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方法
2020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德育工作实施方案4篇

2020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德育工作实施方案4篇篇一:2020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德育工作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品德养成和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施,制定了以下2020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念。
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尊重师长,友爱同学,遵守法律,维护社会公德,提倡勤奋向上,诚实守信等优良品质。
二、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鼓励他们自主安排学习和生活,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要建立健全学生管理体系,设立班级学生会,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
三、开展各种德育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学校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如主题演讲比赛、德育教育讲座、德育主题班会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四、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要注重德育教师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德育工作能力。
加强德育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德育工作合力,实现德育工作的良性循环。
通过以上指南的实施,中小学的德育工作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篇二:2020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一、德育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全面发展能力。
二、德育内容与方法:1.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举办纪念活动、主题班会、课堂教学等形式,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培养他们为祖国贡献力量的情怀。
2. 加强品德教育。
组织学生参加道德模范评选、德育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3. 引导学生发展兴趣特长。
通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形式,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方法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养方式。
(一)说服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
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
(二)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
(三)实际锻炼法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实际锻炼法包括两种形式:常规训练;实践锻炼。
1.常规训练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经常性的行为练习,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
常规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学生守则训练、课堂常规训练、卫生常规训练、礼貌常规训练等。
2.实践锻炼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形成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四)情感陶冶法(陶冶教育法)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
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
情感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它的基本特点是直观具体、生动形象、情景交融,易于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于无声处教育学生。
(五)道德修养法(道德指导法、自我指导修养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品德修养是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的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
(六)品德评价法(奖惩法)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
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中小学的德育原则

中小学的德育原则一、塑造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
学校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形成崇高的人生目标和正确的行为准则。
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品德修养的教育,要教育学生知道什么是真、善、美,懂得正确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
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校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培养他们的诚实、友善、勤劳、自律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通过课堂教育、课外活动以及校园文化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要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自律自爱的品质。
通过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自我约束能力,培养他们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培养他们积极面对生活,健康成长的能力。
五、推行阳光校园文化。
学校要建设阳光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校园氛围。
学校要培养学生具备优良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和社会风气。
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他们文明礼貌、团结友爱的品质,推行校园文化活动。
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全面发展个人能力和素质,并促进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
七、与家庭教育结合。
学校要加强与家庭教育的衔接,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道德教育,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学校要与家长合作,建立家庭和校园的互动机制,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和教育。
中小学的德育原则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全面发展的基础。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塑造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推行阳光校园文化,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与家庭教育结合,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全面素质。
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内容、模式

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内容、模式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1、校内正视途径,涉及教学、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及课外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班主任工作等2、校内非正视途径,涉及学生友谊团体、校园文化氛围等3、校外正式途径,涉及校外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文化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等4、校外正式途径,涉及邻里,非正式社会、文化团体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
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
可以说,我国德育是一种涵盖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大德育”。
然而,品德的发展,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政治觉悟的提高,各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其过程机制相差甚大,不能以一样的手段、方法,通过一样的途径,遵循一样的原则,来实施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民主、纪律与法制教育;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正确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的方面有:在学校教育目标中,德育是主导,是灵魂。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模式:是在一定的德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长期德育实践而定型的德育活动结构及其配套的实施策略。
这个定义包含着理论指导、活动的结构与程序、实施原则、操作要领等诸因素统一结合构成的德育活动形式。
同公办学校比(尤其是民办学校)在德育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在德育内容方面,要求过高,过于抽象,脱离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
(2)在德育方法方面,以灌输和说教为主要方法。
(3)在德育形式方面,大多采用集中统一和单调划一管理及育人模式。
德育工作指出了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做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中小学班主任立德树人德育工作计划(5篇)

中小学班主任立德树人德育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二、工作目标1、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2、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学做真人。
三、工作重点: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对班主任队伍,尤其是年轻班主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班主任老师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
教会班主任科学、合法、合情、合理、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
2、常规管理工作常抓不懈。
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促进班级建设。
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
利用班校会时间上好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的班会课,教导处将采取“推门听课”的形式抽查各班班会情况。
四、具体工作(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加强校园德育环境建设。
要花大力气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工作队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本学期将继续实行值班领导、值班教师和值周学生的检查制度,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二)常规教育常抓不懈1、抓好行为规范教育。
开学第一个月,各班要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____《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导处和团队组织将利用不同形式进行检查。
通过对学生集中进行行为规范系列教育,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抓好各年级学生管理。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抓好学生不同阶段的管理和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因此,本学期要求各年级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活动,制定循序渐进的德育养成程序,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及诚信自立的意识。
(四)加强班级建设。
1、要求班主任老师根据年级、班级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每一节班会课,认真设计班会内容,写好教案,多讲身边人,身边事。
教导处要利用主题班会、推门班会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并把评比结果列入对班主任的评价中。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带内容PPT课件演示

为思学 基想校 本。德 准要育 则求工 ,全作 加体摆 强教在 师师重 德以要 师“位 风清置 建廉, 设、牢
高固 效树 、立 务德 实育 、为 创首 新的 ”
清廉
高效
务实
以“为学生成人导航,为学生成才引路,为学生成功奠 基”为办学理念,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学会求知
学会做事
学会合作
学会做人
将"咖啡屋"学习模式应用于将小"咖学啡生屋的"作学文习教模学式中应,用于落小实学到生作的文作教文学教的学等中各,个落环实节到,作充文分教激学发的了等学各生个写环作节的,主充动分性激和发积了极学性生,写加作强的了主学动生性间和的积了极解性与,沟加通强,了培学养生了间良的好了的解写与作沟习通惯,,培提养高了了良学好生的的写写作作习水惯平,。提 高了学 生的写 作水平 。 将"咖啡屋"学习模式应用于将小"咖学啡生屋的"作学文习教模学式中应,用于落小实学到生作的文作教文学教的学等中各,个落环实节到,作充文分教激学发的了等学各生个写环作节的,主充动分性激和发积了极学性生,写加作强的了主学动生性间和的积了极解性与,沟加通强,了培学养生了间良的好了的解写与作沟习通惯,,培提养高了了良学好生的的写写作作习水惯平,。提 高了学 生的写 作水平 。
分管教学 副校长
德育 主任教研 组长大辅 导员学校 教师班主任
德育管理办法
将"咖啡屋"学习模式应用于将小"咖学啡生屋的"作学文习教模学式中应,用于落小实学到生作的文作教文学教的学等中各,个落环实节到,作充文分教激学发的了等学各生个写环作节的,主充动分性激和发积了极学性生,写加作强的了主学动生性间和的积了极解性与,沟加通强,了培学养生了间良的好了的解写与作沟习通惯,,培提养高了了良学好生的的写写作作习水惯平,。提 高了学 生的写 作水平 。
2024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2024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德育工作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1.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强化德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2.构建全面、系统、科学的德育体系,实现德育工作与学长发展的无缝对接。
3.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感悟、成长。
二、具体措施1.完善德育课程体系(1)整合德育课程资源,编写具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的德育教材。
(2)创新德育课程形式,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德育活动。
(3)强化德育课程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德育教育的实践性。
2.强化德育队伍建设(1)加强德育教师培训,提高德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2)建立德育教师激励机制,激发德育教师的工作热情。
(3)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专兼职相结合的德育教师队伍。
3.优化德育环境(2)加强家校合作,发挥家庭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德育工作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格局。
4.创新德育教育方法(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德育教育手段。
(2)开展个性化德育教育,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3)引入德育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5.加强德育工作制度建设(1)完善德育工作制度,确保德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2)建立健全德育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加强德育工作监督,确保德育工作落在实处。
三、实施步骤1.启动阶段(2024年1-3月)(1)组织学习《2024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德育工作目标。
(2)开展德育工作调研,了解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3)制定《2024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具体措施。
2.实施阶段(2024年4-10月)(1)按照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德育工作。
(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2)完善德育工作制度,为下一阶段德育工作提供借鉴。
(3)举办德育工作成果展示,推广优秀德育工作经验。
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德育工作顺利实施。
2.加大投入,保障德育工作所需经费和资源。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范文十三篇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范文十三篇一、德育指南:如何管理好课堂在德育工作中,管理好课堂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管理好课堂的一些指南:1.明确课堂纪律: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明确课堂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2.建立严格的纪律制度:让学生知道违规的后果,做到有错必究,让纪律得到严格执行。
3.保证课堂秩序:积极维护课堂秩序,不断纠正学生的不当行为,让课堂变得有序。
4.发挥师生互动作用: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积极引导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能够更好的管理好课堂。
二、德育指南:如何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德育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以下是一些营造良好师生关系的指南:1.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分贵贱,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2.尊重学生:学生是有尊严的个体,师生间互相尽量尊重,使学生成为主体。
3.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校园中的状态,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温暖和关注。
4.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学生积极互动,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价值,获得自信,了解他们的想法,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认可。
5.着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最终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貌。
三、德育指南: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有利于他们未来的生活发展。
以下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一些指南: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自己的学习工作,从而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
2.给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跟踪一些成功人士,了解他们成功的原因和思维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实现自我管理。
3.教育学生刻苦学习:告诉学生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实现自我管理。
4.着重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让学生在学校尽可能地自己独立完成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事情,如此有助于他们适应社会的变化。
5.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和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自我觉察和自我调节能力,帮助他们成为一名更好的人。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六大育人途径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六大育人途径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指南.

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指南.一、总则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指南,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指南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国中小学实际情况,明确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和要求,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
德育工作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坚持德育为先。
把德育放在首位,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3. 坚持实践育人。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
4. 坚持协同育人。
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德育工作合力,共同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5. 坚持创新发展。
积极探索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推动德育工作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 坚持依法治教。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确保德育工作规范、有序、有效地开展。
遵循以上基本原则,中小学德育工作应着力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扎实科学文化素养、健康身心、审美情趣、劳动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德育内容、实施途径和要求,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三、德育目标1. 总体目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包括:(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包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团结协作、勤奋好学、热爱劳动、崇尚科学等。
(3)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身心,具备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学会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浅议小学中高年级德育教育方法

浅议小学中高年级德育教育方法
在小学中高年级,德育教育的方法应该更多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我成长。
以下是
几种方法:
1. 活动式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游戏、讨论、实践等,让学生参与进来,发挥主观能动性,
深化对德育教育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2. 循序渐进的课程设计
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应该逐渐提高德育课程的难度和深度,让他们学会权衡利弊,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出更好的人生态度。
3. 课外实践活动
学生应该通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校内文化、科技作品等,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德育精神的锻炼。
4. 推行个人化管理
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优缺点进行分析和评估,为每个学生推行
个人化管理,鼓励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克服不足,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5. 基于奖励和惩罚的管理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基
于奖励和惩罚的管理方式。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予以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同时对不
当行为进行适当的批评和惩戒。
总的来说,德育教育方法应该更多体现为引导与培育,让学生在德育教育中获得人生
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要倡导校园文化的建设,让我们的小学生在健康、和谐、阳光的校园氛围中健康成长。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六大实施途径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六大实施途径一、课程教学融入德育教育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课程教学是首要的实施途径。
学校应将德育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精神。
1. 制定德育教育目标: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明确德育教育目标,确保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实施。
2. 整合课程资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将德育内容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3. 创设情境教学: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道德行为,培养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二、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学生道德成长的氛围。
1. 弘扬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学校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尊重师长、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2. 开展主题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德育主题月、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优化校园环境: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自然地接受德育教育。
三、家庭教育协同家庭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与家庭建立紧密联系,共同推进德育工作。
1. 加强家校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长德育意识,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2. 指导家庭教育: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为家长提供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3. 家庭实践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德育实践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共同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四、社会实践锻炼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
1. 定期组织社会实践: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支教活动等。
2. 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行为,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
3. 社会实践评价:建立社会实践评价机制,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中小学的德育方法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一种教育方法。
德育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中小学德育方法:1. 榜样教育:榜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方式,通过展示优秀的榜样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模范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学习方法,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做好人。
2. 德育课程: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德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道德、法律、社会规范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讲授生活中的道德故事、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3. 校风建设:学校要注重校风的建设,创建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校园文化。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 学生自治:学校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我管理和自治的权力,鼓励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决策,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5. 课外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德育主题的课外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6. 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是培养学生德育的两个重要方面。
学校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制定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方案和方法。
家长要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支持和配合,时刻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日常生活习惯。
7. 社区参与:学校和社区可以合作进行德育活动。
例如成立学生志愿者团队,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和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8. 个别辅导: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个别辅导,了解学生的成长困惑和心理需求。
通过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9. 评价机制:学校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品德和行为进行评价和奖惩。
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努力向上、追求卓越。
10. 德育资源建设:学校可以购买一些德育相关的图书、教具和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德育资源。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德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还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为了帮助中小学教师有效开展德育工作,本指南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指导。
一、德育目标及意义1.德育目标: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修养、人文素质和健康发展,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品德和品质。
2.意义:德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德育可以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升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德育方针及策略1.德育方针:中小学德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积极合理的社会责任感,并通过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德育策略:a.注重示范引导: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榜样,他们应该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b.注重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情商。
c.注重课程设置: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课程,并通过生活化教学、经典教育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德育知识。
d.注重家校合作: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形成育人共同体,共同为孩子的德育工作负责。
三、德育活动及课程设置1.德育活动:a.班级活动:组织班级集体活动,如集体劳动、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b.社团活动:设立各类社团组织,如志愿者服务社团、文艺社团等,提供多样化的德育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c.主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主题讲座,如道德伦理、法律知识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视野。
2.课程设置:a.思想品德课程:通过思想品德课程,培养学生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和遵守意识,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b.法律与公民道德课程:通过法律与公民道德课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增强法律意识和公民素质。
c.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提升心理素质。
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中学德育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5.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长善救失原则8.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记忆诀窍:一连营(因)长,双导三结合1.方向性原则定义:德育要有理想性和方向性,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贯彻要求: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思想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新思想、新观念,同时在实践中逐步增强学生辨别是非和判断善恶的能力;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方向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中。
2.疏导原则定义: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定义:德育过程中,将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集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贯彻要求: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原则;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定义:是指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任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贯彻要求:教育者要尊重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和教育。
5.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简述贯彻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定义:是指德育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调节来自各方面的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使之协调一致地进行。
贯彻要求:充分发挥教师集体作用;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德育要有计划和系统。
6.因材施教原则定义:是指德育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及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从而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24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024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教育实际,特制定本指南。
二、德育目标1.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自我认知、人际沟通和情绪调节能力。
3.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文明、和谐、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德育原则1.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全面发展。
2. 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践体验,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强化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衔接,形成德育合力。
4.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德育内容、方法和途径。
四、德育内容1. 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情感,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2. 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仁爱互助、公平正义等道德品质。
3. 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
4. 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遵法守法的自觉性。
5.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等行为习惯。
6. 安全教育: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德育实施途径1. 课程教学: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2. 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班主任工作: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核心作用。
5. 家庭教育:加强家校合作,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共同做好学生德育工作。
6. 社会教育: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德育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格局。
六、保障措施1. 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中小学德育工作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
2023中小学德育实施方案(通用8篇)

2023中小学德育实施方案(通用8篇)中学校德育实施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以党的精神、_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遵循学校德育工作规律和青青年成长、成才规律,习惯社会进展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同学。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同学身心健康全面进展为目标,以学科渗透为主渠道,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活动,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差不多素养教育贯彻始终,更好地促进青青年同学身心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通过生动爽朗的校内外教育活动,对同学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XXX”为差不多内容的XXX公德、法律、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适应的养成教育,使同学树立差不多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知道得做人做事的差不多道理和社会生活差不多常识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适应。
三、工作措施1、加强校内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校内环境。
抓好校内净化、绿化和美化,建立和谐、健康的校内人际关系,学校领导、老师、同学之间互谅互让,互爱互帮,共同进步;弘扬校内文化传统,培育校内文化内涵,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内文化活动,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
2、提高师德修养,发挥示范作用。
教育老师树立正确的人一辈子观、世界观,爱岗教业、宠爱同学,勤奋工作,乐于助人,讲公德,守法纪;提高老师的礼仪修养。
老师要力求使自个儿做到语言文明、服饰得体、举止大方、礼貌待人、和气谦逊。
提高老师的业务力气,经常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和各类教研活动,定期开展优秀教案、优质课评比活动,培育老师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适应。
以人为本,建立公正的师生关系。
要以友爱互助和人文宽容,创建温馨班级、和谐班级,为同学供应奇妙的心灵家园。
老师公正对待每一位同学,关爱学困生、后进生、留守儿童等,建立互信的师生关系,学习生活上成为同学的良师益友。
3、建立健全治理机制,确保养成教育取得实效。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引言二、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培养他们的诚实、守信、友善、乐于助人等良好品质。
4.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礼仪规范。
三、德育策略1.建立和谐的教师和学生关系,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2.营造良好的班级和校园文化氛围,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集体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友爱和互助。
4.制定明确的德育计划和行为规范,明确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奖惩机制。
四、德育实施1.设置特色德育课程,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
在课程中,让学生了解并学习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先进的道德模范,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
2.开展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情绪态度和健康的自我认知。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问题和社会责任,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培养,通过生活制度和规范的要求,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纪律意识。
5.注重道德榜样的树立和宣传,通过表彰先进、宣传模范,激励学生向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努力。
五、德育评价1.建立科学公正的德育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学生的品德操行、行为习惯、道德情操等方面,不仅关注积极正面的表现,也要关注改进的方向。
2.开展常规的德育评价活动,如道德风采展示、品德测评等,为学生提供发现优点、改进不足的机会。
3.鼓励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在明确的标准和目标下,学生要主动思考自己的表现,评价自己的品德和行为。
六、德育资源1.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德育资源,包括图书馆、互联网、青少年活动中心等。
2.建立德育专干团队,培训教师和辅导员的德育工作能力,同时邀请社会专家和资源人到学校开展德育讲座和交流活动。
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内容

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内容
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德育教育内容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内容的规划和实施至关重要。
首先,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内容应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友爱互助、勤俭节约、勇于担当等道德品质,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师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
其次,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内容还应包括法律意识和公民道德的培养。
学校应该通过法律法规教育、安全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遵纪守法、守护环境、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遵纪守法、有担当、有爱心的好公民。
此外,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内容还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压力,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健康人格,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最后,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内容还应包括文明礼仪教育。
学校应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文明礼仪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内容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和公民道德、心理健康以及文明礼仪,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德育教育内容得到有效的传达和培养,为他们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四/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学生的品德是由思想、政治、法纪、道德方面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因素构成的;2)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意义和理解和认识,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的观念;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为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和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自然作出的反应。
3)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既是相对独立的,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
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4)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品德一般可以按照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为习惯的顺序进行。
●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多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1)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首先,人的思想品德如何不是先天遗传的,也是不人脑固有的,而后天环境、学校教育影响作用的结果。
其次,知、情、意、行作为思想品德的心理构成要素,它的形成与发展和人的其他一切心理现象一样,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
最后,受教育者作为社会的人,有活动和交往的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活动和交往的范围也必然随着扩大,教育的责任在于创设活动情境,正确指导交往,没有活动就没有交往。
2)德育过程中的活动与交往是教育者的目的、有计划地按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来组织和指导的,是一种教育性活动与交往活动.这种教育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德育过程的活动与交往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展开的,是服从并服务于德育目标的,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组织性,;第二、德育过程中的活动与交往的内容与形式主要是德育实践中的活动与交往,有其特定的范围。
第三,学校德育过程中的活动与交往是依据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起来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德育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一是德育过程必须适应社会实践的客观状况和客观要求;二是德育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实际地履行一定的社会道德义务;三是学生是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衡量和检验。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1)德育过程就是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不断地向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是教育者的教育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相互作用、矛盾统一的过程。
2)事实上,学生思想品德的达成过程是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内部矛盾主要是教育者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思想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受教育者思想品德上的矛盾有不同的类型。
其中,首要的、最主要的矛盾是个体品德发展需要与原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其次,还有知与不知的矛盾,最后是正确与错误的矛盾。
3)德育过程中,分清不同的矛盾对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德育工作中,要针对不同的矛盾,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到德育措施的有的放矢。
4)学生品德正是在为断产生与解决其主体品德内部矛盾与斗争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因此要推动学生思想矛盾运动向着德育目标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发挥道德成长主体——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性。
5)在德育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道德活动,培养自觉教育能力,培养他们的知、情、意、行,都有赖于培养和发挥学生个人的自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能力。
德育过程是长期有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1)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长期反复教育的结果。
2)学生任何一种优良品德的养成或不良品德的矫正者是期、反复、不断深化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结果。
3)德育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螺旋式逐步提高的过程。
因此德育过程必须反复抓,抓反复。
十五/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一、说理教育法说理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提高其思想道德认识。
它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以及讨论法等形式。
(一)讲授法讲授法是以教师的语言作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
讲授法的主要形式有三种,讲述、讲解和讲演。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第一,注意内容的组织。
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做到知识性、思想性与趣味性的统一,系统全面和重点突出的统一。
第二,注意学生的发动。
特别注意启发式教学原则的运用。
应当适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努力使教师的解释、分析和推论成为学生的接受、分析与推演的同步过程。
第三,注意语言艺术。
讲授既以语言为主要媒介,所以教师应特别注意语言美的创造,力求清晰、准确、简练、形象生动、条理清楚。
(二)谈话法谈话法是以师生交谈的方式进行知识教学和价值辅导的教育方法。
谈话法的基本类型有两种,一是提问,二是对话。
提问法的基本要求是:①所提问题应当指称明确、难易得当,有针对性和启发性;②所提的问题和针对的对象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因为提问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往往要求通过个别学生的提问达到教育全体的功效;③谈话要有—定的计划和步骤,同时要掌握好讨论进行的时间;④结束提问时应引导学生作出适当的总结。
对话法是直接来源于人文主义心理学、教育学思想的一种较为现代的教育方法。
道德教育过程中除了在课堂教学上使用谈话法之外,还在对学生的个别教育中广泛采用。
(三)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讨论与辩论等方式就某一道德问题各抒己见、澄清思想、寻求结论的教育方法。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第一,讨论的主题要切合学生道德发展和实际生活的实际,具有智力上的挑战性。
第二,除了指导学生作好思维和材料上的准备之外,需要启发和鼓励学生解放思想、畅所欲言。
教师应当做到循循善诱、“导而弗迁”。
第三,讨论法作为一种训练道德思维的方法,其目标主要在于通过论辩或思考的过程求得问题的澄清与解决,教师的注意力应当放在过程而不是结论上。
二、情感陶冶法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
情感陶冶法是自觉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陶的方法。
它包括教育者的情感陶冶、环境陶冶、文学艺术陶冶。
情感陶冶法广泛应用于德育过程之中。
陶冶法的长处是教育意向和教育内容寓于生动形象、趣味盎然的环境与活动之中,教育过程具有情感与认知高度统一的特点,易于发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想像和理解能力等等。
陶冶法的短处是它不能在短时间内传授明确和大量的知识信息,所以,陶冶法有时须与其他教育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功效。
三、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这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青少年学生爱好学习,善于模仿,崇拜英雄,追求上进。
可供青少年学习的榜样是很多的,一般选用来进行示范的榜样有以下几种。
1.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
这是教育学生最崇高最理想的榜样。
2.家长和教师。
这是学生最接近的榜样。
3.“三好”学生。
同学中的好人好事,特别是学生信服的“三好”学生、优秀典型,是教育学生最有感召力、说服力的榜样。
4.伟大历史人物和文艺典型形象。
历史上伟大人物的生平事迹,电影、电视、戏剧、文学作品中英雄模范人物的典型形象,都能给学生以深刻的激励和影响。
运用榜样示范方法的注意事项:1.要注意榜样的方向性.榜样是有方向的。
学生接触的人或事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2.要实事求是地宣传榜样宣传和树立榜样,要实事求是。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任何榜样都是社会集体中的成员,不可能尽善尽美。
3.要注意榜样的时代性、层次性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注意时代性,学生们是新时代的主人,为他们树立榜样要有时代感,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4.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因此在学生们的眼里,教师就是完美无的榜样,享有绝对的权威。
四、自我教育法自我教育法是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
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
自我约束。
自我锻炼。
运用自我教育方法的注意事项:1.要把自我教育的钥匙交给学生2.要把自我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3.要尽量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潜能4.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5.要把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五、品德评价法品德评价法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是对品德发展的强化手段。
品德评价要师生共同参与,包括教师评、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等。
奖励的基本要求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点:第一,奖励的指向不仅是成功的结果,而且是获得成就的过程,即过程中表现的动机、态度、学习方式、意志力等。
第二,奖励的频率和程度恰当。
第三,注意奖励的灵活运用。
第四,奖赏时要以精神奖励为主,把精神奖赏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
第五,表扬、奖励要注意时间。
表扬、奖励要及时,及时评价印象深刻,在大脑中建立的兴奋区比较牢固,起到的强化作用大。
第六,奖励应当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以形成集体道德论,获得学生群体的支持,也收到教育全体学生的功效。
六/惩罚作为一种消极的强化的方式正确运用惩罚手段应当注意的基本问题有:第一,要有明确的目的。
批评、惩罚学生时教师头脑一定要清醒。
要记住批评、惩罚不是目的,是手段。
第二,要注意态度。
第三,要公正合理、恰如其分。
批评、惩罚既要慎重,更要讲究方法。
第四,要抓好时机和场合。
适当的场合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意见。
第五,要注意批评的次数。
对学生的错误不要翻来覆去批评个没完,对一次错误批评一两回就可以了。
第六,要善于等待,允许学生有个认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