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 PPT

合集下载

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模块总结课件(共18张PPT)

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模块总结课件(共18张PPT)

拓展深化
一、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变革

变革
原因
内容
结果
把农民从封建土地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 度的束缚中解放出 土地 后,新解放区的封建
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来,解放了农村生产 改革 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力,为中国逐步实现 产力发展
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 把土地等生产资料转
农业
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
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 变为公有制,实行集
合作化
产力

体经营
变革
原因
内容
结果
人民 公社

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 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 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 进生产力发展
提高公有化程度 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
和扩大公有化规 性,阻碍了生产力发


家庭 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 联产 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 承包 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 责任制 改革的决策
在坚持公有制前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 提下,实行分户 生产积极性,推动了 经营,自负盈亏 农业生产发展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的转变
时期 具体表现
原因
核心内容
结果
从以社会主义公
实行和强化 对于进行工业化
有制为主体、多
新中国
照搬苏联模
种经济成分并
成立到
式;缺乏经
存,向高度集中
1956年
济建设经验
的计划经济体制
3.思想文化上: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 诞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技、文化、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生活时 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12课1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重要微知识点第12课1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材料2:不但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而且经济活 动的若干环节也公有;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 分配;大办公共堂。
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走进历史】:假设你是某人民公社某大队的农民,根
据以下材料谈谈你们大队的情况。
集体劳动
轰轰烈烈下地
松松垮垮劳动
平均主义
1959年中国农村中的 孩子们
影响: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 严重的经济困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全文结束!谢谢 仅供参考学习之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必要性:人民公社化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1966年到1978年,总计一百五十六个月里,安徽 凤阳小岗村有八十七个月靠救济度过。总计吃去救 济粮十一万四千公斤,比他们自己生产的粮食多出 三分之一;花去救济钱一万五千元,比他们自己挣 的钱多出十分之一。
-凌志军《1978—历史不再徘徊》
农业合作化
必要性:土地改革运动后,我国农 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 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 作用:农业合作化最终确立了土地公有制,从而推动了社会主义 建设发展,也为新中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工业化 建设提供了大量原材料 。
含义
家庭 联产 承包
责任
以家庭为单位 联系产量计酬
承包集体土地 保证国家的,留够集体 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作用: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 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93.3%,农业总产值 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三倍。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土地改革 必要性: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 中国社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仍有3亿多农 民无地或少地。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课件.doc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课件.doc

律。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3)目的:建立人民公社是试图更快地向全民所有制、向共产主义过渡。

[ 知识链接](4)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和规模,扩大合作社的规模,产品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

1、土地改革。

(5)历程:1958 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

一个多月时间里,全国农村基本(1)时间:1950 年冬——1952 年底。

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2)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新解放区三亿多人口强烈要求进行(6)评价:这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土地改革。

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困难,也左也倾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

(3)依据: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核心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皆为私(1)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

有)(2)原因:“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奠定了政治前提;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5)历程:从1950 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安徽、四川两省改革试点取得成功,的农民耕种。

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食其力。

到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数党中央决定在全国进行推广。

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发源地:安徽凤阳小岗村。

(6)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4)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地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土地和经营方式和产品的分配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务,农业生产获得迅方式。

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5)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2、农业合作化运动。

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新中国农业政策的调整

新中国农业政策的调整

中考演练
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 图”,从图上看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 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 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中考演练
材料一 :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 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 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 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 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 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
第三次调整—— 人民公社化运动
时间: 1958年以后 目的: 企图更快地向全民所有制、向_________ 共产主义 过渡。 形式: 人民公社是在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的 政社合一 的社会基层组织。公社的一切财产 _________ 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员的自留地、 公社 家畜、树木等都为_________ 所有。 结果: 破坏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了严重的 经济困难 严重失误 评价: 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一次_________
第二次调整——
农业合作化运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时间: 1953年——1956年
原因: 分散经营,不适应社会化要求,影响农业发展, 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形式: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 参加农业合作社 , 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_____________ 集体化 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走_______
中考演练
观看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漫画可能 出现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哪一运动中? A.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D.“文化大革命”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历史变革(课件)[1]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历史变革(课件)[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辟了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
问题:根据材料说明,该公社改革前后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并由此总结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的影响。
二、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下滩村:改革大潮中被遗忘的村落 海生不拉村:多种经营走上致富路
现状:黄河堤坝上泥泞的通村路、 现状:走进以前同属中滩公社的

积极(性三)。人农民业公生社产化运遭动到极大破坏,
之 一
★影响:农副产社推会品动主产了义量集农体急业所剧的有下制发降展。,基本完 成了一(五集计体经划营农)业生产的任务,
一定程度上支援了工业化建设。
一 历史记忆中的
昨天
((( 一二三 )))
土农人 地业民 改合公 革作社 运化化 动运运
动动
1.实现“耕者有其田”, 解放农民,到实现农 民联合,建立社会主 义集体所有制。
◆适度规模经营
施 规 模 经 营
提倡适度规模经营,提倡建立农民专
业合作社,甚至象以上名村实际上是 靠发展集体经济强大起来的。这是不 是一种历史的翻版或倒退?说明理由。
◆结论:生产关系必须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1.我国农村目前千家万户缺乏组织的“小 生产”,很难做到要素投入的集约化、 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生产手段的科技化 和产业经营的一体化,使现行的农村经 济基本上还处于自发的、无序的、盲目 的经营状态,离现代农业的要求相差甚 远,很难参与千变万化国内国际“大市 场”的竞争。
满眼的破旧房屋,虽是收获季节却难 双河镇海生不拉村,一排整齐敞亮的
见青壮年……走进双河镇下滩村,人 新砖瓦房、修建一新的小广场、种类
们很难把眼前这一落败农村的景象, 齐全的健身器材、设施齐全的农村科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

1.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1.1950-1952年,进行土地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即土地私有制2.1953-1956年,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变土地私有为公有3.1958年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4.新时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基础上,农民拥有使用权。

2.近代时期中国政府名称变化晚清政府(1840—1912),中华民国政府(1912—1949),这期间由于政治中心和掌握实际权力的政治派别不同,又分为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1月1日,结束於1912年3月12日),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7),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3.中国近现代史分期近代(1840--194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5.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1919年5月——1921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1923年:第一次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1924年——1927年:国民大革命1927年7月——1937年7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抗日战争时期1946年6月——1949年9月:解放战争时期现代(1949-至今)1.1949-1956,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53开始三大改造)2.1956-1965,十年建设时期(1956,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4.1978-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4.中共领导军队名称变化1924-1927, 国民革命军1927~1937,中国工农红军1937~1945,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为第十八集团军,但仍习惯叫八路)新编第四军1945至今,中国人民解放军5.中国近代国旗变化(大清龙旗) (五色旗) (青天白日旗)6.国共重要会议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2.中共一大:(1921.7.23;上海→嘉兴南湖):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3.中共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建国后四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PPT

建国后四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PPT
•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人民公社被乡人民政府取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底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中对内农村改革的内容。在土地公有制的 基础上,实行“包产到户”,农民获得了土地使用权。提高了农民生产的 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 是自己的。”
主义初级阶段; • 3、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 4、了解改革开放中农村改革的部分。
建国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给我们的启示:
•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符合客观经济规 律。
• 2、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 3、农业政策的制定要保证农民的基本利益,实行惠农政
建国后四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建国后四次农村 生产关系的调整
1 土地改革(1950——1952
年底)
2 农业合作化运动(1953——
1956年底)
3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70年代末80年代初)
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70年
代末80年代初——至今)
课标要求
• 1、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 2、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
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
• 虽然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确立了国家主要 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但是,1958 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 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运动广泛开展起来。
• 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一大是规模大;二公是公 有化程度高。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 生产的发展。

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

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

1、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是在 C
A、1956年 B、1957年 C、1958年 D、1959年 2、从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连续三年的
困难时期,导致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AC、、自 大然生灾产害运的 动影响D、B、 “延大安跃整进风”运和动人民公D 社
化运动 3、据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
历史的回音
从安徽凤阳小岗村, 从生死文书到杀出一条血路,
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
不怕风险,敢闯敢干 发展是硬道理
大胆创新,锐意改革 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A、、于党城的市十一B、届农三村中全C会、后国,有国企内业的改D革、首政先府开机B始关 2A、次、1重农97要业9的生年家产,庭合中会作国议社北,方他有们一商B个量、农的和民内平家容共庭可处正能五在涉项召C及原开了则一
2.为什么在土地改革中要采取保存富农经济 的政策?
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 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 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还根据全国解 放后的新情况,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 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从 1950年冬天开始,有组织的分期分批进行。
资料1: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 “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 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 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 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
翻英
地超
球美
顶平
破常
天事
深耕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
一个米粒煮一锅 ,一个玉米运一车 高粱杆上安电线,坐着瓜皮过黄河
冲云霄;彩云栓住玉米腰,吓 得月亮弯了腰.
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 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四步曲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四步曲

难点24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四步曲新中国成立后,直到改革开放的今天,党和政府在农村先后实行过四次生产关系的调整或变革,有的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有的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进而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但除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外,大都促进了新中国经济的发展,体现了党和政府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难点磁场1.〔★★★★〕人民公社体制约存在A.10多年B.20多年C.30多年D.40多年2.〔★★★★★〕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以与结果如何?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案例探究1.〔★★★★★〕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近代〔1840年~1949年〕解决土地问题的代表性主张或纲领有哪几种?〔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什么?对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命题意图:本题是20##的文科综合试题中跨学科的一道综合性试题的前两问,主要考查历史方面的知识.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中华民族的生存之本,农业收成的丰歉决定着国家的实力和民众的命运,因此历代王朝都以农为本,重视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问题〔1〕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和归纳能力,答案在教材中,但要做进一步的归纳概括.问题〔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点,同时也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份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历史概念的准确把握.知识依托:《天朝田亩制度》、三##义、中共##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经济体制改革.错解分析:第〔1〕问的错误答案主要是答不全,或者只回答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或者答出的是土地政策的内容.出现以上错误的原因,首先是审题不清,没有抓住题干中"代表性主张或纲领〞和"哪几种〞;其次是没有把握住答题的方法,要按不同的阶级主张去回答.第〔2〕问的错误答案主要是认识不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土地公有制的一种形式.出现以上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历史概念的准确把握,没有真正领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即改革的是生产经营体制和分配方式,实际上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解答第〔1〕问,首先要仔细审清题干中的要求,即"近代〞"代表性主张或纲领〞"哪几种〞;其次要从不同阶级对土地问题的主张或纲领去回答,即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解答第〔2〕问,关键是把握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即改革的是生产管理体制和分配方式,没有改变原有的公有制;同时,还要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作用去分析.答案:〔1〕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如答《兴国土地法》、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等亦可〕〔2〕实质: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通过〕材料 2 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质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结合材料回答:〔1〕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个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与其危害.〔2〕简要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教训.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归纳、概括以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历史问题进行理论认识的能力.虽然阅读理解的难度不大,但是理论要求较高.同时,通过本题设计的问题,要求学生认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与其从中应该吸取的历史教训,明确社会主义建设应该遵循的规律.知识依托:〔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局限性.〔2〕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以与影响.〔3〕三年经济困难局面出现的原因.错解分析:〔1〕没有分清"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因而找不出它们的错误所在.〔2〕没有认识到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是生产关系中的两个方面,因而回答不好"危害〞.〔3〕由于缺乏一定的理论水平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学生难以答全教训.解题方法与技巧:在解答第〔1〕问时,应先分清哪些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错误,哪些是分配方式方面的错误,还要从理论认识的高度分析出错误在哪儿.对危害的考虑还要延伸到"三年经济困难〞.第〔2〕问要从两个方面总结历史教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答案:〔1〕错误:生产资料所有制:"一大二公〞,盲目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严重地违背了当时生产力水平.分配方式:"一平二调〞,实行平均主义和无偿调用,完全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危害: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2〕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搞建设必须从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不应片面追求高速度.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锦囊妙计〔1〕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或变革,应该遵循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规律,不能单纯地追求生产关系的变化而脱离生产力发展的实际.〔2〕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制定切合实际的经济建设的方针、路线、政策.〔3〕对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或变革措施的认识,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不能一概而论,而分清哪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哪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4〕坚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分析认识历史现象的方法,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5〕新中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或变革的失误,是建设中的失误,是暂时的失误,党中央和政府有能力领导全国人民纠正错误,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歼灭难点训练一、选择题1.〔★★★〕建国初期,旨在完成##革命任务的是A."三反〞"五反〞运动B.农业合作化C.抗美援朝D.土地改革2.〔★★★〕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A.归农民所有B.归乡镇所有C.归集体所有D.归国家所有3.〔★★★★〕1953年~1956年我国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B.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C.我国是按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D.一些领导人片面强调公有化的作用4.〔★★★★〕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初级和高级农业合作社最根本的区别是A.规模B.性质C.分布地区D.社会地位5.〔★★★〕下列史实严重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是A.整风运动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明A.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农业的需要B.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C.这种责任制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途径D.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改革的主要方面是A.生产的经营管理和分配方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农村的基层组织D.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 这一次土地改革运动,是在人民革命战争已经取得全国胜利,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的条件下进行的.党面临的最大课题已不是如何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而是如何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也在于此.……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和可能,在政策上,对富农,由过去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改为保存富农经济……对地主,限制了没收其财产的范围.对小土地出租者,提高了保留其土地数量的标准.实行这些政策,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农,有利于分化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还有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摘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2 我国个体农民,特别是在土地改革中新获得土地而缺少其他生产资料的贫下中农,为了避免重新借高利贷甚至典让和出卖土地,产生两极分化,为了发展生产,兴修水利,抗御自然灾害,采用农业机械和其他新技术,确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对农产品的需要日益增大,一方面对农业技术改造的支援日益增强,这也是促进个体农业向合作化方向发展的一个动力.——摘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请回答:〔1〕据材料1和你的认识,联系历史背景,指出土地改革的目的和突出特点.〔2〕据材料2,分析土地改革以后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必要性.〔3〕你怎样看待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性质?中国共产党不断调整土地政策的依据是什么?参考答案[难点磁场]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以与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人民公社建立的时间,学生可以依据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始时间来判断,即1958年.但是,人民公社废止的时间只能依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来判断、推理,事实上人民公社废止的时间是1982年,共存在20多年的时间.答案:B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准确理解和运用以与归纳、概括的能力.本题有三问,由浅入深,贴近教材.关键是要回答好第〔1〕问"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的步骤〞.生产关系的内涵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与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按照生产关系的内涵逐次分析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然后分析每次变革或调整的原因、内容、后果.最后根据以上分析归纳应遵循的原则.答案:经历了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是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人民公社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的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是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歼灭难点训练]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主义革命内涵的理解.##主义革命仍属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三反〞是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是在私营企业中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因而A项不是反帝反封建,应排除.B项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也应排除.C项虽然是反帝,但它出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不是##革命遗留的任务,也应排除.土地改革是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属于##革命的性质,故 D项正确.答案: D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解放后土地改革内容的理解.全面解放后,在新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直到"三大改造〞时期,才废除了土地的私有制,实行土地公有制.答案:A3.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住"实行农业合作化〞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因而 C项可以排除掉.封建土地制度早已经在土地改革时废除了,已经不存在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问题了,故A项可以排除掉."一些领导人片面强调公有化的作用〞是在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故D项也可以排除掉.答案:B4.解析:初级合作社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合作社是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答案:B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本理论的认识、理解与运用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生产关系〞的内涵."整风运动〞是在党内进行的一次以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为目的的思想教育运动,"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是一场全国规模的群众性的政治运动,"大跃进运动〞是一场盲目追求高速度、高产量的生产运动,它们都没有涉与到生产关系的调整.答案:C6.解析:本题是一道程度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历史现象以与理论认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地把握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它起到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的作用,说明这种调整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现代农业的发展,从经营管理方面来说,要实行集约化经营,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下的经营管理依然是粗放式的,因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既不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途径,又不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D项的内容是一种唯心主义的理论,它背离了客观经济规律,是一种错误的观点.答案:B7.解析:本题是一道程度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以与分析、理解的能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或调整,因而C项可以排除掉."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既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目的,又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因而D项也可以排除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的,并没有涉与到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的变化,因而B项可以排除.答案:A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第〔1〕问,主要是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解答第〔2〕问,除了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外,还要对其进行归纳、概括.解答第〔3〕问,首先要把握住这两次调整或变革的不同性质,然后紧扣住"根据形势变化,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来作答.答案:〔1〕土地改革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以摧毁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恢复和发展经济为目的.突出特点是保存了富农经济.〔2〕土地改革后,农村有重新产生两极分化的可能,小农经济给发展公益事业和推广现代生产技术带来不便,并且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对粮食的需求.〔3〕土地改革运动是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改革运动,农业合作化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运动.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调整是立足实际、合理调整生产关系,从而解放生产力.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建国后四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建国后四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
-
农业合作化运动(1953——1956)
• 根据1953年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的指导,我国开展 了“一五计划”(1953——1957年)和“三大改造”(1953——1956年 底)。
• “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农业的改造采取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办法,走集体化道路。
合作化
建设社会 人民公社化
主义探索
运动
时期
1958年
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 社会主义公有制
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更大规模的合作
改革开放 家庭联产承 新时期 包责任制
(包干到户)
1978年底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 社会主义公有制
村经济的发展
分田(农民获得
-
土地使用权)
建国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给我们的启示:
-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
• 虽然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确立了国家主 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但是, 1958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运动广泛开展起来。
• 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一大是规模大;二公是公有 化程度高。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 产的发展。
专题复习
建国后四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大同六中 崔振华
-
建国后四次农村 生产关系的调整
1 土地改革(1950——1952
年底)
2 农业合作化运动(1953——
1956年底)
3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部编版:八下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政策的调整》

部编版:八下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政策的调整》

一、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1、土地改革 (1950—1952)(1)开始: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核心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仍然是土地私有制)(3)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4)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农业合作化(三大改造) (1953—1957年)(1)原因:土改以后,我国农业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形式: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农业合作化(集体化)的道路。

(集体土地公有制)(3)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结果: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5)意义: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1978年)(1)原因: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2)形式:以生产队为基本单位的全体社员共同所有、共同经营的农村经济管理格局。

(3)表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吃“大锅饭”等。

(4)核心:“一大二公”(扩大公有化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实行平均主义,刮“共产风”),实行土地公有制。

(5)评价: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严重脱离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使农村生产停滞不前。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至今)(1)开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2)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即在公有制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农民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发展课件--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发展课件--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到革命胜利的果实。 封建土地制度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讨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完善体现在哪些方面?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农业生产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经验教训 生产资料所有制:私有制→公有制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中“原来的土地制度”是什么?在土地改革中是怎样调整的?
——《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4:人民公社时期的打油诗:头遍哨子不买账,两遍
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3中的目标是否能实现?原因是什么?
材料3中的目标是否能实现?原因是什么?
无法实现; 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 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阻碍了 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因是( ) 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
1、尊重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 并促进生产力发展。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新生的制度创新,注定是不完善的。
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调整历程, 要性,树立大胆创新和改革的意识。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二、农业合作化(1953-1956)
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
在农业合作化中,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产资料所有制:私有制→公有制 经营方式:个体经营→集体经营 产品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平均分配
三、人民公社化(1958-1983)
材料1: 1957年冬和1958年春,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在全国范围内掀 起,在这一建设的过程中,各地普遍出现了并社或超出社、乡、 甚至于县的范围来进行协作的浪潮。1958年3月,毛泽东在成都 会议上提出了把小型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建议,中央 同意了这一建议。

【三维设计】2012高中历史 第十单元 再回首 单元智能升级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三维设计】2012高中历史 第十单元 再回首 单元智能升级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历史现象的 能力。解题时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 能力。解题时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抓住关键时间 “1979年”,可推断出这一变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 1979年 关;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在1953~1956年;“人有 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在1953~1956年 1953 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口号提出于1958年 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口号提出于1958年;“南优二号” 1958 南优二号” 杂交水稻的推广始于1973年 杂交水稻的推广始于1973年。 1973 答案: 答案:D
原因 党的一些领导人认 人民 为农业合作化的规 模越大、 公社 模越大、公有化程 化 度越高, 度越高,就越能促 进生产力发展
内容
结果 严重挫伤了生产 者的积极性, 者的积极性,破 坏了农村的生产 力
提高公有化 程度, 程度,扩大 公有化规模
原因 家庭 联产 承包 责任 制
内容
结果
党中央正确总结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 极大地调动 了合作化和人民 前提下,把实行家庭 了农民的生 前提下, 承包经营为基础、 产积极性, 公社化的经验教 承包经营为基础、统 产积极性, 训,做出了实行 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 推动了农业 经济体制改革的 制作为农村的一项长 生产的大发 决策 期经营制度稳定下来 展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解析:思考题干中有关史实,说明无论是何种制度的国家, 解析:思考题干中有关史实,说明无论是何种制度的国家, 应充分尊重本国的国情,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 应充分尊重本国的国情,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促进社会 的进步与发展,因而其反映的共同本质问题是实事求是。 的进步与发展,因而其反映的共同本质问题是实事求是。A 项只是表面现象, 项只是表面现象,B、C项说法片面。 项说法片面。 答案: 答案: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新中国成立后 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
1、请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政策回顾
(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

运动在全国展开。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
农业实行
。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随后在全国开展了
• 历史认识
• 通过上述“分析对比”,您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 历史认识: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发展农业也要重视科学技 术的应用和推广等。
2、材料 我国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 解决,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与整个国民 经济的发展、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在 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2)材料二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缘故。 (2)人民公社;
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时期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主义
•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 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 (3)材料三体现了农村实责任制;

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
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废除人民公社,
实行
,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20世纪七
十年代初,为解决人类温饱问题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1)土地改革;
(2)社会主义改造
(3)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袁隆平
• 分析对比
• (1)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能够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 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2分)
• (1)行业:重工业。(1分) • 发展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答出“一五计划”也可)。(1分)
• 材料二: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差不多出现的“大跃进”
形势,同时讲,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
• (1)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
• (1)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 磋商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 (2)书39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 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与农民收入均有特别大提高。随着农业生 产……
• (3)①对社会主义所处发展时期认识不足,对建设社会 主义缺少经验;
• ②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 (4)结合本地情况,对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提一条合 理化建议(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 (4)①加强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
• ②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等.
3、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
•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 来了。
• (4)对比以上材料,您能得到什么认识?
• (4)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制定 政策要适合本国国情,走自己特色的道路。
4我国农村60多年的发展见证了共与国的风雨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特不是“一五”时期,农民人均收 入年均增长率达10%左右。 材料二 下面两幅图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出现的失误与挫折。
(1)小明设计了一张“建国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 化”示意图(如图所示),请您帮她补完未写出的A年代的 一个时期党和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1)A 土地改革. (2)在党和国家土地政策的法规指导下,B阶段生产资料 的性质发生了如何的变化? (2)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 (3)出现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缘故有哪些?(列举出两例 即可)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一大二公”,政社合一。
• “大跃进”严重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大批不具备条件的土法炼钢 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盲目追求“高速度”导致国民经济比 例严重失调。
• 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了我国国情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 平,挫伤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的错误是造成国民经济困难 的主要缘故。(言之有理即可)
(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历史文献?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 (1)《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改革法》;
土地改革运动
材料二:1958年10月25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 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 能够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进行谈判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 园。
• (4)必须不断坚持改革,充分调动生产积极性;必须正确 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时期;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 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 5、新中国成立后,党与政府在探究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 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 比重变化表,见下图
(1)材料一中我国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得益于当时的哪些农业政策? (1)“一五”期间,我国先后完成了土地改革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材料二中的图1和图2各反映了哪两大历史事件?这两个事件有何特征 ?这两个事件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 (2)图1反映了大跃进运动,图2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 特征:“大跃进”是以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 心的运动;
• (3)后来面对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党与政府采取了如何的 措施?结果如何?
• (3)1961年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调整,提出了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5年,国民 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 (4)上述材料讲明了我国农村60多年的发展既有经验又有 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