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色谱分析法概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气—液填充柱中,将高沸点液体(固定液)涂在多孔 性载体上构成固定相。
• 样品混合物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后,组分在气—液界面 进入固定液,并扩散至固定液深部,进而达到动态分 配“平衡”。
• 当纯净载气或含有低于“平衡”浓度的载气到来时, 固定液中该组分的分子将逐次回到气—液界面,逸出, 而被载气带走(转移)。这种溶解、扩散、转移的过程 称为传质过程。
)=775.6
说明乙酸正丁酯在Apiezol L柱上的保留行为相 当于7.756个碳原子的正构烷烃的保留行为。
16
3.分配系数与容量因子(P439)
(1)分配系数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发生的吸附、脱附,或溶解、 挥发的过程叫做分配过程。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 两相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单位:g / mL)比,称为分 配系数,用K 表示,即:
(动画)
7
17.2.2 基本术语(P436)
1. 色谱
经色谱柱分离后的样品组份通过检测器时,所产生的电信 号强度对时间作图,所绘得曲线称为色谱图或流出曲线
8
(1) 基线
基线是在操作条件下,没有组份流出时的流出曲线 基线反映仪器的噪音随时间的变化 稳定的理想基线应该是一条水平直线. 基线漂移:基线在一段时间内朝某一个方向变化.
n=(tR/ σ)2
n=5.54(tR/W1/2)2
σ或W1/2↓,H ↓,柱效↑
用t’R代替tR计算塔板数,称为有效理论塔板数(nef); 求得的塔板高度为有效理论塔板高度(Hef)
31
n=16(tR/w)2
n=L/H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从上两式可以看出:
1:色谱峰W越小,n就越大,而H就越小,柱效能 越高。因此,n和H是描述柱效能的指标。
或W=1.699 W1/2
11
2. 保留值
(1) 保留时间(tR):试
样从进样开始到某个组份 色谱峰顶点的时间间隔, 称为保留时间;
(2)死时间(t0):不与
固定相作用的物质(如空 气)的保留时间;
(3)调整保留时间(tR '):tR'= tR-t0
❖保留时间和调整保留时间是色谱法的基本定性参数
12
K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cs cM
分配系数是色谱分离的依据。
17
分配系数 K 的讨论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K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一定温度下,组分的分配系数K越大,出峰越慢; 试样一定时,K主要取决于固定相性质; 某组分的K = 0时,即不被固定相保留,最先流出。 K有不同的概念:吸附色谱法为吸附系数,离子交换 色谱法为选择性系数(或称交换系数),凝胶色谱 法为滲透参数
t0
t0
tR t0 (1 k )
k tR
21
tR与K的关系:
k tR t0 tR '
t0
t0
k mS csVS K VS
mm cmVm
Vm
tR
t0 (1
K
Vs Vm
)
K tR
22
t RB
t0 (1
KB
Vs Vm
)
t
A R
t0 (1
KA
Vs Vm
)
tR
tRA
tRB
(4) 保留体积(VR):
VR = tR×Fc Fc为流动相流速, 单位:m L / min。
VR’ 也是常用的色谱定性参 数之一
(5) 死体积(V0):
V0 = t0 ×Fc
(6) 调整保留体积(VR'):
V R' = VR -V0
13
(7)保留指数 (I)
又称Kovats指数,是一种重现性较好的定性参数。 测定方法: 将正构烷烃作为标准,规定其保留指数为分子中碳原子 个数乘以100(如正己烷的保留指数为600)。
9
(2) 峰高或峰面积
色谱峰顶点与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以h表示,
10
(3) 峰宽
用来衡量色谱峰宽度的重要 参数,有三种表示方法:
(1)标准差 ():正态分布曲线
上两拐点间距离的一半。反映组 分分散程度。
(2)峰底宽 (W):W=4
(3)半峰宽 (W1/2):色谱峰高
一半处的宽度 W1/2 =2.355
(两相中的运动阻力,扩散)
速率理论
28
1. 塔板理论
• 最早由Martin等人提出塔板理论,把色谱柱 比作一个精馏塔,沿用精馏塔中塔板的概念来 描述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行为,同时引人理论 塔板数作为衡量柱效率的指标
29
塔板理论的四个基本假设
(i)色谱柱是由一系列连续、等距的水平塔板组成。 在柱内每层塔板内部,组分可以在两相间迅速达 到平衡。
Dg:试样组分分子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cm2·s-1) (1) 存在着浓度差,产生纵向扩散; (2) 扩散导致色谱峰变宽,H↑(n↓),分离变差; (3) 分子扩散项与流速有关,流速↓,滞留时间↑,扩散↑; (4) 扩散系数:Dg ∝(M载气)-1/2 ; M载气↑,B值↓。
37
(3)传质阻抗项
传质过程的概念
离子交换 空间排阻
毛细管电泳法 6
17.2 色谱过程与术语
17.2.1 色谱过程
当流动相中携带的混合物流经固定相时,其与固定相发 生相互作用。随着流动相的移动,混合物在两相间经过反复 多次的分配平衡,使得各组分被固定相保留的时间不同,从 而按一定次序由固定相中流出。
两相及两相的相对运动 构成了色谱法的基础
27
17.3 色谱分离的基本理论
色谱理论需要解决的问题:色谱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和动
力学问题。影响分离及柱效的因素与提高柱效的途径,柱效
与分离度的评价指标及其关系。
组分保留时间为何不同?色谱峰为何变宽?
塔板理论
组分保留时间: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控制;
(组分和固定液的结构和性质)
色谱峰变宽: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因素控制;
• 影响此过程进行的阻力称为传质阻抗,用传质阻抗系 数描述。
38
传质阻抗对峰宽的影响
• 由于液相传质阻抗的存 在,增加了组分在固定 液中停留的时间,而晚 回到载气中去。因此这 些组分的分子落后于在 两相界面迅速平衡并随 同载气流动的分子,使 峰展宽,如图所示。
体(气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
2
发展历程
➢30年代 出现薄层色谱法 ➢40年代 纸色谱法 (塔板理论) ➢50年代 气相色谱法兴起,奠定了现代色谱法的基 础,可“在线”分析。 (速率理论) ➢60年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70年代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崛起,把色谱法又 推进到一个新里程碑。 ➢80年代 液相色谱联用技术、超临界流体色谱 ➢90年代 毛细管电泳法
2:在同一色谱柱上,不同组分得到不同的理论塔 板数,同一组分在不同色谱条件下理论塔板数也 不相等。
32
2. 速率理论
• 1956年荷兰学者范第姆特(Van Deemter)等在研究 气液色谱时,提出了色谱过程动力学理论——速率理 论。他们吸收了塔板理论中板高的概念,并充分考虑 了组分在两相间的扩散和传质过程,从而在动力学基 础上较好地解释了影响板高的各种因素。该理论模型 对气相、液相色谱都适用。范第姆特(Van Deemter) 方程的数学简化式为
吸附色谱:利用物理吸附性能的差异
离子交换色谱:利用离子交换原理
空间排阻色谱:利用排阻作用力的不同 5
气相色谱法(GC)
Gas Chromatography
色 谱
液相色谱法(LC)
法 Liquid Chromatography
气固色谱
柱色谱法 气液色谱
纸色谱法 平板色谱法
薄层色谱
柱色谱法
液液 液固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SFC)
(动画)
34
涡流扩散项的影响因素
A = 2λdp
dp:固定相的平均颗粒直径 λ:固定相的填充不均匀因子
1:涡流扩散项与填充物的平均直径的大小和填充 不规则因子有关,与流动相的性质、线速度和 组分性质无关。
2:为了减少涡流扩散,提高柱效,使用细而均匀 的颗粒,并且填充均匀是十分必要的。对于空 心毛细管,不存在涡流扩散。因此A=0。
t0
Vs Vm
(KA
KB)
t0 (kA
kB )
K A KB tR 0
✓ 注:应选择合适分离条件使得难分离的组分K不等
➢ 结论:色谱分离前提→各组分分配系数不等
23
4.分离参数
(1) 分离因子(α)
两种物质调整保留值之比,又称为分配系数比 或选择性系数
t
R
2
t
R1
VR2 VR1
k2 k1
K2 K1
24
(2) 分离度 (Rs)
色谱分离中的几种情况如图所示:
分离度( Rs ),又称分辨率:反映组分在色谱 柱分离情况。
25
分离度的表达式:
Rs
tR2 tR1 (W1 W2 ) / 2
2(tR2 tR1) W1 W2
R=0.8:两峰的分离程度可达89%; R=1:分离程度95.4%;(4σ) R=1.5:达99.7%(相邻两峰完全分离的标准)。
第17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
1
17.1 概述
17.1.1.色谱法的起源和发展
混合物最有效的分离、分析方法。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在1906年使用的装置:色谱 原型装置,如图。
➢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技术 ➢ 色谱法(层析法)不仅用于有色物质分离,
且大量用于无色物质分离。 ➢ 管内填充物,称为固定相。 ➢ 另一相是携带试样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
' R(z)
t' R(z
)
]
15
• 例 在Apiezol L柱上,柱温100℃,用正
庚烷及正辛烷为参考物质对,测得
t0=30.0s,正庚烷的tR=204.0s,乙酸正丁 酯的tR=340.0s及正辛烷的tR=403.4s。
Ix=100( 7
1
lg 310.0 lg 373.4
lg174.0 lg174.0
其它物质的保留指数(IX)是通过选定两个相邻的正构 烷烃,其分别具有Z和Z+1个碳原子。被测物质X的调整保留
时间应在相邻两个正构烷烃的调整保留值之间如图所示:
14
保留指数计算方法
t' R( z1)
tR' ( X )
t' R(Z
)
IX
100[
z
n
lg lg t
t' R(x
' R(z
) lg t n) lg
3
17.1.2.色谱法的分类
(1).按两相分子的聚集状态分:
流动相
液体 液体
固定相
固体 液体
类型
液-固色谱 液-液色谱
液相色谱
气体 气体
固体 液体
气-固色谱 气相色谱 气-液色谱
4
(2).按操作形式分类:
柱色谱
填充柱色谱 毛细管柱色谱
平板色谱
纸色谱 薄层色谱 高分子薄膜色谱
3.按分离机制分:
分配色谱:利用分配系数的不同
18
(2)容量因子
容量因子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到平 衡时的质量比:
k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质量
ms mm
容量因子也称:
分配比;质量分配系数;
I. 分配系数与容量因子都是与组分及固定相的热力学性 质有关的常数,随分离柱温度、柱压的改变而变化。
II. 分配系数与容量因子都是衡量色谱柱对组分保留能力 的参数,数值越大,该组分的保留时间越长。
H A B Cu u
•式中u为流动相的线速度;A,B,C为常数,分别代表 涡流扩散项系数、纵向扩散项系数、传质阻抗项系数。
现分别叙述各项系数的物理意义。
33
(1)涡流扩散项的概念
在填充色谱柱中,当组分随流动相向柱出口迁移时, 流动相由于受到固定相颗粒障碍,不断改变流动方向, 使组分分子在前进中形成紊乱的类似“涡流”的流动, 故称涡流扩散。
(ii)流动相进入色谱柱不是连续进行的,而是间歇 式前进,每次前进为一个塔板体积。
(iii)所有组分开始时存在于第1号塔板上,而且试 样沿轴(纵)向扩散可忽略。
(iv)分配系数在所有塔板上是常数。
30
理论塔板高度和理论塔板数
理论塔板高度(H)和理论塔板数(n)都是柱效指标。
H=σ2/L
n=L/H
n=16(tR/W)2
III. 容量因子可以由实验测得。
19
(3)分配系数和容量因子的关系
k mS csVS K VS
mm cmVm
Vm
20
(4)分配系数和容量因子与保留时间关系
k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质量
ms mm
k值相当于组分被固定相滞留的时间和流动相通过 系统所需时间的比值
k tR t0 tR '
26
小结:色谱流出曲线的物理意义
1) 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以判断样品中所含组份的 最少个数.
2) 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或位置),可以进行定性 分析.
3) 根据色谱峰下的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定量分 析.
4) 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其区域宽度,是评价色谱柱分 离效能的依据.
5) 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是评价固定相(和流动相) 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35
(2)纵向扩散项的概念
纵向扩散是由浓度梯度造成的。组 分从柱入口加入,其浓度分布的 构型呈“塞子”状。 如右图所示。它随着流动相向前推 进,由于存在浓度梯度,“塞子” 必然自发地向前和向后扩散,造 成谱带展宽。
(动画)
36
纵向扩散项的影响因素
B = 2 γ Dg γ :扩散阻碍因子。填充柱色谱, γ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