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上5种朗读的教学方法
分角色朗读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运用
分角色朗读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阅读课文或其他文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把理解到的内容通过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
分角色朗读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更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分角色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分角色朗读能够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在以往的朗读课程中,由于学生们都是沉闷的单调朗读,很难起到让学生们积极参与的作用。
但是,当我们加入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时,学生们就会成为故事中的角色,活生生地演绎着故事中的情节,感受到了朗读的乐趣,又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准备。
分角色朗读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还能够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朗读表现能力。
通过不同角色朗读,学生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情感的表现方法,更加直观地体现出文章中的情感。
同时,学生们的语音语调和语文组织能力也能够在分角色朗读中得到训练。
分角色朗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表达能力。
在分角色朗读中,学生们需要合作,互相协调,完成整个文章的朗读。
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加强对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协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跟进的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分角色朗读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们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将阅读过程变得生动真实。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故事中的情感,拓展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更加深入地参与语文学习。
五、分角色朗读能够促进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分角色朗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促进学生跨学科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语文课上朗读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故事,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做出的发明,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地了解历史背景和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总之,分角色朗读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能够起到多方面的作用。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们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情感体验和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增强语感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兴趣。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选择生动有趣的课文进行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老师可以借助声音、动作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的情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课文内容。
二、示范朗读,引导学生在语文朗读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
通过给学生展示标准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听到优美的语音语调,了解正确的朗读节奏和语气,引导学生模仿正确的朗读方式,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三、分层指导,循序渐进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老师可以采取分层指导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老师可以通过逐句朗读、逐段朗读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课文的内容和语音语调。
然后,通过扩大范围,让学生整体朗读课文,提高表达的连贯性和流畅度。
可以通过朗读比赛、朗诵会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和水平。
四、激励奖励,增强学生自信在朗读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激励奖励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可以给朗读优秀的学生颁发奖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同时可以给予其他学生积极的评价和肯定,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他们继续学习的信心与动力。
五、注重韵律,提高朗读效果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老师可以注重韵律,提高朗读的效果。
可以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理解和把握诗歌、韵文等特殊类型的作品,并通过练习和训练,达到提高朗读效果的目的。
可以通过音乐、舞蹈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愉悦感。
六、培养习惯,持之以恒在语文朗读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培养朗读习惯,持之以恒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可以通过每日一读、每周一课、定期朗读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并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朗读的水平和能力。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识字、识句、理解、记忆等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能力。
语文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都需要重视和探索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1.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游戏、歌谣、诗歌、故事等形式,帮助学生感知语言的声音、韵律、语调等特点,激发学生的语感。
2. 听读结合,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语文朗读教学要注重听读结合,通过听老师朗读、听录音、听同学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听力能力和模仿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老师的朗读,逐渐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同时还可以在听读中领略语言的魅力,增强对语文的喜爱。
3. 分段朗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文分成不同的段落,让学生分段朗读,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分段朗读,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音语调,让朗读更加生动、自然。
4. 多种形式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朗读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诗歌朗读、故事朗读、演讲朗读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形式中感受语文的美。
也可以组织朗读比赛、朗读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5. 精准指导,及时纠正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精准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语调等问题,避免学生形成错误的习惯,保证学生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1.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朗读是阅读的延伸和表现,而阅读是提高朗读能力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美丽,同时也为朗读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实用5篇)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实用5篇)1.小学语文朗读指导方法第1篇一、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朗读是一门有声语言的艺术,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
这一过程就是让文章"复生"过来,赋予文章生命力。
让文章"复生",所以朗读时需要有一定的基本技巧。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
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朗读水平的实际,加强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强化朗读技巧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是从朗读方式上讲,要让学生能通过轻声朗读、放声朗读、诵读等方式训练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感悟。
二是从朗读方法上讲,要让学生在朗读中能够注意停顿,声音的轻重、速度和节奏、语调等技巧来领略朗读的妙处,提高朗读的水平。
在朗读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技巧是必要的。
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有效指导体现了一个出色教师应有的素质。
然而有的教师为了快速、简捷、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便直接传授学生朗读秘诀:什么地方重读,什么地方轻读,什么地方停顿长些,什么地方停顿短些,什么地方带着微笑读,什么地方读出伤心来……这是纯技术性的朗读技巧的灌输,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读,教师不加解释,学生的朗读便成了"邯郸学步"。
一旦脱离了老师的技术指导,他们就无所适从了。
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千万不能滑向形式主义泥潭,既要重视技巧,又要不"唯技巧"。
"唯技巧"即声音上形似,而没有内心的情感依据。
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看法和生活经验,对句子的理解体会也各不相同,所以读出来的感情也就不相同。
如果我们不告诉学生应该在什么地方注意什么,而是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多体验,获得真切的感受,拥有情感的体验,那么,学生朗读动情时声音自然有高低之分,轻重缓急,有了变化就成了艺术。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要点与方法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要点与方法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朗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本文将介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要点和方法,为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要点1.重视朗读的语调、重音和停连等技巧的指导和训练。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朗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训练,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2.注重朗读的情感表达。
朗读不仅仅是将文字读出来,更是对文字的理解和表达。
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情感,通过朗读将情感表达出来,提高朗读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3.强调朗读的积累和运用。
朗读是一种语言实践,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多运用,积累语言素材,提高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1.示范朗读法示范朗读法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朗读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课文或者段落,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示范,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示范朗读法可以通过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等形式进行展示。
2.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指通过引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朗读表演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现力。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选取一些适合的角色扮演的课文或者段落,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教学。
3.小组合作法小组合作法是指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和讨论,共同完成朗读任务的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一些需要小组合作的朗读任务,如分角色朗读、齐读、小组比赛等,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4.课外拓展法课外拓展法是指通过课外活动的方式,进行朗读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一些适合课外进行的朗读活动,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实践和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年级语文教案学习正确的朗读方式
二年级语文教案学习正确的朗读方式导语: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正确的朗读方式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教案旨在帮助二年级学生学习正确的朗读方式,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朗读的含义和意义;2. 学会正确的咬字发音;3. 了解朗读的基本技巧;4. 提升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正确的咬字发音;2. 学会运用朗读技巧来表达文本内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朗读材料;2. 学生准备好自己的朗读作品。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朗读经历,并向学生介绍朗读的定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理解朗读的含义和意义让学生听一段通过正确朗读表达出的故事,然后与学生讨论朗读与阅读的不同之处。
通过这种比较,学生能够理解朗读的含义和意义,明确朗读是为了更好地传达文本的意思。
步骤三:学习正确的咬字发音在这个阶段,老师可以通过将句子分解为字母和音节的组合,逐一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咬字发音。
可以结合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的拼音知识,帮助他们正确发音。
步骤四:了解朗读的基本技巧通过示范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朗读的基本技巧。
例如,学生可以学习到正确的语调和断句,以及如何掌握适当的节奏和速度。
老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他们通过模仿来掌握这些技巧。
步骤五:实践朗读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朗读材料,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本进行朗读练习。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五、巩固和拓展在教学结束之后,老师可以布置一些朗读作业,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朗读训练。
同时,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参加课外的朗读比赛或者朗读活动,帮助他们不断提升朗读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式,提升他们的朗读表达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取得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有助于学生提高发音准确性、语调抑扬顺畅性以及语速协调性。
以下是一些朗读指导的方法:
模仿朗读: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标准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听录音,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正确的发音、语音语调等。
整体朗读:学生可以选择一篇短文或课文进行整体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准确的发音,流畅的语调,特别是注意停顿和语气的处理。
分段朗读:将一篇较长的文章分成若干段落,学生分段进行朗读。
这样的朗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更好地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
合作朗读:让学生组成小组,互相合作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可以互相指导和纠正发音错误,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
音标训练:对于一些发音困难的词语,可以进行音标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音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
配音朗读: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或片段,让学生进行配音朗读。
通过模仿角色的声音和情感表达,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的准确度。
除了以上的方法,朗读指导还需要结合其他教学活动和教材内容进行综合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朗读、课外朗读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同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
对课文中的重点段,可以通过领读帮助学生掌握理解词句。如《乌鸦喝水》第二自然段“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这一段中“可是”一词表转折,跟一年级学生难以讲清,只有通过领读,通过语感来意会。“怎么办呢?”是讲乌鸦在动脑筋想办法,要领读得轻而慢,让学生体会乌鸦在思考。第四自然段“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在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喝着水了。”“一个一个”领读得慢一点,表达出艰难、通过努力的意思,“渐渐”一字一顿地读,让学生好象眼看着水一点一点上升。这样,把课文变成有声的言语,使文字描绘的意境在脑中浮现,从而加深对课文词句的理解。
我认为,低年级的小学生应该多诵读好听的言语作品,那些充满音乐美的韵文,情趣盎然的儿歌,浅近晓畅的古体诗词,短小清新的现代诗等都在诵读之列。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就学习心理说,充满音乐美的作品,因为上口、易记,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儿童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具有了主动加工的心理倾向,这也具备了学习成功的重要内部条件。而韵文是言语音乐美和情意美的典型,这些言语对于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是不可低估的,对朗读更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2. 引导学生迁移生活经验
即使低年级学生的生活体验不丰富,但并不是一张白纸。生活经验的迁移,就是把学生已有的某些生活经验转移到我们所需指导的课文朗读中来。我在教第一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就使用过这种方法。课文的第一句使用了反复的手法:“下雪啦,下雪啦!”读这个句子,应该是前一个短句语音稍低,后一个稍高,如此方能表现激动喜,第二天清晨打开门一看,发现昨夜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你会怎样?”生答:“很开心!”我问:“那你会喊爸爸妈妈来看吗?”生答:“是的。”我问:“那你能喊给大家听吗?”生喊:“爸爸妈妈,快来看呀,下雪啦,下雪啦!”该生在模仿喊话时,正是前一个“下雪啦”音稍低,而后一个则提升了音量。这时,我出示句子让学生朗读,不作任何提示,但学生已把生活经验迁移至此,读得很出色,达到了感情朗读的境界。
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的方法
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的方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本,还要让他们能够流畅地朗读出来。
朗读不仅是语文学习的有效方式,还能提高学生的听力、口语和阅读能力。
因此,小学语文如何指导朗读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朗读前的准备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要先帮助学生准备好心态。
学生朗读时应该比平时阅读时更专注,有意识地调整呼吸、口齿和语音。
因此,在开始朗读前,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自信心。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达到这个目的。
1.放松身心:让学生站起来扭一扭腰、转一转颈,活动一下身体;在讲台前或教师指定的区域站好,感受空气流动,调整呼吸。
2.提高发音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识字、拼音、声韵母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拼音能力,为朗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词汇量和知识储备,因此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学习认字、识别音节等基础。
3.磨练语感:朗读需要有律动感和声调感,教师可以通过音律教育、兴趣读物推荐等方式培养学生感性的语感。
二、朗读的方式朗读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个人朗读和集体朗读。
1.个人朗读:个人朗读是学生独自朗读文本的一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和独立能力。
在指导学生个人朗读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朗读的效果。
①鼓励学生自己理解课文:在其他方式的教学中,可以教导学生要先读懂课文,知道文章的主旨和基本情节,再开展朗读的练习。
②进行短语朗读练习:在朗读练习中,可以通过短语朗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流畅性。
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成短语准确、流畅地朗读,再逐渐拓展到整个句子。
③让学生多练习:多练习是提高朗读能力的重要一环。
学生可以通过一遍一遍反复朗读,来达到口齿更熟练的效果。
而在练习时,老师应该站在边上,科学纠正学生的发音、语调和停顿等。
2.集体朗读:与个人朗读不同,集体朗读是让学生以集体为单位,整体朗读文本。
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团队意识,让学生感受到身处集体的力量。
在指导学生集体朗读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效果。
小学生朗读技巧范文
小学生朗读是提高语文水平和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小学阶段,朗读不仅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还是日常生活中交流的一种方式。
而朗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语文水平和表达能力的良好发展。
因此,针对小学生的朗读技巧进行规范、教育和探索,是非常有必要和重要的事情。
小学生朗读技巧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1.语调、语速和停顿在朗读时,语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语音要准确、抑扬顿挫要清晰,才能让人听起来舒服。
如果语调不准确,则会影响到表达的意思。
语速也非常重要,过快过慢都不好,要根据文本的情况来调整速度,适当停顿可以让文本有更好的表现力和效果。
2.发音正确的发音是朗读的关键,尤其是对于一些拼音和多音字等词语,更需要注意。
如果有不会发音的词语,可以在家里加强练习,通过不断的朗读练习来掌握正确的发音。
3.情感表达朗读不仅仅只是读文字,还需要表达出情感和表情。
要切实做到情感和声音的配合,通过变化音调、节奏和速度等来表现出文本的情感、氛围和意图,让别人通过朗读能够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小学生朗读技巧的提高途径1.增加阅读量朗读前,要先读一遍整篇文章,通过阅读的方式熟悉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便于清晰、准确地朗读。
所以我们需要多读好的文章和好的书籍,提高我们的阅读素质和水平,同时也会在阅读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朗读能力。
2.模仿和练习模仿是学习朗读技巧的好方法。
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或者演讲稿,根据其朗读风格和表现手法来模仿。
同时,在模仿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更多的朗读技巧,这对提升自己的朗读能力非常有帮助。
不要忘记在模仿之后进行自己的练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3.培养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不仅仅关乎技巧,更关乎兴趣。
只有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才会愿意去持之以恒地进行朗读训练。
因此,家长和老师也应该及时发现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喜好,并准备更多的好书籍,尽量满足小学生的阅读需求。
小学生朗读技巧对学习和成长的影响通过朗读的训练,小学生不仅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发音能力,还能够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诵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诵读教学摘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增加语文积累、发展语感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深刻认识诵读的重要性,探索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诵读,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诵读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145-01语文教学在我国源远流长,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而诵读教育在19世纪以前是语文教育的最基本形式,正是在以诵读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方式下,培养出了数不清的文豪大师,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这些古诗古语,说的都是诵读的至关重要性,对此,我们何不珍惜?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诵读教育应该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并把它用于实际。
而要真正认识诵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还得从认识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谈起。
1 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最根本的手段就是诵读。
这是个看似愚笨的方法,但实际上是效果最好的方法。
如果把语文教学看成是砍柴,那么诵读就相当于磨刀,这是语文能力得到切实提高的必需环节,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此意。
如果学生未进行过大量的诵读,却指望他能有好的语文能力,有好的语言,写出好文章,无疑只能是空想。
原因如下所述。
第一,诵读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感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语感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语文能力的核心要素就是语感,看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强弱,语感的强弱是一个重要的标准,语感是一种不可量化的内在能力,这里没有任何方便技巧可言。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既然语感能力这么重要,那么语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又靠的是什么呢?答曰:靠的是诵读,大量的诵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模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模式”作者:鲜长流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20期一、基本模式二、模式说明:(本模式由六个环节组成。
)第一个环节“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本环节教者将主要采用自由朗读的方法来完成。
自由朗读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还能更有效地促使学生扫除阅读障碍,从而达到完成检查预习的任务,并且为后面的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个环节“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此环节教者将采用轮流朗读的方法来完成。
教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文本分成几个板块,让几位学生或几组学生轮流朗读那几个板块,这样,文本的层次脉络,学生们便油然而知;第三个环节“深读课文,质疑问难”该环节教者将采用组内默读的方法来完成。
因为默读能够防止彼此之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思维的开拓,从而进入文本的内蕴,与文本进行深入地对话,提出质疑。
第四个环节“精读课文,释疑解难”这个环节教者将主要采用角色朗读的方法来完成。
分角色朗读,是一种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文本角色,展开想象的翅膀感知作者之情的有效途径和最佳方法。
教学中每每进行这样的训练,课堂气氛便异常活跃,学生发言踊跃积极,而对文本的疑惑便涣然冰释。
第五个环节“品读课文,体味情愫”此环节教者将采用比赛朗读的方法来完成。
因为赛读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在读中融入文本,在读中与文本达到合二为一,进而体会出文本的真情实愫。
第六个环节“赏读课文,拓展运用”这最后一个环节教者将采用多媒体语音范读的方法,此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巩固文本内容,而且语音范读中的抑扬顿挫或缠绵悱恻,势必会激起学生们内心的震撼。
拓展的机会便由此而产生。
上述六个环节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补充,不可分割,构成一个总体的框架,而每个环节又根据其不同的教学任务,设定了相应的教学程序。
三、操作程序这样的模型如何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呢?下面以《观潮》一文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
《观潮》这篇课文是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法讨论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法讨论因尚忆楠摘要:朗读在学生学习语文课的过程中占有十分关键的影响力,是学生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的关键方式,也是以小学阶段锻炼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塑造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必不可少方式。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高度重视朗读这一学习方式,根据初读、研读、赏读的对策来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水平,同时融合适度的激励激发学生的朗读自信心,让学生可以在课文的朗读过程中感受到语文课学习的美好。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教学方法诸多课堂教学要素的限定,造成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遇阻,而怎样促使朗读充分发挥其应该有的教学内容呢?教师又应当从哪几个方面下手提升朗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一、制造悬念,确立初读目的第一次的朗读是学生开展朗读的初始阶段,其关键目的取决于激起学生的阅读文章兴趣,让学生再根据朗读后可以造成对课文内容研究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初读实际效果,教师必须为学生的朗读明确提出一定的要求,或设定一定的伏笔,让学生可以造成朗读的兴趣,并让学生在朗读兴趣的推动下开展教师所明确提出的问题(或设定的伏笔)的研究。
比如,在学习《守株待兔》时,教师能够组织学生在课上开展课文的第一次朗读,同时对于题型提问问题,让学生造成急切的朗读兴趣。
教师:“《守株待兔》中的‘株’是指什么呢?这个地方怎么会有小兔子?小兔子能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在教师的问题推动下开展课文的第一次朗读,教师可关心学生的朗读过程,在学生碰到不认识的生词时立即大力支持,协助学生消除朗读过程中的拦路虎。
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就可以回应教师的问题,教师可正确引导学生把握系统化的朗读和剖析方法,而不是在寻找解决困难的回答后就慢下来不开展之后的朗读,让学生在全方位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去开展问题的处理。
二、细心朗读,把握住课文关键说白了研读,便是细心的朗读,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开展课文的细心朗读与剖析,根据不断的朗读来咬合文本,在朗读的过程中明确课文中的关键,选准作者所要表述的情感以及大学本科的学习所蕴涵的深层次含义。
小学语文课文朗读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课文朗读教学设计朗读,指清清楚楚的高声读诵。
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起点和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文朗读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小学语文课文朗读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能交流体会,自己创作诗歌。
教学难点:创作诗歌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展开想象师: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5、加动作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1、教师有感情地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5、选派代表诵读。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六、诵读回味,表现情感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
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评价)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诵读自己编的诗。
小学语文课上5种朗读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上5种朗读的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陶冶情操,奠定语文知识基础。
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学语文课上5种朗读的教学方法01要保证读书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教师(或学校)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
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
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
说实在的,有的课文浅显易懂,语言平平,实在不必“循规蹈矩”在“分析”的漩涡里打转转,还是多读读吧。
应调动全体学生参与02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
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
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0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
例如《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
”怎样才算正确地读?想必有的人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
只有联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
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精选练点,锤锤有声04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朗读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朗读指导发布时间:2021-10-21T03:59:19.812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16期作者:吴翠云[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不断落实和发展,对于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吴翠云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龙岩莲东小学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不断落实和发展,对于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目前,许多语文教学工作者对朗读教学重视程度不高。
导致学生的阅读技巧、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本文主要对朗读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进行研究。
希望能够丰富语文教学手段,调动学生主观兴趣,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指导;教学方式语文作为小学阶段最为基础的课程,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注重结合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阅读技巧、情感以及方式进行相关指导,使他们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可以在教学主题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生的兴趣特征、年龄特点,为他们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优越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够显著提高语文朗读教学的成效。
一、形式多样,巧妙训练学生朗读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程最好的教师,教师应当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特征,来针对性的开展语文朗读教学训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的朗读活动中,与周围的同学一起进行优秀文章作品的朗读。
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根据语文课堂的教学主题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避免单一的教学形式会使学生对语文课本知识产生厌倦的心理。
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各种范读方式,有意识、有方向的去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只有拥有这些技巧,学生才能更加灵活的去朗读课文,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朗读情感。
教师在示范朗读过程中应投入更加丰富的感情,吐字清晰、声情并茂的向学生来诠释课文内容,能够在短时间唤起学生对文本的情感。
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可以让学生能够主动去深入文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朗读技巧和方法
小学语文课朗读技巧和方法一、从生活经验入手,确定初读课文的感情基调。
唱歌会根据内容先定调子,朗读也不例外,每次学课文之前,我都要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确定读课文的感情基调。
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这篇课文中描写的租借地里的洋人欺侮中国妇女的情景,看到这样的场景,内心应该是充满悲愤、无奈的,那么在朗读前确定了这种感情基调才能更好的朗读,带着悲愤的表情朗读这一部分。
这样,一入课文,学生就明白这篇课文朗读时的基调是什么了。
读课文的基调定准了,朗读的指导就有了初步的效果。
二、依据教材,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朗读是指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声音,生动地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强烈感情的一种方式。
因此,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前提下,必须通过一定的技巧来展现。
但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对一些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较肤浅,所以,阅读时难免会有困难,有时甚至显得力不从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章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一些朗读技巧的训练,如:语音的轻重、语句的变化、节奏的变化及停顿的处理等,但这些朗读技巧不能孤立地大量讲解,而应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后,结合语境进行训练。
让学生慢慢感悟到读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技巧,只有在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技巧后,才能逐步提高朗读水平,才能真正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如我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时候,这篇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失去父亲的中国孩子内心的呼声,他在讲述与父亲的回忆的时候说道:“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献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这一段话描写的是爸爸牺牲回来后我们接到爸爸的场景,看到死去的父亲,孩子的内心是万般痛苦的。
学生们在朗读这一段话时,如果用欢快的语气显然不合适,语气首先使沉重的,其次对于句子中的“钉在、染红、浸满”等词,应该重读。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学方法1小学语文教学常见的基本方法1.朗读法:以读代讲、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加深理解、陶冶情感;2.讲授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解疑,常与其他方法相结合;3.练习法:实践,及时巩固深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背诵法:积累语言;5.表演法:动作表演、设置情境,重视学生的体验;6.谈话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7.讨论法: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独立思考、合作交流;8.电教法:(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型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自主学习,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教师发挥指导作用情境教学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进入课文,发展联想和想象,加深理解,学习语言,培养能力。
(分角色表演)读写结合法:从读学写,以写促读,实现读写交融、同步发展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1、识字写字教学常用的方法:讲授法、观察法、多媒体辅助法、示范法、比较法、实践法。
2、具体教学方法字音教学:形声字——拼音助记、多音字——据词定音、音近字——比较辨析字形教学:(1)笔画分析法。
笔画分析法就是用数笔画的方式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适用于独体字的教学。
(2)部件分析法。
即通过对汉字组合的各个部件的分析来识记字形。
这种方法适用于合体字的教学。
字义教学(高年级):直观法(实物、教具,如“袖”“仰”)联系法(生活实际、上下文,如“吏”)选择法(让学生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的义项,例:“疾”在字典里的意思,根据文本选择一个)构字法(造字规律,如:“伞”、“笔”“掳”等字)比较法(同义词、反义词)运用法(组词、造句:也、把)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结构内容1、教学目标2、教学重点难点3、课时安排4、教具准备5、教学方法6、教学过程:(1)导入(2)整体感知(3)重点品读(4)拓展延伸(课内外结合、读写结合)(5)总结(4、5可对调)(6)布置作业(7)板书设计4教材分析(文本解读)1、内容:体的把握、内容的梳理、文意的理解、语言的品味2、文体:《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三学段目标要求的是记叙文、诗歌、说明文3、内容的梳理:篇章结构、整体形象、思想感情、文章主题、表达方法4、语言的品味:语音、字形、字义、句子(语文文字的运用)5、文意的理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或感染语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朗读的最基本技巧
朗诵的最基本技能朗诵的基本技能有哪些朗诵的进程里,需要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一字多音是容易产生误读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必须十分注意。
多音字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注意学习。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朗诵的最基本技能,期望对您有所帮助!朗诵的最基本技能(一)停顿朗诵时,有些句子较短,按书面标点停顿就可以。
有些句子较长,结构也较复杂,句中虽没有标点符号,但为了表达清楚意思,中途也能够作些短暂的停顿。
但如果停顿不当就会破坏句子的结构,这就叫读破句。
朗诵测试中忌读破句,应试者要分外注意。
正确的停顿有以下几种类型:1.标点符号停顿。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停顿符号,也是朗诵作品时语言停顿的重要根据。
标点符号的停顿规律一样是: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停顿略擅长分号、破折号、连接号;分号、破折号、连接号的停立刻间又擅长逗号、冒号;逗号、冒号的停立刻间又擅长顿号、间隔号。
另外,在作品上的段落之间,停顿的时间要比一样的句号时间长些。
以上停顿,也不是绝对的。
有时为表达感情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能够停顿,在有标点的地方也能够不停顿。
2.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是句子中间的自然停顿。
它常常是为了强调、突出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或补语而做的短暂停顿。
学习语法有助于我们在朗诵中正确地停顿断句,不读破句,正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
3.感情停顿。
感情停顿不受书面标点和句子语法关系的制约,完全是根据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顿处理,它受感情安排,根据感情的需要决定停与不停。
它的特点是声断而情不断,也就是声断情连。
(二)重音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的字、词或短语在朗诵时要加以强调的技能。
重音是通过声音的强调来突出意义的,能给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词增加分量。
重音有以下几种情形:1.语法重音。
语法重音是按语言习惯自然重读的音节。
这些重读的音节大都是依照平时的语言规律肯定的。
一样说,语法重音不带特别强调的色彩。
2.强调重音。
强调重音不受语法制约,它是根据语句所要表达的重点决定的,它受应试者的意愿制约,在句子中的位置上不固定的。
小学语文指导朗读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指导朗读的有效策略摘要】三分文章七分读。
朗读是借助语音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文学作品思想情感和内容的言语活动,朗读教学从古至今都为教育者所赞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朗朗的读书声,能促进学生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和感悟课文思想,陶冶情操。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朗读指导中的有效策略,以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指导;策略中图分类号:G665.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636(2017)05-0080-01 语文是一首诗,朗读是一首歌,在教学中,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的活动。
在教改的今天,朗读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得到重视。
《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策略来帮助学生爱上朗读,学会朗读,架设好朗读这座桥梁,使文章的作者、师、生三者的情感达到和谐共鸣,从而构建师生共奏一曲悦耳动听之歌的语文新课堂。
(一)朗读有助于学生的语言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般来说,爱好朗读的学生口语发展比较快,说起话来条理清晰,自然流畅,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召之即不来,呼之欲出。
(二)朗读有助于学生分辨善、恶、美、丑,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如: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描写自然风光景物的文章,这些文章有的描绘了山川河流的秀丽柔美,有的描绘了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味道等,有的描绘了事物的姿态,动静特点等,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通过朗读就能很好地品味大自然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上5种朗读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上5种朗读的教学方法
01
要保证读书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
教师(或学校)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
达成度。
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
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
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
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
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
说实在的,有的课文浅显易懂,语言平平,实在不必“循规蹈矩”
在“分析”的漩涡里打转转,还是多读读吧。
应调动全体学生参与
02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
要适当
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
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03
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
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
例如《鸟的天堂》,其
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
”怎样才算正确地读?想必有的人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
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
只有联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应重
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
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
体会也更深了。
精选练点,锤锤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