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吡啶基)四唑-2-乙酸根与Zn(II)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报告
班级:09化学(师范)
学号:150109118
姓名:蔡福东
目录
1. 前言 (1)
1配位化合物 (1)
1. 1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1)
1. 2配合物的种类 (2)
2配位化学发展简史 (2)
3配位化学的今天 (5)
2. 实验部分 (6)
2.1药品 (6)
2.2仪器 (6)
2.3合成方法 (6)
3. 结果与讨论 (6)
3.1 结构分析 (6)
3.2 红外光谱 (6)
3.3 荧光光谱 (7)
4.小结 (8)
摘要:近几十年来, 配位化学在许多新的领域发展的很迅速,在分子识别领域利用也很广范。本文主要分析5-(3-吡啶基)四唑-2-乙酸乙酯水解与硝酸锌反应后得到的配合物晶体。通过结构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光谱三种方式分别对生成的配合物晶体进行分析,得到这种新配合物三维结构,结晶学参数,含有主要的基团以及反射光谱,具体的确定该新晶体。
关键词:5-(3-吡啶基)四唑-2-乙酸乙酯,Zn(NO
3)2
,红外光
谱,荧光光谱
1. 前言
配位化学已有300 年的发展历史, 近十几年来先后开辟了许多
新领域, 如大环配位化合物、超分子化学、分子识别、功能性配合物、卟啉类配合物、瞬变现象和C60配合物等, 配位化学在这些领域中的最新成就表明配位化学已成为当代化学的前沿领域之一, 它和物理
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固体化学和环境化学相互渗透, 使其成为贯通众多学科的交叉点.
1配位化合物
1. 1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配位化合物( Coordination Compounds) 旧称络合物( Complex Compound) , 是指独立存在的稳定化合物进一步结合而成的复杂化
合物. 从组成上看, 配合物是由可以给出孤电子对或多个不定域电子
的一定数目的离子或分子( 称为配体) 和具有接受孤电子对或多个
不定域电子的空位的原子或离子( 称为中心原子) 按一定的组成和
空间构型所形成的化合物.
1. 2配合物的种类
从配位原子看, 总共约有14 个元素可以作为配位原子, 它们主
要属于周期表的ⅤA、ⅥA、ⅦA 族, 及H- 离子和有机配体中的C 原子. 这些元素是: H、C、N、O、F、P、S 、Cl、As、S e、Br 、Sb、Te、I[ 2] . 配体按原子数多少可分为单原子配体( 如X- 离子) 和多原子配体( 如OH- 、SO2-3 、CO、NO-2 等) . 多原子配体按配位原子不同可分为单齿配体和多齿配体. 有一种特殊的多齿配体称为冠醚( 如18-冠-6) .另有一类具有双环或三环的冠醚称为穴醚( 如穴醚[ 3, 2,2] ) .从中心原子看, 有些具有2 个或多个中心原子的配合物称为双核配合物或多核配合物. 在多核配合物中, 连接2 个中心原子的配体称为成桥基团. 此外, 金属原子还可以通过金属键自己连成簇, 称为金属簇配合物( 如{M ( OOCCH3) 2·H2O} 2) .
2配位化学发展简史
国外文献上最早记载的配位化合物是普鲁士蓝, 其化学结构是FeⅢ4 [ FeⅡ( CN) 6] 3 , 发现于1704 年, 距今已有300 年历史了.
最早关于配合物的研究是1798 年法国塔索尔特( Tassert ) 关于黄色
氯化钴( [ Co( NH3) 6] Cl3) 的研究. 他在CoCl2 溶液中加NH3 ·H2O 后没有得到Co ( OH) 3, 而是得到了桔黄色结晶, 起初认为是一种复合物( CoCl3·6NH3) , 但他在该桔黄色结晶的溶液中加碱后得不到
NH3 气体, 也检查不出Co3+ 离子的存在, 可见Co 3+ 与NH3 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而加AgNO3 后却得到了AgCl 沉淀, 证明Cl- 是游离的. 塔索尔特的报道引起了一些化学家开始研究这类化合物. 因为当时的原子价理论不能解释这类化合物, 故称之为复杂化合物, 即络合物. 在此后的100 多年里, 人们用测定摩尔电导的方法研究这类物质的性质, 从而推导出每个化合物分子中所含的离子数. 结果发现,
有的是非离子型的, 如PtCl4·2NH3( 现为PtCl4( NH3) 2) ; 有的是1∶1 型的, 如PtCl4 ·3NH3 ( 现为[ Pt Cl3( NH3) 3] Cl) ; 有的是1∶2 或2∶1 型的, 如CrCl3·5NH3 ( 现为CrCl ( NH3 ) 5Cl2 ) 和
PtCl4 ·2KCl ( 现为K2[ PtCl6] ) ; 有的是1 ∶3 型的, 如
CoCl3 ·6NH3 ( 现为Co ( NH3) 6Cl3 ) ; 有的是1∶4 型的, 如PtCl4·6NH3 ( 现为Pt( NH3) 6Cl4 ) 等等. 这一时期, 许多实验事实的积累为配位化学奠定了实验基础, 但理论上一直无法解释. 直到1893 年, 瑞士苏黎世大学年轻的化学家维尔纳( Wer ner ) ,时年26 岁, 提出了现在常称之为维尔纳配位理论的学说. 维尔纳的配位理论奠
定了配位化学的理论基础, 真正意义的配位化学从此得以建立. 但是, 维尔纳的理论对于主价和副价的本质仍然无法解释.1923 年, 英国化学家西奇维克( Sidgwick ) 提出有效原子序数法则( EAN) , 揭示了中心原子电子数与配位数之间的关系. 有效原子序数是指中心原子的
电子数加上配体中配位原子给予的电子数之和. 如果配合物的有效
原子序数等于中心原子同一周期的稀有气体原子的序数, 则该配合
物是稳定的. 该法则只能解释部分配合物的实验事实,也有许多例外,