的离子导电能力.同时这类电解质的加入还可以降低ZnO 的溶解度[5].图5是在含118mol/L K 2CO 3,118mol/L KF ,被ZnO 饱和的312mol/L KOH 溶液中锌电极的循环伏安图谱.前几次循环,电流与电位线性关系很好,到约十次循环以后,充电电流开始出现峰值,最大放电电流(+400mV 处)随循环的不断进行而略有增大.虚线:第1次循环 实线:第20次循环Broken line :1st cycle Full line :20th cyele溶液solution :8108mol/L KOH +215mol/LH 3BO 3Saturated with ZnO图4 锌电极循环伏安图谱Fig.4 Cyclic voltammetry of zinc electrode虚线:第1次循环 实线:第20次循环Broken line :1st cycle Full line :20th cyele溶液solution :316mol/L KOH +118mol/LK 2CO 3+118mol/L KF Saturated with ZnO图5 锌电极循环伏安图谱Fig.5 Cyclic voltammetry of zinc electrode76第2期 梁宝臣等:锌2镍蓄电池电解液组成对锌电极性能影响213 添加Li +的作用LiOH 加入电解液中,对锌电极过程无显著影响.但电解液中加入LiOH 可以提高镍电极的放电能力[6],采用烧结式镍电极与锌电极组成的卷绕式模拟电池,以500mA 恒流充放电,添加LiOH 后,电池放电时间(至110V )从115min 增至130min.214 模拟电池实验结果图6是模拟电池化成后首次放电曲线.电池组成:烧结式镍电极719cm ×412cm ×0106cm ,容量约111Ah.电解液采用被ZnO 饱和的含118mol/L KF 和118mol/L K 2CO 3的316mol/L 的KOH 溶液,溶液密度为1145g/cm 3.模拟电池体积211ml ,含电解液约310g.电池化成后,以500mA 恒流放电,由图6所示,电池的容量为1050mAh ,平均放电电压115V ,电池(玻璃筒)体积6128cm 3,电池达到的比能量为251Wh/dm 3.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实验,每次充电100mA ×13h ,然后直接以500mA 电流放电,至20次循环电池容量仍能达到首次放电容量的90%(950mAh ).电流current :500mA图6 模拟电池放电曲线Fig.6 Diccharge curve of the model battert3 结 论通过选择合适的电解液配方,可以改善锌-镍电池中锌电极的充放电循环性能.适当降低KOH 溶液浓度而辅以添加KF 、K 2CO 3等电解质,可以明显提高锌电极的稳定性.而含BO 3-3的KOH 溶液是一种极有潜力的二次锌电池电解液.参 考 文 献:[1]吕鸣祥,黄长保,宋玉瑾.化学电源[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267-274.[2]McLennan ,Frank R ,Cairns Elton J.The secondary al 2kaline zinc electrode [J ].J.Electrochem.S oc ,1991,138(2):645-664.[3]Shivkumar R ,Paruthimal K alaignan G ,Vasudevzn T.E ffect of additives on zinc electrodes in alkaline battery systems[J ].J.of Power S ources ,1995,55:53-62.[4]G agnon ,Eugene G ,Wang ,Y ar Ming.Pasted -rolledzinc electrodes containing calcium hydroxide for use in zinc/nickel hydroxide oxide (NiOOH )cell [J ].J.Elec 2trochem.S oc ,1987,134(9):2091-2096.[5]潘 滔.碱溶液中二次锌电极的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6.[6]张 曼.镍氢电极泡沫镍正极工艺技术的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9.86 天 津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18卷。

碱浸_电解锌工艺中杂质对锌电积的影响

碱浸_电解锌工艺中杂质对锌电积的影响
1 实验方法
1 1 试验装置 试验采用 GPS H 型直流稳压稳流电源, 阳极采
用不锈钢板, 阴极采用钛合金板。 1 2 试验试剂
试验采用自制电解液, 首先用氧化锌和氢氧化 钠配制成含一定锌、碱浓度的纯底液, 再用含各种杂 质离子的化学试剂调电解液中的杂质浓度。所用试 剂均为分析纯。 1 3 操作步骤
图 3 氯离子浓度对锌电积过程的影响
F ig 3 Effect of C l on zinc e lec trow inn ing processs
2 3 次氯酸的影响 在纯底液中加入不等量的次氯酸钠溶液, 各浓
度下锌粉品质和电流效率的测定结果如图 4所示。 从图 4可以看出, 次氯酸对锌电积锌粉品质和电流 效率的影响都比较大。当次氯酸体积占电解液总体 积的 2 时, 所得锌粉的金属锌含量降至 87 96% , 已不能满足四级锌粉标准, 同时电流效率更降低到 91 80% , 比不含次氯酸情况下的电流效率降低了 7 个百分点。因此, 电解液中可接受的次氯酸体积分 数为 1 。
关键词: 冶金技术; 锌电积; 碱浸 电解锌工艺; 杂质 中图分类号: T813; T803 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01- 0211( 2009) 03 - 0076- 04
目前锌矿资源日益缺乏, 随着冶金工业的发展 和环保意识的提高, 含锌废渣的处理已受到很大的 重视, 该类危险废物处理工艺的研究已成为冶金界 的热点之一 [ 1- 3 ] 。传统的酸法炼锌工艺在处理这些 原料时, 存在耗酸量大、杂质分离困难、流程复杂、过 程难于控制、环境技术经济指标差等缺点。
然而, 含锌废渣中常常含有钨、锡、钼、氯等杂质 元素, 它们也能通过碱浸过程进入溶液 [ 8- 10] 。对锌 电积过程来说, 保证电解液具有很高的纯度是十分

219432416_一种复配型电解液添加剂对锌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219432416_一种复配型电解液添加剂对锌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76·2023年第12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23)12-0076-03一种复配型电解液添加剂对锌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黄美红,潘梦鹞,王锋,甘俊旗,黄维(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10)摘要:水系锌离子电池由于它独特的优点,如较高的理论容量(820mAh/g)、低氧化还原电位和锌金属阳极的高电位,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然而,轻度酸性环境中的锌枝晶生长、腐蚀及氢的释放,导致库仑效率低,电池循环性能差。

针对电池在循环过程中存在副反应和枝晶生长的问题,将一种复配型添加剂加入电解液中,探究它对锌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由于各种成分添加剂的协同作用,锌负极表面具有良好的平整性和结晶细致性。

含有添加剂的Zn//Zn对称电池可在2000h内提供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且过电位较低;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电压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即使在10mA/cm2的大电流密度下,电解液仍然显示出相对较小的电压滞后;在1.0A/g的电流密度下,添加剂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的放电比容量和库仑效率;全电池在各种倍率下稳定性良好,并且即使在5.0A/g的大电流密度下,仍然具有125mAh/g的比容量。

提出的复配型添加剂方法具有很多优点,为锌电池和其他金属电池电解液的制备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电解液;添加剂;锌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中图分类号:TM912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3.12.022锂离子电池在商业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全球锂资源短缺,以及人们对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限制了它们的进一步大规模发展应用。

因此,发展替代能源迫切需要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的存储系统。

可持续水系可充电金属离子电池和非金属载体电池已迅速建立。

其中,水系锌离子电池由于它独特的优点,如较高的理论容量(820mAh/g)、低氧化还原电位和锌金属阳极的高电位,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1]。

电解液中有机添加剂对锌电极性能的影响

电解液中有机添加剂对锌电极性能的影响
树胶 f.3mLNMP-1+0.2%聚乙二醇 g.3mLNMP-1+0.2%阿拉伯树胶 h.3mLNMP-1 i.3mLTCX-3+0.2%阿拉伯树胶 j.3mLTCX-3+3mLNMP-1
收稿日期 2005-08-25;修回日期 2005-12-0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576126) 联系人简介 冯绍彬 1944-),男,教授,主要从事电化学和腐蚀与防护及化学电源研究OEmailZbaOxiang4@
626
化学研究与应用
第 18卷
1.3 阴极和阳极极化曲线 为考察锌电极在不同电解液体系中的电化学
行为 将处理过的锌电极分别进行阴极和阳极线 性扫描 扫速为 1mV/sO阴极扫描范围为1稳定电 位 ~ -2.0VO 阳 极 扫 描 范 围 为1稳 定 电 位 ~ -1.0VO
2 结果与讨论
2.1 腐蚀电流 锌电极在 6mOl/LKOH +饱和 ZnO体系电位
阶跃测腐蚀电流曲线如图 1所示O
图 1 锌电极在 6mOl/LKOH+ 饱和 ZnO体系电位阶跃曲线O Fig.1 ThepOtentialstepcurveOfzinc electrOdein6mOl/LKOH(saturatedZnO>

1 实验方法
将面积为 1cm2的纯锌片作为研究电极,其余 部分用环氧 树 脂 涂 封,每 次 测 试 前 用 金 相 砂 纸 打 磨光亮,用丙酮清洗去除表面油脂,并用蒸馏水冲 洗O其 电 化 学 性 能 测 试 采 用 电 化 学 工 作 站 CHI660A 上海辰华公司)O辅助电极为大面积镍 片,参比 电 极 为 Hg/HgO电 极O电 解 液 为 6mOl/ LKOH 用 ZnO饱和)加上各种有机添加剂O 1.1 腐蚀电流的测定

电解液用量及负极添加剂对锌镍电池的影响

电解液用量及负极添加剂对锌镍电池的影响

电解液用量及负极添加剂对锌镍电池的影响曾冬青;杨占红;王升威;申松胜【摘要】考察了六次甲基四胺(HT)、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亚硫酸钠(Na2SO3)作为负极添加剂对密封AA型锌镍电池充放电、循环和自放电性能的影响,以及电解液用量对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锌负极中同时加入SDBS、CTAB、Na2SO3的电池,第50次循环(1.0 C恒流充放电)的放电容量为设计容量(400 mAh)的87.8%,常温存放28 d后和50 ℃下存放7 d后的放电容量分别为331.00 mAh和309.10 mAh,是设计容量的82.8%和77.3%.对于设计容量为400 mAh的电池,电解液的较佳用量为2.5g.【期刊名称】《电池》【年(卷),期】2010(040)006【总页数】4页(P306-309)【关键词】锌镍电池;锌负极;添加剂;电解液;自放电【作者】曾冬青;杨占红;王升威;申松胜【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新乡联达华中电源有限公司,河南,新乡,4537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12.2提高锌镍电池实用性能的重点在锌负极和电解液,并可归结为两类:①对锌负极的活性物质,如锌酸钙[1]、ZnO的Sn包覆物[2]等改性或再造,以降低金属锌的反应活性,抑制ZnO在碱性电解液中的不可逆溶解,但工艺复杂,尚不能大规模生产;②向锌负极或电解液中加入添加剂,对锌电极的阳极或阴极过程施加影响,无机添加剂有 In[3]、Bi、Sn等元素的氧化物、ZnSO4[4]等,有机添加剂有聚乙二醇600[5]、含氟表面活性剂[6]、吐温-20[7]、烷基数为 12~16的烷基三甲基溴化铵[8]等。

对添加剂的研究多为开口或半开口体系,所得结论具有局限性,它们在密封电池中的应用值得探讨。

如何在锌电解过程中进行节能减耗

如何在锌电解过程中进行节能减耗

如何在锌电解过程中进行节能减耗摘要:本文分析了锌电解电耗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根据槽电压和电流效率来降低电耗的措施。

关键词:湿法炼锌 锌电解 电耗 节能措施论文主体:一、前言在全国锌冶炼行业中,使用湿法炼锌工艺的企业占绝大部分比列。

而在湿法炼锌中,锌电解过程是该工艺中的主要耗能工序。

湿法炼锌能耗较高,一般每吨锌在电解过程中耗能占总能耗的80%以上。

因此,电解电耗是作为湿法炼锌中最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也标志着生产的好坏程度以及工艺技术水平的高低。

所以,降低电解过程中的能耗,成为我们节约生产成本中的重点之一。

锌电解中电耗主要包括交流电耗和直流电耗两部分。

交流电耗主要是指行车、剥锌机、循环泵、冷却塔风机、真空泵等机械设备所耗电能,然而交流电耗在锌电解过程总电耗中所占比重很少,所以直流电耗成为锌电解过程中能耗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在下文中主要讨论锌电解过程中的直流电耗问题。

锌电解能耗是是指每生产1t 析出锌所消耗的电能,单位为kWh/t.它是电解生产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经济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 W=)析出锌产量()实际消耗电能(t kWh =Nt q I N t I U *******η*1000 式中 W ——电能单耗,kWh/t ·Zn ;U ——槽电压,V ;η——电流效率(%);I——电流,A;t——电解时间,h;N——电解槽数目;q——电化当量,1.2202g/(A·h)。

从上式得知,电耗与电解的槽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效率成反比。

因此,任何能降低槽电压和提高电流效率的措施都能减少电能消耗。

下面就某厂生产实践中影响电能消耗的因素及所采取的措施作简要论述。

二、降低槽电压减少电能消耗的措施分槽电压是由电解槽内相邻阴阳极间的电压降数值,主要由ZnSO4解电压、电解液电阻电压降、阴阳极及接点电压降、导电板及触点电压降、阳极泥电阻电压降等部分组成。

其优化前组成情况见表1。

浅谈锌电积生产实践及影响因素

浅谈锌电积生产实践及影响因素

浅谈锌电积生产实践及影响因素谯宁【摘要】湿法炼锌工艺过程包括焙烧、浸出、净化、电解、熔铸等五个工序,其中硫酸锌溶液的电解沉积(简称电积)是湿法冶炼锌中关键重要的一环,工作强度大,腐蚀性强.产量的高低、质量的好坏最终将在这里体现.而锌电解技术条件很难控制,波动过大就会使整个电解过程无法进行.【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8(000)023【总页数】2页(P14-15)【关键词】电积;新液;析出锌;烧板【作者】谯宁【作者单位】四川会理鑫沙锌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会理 6151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F813合理的电解技术条件是提高产量(电效)、稳定质量、均衡生产的前提。

锌电积的直流电耗一般在3000~3500度/吨锌片,影响直流电耗波动的因素很多,又相互牵制影响。

电积锌工厂的电流效率一般在85%~94%之间。

1 新液质量新液质量是保证正常电解和提高电效的关键,由于锌的电极电位较负(-0.763V),在析出锌的同时许多杂质金属离子也放电析出,轻则影响产量及电效,重则使整个电解过程无法进行下去,因此净化工序必须给电解工序提供给合格的新液。

影响新液质量的元素主要有Sb、Ge、As、Cu、Cd、Co、Ge、Fe、F、CL、Ca、Mg、Mn等,这些杂质在锌电积过程中是极为有害的,如超标会降低电流效率,增加电耗,影响析出锌质量,腐蚀阴阳极、堵塞管道等。

表1 国内某企业新液主要化学成分控制实例(mg/l)100元素 Zn CdCuCoSbGeFeAs Mn F CL含量 130-150×103<2<<<<<<<0.5<20.10.1200.1 4-6×10360(1)Sb、Ge、As对电解的危害。

这些金属离子的硫酸盐电压低于硫酸的分解电压,导致氢的超电压降低,使锌析出困难而氢易析出。

As、Sb、Ge在浸出、净化工序正常情况下,较容易除去。

电解液中As、Sb超标会引起析出锌大面积的返溶,阴极析出表面粗糙,呈现出线条状和粉状。

锌电积电流效率低的原因与对策

锌电积电流效率低的原因与对策
关键词 :湿法炼锌 ;电积 ;电流效率 中图分类号 : TF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 7545 (200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520021203
Countermeasures and Reasons of Lo w Current Eff iciency in Zinc Electrolysis
(1) 锌离子浓度 由能斯特方程可知 ,溶液中 Zn2 + 含量降低不利 于锌在阴极上析出 ,同时相应提高的溶液酸度则更 有利于氢气在阴极区放电 ,从而降低电效 ,尤其电解 液酸度愈大 ,电效降低愈厉害 。用我公司电解液进 行连续电积试验可知 ,锌离子浓度从 46~51g/ L 降 至 25~30g/ L ,电流效率由 89167 %降为 75194 % , 说明其影响特别显著 。 (2) 槽温 槽温升高会使氢的析出超电压减小和溶液中有 害杂质活度增加 ,从而恶化电积过程 ,降低电效 。以 我公司生产上溶液进行试验 ,当温度保持在 39~ 42 ℃电效变化很小 ,但当温度继续提高到 45 ℃时 , 电流效率降低 3 个多百分点 ,同时析出锌片出现烧 板症状 。因此 ,高槽温电积应以溶液深度净化为前 提。 115 生产管理 由于湿法炼锌系统为溶液闭路循环且连续作 业 ,若某环节出故障均会给电积带来影响 。我公司 几年的实践中 ,或整个湿法流程体积平衡失控 ,或新 液数量和质量不能保证 ,总之难于确保良好的电积 外部条件 ;在电积系统内部 ,亦存在管理松懈现象 , 尤其在新液底流和槽面管理等方面 。 (1) 新液底流 通常 ,新液存于贮备罐里一定时间 ,罐底将沉积 大量底流 ,其组成主要为碱式硫酸锌和穿滤的净化 渣微粒 ,因而底流中某些杂质含量已成倍富集 。曾 于 1993 年 11 月取沉积近 2 个月的新液底流进行溶 解测试 ,表明 ,30 ℃时底流几乎全部溶于电解液 ,底 流中杂质 Cu 、Co 、Sb 含量分别为新液中正常值的 18 倍 、2165 倍和 1613 倍 ,故生产上须定期清除 。我公

电解液 锌金属电池

电解液 锌金属电池

电解液锌金属电池电解液锌金属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池类型,它由电解质和锌金属两部分组成。

电解质是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在锌金属电极和负极之间传递离子,并维持电池的正常工作。

电解液的种类和性质对电池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解液通常是一种含有离子的液体或固体,它能够在电池中形成离子传递的通道。

对于锌金属电池来说,电解液中通常会含有氯化铵、硫酸锌等物质,这些物质能够增加电池中的离子浓度,提高电池的放电性能。

此外,电解液中还可能会添加一些稳定剂、抑制剂等物质,以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电解液的种类和性质对电池的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般来说,电解液中含有的电解质浓度越高,电池的放电性能就会越好。

而且,适当的添加稳定剂和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抑制电池中的副反应,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除了电解液的种类和性质外,电池中的锌金属电极也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锌金属电极在电池放电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电子,从而产生电流。

然而,锌金属电极在放电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枝晶生长、枝晶穿透隔膜等问题,从而影响电池的性能。

为了解决锌金属电极的问题,研究人员们提出了各种改进措施。

例如,改变电极表面结构、添加合适的添加剂等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改善锌金属电极的性能。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的锌金属电极材料,如碳基复合材料、导电聚合物等,它们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和结构稳定性,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池的性能。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索电解液和锌金属电极的优化策略,以提高锌金属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其他类型电池的设计理念,将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引入到电解液锌金属电池中,实现电池性能的全面提升。

让我们总结一下,电解液锌金属电池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电池类型,它在能源存储、移动电源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电解液和锌金属电极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不断优化电池的性能,推动电池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化成电解液浓度对锌银电池电极影响分析

化成电解液浓度对锌银电池电极影响分析

化成电解液浓度对锌银电池电极影响分析摘要:化成是电池生产工艺当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银电极制备质量影响极大,还会对锌银电池的整体性能产生影响。

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锌银电池极板化成管理,实践工作要求不断提升,为提质增效,必须严控实践细节。

本文聚焦化成电解液浓度对锌银电池电极的影响,结合研究实验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锌银电池;极板化成;电解液前言:锌银电池的实用价值较高,备受市场青睐,是军工领域最为主要的化学电源之一。

随着科技发展,锌银电池比能量要求不断提升,使人们不得不加深电池能量扩容方面的研究。

在这一过程中,提高银电极的性能十分重要,而作为银电极制备的关键性工序,化成受到广泛关注。

因此,研究此项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锌银电池的优点和缺点锌银电池属于常见的高比能量电池之一,它的质量比能量为100-120Wh·kg-1,而体积比能量为180-220Wh·dm-3,远超铅酸电池、铁镍电池,略逊于锂离子电池。

比能量较高此类电池的优势,除此之外它的大电流放电特性也比较优越,放电电压平稳性强;而且,锌银电池拥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贮存性能,保存得当的情况下即便储存10年以上也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性能衰减。

不过,锌银电池也有着一定的缺陷,高低温环境中容易产生放电或易腐蚀情况,电池的循环寿命和湿贮存寿命也相对较短,制作原料较为昂贵。

正是由于锌银电池造价高昂,所以此类电池的民用化道路备受阻碍,其主要应用方向依然是宇宙航行、人造卫星电源。

2锌银电池基板化成原理所谓化成就是电池的首次充放电循环过程,能起到激活电池中的活性物质的作用,可利用这一操作让电池“活化”。

在化成环节,电解液浓度以及温度都会影响化成效果,更会影响电池的最终性能。

锌银电池的基板化成是基于充电改变锌银电池极板状态,使其从放电变成荷电,从而让电池生产工序保持完整的过程。

目前,主要的锌银电池化成方法是单化成工艺,即利用化成将银极板转变为氧化银极板;实践中需要使用辅助极板,化成后的银电极通常需要清洗除碱、常温晾干后才可使用[1]。

化成电解液浓度对锌银电池高温放电影响分析

化成电解液浓度对锌银电池高温放电影响分析

化成电解液浓度对锌银电池高温放电影响分析摘要:锌银电池具有不一样的倍率,它可以有助于各种大电流设备,促进其放电性并增加电能,促进电力资源的提供,目前科技水平不断的提升,它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不同的环节中,需要应用的能量要求也在逐渐升高。

对于目前电极制备技术的使用情况,探讨化成电解液不同浓度的对比内容,分析其对高温条件下单体电压和容量的影响作用,探讨不一样的浓度影响,以便于提供更多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锌银电池;性能影响;高温;单体电池引言:电池是一种重要的应用物质,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应用化学技术的方式,分析锌银贮备电池,它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可以在长久的应用中释放大电流,使用起来更加安全可靠。

目前时代科技正在不断的进步,从现有的研究资料可以得到,在锌银贮备电池的能量方面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标准,所以比能量方面还有很大的探究空间。

一、实验(一)测试的方式将电极制备完成之后,进行化成处理,待结束之后处理单体电池,首先进行组装,其次进行放电的试验。

按照单体装配的要求处理正负电极,银电极(正极)需要4片、锌电极(负极)需要3片、电池采用两种类型的隔膜各1层,完成单装处理之后,将它们装进单体放电槽中。

安排一个50℃的恒温箱,将有关的实验器件一起放进去,包括电解液、实验单体、注射的设备等,保持温度2h。

将恒温后的电解液用注射设备快速注入实验的单体,注入量为5ml,进行浸润处理,时间为30s,计时开始是从倒入电解液算起,保持在50℃。

按照要求连接放电线路,以2A电流恒流的形式不断放电,设定截止电压,数值为1.35V。

(二)制备电极应用负极锌膏,它的质量为每片2.6g,应用的正极,每一片的质量为2g,采用正负电极时,应用双极化成的形式,对于化成电流和化成时间,它们是一致的。

二、锌银电池的概述(一)锌银电池的结构关于锌银电池,涉及到的组成部分有很多,比如极板组、单体等,分析极板组,主要需要正负的极板,另外还需要隔膜,连接的部分是极组,利用聚酰胺树脂,将其盖在表层上,之后保留一个注入液体的口,在入口的位置处进行安装处理,设置一个气孔塞[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