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集合整理【可打印背诵】
二十四节气歌【新华字典】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二十四节气全歌【五言诗】立春雨水渐,惊蛰虫不眠,春分近清明,采茶谷雨前;立夏小满足,芒种大开镰,夏至才小暑,大暑三伏天;立秋处暑去,白露南飞雁,秋分寒露至,霜降红叶染;立冬小雪飘,大雪兆丰年,冬至数九日,小寒又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二十四节气歌【东北版本】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二十四节气歌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育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二十四节气【农事诗】1、立春(左河水)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2、雨水(左河水)南湿北冷两交锋,乍暖还寒斗雨风。
二十四节气歌
仁义一团味甘温,宽胸益气治虚疼;腹内毒虫俱可化,强筋健骨又生精。(仁厚有义,能宽胸顺气、治疗无名痛兼化毒,能强健筋骨又补精气;乃因仁厚者心胸宽广,重义者百毒难侵。)
读书味苦性微温,能通心窍治眼昏;腹内空虚宜早服,消除鄙气益聪明。(勤学苦读,能使人定心安神、眼昏改善饥饿全忘,变得富有内涵更加聪明。)
10、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11、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12、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13、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争讼味苦最伤心,既损皮肉又劳神;令人狂忿添忧闷,服之不已性命倾。(争执不止,必然导致心胸狭隘,故而最伤心劳神,又损肌肤;更使人狂怒不忿、胸烦心闷,长久这样将忧郁折寿。)
尔时祖师告诸众曰:“此八味者,伤人之毒药也,世人不可不忌,故戒之。吾见有病者,正言易厌,戏言易悦,故作本草歌括以嘻笑而出之,或有听而易悦,能劝能戒,庶不负吾救世之苦心也。(之上所述的八种言行,都是可以伤害自身的毒药,世人千万不要肆意妄为此八毒,应尽量去约束律戒。我见到很多患者,正经的道理往往听不进去,那我就以这种戏言的方式来劝诫大家,希望大家不要辜负我济世的一片苦心。)
5、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6、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7、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8、小满: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9、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 二十四节气歌完整版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二十四节气歌完整版二十四节气歌全文二十四节气歌完整版二十四节气歌全文二十四节气歌完整版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廿:niàn 二十)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二十四节气大寒东北版本的二十四节气歌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十月立冬,小雪封冻,河汊大雪,冬至无船,腊月附近小寒,严寒一整年。
“大雪河叉上”意为大雪时节气温很低了,河水冻冰已经封住。
叉:chá,冰冻住,水不能流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冬至二十四节气五言诗立春雨水渐,惊蛰虫不眠,春分近清明,采茶谷雨前;立夏小满足,芒种大开镰,夏至才小暑,大暑三伏天;立秋处暑去,白露南飞雁,秋分寒露至,霜降红叶染;立冬小雪飘,大雪兆丰年,冬至数九日,小寒又大寒。
二十四节气小寒二十四节气简介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指太阳历(干支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定气法,即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二十四节气是古代通过观察太阳一年的运动,认识一年中四季、气候、物候的变化规律而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把太阳一年的运动轨迹分成24等份,每等份为一个节气,从立春开始,到大寒结束,周而复始。
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清明时节雨纷纷,盛夏处暑种粒甜。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谷雨春耕正当时,忙种忙收割忙忙。
处暑处暑天不暑,炎热即将告别去。
白露秋分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冬立冬小雪交冬至,小寒大寒一年中。
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夏至一阴生百谷,小满小满谷粒满。
芒种芒种忙种麦,夏至谷秀寒露风。
秋分秋分稻登场,寒露寒露把地翻。
冬至冬至小寒生,大寒小寒又一年。
小暑大暑田中忙,秋分处暑好收粮。
白露秋分寒露风,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春雨水到,雨水连绵谷雨生。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立夏立夏小满到,小满芒种夏至连。
小暑大暑田中忙,立秋处暑好收粮。
白露秋分寒露风,冬雪雪冬小大寒。
小暑接大暑,处暑白露秋分寒。
秋分秋分秋夜长,寒露寒露寒霜降。
立冬立冬小雪交冬至,小寒大寒一年中。
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立春立春雨水到,雨水连绵谷雨生。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立夏立夏小满到,小满芒种夏至连。
小暑大暑田中忙,立秋处暑好收粮。
白露秋分寒露风,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春雨水到,雨水连绵谷雨生。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立夏立夏小满到,小满芒种夏至连。
小暑大暑田中忙,立秋处暑好收粮。
白露秋分寒露风,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春雨水到,雨水连绵谷雨生。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立夏立夏小满到,小满芒种夏至连。
小暑大暑田中忙,立秋处暑好收粮。
白露秋分寒露风,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春雨水到,雨水连绵谷雨生。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立夏立夏小满到,小满芒种夏至连。
小暑大暑田中忙,立秋处暑好收粮。
白露秋分寒露风,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春雨水到,雨水连绵谷雨生。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立夏立夏小满到,小满芒种夏至连。
小暑大暑田中忙,立秋处暑好收粮。
白露秋分寒露风,冬雪雪冬小大寒。
农历二十四节气歌(全)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农历二十四节气歌(全)农历二十四节气歌(全)农历二十四节气歌(1)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六、廿一,下半年八、廿三。
注释:廿(niàn)二十四节气歌(2)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双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六、廿一,下半年八、廿三。
每节分为三物侯,每一物侯为五天。
一季三月孟仲季,每季六节亦不变。
太阳黄经定气温,七十二候跨全年。
各候名称很形象,草木鱼虫生态变。
注释:中国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物候历。
以5日为候,3候为气,6气为时,4时为年,一年分24节气,共72候,每候有一种相应的物候现象,即候应。
中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
源于黄河流域,完整记载见于公元前2 世纪的《逸周书·时训解》。
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分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
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
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24节气歌以及解释
24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露水,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小暑,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
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
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在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
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
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
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作者:————————————————————————————————日期:ﻩ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体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智慧。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更变,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立春: 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雨水: 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
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
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二十四节气歌
寒 冷
冻结Biblioteka 冰天雪地冰雪黄河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 流经九省 ,全长一万多 里。
长江
我国最长的河流又名扬子 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 拉山主峰各拉丹东雪山。
东海,亦称东中国海。是指中 国东部长江的长江口外的大片海 域,南接台湾海峡,北临黄海。 东海的面积大约是70余万平方公 里,平均水深在1000余米,最深 处约为2700米。
miáo zhǔn 瞄 准 dònɡ jié
tiào wànɡ 眺 望 bīnɡ xuě
hán lěnɡ
寒
冷
冻 结
冰 雪
识字4
晴空 眼睛 寒冷 东海
温暖 瞄准 冻结 黄河
晾晒 眺望 冰雪 长江
晴空
温暖
晾晒
眼 睛
眼睛
瞄准
眺望
“眺望”和 “瞭望”的区 别
“眺望”重在从高处向 远处看 “瞭望”既指从高处、 或远处看,也有用来指 监视敌情的。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春季 立春2月3—5日 雨水2月18--20日 惊蛰3月5--7日
春分3月20--22日 清明4月4--6日 谷雨4月19--21日
春 雨 惊 春 清 谷 天 ,
秋 处 露 秋 寒 霜 降 ,
冬季 立冬11月7--8日 小雪11月22--23日 大雪12月6--8日 冬至12月21--23 小寒1月5--7日 大寒1月20--21日
冬 雪 雪 冬 小 大 寒
学课文 识字三
qí kōnɡ nɡ
wēn nuǎn
liànɡ shài
晴
完整中国二十四节气歌
完整中国二十四节气歌编辑词条二十四节气歌(一)春雨惊春清天谷,夏满芒夏暑相连(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四)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小满: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
芒种: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
秋分: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
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
霜降: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
立冬: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高潮。
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
大雪: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种经营创高产,时耙耘保好墒,多积肥料找肥源。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解释和意思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解释和意思中国的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它们与每个季节的开始和结束有关。
节气是人们在漫长历史中形成的一种完整的体系,来指导人们对流年的认识和实践。
它们同样适用于现代,可以用来理解气候变化中的变化,并预测未来的变化。
此外,它们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和艺术,它们滋养着民族的思想旅程,使人们感受到在这一年中的精神和赞美。
《二十四节气歌》,又称《二十四节气诗》,是一首经典的古代民谣,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的经典歌曲,歌颂了二十四节气的优美和传统文化。
它是春秋时期诗人卜达闻所创作,并被记录在《诗经》中,被尊为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收藏品。
《二十四节气歌》记载了二十四个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和立春。
它们都有自己的日期和特征,表达了气候的变化以及农事的发展。
比如:立春意味着春季的开始,雨水意味着开始下雨;清明意味着春日清新、愉悦;夏至意味着夏季的最高温度;立秋意味着秋季的开始;冬至意味着冬季的开始;立春意味着春季的再度到来。
歌词用典雅的古诗表达出来,生动传达了民间节气的习俗与精神,能够让人们理解节气,更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
比如第一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描述了在立春时节里,人们可以觉得到春天的气息,万物复苏,天空散发出紧密的响声。
歌词中融入了许多关于春天的传统习俗,比如开面,就代表“春天到了,你需要开面而把过去的总结和新的梦想在一起呈现。
”此外,歌词中提到了几个重要的特征,比如说“春分”一词,它表示春季气温骤升,但也暗示“春风又开始柔和呢,处处是春意呢”,以此表达出春天的温柔之意。
“清明”意味着传统的去墓礼,其中要扫墓,放天灯,祭拜祖先,向亡者表达感恩之情。
另外,在歌词中,还有几句是因地而异的,比如“芒种”一词,它指出气候变暖,也可以指出旱涝两种情况。
在江南地区,芒种时期,是一年中秋收的关键时刻,是有利于水稻秋收的时候,也可以帮助收获稻谷;而在黄河及一些其他地区,芒种时期,是水患的季节,洪水泛滥,淹没了大片地区。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是什么二十四节气歌全文是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1月30日,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下面店铺准备了关于二十四节气歌全文,欢迎大家参考!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二一,下半年逢八二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流传至今“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时至今日,每到小雪和大雪两个节气,在南北方的农村仍有“小雪杀猪,大雪宰羊”、“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说法,村民们至此便开始准备年货。
据了解,“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
为便于记忆,众多二十四节气歌流传至今。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至今为孩童所背诵。
二十四节气来历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24节气歌的古诗
24节气歌的古诗
《二十四节气歌》是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古诗,全诗如下: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立秋秋实寒暑易,冬雪雪明小大寒。
译文:
立春立春打春阳气转,雨水雨水到稻田里面要养鱼来莫动弹;惊蛰春雷初响,春分分半晚夜。
清明油菜生稞老麦老也如割。
谷雨三月有雨遍地工,可于午后拿篙去立夏,芒种,小满;夏至,大暑至中伏;立秋小暑不算秋,处暑末到寒露头;白露霜降雁门苦,秋分秋色平分昼夜;寒露霜降又冬至,小大寒冬至过年正立冬。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中华先人的智慧结晶。
节气歌便于记忆和传播,适合在民间广为传诵。
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歌口诀,24节气顺口溜歌谣
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歌口诀,24节气顺口溜歌谣二十四节气歌中以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二十四节气为序列的民间歌谣,二十四节气历史悠久,在现如今的社会依然活跃,我们经常可以在天气或新闻的叙述中听闻二十四个节气。
小学课本中的二十四节气歌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本中就有二十四节气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春雨震春清谷,盛夏满山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四首歌谣对应四季和二十四节气。
记住节气宋,相当于记住了二十四节气的一半。
为什么是一半?因为歌谣在节气中选择了一个字,而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个节气都是由两个字组成的。
除了节气歌,二十四节气的英文也很有趣。
小学课本中的《二十四节气歌》对应的四季和节气如下: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严寒。
实际上,这首节气歌还有两句,没有被编入,分别是: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节不变更,说的是二十四节气平均分布在一年的12个月里,每月两个,不多不少。
上半年六个二十一,下半年八个二十三。
这意味着节气的日期在上半年每个月的6号和21号左右,下半年每个月的8号和23号左右。
2022年24节气日期时间表二十四节气顺口溜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毕竟有24个节气,记忆起来不是那么容易,但通过顺口溜的方式更容易记忆。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的十一月有一场小雪,冬至有一场大雪来迎接新年。
二十四节气养生歌立春踏青宜养肝,早起晚睡泡脚眠,防疫将息乍寒暖,春捂养阳防春寒,制怒怡情好心态,寡欲避风似神仙。
二十四节气歌口诀
二十四节气歌口诀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十个适用于小学生的二十四节气歌口诀:1. 《二十四节气歌之一》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三月惊蛰又春分,四月清明谷雨天。
五月立夏见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还。
七月小暑大暑到,八月立秋处暑添。
九月白露与秋分,十月寒露又霜降。
十一立冬小雪飘,十二大雪冬至寒。
二十四节认真记,春夏秋冬不慌乱。
2. 《二十四节气歌之二》一到小寒冻手脚,大寒跟着来凑脚。
二春开头是立春,雨水随后把地润。
三月惊蛰虫儿醒,春分昼夜一样长。
四月清明去扫墓,谷雨播种不能误。
五月立夏气温升,小满麦粒渐满盈。
六月芒种忙插秧,夏至白天最漫长。
七月小暑热得慌,大暑更是汗水淌。
八月立秋早晚凉,处暑暑气要散场。
九月白露要添衣,秋分昼夜再均齐。
十月寒露霜降临,霜降草木黄纷纷。
十一立冬北风起,小雪雪花飘满地。
十二大雪纷纷下,冬至饺子不能忘。
3. 《二十四节气歌之三》一月小寒雪花飞,大寒天冷把被围。
二月立春阳气转,雨水滋润草儿鲜。
三月惊蛰春雷响,春分风筝天上放。
四月清明祭祖先,谷雨茶香飘满园。
五月立夏青蛙叫,小满桑蚕又结茧。
六月芒种收麦忙,夏至吃面心欢畅。
七月小暑热难耐,大暑荷塘赏荷花。
八月立秋凉风至,处暑庄稼要成熟。
九月白露秋意浓,秋分昼夜又平分。
十月寒露菊花开,霜降枫叶红似火。
十一立冬要保暖,小雪雪花舞翩翩。
十二大雪封山路,冬至汤圆甜又甜。
4. 《二十四节气歌之四》小寒一到冷飕飕,大寒冰冻厚如油。
立春迎来春风暖,雨水增多河满流。
惊蛰时节春雷动,春分昼夜平两头。
清明时节雨纷纷,谷雨播种好时候。
立夏樱桃红似火,小满养蚕又种豆。
芒种田里忙不停,夏至吃面乐无穷。
小暑闷热汗水淌,大暑西瓜甜又香。
立秋时节凉风起,处暑暑气渐渐消。
白露天气渐转凉,秋分昼夜一样长。
寒露菊花开满地,霜降枫叶落满岗。
立冬饺子味道美,小雪雪花漫天飞。
大雪纷飞天地白,冬至团圆笑声扬。
5. 《二十四节气歌之五》一月小寒呼呼吹,大寒棉衣身上堆。
二月立春春来到,雨水滴滴把苗浇。
完整版二十四节气歌歌词
完整版二十四节气歌歌词
完整版二十四节气歌歌词
歌词是诗歌的一种,入乐的叫歌,不入乐的叫诗(或词)。
入乐的歌在感情抒发、形象塑造上和诗没有任何区别,但在结构上、节奏上要受音乐的制约,在韵律上要照顾演唱的.方便,在遣词炼字上要考虑听觉艺术的特点,因为它要入乐歌唱。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完整版二十四节气歌歌词,欢迎大家分享。
《二十四节气歌》闫学晶
打春阳气转
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
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
谷雨种大田
哎唻哎嗨哎嗨呦哟
春呀吗春天
立夏鹅毛住
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
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热
大暑三伏天
哎唻哎嗨哎嗨呦哟
夏呀吗夏天
立秋忙打甸
处暑动刀镰
白露割蜜薯
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
霜降变了天
哎唻哎嗨哎嗨呦哟秋呀吗秋天
立冬交十月
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汊牢
冬至不行船
小寒大寒冰如铁
迎来又一年
盼望冰消雪化艳阳天哎唻哎嗨哎嗨呦哟。
小学二年级语文《二十四节气歌》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
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
也可以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二十四节气歌》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二十四节气歌》原文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光明媚大地复苏鸟语花香骄阳似火暑气逼人绿树成荫秋高气爽金桂飘香五谷丰登寒冬腊月滴水成冰雪中送炭【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二十四节气歌》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10个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熟读课文,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体会到四季的时序更替与物候变换。
教学重点:1、认识10个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熟读课文,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二十四节气歌。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课前搜集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识字一:二十四节气歌。
学生读课题,质疑,教师解题。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找出要求认识的字,反复拼读。
3、再读课文,看看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学生自主质疑解疑。
5、谁愿意主动站起来读一读课文。
6、同桌互读课文。
7、分组抽读生字卡片,说说识字方法。
8、教师检查识字情况:开火车。
三、熟读课文,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
1、学生自由读文,想一想课文中的成语有什么特点。
2、同桌说说成语的意思。
3、指名反馈,教师指导。
4、你能选一个成语说话吗?四、齐读课文。
作业:1、用上12个成语中的一些词,选择一个季节进行描写。
《二十四节气歌》古诗
《二十四节气歌》古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为了方便记忆我国的二十四个节气,所以就编了这首小诗歌,目前流传下来的版本有很多。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表示季节变迁及指导农事的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直到现在,这些地区的农民仍按照节气配合温度、降水来从事农业生产。
十四节气是智慧的中国古代老百姓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细心观察,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相邻两个节气间隔15度,每15度为一个节气。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音乐人:秋林(李秋林)改编歌词(薛琴访发表于1950年1月的《人民日报》上。
)作曲演唱的。
本版本歌曲用客家语言来演唱的民谣歌曲,很有客家山歌味道。
二十四节气歌(客语民谣)词:秋林(改编)曲:秋林唱:秋林《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花开雨水来淋惊蛰春雷蛙叫春分清明[犁田] 谷雨春茶立夏耕田小满灌水芒种看果夏至看禾小暑谷熟大暑忙收立秋之前种完[番豆] 处暑[莳田] 白露[耘田] 秋分看禾寒露前结霜降一冷立冬[打禾] 小大雪闲等过冬年小寒一年大寒团圆释:[犁田] 翻地的意思。
[番豆] 指的是花生。
[莳田]种禾稻。
[耘田]在种完禾稻之后的一段时间,要把稻田里的杂草拔掉,把长得太多的禾苗拔掉一些,扶正禾稻行与行之间的距离,然后再施肥。
[打禾]收稻谷的意思。
歌曲简介:客家人绝大部分都是以耕田为生,尤其种水稻,已经成为客家人生活的一部分,二十四气节也是每个种田的人必然知道一件事情,这首歌曲也让没有种过田的朋友知道这二十四气节里面,每一个气节农民都在干什么。
东北民歌版二十四节气歌东北版二十四节气歌由我国著名作曲家杨柏森谱曲,由著名二人转表演艺术家、著名演员闫学晶演唱,收录在歌曲专辑《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中。
是东北老百姓根据节气变化与当时人们的具体活动编写成的顺口溜,是人们在长时间劳动过程中的经验所得,很大程度上体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智慧。
歌曲内容: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哎唻哎嗨哎嗨哟春呀吗春天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哎唻哎嗨哎嗨哟夏呀吗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割蜜薯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哎唻哎嗨哎嗨哟秋呀吗秋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汊牢冬至不行船小寒大寒冰如铁迎来又一年盼望冰消雪化艳阳天哎唻哎嗨嗯哎哎嗨哟演出情况:该歌曲闫学晶曾在《粮安天下》《2013寻找最美乡村颁奖典礼》中演唱此歌曲。
也曾多次在吉林电视台《好戏登场》中播出,深受东北老百姓的喜爱。
靛:diàn 指做蓝色染料的植物--蓼蓝。
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是智慧的中国古代老百姓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细心观察,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相邻两个节气约隔15天左右。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一、新华字典第11版附录: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廿:niàn 二十)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二、五言诗顺口有意境的二十四节气全歌渔者新编立春雨水渐,惊蛰虫不眠,春分近清明,采茶谷雨前;立夏小满足,芒种大开镰,夏至才小暑,大暑三伏天;立秋处暑去,白露南飞雁,秋分寒露至,霜降红叶染;立冬小雪飘,大雪兆丰年,冬至数九日,小寒又大寒。
三、东北版本的二十四节气歌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大雪河叉上"意为大雪时节气温很低了,河水冻冰已经封住。
叉:chá,冰冻住,水不能流的意思。
四、另一个版本的二十四节气歌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育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五、二十四节气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节气来历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太阳到了北边太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北回归线)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太阳到了南边太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南回归线)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分节气农事诗1、立春(左河水)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2、雨水南湿北冷两交锋,乍暖还寒斗雨风。
一夜返青千里麦,万山润遍动无声。
3、惊蛰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绿红。
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4、春分风雷掣电闹中春,桃柳着装日日新。
赤道金阳一照面,白天黑夜两均分。
5、清明年欢未尽又清明,雨燕声咽柳失魂。
寂静青山人陡涌,冥钱纸烛祭先陵。
6、谷雨(左河水)雨频霜断气清和,柳绿茶香燕弄梭。
布谷啼播春暮日,栽插种管事诸多。
7、立夏(左河水)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
时病时虫人撒药。
忽寒忽热药搪人。
8、小满江南沃野过插秧,江北麦麸便灌浆。
西子湖边人好客,茶商宴过款丝商。
9、芒种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
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10、夏至(左河水)火轮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
知了不知耕种苦,卧闲枝上唱开怀。
11、小暑地煮天蒸望雨风,偶得雷暴半圆虹。
旱南涝北新天壤,总有荷塘色味同。
12、大暑日盛三伏暑气熏,坐闲两厌是蝇蚊。
纵逢战鼓云中起,箭射荷花若洒金。
13、立秋(左河水)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
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14、处暑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觉迟。
日移南径斜辉里,割稻陌阡车马驰。
15、白露(左河水)衰荷滚玉闪晶光,一夜西风一夜凉。
雁阵声声蚊欲静,枣红点点桂流香。
16、秋分(左河水)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
银棉金稻千重秀,丹桂小菊万径香。
17、寒露天高昼暖夜来凉,草木萧疏梧落黄。
日享菊香播小麦,夜喝梨贝养脾肠。
18、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
荷败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
19、立冬(左河水)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
遍野修堤防旱涝,万家晒物作冬藏。
20、小雪太行初雪带寒风,一路凋零下赣中。
菊萎东篱梅暗动,方知大地转阳升。
21、大雪万山凋敝黯无华,四面嘶鸣晃树杈。
白雪欲求吟咏句,穿枝掠院演梅花。
22、冬至(左河水)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
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
23、小寒冰封万里雪皑皑,径堵千重港口塞。
昨日剪桃修几树,忽如一夜李花开。
24、大寒(左河水)蜡树银山炫皎光,朔风独啸静三江。
老农犹喜高天雪,况有来年麦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