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框架(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框架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唯物论)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构成: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三大构成: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的三大构成: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辩证唯物论的知识框架: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的知识框架:
两个基本特征(总特征):一个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另一个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否定观)五对基本范畴: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其他辩证范畴:整体和部分,个性和共性,相对和绝对。
辩证唯物认识论的知识框架:实践观真理观认识观
历史观的知识框架: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价值观,人生观的知识框架: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辩证关系个人与社会相统一人生价值的实现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高中哲学知识框架
含义:对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一致与世界观:差异(含义、特点)、联系(研究对象同样、世界观是哲学形成的前提)世界观与方法论:决定与表现、互不离开差异:研究对象、研究任务与详细科学联系:哲学以详细科学为基础,详细科学以哲学为指导思想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基本问题:思想(意识)与存在(区分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独一标准)(物质)的关系问题思想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区分可知论、不行知论)环绕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哲基本看法唯物基本 古代朴实唯物主义 进步性 基本 主义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限制性学门派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一致实现了 (第一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一致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一致系统辩证唯物主义:辨证唯物论、唯物辨证法、辩证唯物认识论组成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毛泽东思想:精华(脚踏实地)、活的灵魂最新成就中国化的重邓小平理论:主题、哲学思想(改革、科技)大理论成就中国特点 “三个代表” 主题 社会主义重要思想本质理论系统 科学发展观:主题、是的集中表现专题二 唯物论 (世界本质、什么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心 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根源基本特点基本看法基本形态:主观唯物主义和客观唯物主义含义:不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实在固有属性:运动物独一特征:客观实在性世界物质性一致性原理:自然界的本质、人类社会本质都是物质的质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定的、稳固的联系是广泛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想在运动中都按照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以被创建、被消灭脚踏实地,按照规律,按规律做事,在认识掌握规律的基础上,依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是物质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长久发展的产物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产买卖识的生理基础本是人脑的机能是经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质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应意是客观存在的反应(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活动有目的性、计划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四个特点)识意识活动有主动创建性、自觉选择性意识的作用对改造客观世界正确意识会(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有指导作用错误意识会改造世界对人体生理活动高昂的精神有调理和控制作用委靡的精神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全部从本质出发物质与意识辨证关系意识有能动作用:双重性方法论重视精神的力量,建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客观规律性与尊敬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方法论把尊敬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的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辨证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需条件联合起来是什么是两个原理的要求全部从本质出发为何是做好各样事情的基本要求脚踏实地是无产阶级政党拟订和履行正确路线、目标、政策的前提和依照(方法论)如何充足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停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做到把与联合起来,把同联合起来,反对、专题三认识论(如何认识存在)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全部物质性活动客观物质性:组成因素(主体、对象、手段)、活动过程及结果特主观能动性:有目的、存心识的活动,在改造自然、社会过程中实点社会历史性:处在必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践(第一个特点是坚持了唯物论,第二、三个特点是坚持了辩证法)种类:生产实践、改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作用:对认识有决定作用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踊跃参加实践拥有频频性:原由(认识主体、客体)追求真谛是一个过程特点拥有无穷性:原由、表现方法论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谛拥有上涨性:波涛式的行进或螺旋式的上涨在实践中查验和发展真谛认性质:真谛与错误识含义:标记主观同客观相切合的哲学范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应真客观性(最基本的属性):真谛只好有一个,真谛眼古人人同等理是有条件的(空间):有自己的合用范围(某一领域、层面)是详细的(时间):详细的历史的一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看法是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看法)是认识的根源:在改革客观对象的实践中获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新问题、新要求)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决定实践的发展促使认识发展(新工具、提升认识能力)实践与认识原由认识的是查验认识真谛性的独一标准辨证关系如何查验:把认识与结果加以比较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改造世界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真谛或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专题四辩证法(思想方法、如何存在)总特点(基本看法):联系的看法、发展的看法概根本看法:矛盾的看法论本质和中心:对峙一致规律与形而上学的分歧:详细主张的分歧、根安分歧(能否认可、)*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看法和对峙一致规律,要求我们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本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哲学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
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 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
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总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
唯特
观念,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
物征
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要求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哲学框架结构(复习)
《生活与哲学》复习指南
【全书基本框架】
1、前言(致同学们)和第一单元:阐述哲学的一般知识。 (1)什么是哲学?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2、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阐述马哲的辩证唯物主义。 (1)辩证的唯物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2)唯物的辩证法:世界的状态怎么样?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如何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 3、第四单元:阐述马哲的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历史观。 (2)价值观。 (3)人生观。
学 任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指导
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单元:哲学一般知识
框架结构
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 学 内容 的 基
何者为本原 (第一性)
有无同一性
唯物主义 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 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尊重客观规律与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 不能被消灭。
(2)这要求我们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 律办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 (3)但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 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为人类造福. • 所以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 性相结合.
高中政治《哲学与文化》知识框架大全
高中政治《哲学与文化》知识框架大全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理论知识)一、追求智慧的学问1.哲学的起源⑴本义:①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其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⑵产生:①(本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②(处理的关系:)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③(起源:)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认识世界)⑶作用:指导人们的生活和实践。
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助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特别提醒】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升华)。
②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哲学不等于真正的哲学。
③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⑴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误区】①哲学与世界观都是科学的;哲学世界观区别①含义不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形成不同: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世界观自发形成的③特点不同:哲学并非人人都有;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世界观人人都有,世界观是零散的、不自觉的、简单化的联系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都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②哲学就是世界观;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④认为哲学是哲学家的事,与普通人无关。
⑵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特别提醒】①世界观与方法论并非是相互影响或决定的关系②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框架知识终极
表 现
同一性 斗争性
含义 关系
方法论 要求
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不同事物…
含义 具体问题 地位 方法论 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要求 具体分析 同一事物中… 意义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主要方面 次要方面
方法论 要求
矛盾发展的 不平衡性
坚持两点论 与重点论的 统一,反 对…
用对立 统一的 观点看 问题
历史观
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
决定
反作用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生活 本质上 实践 主体 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 求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物 质 资 料 生 产 方 式
生产力 决 定
反 作 用 社 会 基 本 矛 盾 解 决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决 反 作 定 用
上层建筑
阶级 社会
社 会 历 史 发 展 总 趋 势 : 前 进 的 、 上 升 的
辩证法知识结构框架:
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 的总特征 发展观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 发展的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发展的状态: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特殊性
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 思想方法和 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 法的核心 矛盾观
知识结构
创 新 意 识 与 社 会 进 步
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辩证否定观 方法论 做到不唯上,不唯书, 树立创新 (含义、特 要求 只唯实。反对形而上 意识是唯 征、实质) 学的否定观。 物辩证法 的要求 辩证法的革 方法论 树立创新意识, 命批判精神 要求 破旧立新。
创新是民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经) 族进步的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政) 灵魂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文)
哲学知识框架
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与世界观: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区别:研究对象与具体科学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基本问题:思维(意识)与存在(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划分可知论、不可知论)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哲基本观点唯物基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金木水火土等)基本主义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等)(唯心史观—半截子唯物主义)学派别马克思主义哲学唯心基本观点主义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和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概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人生的根本指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论第一次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基本特征实现了第一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马克思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主义哲学体系辩证唯物主义:辨证唯物论、唯物辨证法、辩证唯物认识论构成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毛泽东思想:精髓(实事求是)、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化的重邓小平理论:主题、哲学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三个代表”主题社会主义重要思想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固有属性:运动物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规律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运动中都遵循固有的规律规律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被消灭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哲学知识框架(完整版)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础知识)知识点补充哲学是什么哲学源于生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知识概括和总结。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哲学与具体科学区别研究的范围(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为什么?(依据)①人们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是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各自观点)两大基本派别么?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唯物主义方向;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片面、孤立、静止,否认内因的根本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现时代的思想智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夸大成第一性。
“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夸大成第一性。
神创论、宿命论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时代精神的升华)。
哲学对时代有反作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知识点总结手写框架
哲学知识点总结手写框架
一、哲学的定义
1. 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2. 哲学的基本特征
3. 哲学的研究对象
4. 哲学的意义和价值
二、形而上学
1. 存在和本体论
2. 实体和属性
3. 理性和经验
4. 时间和空间
5. 自由意志和必然性
三、认识论
1. 知识的本质和来源
2. 真理的特征和标准
3. 知识的限度和局限
4. 直观和概念
5. 经验和思维
四、伦理学
1. 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
2. 善恶和正义
3. 人的自由和责任
4. 爱与和谐
5. 人的尊严和人的生命
五、政治哲学
1. 政治权力和合法性
2. 民主和专制
3. 公平和正义
4. 政府职能和政治制度
5. 国际关系和世界和平
六、美学
1. 艺术和美
2. 审美观念和审美标准
3. 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
4. 美的表现和美的功能
5. 美与人的生活
七、宗教哲学
1. 宗教的本质和作用
2. 神和信仰
3. 教义和礼仪
4. 宗教与科学
5. 宗教的现代意义
八、哲学和现实生活
1. 哲学与实践
2. 哲学与教育
3. 哲学与文化
4. 哲学与生活
5. 哲学与社会变革
九、哲学的历史和发展
1. 古希腊哲学
2. 中世纪哲学
3. 文艺复兴哲学
4. 近代哲学
5. 现代哲学
以上是我对哲学知识点的初步总结,我将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解释,希望能够更清晰地呈现哲学的全貌,同时也能够加深自己对哲学的理解和认识。
哲学知识框架图
世界物质统一性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唯物论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辩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证唯联系物唯物辩证法主发展辩证否定观义矛盾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生马认识论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克活思与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主哲义学哲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学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社会历史观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原理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史唯物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原理主价值观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原理人生观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根本原则)世界本质是物质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物质决定意识表现自社意识人能够能动地实达然会的起人能够能动改造世界现到界存源、地认识世界意识对人体生的在生理原因表现存和基础、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在发内容客主促阻是展都是观观进碍客是从物主观客客质派观的观观生的要求要求唯唯心心努力获取重视精神主主正确意识的作用主义义辩证唯物主观义根本观点与要求客表现主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观具要解体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对立对立历(根本观点)(根本观点)可知论不可知论史的划分标准划分标准统唯物辩证法一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意识能否正确认识反映世界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基辩证的否定观要包括本求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现人们活动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具体表现对立孤立的观点哲学的联基系本的问观题点唯物辩证法对立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对立全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根本的观点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 事物内部 的矛盾 是事物 发展的源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法总特征根本内容核实心质联 内部联系内部矛盾 根据发展的观点系 (内因)观 根本内容矛盾对立原 点外部联系统一规律理外部矛盾条件(外因)原原理量 前理变进普 特 和 性质 和遍 殊变 曲普 客性性的 折遍 观 统 性性性一的方 论法统矛一盾一具重分体点为问论二题具体分析联系的原观点理片面的观点相对立普遍性事物内部表现在事物之间整个世界客观性用联方系法的论观点看问题树立全局观念固有的本质的必整体和多部分重视部分的作用样性唯物两个总辩特征证法核实心质矛着眼于整体性,遵循有序性,注重内部结系统与要素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盾对立统一规律根本物属性运过程规原客观质动律因性主体过主观能动性程中原任何事物都是发展观点理变化发展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和消灭不可违抗性方法论实按事客求观方规法律论办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高三政治哲学框架(知识体系)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一、生活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处处有哲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哲作和生活。
学1、概念: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综2、世界观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述二、哲学和方法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概3、哲学与述具体科学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联系)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三、哲学的唯物主义2、唯基本物主问题义和唯心主义1一、生活处处有哲学哲二、哲学学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综实质(本质):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三述唯物、(主义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唯物,将世界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2、唯形式哲了。
例如:中国古代五行说。
概物主学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从物质的具体形态得出机械结论。
述义和的)实质(本质):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意识决定基唯心主义本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问形式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题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直接的唯心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23、备注2)主观与客观:纯主观、纯客观、主观的客观、客观的主观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一、真正的哲思想。
学是社会变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革的先导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哲学知识框架
物质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所反映的客观存在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唯物论基础知识规律: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联系意识含义: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高度发达物质系统,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基本原理物质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要求尊重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按照规律办事@尊…是发…的前提,发…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含义: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辩证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特点: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真理含义: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认识论特点: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本原,是发展的基础,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基本原理认识对实践反作用:正确推动,错误阻碍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哲学依据: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真理辩证法1,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辩证否定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树立创新意识2为什么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政党永葆生机源泉1,辩证否定观原理: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实质是扬弃,要求基本原理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实2,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肯定包含着否定,一切都是暂时的,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要求密切关注发展的实际,突破陈规旧说,破除落后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确立新观念历史唯物主义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一个总特征2,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基本知识3,联系的四性: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4,系统的概念: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高考哲学常识 结构框架
哲学常识结构框架整理:颜明自然方面(自然界的存在及发展是客观的)原理: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社会方面(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原理: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方法论: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反对神创论和个人决定论。
反对:反对在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即主观主义;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又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即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出发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原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意识对事物的反作用是不同的;正确反映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客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反对形而上学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难点:意识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也并不能够直接改变事物,它对事物的反作用是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的。
作用原理分析,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扬航天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分析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全国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的必要性;①对意识的反作用有正确的估计,既不夸大,也不低估;②意识必须是正确的;(前提)③必须以实践为基本途径;④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⑤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联系起来。
(完整版)必修四哲学思维导图
(3)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一、美好生活的向导(哲学的概论)1、哲学1、产生: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起源: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2、哲学的功能(1)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2)真正哲学的任务: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人生,用睿智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本义:哲学史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的含义区别: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具体科学领域的规律和奥秘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
联系:具体哲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于思维能够认识存在:可知论思维不能认识存在:不可知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局限性:只是猜测,没有科学根据。
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思想武器。
(1)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1、存在决定思维:唯物主义(2)基本形态第二课哲学的基本问题<一>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哲学知识框架图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矛盾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认识过稈的反寝性和无限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原理表现J L A亠辩证唯物主唯物辩证法 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辩证关 联系 发展 辩证否定观厂社会历史观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人生观 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 世界本~方法论 意识具有能动作 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观勺源、唯物辩证法唯心主义根本观点)对立联系观占八、、生理展观]和-tL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原因1-唯物辩证法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邈人体生理活表现具有调范和控制作矛盾观实达辩证的否定观:基唯物辩证法义根輛評观点要求*形而上学—要求努力获取正确意对重视精神的作用孤立的观点主瓊展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世勺观点唯物主义I(根本全面的观点可知论划I分标准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包括-J形而上学观客观对茁面的观点论根本的观点—划分标准是否承认能否正确认否承认事物内部反矛世界事物发展的源泉发持的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根本内容唯物主义辩证法人们沽动中~* 核内部矛盾的具体表现一内部联系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因)外部联系:艮本内容外部矛盾(外因)条件总特征主观「与客观「的关实质1 f矛盾对立 +统一规律发展的观点主主观能动发展观点原_______________理任何事物都方法不能被创不可违抗-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高三哲学知识点框架图高清
高三哲学知识点框架图高清(正文)哲学是一门研究世界、认识论、价值观和道德原则等问题的学科。
在高三学习中,掌握哲学的核心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提供更清晰、直观的学习帮助,特为大家准备了一份高三哲学知识点框架图,以供参考使用。
以下是该框架图的详细内容:(第一部分: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哲学的基础,研究客观世界的本质和存在方式。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知识点:1. 存在与实在:探讨世界是否真实存在,以及存在的根本原理;2. 变与不变:讨论事物的变化与永恒存在之间的关系;3. 本体论:研究实体的本质与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4. 客观性与主观性:探究客观事物与个体意识之间的关联;5. 因果关系:讨论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以及可能性与必然性的区别。
(第二部分:认识论)认识论是研究人类认识活动的理论基础,旨在探究认识的本质与方法。
以下是认识论的主要知识点:1. 经验与理性:讨论经验与理性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与重要性;2. 直觉与概念:探究概念从直觉中产生的过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3. 知觉与思维:研究感性认识与理性思维的区别与联系;4. 真理与观念:探讨真理的本质与主观观念之间的关系;5. 知识与信念:讨论知识与信念的不同,以及二者的可信度与可靠性。
(第三部分:伦理学)伦理学研究道德行为的原则与价值观念,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以下是伦理学的核心知识点:1.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研究道德价值观念的起源与演变历程;2. 道德判断与行为:讨论道德判断的标准与道德行为的意义;3. 个人与社会责任:探究个人与集体之间的道德责任问题;4. 伦理问题的多样性:研究生命伦理学、环境伦理学等不同领域的伦理问题;5. 理性与情感的平衡:讨论理性思考与情感体验在道德选择中的重要性与平衡。
(第四部分:社会哲学)社会哲学关注人类社会及其问题,探索社会存在的本质和变革的方向。
以下是社会哲学的主要知识点: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研究社会与社会意识的相互关系;2. 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讨论社会结构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与约束;3. 社会变革与社会进步:探究社会变革的动力与方向,以及社会进步的标准;4. 公平与正义:研究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概念与实现途径;5. 文化与社会性别:讨论文化对社会性别角色的塑造与影响。
高二《哲学常识》知识框架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要明确事物处理怎样的阶段和地位。(3)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按规律办事,尊重和利用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世界观
方法论
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重视内因的作用,同时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来看问题,坚持适度的原则,不失时机的促成飞跃,重视量的积累和结构的优化。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原理
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坚信前途是光明,同时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因果联系的关系原理
(1)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2)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
(1)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发展的观点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三、认识论
世界观
方法论
认识的根本任务
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反对只看现象不看本质或只看本质不看现象
认识的发展(两次飞跃)
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实践的观点(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哲学知识框架构图
1)实践的含义 P11(1)一般本质(2)特殊本质(1)客观现实性2)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2)自觉能动性1.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3)社会历史性(1)生产实践3)实践的基本形式(2)社会关系实践(3)科学实验(4)艺术和教育活动4)意义(1)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2)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1)实践联系人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1)含义 P12(2)任务甲、(力量)2)主体(3)能力结构乙、(智商)丙、(情商)个人主体(4)社会结构集团主体社会主体人类主体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相互作用(1)含义 P12甲、客体首先是一种不以主体的主观意志3)客体(2)实践的客体的理解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乙、客体又不是与客观事物相等同的概念自然形式的客体(3)类型社会形式的客体精神形式的客体4)实践——主客体的中介(1)关系:目的与手段、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限5)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理解定和超越或限定中的超越关系(2)实现:通过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化的双向运动1)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3.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2)实践主体根据目的、方案通过一定手段作用于客体3)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反馈调节(1)自在世界甲、从时间上看1)涵义乙、从空间上看(2)人类世界人化自然人类社会2)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都具有客观实在性3)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区别4.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4)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1)不可分割,互相制约5)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内在联系(2)天然自然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转化为人化自然,人化自然又不可避免地要二、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参与到整个大自然的运动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甲、自然界物质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决定的必然的、合乎规律的乙、是经历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子、从无生命物质的机械的、物理的、化(1)自然的产物学的反应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丑、从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寅、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丙、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反映形式1)产生包括感知、思维以及情感、意志等全部心理活动和动物心理的区别(2)社会的产物:关键在于弄清劳动的决定作用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活动社会性的劳动促进了语言的产生,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和直接现实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1)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1.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甲、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2)本质乙、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2)在意识中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甲、从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来看乙、从意识的主观差别和客观根源来看丙、从意识的主观特征和客观基础来看(1)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甲、意识反映世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反映乙、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主要表现在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3)作用具有能动创造性。
哲学知识框架(完整版).docx
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正确方案,实现整体的品优目标。
②同时必需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开展推动整体的开%
留意
性体的性质和功能,并不是构成它的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洁相加:整体功能不确定大于局部功能之和,只有当局部以合理、有序、优化的构造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同部功能之和.
真理及
其根本
真理是正确反I
示记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科学范防,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虹
其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同等,是最根本的屈性)。其理的内容客观,形式主观。
真理是仃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雨,假如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是详细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详细的、历史的统%
邓小平理论
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立社会主义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最新成果,进∙步答宓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立社会主义的问强,创建性地答匆f建立什么样的党,怎样建立党的问题“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气之源。
二、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主义与相识论)
知识点
留意:事物都是运动变更者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更都是开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更才是开展。
开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原理
事物开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
看到前途光明,对招来充溢信念,激励、支持、爱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做好充分的思想打算,不断克制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英勇地承受挫折和考验。
哲学与详细科
学
区分
探讨的范围(对象)不同。详细科学提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领域的规律和奇妙;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展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哲学知识框架
哲学的知识框架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辩证唯物主义二是历史唯物主义。
二、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三大部分:一是辩证唯物论,二是唯物辩证法,三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辩证唯物论的主要观点有: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自然界的存在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要求我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3、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精神的力量,重视意识的作用。
4、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5、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
6、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因此要把发挥主观能动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7、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答:(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观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2、真理是客观的,要敢于坚持真理。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此要正确对待错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 识 点ຫໍສະໝຸດ 补 充哲学的物质概念什么是哲学上的物质?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是可知的、运动的、无限的。
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作用原理)
人不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还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意识的指导作用不同)。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
方法论
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辩正关系)
原理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事物不断发展。
方法论
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劳动起决定作用,)、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地理环境、人口、生产方式),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夸大成第一性。“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夸大成第一性。神创论、宿命论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时代精神的升华)。哲学对时代有反作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属于意识范畴,不能夸大它的作用。时代决定哲学,哲学影响时代。哲学不一定都正确(科学),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唯一科学、正确的哲学。
哲学与
具体科学
区别
研究的范围(对象)不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什么?
产生的历史条件(基础)
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科学发现;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
三统一(辩证法与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础知识)
知 识 点
补 充
哲学是什么
哲学源于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知识概括和总结。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
知 识 点
补 充
唯物辩证法总论
联系观、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
物
辩
证
法
的
联
系
观
哲学上的联系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求: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唯物辩证法的
发展观
发展的实质
(什么是发展)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具有普遍性(自然、社会、认识)
注意: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原理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
看到前途光明,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联系的条件性
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客观的,但具体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原理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区别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联系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绝对运动包含相对静止)。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不可知论和诡辩论。
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①要承认、分析、揭露、正确解决矛盾。②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的正确方法)。
方法
论
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注意
整体的性质和功能,并不是构成它的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整体功能不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只有当部分以合理、有序、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
注意
联系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
原理: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方法论:分析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真理及其基本
属性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是最基本的属性)。真理的内容客观,形式主观。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条件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
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或创造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在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求索真理的历程
实践的特点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实践和认识
辩证关系方法论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唯一来源、发展动力、检验的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积极、消极)。注意:来源与途径的不同
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这是概括,具体的体育运动、思维、物理化学生物运动都是哲学运动的表现形式,不能等同。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论,都是错误的。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有两个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为什么?(依据)
①人们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两大基本派别
是什么?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各自观点)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唯物主义方向;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片面、孤立、静止,否认内因的根本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现时代的思想智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