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之给孩子的爱
简析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
简析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家庭教育,通常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驿站,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
正如蔡元培所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
”而父母,作为家庭最基本的组成单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其言行、道德观念、能力、兴趣等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自身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中西方家庭教育的现状受东方文明特有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限制,当今中国的家庭教育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 1.盲目攀比。
大多数家长爱面子,习惯性地把孩子看成自己附属品,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经常拿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去和别人比较,以此来证明自己“教子有方”。
可家长的做法却在无形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在对比中丧失了自信心。
2.施加压力过大。
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都被当作小太阳,寄予家长所有的爱与期望。
正是家长这种过度的关注,造成了孩子学习焦虑、性格孤傲等心理问题。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西方,其家庭教育的发展则日趋科学化,家庭教育内容倾向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家长也十分注重学习教育常识。
所以,西方培养出的孩子大多数很有主见,各方面能力也很强,能很快适应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机制。
也正因为如此,在诺贝尔获奖名单上,美国人比比皆是,中国人却寥寥无几,这与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二、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1. 家庭教育呈现形式的差别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儒家思想是教育的核心。
“百善孝为先。
”基于这种传统观念,中国家庭教育呈现出“管”与“被管”的关系。
因此,中国的大多数家庭秉持的是“对外民主,对内专制”的原则,要求孩子对父母的话无条件服从。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经常对孩子说的词汇便是“不行”“不可以”“必须”“应该”,孩子即使再委屈也要求全。
所以,中国的父母是孩子的主宰,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永远处于被统治的地位。
在西方,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家庭教育表现出尊重个体发展的特征。
外国学者对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的看法
外国学者对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的看法
外国学者对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的看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理念:中国家庭教育通常注重知识的掌握和考试成绩,强调学术优秀和
稳定发展。
而西方家庭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自主性,鼓励孩子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强调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2.教育方式:中国家庭教育通常采用权威和指导的方式,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和
决策进行严格控制。
而西方家庭教育则更倾向于采用引导和启发的方式,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和学习,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3.教育内容:中国家庭教育的内容通常比较单一,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考试
技巧的训练。
而西方家庭教育的内容则更加多元化,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社交技能、情感管理、自我认知等方面。
4.教育期望:中国家庭对孩子的期望通常很高,希望孩子能够取得优秀的成绩
和稳定的工作。
而西方家庭则更注重孩子的兴趣和激情,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过分强调传统的成功标准。
总的来说,中西方家庭教育在理念、方式、内容和期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教育传统和价值观的差异。
通过了解这些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期望,促进跨文化交流和教育改革。
中西方儿童教育
中西方儿童教育对于儿童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中西方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和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在儿童教育方面的差异,并比较其优势和劣势。
一、教育理念1.1 中式教育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儿童教育被赋予了重要的社会责任。
中式教育注重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追求优秀的学术表现。
家长和老师常常强调纪律、自律和努力,以培养孩子们的自控力和成功意识。
1.2 西式教育理念相比之下,西方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们的个人发展和创造力。
他们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出独立思考的问题,并发展他们在不同领域的兴趣和才能。
西方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交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育方法2.1 中式教育方法中式教育重视教师的权威和家长的指导。
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地接受知识,而不是参与讨论和创造。
传统的教育方法注重背诵、记忆和测试,以追求高分数。
补习班和额外的学习时间也被广泛应用于提高学生的学术成绩。
2.2 西式教育方法与此相反,西方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被鼓励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参与到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中。
西方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实验和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优势和劣势3.1 中式教育的优势和劣势中式教育的优势在于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勤奋精神,使得他们对学习有很高的动力和责任感。
然而,传统的教育方法可能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过于重视分数和升学压力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和压力。
3.2 西式教育的优势和劣势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使他们更具创新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同时,西方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发展,给予孩子更多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然而,缺乏足够的纪律和自律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改革和创新为了更好地结合中西方的优势,许多国家已开始尝试教育改革。
他们试图借鉴西方教育的创新精神,并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加入一些灵活性和个性化的元素。
例如,一些中国学校或教育机构推出了特色课程和创新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中外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体现
中外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体现中外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体现摘要:家庭教育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接受的教育.家庭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中西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体现也是方方面面的.关键词:家庭教育,中西文化差异,家长,孩子引言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也是全社会各个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
中美两国由于在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导致了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存在着很多差异,正确认识和了解两国之间的这种差异,对于促进两国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本文就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问题予以探讨,以寻求一个新的家庭教育模式。
一,中美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自古就有着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由于社会的变迁,特别是封建小农意识长期的影响,文化价值观上多是比较内敛和保守的。
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生存压力大,行业流动性差,仍是学历社会。
中国人往往把一生的幸福寄托在某一些职业上,选择面窄。
中国父母认为学业成绩好,找到好的工作,求得一生安稳,是一个人最好的人生出路,因此中国父母的教育目的是成才。
中国经济条件比较差,社会养老保障不健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从个人养老或个人的荣誉角度考虑比较多,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来看待,要求孩子知恩图报,因而在教养的方式和方法上就充分体现出这一点。
[1]中国家长讲共性,提倡整体至上的价值观,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中国父母会以自己的意志替代孩子的兴趣,站在成人的角度设计孩子的未来,所以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能力要求是过高的。
一旦孩子们无法达到家长预期的要求,不少家长便开始打骂孩子,并把打骂孩子看作是家庭内部私事, 任何人无权干涉, 更谈不上法律约束了。
美国是一个历史比较短的移民国家,旧有的思想文化保留得很少。
在多元文化,思想价值观的影响下,能够较快地接受新的思想和文化,发展的约束较少。
中西方教育差异相关论文
中西方教育差异相关论文中西方教育的差异是一种事实性存在。
造成中西方教育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西方对教育概念的原初性定义的差异。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中西方教育差异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西方教育差异相关论文篇一: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人的教育具有不可置换的意义。
中美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不同的观念和培养方式造成了中美两国的儿童在成人后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东西方社会的制度结构中,家庭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有很大的不同。
这是造成东西方社会和文化差异的一个基本原因。
中国传统教育强调知识的传授,美国教育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二者需要交流和互补。
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我们也意识到:中美教育在各个教育层次上都存在着众多差异,并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体现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
在曾芝兰《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中记录,家庭教育,按照传统观念,就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王晓红在《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一文中提到:在中国社会中,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子女的经验,守着陈旧、落后、错误的教育观念,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比较普遍,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矛盾已经刻不容缓。
在中国,父母关心孩子的事,如帮助孩子洗衣服、整理卧室是很多的。
这也有内在的原因,中国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重,由于最终将以分数决定学生所上的高等学校,学生必然重视分数。
与中国的中学生和家长把目光盯在升学上、老师和学校把目光盯在升学率上不同,西方国家更重视兴趣培养。
当然,西方教育也有弊端。
由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看中西文化差异 8888
由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看中西文化差异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成长所产生的教育影响。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映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
例如: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西方文化则强调征服自然、战胜自然;对待社会和他人,中国人主张中庸和谐,西方人则主张竞赛斗争。
一、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创造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中国的父母则认为孩子是属于他们的私人财产,孩子的一切都必须由他们来操办来决定,觉得这样才算是对他们负责任。
中国的孩子一切都必须听从父母的安排,在父母面前他们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属于他们自己,在家里不能和自己的父母有平等的沟通理解,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使很多中国孩子感到压抑,影响他们的成长。
而在美国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平等的。
孩子需要尊重父母,而父母也要对孩子表示尊重,在称呼上可以任意呼喊自己父母的名字,就像叫自己的朋友一样,父母不经过孩子同意,是不会擅自踏进孩子的私人空间,更不会去涉及属于孩子隐私的日记、信件等这一类的东西。
遇到事情美国的家长都会尊重孩子的意见,孩子也可以参与家庭决策计划等事情的讨论表决。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虽说中国的父母现在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但由于长期以来中国的父母缺乏科学的教育经验或是由于一些错误守旧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还处在口号的阶段。
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太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孩子的独立能力是很差的。
美国家庭非常注重孩子的独立性培养,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独立、自信、富于探索等个性品格。
比如孩子从小睡小床,稍大后单独有一间房子。
在孩子打理日常事务上,父母只帮孩子做一些当时年龄还无法做到的事,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尽量由孩子自己去完成。
大多数18岁以上的青少年都自己挣钱读书。
让孩子做一个有自信的人中国的家庭教育有家长制教育传统,父母对孩子的基本教育方针是保护、灌输和训导。
家庭教育: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异
家庭教育: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异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异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是一种值得父母持续追求的艺术,需要父母在与孩子的共同生活过程中持续地反思自己的言行,持续地根据孩子的特点探索自己的家庭教育,这才是智慧型父母的魅力。
精神需求VS物质需求中国有些家庭,在生活中极端宠爱孩子,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甚至是力所难及的物质条件,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应有尽有,但在精神上却经常忽略孩子的需求,对孩子的情感和人格缺乏应有的尊重。
这与西方的家庭教育理念正相反。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西方人更重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对孩子人格的尊重,而生活上只要吃得有营养,穿得舒服就能够了。
所以,父母应改变教育方法,让孩子真正在精神方面感受到你对孩子的爱,感受到你的注重,感受到你的期望,而这种期望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只有这样,父母的期望在孩子身上才能产生正效应。
讲道理VS具体指导中国注重理论的、宏观的指导,粗线条地讲道理;西方更注重具体的、微观的指导。
我们有很多父母,只从道理上讲该怎么做,如果孩子做错了,稀里糊涂打一顿,打完了孩子还不知自己错在哪儿。
在国外很多家庭中,孩子无论犯了大错小错,也要受到惩罚,比如:不让看电视,或几天不许到外面和小朋友做游戏等,就是孩子想做的事不让他做,让孩子在他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中来体验对与错。
孩子就从这各式各样的体验中,明白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什么是对的,做什么是错的,从而一步步明白做人的道理。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注重。
有人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中。
”这句话深刻指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所起的作用,按照传统观点,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有家长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史“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中西方教育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教育方面的差异中西方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
虽然两者都致力于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但是教育方法、文化差异以及家长的角色等等在两种教育模式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一、教育方法中西方教育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方,教育强调知识和技能的灌输,重视记忆和考试,并将学术成绩作为评价、选择、晋升和招聘的重要标准。
而在西方,教育强调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协作的技能。
因此,在西方的教育体系下,孩子们通常会更多地参与到交流互动、课堂讨论以及小组合作等活动中,从而可以更好地培养综合能力。
二、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在教育方面,这些差异表现为中国关注的是学习能力而非个性和自我;在中国,成功往往定义为取得高分数,而在某些西方国家,成功则更多地涵盖了自我价值、创造性以及其他非学术因素。
此外,中国学生普遍低估自己的能力和表现,注重在学业成功上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与之相反,在西方的教育体系下,孩子们通常被鼓励追求在学术以外的方面的成功,比如体育、音乐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功。
三、家长的角色在西方,家长通常比较锱铢必较,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方面都非常重视。
但是,他们也更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鼓励孩子们更加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相比之下,中国家长更多的侧重于引导孩子在学术和生活方面做出最好的表现,通常会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约束和管理。
总体来说,虽然中西方教育在很多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但无论哪种教育体系都有其自身优点和不足。
在将来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来自不同文化的思考方式和技巧,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自己的学习和教育模式。
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发展和进步。
东西方对于爱的理解
东西方对于爱的理解爱是人类普遍关注的话题,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从文化、宗教、历史和社会等角度来看,东西方对于爱的理解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一、东方的爱东方文化中的爱,强调的是家庭、亲情和社会责任。
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中,有“孝道”、“父母之爱”、“兄弟之爱”等概念,这些都是基于家庭关系的爱。
孝道是家庭伦理中的核心,强调子女对父母的敬孝和回报;父母之爱则是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而兄弟之爱则是兄弟之间的互助和关爱。
此外,在日本文化中,也有着强烈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比如“和”、“礼”、“忍”等,这些都是表现出家庭和社会责任的爱。
二、西方的爱西方文化中的爱,更多的是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在基督教文化中,爱被视为上帝的礼物,是人类最高尚的品质。
基督教中的爱被分为三种:父爱、子爱和圣灵爱。
圣经中有“爱你的邻居如同爱自己”这句话,强调了爱的普遍性和平等性。
此外,在西方的文学、电影和音乐等艺术形式中,也有大量的爱的表达,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电影《泰坦尼克号》和音乐家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
三、东西方爱的比较东西方对于爱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反映出了不同文化的特点。
东方强调的是家庭、亲情和社会责任,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而西方则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追求自我实现和个人价值的体现。
在表达方式上,东方更多的是通过行动和默默的付出来表达爱,而西方则更倾向于通过言语和表情来表达爱。
四、多元化的爱的表达方式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爱都是多元化的。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爱的表达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家庭和亲情之爱,还有友情之爱、爱情之爱、亲子之爱等等。
在现代社会中,爱的表达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人们可以通过文字、电话、社交媒体等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
总之,东西方对于爱的理解存在着差异,这也是由于不同文化的特点所致。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爱都是人类最高尚的品质,是人类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中西育儿观念的差异
中西育儿观念的差异一、引言育儿观念是不同文化间的重要差异之一。
中西方文化因其价值观与传统习俗的不同,导致了在教育和养育孩子方面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教育理念、家庭交互和独立性等方面探讨中西育儿观念的差异,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二、教育理念的差异在教育理念上,中西方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家长普遍强调孝顺和家庭观念的重要性,注重孩子的继承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相比之下,西方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个人发展和自主性。
他们强调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
三、家庭交互的差异中西方在家庭交互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家庭关系更加依赖亲情纽带,家长通常会采取更严格的管教方式,强调父母权威。
而在西方文化中,家庭关系更注重平等和尊重。
家长更倾向于与孩子平等对待,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和责任。
四、独立性的差异中西方的独立性观念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孩子通常依赖父母、家庭和社会支持。
家长普遍倾向于为孩子做出决策,而孩子的个人意愿和独立性则相对较低。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中,独立和自主能力被视为重要的品质。
西方家长倡导孩子自主决策和承担责任,培养他们面对挑战和问题的能力。
五、差异产生的原因中西育儿观念的差异有其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观念和集体利益,反映在教育中就更多地注重孝道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而西方文化则受到个人主义和自由意志的影响,注重个人发展和自主性。
此外,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也对育儿观念产生了影响。
六、中西育儿观念的交融随着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中西育儿观念逐渐交融。
中国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个人成长和兴趣培养,而西方家长也开始重视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这种交融不仅丰富了育儿观念,也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七、结论中西育儿观念的差异是不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体现。
对于家长来说,了解不同文化的育儿观念有助于提高育儿水平,并从中获得启示和借鉴。
在不同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中西育儿观念的交融将推动育儿理念的进步和多样化。
中西方家庭文化差异
中西方家庭文化的天差地别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民族生活方式,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文化同时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历史积淀的产物。
广义上文化是一个民族整体的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系统;狭义上文化可以指精神生产及其成果的结晶,包括知识、信仰、艺术、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等。
中西方存在很多差异,如家庭,婚姻,语言,行为,处事方式等等各有不同。
在此,我们主要研究一下中西家庭的文化差异,通过对两种不同家庭文化的比较,更好的认识社会。
由于文化这个范畴过于宏大,即使是缩小到家庭文化也是过于宽泛,在这里就主要讨论三种最主要的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
首先谈夫妻关系,夫妻的关系首先从婚姻而起,中西方的婚姻观念的差异中西方婚姻观念的差异,首先表现在婚姻目的的差异。
所谓婚姻目的,即男女双方想经由建立婚姻关系的方式而达到某种预期的结果。
中国人的婚姻目的。
中国传统的婚姻目的是为家庭而非爱情。
《礼记昏义》说:“合两性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就是说,中国传统的婚姻目的是:一是通过联姻合两大家族之优势,扩大亲属同盟,即“结缘”;二是为了男性家庭继承家庭的血统,传宗接代,即“继统”。
Ill当然,在现今的中国社会中,这种传统的婚姻目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男女青年往往选择“爱情至上”的婚姻。
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极富传统的社会,要使爱情变为婚姻的主要目的,仍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1996年在上海、广东、甘肃、哈尔滨四省市的有关婚姻质量的调查,男女因爱情结合成婚姻的只占1/4左右。
统计的结果表明:两性因“爱到极点,无法控制”而成连理的仅占2%,在婚前“甜蜜愉悦,彼此相爱”的为25%,56.5%的人在婚前“和睦相处,互有好感”,而“出于无奈,勉强结合” 和“互不熟识,元感情可言”的达到16%。
12]2.西方人的婚姻目的。
西方人的结婚目的:其一是坠人爱河的恋人希望恋情有个完满的结果;其二,寻找长久的异性生活伴侣,从而使自己在生理上心理上的需要得到满足。
浅谈中西方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浅谈中西方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导语:中西方国家文化差异大,孩子成长的环境也不一样,那中西方不同的方法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下面是为你准备的浅谈中西方对孩子的影响,希望对你有帮助!1.家庭教育的内涵。
所谓家庭教育,就是指家庭长辈对于后代行为上的约束和指导,促使后代身上形成的一种较为完整的人格、并为其成长奠定良好的教育根底,是指一个人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整个教育历程较长,是一个人从出生到自己组成家庭之前所受到的家庭各方面的影响,包括有意识的知识传授、道德教育和有意识的家庭生活气氛的陶冶。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家庭教育对于人的影响是深远长久的,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
2.家庭教育的影响。
(1)积极影响。
这种积极影响表现在孩子人格的塑造上。
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人格的工厂”,对于小孩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孩子的人格安康对于孩子身体的安康正常开展有很大影响,孩子的人格安康还决定着孩子今后的人生走向。
其次,这种影响还表达在孩子身心安康开展上。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身体安康成长毋庸置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孩子也同样重要。
孩子的完整开展包括人格和心理的开展。
作为家长要懂得了解孩子的开展,遵循孩子心理的开展规律,保护好孩子的心理开展。
(2)影响。
家庭用溺爱式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使孩子就会变得没有礼貌,不懂得尊重别人,不会分享,不会体谅别人包括不会体谅自己的父母。
现代社会中的小孩大都是独生子女,在长辈们的宠爱下成长起来,到校园内不会与学生相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脾气,不懂得忍耐、包容,很容易发生争执。
当今校园内初中生甚至小学生会因为一点儿小事去组织打架,去年微博上爆出许多初中生群殴弱小事件,家庭教育是孩子所承受的第一个教育,所以有必要重视家庭教育。
1.教育目标不同。
教育目标往往决定教育方向,中西方教育目标的不同是因为中西方对于孩子的期望不同。
西方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将孩子培养成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拥有自己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把教育目标更多的投入到了孩子的独立能力上。
幼儿园文化交融之旅:中西方文化教育总结
一、前言幼儿园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重要舞台。
在这里,孩子们接触到不同的文化教育,培养着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本文将从中西方文化教育的角度出发,总结幼儿园文化交融之旅的精彩。
二、中西方文化教育的差异1. 教育理念西方幼儿园注重个性发展,倡导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而我国幼儿园则更加注重集体主义和纪律性,要求孩子们培养良好的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
2. 课程设置在西方幼儿园,课程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认知、情感、社交、身体等方面的发展。
而我国幼儿园的课程更加注重学前教育,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3. 教育方式西方幼儿园更加注重亲子互动和沟通,鼓励孩子们尝试探索、体验和发现。
而我国幼儿园更加注重老师的指导和教导,追求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教学过程。
三、中西方文化教育的交融1. 多元化的教育理念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西方文化教育在幼儿园逐渐融合,教育理念也更加多元化。
西方教育的个性化和创造性与我国教育的集体主义和纪律性在幼儿园中相互交融,形成了更加全面的幼儿教育理念。
2. 教育方式的互补中西方文化教育在幼儿园的交融过程中,教育方式也呈现出相互互补的态势。
西方幼儿园的亲子互动和鼓励探索的方式与我国幼儿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教学相结合,使孩子们能够充分发展个性的也能够培养起良好的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
四、幼儿园文化交融之旅的总结与回顾在幼儿园文化交融之旅中,中西方文化教育的交融给孩子们带来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这样的交融,孩子们不仅能够接触到多元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特点。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一名幼儿园文化交融之旅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深切体会到中西方文化教育的交融对孩子们成长的积极影响。
我认为,幼儿园应该致力于将中西方文化教育的优势相互融合,为孩子们提供更加全面的成长环境,并引导他们走向国际化、多元化的未来。
五、结语幼儿园文化交融之旅,是中西方文化教育交融的重要阶段,也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时期。
中西方儿童教育文化的三个差异 - 海外育儿
中西方儿童教育文化的三个差异- 海外育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阶段是必不可少也是最重要的,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起点,中西方都是非常重视儿童时期的教育,但又在文化、经济、环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方儿童教育文化的差异。
那么,我们就来聊聊中西方儿童教育文化的差异。
一、学习方面的差异中西方在孩子的学习方面有着很大不同的态度。
中国家长特别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否考了一百分,是否登上了学校的光荣榜。
对于孩子的要求就是专心、认真的读书,学艺术,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孩子的天分、创造力、独立思维等等。
西方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却是很开放的态度,他们不在乎试卷上的分数,反而注重的是孩子在实践上的发展。
他们要学的是生活的技能,人生的本领。
自始至终都是以孩子的独立生存、动手能力、创造力为主。
二、家长的教育思想中国历史已有五千年之久,人们所受的文化影响较深,封建老派传统的思想,让家长在教育思想上一直保持着内敛、保守。
他们认为孩子顺从听话、学习成绩好,就是给他们脸面增添光彩,他们不允许孩子做学习以外的事。
而西方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则是开放,有很大的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能够让孩子去接受很多的新鲜事物,不仅仅局限于学习。
三、家长的教育方式中国家长的教育观可能更多从个人荣誉和个人养老考虑,他们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人财产”来比较,攀比孩子的学习成绩,攀比孩子的荣誉证书,攀比孩子的工作单位。
认为只有考上好的大学才能有好的未来,所以从孩子出生起,就给孩子安排好了路。
要在哪个重点学校上学,要考哪个荣誉证书,要在哪个国家单位上班,都一一安排。
若是孩子违背了他们的意愿或是没有达到要求,他们就会责备孩子甚至进行打骂。
中国孩子完全在父母的“温室”下长大,所有的衣食住行都被包办到底,完全没有自己锻炼的机会。
恰恰相反,西方家长在教育方式上很开放,给了孩子的绝对的自由,对孩子放手但绝不放纵。
中国与美国教育方式的差异区别
中国与美国教育方式的差异区别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应的是不同的文化内涵。
那么中国与美国教育方式的差异主要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中国与美国教育方式的差异,欢迎阅读。
中国与美国教育方式的差异1、为谁而学不同美国教育告诉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去想,想学什么东西,因而学生一般学得主动、灵活、高兴。
而中国的教育总是要事先给学生做出细致繁琐的各种规定,该学什么,学多少,什么时候学,该怎么学等等,中国的学生视学习为功利,因而习惯于应付,学习是家长、老师的事情,是为升官发财找工作而学,学得被动、教条、无奈。
2、育人目标不同美国不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极其看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而才会有美国白领不会算10减6等于几貌似“可笑”的事情发生,他们觉得要趁孩子年龄小时抓紧培养创造性思维,而中国教育特别重视所谓的“双基”,重在练“基本功”,不重视对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美国的学生低分高能,中国的学生高分低能。
因而世界500强企业,一般不愿意接收中国学生,在他们看来,中国教育是培养知识的奴仆,而不是在“育人”。
3、教育手段的不同中国的儿童教育,表扬与批评为惯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喜欢采用横向比较法,如利用小红笔、小红旗、排名次表等方式鼓励孩子,看谁表现好。
当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时常常采取表扬其他孩子,以其他孩子做榜样的方式。
美国教师则不同,一般对孩子不表扬也不批评,理由是:批评了你的孩子会刺激你的孩子,表扬了你的孩子会刺激其他的孩子,他们注重儿童自身的纵向发展而避免对儿童进行相互比较。
4、强调自制与突出自主的不同中国教师总是鼓励孩子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专门做好某一件事,以期培养儿童的恒心、耐心,他们多强调儿童自我意识的社会性发展,多引导儿童逐步学会适应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而美国教师常常鼓励孩子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从事多项活动,以期培养孩子的灵活性、创造性,多注重儿童自我意识自然发展,多鼓励儿童自由且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从育儿方式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育儿方式看中西方文化差异[摘要]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中西方育儿方式存在巨大差异。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育儿方式的比较,探讨了这些差异存在的根源,即中西方在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家庭观念上的不同。
通过比较和探讨不同育儿方式的优劣,我们能融贯中西,从中取长补短,培养出更符合未来发展的下一代。
[关键词]育儿文化差异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家庭观念随着全球化不断加快,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育儿是典型的民俗传承事项之一,它衔接着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通过对中西方育儿方式及其文化根源的比较,我们可以结合体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对于民族的振兴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好孩子”的标准不同——中西方价值取向的差异在中国,“乖”和“听话”是好孩子的标准。
孩子们从小就被灌输了要服从长辈的思想,而在西方,孩子们“自由散漫,没大没小”,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敢于挑战长辈的权威性。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中西方心理积淀的价值观念的差异。
中西方的儿童从出生起,就在受到各自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和洗礼。
中国文化中价值取向是以群体为核心,崇尚谦虚、内敛,因此大多学生们从小不敢张扬个性,表现创意。
教师和家长是权威和专家,“学什么,怎样学”的决定权和选择权都在教师乃至领导手里。
甚至在提到学习目的时,中国学生常常会说“为振兴祖国而学”,或是“为了不辜负老师和父母亲的希望而学习”,很少会说“为自己的兴趣而学”。
而西方则强调以个人为主体,强调个性的张扬,人本位的思想根植于他们心中。
人们崇尚独立思考,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并且认为个人利益至高无上。
在对待学习上,强调创新、开拓、求异、求变。
那这两种价值观到底孰优孰劣呢?我们知道价值体系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而存在,每种文化在自己的文化体系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可简单理解为这种价值标准先进,而那种价值标准落后。
但是有一点很确定,那就是受中国传统价值取向影响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发现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之给孩子的爱
教育心理学期末小论文中西方文化教育差异○给○孩○子○的○爱题目:给孩子的爱院系:文学院班级:汉语少儿教育一班姓名:唐琴学号:201012226129时间:2011.12.20教育心理学期末小论文中西方文化教育差异○给○孩○子○的○爱题目:给孩子的爱院系:文学院班级:汉语少儿教育一班姓名:唐琴学号:201012226129时间:2011.12.20教育心理学期末小论文中西方文化教育差异○给○孩○子○的○爱题目:给孩子的爱院系:文学院班级:汉语少儿教育一班姓名:唐琴学号:201012226129时间:2011.12.20教育心理学期末小论文中西方文化教育差异○给○孩○子○的○爱题目:给孩子的爱院系:文学院班级:汉语少儿教育一班姓名:唐琴学号:201012226129时间:2011.12.20这是我第一次心灵震撼的看到这部片子《看上去很美》,突然觉得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许很多时候我们是方枪枪,而被无情的制度抹杀了,自己该成为党的制度下的好孩子。
很多人说小孩子是最纯洁的,因为她{他}们第一次接触到的社会是爸爸妈妈,她们还是一张白纸,需要爸爸妈妈和她们身边最亲近的人给他们图画五彩缤纷的世界。
可是,父母工作的原因,才4岁的方枪枪接触到的世界是幼儿园,对于这个充满各种各样的新奇的世界等待这他,可给他带来的只有痛苦,他起初,害怕,恐惧,所以他拼命哭,他想逃离。
可还是留下来了。
更多让他痛苦的事接踵而来,从第一次李老师追赶下强制剪掉他的小辫,到不会穿衣服,尿床,吃饭前没洗手,以及起床后要上厕所,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他需要的是学会,模仿。
可是李老师没有给他机会。
无情的剥夺他的独立和自尊。
方枪枪当众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自己穿衣服,没人帮他,只有无尽的耻笑。
那时候我感到的是无尽的心寒。
想到小时候,我也被别人当众因为什么没做好,几个恶霸女生欺负过我,我那时的诚实,善良,明白只有自己更强大,做得更好,才能变的出众,让全班鼓掌,那时候的强烈的自尊心,在那时候有强烈的阴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期末小论文
中西方文化教育差异
○给○孩○子○的○爱
题目:给孩子的爱
院系:文学院
班级:汉语少儿教育一班
姓名:唐琴
学号:201012226129
时间:2011.12.20
教育心理学期末小论文
中西方文化教育差异
○给○孩○子○的○爱
题目:给孩子的爱
院系:文学院
班级:汉语少儿教育一班
姓名:唐琴
学号:201012226129
时间:2011.12.20
教育心理学期末小论文
中西方文化教育差异
○给○孩○子○的○爱
题目:给孩子的爱
院系:文学院
班级:汉语少儿教育一班
姓名:唐琴
学号:201012226129
时间:2011.12.20
教育心理学期末小论文
中西方文化教育差异
○给○孩○子○的○爱
题目:给孩子的爱
院系:文学院
班级:汉语少儿教育一班
姓名:唐琴
学号:201012226129
时间:2011.12.20
这是我第一次心灵震撼的看到这部片子《看上去很美》,突然觉得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许很多时候我们是方枪枪,而被无情的制度抹杀了,自己该成为党的制度下的好孩子。
很多人说小孩子是最纯洁的,因为她{他}们第一次接触到的社会是爸爸妈妈,她们还是一张白纸,需要爸爸妈妈和她们身边最亲近的人给他们图画五彩缤纷的世界。
可是,父母工作的原因,才4岁的方枪枪接触到的世界是幼儿园,对于这个充满各种各样的新奇的世界等待这他,可给他带来的只有痛苦,他起初,害怕,恐惧,所以他拼命哭,他想逃离。
可还是留下来了。
更多让他痛苦的事接踵而来,从第一次李老师追赶下强制剪掉他的小辫,到不会穿衣服,尿床,吃饭前没洗手,以及起床后要上厕所,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他需要的是学会,模仿。
可是李老师没有给他机会。
无情的剥夺他的独立和自尊。
方枪枪当众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自己穿衣服,没人帮他,只有无尽的耻笑。
那时候我感到的是无尽的心寒。
想到小时候,我也被别人当众因
为什么没做好,几个恶霸女生欺负过我,我那时的诚实,善良,明白只有自己更强大,做得更好,才能变的出众,让全班鼓掌,那时候的强烈的自尊心,在那时候有强烈的阴影。
所以,我理解方枪枪。
他内心多想得到老师的帮助,夸奖。
可是老师没有。
对于每个小朋友来说,小红花意味着奖励,荣誉,老师却作为制度的管制,让小朋友遵守规章制度。
对于一个活泼开朗,渴望自由的小孩子。
他内心是多么想争取和小朋友一样可以学会穿衣服,不尿床。
按时洗手,上厕所。
孩子们为了得到成年人的赞许和同龄人的羡慕、认同,都努力遵守幼儿园的各种纪律,为自己争得更多的小红花。
得到5朵小红花,是方枪枪的最大愿望。
为此他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克服了各种各样的个人习性,但他总也得不到5朵小红花。
对于4岁的方枪枪他也想加入朋友队伍,他渴望被认同,渴望群体生活,他认识陈北燕和陈南燕两姐妹。
他单纯的以为对朋友好,就是捡到一个小红花用手帕包好,像当礼物一样送给朋友。
可是遭到拒绝。
李老师的严苛让方枪枪更畏惧,于是联合陈北燕一起编外号和把李老师说成是吃人的妖怪。
最后行动失败,小朋友受到惩罚。
方枪枪的对自己行动的反叛却没有终止。
他开始枪别人玩具,打人,而赢得注意。
他成为老师心中
的坏男孩。
可他心里对自由的向往对自己行为无休止错误。
因为辱骂了唐老师,而被关了黑屋子,对于这个心灵饱受创伤的孩子,他害怕,他孤独,在幼儿园里除了眉目慈善的唐老师让他感到亲切外,还有两姐妹的朋友,他对这个世界感到恐怖,感到陌生。
最后从黑屋里出来的方枪枪完全被孤立了,他还叫出,“快告诉老师,我出队了”,这是多么心凉入彻骨的话。
没有人理睬他,他被自己的世界隔绝了。
他只有再次出围墙寻找自由,寻找解脱。
他多想逃离啊,他想离开幼儿园。
老师本是孩子心灵的培育者,可是却让孩子心灵倍受创伤。
她们需要爱,渴望爱。
只要给方枪枪多一份爱,关心和忍耐。
他一定是个活泼开朗自信的男孩子。
中国的孩子都是在制度下成长的孩子,她们其实渴望夸奖,爱与被包围。
真正做到了与孩子心灵理解,沟通。
方枪枪也不会从一个正常的孩子最后沦落成不正常的孩子。
另一部美国片《水银蒸发令》,却让我心里倍感温暖.7岁的西蒙是个患有自闭症的小孩子,从刚开始的学校里,老师像正常小孩一样培育他,送他字谜图册。
坐校车回家,有妈妈在门口等他,等他进屋后,妈妈给他冲咖啡。
等爸爸回家,然后在爸爸的歌声下睡着,在我们看来,多么不正常的小孩,却拥有多么的爱的关怀。
为了保护孩子,父母死于非命。
西蒙内心受到创伤。
在亚特最初的接触中,西蒙由刚开始的反抗,到顺从,依恋。
在保护西蒙的过程中,西蒙遇到了黑人的老婆,她们像正常孩子一样对他好,用爱感化他。
帮助照看他的史黛西从最微小的细节里,让我们感动。
一个自闭症的小孩是对陌生人感到恐惧的。
可是史黛西,亚特都让他感到亲近,愿意牵手。
因为她们的行动温暖了西蒙的心。
从黑人的老婆,对西蒙的关心,和他一起吃饭。
让他穿衣。
到史黛西让西蒙睡床上,给他脱鞋。
亚特对他的关心,忍耐。
足以让我们每个人心里荡起感动的涟漪。
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处处都可以给西蒙爱的坏境,人物。
西蒙上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上的小学和平
等教育。
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具有人人平等的美利坚合众国。
以及让爱可以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
对于美国的教育,有太多需要我们借鉴的,她们的法律,她们的教育。
对孩子的影响具有无足轻重的影响。
从这部片子可以看书,美国人把孩子真正当做国家的栋梁。
祖国的花朵重点培养。
她们给孩子足够多的爱与关心,让她们从小就在理解宽容中长大。
她们想法奇特,创造力强,在近几百年里,美国的孩子都不断的当总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而中国是屈指可数。
中国是不断的再说教育,却越教育越不得当。
她们的教育让越来越多的孩子逐渐开始厌学,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甚至更多的孩子辍学。
《看上去很美》这部片子,园长说过一句话,幼儿园是你最美的时光。
她哪知道,对于没有爱和理解宽容的环境里,那是噩梦的开始。
家庭的教育,学校的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心理有密不可分的因素。
在中国父母应有对儿女平等对待。
让她们感受到自己在家里承受的一份子。
对于学校教育老师应是带领孩子进入美好梦想开启蓝图的时刻,偏爱孩子,辱骂,伤孩子自尊心。
是对孩子心理造成创伤的一大败笔。
从小,孩子是无知的,我们需要给她们自由,理解宽容让她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下成长。
《水银蒸发令》是西蒙一个不正常的孩子,却在社会,家庭中给孩子足够的爱和理解让他回归正常的孩子的生活中。
中国的孩子是从小在辱骂,挨打下生活的,在学校老师的异样眼光让孩子内心无法再温暖起来。
于是她们叛逆,心理扭曲,开始走上犯罪的道路。
我们是在中国教育制度下生活的孩子,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是方枪枪的影子,或多或少也经历过方枪枪小时候经历过的事情,只是我们内心够禁得起磨砺,便越挫越勇。
可是多少孩子还在那阴影下不断受伤害,还有多少中国孩子在不当的教育方式下让她们心理备受煎熬,还有多少老师看成绩好坏对待孩子,按成绩作座位。
老师异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这样扭曲的制度下生活,开始厌学,逃学。
多少人认为这种爱难以启齿。
可是只要换个方式,换个角度,考虑她们还是孩子,需要理解,宽容。
需要用爱换取孩子的温暖。
我们中国的孩子就不会只在温室里的花朵。
她们渴望自由,被爱。
夸奖。
可是都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在蓝天下,我能清新感受到美国教育的自由,并能感到神清气爽。
中国的教育,永远让我觉得不敢怠慢。
继续中规中矩的学习。
虽中西方教育差异悬殊,但让孩子继续努力快乐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我们国家最大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