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中甾体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天然药物化学史话_甾体化合物_郭瑞霞

天然药物化学史话_甾体化合物_郭瑞霞

・专论・天然药物化学史话:甾体化合物郭瑞霞1, 2,李力更2*,王于方2,王磊2,张嫚丽2,詹文红2,史清文2*1. 石家庄学院化工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河北石家庄 0500352.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河北石家庄 050017摘要:甾体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在人类发展史上不仅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而且其立体结构的特殊性方面也在有机化学发展史,特别是有机化学理论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完善了立体化学理论。

通过对甾体化合物的发现、生物活性、重要化合物的立体结构以及有机立体化学理论的发展、合成研究等发展历史进行简要介绍,为相关科研人员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关键词:甾体化合物;甾体皂苷;甾体激素;立体结构;立体化学;合成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 - 2670(2016)08 - 1251 - 14DOI: 10.7501/j.issn.0253-2670.2016.08.001Historical story on 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SteroidsGUO Rui-xia1, 2, LI Li-geng2, W ANG Y u-fang2, W ANG Lei2, ZHANG Man-li2, ZHAN Wen-hong2, SHI Qing-wen21. Department of Medicinal Chemistry,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hijiazhuang College, Shijiazhuang 050035, China2. Department of 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 College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050017, ChinaAbstract: Steroid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lass of natural products.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not only steroidal compounds have made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for human health, but also its special stereochemical struc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c chemistry, especially organic chemistry theory, which could improve the stereochemical theory. In this paper, the discovery, biological activity, the stereochemical structure of important compounds, stereochemistry, and the synthesis of steroids are briefly introduced for the purpose to broaden their horizon and provide some ideas for young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Key words: steroids; steroidal saponins; steroid hormone; stereostructure; stereochemistry; synthesis甾体(steroids)是一类结构非常特殊的天然产物,其分子母体结构中都含有环戊烷骈多氢菲(cyclopentano-perhydrophenanthrene)碳骨架,此骨架又称甾核(steroid nucleus)。

天然药物化学甾体化合物

天然药物化学甾体化合物
双糖(洋地黄毒糖-D-葡萄糖)
第25页,共4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2)强烈酸水解 • 条件:
用3~5%的酸加热,有时需同时加压。
• 特点: a.适用于Ⅰ、Ⅱ、Ⅲ型强心苷,可使所有的苷键断裂;
b.但苷元结构易被破坏,如双键异构化、羟基脱水 等。
第26页,共4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3)氯化氢-丙酮法(适用于多数Ⅱ型强心苷水解 )
第30页,共4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五、强心苷的颜色反应
强心苷颜色反应是由苷元甾核、不饱和内酯
环、2-去氧糖三部分产生。
⑴作用于甾体母核的反应
与皂苷元反应类同,如L-B反应、三氯醋酸反 应(Rosen-Heimer反应)、三氯化锑(或五氯 化锑)反应等。
第31页,共4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响心肌电生理特性) 临床上主要用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及节律障碍等心脏疾患,是治疗心力衰竭不 可缺少的重要药物。如:西地兰、地高辛、 毛地黄毒苷等。
第8页,共4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分布情况
植物来源
夹竹桃科 康吡毒毛旋花子
强心苷类化合物
K-毒毛旋花子苷
夹竹桃科 黄花夹竹桃
黄夹苷(强心灵)
玄参科 毛花洋地黄
用于定 量分析。
④过碘酸-对硝基苯胺反应:(作为显色剂) 强心苷 + 试剂 → 黄色
第36页,共4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六、强心苷的提取和分离
• 植物中所含强心苷类成分复杂,同一药材常含几个乃至 几十个性质近似的强心苷,含量较低(1%以下),又常
与糖类、色素、皂苷、鞣质等共存,故提取、分离纯化较 为困难。另外强心苷易受酸、碱、酶的作用,发生水解、 脱水及异构化反应,因此需注意此类因素的影响。

天然药物化学12-甾体及其苷类

天然药物化学12-甾体及其苷类

拓展应用领域
探索甾体及其苷类在保健品、化妆品和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价值,推动其多元化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药物改造
对具有潜力的甾体及其苷 类进行结构改造,以提高 其生物活性和降低副作用。
药物组合
探索甾体及其苷类与其他 药物的联合应用,以提高 疗效和降低耐药性。
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甾体及其苷类的合成和生物合成途径
了解其来源和生产方法,为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持。
加强药理和毒理学研究
全面评估甾体及其苷类的药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来源,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抗肿瘤药物
02
部分12-甾体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可用于抗肿瘤药物的开发。
抗病毒药物
03
一些12-甾体化合物具有抗病毒活性,可用于抗病毒药物的开发。
中药和草药中的应用
中药成分
12-甾体化合物是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如知母、黄柏等。
草药活性成分
一些草本植物中含有的12-甾体化合物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可用于草药的开发。
海洋生物甾体
海洋生物中的甾体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结构和生物 活性,如海藻中的贝塔谷固醇等。
生物活性
01 02
动物甾体的生物活性
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细胞信号转导;胆汁酸具有促进 脂溶性物质吸收的作用;甾体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等对动物 的生长发育和代谢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植物甾体的生物活性
抗肿瘤作用
甾体及其苷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作用,能够抑 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转移。
这些化合物主要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 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等机制发挥抗肿瘤作 用。

天然药物化学探究进展

天然药物化学探究进展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摘要:结合当今世界医药研究的新方向,我们不难看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世界医药研究的新方向应该是生物制药。

这并不是空穴来风。

有专家认为本世纪药物化学的发展趋势为生物化学的发展,是因为:生命科学,如结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基因学和生物技术的超速进展,为发现新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对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层分离技术和各种光谱分析法,对天然药物成分复杂,含量少。

不容易分离的得到很大的解决。

则本文对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天然药物;研究;方法。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natural medicine chemistry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tudy of 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 has undergone a major yer s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various spectral analysis method, the natural medicine composition is complicated, less content.Not easy to separate greatly solve.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 this paper made a review.目录1.前言..................................................2.天然药物新作用的发现..................................3.天然药物配合物的物理化学研究..........................3.1.配合物的热力学研究..................................3.2.配合物的动力学研究..................................4.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发展..................................5.天然药物中的抗氧化成分的研究..........................5.1.黄酮类..............................................5.2.苯酚类..............................................5.3.皂苷类..............................................6.天然活性产物构效关系的研究............................7.天然药物化学取得的主要成就............................8.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发展的展望............................参考文..................................................1 前言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结构鉴定手段等方面的问题。

蟾酥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蟾酥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蟾酥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蟾酥,作为传统中药材,自古以来在中医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蟾酥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逐渐深入,揭示了其独特的医疗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综述蟾酥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甾体化合物、生物碱、多肽类以及其他活性成分,并重点介绍这些成分在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等方面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通过对蟾酥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全面梳理,以期为蟾酥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二、蟾酥的化学成分蟾酥,作为传统中药材,其独特的药理活性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丰富的化学成分。

经过多年的研究,科学家们已经从蟾酥中分离并鉴定出了多种化合物,主要包括蟾蜍毒素、蟾蜍皂苷、吲哚类生物碱等。

蟾蜍毒素是蟾酥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分之一,其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蟾蜍毒素还具有抗炎、抗病毒等作用,对于治疗一些炎症性疾病和病毒感染有一定的疗效。

蟾蜍皂苷是蟾酥中的另一类重要成分,具有显著的强心、利尿、抗炎等作用。

研究表明,蟾蜍皂苷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对于治疗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蟾酥中还含有多种吲哚类生物碱,如华蟾素等。

这些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炎等作用,对于治疗肿瘤、炎症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除了上述成分外,蟾酥中还含有多种其他化合物,如氨基酸、多肽、糖类等。

这些成分虽然含量较低,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蟾酥的药理作用。

蟾酥的化学成分十分丰富,具有多样的药理活性。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索这些成分的相互作用和药理机制,为蟾酥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三、蟾酥的药理活性蟾酥,作为传统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深入的药理活性研究。

其独特的化学成分赋予了其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抗炎、抗氧化、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

蟾酥在抗肿瘤方面的药理活性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蟾酥中的某些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对多种肿瘤如肝癌、肺癌、乳腺癌等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天然产物化学全套 - 甾体化合物

天然产物化学全套 - 甾体化合物

第二节 甾体化合物
一、C21甾类化合物
萝藦科、玄参科、夹竹桃科、毛茛科
O O O OH
HO
OH OH
CH3 OO CH3 O O OCH3 CH3 O O OCH3 OH OCH3
青阳参苷元
青阳参 (Cynanchum otophyllum)
青阳参苷I,青阳参治疗癫痫的有效成分
第二节 甾体化合物
第八章 甾体及其苷类
Steroids
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
主讲教师:华会明
第八章 甾体及其苷类
1 3 2 3 4 3
概述 甾体化合物
强心苷类
甾体皂苷
第二节 甾体化合物
一、C21甾类化合物 含21个碳原子的甾体衍生物,具有抗炎、抗肿瘤、抗 生育等多种生物活性,均以孕甾烷(pregnane)或其异构 体为骨架。
O OH OH HO OH
OH OH OH
OH
H HO
OH
H HO H
OH
(1)17位侧链多为-构型,但也有 -构型; (2)C-3, 8, 12, 14, 17, 20位可能连接 -羟基,C-11位可能有-羟基; (3) C-11, 12位羟基可能连接乙酰基、苯甲酰基等;
C-8, 14位羟基可能成环氧醚键; (4)C-3位或C-20位羟基可能连接糖基,其中包括2-去氧糖。
一、C21甾类化合物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RO
H
RO
H
通光藤苷G
Me HO O OH O MeO Me
17-通光藤苷G
O
通光散 (Marsdenia tenacissima)
R=Biblioteka OMe3-O-6-deoxy-3-O-methyl-β-D-allopyranosyl(1→4)-β-D-oleandropyranosyl

第八章甾体及其苷类

第八章甾体及其苷类
27
易转化
O
26
20
22
F
E 17
O
13
25
O 26
20
22
F
E 17
O
13
C25 R
25
27
10
10
HO
HO
螺甾烷醇
异螺甾烷醇
差向异构体
二、甾体皂苷 ㈡分类
C25位甲基二种差向异构体:
O
25
F E
O
C25位上甲基位于F环平面上旳竖键时
——为β定向,绝对构型为S型——螺甾烷醇
又称L型或neo型(25S、25L、25βF、neo)
二、甾体皂苷 ㈡分类 3.呋甾烷醇类(furostanols)
由F环裂环而衍生旳皂苷——称为呋甾烷醇皂苷 (furostanol saponins)。
glc OH
O
glc 46 Rha glc O
2 glc
O
β-葡萄糖苷酶 菝葜皂苷
失C26位葡萄糖
H
原菝葜皂苷
二、甾体皂苷 ㈡分类
3.呋甾烷醇类(furostanols)
950
900
850
(25R)
800 cm-1
二、甾体皂苷 ㈣甾体皂苷元旳波谱特征
O
O
CH2OH
HO
纽替皂苷元
变形螺甾烷醇类皂苷
纽替皂苷元衍生物
O 25
22 F
C26H2 O glc
O
(β-D-葡萄糖)
RO
(马铃薯三糖或茄三糖)
※ 纽替皂苷元衍生物水解可得到两种苷元
O
CH2OH
O
OH
纽替皂苷元
OH O 26 25

C21甾体皂苷研究

C21甾体皂苷研究
白首乌影响 黑素合成功效组分 的 筛选[D].江南
3.2红外光谱技术 :红外光谱分析可研究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鉴 大学 ,2008.
表 1定量模 型统计表
盐 酸环 丙 沙 星 片 ,组 分 名 称 :环丙 沙 星
留溶 剂 、厚度 、光学 性质都 可以对近红外 光谱产生 影响 ,不 同 厂家 的样 品 ,其 生产工艺 、辅料 、包 装材料 以及 样 品均匀 程度 等方 面均存 在一定差异 ,即便是 相同厂家相同批次的产 品 ,其 近红外光谱也会 有所差异 。模型测定 的结果与药典 方法 比较
北方药学 2014年第 11卷第 1期

C2,甾体 皂苷研究
陶瑛妮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卅1 310000)
摘要 :甾体化合物是 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 ,其 中 c 甾体 皂苷生物 活性较 显著 ,本 文对 C 甾体皂苷分布状 态、提取分
离 、结 构 鉴 定 和 药 理 活性 研 究进 行 总结 。 关键词 :C: 甾体皂苷 结构特 点 药理作 用
界点萃取自首乌 C。 甾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原料粒度 40目,压 参考文献
力 35MPa,时间 90min,温度 35℃,夹带剂 95%乙醇添量 150ml。 [1】赵 益斌 ,沈 月毛 ,何 红平 ,等.青 阳参的一 个新 C 甾体 苷lJ1.
2.3硅胶 柱层 、HPLC制备分析法 :层析法 的分离原理是根据物质 云南植 物研 究 ,2005,27(4):443-446.
在硅胶 E的吸附力不 同,发生一系列吸附一解吸—再吸附一再 【2]张安元.通 关藤化 学成分研 究[D].南京 中医药大学,2009.
解吸过程。硅胶柱层析法是 c:。甾体类化合物 常用的分离方法。 【3】张如松 ,叶益 萍,李 晓誉 ,等.黑鳗藤 中 C 甾体苷 的分 离和

鹅不食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的最新进展

鹅不食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的最新进展

21
赵荣芳
[7] [11] [12] [8] [9] [8] [9] [8] [9] [8] [9] [8] [8] [9] [8] [9] [8] [9] [8] [9]
药物资讯
赵荣芳 Continued
12
minimolide E
13
minimolide B
14
minimolide D
15
minimolide G
16
6-O-甲基丙烯醛二氢堆心菊灵 (6-O-methylacrylylplenolin)
17
6-O-异丁酰二氢堆心菊灵(6-O-isobutyroylplenolin)
18
8-羟基百里酚-3-O-β-D 吡喃葡萄糖苷(minimaoside A)
19
minimaoside B
20
6-O-β-D 吡喃葡萄糖苷(6-O-β-D-glucopyranoside)
目前分离得到的黄酮类成分主要是槲皮素衍生物,如槲皮素-3, 7, 3'-三甲酯、槲皮素-3, 7, 3', 4'-四甲 酯等[17]。吴继斌等[14]从鹅不食草中分离得到 3 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是芹菜素、槲皮素-3-甲醚、槲皮 素-3, 3'-二甲醚;蒲首丞[2]等用乙醇回流提取后用有机溶剂萃取分离得到 7 个黄酮类成分,即 3-甲氧基槲 皮素、麦黄酮、槲皮素、小麦黄素、木犀草素、芦丁和山奈酚-3-O-ɑ-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 萄糖苷。毕志明等[21]从鹅不食草中分离鉴定出两个黄酮类成分:紫花牡荆素(casticin,5-羟基-2-(3-羟基 -4-甲氧基苯基)-3, 6, 7-三甲氧基苯并吡喃-4-酮)和艾香素(artemisetin, 5-羟基-3, 6, 7, 3', 4'-五甲氧基黄酮)。 表 2 是鹅不食草部分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式。

天然药物化学论文

天然药物化学论文

天然药物化学论文引言自古以来,人们就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中提取的药物治疗各种疾病。

天然药物作为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化学特性和药理活性。

本文旨在探讨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以及其在药物研究和开发中的应用。

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包括生物碱、酚类、多糖、甾体类等。

其中,生物碱是天然药物中最常见的成分之一。

例如,阿托品是含有生物碱的植物中提取的一种药物,具有抗胆碱能和镇静作用。

另外,酚类化合物也是一类常见的天然药物成分,比如儿茶酚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天然药物的药理作用天然药物的药理作用是由其化学成分决定的。

不同的化学成分具有不同的活性和作用机制。

例如,一些天然药物可以通过调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来发挥药理作用。

另外,一些天然药物也可以通过与特定蛋白质结合来调节酶活性。

此外,天然药物还可以通过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复制来发挥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天然药物在药物研究和开发中的应用天然药物在药物研究和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天然药物可以作为潜在的药物来源,提供新的药物骨架和化学结构。

通过对天然药物的研究,可以发现新的化合物并进行结构优化,以改善其药理活性和药物性质。

其次,天然药物也可以作为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估的工具。

通过研究天然药物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效果,可以筛选出潜在的药物候选物,并评估其药效和毒性。

此外,天然药物还可以作为药物配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将多种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组合使用,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和毒性。

结论天然药物是一类重要的药物资源,具有丰富多样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通过对天然药物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并开发出更多有效的药物。

天然药物在治疗疾病、促进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加大对天然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以提高药物疗效,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Raskin I, Ribnicky DM, Komarnytsky S, Ilic N, Poulev A, Borisjuk N, Brinker A, Moreno DA, Ripoll C, Yakoby N, O’Neal JM, Cornwell T, Pastor I,Fridlender B. Plants and human health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2002 Oct 1;20(10):522-31. 2. Newman DJ, Cragg GM. Natural products as sources of new drugs over the 30 years from 1981 to 2010.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2012 Mar 30;75(3):311-35.。

柳珊瑚中的甾醇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柳珊瑚中的甾醇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综述・柳珊瑚中的甾醇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邱蕴绮,漆淑华,张 偲3(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301)摘 要:柳珊瑚是海洋中最常见的生物之一,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甾醇在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柳珊瑚是海洋甾醇的主要来源之一。

综述从柳珊瑚中分离得到的甾醇类化合物及其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对柳珊瑚中甾醇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柳珊瑚;甾醇;生物活性中图分类号:R2821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2670(2009)0620985207Advances in studies on steroids from gorgonian and their bioactivitiesQ IU Yun 2qi ,Q I Shu 2hua ,ZHAN G Si(Guangdong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Meteria Medica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301,China )K ey w ords :gorgonian ;steroids ;bioactivites 珊瑚属于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有9000余种,是海洋中最常见的生物之一,约占海洋生物种类的22.4%,是可以大量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

柳珊瑚(gorgonian )俗称海扇、海鞭、海柳,是珊瑚动物中的一大分支。

根据Bayer(1981)的分类系统,柳珊瑚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八放珊瑚亚纲柳珊瑚目。

柳珊瑚形态多样,色泽美丽,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亚热带的各海域中。

在我国生活的柳珊瑚有6科40余种,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沿海[1,2]。

在对珊瑚化学成分的研究中,自美国的Weinheiner 等[3]于1969年从柳珊瑚中发现丰富的具有独特结构和强烈生理活性的前列腺素前体以来,吸引了众多天然产物化学家把研究对象从陆地生物转向海洋生物,大量被发现的海洋天然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且许多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耳叶牛皮消中C21甾体类成分研究进展

耳叶牛皮消中C21甾体类成分研究进展

耳叶牛皮消中C21甾体类成分研究进展王新婕;李振麟;钱士辉;濮社班【摘要】Cynanchum auriculatum (Baishuwu) in Binhai county of Jiangsu province is a famous traditional tonic medicine with various pharmacological values of anticancer, hepatoprotection and antidepressant activity, and C21 steroidal glycosides were considered as its major active components. The C21 steroidal glycosides from Cynanchum, auriculatum and their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were analyzed,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ynanchum auriculatum in the future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review.%江苏滨海的耳叶牛皮消(白首乌)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抗肿瘤、保护肝脏、抗抑郁等多种药理活性,其主要活性成分为C21甾体类化合物.本文分析了耳叶牛皮消中C21甾体类成分及其药理活性,为今后耳叶牛皮消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了方向.【期刊名称】《中国野生植物资源》【年(卷),期】2018(037)003【总页数】6页(P51-55,63)【关键词】耳叶牛皮消;C21甾体类成分;药理作用;抗肿瘤【作者】王新婕;李振麟;钱士辉;濮社班【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功效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药学研究室, 江苏南京 211198;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质量与代谢组研究室, 江苏南京210028;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 江苏南京 210014;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质量与代谢组研究室, 江苏南京 210028;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 江苏南京 210014;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质量与代谢组研究室, 江苏南京210028;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 江苏南京 210014;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功效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药学研究室, 江苏南京 2111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白首乌系萝藦科(Asclepiadaceae)鹅绒藤属植物耳叶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 Royle ex Wight)、隔山牛皮消[C. wilfordii(Maxim.)Hemsl]及泰山白首乌(戟叶牛皮消)(C. bungei Decne)等植物的块根,其味甘、苦,性微温,有养血益肝、固肾益精、强筋健骨、乌黑须发及延年益寿等功效,常用作补益性中药。

天然药物化学之甾体或类固醇

天然药物化学之甾体或类固醇

O
OH
C
CH
HC
CH
K NH3
HO
HO
Estrone
17-ethynylestradiol
5.1.5 非甾体类雌性激素
人工合成的非甾体雌激素物质,能产生与天然雌二醇 相同的所有药理与治疗作用。主要用于雌激素低下症 及激素平衡失调引起的功能性出血、闭经,还可用于 死胎引产前,以提高子宫肌层对催产素的敏感性。最 具有代表性的是已烯雌酚
O
OH
HO
Estrone
OH OH
HO
Estradiol
HO
Estriol
5.1.1 分离 雌性激素通常来源于怀孕的雌性动物的尿。 盐酸水解后萃 取,其中雌酮可用吉拉德试剂将其与雌二醇与雌三醇分离。
O + _
_ + NNHCOCH2N(CH3)3Cl
(CH3)3NCH2CONHNH2Cl, H+
Progesterone
Adrenocortical
2.4.2 麦角固醇的化学性质
双烯反应
O
+
O
HO O
O
HO O
Diel- Alder
双烯部分还原
Na-EtOH
HO HO
侧链的氧化降解
H
22 20
CHO OAc
O
2.5 C-29 固醇-豆固醇 (stigmasterol )
C2H5
HO
Stigmasterol
主要包括胆酸、脱氧胆酸与鹅脱氧胆酸.乳化脂肪利于脂肪酶降解脂

COR OH
COOH
HO
H
OH
R=OH, cholic acid R=NHCH2COOH, glycocholic acid R=NHCH2CH2SO3H, taurocholic acid

天然药物化学甾体和其苷类

天然药物化学甾体和其苷类

2024/4/29
天然药物化学甾体和其苷类
12
第12页
2.Salkowski反应 样品溶于氯仿,沿管壁滴 加浓硫酸,氯仿层显血红色或青色,硫酸层显 绿色荧光。
3.三氯化锑或五氯化锑反应 将样品醇溶液点 于 滤纸上,喷以20%三氯化锑(或五氯化锑) 氯仿溶液(不应含乙醇和水)干燥后,6070℃加热,显黄色、灰蓝色、灰紫色斑点。
2024/4/29
天然药物化学甾体和其苷类
10
第10页
2.取代基构型:
天然甾类成份C10、C13、C17侧链大多为β-构 型,以实线表示。因为C3上有羟基,故取代基 构型实质上是指C3羟基空间排列,有两种类型 异构体: C3 -OH, C10-CH3 顺式:β型(实线表示) C3…OH, C10-CH3 反式:α型或epi(表)型(虚线 表示)
天然药物化学甾体和其苷类
3
第3页
三、基本结构和分类
在甾体母核上,大都存在C3羟基,可和糖结合 成苷。而C17侧链有显著差异,依据C17侧链结 构不一样,可将天然甾类分为不一样类型。
2024/4/29
天然药物化学甾体和其苷类
17
C 13 D
9
3 A 10 B 8 14
5
4
第4页
分类
C17 侧链 A/B
2024/4/29
天然药物化学甾体和其苷类
17
C 13 D
9
A 10 B 8 14
5
2
第2页
二、研究进展
➢1903--1932年,甾醇及胆酸研究说明了甾体 碳架结构。 ➢1928--1960年,动物激素发觉和工业生产。 ➢1960--80年代末,避孕药品合成及其应用与昆 虫激素发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药物中甾体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班级:541 姓名:吴松 012301454131 分数:摘要:甾体化合物具有一个四环的(A、B、C、D)母核,这个母核像“田”字,并且在 C10 和 C13 处各有一个角甲基,在 C17 处有一侧链,这样在母核上的三个侧链像“巛”字, “甾” 字十分形象的表示了这类化合物的基本碳架。

甾体化合化学结构中都具有甾体母核, 即它的 基本碳架具有一个“环戊烷并多氢菲”的母核和三个侧链。

这类成分的甾体母核上,都在 C3 有羟基,并可和糖结合成苷,而 C17 侧链上育显著差别,根据 C17 链不同可以分为胆酸 类、强心苷、甾醇和昆虫变态激素、C21 甾体类、甾体皂苷和甾体生物碱等。

甾体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许多具有各种生物活性,它们的应用非常广泛,有 些被采用治疗疾病或发展生产,如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氢化可的松、避孕药黄体酮、利尿剂安 体舒通、合成甾体激素的薯蓣皂甙元、强心作用的狄戈辛、蟾毒甙等都是甾体化合物。

关键词:甾体化合物 分类 结构和命名 研究实例甾体化合物在医学上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甾体激素类药物,包括肾上腺皮质 激素和性激素等是临床医学中重要的一类药物。

一些甾体药物具有很强的抗艾滋 病毒和抗癌细胞活性等药理作用。

近年来,甾体药物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 扩大,被广泛用于控制生育领域及治疗风湿病、心血管、人体器官移植、皮肤病、 秃头症、痤疮、内分泌失调和老年性疾病等。

另外,一些甾体激素也被应用于促 进家畜繁殖生长及植物生长等。

现在,甾体药物已成为全球产量仅次于抗生素的 第二大类药物[1]。

一、甾体化合物的分类 甾体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天然化学成分,包括植物甾醇、胆 汁酸、C21 甾类、昆虫变态激素、强心苷、甾体皂苷、甾体生物碱、蟾毒配基等。

尽管种类繁多,但它们的结构中都具有环戊烷骈多氢菲的甾体母核[2]。

胆固醇是最早发现的甾体, 胆结石几乎完全是由胆固醇构成,胆固醇由此而 得名。

胆固醇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血液、脂肪、脑髓及神经组织中。

许多动物激素 都属于固醇类,例如性激素中的孕甾酮,睾丸甾酮,雌二醇及肾上腺激素中的皮 质甾酮等。

二、甾体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3] 甾体化合物是存在于植物和动物中的一大类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种类繁多, 很多都是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化合物,诸如:维生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等等。

它们在结构上有一共同点,即具有环戊烷多氢菲的基本骨架结构,此外在环戊烷多氢菲母核上通常带有两个角甲基(C-10、C-13)和一个含有不同的碳原 子数的侧链或含氧基团如羟基、羰基等(C-17)。

“甾”字形象地表示了这类化合 物的基本骨架。

甾体的四个环用 A、B、C、D 编号,碳原子也按固定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 号。

由于甾类化合物的结构比较复杂,故命名常用与其来源或生理作用有关的俗 名表示。

甾族化合物命名是以其烃类的基本结构作为母体名称并加上前、后缀表 明取代基的位次名称来构成。

三、甾体化合物的研究实例 1.新型甾体缀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 利用甾体分子的亲脂性、 细胞膜的亲和能力和对某些甾体受体的亲和性等特 性,化学家合成了大量甾体-合成药物的缀合物。

从而使得药物能够有效地引向 作用靶点,从而显著提高药物的效用。

1.1 甾体-肽缀合物 Kim 研究小组[4]利用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合成了胆甾酸-B-氨基酸酯缀合 物 1a)发现它们可以激发不同的激酶和转录因子 ,从而有效地诱导细胞凋亡,对乳 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等多种癌症细胞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

通过 Ugi 四分量反应(Ugi-4CR)[5],合成了一系列肽-甾体的缀合物,该反应以 含氧化合物、羧酸、异腈、伯胺为原料,通过一锅法直接得到 N 取代的肽骨架。

这类化合物,尤其是 N 取代的寡聚肽缀合物,显示出对蛋白质退化的抑制及其它多 种生物活性。

Rivera 等以薯蓣皂甙元为原料,采用不同的方式将甾体转化得到各 类母核后与其他生物分子相缀合,高产率地合成了 2、3 等 5 种肽-甾体的缀合物。

1.2 甾体-生物碱缀合物[6] 甾族生物碱是生物碱中的一大类,如贝母碱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能,番茄碱有抑制多种霉菌和细菌生长的功能等。

甾体生物碱( solacongestidine)、番 茄碱定 (tomatidine ) 、苏解定 ( solasodine ) 、假椒碱素 (solanocapsine) 和藜芦嗪 (verazine)等在体外实验中显示抗真菌作用,其结构特点是在甾体骨架 17 位上联接 1 个带碱性基团的侧链,但尚未发展成治疗药物。

从易得原料设计合成的甾体生物 碱类似物发展新型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发现,合成的这些化合物的抗白念珠 菌及新形隐球菌(Cryptococcusneoformans)的作用与氟康唑等同或更强 ,特别是抗 烟曲霉(Aspergill usfumigatus)作用比氟康唑强得多,尤其是烟肼化合物 6 表现出更 好活性。

2.真菌甾体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在真菌代表性的甾体化合物胆甾醇(C27 骨架)、麦角甾醇(C28 骨架)、豆甾 醇(C29 骨架)和羊毛甾醇(C30 骨架)中,羊毛甾醇是较原始的结构类型,在许多真菌 中它是胆甾醇、麦角甾醇、豆甾醇,以及其他甾体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前体。

真菌 中以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较为清楚[7]。

由于胆甾醇和豆甾醇广泛分布于 高等植物中,因此它们在高等植物中的合成途径比较清楚。

真菌中甾体化合物的 前期合成步骤基本相同,首先通过乙酰辅酶 A(acetyl-CoA)经过十分保守的形式生 成异戊二烯焦磷酸酯 ( isopentenyldiphos-phate);然后通过几次缩合反应形成鲨烯 ( squa-lene);在有氧条件下,经鲨烯环氧化酶催化形成 2,3-环氧鲨烯;最后通过 2, 3环氧鲨烯-羊毛甾醇环化酶催化形成甾醇合成途径的第一个甾醇结构羊毛甾醇[8]。

关于胆甾醇的生物合成,在真菌中羊毛甾醇首先形成 24, 25-二氢羊毛甾醇,然后通 过去甲基化形成胆甾醇。

3.紫菀中三萜及甾体化合物的研究 紫菀为菊科植物紫菀(AstertataricusL.f)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润肺下气、消痰止 咳之功效,主治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等症,是许多常用的止咳平喘复方 中药制剂中的重要药物之一。

文献报道紫菀中主要含三萜及其苷类,环肽、寡肽、 酚类、植物甾醇[9]等成分。

从具有活性的石油醚和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 11 个化合物,经理化与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紫菀酮、木栓酮、表木栓醇、蒲公英萜 醇、A-菠甾醇、二十二碳酸、豆甾醇、B-谷甾醇、A-菠甾醇-B-D-葡萄糖苷、豆 甾醇-B-D-葡萄糖苷、胡萝卜苷。

其中二十二碳酸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A-菠 甾醇、A-菠甾醇-B-D-葡萄糖苷、豆甾醇-B-D-葡萄糖苷为首次在紫菀中发现。

紫菀酮及表木栓醇在动物实验中可显著抑制氨水所致小鼠咳嗽,其它化合物的活性 试验正在进行中。

参考文献: [1] Cheng Y, Suenaga T, Still W C. J. Am. Chem. Soc., 1996,118: 1813)1814 [2] Ding B W, Taotofa U, Orsak T, Chadwell M, Savage P B. Org.Lett., 2004, 20: 3433)3436 [3]陈亦晖(Chen YH),周启霆(Zhou Q T),白东鲁(Bai D L).药学学报(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1998, 33: 436)441 [4]马兆扬(Ma Z Y),韩广甸(HanG D),韩卫亚(HanWY).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1999, 38(Sup.): 425)425 [5]Chinese Pharmacopoeia( 中 国 药 典 ).VolÑ.Beijing:PeoplecsMedical PublishingHouse,2005.273. [6]Akihisa T,Kimura Y,Koike K,et al.Astertarione A:a triter-penoid ketone isolated from roots ofAster tataricusL.ChemPharm Bull,1998,46:1824-1826. [7] 勾瑞波, 李军, 孙福强. 中药产业化流弊之我见 [ J] .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 2005, 11(3): 97-99. [8] 屈援, 陈利国. 中药产业面临的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 J] . 上海中药杂志, 2003, 37(10): 6-8. [9] 吉寿如. 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产业[ J] . 中国卫生, 2002, 8(9): 17-19. [10] 许炫玉. 关于 SOP 编制的几点建议[ J] . 中药研究与信息,2002, 4(2): 5-9. [11] 朱蓓. 贵州医药产业发展综述[ J] . 世界科学技术: 中药现代化, 2005, 7(2): 81-83. [12] Nagao T,Okabe H,Yamauchi T.Studies on the constituents of Aster tataricusL.f.Ó.structures of Aster saponins E and F. Chem Pharm Bull,1990,38:1153-1157. [13] 马晓彤, 刘燕池. 中药产业化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J] . 软科学, 2003, 17(5): 28-30. [14] 王北婴, 刘保延. 中药产业“十五”期间发展规划的构想[ J] .中国新药杂志, 2000 [15]Muchembled J, Sahraoui ALH, Grandmougin-Ferjani A,etal.Changes in sterol composition with ontogeny of Blumeria graminisconidia.Can JBot, 2000, 78: 1288-1293. [16]StarrAM, LichtwardtRW,McChesney JD,etal.Sterols syn-thesized by culturedTrichomycetes.Arch Microbiol, 1979,120: 185-1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