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与汉族

合集下载

中华民族概念界定

中华民族概念界定

中华民族概念界定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在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中华民族的概念涵盖了中国境内的56 个民族,包括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中华民族的概念强调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统一,强调了各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和利益。

它体现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友爱、互助、和谐的关系,是中国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基础。

极简中华民族演变史:5000年的进化史,100多年的成型史

极简中华民族演变史:5000年的进化史,100多年的成型史

极简中华民族演变史:5000年的进化史,100多年的成型史今天,中华民族已经为大家所熟知,那么,“中华民族”这个名词从何而来,中华民族如何演变而来的,前身是汉族吗?下面,我就带着问题跟大家简单聊聊中华民族的演变过程。

100多年前梁启超创造了“中华民族”一词“中国民族”的概念由梁启超首次提出,1902年,梁启超发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正式提出“中华民族”。

1905年,梁启超发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文中指出:“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

”由此,梁启超完成了“中国民族”一词从形式到内涵的革命性创造。

青年梁启超中华是中国本土词汇,而民族是外来词汇,是近代以来日本在翻译西方nation所用的词汇,清末被引入中国,民族是近代以来通过研究人类进化史及种族所形成的概念。

中华民族是一个国族概念,以政治凝结成的更加广泛多元的新族群,其他类似的还有巴西民族、美利坚民族等。

100年以来,“中国民族”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特别是在抗战时期,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以挽救“中华民族”为历史担当,极大地增强了民族团结,凝聚了民族力量,锤炼了民族精神,取得了近现代以来的反帝反侵略的伟大胜利,并最终促成了新中国的诞生。

中华民族5000年前的华夏族群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起源,主体是炎黄部落中国人以及全球华人都自认是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那么,为什不是黄炎子孙呢,炎黄二帝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轩辕黄帝像距今4800年左右,炎帝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也称作赤帝,是上古时代神农部落的首领,是已知最早的天下共主,炎帝并不是具体一个人,而是一个部落首领的集合体。

炎帝亲尝百草,制耒耜,种五谷,织麻为衣,作五弦琴,制作陶器,为中国先民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炎帝雕像炎帝神农氏历经500多年的发展,到最后一代炎帝的时候,遇到了蚩尤部落作乱,炎帝主动与黄帝结盟,并在在涿鹿之战中击败了蚩尤,蚩尤部落一部分融于炎黄部落,另外一部分南迁成为苗族等少数民族的祖先。

什么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构成

什么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构成

什么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构成 中华民族由中华⼈民共和国政府官⽅定义为中华⼈民共和国境内获得认定的以汉族为主体的56个民族的统称。

那么你对中华民族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中华民族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中华民族的基本概念 到了近代,中华民族乃中国做为国家共同体的⼀个国族概念,由于现代中国⾃晚清迄今的历史及政体更变,此概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意涵及争论,如孙中⼭⾰命时,关于满族⼈是否为要驱逐的外族,还是五族共和之⼀的民族。

“中华民族”⼀词的演进也因此反映了近百年来国族与民族主义的相关争议。

“中华民族”其内涵是否为汉族还是指指国族,成为对汉本位、⼤汉族中⼼的主要疑虑。

因此,此词不同于“华夏”、“汉⼈”、“唐⼈”、“炎黄⼦孙”等于有外显的种族及⽂化的象征,⽽是有外显政治象征,如中华民国及中华⼈民共和国的国号,也反映了做为国家共同体的国族概念。

华⼈学者费孝通在《中华民族的多元⼀体格局》中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列强对抗中出现的。

”换⾔之,中华民族并⾮传统中国⾥的民族,⽽是中国建⽴了现代主权国家后,经由“民族⾃觉”所出现的国族团体。

他还认为,在过去的三千年中,黄河中游出现了⼀个由若⼲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被称为华夏,像滚雪球⼀般地越滚越⼤,把周围的异族吸收进⼊了这个核⼼。

他拥有黄河和长江中下游的东亚平原之后,被其他民族称为汉族。

汉族继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益壮⼤,⽽且渗⼊其他民族的聚居区,构成起著凝聚和联系关系作⽤的⽹络,奠定了以这个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体的基础,成为⼀个⾃在的民族实体,经过民族⾃觉⽽成为中华民族。

" 史式认为中华民族是⽤来指代由古⾄今主体曾经在中国,在现代可理解为⼤中华地区,长期居留且有较深层次的相互交流、融合甚⾄同化的⼀批族群的统称。

若以公民⾝份国族定义中华民族,则该词包含由中华民国宪法或中华⼈民共和国宪法中所有国境内的各民族,为中国⼈的国族。

中华民族(汉族和少数民族)进化和形成

中华民族(汉族和少数民族)进化和形成

中华民族(汉族和少数民族)进化和形成咱们讲中国的人种形成变化,以汉族为主线来讲,因为华夏族的文明历史和记录都是最早的,溯源比较清楚。

汉族讲清楚了,其他少数民族也就大概清楚了!咱们分三部分,先讲黄种人进入东亚的路线,再讲的汉族形成,最后讲汉族发展。

(一)黄种人基因中的M122突变,大约发生在三四万年前,那时中国陆地上的许多山脉被积雪常年覆盖。

棕色人种早于黄色人种在黄河、长江流域活动;在东南亚的缅甸一带,黄种人的部落已经取得一定势力,棕色人不断沿海岸线退缩,或者躲进山区。

当中国陆地上的冰川不断消融时,一支带着M122突变的南亚语人群开始进入了中国。

目前发现关于南亚语先民进入中国后的分化路线大致有两个,有两个入口,一个是在云南(分出2条路线),一个是珠江流域。

先说沿着云贵高原西侧向北跋涉的那一脉,他们最终在距今1万年前的时候到达了河套地区——黄河中上游的盆地。

“这里应该是中华文明的真正起源地。

”后人所称的先羌,也就是汉族与藏族人的祖先。

这一支南亚人在出发时,头颅还很圆,带有大鼻子、厚嘴唇等特征。

但在他们行进过程中,人体形态发生变化。

而到了高原之后,不再受疟疾影响,加上缺氧,存活下来的人基因变化了,脸都变得很长,线条、棱角变得刚硬,如同刀削。

留在河谷地区的羌人,应该是迁移过程中留下的。

他们保留了游牧的习性。

经过这1万多年的迁徙,这样一直到5000~6000年前,人体内部的DNA又开始不安分了。

那时,由于粟谷农业的出现,新石器文化开始在这个地区发展。

人口的增长使群体必须扩增新的居住地。

汉藏语系的两个语族开始分野,正式分开。

其中一个亚群在M134的基础上又发生了M117的突变(汉族特有的两个基因突变)。

他们带着这个突变向东行走,一直到渭河流域才停留下来。

他们掌握了农业文明,开始以农耕为生,这个群体就是华族,也就是后来所称的汉人的前身。

M117是汉人身上很古老的一个遗传突变。

另一个亚群被称为藏缅语族群体,他们或是战败,或是寻找食物离开黄河流域,向西向南迁移,最后在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居住下来。

中华民族的名词解释30字

中华民族的名词解释30字

中华民族的名词解释30字中华民族的名词解释:中华民族,指的是居住在中国地域范围内、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大家庭。

中华民族是中华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承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一、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代的部落社会。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经历了战乱和统一、分裂和再统一的过程。

从夏朝、商朝、周朝的封建社会,到秦朝的统一中国,再到汉朝、唐朝的鼎盛时期,中华民族的历史不仅是多样而又辉煌的。

二、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中华文化融合了各民族的智慧和贡献,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儒学强调仁爱、孝道和礼仪,为中华民族注入了高尚的道德理念。

道家追求自然与宇宙的和谐,提倡无为而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想理念。

佛教的传入使得中华民族的信仰更加多元化。

这些文化特征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景观。

三、中华民族的社会结构中华民族的社会结构历经演变,从封建的农耕社会到现代多元化社会。

封建社会中,中华民族采取家族制度,尊重长辈和父权制。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社会阶层的差异。

现在的中华民族社会包括不同行业的工人、白领、农民、教育者等各个社会阶层。

这种多元化的社会结构使得中华民族的社会更加复杂而丰富。

四、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重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如中国画、书法、诗词、音乐等,一直延续至今,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永继奋斗的表现。

同时,中华民族也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与世界各国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着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五、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包容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民族。

中华民族包括了许多民族和族群,如汉族、藏族、维吾尔族等,这些民族之间相互影响、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性。

中华民族重视各民族之间的和平与合作,倡导团结、互助、友爱的精神。

中华民族概念解释

中华民族概念解释

中华民族概念解释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包括汉族和其他56个民族。

中华民族的形成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它是以中国为核心区域,以汉语为主要语言,共同历经千年演变而成。

中华民族的形成始于远古时期。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华夏族就开始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形成了中华文明的基础。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大地上形成了众多不同的族群,如夏、商、周等。

其中,汉族作为最大的民族,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来自于共同传承的文化。

中华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如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

这些文化积淀为中华民族赋予了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如仁爱、和谐、忠诚、勤劳、守信等。

这些传统的价值观念成为中华民族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的重要基石。

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各个少数民族的贡献。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多个少数民族的国家之一。

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综合体。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语言、文化、习俗和传统,与汉族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中华民族的特色体现在文化的多元性与统一性的共同存在上。

中华民族拥有多种民族文化,包括汉族的传统文化和各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而这些文化却能够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特色。

各民族文化的共同交融与相互融合,让中华民族文化更加丰富多样,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还体现在对于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的坚定追求上。

中国自古以来就坚守着“天下一家”的理念,地理范围涵盖了现在中国大陆的绝大部分。

中华民族对于保持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的要求从未停息,历经千年,战乱、动荡、分裂,中华民族以其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始终保持着独立和统一。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中华民族的形成源远流长,凝聚了来自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中华民族是一个坚持和平共处、和谐发展的民族,同时也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民族。

各民族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做出的贡献

各民族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做出的贡献

各民族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做出的贡献中华民族是一个由众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个民族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中华文化的丰富、中华民族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以下是各民族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贡献:1. 汉族: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民族。

在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汉族的语言、文字、文化和思想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主流。

汉族诞生了许多伟大的人物,如孔子、屈原、李白、杜甫等,贡献了卓越的文化遗产。

2. 蒙古族:蒙古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曾建立元朝王朝,统一了中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最大王朝之一。

蒙古族的文化对中国的医学、农学、天文、历法、书法等方面都有着深刻影响,蒙古文化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3. 回族:回族是中国汉化程度最高的伊斯兰教民族,传承着中华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精髓。

回族人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和饮食,也是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优秀代表之一。

回族人还在中外交流及中国历史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藏族:藏族被誉为中国西南的珍珠,是中国极具特色的民族之一,有着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信仰,曾建立过大唐西藏王朝。

藏族人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长期保持着与其他民族的往来及文化交流,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5.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是中国西北的一个重要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

维吾尔族传承了古代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的文化遗产,维吾尔族也是中亚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维吾尔族人民长期保持与古代中原文明的往来,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6. 壮族:壮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民族,分布在广西、贵州、广东等地,拥有丰富的原始文化和民俗文化。

壮族人民以其独特的文化、语言、风俗和习惯深深影响着中国南方地区的文化旅游业,也为中国的多民族和谐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7. 苗族:苗族是中国南方的又一重要民族,在广西、贵州、云南、江西等地均有分布,拥有独特的文化、语言和习俗。

中国的主体民族—

中国的主体民族—

三、汉族的语言文字
汉族的语言为汉语,使用汉字书写。汉语 属韩藏语系,按学术界较常见的划分方法,可 分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语、湘语、赣语、 客家话、闽语、粤语七大方言。对汉语标准与 的规定,汉族所在的不同地区各有不同,中国 大陆、台湾、新加坡定为标准官(以官话区的 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语言,其成为因所在 地的不同而分别称为普通话、国语、华语), 香港定位标准粤语(广州话)。汉字的书写方 式分别有正体字和简体字。

二、汉族的形成历史
从约公元前五千年起,当今汉族的 主体华夏族在黄河流域起源并开始发展, 华夏族的是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联盟而 形成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建立了秦朝,随 后汉朝建立,并统治中国四百余年,该 时期中国版图空前扩大,此时汉族人口 分布仍集中于黄河、淮河流域,从西晋
末年起,五胡乱华,汉族人口逐渐向长江、 珠江及中国东南部大规模迁徙,而 从西晋到 隋代的建立这一段期间,汉族进入中亚和云 南。到明清时南方汉族人口便超过了北方, 后期有向东北、东南亚、欧美等地移民。
就是男女,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据了中 国历史发展大部分,所以延续了中国最古 老的动物龙,作为自己民族的标志。龙飞 凤舞,是中原地区与南方地区的民族标志。 •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都以自己是 “龙的传人”而骄傲。那么您知道“龙的 龙的传人”而骄傲。那么您知道“ 传人” 传人”出于何处吗?
• 闻一多先生在他的三篇作品《伏羲考》、 闻一多先生在他的三篇作品《伏羲考》
中国的主体民族— 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
制作人: 制作人:吕晓芳
一、汉族的人口及分布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华夏族称为 汉人” 始于汉朝。 “汉人”,始于汉朝。汉族是一个历史从 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 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 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 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汉族人口大约 13亿 占世界总人口的19% 19%, 为13亿,占世在东南亚 各地。除中国两岸四地外, 和北美洲也有较多分布。 和北美洲也有较多分布。 • 汉族人口90%以上都分布在中国,在中 汉族人口90%以上都分布在中国,在中 国大陆,汉族占总人口90.56%,分布于各 国大陆,汉族占总人口90.56%,分布于各 个省份。

华夏-汉族、中华民族与中华人民

华夏-汉族、中华民族与中华人民
自金炳镐《 中国民族理论百年发展 10- 19 ) 90 99 3 0页) 裔 不 谋 夏 , 不 乱 华 ” , 颖 达 疏 : 。“ 夷 J 孔 “ 中国有礼仪之大, 故称夏 ; 有服章之美, 谓之华。
华 夏一 也 。 著 名 历史 学 家 吕思 勉 认 为 :吾 族 正 ” “
“ 中国” 之称 自 古有之 , 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
收 稿 日期 :0 9—1 — 8 20 1 2
民族为 ‘ 秦人 ’ 的习惯 。但是秦朝 国祚短 ,秦人 ’ ‘
的称呼很快为 ‘ ’ 汉 的称呼所取代。 如 : 近西 ” “
羌 保塞 , 与汉人 交通 。 LJ汉 儿尽作 胡儿语, 向 ”l “ 3 欲
作者简介 : 都永浩 , , 男 黑龙江省 民族研究所所长 , 研究员 , 主要从事 民族问题研究。

8・
城 头骂汉 人 。 【 ”】
融入华夏的调和剂和可以共同膜拜的旗帜。秦统

对上述 内容进行简单 的梳理 : 华夏” “ 是汉族
前, 华夏族 系仍 然存在着殊异 的认 同。在 秦、
的古代族名 , 后来虽有地域涵义 , 以族称为主。 但
“ 中华 ” 来源于“ 夏” 取“ 夏” 华 , 华 据天下之 中心 的涵义 , 也有文明中心 的涵义 。“ 中华” 的民族涵 义弱于“ 华夏” 从中原人的角度 , , 有两个涵义 : 华 夏族与中原政权涵义 的重叠 ; 中原政权所 管辖 凡
非我族也” 《 ( 左传 ・ 成公十年》 就是这种观念的 ) 真实反映。从非华夏族的角度 , 中华 ” “ 既是 中原
时的涵义是什 么?它们之 间及与“ 中华 民族” 的 关系如何?“ 中华 民族” 中华人民” 与“ 是一种什

中华民族一家亲

中华民族一家亲

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华民族是指汉族及华夏族群的总称,是中华文明的代表和发扬者。

它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同时,中华民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中华民族的特征之一是团结互助、一家亲。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秉持着“天下为公”的观念,将团结视为最重要的价值观。

中华民族通过联合起来,共同奋斗,才能取得战争、灾难等困境中的胜利。

中国人民在旧中国时期就经历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在这个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然而,他们没有屈服,而是团结起来,保卫祖国,最终赢得了人民的解放。

中华民族在建设祖国、实现繁荣昌盛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中国人民行军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分歧,这些分歧背后往往代表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利益诉求等。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中华民族需要进一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相互理解和尊重,推动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在现代社会中有着更加广泛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信仰和习俗。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文化的集合体,需要通过互相尊重和包容,来实现各个民族的共同发展。

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可以促进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共同繁荣。

中华民族的团结一家亲不仅体现在国内,也体现在国际上。

中国是一个大国,世界各国对中国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看法。

中华民族需要与其他民族进行友好合作,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在国际事务中,中华民族应该以自己的和平、包容、合作的形象亮相,展现自己的价值观和力量。

总之,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他们通过团结一家亲的方式共同奋斗,推动着中国的发展和繁荣。

中华民族需要进一步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相互理解和尊重,推动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中华民族也需要与其他民族进行友好合作,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实现团结一家亲的目标,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事例

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事例

中华文化是一个多元的、开放的文化,它汇聚了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智慧。

以下是一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
汉族: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汉族在哲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例如,《诗经》、《论语》、《道德经》、《史记》等经典著作,以及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

满族:满族在清朝时期统治了中国,虽然时间较短,但是满族文化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满族的服饰文化(旗袍、马褂等)和饮食文化(满汉全席等)等都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影响。

藏族:藏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宗教、语言和文化。

藏族的文化对中国的宗教、哲学、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藏传佛教文化对中国的佛教文化产生了影响,藏族的唐卡艺术也对中国的绘画艺术产生了影响。

彝族: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传统。

彝族的毕摩文化对中国的宗教、哲学、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

例如,毕摩文化中的神话传说、音乐舞蹈等都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影响。

蒙古族:蒙古族是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传统。

蒙古族的游牧文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蒙古族的英雄史诗《江格尔》等都对中国的文学产生了影响。

总之,各个民族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贡献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

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区别与联系

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区别与联系

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区别与联系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是密不可分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与联系。

首先,中华民族指的是具有共同的血统、文化和历史传统的一群人。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共同体,由汉族和其他56个少数民族组成。

这些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共同的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精神价值观。

中华民族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的是所有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人民。

而中国人民指的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民,不仅包括中华民族的成员,还包括其他民族的人民。

中国人民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指代的是在中国国家法律体系下具有公民身份的人民群体。

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中华民族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的民族认同。

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成员,都有着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历史的认同。

其次,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共同构成了中国国家的主体和基础。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历史经验以及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于形成中国人民的共同认同和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则是中华民族的具体表现,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者。

总的来说,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中华民族是一个广义的民族概念,指代中国境内不同民族的人群,而中国人民则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指代具有中国国籍的人民群体。

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国家的主体和基础,共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

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

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
汉族的迁徙扩散271先秦及秦朝时期移民272汉代移民273三国西晋时期移民274隋唐宋时期西迁275隋唐宋时期南迁276明清时代开发西南277台湾澎湖的开发278东北移民279西北移民2710海外移民古代2711海外移民近代271先秦及秦朝时期移民先秦时期华夏族的外迁虽规模不大但对华夏族的发展却意义非凡
14
2.2.2 南蛮 长江流域各族的华化 南蛮----长江流域各族的华化
• “南蛮”始于战国,总称居于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古代各族。 • 古代南蛮集团的族系比较复杂。长江中游有三苗,长江下 游及东南沿海有百越,四川盆地有巴蜀,它们都自成系统。 • 上述种类都广泛参与了春秋战国时期以华夏化为趋势的民 族大融合。 • 三苗,传说中又作“三毛”、“苗民”或“苗蛮”,是与 炎黄集团最早发生联系的南方族群。其分布中心在今两湖 地区和江西北部一带。 • 有的学者认为三苗分布的北界最初可达中原的黄河之滨, 后来由于炎黄集团的南下扩张苗民才节节向南退缩。
12
2.2.1 东夷 最先融入华夏族 东夷----最先融入华夏族
• 东夷是华夏族对其东方的古代各氏族部落的泛称,地域范 围大约在淮河以北和黄河下游地区。 • 黄帝在涿鹿之战战胜东夷首领蚩尤,太昊、少昊两个东夷 集团部落臣服于黄帝,成为炎黄酋邦的新成员。 • 曾被舜推举为继承人的皋陶,就出于东夷集团的少昊氏。 • 商部落也是很早就臣服于炎黄酋邦的一个东夷部落。商人 以鸟为图腾,也是属于东夷集团的一个部落,而传说它的 始祖契曾辅佐大禹治水,并因功被封于商。 • 此外,还有许多的东夷部落,主要是那些分布在泰山周围 及其以东至海、以南至淮河的部落,仍按其固有文化传统 发展,历夏商周三代,一直被称为东夷。 • 东夷的种类众多,古代有所谓“九夷”之称。这里的“九” 只是说其种类多,先秦文献所见到的夷并不止九种。

小学生简单介绍汉族

小学生简单介绍汉族

小学生简单介绍汉族关于小学生汉族简介,汉族简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汉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主要成员。

2、她由古代华夏族和其他民族长期混合而成。

3、在其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和各少数民族相融,发展成今天的规模,分布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占全国总人口的93.3%。

4、汉族主要聚居于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和松辽平原;在边疆地区则多与少数民族交错杂居,另有数千万人口散居世界各地。

5、汉语言属汉藏语系,通行的汉字是在象形文字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表意表音文字。

6、汉民族有近四千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7、古代的汉民族农业和手工业素来发达;青铜器、丝织、陶瓷、建筑、绘画久负盛名;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璨如群星;指南针、造纸法、印刷术、火药等四大发明,更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8、汉民族文化具有多元性,盛行祖先崇拜和天地崇拜。

9、两千年来,作为封建社会官方意识形态的孔孟之道深入人心,它和祖先崇拜、天地崇拜一样,是汉民族的主导信仰;2000多年前传入的佛教、和有“国教”之称的道教亦广泛传播;还有不少人信仰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

10、汉民族是伴随着古中国文明在黄河流域的发祥而逐步孕育成熟的,这个民族的名字的来源是与公元前2、3世纪~公元2世纪的伟大的汉王朝的崛起和强盛紧密相连的。

11、也就是说,有了汉王朝才有了汉人、汉民族的称谓。

12、以炎黄子孙自诩的汉民族在汉以前称华夏,那时往往把中原以外的民族分别叫做夷、狄、羌、蛮。

13、汉民族之所以在汉朝时能形成汉民族的规模,也是与夷、狄、羌、蛮这些少数民族长期交融的历史文化结果。

14、但是这一民族交融的历史过程,是以古中国文化发祥地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的交融为前提、中原文化为主导的。

汉族的民族介绍

汉族的民族介绍
方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汉族的传统文字是汉字,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1300年左右的商朝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 语言之一,也是联合国官方六 种工作语言之一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 文字之一,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风俗习惯与宗 教信仰
第3章
汉族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 全国各地有许多独特的节日 和习俗,如春节、清明节、 端午节、中秋节等
汉族"
汉族旧称汉人, 但此称久已不用
历史与文化
第1章
1
汉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70年左右的夏 朝
2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汉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
文化、语言和习俗
3
汉族的文化传统深厚且丰富,包括了诗歌、书 法、绘画、音乐、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
语言与文字
第2章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 的语言之一,也是联合国官
总结
第8章
汉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
汉族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 就,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汉族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字、 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
谢谢欣赏
主讲:xxx
20
徽菜——各有特色,口味各异
2
此外,汉族的服饰文化也具 有独特魅力,传统服饰包括 汉服、唐装等,具有浓厚的
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科学与技术发 展
第7章
在科学技术方面,汉族在古代就取得了许多杰出成就, 如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对
全世界的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现代,汉族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航天科 技、电子科技、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在宗教信仰方面,汉族的传 统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和儒 家思想,部分人信仰佛教、 道教等

中国汉民族三大类的认识与理解

中国汉民族三大类的认识与理解

中国汉民族三大类的认识与理解我们所说的汉族、汉人,都是指民族而非种族,故汉族就是指一群具有汉血统和汉文明的人;故中华民族按民族学概念应该是指一群具有中华特征(血统和文明)的人。

中华,由中国、华夏等概念而来。

中国、华夏等概念皆出自于汉人的典籍,是汉人几千年来的自称用语,是汉人的专利,故中华同华夏、中国,一样也是汉人的自称。

自然中华民族也应该是指汉人,汉族。

而事实上现在官方的中华民族指五十六个民族之合称。

这在民族学上本来就是个伪概念,民族是指具有相同特征的人群。

五十六个民族各有不同,如何能和在一起作为一个民族,故现在官方所说指中华民族并非民族概念,而是官方的政治概念,正本清源之,是事实上不存在的民族。

汉族真正的名字是华夏族,因为汉朝的强大,汉朝以后我们开始自称汉人,近代以来我们大陆又自称汉族,故汉族、汉人只是华夏人的小名,我们历史上还自称中国、中原、中土、神州、九州等皆为华夏之别称。

故汉服亦是华夏衣冠之别称,而非汉朝的衣服。

“中华民族”一词,最早由清末保皇党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本当指汉族,然梁启超作为满清外来政权的维护者,极力把中华民族定义为,凡中国境内效忠满清,维护满清统治之满汉蒙回藏之各族人。

其中有两个要点,一是必须认可满清统治;二是不单指汉族。

此概念明显是站在满清外来殖民立场上以维护满清统治为目的的政治概念,企图欺骗民族意识觉醒的汉人。

作为站在汉人立场以光复汉家河山为目的的革命党人,对此是完全不能认同的。

章太炎在使用中华民族一词时,明确表明为汉人。

然后来中华民国建立,出现了五族之说,再到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建立,又出现了五十六民族之说,中民民族之概念因为政治斗争之需要,也渐渐沦为政治概念。

今日官方之说法即为五十六个民族共同体之伪概念。

然今时今日,我们要复兴汉文明,必定要正本清源,站在汉家角度重新定义,还原真正的中华民族概念,中华民族即汉族、华夏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夏——中国汉族
“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

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由古代华夏族和其他民族长期融合而形成。

人口数量最多,人员生活分布在中华大地的四面八方,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珠江流域和松江平原,语言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有8种方言,用汉文。

汉族是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民族,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的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科技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天文,历算,医学,药物,书法,绘画,诗歌等文化典籍以及文物流传极为丰富。

宗教除佛教道教外,还有天主教,基督教。

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节日盛行玩龙灯,赛龙舟,放烟火,踩高跷,扭秧歌等文化娱乐活动。

汉族同其他各民族一道,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如果从语言词汇这个角度来说,“汉族”这一提法自然时间不算太长,是自汉代以后开始逐渐用之于民族称谓的。

但是作为一个民族的生存生活与文化传承的历史是必须要从其产生的
源头来看待和认识的,因为文字语言词汇是会随着历史的朝代更迭而常有改变的。

据当代中国的文化历史专家们考证:“汉族”与“中国”的古称就叫“华夏”。

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原始公社后期,游徙于黄河流域的各氏族部落被当时生活居住于那里的黄帝所统一,之后这个被统一的区域内的各民族,在经过夏,商,周几代的社会历史文化一直的融合和共处,“华夏族”逐渐形成和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频繁相互挑战和兼并,各民族接触交往流动性广泛增加,至秦汉时已形成了以“华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汉代之后,“华夏族”便逐渐的被称之为“汉族”。

同样,“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国号称谓是从1949年开始的,但是它的民族历史文化,同样是对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与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是在中华民族大一统文化根基上建立起来
的,因此,当今世界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历史文化自然的就不能只从1949年算起,这是历史的基本常识。

同样,如今人们常常所说的“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很明显的不仅仅只单独指的就是一个“汉民族”历史文明,而是如同今天所说的“中华民族”或“大中国”,是一种长期形成于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历史文化大一统的文化概念;这个历史文化大一统概念下的成员组成当然不是专门指的哪一个民族或
区域范围。

但是必须要明确认识到,在中华民族或中华“上下五千年”这个历史文化大一统的范围中,汉民族的文化形成与影响力无疑一定是一直的都占据着主导位置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和理解汉族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关系,可以说是客观的事实。

当然也没有必要非得把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说成是汉族文化史或文明史,那样说既不科学,也容易产生不必要的民族误解。

就算历史上曾有过“秦和楚不属于华夏文明”一说,而后来由秦楚统一了中华民族,那也只能说明秦或楚是在政治与军事上对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实行了统一,至于主导和实行对统一的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文化和精神意识以及信念,信仰和生活习俗,生产技能和文化科学基础等方面,一般是不大可能因政治军事上的统治而完全改变其原本具有生命力的,传承既久的,符合自然与社会规律性的文化历史的传承的。

比如:“元蒙”与“清满”虽然都曾在政治与军事上完全打败推翻了汉族王朝而统治华夏数百年,但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文化根基始终未能被触动,统治者曾专横强制推行的一些“异族”生活习俗,随着统治阶级的失败也随之烟消云散,一去不返。

而实际当时的官方文字也只是多数用于外交方面,民间根本就没有推行,可是在官方内部转而主要都形成了学习的是汉族文明与文化传统,汉族文化不仅没有被灭,反而影响的范围更加扩大了。

就秦汉统一文化来说,也不能说他们统一文化的基础都是建立于来自秦楚自身的单独发明,而是官方在整个华夏大一统的社会文化综合中择优选取,形成统一的官方文化制度之后进行了立法,并由官方统一向所属的区域社会颁布推行使用
的。

如果从近几年国家对安徽含山凌家滩文化遗址的发掘来看,有大量的文物还是出自于八千年前的石器时代,尤其是发现了在玉石上雕刻的早期(或是原始的)鹰形双龙首“太极图”,这就证明了曾经传说的伏羲创造“太极”文化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而从大约在八千年后的今天来看待原始的“太极”文化,仍然感觉到,当时的先人们的发明创造,完全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性,科学文化思维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文明程度,“太极”是中国古代最有说服力的,也是至今发现的最早的极富哲学原理的文化艺术创造。

这样一来,而那种所谓的“秦楚不属于中华古文明”一说,就完全成了一种错误的传说了;因为凌家滩文化遗址就正处于楚国境内,八千年前的楚国就有了相当文明的先进文化和文物流传至今,事实已胜于雄辩。

不过似乎至今还没有怎么看到或听到有谁说“汉族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一说的,既然罕见有人如此提法,也就说明世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都是很明确的,本身就不存在不明之处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