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受奖演讲稿(全文)
【最新】莫言诺贝尔奖演讲全文
![【最新】莫言诺贝尔奖演讲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78c1d1f4028915f814dc291.png)
【最新】莫言诺贝尔奖演讲全文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通过电视或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子.但是有一个此刻我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我母亲生于__年,卒于_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理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深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的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的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的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的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的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子里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说的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他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我有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有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我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因为年幼体弱,干不了重活,只好到荒草滩上去放牧牛羊.当我牵着牛羊从学校门前路过,看到昔日的同学在校园里打打闹闹,我心中充满悲凉,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哪怕是一个孩子,离开群体后的痛苦.到了荒滩上,我把牛羊放开,让它们自己吃草.蓝天如海,草地一望无际,周围看不到一个人影,没有人的声音,只有鸟儿在天上鸣叫.我感到很孤独,很寂寞,心里空空荡荡.有时候,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懒洋洋地飘动着的白云,脑海里便浮现出许多莫名其妙的幻象.我们那地方流传着许多狐狸变成美女的故事,我幻想着能有一个狐狸变成美女与我来作伴放牛,但她始终没有出现.但有一次,一只火红色的狐狸从我面前的草丛中跳出来时,我被吓得一屁股蹲在地上.狐狸跑没了踪影,我还在那里颤抖.有时候我会蹲在牛的身旁,看着湛蓝的牛眼和牛眼中的我的倒影.有时候我会模仿着鸟儿的叫声试图与天上的鸟儿对话,有时候我会对一棵树诉说心声.但鸟儿不理我,树也不理我.许多年后,当我成为一个小说家,当年的许多幻想,都被我写进了小说.很多人夸我想象力丰富,有一些文学爱好者,希望我能告诉他们培养想象力的秘诀,对此,我只能报以苦笑.就像中国的先贤老子所说的那样:”福兮祸之所伏,福祸福所倚”,我童年辍学,饱受饥饿.孤独.无书可读之苦,但我因此也像我们的前辈作家沈从文那样,及早地开始阅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前面所提到的到集市上去听说数人说书,仅仅是这本大书中的一页.辍学之后,我混迹于成人之中,开始了”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生涯.二百多年前,我的故乡曾出了一个讲故事的伟大天才--蒲松龄,我们村里的许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传人.我在集体劳动的田间地头,在生产队的牛棚马厩,在我爷爷奶奶的热炕头上,甚至在摇摇晃晃地进行着的牛车社,聆听了许许多多神鬼故事,历史传奇,逸闻趣事,这些故事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家庭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我产生了强烈的现实感.我做梦也想不到有朝一日这些东西会成为我的写作素材,我当时只是一个迷恋故事的孩子,醉心地聆听着人们的讲述.那时我是一个绝对的有神论者,我相信万物都有灵性,我见到一棵大树会肃然起敬.我看到一只鸟会感到它随时会变化成人,我遇到一个陌生人,也会怀疑他是一个动物变化而成.每当夜晚我从生产队的记工房回家时,无边的恐惧便包围了我,为了壮胆,我一边奔跑一边大声歌唱.那时我正处在变声期,嗓音嘶哑,声调难听,我的歌唱,是对我的乡亲们的一种折磨.我在故乡生活了二十一年,期间离家最远的是乘火车去了一次青岛,还差点迷失在木材厂的巨大木材之间,以至于我母亲问我去青岛看到了什么风景时,我沮丧地告诉她:什么都没看到,只看到了一堆堆的木头.但也就是这次青岛之行,使我产生了想离开故乡到外边去看世界的强烈愿望._76 年 2 月,我应征入伍,背着我母亲卖掉结婚时的首饰帮我购买的四本>,走出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既让我爱又让我恨的地方,开始了我人生的重要时期.我必须承认,如果没有30 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在军营的枯燥生活中,我迎来了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和文学热潮,我从一个用耳朵聆听故事,用嘴巴讲述故事的孩子,开始尝试用笔来讲述故事.起初的道路并不平坦,我那时并没有意识到我二十多年的农村生活经验是文学的富矿,那时我以为文学就是写好人好事,就是写英雄模范,所以,尽管也发表了几篇作品,但文学价值很低._84年秋,我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在我的恩师著名作家徐怀中的启发指导下,我写出了>.>.>.>等一批中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里,第一次出现了”高密东北乡”这个字眼,从此,就如同一个四处游荡的农民有了一片土地,我这样一个文学的流浪汉,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场所.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对他们的阅读并不认真,但他们开天辟地的豪迈精神激励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谦卑退让,但在文学创作中,必须颐指气使,独断专行.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他们是两座灼热的火炉,而我是冰块,如果离他们太近,会被他们蒸发掉.根据我的体会,一个作家之所以会受到某一位作家的影响,其根本是因为影响者和被影响者灵魂深处的相似之处.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尽管我没有很好地去读他们的书,但只读过几页,我就明白了他们干了什么,也明白了他们是怎样干的,随即我也就明白了我该干什么和我该怎样干.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我的方式,就是我所熟知的集市说书人的方式,就是我的爷爷奶奶.村里的老人们讲故事的方式.坦率地说,讲述的时候,我没有想到谁会是我的听众,也许我的听众就是那些如我母亲一样的人,也许我的听众就是我自己,我自己的故事,起初就是我的亲身经历,譬如>中那个遭受痛打的孩子,譬如>中那个自始至终一言不发的孩子.我的确曾因为干过一件错事而受到过父亲的痛打,我也的确曾在桥梁工地上为铁匠师傅拉过风箱.(励志演讲 www.lz_.cn)当然,个人的经历无论多么奇特也不可能原封不动地写进小说,小说必须虚构,必须想象.很多朋友说>是我最好的小说,对此我不反驳,也不认同,但我认为>是我的作品中最有象征性.最意味深长的一部.那个浑身漆黑.具有超人的忍受痛苦的能力和超人的感受能力的孩子,是我全部小说的灵魂,尽管在后来的小说里,我写了很多的人物,但没有一个人物,比他更贴近我的灵魂.或者可以说,一个作家所塑造的若干人物中,总有一个领头的,这个沉默的孩子就是一个领头的,他一言不发,但却有力地领导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在高密东北乡这个舞台上,尽情地表演.自己的故事总是有限的,讲完了自己的故事,就必须讲他人的故事.于是,我的亲人们的故事,我的村人们的故事,以及我从老人们口中听到过的祖先们的故事,就像听到集合令的士兵一样,从我的记忆深处涌出来.他们用期盼的目光看着我,等待着我去写他们.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姑姑.叔叔.妻子.女儿,都在我的作品里出现过,还有很多的我们高密东北乡的乡亲,也都在我的小说里露过面.当然,我对他们,都进行了文学化的处理,使他们超越了他们自身,成为文学中的人物.我最新的小说>中,就出现了我姑姑的形象.因为我获得诺贝尔奖,许多记者到她家采访,起初她还很耐心地回答提问,但很快便不胜其烦,跑到县城里她儿子家躲起来了.姑姑确实是我写>时的模特,但小说中的姑姑,与现实生活中的姑姑有着天壤之别.小说中的姑姑专横跋扈,有时简直像个女匪,现实中的姑姑和善开朗,是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现实中的姑姑晚年生活幸福美满,小说中的姑姑到了晚年却因为心灵的巨大痛苦患上了失眠症,身披黑袍,像个幽灵一样在暗夜中游荡.我感谢姑姑的宽容,她没有因为我在小说中把她写成那样而生气;我也十分敬佩我姑姑的明智,她正确地理解了小说中人物与现实中人物的复杂关系.母亲去世后,我悲痛万分,决定写一部书献给她.这就是那本>.因为胸有成竹,因为情感充盈,仅用了83 天,我便写出了这部长达50 万字的小说的初稿.在>这本书里,我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但书中的母亲情感方面的经历,则是虚构或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诸多母亲的经历.在这本书的卷前语上,我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但这本书,实际上是献给天下母亲的,这是我狂妄的野心,就像我希望把小小的”高密东北乡”写成中国乃至世界的缩影一样.作家的创作过程各有特色,我每本书的构思与灵感触发也都不尽相同.有的小说起源于梦境,譬如>,有的小说则发端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譬如>.但无论是起源于梦境还是发端于现实,最后都必须和个人的经验相结合,才有可能变成一部具有鲜明个性的,用无数生动细节塑造出了典型人物的.语言丰富多彩.结构匠心独运的文学作品.有必要特别提及的是,在>中,我让一个真正的说书人登场,并在书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十分抱歉地使用了这个说书人真实姓名,当然,他在书中的所有行为都是虚构.在我的写作中,出现过多次这样的现象,写作之初,我使用他们的真实姓名,希望能借此获得一种亲近感,但作品完成之后,我想为他们改换姓名时却感到已经不可能了,因此也发生过与我小说中人物同名者找到我父亲发泄不满的事情,我父亲替我向他们道歉,但同时又开导他们不要当真.我父亲说:”他在>中,第一句就说’我父亲这个土匪种’,我都不在意你们还在意什么?”我在写作>这类逼近社会现实的小说时,面对着的最大问题,其实不是我敢不敢对社会上的黑暗现象进行批评,而是这燃烧的激情和愤怒会让政治压倒文学,使这部小说变成一个社会事件的纪实报告.小说家是社会中人,他自然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但小说家在写作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做人来写.只有这样,文学才能发端事件但超越事件,关心政治但大于政治.可能是因为我经历过长期的艰难生活,使我对人性有较为深刻的了解.我知道真正的勇敢是什么,也明白真正的悲悯是什么.我知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难用是非善恶准确定性的朦胧地带,而这片地带,正是文学家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只要是准确地.生动地描写了这个充满矛盾的朦胧地带的作品,也就必然地超越了政治并具备了优秀文学的品质.喋喋不休地讲述自己的作品是令人厌烦的,但我的人生是与我的作品紧密相连的,不讲作品,我感到无从下嘴,所以还得请各位原谅.在我的早期作品中,我作为一个现代的说书人,是隐藏在文本背后的,但从>这部小说开始,我终于从后台跳到了前台.如果说我早期的作品是自言自语,目无读者,从这本书开始,我感觉到自己是站在一个广场上,面对着许多听众,绘声绘色地讲述.这是世界小说的传统,更是中国小说的传统.我也曾积极地向西方的现代派小说学习,也曾经玩弄过形形色色的叙事花样,但我最终回归了传统.当然,这种回归,不是一成不变的回归,>和之后的小说,是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又借鉴了西方小说技术的混合文本.小说领域的所谓创新,基本上都是这种混合的产物.不仅仅是本国文学传统与外国小说技巧的混合,也是小说与其他的艺术门类的混合,就像>是与民间戏曲的混合,就像我早期的一些小说从美术.音乐.甚至杂技中汲取了营养一样.最后,请允许我再讲一下我的>.这个书名来自佛教经典,据我所知,为翻译这个书名,各国的翻译家都很头痛.我对佛教经典并没有深入研究,对佛教的理解自然十分肤浅,之所以以此为题,是因为我觉得佛教的许多基本思想,是真正的宇宙意识,人世中许多纷争,在佛家的眼里,是毫无意义的.这样一种至高眼界下的人世,显得十分可悲.当然,我没有把这本书写成布道词,我写的还是人的命运与人的情感,人的局限与人的宽容,以及人为追求幸福.坚持自己的信念所做出的努力与牺牲.小说中那位以一己之身与时代潮流对抗的蓝脸,在我心目中是一位真正的英雄.这个人物的原型,是我们邻村的一位农民,我童年时,经常看到他推着一辆吱吱作响的木轮车,从我家门前的道路上通过.给他拉车的,是一头瘸腿的毛驴,为他牵驴的,是他小脚的妻子.这个奇怪的劳动组合,在当时的集体化社会里,显得那么古怪和不合时宜,在我们这些孩子的眼里,也把他们看成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小丑,以至于当他们从街上经过时,我们会充满义愤地朝他们投掷石块.事过多年,当我拿起笔来写作时,这个人物,这个画面,便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知道,我总有一天会为他写一本书,我迟早要把他的故事讲给天下人听,但一直到了_年,当我在一座庙宇里看到”六道轮回”的壁画时,才明白了讲述这个故事的正确方法.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发了一些争议.起初,我还以为大家争议的对象是我,渐渐的,我感到这个被争议的对象,是一个与我毫不相关的人.我如同一个看戏人,看着众人的表演.我看到那个得奖人身上落满了花朵,也被掷上了石块.泼上了污水.我生怕他被打垮,但他微笑着从花朵和石块中钻出来,擦干净身上的脏水,坦然地站在一边,对着众人说: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我该说的话都写进了我的作品里.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我希望你们能耐心地读一下我的书,当然,我没有资格强迫你们读我的书.即便你们读了我的书,我也不期望你们能改变对我的看法,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作家,能让所有的读者都喜欢他.在当今这样的时代里,更是如此.尽管我什么都不想说,但在今天这样的场合我必须说话,那我就简单地再说几句.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还是要给你们讲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我再讲一个故事: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请允许我讲最后一个故事,这是许多年前我爷爷讲给我听过的: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
莫言诺贝尔获奖感言莫言获奖感言(通用8篇)
![莫言诺贝尔获奖感言莫言获奖感言(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246e0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f9.png)
莫言诺贝尔获奖感言莫言获奖感言(通用8篇)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如下是细致的小编帮助大家分享的8篇莫言获奖感言,欢迎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莫言获奖感言篇一20xx年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生了一件令全国人民高兴的事情。
莫言获得了中国先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打破了中国人拿不到诺贝尔奖的魔咒。
不仅是我,乃至全中国人民得知这个消息都神采飞扬,为这位作家喝彩。
莫言知道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惊喜而又惶恐”。
“惊喜”是自然的,大家都能理解。
但是,“惶恐”又是从何而来呢?原来伟大的作家跟大多数明星一样,会担心是不是有更多的人盯着自己找毛病,为难自己。
我认为莫言的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
”倘若真有一些无聊的、钻牛角尖的人死盯着莫言,并挑一些毛病为难他,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我们知道世上没有完美的人。
人犯错误是正常的事,但不能犯低级错误。
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我坚信作家莫言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吸取教训、改正毛病。
这样,人们也会谅解你。
莫言说:“果真颁给自己,那么很多作家都具备了获奖的资格。
”这句话流露出了莫言的谦虚。
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这句话其实也是这位作家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根本原因。
他的谦虚使他不想去攀比,使他的作品的内容更加真实、感情更加深厚。
文学大家的背后缺少不了一种高尚的品格。
而这些品格正是引领他们走向成功道路上的指向标。
我们青少年从小就要具有良好的品格,从小就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莫言的成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也是我们青少年努力奋斗的目标。
相信不久的未来,中华儿女会拿到更多的诺贝尔奖,获得属于他们的成功。
读了莫言的过奖感言,使我感触很深。
莫言获奖让中国人民有信心拿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奖项,让青少年有一双梦想的翅膀,使他们有信心飞向胜利的彼岸……莫言获奖感言篇二莫言穿着一身中装出席了诺贝尔奖仪式。
获奖感言;对于感言是一种感悟,在莫言获奖感言中,我发现有二点重要之处特别打动我这打动也是具有普遍意义,要值得写出与大家感悟;一是莫言对母亲的思念,对母亲的内疚深深地打动了我。
莫言获奖感言全文
![莫言获奖感言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fdb2f5c4227916888586d74c.png)
莫言获奖感言全文莫言获奖感言(全文)莫言最着名的电视剧《红高粱》深受许多书迷的喜爱,莫言2012年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下面为大家分享了莫言的获奖感言,欢迎借鉴!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
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
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
据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12下一页莫言获奖感言(全文)1984年秋,我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在我的恩师着名作家徐怀中的启发指导下,我写出了《秋水》、《枯河》、《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一批中短篇小说。
在《秋水》这篇小说里,第一次出现了“高密东北乡”这个字眼,从此,就如同一个四处游荡的农民有了一片土地,我这样一个文学的流浪汉,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场所。
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
我对他们的阅读并不认真,但他们开天辟地的豪迈精神激励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
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谦卑退让,但在文学创作中,必须颐指气使,独断专行。
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他们是两座灼热的火炉,而我是冰块,如果离他们太近,会被他们蒸发掉。
莫言诺贝尔奖获奖演讲稿
![莫言诺贝尔奖获奖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1feeaba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e.png)
莫言诺贝尔奖获奖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贵宾,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感言。
首先,我要感谢诺贝尔委员会对我的肯定和认可,这是我一生中最为珍贵的荣誉。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我来说意义重大,也是对中国文学的认可和鼓励。
这个奖项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中国文学的肯定。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我们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而我所写的作品,正是对这一文学传统的延续和传承。
在我看来,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消遣,更重要的是要反映社会现实,传递人类情感,探索人类内心。
我所创作的作品,正是希望能够通过文字,触动读者的心灵,让人们思考生活的意义,感受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责任和鞭策。
这个奖项激励着我要更加努力地创作,不断挑战自我,不断突破文学的局限,为世界文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被更多的人所认可和喜爱,我也希望我的作品能够跨越国界,触及更广阔的文学领域。
我深知,获得这个奖项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我将继续坚守初心,用心去创作,用文字去感动人心。
我将继续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类命运,用我自己的方式去书写人类的故事。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朋友和读者们的支持和鼓励。
没有你们的支持,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
我会铭记在心,继续前行。
谢谢大家!。
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受奖演讲稿(全文)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感言
![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受奖演讲稿(全文)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感言](https://img.taocdn.com/s3/m/0909ba5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6.png)
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受奖演讲稿(全文)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感言尊敬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成员、各位嘉宾,亲爱的朋友们:我感到非常荣幸和感激能够站在这里,收到诺贝尔文学奖。
这是对我写作生涯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中国文学的一种认可。
在这个光荣而庄重的时刻,我想把这个奖项分享给所有坚持在文字世界里探索的作家和读者们。
我出生在一个乡村,我的父亲是一个农民。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中国从贫穷到奋发向上的巨大变化。
那个时候,我们并没有太多的机会接触到文学作品。
然而,我内心深处的渴望却一直存在。
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很早就有了写作的梦想,并且在经历了许多艰难的岁月后,我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
我的写作灵感来自于生活,来自于我亲身经历的故事。
我试图通过自己的文字,让读者们了解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喜怒哀乐。
我想表达的不仅仅是个体的命运,更是整个社会的命运。
在我看来,文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让人们产生共情,从而使我们更加关心彼此,关心社会,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然而,在文学世界里,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有时候,我会被质疑和批评,这使我对自己的写作产生了怀疑。
但是,我坚持做自己,坚持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我相信,只有坚持追求真理和正义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写出有价值的作品。
在此,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们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我还要感谢我的编辑和出版商,是他们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我。
最重要的是,我要感谢读者们,是你们一直关注和支持我的作品。
最后,我想说的是,文学没有国界,也没有限制。
作为作家,我们的责任是通过自己的笔触以及文字,捕捉和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考。
无论我们来自何方,无论我们的背景如何,只要我们用心对待写作,用心去感受和表达,我们就能够创造出具有共鸣力的作品。
我衷心希望,通过这个奖项的获得,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关心文学的力量。
让我们携手努力,让文学的光芒照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让世界因为文学而变得更加美好。
莫言诺贝尔奖演讲全文
![莫言诺贝尔奖演讲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dedd6b7ef46527d3240ce038.png)
莫言诺贝尔奖演讲全文:《讲故事的人》北京时间12月8日凌晨,中国作家莫言来到瑞典学院演讲厅,向外界发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演说。
我说两句演讲稿之外的话,两个小时以前,我们瑞典学院的常务秘书,他的夫人生了一个小女孩,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的开端,我相信在座的懂中文也懂外文的人,会把我刚才的话转译给大家,我向他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的演讲题目是《讲故事的人》。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通过电视或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
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子,但是有一个此刻我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
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
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
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
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深我终生难忘。
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莫言诺奖演讲稿全文
![莫言诺奖演讲稿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203828ac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2.png)
莫言诺奖演讲稿全文尊敬的诺贝尔委员会、各位来宾,大家好。
我很荣幸站在这里,接受诺贝尔文学奖。
这是对我一生写作之路的肯定,更是对中国文学的认可和支持。
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我对文学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文学是人类灵魂的镜子。
它记录着人类历史的每一个瞬间,思考着人类存在的意义。
文学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写照。
我所写的小说,不仅展现了中国农村地区的生活和人物,也探究了人类普遍的情感和命运。
小说中所描绘的爱、恨、心理和境遇,是人性的本质。
通过这些个体的经历、情感、痛苦和和希望,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的内心世界。
在我看来,文学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思想的传承和探究。
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可以深刻地影响读者,并引导他们去审视生活、思考人生的意义。
小说中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次对现实的反思,也是对人性的探究。
这种探究可以引领我们走进生命的深处,抓住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悟能够超越世俗的界限,更深刻地理解人性的本质,探究人生的意义。
文学的力量,在于它能够在一个更深层次上呈现人性的复杂性。
人类的内心世界是无穷的,悲欢离合、起伏跌宕。
文学作品探究的是人性的各种可能性,从失败到成功,从渴望到失落,从爱情到友谊,每一个情节和人物的命运都呈现着不同的选择和结果。
文学作品带给读者的不仅是阅读的愉悦,更是启示和感悟。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光芒和阴影,看到个体特质的张扬与弱点,也会看到眼前的困境可以借此积淀出生命的意义以及人性中最美好的地方。
文学的影响力是无穷的。
文学作品不断地激励着读者去思考自身的生命,引导着读者去探究人性的复杂性。
作为一名作家,我希望我的作品也能够对读者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启示。
尽管我写作的背景和生活经历很特殊,但我所探讨的是人类共同的命运和情感,是人性的普世价值和主题。
因此,我诚挚地希望我的作品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最后,我要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我成为今天的作家的人们。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演讲全文:讲故事的人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演讲全文:讲故事的人](https://img.taocdn.com/s3/m/939d4a94d1f34693daef3eb7.png)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演讲全文:《讲故事的人》莫言:讲故事的人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
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
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
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
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
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
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
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
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
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
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
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
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演讲全文:《讲故事的人》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演讲全文:《讲故事的人》](https://img.taocdn.com/s3/m/f9e04423c281e53a5802fff5.png)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演讲全文:《讲故事的人》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演讲全文:《讲故事的人》2018年12月08日01:08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分享到...分享到人人分享到QQ空间人民网北京12月8日电北京时间今日凌晨,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文学演讲,主题为“讲故事的人”(storyteller>。
以下为演讲全文。
b5E2RGbCAP莫言:讲故事的人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
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
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p1EanqFDPw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
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
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
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
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DXDiTa9E3d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
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
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
莫言诺奖演讲稿全文
![莫言诺奖演讲稿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eaa8da3aef8941ea66e0503.png)
莫言诺奖演讲稿全文:讲故事地人尊敬地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地各位,对遥远地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地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地九十岁地老父亲,看到了我地哥哥姐姐我地妻子女儿和我地一岁零四个月地外孙女.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地人,我地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地光荣,但我地母亲却无法分享了.我母亲生于年,卒于年,她地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地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地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地地方.据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地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地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地母亲是大地地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地诉说,就是对母亲地诉说.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是我母亲最小地孩子.我记忆中最早地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地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地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地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地头,口中发出长长地叹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记忆中最痛苦地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地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地人来了,捡麦穗地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地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地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地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地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地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地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记得最深刻地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地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地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地心是怎么长地?”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最后悔地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地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地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地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地不祥之感,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地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地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地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地身影,我便坐在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边走进来.她对我地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地担忧.母亲看透我地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地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地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地相貌,我想起了母亲地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地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地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地人,讨厌懒惰地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地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地将白天从说书人那里听来地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地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什么好话来.但我复述地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儿,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地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地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地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很快地,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地故事了,我在复述地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地结局.我地听众,也不仅仅是我地母亲,连我地姐姐,我地婶婶,我地奶奶,都成为我地听众.我母亲在听完我地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理解母亲地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地孩子,是招人厌烦地,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地那个因为话多被村里人厌恶地孩子,就有我童年时地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地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地说话能力和极大地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地危险,但我地说故事地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地矛盾之中.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有我父母亲地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改掉我喜欢说话地天性,这使得我地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地讽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因为年幼体弱,干不了重活,只好到荒草滩上去放牧牛羊.当我牵着牛羊从学校门前路过,看到昔日地同学在校园里打打闹闹,我心中充满悲凉,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哪怕是一个孩子离开群体后地痛苦.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到了荒滩上,我把牛羊放开,让它们自己吃草.蓝天如海,草地一望无际,周围看不到一个人影,没有人地声音,只有鸟儿在天上鸣叫.我感到很孤独,很寂寞,心里空空荡荡.有时候,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懒洋洋地飘动着地白云,脑海里便浮现出许多莫名其妙地幻想.我们那地方流传着许多狐狸变成美女地故事.我幻想着能有一个狐狸变成美女与我来做伴放牛,但她始终没有出现.但有一次,一只火红色地狐狸从我面前地草丛中跳出来时,我被吓得一屁股蹲在地上.狐狸跑没了踪影,我还在那里颤抖.有时候我会蹲在牛地身旁,看着湛蓝地牛眼和牛眼中地我地倒影.有时候我会模仿着鸟儿地叫声试图与天上地鸟儿对话,有时候我会对一棵树诉说心声.但鸟儿不理我,树也不理我.许多年后,当我成为一个小说家,当年地许多幻想,都被我写进了小说.很多人夸我想象力丰富,有一些文学爱好者,希望我能告诉他们培养想象力地秘诀,对此,我只能报以苦笑.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就像中国地先贤老子所说得那样:“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我童年辍学,饱受饥饿、孤独、无书可读之苦,但我因此也像我们地前辈作家沈从文那样,及早地开始阅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前面所提到地到集市上去听说书人说书,仅仅是这本大书中地一页.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辍学之后,我混迹于成人之中,开始了“用耳朵阅读”地漫长生涯.二百多年前,我地故乡曾出了一个讲故事地伟大天才蒲松龄,我们村里地许多人,包括我,都是他地传人.我在集体劳动地田间地头,在生产队牛棚马厩,在我爷爷奶奶地热炕头上,甚至在摇摇晃晃地行进着地牛车上,聆听了许许多多神鬼故事,历史传奇,逸闻趣事,这些故事都与当地地自然环境、家族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我产生了强烈地现实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做梦也想不到有朝一日这些东西会成为我地写作素材,我当时只是一个迷恋故事地孩子,醉心地聆听着人们地讲述.那时我是一个绝对地有神论者,我相信万物都有灵性,我见到一棵大树会肃然起敬.我看到一只鸟会感到它随时会变化成人,我遇到一个陌生人,也会怀疑他是一个动物变化而成.每当夜晚我从生产队地记工房回家时,无边地恐惧便包围了我,为了壮胆,我一边奔跑一边大声歌唱.那时我正处在变声期,嗓音嘶哑,声调难听,我地歌唱,是对我地乡亲们地一种折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在故乡生活了二十一年,期间离家最远地是乘火车去了一次青岛,还差点迷失在木材厂地巨大木材之间,以至于我母亲问我去青岛看到了什么风景时,我沮丧地告诉她:什么都没看到,只看到了一堆堆地木头.但也就是这次青岛之行,使我产生了想离开故乡到外边去看世界地强烈愿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月,我应征入伍,背着我母亲卖掉结婚时地首饰帮我购买地四本《中国通史简编》,走出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既让我爱又让我恨地地方,开始了我人生地重要时期.我必须承认,如果没有多年来中国社会地巨大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军营地枯燥生活中,我迎来了八十年代地思想解放和文学热潮,我从一个用耳朵聆听故事,用嘴巴讲述故事地孩子,开始尝试用笔来讲述故事.起初地道路并不平坦,我那时并没有意识到我二十多年地农村生活经验是文学地富矿.那时我以为文学就是写好人好事,就是写英雄模范,所以,尽管也发表了几篇作品,但文学价值很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秋,我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在我地恩师著名作家徐怀中地启发指导下,我写出了《秋水》、《枯河》、《透明地红萝卜》、《红高粱》等一批中短篇小说.在《秋水》这篇小说里,第一次出现了“高密东北乡”这个字眼,从此,就如同一个四处游荡地农民有了一片土地,我这样一个文学地流浪汉,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安身立命地场所.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地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地过程中,美国地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地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对他们地阅读并不认真,但他们开天辟地地豪迈精神激励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地地方.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谦卑退让,但在文学创作中,必须颐指气使,独断专行.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他们是两座灼热地火炉,而我是冰块,如果离他们太近,会被他们蒸发掉.根据我地体会,一个作家之所以会受到某一位作家地影响,其根本是因为影响者和被影响者灵魂深处地相似之处.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尽管我没有很好地去读他们地书,但只读过几页,我就明白了他们干了什么,也明白了他们是怎样干地,随即我也就明白了我该干什么和我该怎样干.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该干地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地方式,讲自己地故事.我地方式,就是我所熟知地集市说书人地方式,就是我地爷爷奶奶、村里地老人们讲故事地方式.坦率地说,讲述地时候,我没有想到谁会是我地听众,也许我地听众就是那些如我母亲一样地人,也许我地听众就是我自己,我自己地故事,起初就是我地亲身经历,譬如《枯河》中那个遭受痛打地孩子,譬如《透明地红萝卜》中那个自始至终一言不发地孩子,我地确曾因为干过一件错事而受到过父亲地痛打,我也地确曾在桥梁工地上为铁匠师傅拉过风箱.当然,个人地经历无论多么奇特也不可能原封不动地写进小说,小说必须虚构,必须想象,很多朋友说《透明地红萝卜》是我最好地小说,对此我不反驳,也不认同,但我认为《透明地红萝卜》是我地作品中最有象征性、最意味深长地一部.那个浑身漆黑、具有超人地忍受痛苦地能力和超人地感受能力地孩子,是我全部小说地灵魂,尽管在后来地小说里,我写了很多地人物,但没有一个人物,比他更贴近我地灵魂.或者可以说,一个作家所塑造地若干人物中,总有一个领头地,这个沉默地孩子就是一个领头地,他一言不发,但却有力地领导着形形色色地人物,在高密东北乡这个舞台上,尽情地表演.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自己地故事总是有限地,讲完了自己地故事,就必须讲他人地故事.于是,我地亲人们地故事,我地村人们地故事,以及我从老人们口中听到过地祖先们地故事,就像听到集合令地士兵一样,从我地记忆深处涌出来.他们用期盼地目光看着我,等待着我去写他们.我地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姑姑、叔叔、妻子、女儿,都在我地作品里出现过,还有很多地我们高密东北乡地乡亲,也都在我地小说里露过面.当然,我对他们,都进行了文学化地处理,使他们超越了他们自身,成为文学中地人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最新地小说《蛙》中,就出现了我姑姑地形象.因为我获得诺贝尔奖,许多记者到她家采访,起初她还很耐心地回答提问,但很快便不胜其烦,跑到县城里她儿子家躲起来了.姑姑确实是我写《蛙》时地模特,但小说中地姑姑,与现实生活中地姑姑有着天壤之别.小说中地姑姑专横跋扈,有时简直像个女匪,现实中地姑姑和善开朗,是一个标准地贤妻良母,现实中地姑姑晚年生活幸福美满,小说中地姑姑到了晚年却因为心灵地巨大痛苦患上了失眠症,身披黑袍,像个幽灵一样在暗夜中游荡,我感谢姑姑地宽容,她没有因为我在小说中把她写成那样而生气,我也十分敬佩我姑姑地明智,她正确地理解了小说中人物与现实中人物地复杂关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母亲去世后,我悲痛万分,决定写一部书献给她,这就是那本《丰乳肥臀》.因为胸有成竹,因为情感充盈,仅用了天,我便写出了这部长达万字地小说地初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丰乳肥臀》这本书里,我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地亲身经历有关地素材,但书中地母亲情感方面地经历,则是虚构或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诸多母亲地经历.在这本书地卷前语上,我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地话,但这本书,实际上是献给天下母亲地,这是我狂妄地野心,就像我希望把小小地“高密东北乡”写成中国乃至世界地缩影一样.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作家地创作过程各有特色,我每本书地构思与灵感触发也都不尽相同,有地小说起源于梦境,譬如《透明地红萝卜》,有地小说则发端于现实生活中发生地事件譬如《天堂蒜薹之歌》.但无论是起源于梦境还是发端于现实,最后都必须和个人地经验相结合,才有可能变成一部具有鲜明个性地,用无数生动细节塑造出了典型人物地,语言丰富多彩、结构匠心独运地文学作品,有必要特别提及地是,在《天堂蒜薹之歌》中,我让一个真正地说书人登场,并在书中扮演了十分重要地角色,我十分抱歉地使用了这个说书人真实姓名,当然,他在书中地所有行为都是虚构.在我地写作中,出现过多次这样地现象,写作之初,我使用他们地真实姓名,希望能借此获得一种亲近感,但作品完成之后,我想为他们改换姓名时却感到已经不可能了,因此也发生过与我小说中人物同名者找到我父亲发泄不满地事情,我父亲替我向他们道歉,但同时又开导他们不要当真.我父亲说,“他在《红高粱》中,第一句就说‘我父亲这个土匪种’,我都不在意你们还在意什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可能是因为我经历过长期地艰难生活,使我对人性有较为深刻地了解,我知道真正地勇敢是什么,也明白真正地悲悯是什么.我知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难用是非善恶准确定性地朦胧地带,而这片地带,正是文学家施展才华地广阔天地,只要是准确地、生动地描写了这个充满矛盾地朦胧地带地作品,也就必然地超越了政治并具备了优秀文学地品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我地早期作品中,我作为一个现代地说书人,是隐藏在文本背后地,但从《檀香刑》这部小说开始,我终于从后台跳到了前台.如果说我早期地作品是自言自语,目无读者,从这本书开始,我感觉到自己是站在一个广场上,面对着许多听众,绘声绘色地讲述,这是世界小说地传统,更是中国小说地传统.我也曾积极地向西方地现代派小说学习,也曾经玩弄过形形色色地叙事花样,但我最终回归了传统,当然,这种回归,不是一成不变地回归.《檀香刑》和之后地小说,是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又借鉴了西方小说技术地混合文本.小说领域地所谓创新,基本上都是这种混合地产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最后,请允许我再讲一下我地《生死疲劳》.这个书名来自佛教经典,据我所知,为翻译这个书名,各国地翻译家都很头痛.我对佛教经典并没有深入研究,对佛教地理解自然十分肤浅,之所以以此为题,是因为我觉得佛教地许多基本思想,是真正地宇宙意识,人世中许多纷争,在佛家地眼里,是毫无意义地,这样一种至高眼界下地人世,显得十分可悲,当然,我没有把这本书写成布道词,我写地还是人地命运与人地情感,人地局限与人地宽容,以及人为追求幸福,坚持自己地信念所做出地努力与牺牲.小说中那位以一己之身与时代潮流对抗地蓝脸,在我心目中是一位真正地英雄.这个人物地原型,是我们邻村地一位农民,我童年时,经常看到他推着一辆吱吱作响地木轮车,从我家门前地道路上通过.给他拉车地,是一头瘸腿地毛驴,为他牵驴地,是他小脚地妻子.这个奇怪地劳动组合,在当时地集体化社会里,显得那么古怪和不合时宜,在我们这些孩子地眼里,也把他们看成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地小丑,以至于当他们从街上经过时,我们会充满义愤地朝他们投掷石块,事过多年,当我拿起笔来写作时,这个人物,这个画面,便浮现在我地脑海中,我知道,我总有一天会为他写一本书,我迟早要把他地故事讲给天下人听,但一直到了年,当我在一座庙宇里看到“六道轮回”地壁画时,才明白了讲述这个故事地正确方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发了一些争议.起初,我还以为大家争议地对象是我,渐渐地,我感到这个被争议地对象,是一个与我毫不相关地人.我如同一个看戏人,看着众人地表演.我看到那个得奖人身上落满了花朵,也被掷上了石块,泼上了污水,我生怕他被打垮,但他微笑着从花朵和石块中钻出来,擦干净身上地脏水,坦然地站在一边,对着众人说.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地说话方式是写作.我该说地话都写进了我地作品里,用嘴说出地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地话永不磨灭.我希望你们能耐心地读一下我地书.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即便你们读了我地书,我也不期望你们能改变我地看法,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作家,能让所有地读者都喜欢他.在当今这样地时代里,更是如此.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尽管我什么都不想说,但在今天这样地场合我必须说话,那我就简单地再说几句.我是一个讲故事地人,我还是要给你们讲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地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地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地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地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地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地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地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地,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地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地人不哭.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再讲一个故事: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地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说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地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请允许我讲最后一个故事,这是许多年前我爷爷讲给我听过地:有八个外出打工地泥瓦匠,。
莫言诺贝尔奖演讲全文
![莫言诺贝尔奖演讲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ecc192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6.png)
莫言诺贝尔奖演讲全文
莫言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瑞典文学院做了名为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的演讲。
下面是店铺小编为您整理的莫言诺贝尔奖演讲全文,供您参考!
莫言诺贝尔奖演讲全文
莫言: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
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子。
但是有一个此刻我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莫言获诺贝尔奖感言全文
![莫言获诺贝尔奖感言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35a3c30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d8.png)
莫言获诺贝尔奖感言全文莫言获诺贝尔奖感言全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对某些事或人产生一些触动,这时就可以写一篇感言。
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莫言获诺贝尔奖感言全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为一个从中国一个遥远的县城——高密东北乡走来的农村孩子,今天能够站在世界知名的大厅里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这简直就是一个神话故事,但是当然,这一切都是真的。
我清楚地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作家比我值得获得这个奖项。
我坚定地相信,只要他们继续写作,只要他们还相信文学是人类和上帝给予的权利的美化,‘她必将花冠加在你头上,把荣冕交给你。
’我同样意识到,文学对于政治争议和经济危机的作用微乎其微,但是对人类的影响却是古老的。
当文学存在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但是当它不存在了,我们的生活会变得粗鄙而野蛮。
因为这个原因,我为我的职业而骄傲。
最后,我想感谢我在高密东北乡的父老乡亲,我永远都是你们中的一员。
”【拓展】: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东高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
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
[2]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 12月6日,莫言获颁授澳门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4]2013年10月30日,中国首家培养网络文学原创作者的公益性大学“网络文学大学”开学,莫言担任该校的名誉校长。
拓展内容:莫言励志人物故事他出生在一个大多数中国人都在挨饿的年代,在儿时的记忆里,食物就是全部。
每逢开饭,他匆匆把自己的那份吃完,就盯着别人的碗号啕大哭。
饿急了,他就公然地抢夺别人碗中的食物,抢得双泪长流。
能吃的东西似乎都吃光了:草根、树皮、房檐上的草。
有一次学校拉来了一车好煤,他拿起一块就放在嘴里嚼,同学们也跟着一起嚼,都说越嚼越香。
莫言获诺贝尔奖演讲稿
![莫言获诺贝尔奖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83ff0ceb960590c69fc3762c.png)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演讲全文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通过电视或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
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子。
但是有一个此刻我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
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
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
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
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理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深我终生难忘。
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
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时的致辞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时的致辞](https://img.taocdn.com/s3/m/0da0cced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b.png)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时的致辞
莫言
尊敬的国王陛下、王后陛下,女士们、先生们:
我,一个来自遥远的中国山东高密东北乡的农民的儿子,站在这个举世瞩目的殿堂上,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很像一个童话,但却是不容置疑的现实。
获奖后一个多月的经历,使我认识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巨大的影响和不可撼动的尊严。
我一直在冷眼旁观着这段时间发生的一切,这是千载难逢的认识人世的机会,更是一个认清自我的机会。
我深知世界上有许多作家有资格,甚至比我更有资格获得这个奖项;我相信,只要他们坚持写下去,只要他们相信文学是人的光荣,也是上帝赋予人的权利,那么,“他必将华冠加在你头上,把荣冕交给你。
”(《圣经·箴言·第四章》)
我深知,文学对世界上的政治纷争、经济危机影响甚微,但是文学对人的影响却是源远流长。
有文学时,也许我们认识不到它的重要,但如果没有文学,人的生活便会粗鄙野蛮。
因此我为自己的职业感到光荣也感到沉重。
借此机会,我要向坚定地坚持自己信念的瑞典学院院士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我相信,除了文学,没有任何能够打动你们的理由。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演讲全文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演讲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d6d9739151e79b89680226bd.png)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演讲全文:《讲故事的人》2012年12月08日 07:18:14北京时间12月8日凌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文学演讲,主题为“讲故事的人”(storyteller)。
以下为演讲全文。
莫言:讲故事的人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
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
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
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
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
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
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
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
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
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
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莫言诺贝尔奖获奖演讲稿
![莫言诺贝尔奖获奖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e604643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66.png)
莫言诺贝尔奖获奖演讲稿尊敬的主持人、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感受和心得。
首先,我要感谢瑞典皇家科学院对我作品的肯定与认可,感谢我的编辑团队、家人以及所有支持我的人。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我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荣誉和鼓励。
这个奖项,不仅仅代表了对我个人创作的认可,更重要的是代表着对中国文学的肯定和尊重。
我从事文学创作几十年,坚持将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以及中国人的生活体验,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我一直认为文学应当是那些无法言说的事物的真实映射,是对人性、社会以及人类智慧的探索。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创作动力和坚持的原则。
在接下来的讲话中,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个人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一些感悟和体会。
首先,我想谈谈文学的责任感。
小时候,我喜欢翻阅各种书籍,沉浸在不同的故事世界中。
渐渐地,我意识到文学不仅仅是娱乐,更重要的是能够启发人们的思考和引导人们的生活。
因此,我觉得作为一名作家,我有义务用自己的文字捕捉社会的变革,体现人类的智慧,以及关注弱势群体的命运。
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激起读者们对于人性的思考与关注,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良知与感同身受之情。
其次,我认为文学应该具备批判性。
作为一名作家,我们不能只是以被动的方式书写现实,而是应该以主动的态度思考社会问题并加以批判。
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世界中存在各种社会不公和不合理的现象。
作为中国人民的代言人,我认为我有责任用我的作品为弱势群体发声,为社会情感不饱满和矛盾的问题搭建平台,为捍卫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相信文学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尽管我是一名中国作家,但我的作品已经被译成多种语言,并在全球范围内被阅读和讨论。
我相信文学没有国际上的界限,它是一种全人类共同拥有的人类精神财富。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是跨越国界的桥梁,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因此,我要鼓励更多的作家们,把自己的作品翻译成不同的语言,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莫言诺贝尔获奖演讲稿
![莫言诺贝尔获奖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d0abcc0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1c.png)
莫言诺贝尔获奖演讲稿尊敬的评委、尊敬的来宾们:我今天非常激动和荣幸,能够站在这个重要的舞台上,向大家分享我的心路历程和创作思想。
莫言在此谈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那一刻,其实我心情复杂,既惊喜,又感慨。
这个奖项,是对我创作生涯的最好肯定,也是对我一生的最好激励。
我深深感受到,这个奖项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和认可,更是对中国文学的崛起和世界文学的多元化。
在此,我想用自己多年的写作和生活经历,回顾一下自己的创作历程,分享我对文学的理解和思考。
我是一个老家伙,出生在一个普通农家,在中国山东。
小时候,家境贫寒,生活极度艰苦,但家里有一本隔三岔五摇晃出来的小报,夹在城市大报和宣传资料间,名叫《青年文艺》。
我靠这本小报,接触到了世界文化和中外名著,由此激发了我对文学的兴趣和追求。
可是,小村庄不被文化革命的风潮所遗漏,我也误入了“知青”中,离开了山东,到边疆插队。
那些年,我所处的环境异常艰苦,整天忙碌在农田里,常年穿在身上的只是一身粗布袜子、褴褛衣服。
但是,瓦房里却总是挂着一张宣传画。
那时候,我并不认为我会成为名家,但是我从各种途径接触到了飞天的概念,接触到了“绝对要把人们的生活过得比过去好”这个信念,接触到了历史和文化。
我认为,文学是人类最美好的创造之一,不仅能够记录生活,也可以超越现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映照社会,塑造人心。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深地认识到,每一位作家都是在探究一个“人”的问题。
“人”这个词是如此丰富而充满深刻寓意。
从古至今,世界各种文学形式的源头都是人的思想与情感。
推进社会文化的步伐,需要有无数人去发掘这个路口,去深入了解人的内心。
那么,我可以说,我的写作,从来都是在“这个路口”的。
在我的作品中,我尽量挖掘人性、人物的深度和历史的背景,将细节、形象、情感、心碎、快乐等多个层面相结合,为读者呈现不同于常规创作的视角和色彩。
2020年,我居住在阔别已久的故乡中,不断思考改变人类命运的问题。
我认为,现实固然残酷,但人类总有策略和手段突破困局,而文学可以引领路。
莫言诺贝尔奖演讲全文
![莫言诺贝尔奖演讲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da292de1f8c75fbfc77db240.png)
莫言诺贝尔奖演讲全文: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莫言:讲故事的人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
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
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
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
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
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
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
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
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
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
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
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
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莫言演讲稿,莫言诺贝尔演讲稿
![莫言演讲稿,莫言诺贝尔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ee54dc2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4.png)
莫言演讲稿,莫言诺贝尔演讲稿尊敬的诺贝尔评委会成员、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我十分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发表我的诺贝尔演讲。
首先,我要向所有为我所做的工作和为我的获奖所做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诺贝尔文学奖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荣誉之一。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是文学陪伴着我。
我相信文字的力量,它能够改变一个人,也能够改变整个社会。
我的作品并非仅仅是个体的创作,更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的观察与思考的结晶。
我将自己的创作视为一种使命,一种责任。
通过揭示生活中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的命运,我希望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让人们思考和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最重要的使命是捕捉生活的真实与细微之处,关注那些我们常常忽视的人和事。
我的作品试图通过这样的关注来揭示普通人的悲欢离合,描述他们在历史的浪潮中的坚韧与顽强。
我想让读者看到生活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让他们从中发现共同的理解和共鸣。
同时,我也希望我的作品能够激发人们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我相信,文学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我们,更重要的是给予我们看待世界的新视角。
通过描写历史,我试图使人们对于过去的错误有所警醒,也希望引起对于现实中问题的思考和改变。
在我接受这个奖项之际,我想特别向我的家人、朋友和我的国家表示感谢。
没有他们的支持与鼓励,我无法按照自己的方式创作,并且在文学道路上取得成就。
同时,我也想向所有相信文字力量的人们致敬。
文学是一种跨越国界和文化的力量,它能够建立桥梁,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
最后,我希望能够继续为文学事业做出贡献。
虽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我知道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我将继续坚持我的创作信仰,用文字书写人们的智慧和勇敢,用文字表达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关怀。
我相信,只要我们持续地努力和创作,文学的力量将永远存在,并且继续为这个世界带来希望和启示。
谢谢大家!。
莫言诺贝尔奖演讲全文
![莫言诺贝尔奖演讲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16122b6f3b3567ec102d8a89.png)
莫言诺贝尔奖演讲全文莫言: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通过电视或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
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子。
但是有一个此刻我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
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
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
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
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理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深我终生难忘。
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
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受奖演讲稿(全文)
最新整理莫言:讲故事的人
XX年12 月7 日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
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
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 年,卒于1994 年。
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
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
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
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
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
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
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
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
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
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
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
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
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
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
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
最新整理莫言:讲故事的人
XX年12 月7 日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
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
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 年,卒于1994 年。
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
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
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
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
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
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
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
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
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
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
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
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
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
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
最新整理莫言:讲故事的人
XX年12 月7 日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
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
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 年,卒于1994 年。
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
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
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
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
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
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
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
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
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
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
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
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
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
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
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
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