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论知识点
辩证唯物论知识点一、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既普遍地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和规律。
2.矛盾的对立统一法则:矛盾是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斗争又统一的统一体,矛盾的对抗推动事物的发展。
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一个是主要的、决定的方面,一个是次要的、被决定的方面,对立统一的法则在其间发生作用。
4.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质量发生变化而引起事物自身的转变和发展。
5.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事物发展的过程是不断的发展、转变、消亡,进而再发展、再转变的过程。
二、唯物辩证法与认识论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是物质的属性和运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2.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基础,认识必须通过实践来背书到理论。
3.客观真理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人们的认识是有限的虚拟的,但真理是客观存在的,通过思考、实践可以逐步接近真理。
4.认识的辩证过程:认识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表面到本质、从片面到全面的辩证发展过程。
5.价值与价值判断的辩证关系:价值是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价值判断要以实践和社会实际为依据。
三、社会历史的辩证法1.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2.社会变革和社会革命的规律: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常常需要通过革命来实现,革命是由矛盾的尖锐斗争推动的。
3.阶级斗争和阶级矛盾的普遍性:阶级是社会存在的基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4.社会发展的曲折性和波浪式前进:社会发展的曲折性和波浪式前进是由于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复杂性导致的。
四、自然科学的辩证法1.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界是由无数个矛盾和相互作用的事物组成的,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是通过矛盾和斗争来推动的。
2.自然规律与发展趋势:自然界存在着许多客观规律和趋势,如物质转化规律、能量守恒规律、生命演化规律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一、辩证唯物论(第一课、第二课)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二、唯物辩证法(第二、三、四课)(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因果联系原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连接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4、发展的观点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全面掌握和更加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辩证唯物主义是由一系列原理和范畴构成的博大精深、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在这个理论体系中,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事物的矛盾运动原理、认识的能动反映原理,是它的三个基本原理。
以这三个基本原理为主要内容所构成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大厦,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从物质与运动、物质与规律、物质与意识、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相互关系中揭示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唯物论基础,也是观察、分析、解决一切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事物的矛盾运动原理以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矛盾运动的根据、事物矛盾运动的过程、事物矛盾运动的趋势,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也是观察、分析、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论基础;认识的能动反映原理从认识的实践基础、认识的辩证运动、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以及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揭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规律,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论基础,也是观察、分析、解决一切问题的主体性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的三个基本原理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就是事物的矛盾运动,人的认识就是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人的实践就是依据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改造世界,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
“物质”范畴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矛盾”范畴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灵魂,“规律”范畴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质,“实践”范畴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实践的辩证法和矛盾的辩证法,它是客观主
义的认识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理论。
实践的辩证法:实践活动是认识过程的根本来源和出发点,任何认识
都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实践就是一个“通过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改造活动,
运用客观事物去实现自己的利益”。
实践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
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改造和实现自身利益的一种活动;另一方面,它也是一
种认识活动。
实践活动的两个方面既相互促进又相互联系,彼此交叉作用,由此产生认识的逻辑原理。
矛盾的辩证法:矛盾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核心概念。
唯物论者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复杂的矛盾性存在,它们在内在联系和矛盾活动中形成
具有发展性的统一体,这种发展性的统一体是一个连续的、有机的、相互
依赖的整体。
矛盾的辩证法即唯物论者认为,理解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就必须通过对其内在矛盾活动的分析,把它们统一地解释为一个整体的发
展过程。
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论 原理总结
唯物辩证法原理总结一、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①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相互联系②一切事物和周围事物联系着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陷入主观随意性和诡辩论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
方法论: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寻求最优目标;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相互区别:含义不同、地位功能和作用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局部;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相互依存。
整体有部分构成,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整体,部分就不称其为部分。
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着整体的功能和变化,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发挥起着决定作用;整体也影响这部分。
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实现最有目标;同时不忽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原理:系统和要素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方法论: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注重整体性(2)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3)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6、联系的条件性和可变性原理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辩证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方法论
反对
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不符合事实本质规律的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原理
内容(世界观)
方法论
反对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主观主义做法。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当尊重、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原理: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2)方法论:①人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人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①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5.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知识点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
【典型例题】
3.面对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把握了改革深水区矛盾问题 的特点,才能确定深化改革哪些需要大刀阔斧、哪些需要 循序渐进;看清了我国发展阶段的实际,民生改善才能既 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深刻认知了基本国情,才能更好实 现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的统一。材料 表明( )
A.对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问题的回答决定我们的行为选 择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 关 D.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实践中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4、指导意义: 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知识点解析】
5、【知识延伸】对下述三个材料中划线部分的时政信息, 结合教材进行解读。 一些官员将权力作为谋取私利和好处的重要权杖,而且还 ①将升官发财、逢凶化吉的希望寄托于“宁可信其有,不 可信其无”的鬼神宿命上,凡谋官、改任、办事、动土、 迁居等,总要先问问风水大师的意见,不然心里不踏实。
【知识点解析】
第五、现实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都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发 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既有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形态,又存在着 其他社会形态的残余和萌芽。
第六、人类社会的一般总规律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封建、 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自然的 历史发展过程,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 力。
①二者的观点克服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 ②二者 的观点具有形而上学性 ③二者的观点只是一种可贵 的猜测 ④二者的观点来自于实践并经过实践反复检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典型例题】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故①②符合题意。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是一种可贵的 猜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自实践并经过实践 反复检验,故③④不选。
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石。
下面将分别对这四个概念进行详细阐述。
一、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辩证唯物论主张世界的存在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根本形式。
它认为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其他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形式。
辩证唯物论还强调了世界的辩证性和运动性,认为世界的发展变化是由于物质的内在矛盾和斗争。
辩证唯物论还提出了“物质决定意识”和“实践第一”的原则,强调社会实践对于认识发展的决定作用,也强调了思维对实践的反作用。
二、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基础。
它来源于古代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并被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种认识和研究方法。
唯物辩证法主要包括辩证发展观、矛盾法则、转化法则和否定之否定法则。
它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通过矛盾的斗争,事物不断发展,并最终实现更高的形态。
唯物辩证法强调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强调了事物的联系和互动,辩证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三、认识论认识论是研究人类的认识能力和认识过程的哲学学科。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的决定作用,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通过实践不断发展和提高的。
认识论还讨论了关于真理、错误、观念、概念等问题,认为真理是客观的反映,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思维形式。
认识论也涉及到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强调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四、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具体应用。
它强调历史是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而形成的,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过程。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于经济的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推动,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转变和演进是由于社会矛盾的解决和斗争的结果。
唯物史观对历史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解释,为人们认识和改造历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有着一系列基本原理,下面将逐一进行阐述。
其一,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之一是物质的优先性。
辩证唯物论将物质看作是世界的实体基础,是客观存在的元素。
意识和思维等精神现象都是由物质所引发的产物,而不是独立存在的。
这种物质的优先性的观点,体现了辩证唯物论对客观存在的重视,对科学实证性的强调。
其二,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之二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斗争。
辩证唯物论认为矛盾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无处不在。
矛盾是事物内部不同方面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它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驱动力,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事物向着更为合理、稳定和发展的方向前进。
其三,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之三是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是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否定,但又在新事物中得到了保留和提高的一种规律。
这种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旧事物在新事物的基础上得到了消化和转化,形成了新的事物。
否定之否定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历史性和发展的螺旋式循环规律。
综上所述,物质的优先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斗争以及否定之否定是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这些原理深刻地揭示了客
观世界的本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哲学所有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辩证唯物法(唯物论+认识论)一、辩证唯物论(唯物论4个)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总结: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意识能动性原理: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该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原理: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原理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当尊重、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原理: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2)方法论:①人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人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①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5.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政治必修四提纲
政治必修四提纲辩证唯物主义部分(一)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一、基本原理部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主要是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唯物论的辩证关系意识能动作用原理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1、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即:自然界是客观的,具有物质性。
)【方法论】: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时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 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4.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求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原理、方法论整理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原理、方法论整理一、辩证唯物论⒈世界物质性原理【原理】世界是物质的: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③人的认识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⑴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物质是本源,意识是派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⑵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①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追溯过去,推测未来);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⒊规律客观性原理【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规律,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②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即发挥主观能动性)⒋规律的普遍性(多数可以和“规律的客观性”原理一起用)【原理】规律是普遍存在的。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规律,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②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即发挥主观能动性)⒌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客观规律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辩证唯物论、认识论
哲 学 的 内 涵
哲 学 的 美好生活 功 的向导 能 社会变革 的先导
世界观和方 法论的功能
指导人们认 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
【高考警示钟】 在高考命题中往往在哲学的性质、哲学的思维水平、哲学的系统 从产生看 是对具体 帮助人们确立 化程度上做文章,设置误区、制造陷阱,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心 知识的概 人生观、价值 理素质水平,如: 括和总结 观和理想信念 (1)错误的哲学也是来源于实践,也是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与具体科学知 识有着根本区别。 (2)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其哲学思想与科学成果往往结合在一起。比如, 《论语》提供了许多做人、处世、治国的具体知识,又蕴涵着深奥的哲学道理, 成为高考命题的基本素材之一,必须正确辨识和看待。
哲理总结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原理内容】 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 【高考警示钟】 意识活动是人所特有的活动,意识也是生活中纷繁芜杂、 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不易辨识的现象,时常成为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识点: 结合前面知识,总结一下 (1)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人脑,不可与大脑混淆,应明确电脑不能取代人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 【方法论要求】 脑成为意识活动的载体。 理及方法论要求吧! (2)注意一些特殊的意识现象的实质,如梦境、文学作品、科学、感觉, 要求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 常为高考关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原理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方法论一、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4.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
(2)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美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5.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另一方面,按客观规律办事也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总结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总结马基哲学部分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答题时先答原理后答方法论并和题意联系起来。
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二、唯物辩证法(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因果联系原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连接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4、发展的观点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高考哲学知识点归纳(辩证唯物主义)
高考哲学知识点归纳(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一)物质1.哲学的物质概念:别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事物独立于意识之外,别以人的意识所转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算是社会的产物。
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办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动身,主观符合客观。
自然界是物质的(办法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表现。
物质知识物质的具体形态共同的特征,物质是永恒存在,而具体形态有生有灭)4.客观实在是相对意识来说,客观存在是相对主观而言。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5.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从产生条件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展的产物——劳动制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②从构成要素看:构成社会物质日子的基本要素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基本上客观的——这些要素的客观性尤其是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从变化进展看:人类社会变化进展的规律也是客观的。
④从意识起源看:人的意识一开始算是社会的产物。
6.对于世界物质性的几种讲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二)运动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原理】物质与运动别可分割。
运动是物质的全然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办法论】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原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临时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办法论】要求我们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别变论。
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
3.运动的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4.静止的含义: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别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原理
内容(世界观)
方法论
反对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主观主义做法。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反对把人们的思想观点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反对不以正确认识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
反对
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不符合事实本质规律的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简而言之,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即既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又要把已有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辩证唯物主义、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物质决定意识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意识能动作用(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