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齐美学思想
克罗齐
![克罗齐](https://img.taocdn.com/s3/m/19f58e3c83c4bb4cf7ecd16e.png)
艺术品的整一性
心灵的活动就是融化杂多印象于一个有机整体的那种作用 一首诗分为景、事、喻、句等,毁坏作品
接近于中国的‚体悟‛;
美与丑
美就是成功的表现
也可把美当作表现,因为不成功的表现就不是表现 成功就是情感是否能恰如其分地被意象表现出来。 成功的表现,就效果来说,便生快感,就价值来说,便是美。 没有程度上的差别:完美。
否定性结论
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
否定‚自然美‛
自然本身无所谓美丑,只在人心里 只有对于用艺术家的眼光去观照自然的人,自然才现得美……
否定艺术美可以单从作品的物理方面见出
单纯的线条、颜色、声音或文字符号、石头 艺术传达不是艺术活动
诗人只是‛一个自言自语者‚
艺术不是功利的活动
贡献:1、强调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 2、强调了艺术的独立性 错误:艺术即直觉说是非理性的,是从他的主观唯 心主义哲学思想派生出来的。只强调精神是唯一的 实在,直觉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否认人能凭借感觉、 理性和实践活动去认识世界。 这一观点彻底割裂了艺术同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的 联系。他把单纯感觉式的直觉混为艺术形象思维式 的直觉,把直觉和抽象思维的分别加以绝对化,过 分强调直觉为心灵活动,把艺术的表现媒介和传达技 巧看成和艺术没有直接的关系。
美就是绝对美;较美的美是不可思议的。
丑是不成功的表现。
丑现为杂多,可以比较。 丑却有程度上的差别,是相对的
不成功的作品可以有各种程度的优点。
也可能引起快感,但却是一种混杂的快感 如看一个喜剧:休息与娱乐的快感
问题:
过分地将美理想化和纯洁化,丑的相对性实际就等于美的相对性 不存在绝对的永恒不变的美的标准;美是一种具体文化历史的产物;
试析克罗齐的美学思想
![试析克罗齐的美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8c5a3bbe0029bd64783e2ca1.png)
试析克罗齐的美学思想作者:庞尧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7期摘要:克罗齐是继康德和黑格尔后重要的美学家,他把艺术从人类实践、社会生活和理性思维等与之密切关联的事物中孤立出来,并把艺术定位在最纯粹的“直觉”层面,构建了极富特色的克罗齐表现主义美学思想体系。
有力地推动了后来美学和文艺的发展。
关键词:克罗齐;艺术;直觉;美学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073-02贝内戴托·克罗齐(Benedelto,Croce,1866-1952),意大利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评家。
他认为关于直觉的科学就是我们所说的美学,进而提出“直觉即表现”,并从这一观点出发,提出直觉即创造,即美,即艺术,从而构建了极具克罗齐特色的表现主义美学思想体系,克罗齐的美学理论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美学理论之一,对西方现代美学思想产生过很大影响。
一、直觉是什么?何谓“直觉”?我们通常理解的直觉是一种没有经过分析推理的感觉,是意识的本能反应,不是思考的结果,具有迅捷性、直接性、本能意识等特征。
克罗齐所说的直觉和我们通常理解的是一个意思吗?克罗齐所说的“直觉”具有自己丰富的内涵,它包含了一系列的心灵活动。
直觉作为克罗齐全部心灵活动的基础,是整个精神哲学体系的基石。
1902年,克罗齐《美学》一书出版,此书的核心命题就是“直觉即表现”。
克罗齐提出:“知识有两种形式:不是直觉的,就是逻辑的;不是想象得来的,就是从理智得来的;不是关于个体的,就是关于共相的;不是关于诸个别事物的,就是关于它们中间关系的;总之,知识所产生的不是意象,就是概念。
”①他肯定了直觉是一种知识,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直觉的知识所包含的意义。
即当我们看到一个事物的时候,在心中仅了解了那个事物外在的形象,不加思索,也不知意义,这是知识最初阶段的活动。
在这里,直觉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可以离开理性知识而独立,从而区别了直觉知识和逻辑知识。
艺术=直觉=表现?——克罗齐的结论
![艺术=直觉=表现?——克罗齐的结论](https://img.taocdn.com/s3/m/fb5301f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c.png)
艺术=直觉=表现?——克罗齐的结论艺术=直觉=表现?——克罗齐的结论克罗齐美学的出现标志着表现论美学的兴起。
他的《美学》集中体现了表现论美学的一般原理,他首先把人类的精神活动分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两大类,认识活动从直觉开始到概念为止,直觉产生个别意象,其正反价值为美与丑,直觉就构成了美学的核心:概念活动产生普遍概念,其正反价值为正与伪,概念构成了科学认识的核心。
在克罗齐那里,客观世界是心灵世界赋以形式而创造的,所以“物质”的意义与“材料”同等,“材料”又是由心灵所决定的,心灵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感知他称作“情感”(情感在他那里也就是“物质”或“材料”)。
“情感”未经直觉还是潜在和无形式的,一经直觉它才具有形式,才成为审美意象。
与直觉相联系的另一个问题是“表现”,他认为情感被直觉的过程也就是获得形式的过程,情感的被直觉到也就是被表现出来,这样一来,直觉与表现也就是一回事,而艺术则最充分地体现了直觉的特性,正是以此为前提,克罗齐得出以下的结论:①直觉是情感的表现。
直觉与表现既然等同,那么直觉也就是情感的表现。
②直觉即艺术。
克罗齐认为对情感的直觉活动也就是艺术活动。
③艺术是创造和欣赏的统一。
直觉既然是艺术最基本的活动,无论是艺术创造还是艺术的欣赏都离不开直觉,创造的能力既需要天才,也需要鉴赏力,而欣赏也需要创造和天才。
④美即成功的表现。
所谓成功的表现就是指情感能被最合适的意象表现出来,否则就不能认为是表现,美就是成功的表现。
⑤语言就是艺术,语言学也就是美学。
他认为语言也是表现,所以语言与艺术就是相同的。
克罗齐的整个美学都围绕着直觉和表现而阐述,维护艺术感性直觉是克罗齐美学的合理之处,但他把直觉和表现绝对化了,他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也完全对立了,把艺术这一整体的综合活动还原到某些要素上,又把直觉和表现与其他活动对立起来了,这样,他的美学就包含了明显的非理性主义色彩。
这些,都对后世有深刻的影响。
近代西方艺术、近代西方美学及艺术对直觉和表现片面的强调,都能从克罗齐那里找到最后的理论根据。
西方现代美学创始人——克罗齐
![西方现代美学创始人——克罗齐](https://img.taocdn.com/s3/m/6ff8259b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df.png)
西方现代美学创始人——克罗齐康德以后,西方美学在整体上由客观论转向主观论,从美的哲学转向审美心理学,处于这个过渡阶段的一个最重要的人物,就是意大利哲学家、美学家克罗齐,他也被称为西方传统美学的终结者和西方现代美学的创始人。
作为传统美学到现代美学的过渡人物,克罗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呢?克罗齐“把一切美学学说全部压缩在一个小坚果的硬壳之中”这个小坚果就是“直觉”。
什么是克罗齐认为的“直觉”呢?克罗齐认为直觉就是概念形成之前的思维阶段。
他的美学观点就一句话“审美即直觉”。
审美作为直觉,有什么特点呢?1独立直觉是不需要前提的,因此审美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精神活动。
2静观因为审美不是实践活动,不需要行动3直接因为审美不是逻辑活动,不需要分析和推理。
直觉之所以叫直觉,就因为直接。
4创造直觉即表现,表现即创造克罗齐认为,审美不等于简单的看东西,看东西得到的只是感觉,而不是直觉。
直觉不等于感觉。
比如我们看到了一片绿色的草地,如果你只看到了绿色,那你就只有感觉,如果你能从绿色中看出美,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为什么面对同样的风景,艺术家和我们看见的不一样?就因为看的方法不同,艺术家的看是直觉,我们普通人的看是感觉。
有人问达芬奇,画画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只有你是大师?达芬奇回答要用眼睛去看。
按照克罗齐的美学观,这句话就可以解释为不要用感觉,要用直觉,在看的时候要表现和创造。
艺术家就是审美直觉能力特别强的人,他们总是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东西。
塞尚曾这样说过莫奈:他用一只眼睛看世界,但那是一只什么样的眼睛啊?印象派看见的,就是他们画出来的,或者说他们画出来的,就是他们看见的,所以,直觉就是表现。
在克罗齐之前,大家普遍认为直觉我们人人都有,但是我们缺少技巧,所以表现不出来,但克罗齐认为这是大错特错,很多人都说他们有伟大的思想,只可惜表现不出来,这是不对的,没有表现出来只能说明你没有,有就一定会表现出来的。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实现,思想就一定要用到语言,那怎么会表现不出来呢?结论只能是你根本就没有思想!在克罗齐看来,当你有直觉的时候,你就有表现了。
克罗齐美学的启示
![克罗齐美学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15e44d25022aaea998f0ff9.png)
克罗齐美学的启示一、克罗齐的哲学-历史体系概述克罗齐是二十世纪具有广泛影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
他是意大利新黑格尔主义的最大代表。
克罗齐观点的形成过程是漫长而又复杂的,直接给予他有力影响的是黑格尔、维科和弗·德·桑克蒂斯。
这三个人代表了克罗齐的三大兴趣:哲学、历史和文学。
克罗齐的哲学体系基本上是在本世纪最初的二十年内形成的。
他写了四卷本的《精神哲学》,其中依次论述了美学、逻辑学、经济学、伦理学和历史。
他是个唯心主义者,并从一元论的角度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他否认物质和自然界的存在,“连研究精神与其并不存在的对方这两种概念之间的联结和相互关系也是没有根据的”。
他认为,我们思维的实质或题材是心理、生活或精神。
人们只能确信心理或精神活动的存在,而任何“超验”实体的假设都是不正确的。
由此他把哲学定义为关于精神的科学。
他说:“精神就是整个现实……除精神以外没有其他现实,除精神哲学之外没有其他哲学。
”他把精神世界和客观世界等同起来,把哲学和历史也等同起来。
依照克罗齐的学说,精神活动分为认识和实践两类。
这两者属于低高“两度”,彼此循环产生。
这两度又各分为两阶段。
认识活动分为直觉的和逻辑的,实践活动分为经济的和伦理的,相应于直观、抽象、经济及伦理活动的是美、真、利、善的概念,分别归美学、逻辑学、经济学和伦理学来研究。
这四者构成了哲学,而历史是对精神、生命和人类活动的具体研究,它于上述四种概念都可应用。
因此,历史是最宏伟深奥的学科,并与哲学本身同一。
历史学家必须对他所研究的事件进行理解和评价,因此又成为哲学家。
克罗齐认为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因为理解和评价事件就必须要使它们再现和复活。
克罗齐对黑格尔的批判是两方面的。
他不但反对超出直观和在抽象活动之外去思索任何“超验”实(体),甚至对黑格尔的“绝对理念”这种超验实体的观点也不能接受。
他认为原则上绝不能承认物质世界的存在,即使把后者理解为观念的异在也不行。
克罗齐美学思想精编版
![克罗齐美学思想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c6aa1e482fb4daa58d4bdc.png)
克罗齐美学思想“艺术即直觉、即表现”理沦克罗齐(BenedettoCroce,1866-1952),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出生于维柯的故乡、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一个地主家庭。
富裕的家境使克罗齐能够将毕生大部分精力投入学术研究,最终成为意大利的学术巨壁。
在政治上,克罗齐是一位积极的政治活动家,曾两次出任政府的内阁部长。
墨索里尼法西斯统治时期,他拒绝效忠法西斯政权,被撤去部长职务。
慑于他在意大利的声名,墨索里尼才未敢杀害他。
克罗齐早年曾受过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但他从来没有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相反从唯心主义的立场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修正。
1902年,克罗齐创办了意大利著名杂志《批判》,并长期担任主编。
从那时起他着手建立自己的精神哲学体系,也正是在这一年他完成了《精神哲学》的第一部著作《美学》。
在哲学上,克罗齐被公认为是意大利新黑格尔主义的首要代表,其哲学思想深受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影响。
在他一生的学术生涯中,除黑格尔之外,还有两位人物曾对他发生重要影响,这就是他的两位意大利前辈维柯和德桑克蒂斯。
他们给在历史研究和文学研究方面给克罗齐以重要的影响。
克罗齐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因卷本《精神哲学》,包括《美学》(1902年)、《逻辑学》(1905-1909)、《实践哲学》(1909年)、《历史学》(1914年)。
他的主要美学著作陈《美学》即《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美学原理》,第二部分是《美学的历史》)之外,还有《美学纲要》(1912年)、《诗论》(1936年)等。
克罗齐的精神哲学体系克罗齐是一位唯心主义哲学家。
作为一位新黑格尔主义者,他是从右的方面批判和承袭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
一方面他继承了黑格尔把绝对和普遍的精神当作世界万物基础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另一方百他否定黑格尔所承认的人以外的物质世界和自然界的真实存在,认为除了精神之外没有任何真实的存在,唯有精神存在,精神创造了一切(历史和事物),正是精神赋予了精神的对象以规定性的东西。
克罗齐的《美学原理》
![克罗齐的《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050873c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0.png)
克罗齐的《美学原理》《美学原理》是德国哲学家赫尔曼·克罗齐于1908年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美学领域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对于美学研究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克罗齐的《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审美经验的阐述以及对现代美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解读。
《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美学感受的对象和主体、审美评判、审美意义、审美创造等。
其中,克罗齐强调了美的客观性和主体性,认为美的对象不仅仅是外在的物体,也包括内在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他将美学感受分为两个方面,即审美直觉和审美表达。
通过审美直觉,人们可以感知到美的对象的外在形态和特征,而审美表达则是通过艺术作品和创造来传达人们的内心情感和思想。
这些思想进一步强调了美学的主观性和与个体经验的关联。
克罗齐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提出了“光明”的概念。
他认为,“光明”是美的本质特征,是一种能够引发人们愉悦感受的积极情绪。
他将光明分为两个维度,即感知的物质性和情感的精神性。
光明的物质性体现在外在的物体形态和结构中,而情感的精神性则是指人们对于美的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
通过这种“光明”的分析,克罗齐对美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凸显了美学研究对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性。
在审美经验的阐述中,克罗齐提出美的审美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美的对象本身,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审美主体的感受和体验中。
他认为审美经验是一种心灵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是一种超越日常生活和现实世界的特殊体验。
在审美经验中,人们可以通过艺术作品触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进一步提升自我境界和文化修养。
克罗齐的这一观点与传统的客观美学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美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克罗齐的《美学原理》对于现代美学的影响不可忽视。
首先,他的美学思想强调了美的主观性和与个体经验的联系,强调了审美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这对于后来的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式。
其次,他的“光明”概念为美的本质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和解释方式,对美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浅析克罗齐的美学思想
![“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浅析克罗齐的美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ab9c25e10b4e767f5bcfcecd.png)
20美学2020/01克罗齐是意大利著名的哲学家,他的美学思想充满了哲学气息,他认为每一件艺术品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具有自身的特殊规律,外界的规律对艺术品不具有干涉作用。
在克罗齐的心灵哲学当中最为出彩的部分就是“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的美学思想。
本文将对克罗齐所提出的美学理论展开深入的分析研究。
一、艺术是什么?——艺术即直觉(一)否定中寻找艺术的内涵在克罗齐的眼里,艺术和直觉一样,都是通过形象来进行表达。
我们在艺术表达的过程中是通过直觉来实现的,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就成为了事实,这两者存在统一的关系。
也就是说艺术作品都具有直觉的特性,直觉也具有艺术作品的特性,直觉和艺术作品在这一方面达成了高度统一[1],两者在内容上是一致的,甚至在特征上也高度相似。
这就是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艺术。
克罗齐在论述的过程中不断地通过否定的方式来证明艺术与世界上所存在的真实事物有着明显的区别,在研究美学史的基础上提出了艺术是独立于其他事物存在的。
克罗齐认为艺术是充分独立的,他所构建的哲学体系对人的心灵活动从二度四个阶段来进行分析。
他认为艺术的起始便是人类的直觉,这一阶段已具有独立性,是不能被代替,也是不可缺少的。
克罗齐指出,艺术是充分独立的,在其著作当中有很多论述都是在试图论证艺术是完全独立的,只有为了达到艺术目的的艺术才是真的艺术。
克罗齐认为艺术必须是独立的,否则就会丧失艺术的内在价值[2],美学也会丧失其科学性,因为科学本身就需要针对具有独立性的事物而言,因此艺术是与这世界上的万物和思想不同的。
克罗齐还指出不能进行艺术内容的选择,这也充分体现了他的“为艺术而艺术”观点。
克罗齐的理论也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当中,在其后来所推出的著作中对艺术的独立性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独立性是在表述物体之间的关系,如果艺术具有绝对的独立性,那么艺术本身就是存在绝对关系的;世界上所存在的形式和概念都具有独立性或依存性,要么是具有独立性,要么是具有依存性,如果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都不存在这样的绝对关系,那么万物便都会成为绝对存在者,或者是绝对不存在。
克罗齐的美学观点演讲稿(完整版)
![克罗齐的美学观点演讲稿(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d23771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7.png)
克罗齐的美学观点演讲稿克罗齐的美学观点演讲稿【第一部分杜尚】旅美法国艺术家杜尚,达达派大师,克罗齐的美学观点演讲稿。
(马塞尔·杜尚(1887年7月28日-1968年10月2日)二十世纪实验艺术的先验,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守护神”。
是一位法国艺术家,1955年成为美国公民,在绘画、雕塑、电影领域内都有建树,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西方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艺术流派。
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
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 1919年:在巴黎买了一张《蒙娜丽莎》的印刷品,用铅笔在那个美人儿的脸上画了两撇翘胡子,和一撮山羊须。
再题上几个缩写字母,就成了他的一件作品。
叫《L.H.O,O,Q》,又叫《带胡子的蒙娜丽莎》。
成了西方绘画史上的名作。
20年后,1939年:杜尚又画了一幅单色画,画面上没有蒙娜丽莎的脸蛋,只有上次画在她脸上的胡须,叫《L.H.O.O.Q的翘胡子和山羊须》。
实际上39年这幅画,画面上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套翘胡子加山羊须。
杜尚将之命名为:蒙娜丽莎的翘胡子和山羊须。
又过了20多年, 也就是1965年:大师去世前三年,他在纽约街上又买了一张《蒙娜丽莎》的印刷品。
这回画家连胡子也懒得画了,只是标了一个新的题目:《L.H.O.O.Q的翘胡子和山羊须剃掉了》。
于是,他又“完成”了一幅“传世之作”——《剃掉了胡子的蒙娜丽莎》。
上面的故事令我们不免一笑。
世界上不会有人相信杜尚所画真的就是蒙娜脸上长出来的。
但当杜尚把那两撇翘胡子和一撮山羊须画上去后,不要说艺术家,就连我们,也不觉得有什么突兀、别扭和不妥。
难道我们长期以来被视为标准美女的蒙娜丽莎,竟然其实不过是一个不男不女的家伙!那么,艺术有标准么?而美到底是什么呢?那再介绍西方美学史之前呢,我想先插一句话:几乎在杜尚1919年第一次用铅笔画下《带胡子的蒙娜丽莎》同时,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克罗齐就定义艺术:审美即直觉,直觉即表现,表现即创造。
重评克罗齐的表现论美学思想
![重评克罗齐的表现论美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70fbfaf6941ea76e58fa0415.png)
重评克罗齐的表现论美学思想一在西方当代美学史上有一个重要的美学流派,即表现论。
它是西方一度兴起的浪漫主义艺术思潮在理论上的总结。
这一理论同后来的符号论美学与完形心理学美学又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柏格森、意大利的克罗齐和英国的科林伍德。
而在这三个人中又以克罗齐最具代表性。
对克罗齐的评价在整个美学界确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
因为,从理论上看,克罗齐是一个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者,并直接联系到法西斯主义的唯意志论。
目前,我国美学界流行着对克罗齐表现论的这样三个方面的评语:①表现论是康德、黑格尔辩证美学思想的倒退;②表现论是消极浪漫主义的理论总结;③表现论反映了帝国主义战争前夜知识分子的失望情绪和悲观看法。
这样,对于克罗齐的表现论美学思想就基本上给予了否定。
到底应如何评价克罗齐的美学思想,特别应如何看待克罗齐的表现论美学思想有着极其广泛的市场和长久的影响这一现象呢?我认为评价一种美学思潮还应取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那就应具体分析一种美学理论在美学史的发展中是否是某个时代特有的美学形态的总结,从而判定其现实的合理性。
而不应脱离特定时代的美学特征对其进行抽象的政治与哲学的分析。
我们知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美。
当代的美,二十世纪的美,由于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感情生活的丰富,对情感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是一种情感的美。
情感的变化与流动的特点决定它所表观的美学形态必然是多元的。
克罗齐的表现论就是这种当代的情感美的理论总结之一,而且是主要的理论总结之一。
如果说移情论带有古代美与当代美两个时代之交的过渡特点的话,那么,表观论美学就是真正的当代美学的代表性的理论形态。
此后的各种新的美学形态都不同程度地同“表现”有关。
“表现”已几乎成为新时代美学的旗帜。
总之,我认为克罗齐表现论美学的不完善性与局限性是十分明显的,但作为新时代美学的代表,其历史地位也是应该予以充分肯定的。
二克罗齐是二十世纪初期著名的意大利哲学家与美学家。
克罗齐美学思想
![克罗齐美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91e4bbc58bd63186bcebbc27.png)
克罗齐美学思想“艺术即直觉、即表现”理沦克罗齐(BenedettoCroce,1866-1952),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出生于维柯的故乡、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一个地主家庭。
富裕的家境使克罗齐能够将毕生大部分精力投入学术研究,最终成为意大利的学术巨壁。
在政治上,克罗齐是一位积极的政治活动家,曾两次出任政府的内阁部长。
墨索里尼法西斯统治时期,他拒绝效忠法西斯政权,被撤去部长职务。
慑于他在意大利的声名,墨索里尼才未敢杀害他。
克罗齐早年曾受过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但他从来没有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相反从唯心主义的立场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修正。
1902年,克罗齐创办了意大利著名杂志《批判》,并长期担任主编。
从那时起他着手建立自己的精神哲学体系,也正是在这一年他完成了《精神哲学》的第一部著作《美学》。
在哲学上,克罗齐被公认为是意大利新黑格尔主义的首要代表,其哲学思想深受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影响。
在他一生的学术生涯中,除黑格尔之外,还有两位人物曾对他发生重要影响,这就是他的两位意大利前辈维柯和德桑克蒂斯。
他们给在历史研究和文学研究方面给克罗齐以重要的影响。
克罗齐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因卷本《精神哲学》,包括《美学》(1902年)、《逻辑学》(1905-1909)、《实践哲学》(1909年)、《历史学》(1914年)。
他的主要美学著作陈《美学》即《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美学原理》,第二部分是《美学的历史》)之外,还有《美学纲要》(1912年)、《诗论》(1936年)等。
克罗齐的精神哲学体系克罗齐是一位唯心主义哲学家。
作为一位新黑格尔主义者,他是从右的方面批判和承袭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
一方面他继承了黑格尔把绝对和普遍的精神当作世界万物基础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另一方百他否定黑格尔所承认的人以外的物质世界和自然界的真实存在,认为除了精神之外没有任何真实的存在,唯有精神存在,精神创造了一切(历史和事物),正是精神赋予了精神的对象以规定性的东西。
克罗齐 美学原理
![克罗齐 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55ac57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1.png)
克罗齐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是克罗齐提出的一种解释美的概念和判断的方法。
在克罗齐的美学原理中,美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主观的感受和经验。
克罗齐认为,美是一种审美情感,是我们对外界感知到的事物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克罗齐将美学原理分为两个层面:审美感受和审美判断。
审美感受是指我们对美的主观感受,它是一种情感反应,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感受。
审美感受是基于我们对事物的感知和体验,包括色彩、形状、音乐、舞蹈等方面。
而审美判断则是对美的评价和判断,是一种理性的思考和判断过程。
在克罗齐的美学原理中,审美判断是建立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的。
我们通过对审美感受的反思和分析,来进行对美的判断。
这种判断可能是基于我们的知识背景、文化背景和社会经验等方面的因素。
在克罗齐的美学原理中,美不仅仅限于艺术领域,它还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可以通过对各种事物的感知和体验,来发现美的存在。
克罗齐认为,美是一种主观的体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判断来发现美。
然而,克罗齐也指出,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不断演变的。
因此,我们对美的感知和判断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总之,克罗齐的美学原理提出了一种解释美的方法和理论,它
强调了美的主观性和情感性,并将美的感受和判断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这一理论对于理解美的本质和美的体验有着重要的意义。
克罗齐 美学原理
![克罗齐 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6f7a08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f.png)
克罗齐美学原理美学是一门探讨美的学科,而克罗齐美学原理则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理论。
克罗齐美学原理是由德国哲学家克罗齐提出的,他认为美学是一门关于感性知识的学科,其目的在于揭示艺术和美的本质。
在克罗齐看来,美学是一种以感性知识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审美经验来揭示艺术和美的本质,因此,克罗齐美学原理强调了审美经验的重要性。
克罗齐美学原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审美经验来认识艺术和美。
审美经验是指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或感受美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性知识。
克罗齐认为,通过审美经验,人们可以感知到艺术作品所蕴含的美,从而揭示艺术和美的本质。
在这一过程中,感性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通过感性知识,人们才能真正理解艺术作品所表达的美感。
克罗齐美学原理强调了审美经验的个体性和主观性。
在克罗齐看来,每个人的审美经验都是独特的,因为每个人对艺术作品或美的感受都是主观的。
正是因为这种个体性和主观性,使得审美经验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感性知识,它不仅仅是对艺术作品或美的感知,更是对个体内心世界的表达。
克罗齐美学原理对美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他认为,美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人们在审美经验中所感知到的一种情感体验。
因此,美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个体的感知而不断变化的。
克罗齐的这一观点对后世的美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人们重新审视了美的本质和意义。
总的来说,克罗齐美学原理是一种强调感性知识和审美经验的美学理论。
通过审美经验,人们可以认识艺术和美的本质,体验到美的情感体验。
克罗齐的这一理论为我们理解美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对于推动美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克罗齐美学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艺术和美,感受到审美经验的独特魅力。
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人物简介
![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人物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474a19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ec.png)
20世纪初,克罗齐的哲学思想开始在西方哲学界产生影响
• 许多西方哲学家对克罗齐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研究和评价
• 克罗齐的哲学思想对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克罗齐研究的现状分析
当代学者对克罗齐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研究
• 学者们从历史哲学、美学、政治哲学等多个角度对克罗齐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研究
念对当代政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
启示作用
用
• 当代哲学家可以从克罗齐的哲学思想
• 当代政治家可以从克罗齐的政治哲学
中获取灵感和启示,推动哲学研究的创
观念中获取灵感和启示,推动政治制度
新和发展
的改革和完善
04
克罗齐的主要著作与论文
克罗齐的代表性著作
《美学原理》
《历史哲学》
《政治哲学》
• 1893年出版,是克罗齐的哲学代
• 在意大利的高中接受教育,后进入大学学习法律
克罗齐的青年时期
• 青年时期热衷于政治活动,加入意大利共和党
• 曾因参加政治活动而被捕入狱,后来转向学术研究
和教学工作
克罗齐的学术历程
克罗齐的学术起步
• 1883年,进入罗马大学学习法律,开始接触哲学思想
• 1887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开始在大学任教
克罗齐的荣誉
• 1909年,克罗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成为意大利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哲学家
• 克罗齐一生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项,如法国荣誉军团勋章、西班牙皇家科学院荣
誉院士等
02
克罗齐的哲学思想体系
克罗齐的历史哲学观点
01
克罗齐认为历史是精神的历史
• 历史的发展是由人类的精神活动推动的,精神活动是历
美学《浅析克罗齐直觉理论》
![美学《浅析克罗齐直觉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1e0c245336c1eb91a375d9f.png)
浅析克罗齐直觉理论克罗齐,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评家。
克罗齐从其核心论点“直觉即表现”出发,给直觉下了定义,通过直觉与感受、知觉的比较,得出直觉的特点,直觉是抒情的表现,直觉就是美,直觉就是艺术,艺术的创造和欣赏是统一的。
在讨论他的美学思想前,必须先了解克罗齐对直觉的界定。
克罗齐的直觉定义是从康德那里发展过来的,要了解克罗齐的直觉我们就要首先了解康德的“直观”理论。
康德的直观也就是指感性认识,即心灵运用感受印象等做成现实世界。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指出:“知识和对象发生关系,无论在什么方式上或用什么方法,其直接的关系是通过直观的,而一切思想都是从直观取得其质料。
”在康德那里,感性认识就是直观,克罗齐的直觉从康德的直观那里而来并批判继承发展下来。
克罗齐在《美学原理》中开宗明义地声称直觉是一种知识,并指出了直觉活动的独特性。
他说:“知识有两种形式:不是直觉的,就是逻辑的;不是从想象得来的,就是从理智得来的;不是关于个体的,就是关于共相的;不是关于诸个别事物的,就是关于它们中间关系的;总之,知识所产生的不是意象,就是概念。
”在这段论述中,克罗齐鲜明地指出了直觉活动与逻辑活动的区别,表明了直觉的独特性:从直觉的产生来看,直觉是由想象而来的;从直觉的内容看,直觉是关于个体的,而不是诸个体的抽象(共相、普遍性);从直觉的对象看,直觉是针对个别事物的,它并不关注个别事物之间的关系;从直觉的结果看,直觉产生的是形象化的意象,而不是概念。
克罗齐认为,直觉即抒情的表现。
他不承认世界上有“物质”存在,只承认“材料”的存在。
这些“材料”是心灵的产物,它一旦经过直觉,就可以获得“形式”,转化为意象(万事万物)。
一切直觉既来源于情感又表现情感。
在他看来,直觉就是心灵赋予杂乱无章的、无形式的质料、物质、印象以形式,是心灵主动的、赋形活动。
物质在他的世界中并不存在,人们只要通过直观的感受就能转化为心灵上感动,只需要直接的感官形式才抒发或欣赏艺术。
简议克罗齐的美学思想
![简议克罗齐的美学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d8a9ddd7c8d376eeaeaa31c3.png)
简议克罗齐的美学思想作者:王宏亮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1期摘要:尽管贝奈德托-克罗齐(1866——1952)的美学思想有其根本性上的偏失,但在人类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尤其在当下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科学高度发达、物质空前充盈引发的人们欲望过度膨胀的时代,他的美学理念对重新唤起人们对精神家园的回归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克罗齐;直觉;美学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3-0257-01当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或讨论艺术与哲学、与生活等的复杂关系时,就会不可避免地谈到克罗齐和他的哲学与美学。
虽然他历史唯心主义的哲学观会在很多现实的问题上显得困乏无力,但在我们审美的思想界里,都有他直觉思想的耀眼光芒。
克罗齐是新黑格尔主义的代表之一,他认为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有不彻底性,并在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哲学观点。
在他的哲学里,他把纯粹的精神作为唯一的现实,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因此,哲学也就变成了关于精神的科学。
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我们知道艺术虽是意识世界里的一朵奇葩,但归根结底还是源于物质和实践的,克罗齐本质上唯心主义的美学观从根本上否定了物质,同时也否定人类的物质实践,使美学亦如空中楼阁,只成为一个想象中的存在。
与此相应的是,他的“情感说”将直觉看做是心灵的本能的观点,否定了直觉的实践来源,直觉变成了空穴来风,显得神秘而不可理喻。
他又说:“艺术作为直觉就已经否定了艺术面前存在一个物质世界,物质的世界成为理智意识的产物”,“自然模仿艺术家,服从艺术家”。
在他看来,艺术的产生不是在从外而内的实践过程中产生,而仅仅是内在情感的表现。
但艺术总归是一种意识形态,他用意识来阐明意识,割裂了与物质世界的任何联系,因而使艺术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克罗齐强调“艺术即直觉”的美学观,但他却否认艺术的物化形态。
他说:“艺术作品都是‘内在的',所谓‘外观的’就不是艺术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罗齐美学思想“艺术即直觉、即表现”理沦克罗齐(BenedettoCroce,1866-1952),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出生于维柯的故乡、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一个地主家庭。
富裕的家境使克罗齐能够将毕生大部分精力投入学术研究,最终成为意大利的学术巨壁。
在政治上,克罗齐是一位积极的政治活动家,曾两次出任政府的内阁部长。
墨索里尼法西斯统治时期,他拒绝效忠法西斯政权,被撤去部长职务。
慑于他在意大利的声名,墨索里尼才未敢杀害他。
克罗齐早年曾受过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但他从来没有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相反从唯心主义的立场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修正。
1902年,克罗齐创办了意大利著名杂志《批判》,并长期担任主编。
从那时起他着手建立自己的精神哲学体系,也正是在这一年他完成了《精神哲学》的第一部著作《美学》。
在哲学上,克罗齐被公认为是意大利新黑格尔主义的首要代表,其哲学思想深受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影响。
在他一生的学术生涯中,除黑格尔之外,还有两位人物曾对他发生重要影响,这就是他的两位意大利前辈维柯和德桑克蒂斯。
他们给在历史研究和文学研究方面给克罗齐以重要的影响。
克罗齐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因卷本《精神哲学》,包括《美学》(1902年)、《逻辑学》(1905-1909)、《实践哲学》(1909年)、《历史学》(1914年)。
他的主要美学著作陈《美学》即《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美学原理》,第二部分是《美学的历史》)之外,还有《美学纲要》(1912年)、《诗论》(1936年)等。
克罗齐的精神哲学体系克罗齐是一位唯心主义哲学家。
作为一位新黑格尔主义者,他是从右的方面批判和承袭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
一方面他继承了黑格尔把绝对和普遍的精神当作世界万物基础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另一方百他否定黑格尔所承认的人以外的物质世界和自然界的真实存在,认为除了精神之外没有任何真实的存在,唯有精神存在,精神创造了一切(历史和事物),正是精神赋予了精神的对象以规定性的东西。
克罗齐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要研究唯一存在的精神活动。
因此他称自己的哲学为“精神哲学”。
克罗齐认为,人类只有四种基本和相互有别的精神活动。
这四种活动依次分别为:直觉活动,概念活动,经济活动和道德活动。
前两种活动为认识活动,后两种活动为实践活动,整个精神活动就是由这两大类四阶段构成的,对它们的研究均成了克罗齐的精神哲学体系。
克罗齐指出,在整个精神活动中,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属于低高“两度”,认识活动先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基于认识活动,它们彼此又循环相生,构成一个既循环往复又不断发展的运动。
“两度”又各分为两个阶段:认识活动自直觉始,至概念止;实践活动自经济活动始,至道德活动止。
这四种活动依其所产生的结果而各有其正反价值:直觉活动产生个别意象,正反价值为荣与丑;概念活动产生普遍正反价值为真与伪,经济活动产生个别利益,正反价值为利与害,道德活动产生普遍利益,正反价值为善与恶。
对这四种活动的研究便产生了四种科学:美学、逻辑学、经济学、伦理学。
这四种科学合起来就是精神哲学,就是历史。
在克罗齐看来,在精神活动的四种呈现形式中,直觉活动是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类精神活动始起点,因此它“是唯一可独立的”活动,“其余三者都多少有所依傍;逻辑的活动依傍最少,道德的意志依傍最多”。
此外,这四种活动都是后者内含前者,前者独立于后者:概念活动包含直觉活动,直觉活动独立于概念活动;道德活动包含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独立于道德活动;实践活动包含认识活动,以认识活动为基础,认识活动可以脱离实践活动而独立。
克罗齐认为:“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创造宇宙。
但是认识活动是实践活动的基础。
”在这里克罗齐颠倒了两者的关系。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实践活动才是认识活动的基础,人们是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认识世界的。
克罗齐还认为,由于直觉活动是人类四种精神活动中的最基本的活动,由此产生的美学就是四门科学中最基础的科学,它不依赖于逻辑学、伦理学、经济学,而后三门科学则必须建立在美学的基础上。
当然美学的这种独立性并不说明它与其他三门科学没有关系。
在克罗齐看来,美学既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又是一门与其他三种科学有关系的科学,因为归根到底美学是整个心灵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美学纲要》中克罗齐比较辩证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不把全部心灵弄透彻,要想把诗的性质或幻想创造的性质弄透彻是不可能的,不建立美学,要想建立心灵哲学也是不可能的”。
从克罗齐的精神哲学体系看,克罗齐的哲学既带有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倾向,又带有康德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他不仅把人类的精神活动看作世界存在的本质,把历史看作是精神活动的自我发展和创造,而且把普遍的精神活动与个人的心灵活动相提并论,否定人的心灵活动以外的自然界存在,他只承认一种存在,即精神的存在。
克罗齐哲学的这一极端唯心主义倾向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克罗齐表现主义美学思想的基本倾向。
克罗齐的美学思想克罗齐的美学是精神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所研究的是作为精神活动最基本形式和出发点的直觉活动,美学就是关于直觉的科学。
因此,阐述克罗齐的美学思想首先必须从他对直觉的界定开始。
直觉的概念是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和出发点。
(一)克罗齐对直觉的界定首先,克罗齐在《美学原理》中开宗明义地声称直觉是一种知识,并指出了直觉活动的独特性。
他说:“知识有两种形式:不是直觉的,就是逻辑的;不是从想象得来的,就是从理智得来的;不是关于个体的,就是关于共相的;不是关于诸个别事物的,就是关于它们中间关系的;总之,知识所产生的不是意象,就是概念。
”在这段论述中,克罗齐鲜明地指出了直觉活动与逻辑活动的区别,表明了直觉的独特性:从直觉的产生来看,直觉是由想象而来的;从直觉的内容看,直觉是关于个体的,而不是诸个体的抽象(共相、普遍性);从直觉的对象看,直觉是针对个别事物的,它并不关注个别事物之间的关系;从直觉的结果看,直觉产生的是形象化的意象,而不是概念。
其次,克罗齐认为,直觉就是心灵赋予杂乱无章的、无形式的质料、物质、印象以形式,是心灵主动的、赋形活动。
克罗齐指出,在直觉界线以下的是感受或无形式的物质,它们没有任何规定性、特性和形态,因而不具有真实的存在,不过是精神的一种假设而己,“这物质就其为单纯的物质而言,心灵永远不能认识”,也就永远不存在,“心灵要认识它,只有赋予它以形式,把它纳入形式才行。
单纯的物质对心灵为不存在,不过心灵必须假定有这么一种东西,作为直觉以下的一个界线”。
这就是说,直觉以下的无形式的东西,从根本上说是不存在的,只有心灵赋予它以形式(直觉),它才存在,而这时它只是心灵的活动的产物,因此,唯有精神才存在。
一方面,“没有物质就不能有人的知识或活动;但是仅有物质也就只产生兽性……心灵的统辖才是人性”。
在这里统辖就是直觉活动,即将杂多的感觉或印象综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心灵的统辖活动。
第三,克罗齐认为,直觉就是表现。
他说:“每一个真直觉或表象同时也是表现。
没有在表现中对象化了的东西就不是直觉或表象,就还只是感受和自然的事。
心灵只有借造作、表现才能直觉”。
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直觉只有在它以表现的形式出现时,它才称得上是直觉,直觉就是表现,“无论表现是图画的、音乐的,或是任何其他形式的,它对于直觉都绝不可少”,“直觉的活动能表现所直觉的形象,才能掌握那些形象”。
比如,如果我们真正对一个地方的轮廓有直觉的话,我们就必须对它有一个形象(即表现所直觉的形象),这个形象必须明确到能使我们马上把它画在纸上。
克罗齐认为,在我们每个人把自己对外界的印象和感觉抓住并表现出来这个认识的过程中,直觉与表现是无法分开的。
第四,克罗齐认为,直觉是心灵的赋形活动,因此直觉只在内心完成,而不需外在媒介。
通过对直觉的上述界定,克罗齐把直觉同概念、经济、道德活动区别了开来,指出它是一种独立自主的、最基本的精神活动。
不难看到,克罗齐对直觉的界定一方面具有合理的一面,一方面具有明显的唯心主义倾向,这种唯心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他对人的心灵活动之外的自然界存在的否定。
需要指出的是,克罗齐的整个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他对直觉的上述界定基础上的,他对艺术、美和其他美学问题的阐述都是从“直觉”概念出发推演出来的。
(二)克罗齐对艺术的界定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即艺术是什么,这是每一位关注艺术问题的美学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克罗齐从他的直觉概念出发,认为艺术即直觉,或者说直觉即艺术。
在克罗齐看来,直觉的(即表现的)知识和艺术的(即审美的)事实是统一的、没有区别的,直觉即艺术,艺术即直觉。
因此,直觉所包含的内容实际上也就是艺术所包含的内容,直觉的特征也就是艺术的特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克罗齐正是把艺术作为实例来说明直觉的。
“艺术即直觉”首先意味着,艺术是心灵的赋予形式的活动。
克罗齐认为,当我们主体以直觉的形式认识对象时,我们便完成了艺术作品的创造活动。
其次,“艺术即直觉”还意味着,艺术是抒情的表现,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艺术的表现总是体现为情感的表现,情感经过心灵的赋形活动呈现为个别的意象和形式,使得到了表现;这种表现就其为表现而言,必然是成功的表现,因为只有成功的表现才是美,才算是艺术。
再次,同直觉一样,艺术是一种想象活动,它的对象是个体,它所产生的是形象化了的意象。
克罗齐在从直觉的角度来界定艺术的同时,还比较注重从艺术与概念、经济、道德活动的区别方面来界定艺术,廓清艺术与这些活动之间的界限,从而进一步确立艺术的独特性质。
在这方面克罗齐有著名的五个否定说。
(1)艺术不是物理事实克罗齐指出“艺术即直觉”这一定义否定艺术是物理的事实。
所谓物理的事实就是任何被称为“物理的”东西,它包括粗糙的自然和人工制成品的物理的或机械的方面。
我们只要了解克罗齐所讲的“直觉”的要义便可知道,克罗齐认为艺术不是物理事实,就是强调艺术的心灵活动的特征。
像直觉一样,艺术乃是心灵活动的表现,它只在人们内心就完成了,而不需要外在媒介的传达。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艺术或艺术的表现无非是指诗、散文、小说等的文字组合,歌剧、交响乐等的声音组合,或绘画、雕刻、建筑等的线与色的组合。
然而这些东西在克罗齐看来是由物理媒介和技巧构成的,是心外之物,而不是直觉,因而也不是艺术。
艺术只是心灵的想象活动。
克罗齐说:“审美的事实在对诸印象作表现的加工之中就已完成了。
我们在心中作成了文章,明确地构思了一个形状或雕像,或是找到一个乐曲的时候,表现品就己产生而且完成了,此外并不需要什么。
如果在此之后,我们要开口——起意志要开口说话,或提起嗓子歌唱,这就是用口头上的文字和听得到的音调,把我们已经向我们自己说过或唱过的东西,表达出来;如果我们伸手——起意志要伸手,去弹琴上的键子或运用笔和刀,用可久留或暂留的痕迹记录那种材料,把我们已经具体而微地迅速地发出来的一些动作,再大规模地发作一次;这都是后来附加的工作,另一种事实”,“是一种实践的事实,意志的事实”,而不是“心灵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